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5.197.123
姓名 周裕淳(Yu-chun Ch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狼圖騰》研究
(The Research on Wolf Totem)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周杰倫」現象研究
★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 花蹤文學獎研究★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姜戎《狼圖騰》一書問世後,在學界引起熱烈討論。評論家們雖肯定書中所承載之生態意識,但更多針對「狼性的宣揚」、及「不同圖騰文化信仰,造成國民性格的不同,以此簡單的狼性羊性二元對立,探究中國長期積弱不振的原因」適當與否進行批評。本論文擬用文本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主要援引大陸期刊及學位論文,從文學角度分析此書。
  有別於傳統文學中對於狼的刻板印象,書中極力的刻畫了狼愛好自由、智慧、耐心、合作等正面形象,還給了狼一個公道。作者將狼性作為一面鏡子,企圖觀照並尋回這些本屬於人類的善良本性。游牧民族雖在武力上對農耕民族完成了狼性精神性的「輸血」,但卻無法阻止農業文明反撲造成的草原漠化。
  弗洛依德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採究圖騰起源於伊底帕斯情結。草原民族殺狼及製作狼皮筒子的動作,印證了殺父行為及其悔恨的心理。而草原上禁止過於殺狼及豢養狼的圖騰禁忌,也維持了其生態上的平衡。姜戎作為一個文革時下鄉勞改的知識分子,以其親身經歷忠實記下草原生活的「小傳統」文化,但本書背後所寓含的,卻是富國強兵的意旨,體現了陳思和所言──民間文學「藏污納垢」的特性。
摘要(英) After the author Lu Jiamin, under the pseudonym Jiang Rong, publishing his masterpiece, Wolf Totem, the book arouses a radical discussion. Though the critics agree with the subject of ecology, they still argue a lot with its extreme emphasis on the nature of wolves. Most of all, critics suspect that if it is proper to attribute Chinese lasting weakness to the various totem beliefs, which caused the people’s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dualism,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wolf totem and the dragon totem.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the original text and comparison, referred to the essays and periodicals of Mainland China. The book will be explicated by literary viewpoint.
  Difference from the stereotype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on wolves,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wolves as the animals of freedom-lovers, wisdom, patience, and team-working…, such positive characters return the wolves justice. The author takes use of the mirror as the metaphor, which symbolizes the nature of wolves, which would reflect and display the natural goodness of humankind. Though the nomadic people violently transfuse its spirit of wolves into the agriculture people, they can retard the grassland from the desertification resulted from the agriculture culture.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analysis viewpoint, Freud regards totems spring from Oedipus Complex. The contradictory of the killing wolves and making kegs with their fur by the grassland people is similar with the killing fathers and regrets of the murder. The taboo in Greenland, forbidding killing and keeping the wolves, make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Being a intellectual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Culture Revolution, the author was sent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of Inner Mongolia to reform himself by labor, and there he recorded the subculture in the grassland authentically. The story not only implies the way to enrich and strengthen one’s country but also corresponds with the saying of Chen Si Ho, the Folk Literature compound with all values.
