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207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18.117.196.184
姓名 呂怡芬(Yi-Fen L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脫下假面:敘說一位穿梭於舞蹈班與普通班之間的初任教師之蛻變
(Take off the Mask: narrate the change of the novice teacher who shuttle to dance classes and ordinary classes.)
相關論文
★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接受傾向與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接受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 -以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為例★ 內外在動機、創造力工作環境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以第八屆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之參賽學生為例
★ 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 教師情緒智慧、教師權能與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 一位大學優良教師的教育實踐—女研究生與主角的共同敘說★ 敘說一位研究型大學教師之自我座落
★ 書法教學現況及教師書法教學意願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 影響實習教師實習困擾之相關因素研究-以九十四學年度半年制實習教師為例
★ 敘說實習教師之教師認同★ 工科研究生的學習樣貌—一個情境學習的觀點
★ 探究「一位教學傑出教師的生命與特質」—以外甥與研究生角色進行探究★ 用心傾聽一段永不停止的關係-一位大學傑出教師與學生關係之敘說
★ 影響國小學童家長送子女參加課後補習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 編織生命樣貌—一位工藝藝術師與研究生共同勾勒美的故事
★ 以故事、合作、對話、反省融入國中生數學學習的行動研究★ 經驗的聆聽、凝視與回觀─我在沈昭良的攝影課上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犯過錯、吵過架、流過淚…所有的回憶化作春泥,滋養我心中的教育國度。成為一個老師,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在師範院校的學習,更加確定我成為一個教師的決心,當我有機會成為一個教師,卻在跌跌撞撞的現實環境中喪失信心,透過敘說,寫出一段新手教師的故事…
摘要(英) To be a teacher has been the dream of my life, it’s the dream that I am living now and it’s the dream that I have had since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During my university life I forged my mind and my will; I was very optimistic and energetic, I was complete and happy, but unfortunately when my dream of becoming a teacher came true I had to learn the hard way that life is not that simple, I was frustrated and I started to lose confidence on what I was doing and why I was doing it. It was a hard process that had many ups and downs, but it was a process that helped me become a more mature person who already knows what to be a teacher really means. In this Thesis,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experience about a freshman changing 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her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關鍵字(中) ★ 敘說
★ 初任教師
關鍵字(英) ★ narrate
★ transforma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源起,緣起..................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三章 敘說的研究方法..............47
第四章 小鋼炮......................65
第五章 小胖班的春天................109
第六章 公主班......................135
第七章 滾動的生命..................181
後記...............................189
文獻回顧...........................197
參考文獻...........................20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匇:東華。
吳靜卲(1998)。心理與人生。台匇:遠流。
張世彗(2007)。創造刂: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匇:五南。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爯)。台匇:心理。
陳昭儀(2004)。傑出表演藝術家藝術生涯歷程之研究。台匇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71-90。
陳昭儀(2006)。傑出表演藝術家創作歷程之探析。師大學報,51(),29-50。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匇:天下。
郭有遹(1983)。創造心理學。台匇:札中。
王淑俐(1994)。台北市縣國小教師對於教師語言表達的自我評估與自我期許調查報告。台北師院學報,7,1-32。
王淑俐(1997)。教師說話技巧-教師口語表達在教學與師生溝通上的運用。台匇:師大書苑。
李佳琪、柳文卿、簡良燕(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台匇:五南。
吳季玲(2003)。 兩位科學教師概念傳遞與師生互動情形之分析比較研究-以國小<生物的繁殖>單元為例。國立台匇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爯,台匇市。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9)。班級經營。台匇市:心理
林清江(1997)。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匇:五南。
林靜萍(1993)。國中體育教學師生互動分析。未出爯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匇市。
柯彥如(2007)。國小中年級教室內師生互動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孫伓山(1993)。師生互動的教學理論。高市文教,57,38-41。
許徰子(1996)。教師態度與師生互動-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級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陳錦織(2001)。干擾性學生在教室內之師生互動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匇市。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9)。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匇:三术。
黃政傑(1977)。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0,563-567。
黃恒(1980)。國术中學教室中師生關係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匇市。
黃美雯(2003)。國中學生處理導師生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匇市。
潘志煌(1996)。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术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新竹市
簡紅珠(1991)。教學研究的趨勢。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頁423-443)。台北:師大書苑。
簡紅珠(1996)。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管理實作與決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4),36-48。
歐申談譯(1993)。教師效能訓練。台北:新雨。
Jane Piirto;陳昭儀、陳琦、張素華(譯)(1995)。瞭解創意人。台匇:心理。
Sternberg & Lubart;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台匇:遠流。
Barbarba Clark;林寶貴(譯)。(1987)。啟迪資優:發展兒童的潛能。台匇:巨流。
Callahan, C. M. (1978).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Virginia: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Csik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Gallagher, J. J.(1985).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 (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scon.
Piirto, J. (1992). Understanding those who create. Ohio: Ohio Psychology Press.
Parnes, S. J.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 Sons.
Rhodes, M. (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42, 305-310.
Sternberg, R.J.,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Free Press.
Torrance, E. P. (1975). Assessing childr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gainst the ideal child criterion. Giftted Child Quarteriy, 24, 130-139.
Williams, F. E. (1970). 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 (2nd ed.). NY: D.O.K. Publishers Inc.
Wallas, G. (1926). The art of thought. New York: Harcour Brace and World.
Blackledge, D. & Hunt, B. (1985).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ofeducation. Bristol:Worcester.
Sternberg, R. J., & Horvath, J. A. (1995). 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 Education Researcher, 24(6), 9-17.
指導教授 林信榕(Shinn-Rong Lin) 審核日期 2010-6-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