博碩士論文 971205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 、訪客IP:3.22.119.251
姓名 梁雅惠(Ya-Hui L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漁船遭難之研究
(A Study on Shipwreck in Taiwan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period)
相關論文
★ 鋼筆與臺灣的社會文化★ 臺灣戰後水利興建與工業─ 以石門水庫為例(1945-1980)
★ 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 戰後初期臺灣鐵路事業之研究(1945-1947)
★ 戰後臺灣瘧疾防治之研究(1945-1965)★ 明治時期社會主義者的文化活動─以幸德秋水為中心
★ 瑞芳金礦的開採與聚落社會,1889-1971★ 退輔會榮民安置與梨山地區的農業發展(1956-1987年)
★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之研究(1895-1945)★ 日治時期臺灣歲計制度建立之研究(1895-1899)
★ 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_★ 戰後臺灣觀光事業-兼論觀光外匯之影響(1956~1987)
★ 從國營到民營:戰後臺灣國營紡織業之變遷(1950-1972)★ 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1895-1945)
★ 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運-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1946-1949)★ 近代日本農場試驗與稉稻在台開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臺灣四周海水環繞,歷史發展與海洋關係密切。船舶是航空業未發達前,臺灣對外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臺灣特殊的氣候,夏季為颱風侵襲必經之路、冬季有強烈東北季風,造成海上風浪險惡,船隻航行困難,容易發生船難。臺灣歷史上,不乏許多海難的發生。
漁業與農業都是靠天吃飯的產業,但海上作業的漁夫,比起農夫常因海上氣候不穩而發生海難,威脅生命及財產的安全,臺灣漁業發展上有不少事例。鑑於學界對臺灣歷史上漁船遭難研究成果很少,故本文以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漁船遭難主題,探討漁船遭難的成因、總督府的預防及災後救助問題。
首先利用1896至1944年《臺灣日日新報》刊載有關在臺灣沿岸遭難及自臺灣出發於海上遭難的漁船新聞,將新聞分為三時段:1896-1910年、1911-1931年、1932-1944年。分析各時間內漁船遭難季節、海域、原因的變化。漁船海難易在冬季發生。較易發生地點隨日治時期漁業發展的海域,初期集中北部海域,至大正昭和年間擴展至全臺灣海域及南洋漁場。漁船遇難的原因,初期以自然的天候、海象為主,大正昭和年間因動力漁船的使用及其他人為造成因素,使海難原因增加如:漁船機械故障、海賊襲擊、誤進他國領海遭逮捕、戰爭導致傷亡等。
其次,針對漁船海難的發生,臺灣總督府有何預防措施?首先是法規的建立及水產講習會的實施。法規的設立,針對漁船建造、設備及船員應具備之航海技能的規定。透過水產講習會向漁船乘組員講授預防海難的知識及新法規之概要,達到政策的宣達。第二,天氣測候網的建立與漁船遭難的預防。經由氣象預測、沿岸港口暴風警報標誌的運作、海上船舶利用無線電信獲得各締約國氣象訊息等,皆有助漁船海上作業時避免天候帶來的災難。第三,預防海難的硬體建設。包含興建燈塔、避難港,及陸地與船舶間無線電信設備的裝設。
最後,漁船遭難後對遭難者救助,分為漁船的海上救援及對遭難者的救恤兩方面。漁船遭遇海難時透過沿岸居民發現遭難船隻,通報最近警察單位,派出救助船隻,並召集保甲、壯丁團前往遭難地搜救。遠洋漁船遭難者,透過行經船隻或所屬水產團體前往救助。若在水產團體無法救援的情況下,向海軍請求搜救。至於漁業者遭難後的救恤,分為水產團體的救恤事業及漁業保險兩項。其中,水產團體對漁船海難的救恤事業,在漁業者遭難、死亡、罹病時支付救恤金;此外亦規定所屬成員,負有救助遭難船之責任與義務。而漁業保險則是積極的預防措施,在漁船遇難後獲適當保障,恢復事業。
關鍵字:漁船、遭難、海難
摘要(英) Since Taiwan is surrounded by the sea, its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rine activities. When the aviation industry was not popular, ships used to be the vital transportation for Taiwanese people. However, shipwrecks were often heard due to bad weather like typhoons in summer and strong monsoon in winter.
Both farming and fishery are industries relying on weather greatly. However, fishermen seem to suffer from more risks working on the sea. Though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cases of shipwrecks in the history, studies concerning them are rare to see. In this case, this study is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causes of shipwrecks, the prevention policies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and the issues of shipwreck relief based on the shipwrecks taking place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This study firstly divides the news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shipwrecks published by Taiwan daily News between 1896 and 1944 into three periods: 1896-1910, 1911-1931, and 1932-1944, to analyze their causes like seasons, waters, and regions. It concludes that the shipwrecks tend to occur in winter in the waters prosperou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shery development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itially, the fishery was popular in the northern offshore area. Later on, it extended to the offshore areas surrounding Taiwan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water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the shipwrecks were caused by the weather initially. However, after power fishing crafts were introduced in Taisho and Showa periods, human factors like mechanical issues, pirate attacks, wars, and breaking into other countries’ territory sea became the main cause of shipwrecks.