關鍵字(中) ★ 圖騰
★ 弗洛依德
★ 民間文學
★ 狼
★ 狼圖騰
關鍵字(英) ★ folk literature
★ totem
★ Freud
★ wolves
★ Wolf totem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評述 16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21
第二章  《狼圖騰》中的狼形象描寫 23
第一節 中華文化對狼的集體記憶 23
一、 何謂集體記憶 23
二、 文學與集體記憶 24
三、 中國文學中狼意象的流變 25
第二節 《狼圖騰》中的眾狼形象 31
一、 智慧 31
二、 頑強 32
三、 善良 32
四、 耐心 33
五、 溫情 33
六、 團結 34
七、 鳩佔鵲巢 34
第三節 《狼圖騰》中的小狼形象 36
一、 外形 36
二、 追求自由 37
三、 自尊獨立 37
四、 強悍 38
五、 感恩 38
六、 貪婪 39
七、 霸道 40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狼性、狗性、羊性與人性 43
第一節  狼性、狗性與人性 43
一、 《狼圖騰》中的狗形象 43
二、 草原狗與狼 44
三、 草原狗與人 45
四、 狼性、狗性與人性 47
第二節  輸血=入侵,德國法西斯主義? 52
一、 法西斯主義 54
二、 姜戎「輸血論」 55
第三節  草原文明的滅亡 59
一、 狼與羊 59
二、 狼與人 59
三、 游牧民族與農業民族 60
第四節  小結 64
第四章  從弗洛依德《圖騰與禁忌》看《狼圖騰》 65
第一節  圖騰探究 65
一、 圖騰的由來與含義 65
二、 圖騰的功能 67
三、 圖騰膜拜、禁忌與聖餐 69
第二節  《狼圖騰》中的圖騰觀 72
一、 狼圖騰的由來:感激 72
二、 狼圖騰禁忌 72
三、 圖騰與力量 77
第三節  從弗洛依德《圖騰與禁忌》看《狼圖騰》 80
一、 伊底帕斯情結 81
二、 圖騰契約 83
三、 從《圖騰與禁忌》看《狼圖騰》 83
第五章  從陳思和「民間」角度看《狼圖騰》 88
一、 草原特異民俗 88
二、 「狼圖騰」對蒙古文化的影響 94
第二節  《狼圖騰》思想指涉 100
一、 對中華文化的特異解讀 100
二、 《狼圖騰》核心思想 101
第三節  藏污納垢──《狼圖騰》 103
第四節  水到渠成──《狼圖騰》 104
第五節  小結 106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展望 112
參考書目 113
一、古籍(依朝代排序) 113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13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15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28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朝代排序)
春秋.左丘明著,梁寬、莊適同註,《左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行,1970年。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田博元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小組編:《禮記注疏》,臺北市:新文豐,2001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北齊.魏收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93年。
北齊.魏收奉敕撰;清.孫人龍等考證,《魏書一三〇卷,附考證.魏書卷二十七》,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南朝梁.沈約注,《竹書紀年》,台北:台灣商務,1975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1974年。
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編,《毛詩正義》卷八之三,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唐.魏徵奉敕撰、清,張映斗等考證,《隋書 八十五卷,附考證》,台北市:台灣商務,1983年。
宋.李昉撰,《太平御覽》,臺北市:國泰文化,1980年。
清.紀昀著:《繪圖閱微草堂筆記.二十四卷》,臺北市縣:廣文,1991年。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台北市:漢京文化,1983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木空,《指名道書:憤青PK名家 引領文化時尚》,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札奇斯欽譯註,《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台北市:聯經,1979年初版。
弗雷澤,《金枝》,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弗洛伊德著,《圖騰與禁忌》,文良文化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2月。
──,《藝術論 工業社會生活心理的參考》,王安崇譯,臺北市:協志工業叢書,1977年。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林克明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6月。
何星亮,《龍族的圖騰》,臺北:中華,1993年。
李風斌等著,《草原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李小麗,《一生的讀書計劃》,北京出版社,2007年9月。
李鳳斌,《草原文化研究》,中央編譯,2008年1月初版。
李會龍,《馬背上的帝國──智慧歴史現場系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岑家梧,《圖騰藝術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8年。
──,《圖騰藝術史》,台北市:地景出版社,1996年。