Concerning the precautions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it established regulations and conducted workshops of marine activities. The former was mainly about the building of fishing crafts, equipment, and sailors’ sailing skills, while the latter was regarding the knowledge of shipwreck preven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weather report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of harbor warning signs were helpful as well in terms of shipwreck prevention. By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weather forecast via radio, fishing crafts on the sea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avoid the attack of natural disasters.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also installed hardware like lighthouses, refuge harbors, and radio equipment to help prevent shipwrecks.
Lastly, as to the shipwreck relief,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ishing crafts rescue and victim relief. When people living in the coastal areas discovered fishing crafts in wreck, they would reported to the police immediately and summoned “hoko” and “zhuang-ding corps” to come to rescue. If the shipwreck took place on the sea, the fishermen may turn to other fishing crafts passing by or their marine associations for help. Moreover, they may also turn to the Marine for further help. On the other hand, marine associations would issue relief allowance to the shipwreck victims when they were ill or dead. Besides, marine associations would abide by regulations to rescue and help fishermen in shipwrecks. Also, fishery insurance is considered a practice of active precaution. It helps fishermen to recover from their tragedies and restore their career soon.
Key word: Fish craft, Shipwreck
關鍵字(中) ★ 漁船
★ 遭難
★ 海難
關鍵字(英) ★ Fish craft
★ Shipwreck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辭 IV
目次 V
圖表目次 VII
緒論 1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1
貳、研究時間斷限與範圍 3
參、研究回顧 4
肆、研究方法與史料 9
伍、章節安排 11
第一章 1896-1944年漁船遭難實況 13
第一節1896-1910年漁船遭難分析 13
第二節 1911-1931年漁船遭難分析 19
第三節 1932-1944年漁船遭難分析 28
第二章 漁船遭難之預防 39
第一節 預防漁船遭難的軟體措施 40
一、法規的制訂 40
二、水產講習會 46
第二節 測候網的建立與漁船遭難的預防 50
一、臺灣天氣預測網的建置 51
二、天氣預報的應用與漁船遭難預防 57
第三節 預防漁船遭難的硬體措施 65
一、興建燈塔 65
二、建設避難港 67
三、使用無線電信 70
第三章 漁船遭難之救助 74
第一節 漁船遭難之海上救援 74
一、沿岸至近海的救援 74
二、近海至遠洋的救援 79
三、遭難乘組員送回及漁船處置 83
四、遭難漁船無法救助的原因 84
第二節 漁船遭難之災後救恤 86
一、漁村及業主的救恤 86
二、水產團體之救恤機制 86
四、民間救助—捐款 96
第三節 漁業保險 98
結論 106
參考書目 111
參考文獻 一、 日文檔案、史料
(一)總督府檔案
〈高雄州水產會救恤事業費補助認可指令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1938年12月1日,永久保存,文獻館冊號10863、文號6。
〈指令第三九八號高雄水產會ニ對シ州費補助ニ關スル認可指令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1938年1月1日,永久保存,文獻館冊號10840、文號7。
〈高雄州水產會救恤事業經費ニ對シ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1941年2月1日,永久保存,文獻館冊號10881、文號6。
《臺灣總督府報》,1896年8月20日-1942年3月31日。
《臺灣總督官報》,1942年4月1日-1945年10月23日。
(二)報紙、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1896-1944年。
《臺灣水產雜誌》,1916-1943年。
《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931-1932年。
(三)日文舊籍
內藤春吉,《黎明の我が州水產業》,新竹:新竹州水會,1938年。
加藤豐吉,《臺灣の漁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年。
岩崎小虎編輯,《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30年。
高雄州水產會,《高雄州水產會報》,第13號,1935年11月10日。
高雄州水產會,《高雄州水產會報》,第15號,1937年12月23日。
高雄州水產會,《高雄州水產要覽》,高雄:高雄州水產會,1940年,無頁碼。
佐佐木武治,《臺灣の水產》,臺北:臺灣水產會,1935年。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40年。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關係法規》,臺北:臺灣水產會,1938年。
農商務省水產局,《水產ノ獎勵補助ニ關スル地方規程 》,東京:農商務省水產局,1915年。
農商務省編纂,《度量衡及計量單位比較表》(東京市 : 日本度量衡協會,1923),頁99。
有馬桂等人編著,《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臺北:臺北州,1927年。