吳慶華,《見證狼之初》,東方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林建法,《2008年文學批評》,春風文藝出版社,2009年2月。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劉森堯譯,北京市:北京大學,2006年。
姜戎,《狼圖騰》,台北市:風雲時代,2005年1月初版。
若木,《狼行天下──勇者的生存智慧》,婦女與生活社,2005年7月4日。
郎櫻,扎拉嘎主編,《中國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2月5日。
馬克.羅蘭茲(Mark Rowlands)著,《哲學家與狼》,黃意然譯,台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9年12月。
海通著,《圖騰崇拜》,何星亮譯,劉魁立主編,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特瑞•伊格爾頓,《文化的觀念》,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孫永俐,《狼圖騰批判》,學林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殷國明,《漫話狼文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張頤武,《一個人的閱讀史》,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許樹安、陰法魯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民1989~1991年。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湯約生撰,《百子全書.小說家雜事類》,臺北市:古今文化出版社,1969年。
臺灣中華書局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第七卷》,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88~1989年。
聞一多,《伏羲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劉海平,《文化自學與文化認同:東亞視角》,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劉烈茂、曾楊華、羅錫詩評注:《新評聊齋誌異二百篇》, 廣東省: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
歐內斯特‧托馬遜‧塞頓:《野性之美》,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
歐梅希克(Homeric),《蒙古蒼狼》,台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出版。
龍娟,《環境文學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薛敬梅,《生態文學與文化》,2008年7月出版。
羅宇,《世界最簡單的狼道法則》,台北市:德威國際文化,2009年9月初版。
嚴歌苓,《雌性的草地》,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12月20日出版。
Richard Appignanesi文字、Oscar Zarate繪畫,《弗洛依德》,張弘瑜譯,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1995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塵馨、應妮,〈專訪《狼圖騰》作者姜戎 「我身上有狼性也有羊性」〉,《新聞周刊》,2004年第21期。
丁帆、施龍,〈人性與生態的悖論——從《狼圖騰》看鄉土小說轉型中的文化倫理蛻變〉,《文藝研究》,2008年第8期,頁21~30。
丁柏峰,〈中國原始文化中的圖騰崇拜及社會影響述略〉,《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頁28~31。
士杰,〈姜戎《狼圖騰》贏得「曼氏亞洲文學獎」〉,《中國民族》,2007年第12期,頁56。
文勝,〈狼性回歸與企業進化 專訪《狼圖騰》作者姜戎〉,《當代經理人》,2005年第1期,頁90~91。
王紅,〈復調與重彈:當代民族文學的動物敘事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頁219~222。
王婉迪,〈最恢宏的「輸血」——狼血《狼圖騰》〉,《中學生》,2006年第3期,頁40、41。
王艷萍,〈荒野情結與草原大命——《熊》和《狼圖騰》的生態思想研究〉,《名作欣賞》,2009年第27期,頁134~137。
王雅坤、王小艷,〈從《狼圖騰》版權輸出談出版原創力〉,《出版發行研究》,2008年第12期,頁32~34。
王向峰,〈人無需學習「狼性」──對《狼圖騰》的看法〉,《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4期,頁25、26。
王瓏玲,〈從《狼圖騰》說開去……〉,《中國青年研究》,2004年第11期,頁1。
王會,〈暢銷與滯銷——消費時代文學的尷尬〉,《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6期,頁198~200。
王彥彥,〈《斷頭臺》與《狼圖騰》的敘事比較——從《斷頭臺》與《狼圖騰》看中國生態文學寫作之一〉,《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1期,頁72~75。
王學謙,〈《狼圖騰》與新世紀文學的生命敘事〉,《文藝爭鳴》,2005年第2期,頁65~70。
巴戰龍,〈裕固族文化中的狗崇拜及其先民的狼圖騰〉,《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1998年第1期,頁64~67。
白燁,〈獨一無二的《狼圖騰》〉,《書摘》,2004年第8期,頁124、125。
皮波舜,〈編者薦言: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狼圖騰》,2005年1月初版。
代烽,〈解讀狼性——讀《狼圖騰》有感〉,《軍事記者》,2006年第1期,頁51、52。
司振龍,〈我們是否需要「狼性文化」?〉,《政工研究動態》,2008年第7期,頁44。
──〈干巴巴的說教 兇巴巴的謬論——對姜戎「奇作」《狼圖騰》的一點質疑〉,《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第8期,頁31。
半夏,〈犬說卅狼來狗往〉,《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頁35~40。
任聯齊,〈生態理論視野下的狼性思考──從《狼圖騰》說開去〉,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14卷第2期,頁81、82。
朱寶榮,〈動物形象——小說研究中不應忽視的一隅〉,《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1期,頁115~121。
伊彩霞,〈《狼圖騰》未能展開的愛情母題〉,《語文學刊》,2008年第20期,頁68、69。
老樹,〈草原盡頭的狼風景 「狼圖騰」與生態文化〉,《森林與人類》,2004年第10期,頁44~46。
老邊,〈兩本書的喧鬧〉,《中國企業家》,2004年第13期,頁119。
安波舜,〈《狼圖騰》的人類化意義〉,《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頁42、43。
──,〈當我獨自面對世界——《狼圖騰》版權輸出過程〉,《出版參考》,2006年第25期,頁5~6。
──,〈《狼圖騰》編輯策劃的經驗和體會〉,《出版科學》2006年第1期。
──,〈安波舜:動物小說的核心是人性〉,《出版廣角》,2009年第5期,頁27。
艾翔,〈《狼圖騰》與《藏獒》所體現的文學語境大一統趨勢〉,《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11期,頁107~109。
艾虹,〈狼性形象的重構與哲思——關于《狼圖騰》的一種闡釋〉,《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6月,頁71~73。
宋麗麗,〈環境文學的區域敘事與生態智慧:以《狼圖騰》為例〉,《新學術》,2007年第4期,頁9~12。
肖綺,〈《狼圖騰》暢銷探析與弊端審視〉,《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6期,頁102~105。
肖四新,〈人性與狼性的雙重奏——論19世紀「現實型文學」中的人化與異化〉,《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頁73。
何同彬,〈文明與野性的畸態和解——關于《狼圖騰》的文化癥候〉,《文藝爭鳴.評論》,2006年第5期,頁88~92。
李激,〈「狼性崇拜」背後的理性反思——淺析《狼圖騰》〉,《時代文學》,2008年第2期,頁86、87。
李小江,〈從生態學看《狼圖騰》的后現代敘事結構——兼談人類還有多少選擇空間〉,《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44~49。
──,〈《狼圖騰》是一部「后」時代寓言〉,《中國圖書評論》,2009年第1期,頁87~91。
──,〈論「狼圖騰」的核心寓意——國民性、民族性與民族主義問題〉,《文藝研究》,2009年第4期,頁5~17。
李丹,〈一個關鍵字的前世今生——陳思和的「民間」概念的理論旅行與變異〉,《文藝爭鳴:理論綜合版》(長春),2009年7期。
李光華、李金鳳,〈神奇而沉重的注解——《狼圖騰》及《與狼共舞》中的狼〉,《電影評介》,2009年第9期,頁41、42。
李德志、朱志玲、王緒平、盛麗娟、王長愛,〈維系草原生態和諧的啟迪與實證——評《狼圖騰》中的生態學意蘊〉《生態學雜志》,2005年第6期,頁612。
李志奇,〈從《狼圖騰》英譯看文學翻譯中的改寫動機〉,《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第3期,頁52、53。
李建軍,〈狼到底是誰的圖騰——讀聖童《〈狼圖騰〉批判》〉,《黃河文學》,2007年第4期,頁14~17。
──,〈必須說出的真相〉,《文學自由談》,2005年第2期,頁83~92。
──,〈是珍珠,還是豌豆?──評《狼圖騰》〉,《文藝爭鳴》,2005年第2期,頁60~64。
──,〈假言敘事與修辭病象——三評《狼圖騰》〉,《小說評論》,2005年第2期,頁39~44。
──,〈我們的文學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圖騰〉,《文藝爭鳴》,2007年第6期,頁15~18。
──,〈被任性與憤恨奴役的單向度寫作〉,《小說評論》,2005年第1期,頁13~19。
──,〈且慢「送去」先「拿來」〉,《文學自由談》2008年5月,34、35頁。
李驥,〈一種狼圖騰式的經濟——縱觀內蒙古經濟的發展〉,《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第4期,頁9、10。
李雪峰,〈重塑信仰——評《狼圖騰》〉,《語文學刊》,2005年第1期,頁108~110。
李蘭,〈《狼圖騰》:一個民族信仰沉落前的回望〉,《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第8期,頁87、88。
李梅,〈「狼獒小說」的現代性魅影〉,《小說評論》,2008年第5期,頁130~134。
李鈞,〈透視「狼文化熱」:緣于憂患,旨在自強!〉,《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第12期,頁119、120。
李菲、金鵬,〈審美語境下的內蒙古圖騰文化〉,《美與時》,2007年第3期,頁30~32。
李曉麗、張冀震,〈漫談《狼圖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頁100~103。
李樹輝,〈烏古斯與突厥、回鶻、突厥蠻關系考(上)──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系列之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頁31~58。
──,〈烏古斯與突厥、回鶻、突厥蠻關系考(中)——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系列之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頁36~62。
──,〈烏古斯與突厥、回鶻、突厥蠻關系考(下)——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系列之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頁33~38。
余三定,〈回眸2005年的文學評論熱點〉,《理論與創作》,2006年第2期,頁38~42。
辛靜,〈知青揭姜戎老底《狼圖騰》作者是在造假?〉,《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2008年04月16日。