臺灣南方協會編,《南洋地名集成》,臺北市:臺灣南方協會,1941年。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琉球嶼避難港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1933年。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附屬法令》,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33年。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遞信志氣象編》,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6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の水產》,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30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一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局調查、大日本水產會發行,《臺湾総督府民政局殖産部報文 第一巻第一冊 水産之部》,東京:大日本水產會,1896年。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臺灣氣象報文第四》,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1907年。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臺灣氣象報文第二》,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1902年。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臺灣氣象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1916年。
二、專書、論文
(一)中文專書
內藤春吉著許冀武譯,《臺灣漁業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王世慶,〈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臺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
李素芳,《臺灣的燈塔》,臺北:遠足文化,2002年。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胡興華,《拓漁臺灣》,臺北:臺灣省漁業局,1996年。
胡興華,《話漁臺灣》,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0年。
胡興華,《臺灣的漁業》,臺北:遠足文化,2003年。
胡興華,《臺灣漁會譜》,臺北:臺灣省漁業局,1998年。
胡興華,《躍漁臺灣》,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4年。
涂建翊、余嘉裕、周佳,《臺灣的氣候》,臺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臺北:稻香出版社,2003年。
梁潤生,〈光復以前臺灣之水產業〉,《臺灣之水產資源》(臺北市:臺灣銀行,1951年),頁71-106。
陳憲明等著,《崁仔頂-魚行與社群文化》,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近代史:經濟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臺灣早期漁業人物誌》,臺北:臺灣省漁業局,1996年。
臺灣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漁業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1974年。
臺灣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之水產資源》,臺北:臺灣銀行,1951年,臺灣研究叢刊第13種。
臺灣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漁業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1974年,臺灣研究叢刊第112種。
劉松樹編纂,《基隆市志‧漁業篇》,基隆:基隆市政府,1986年。
蔡秀美,《從水龍到消防車—日至前期臺灣消防制度之研究(1895-192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戴昌鳳,《臺灣的海洋》,臺北:遠足文化,2003年。
(二)外文專書
二野瓶德夫,《日本近代漁業史》,東京:平凡社,1999年。
加藤成一,《漁船研究》,東經:厚生閣,1933年。
瀨戶口寬一,《海事諸法の手續》,臺北:臺灣海務協會,1933年。
(三)學位論文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朱瑪瓏,〈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臺灣為中心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0年。
吳伯勳,〈美援與臺灣遠洋漁業之發展(1951-196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宗信,〈小琉球的社會與經濟變遷(1622-1945)〉,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馬鉅強,〈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慶華,〈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蔡昇璋,《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謝佳珍,〈臺灣伐具排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鍾坤立,〈日治時期臺灣燈塔之研究〉,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2005年。
(四)期刊、論文
王京良,〈臺灣之颱風及其災害〉,《臺灣銀行季刊》,第17卷第3期,1966年9月,頁91-134。
朱德蘭,〈基隆社寮島的石花菜與琉球人村落(1895-1945)〉,《第11回琉中歷史関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第11輯,2008年8月27,頁217-248。
江定育,〈從《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看1905~1911年的海難〉,《史匯》,第14期,2010年9月,頁89-91。
李宗信,〈日治時代小琉球的動力漁船業與社會經濟變遷〉,《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第2卷,2005年1月,頁67-113。
李容福,〈臺灣省的漁會組織與業務〉,《臺灣文獻》,第21卷第2期,1970年6月,頁106—130。
杜順基,〈漁船海難事故發生之探討〉,《中國水產》,第271期,1975年7月,頁8-9。
周明德,〈臺灣氣象事業之肇始〉,《臺灣風物》,第41卷第2期,1991年6月,頁17-31。
周明德,〈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史〉,《臺灣風物》,第42卷第1期,1992年3月,頁87-119。
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水產經濟〉,《臺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4期,1959年12月,頁105-122。
松浦章,〈日治時代臺灣海峽の海賊〉,第1卷,《臺灣學研究通訊》,第1期,2006年10月,頁1-19。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峽的海難與海盜之緝補〉,《臺北文獻》,第145期,1993年9月,頁57-81。
林玉茹,〈清末北臺灣漁村社會的搶船習慣—以《淡新檔案》為中心討論〉,《新史學》,第20期第2卷,頁115-165。
林玉茹,〈殖民與產業改造─日治時期東臺灣的官營漁業移民〉,《臺灣史研究》第7卷第2期,2000年12月,頁51-93。
林玉茹,〈戰時經濟體制下臺灣東部水產業的統制整合──東臺灣水產會社的成立〉,《臺灣史研究》,第6卷第1期,2000年9月,頁59-92。
林春茂,〈臺灣之漁業〉,《臺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3期,1951年9月,頁1-20。
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卷,1992年6月,頁437 - 471
洪家明,〈近二年來我國漁船海難事故原因分析及防範措施報告〉,《中國水產》,第597期,2002年9月,頁26-48。
徐國章,〈臺灣日治時期期「警察政治」體制之建立〉,《臺灣文獻史料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委員會印,2000年,頁89-122。
祝平一,〈「琉球」:一個不「小」的漁村〉,《古今論衡》,第5卷,2000年12月,頁104-111。
祝平一,〈破鏡零史─戰後臺灣漁業史研究之回顧〉,《新史學》,卷12期2,2001年6月,頁201-217。
高啟進,〈百年前(1896年)澎湖媽宮港外的兩起船難〉,《咾咕石》,第5卷,1996年12月,頁35-44。
曹永和,〈明代臺灣漁業志略補說〉,《臺灣銀行季刊》,第7卷第4期,1955年9月,232-263。
曹淑珍,〈臺灣之水產(統計)〉,《臺灣銀行季刊》,第4卷3期(1951年9月),頁184-249。
許雪姬,〈日治時期臺灣面臨的海盜問題〉,收於林金田主編,《臺灣文獻史料正裡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省文獻會,2000,頁27-82。
陶世琳,〈我國漁船海難之分析與防止〉,《交通建設》,第18卷第6期,1969年6月,頁4-10。
黃有興、林麟祥,〈日治時期馬公要港部初探〉,《臺灣文獻》,第55卷第3期,2004年9月,頁263-292
劉序楓,〈清末的東亞變局與終日琉球關係—以漂流民的遣返問題為中心〉,《第11回琉中歷史関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第11輯,2008年8月27,頁131-168。
劉宗炘,〈臺灣漁業地理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23卷第2期,1972年12月,頁179-215。
劉素芬,〈日治初期臺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收錄於《中國海洋史論文集第七輯 下冊》,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頁637-694。
蔡承豪,〈1902年美國籍船海難擱淺事件及官方之因應〉,《高雄文獻》,第23卷第4期,2010年12月,頁146-155。
蔡昇璋,〈日治時期臺灣的颱風災害與防救災措施〉,《臺灣文獻》,第60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253-298。
蔡昇璋,〈美援與戰後臺灣漁業技術發展之研究〉,收入於《跨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續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09,頁321-382。
蔡昇璋,〈戰後初期臺灣的漁業技術人才(1945-1947)〉,《師大臺灣史學報》,期3,2010年3月,93-134。
戴正雄與李俊雄,〈最近五年來(民國68-72年間)宜蘭縣籍漁船海難之研究〉,《中國水產》,第384期,1984年12月,頁35-41。
戴寶村,〈船難與救難:日治初期臺灣海難史研究(1895-1912)〉,《台灣文獻》,第61卷第3期,2010年9月,191-242。
戴寶村,〈臺灣海洋史的新課題〉,《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6期,2004年6月,頁23-41。
戴寶村,〈臺灣海洋史與海盜〉,《宜蘭文獻》第16期,1995年7月,頁3–8。
謝佳珍,〈臺灣水產協會成立初探〉,《臺北文獻》,第160期,2007年6月,頁123-146。
謝佳珍,〈臺灣水產會成立初探─兼論其與臺灣水產協會的差異〉,《臺灣風物》第57卷第4期,2007年12月,頁145-177。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烏魚子產業初探(上)〉,《臺北文獻》,第174卷,2010年12月,頁181-208。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烏魚子產業初探(下)〉,《臺北文獻》,第175卷,2011年3月,頁181-201。
(四)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船長公會,〈我國海域及商漁船海難事故調查研究〉,臺北:中華民國船長工會,1993年9月。
林彬,〈探討漁船海難因素提升航行安全之研究〉,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6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2007年。
湯熙勇,〈清代臺灣外籍船難的處理方法及其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6年。
黃俊傑、古偉瀛,〈日據時代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防災與救災的分析(1895至1945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9-5號,臺北:行政院國科會,1989年。
黃重寬,〈政策、技術與經濟 以凌海丸為例看日治時期臺灣漁業的發展與變遷〉,《2003 年度財団法人交流協会日臺交流センター歴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
二、 網路資料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國際海事組織), 2013年1月22日, http://www.imo.org/KnowledgeCentre/ReferencesAndArchives/HistoryofSOLAS/Pages/default.aspx
中央氣象局製作「臺灣颱風分析與預報輔助系統」, 2012年11月19日,
http://photino.cwb.gov.tw/tyweb/mainpage.h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地區漁船海難救護互助辦法簡介」,2013年1月22日,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2873
沖縄県Okinawa Prefecture,久米島町,町の概要,2013年1月22日,http://www.town.kumejima.okinawa.jp/townoutline/town_outline.html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2013年1月22日,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指導教授 朱德蘭、李力庸
(Te-Lan Chu、Li-Yung Lee)
審核日期 2013-1-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