那木吉拉,〈蒙古、突厥語民族狼鹿神話傳說——「蒙古先民以『鹿』為圖騰,『狼』是突厥人的圖騰」說質疑〉,《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第31卷,頁87~89。
──,〈額爾古涅—昆傳說的神話原型——蒙古、突厥語民族狼圖騰神話傳說探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頁126、131。
呂乃基,〈《狼圖騰》四問〉,《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頁408~412。
汪樹東,〈論《狼圖騰》的生態意識〉,《前沿》,2009年第5期,頁88~92。
──,〈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的生態意識〉,《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28~33。
吳秀明、陳力君,〈從《狼圖騰》看當代生態文學的發展〉,《文藝研究》,2009年第4期,頁28~29。
──,〈論生態文學視野中的狼文化現象〉,《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39~46。
吳江華,〈品味「狼精神」共享「狼文化」——讀《狼圖騰》的啟示〉,《當代貴州》,2009年第3期,頁39。
吳雪麗,〈狼性、狗性、人性——兼及當下的文學寫作〉,《江淮論壇》,2007年第2期,頁151~156。
吳菲,〈姜戎:用半條命著《狼圖騰》〉,《北京青年報》,2004年05月26日。
吳克敬,〈狼乳碑〉,《青海湖文學月刊》,2006年第3期,頁60、61。
吳尚華,〈賈平凹《懷念狼》的生態批評解讀〉,《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頁178~184。
邱志杰,〈《藏獒》和《狼圖騰》〉,《當代藝術與投資》,2007年第10期,頁62、64。
邱云莉,〈圖書生命周期及其原理應用——以《狼圖騰》為例進行剖析〉,《科教文匯(下半月)》,2007年第2期,頁177。
何婧,〈原始的呼喚——《狼圖騰》中的狼意象引發的人性思考〉,《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第2期,頁11。
林希,〈「狼文化」與市儈哲學〉,《光明日報》。
──,〈狼文化可以休矣〉,《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05年第5期,頁61。
林方時,〈遠古的呼喚——讀《狼圖騰》〉,《知識就是力量》,2005年第3期,頁64。
林扶疊,〈圖書.文學〉,《書城》,2004年第6期,頁14、15。
周清葉,〈沈石溪動物小說的生態意義〉,《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第7期,頁47、48。
周玉琳,〈中國生態文學歡呼「狼來了」——《狼圖騰》的生態思想〉,《黑河學刊》,2004年第6期,頁52~54。
周百義、章雪峰,〈《狼圖騰》走向世界的啟示〉,《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11月8日第一版。
周密,〈解讀姜戎《狼圖騰》中的原始再現〉,《華章》,2009年第19期,頁40、42。
周琳,〈從《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看生存法則〉,《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頁126~128。
金生翠,〈圖騰文化與文學中的動物敘事〉,《甘肅聯合大學文學院》,2009年第3期,頁90~93。
金曾豪,〈動物小說的魅力〉,《寵物世界(狗迷)》,2009年第12期,頁110。
金赫楠,〈直諫李建軍〉,《文學自由談》,2005年第4期,頁31~40。
金鑫,〈被寄予厚望的狗——關于小說《藏獒》的文化詩學研究〉,《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第9期,頁33~34。
門和順,〈讀「狼」的啟示〉,《河北企業》,2004年第10期,頁41。
易暉,〈《狼圖騰》到底是什麼圖騰〉,《中關村》,2004年第11期。
宗波,〈抵抗與宣揚——解讀《藏獒》〉,《理論與創作》,2006年第2期,頁85~87。
洪海哨,〈「狼性」的探究──讀狼圖騰有感〉,《深交所》,2005年7月,頁67~69。
郎鏑,〈《狼圖騰》中的動物隱喻意義〉,《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頁28~30。
姜麗,〈原始的呼喚〉,《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第10期,頁179。
姜戎,〈《狼圖騰》作者姜戎:狼的價值〉,《生命世界》,2004年11月第4期。
夏婕,〈我看《狼圖騰》〉,《文學世紀》,2005年第4期。
侯睿、侯穎,〈《狼圖騰》狂飆之后的文化反思〉,《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3期,頁306、307。
韋瑋,〈狼道,人道〉,《解放軍生活》,2006年第6期,頁51。
胡三林,〈生態文學:批判與超越〉,《文藝爭鳴》,2005年第6期,頁125~127。
荒林,〈重構男權主體政治的神話——《狼圖騰》的三重表意系統及其男權意識形態〉,《文藝研究》,2009年第4期,頁18~24。
哈婷婷,〈「小命」與「大命」體現的科學發展觀——讀《狼圖騰》有感〉,《當代貴州》,2005年第6期,頁54。
段斌,〈《狼圖騰》的「文明形態」觀——從文化視角解讀《狼圖騰》〉,《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頁120~123。
段玉榮,〈別讓「狼學」弒殺孩子純凈的心靈〉,《師道》,2005年第12期,頁9。
洪治綱,〈文學:記憶的邀約與重構〉,《文藝爭鳴•理論》2010年1月,頁57~59。
秦劍,〈時代呼喚自覺的生態文學〉,《文藝爭鳴》,2005年第6期,頁127~129。
海克,〈中國人不是狼,也不是羊〉,《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第18期,頁88。
泰亦赤兀惕滿昌,〈新譯注釋「蒙古秘史」漢文版的幾點補充〉,《中國邊政》,2005年第3期。
唐文歌,〈迷失在古典哲學和英雄主義之間——評《狼圖騰》〉,《現代語文(文學研究)》, 2008年第9期,頁84、85。
唐克龍,〈當代生態文學中的動物敘事與生命意識的興起〉,《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頁105~109。
耕夫,〈市場:中國人「游牧」精神重鑄的地方——中華復興,不僅僅需要的是物質,更需要的是中華民族「游牧」精神的重新振奮〉,《南方國土資源》,2006年第11期,頁6~9。
徐福偉,〈「動物敘事」的界定及其發展歷程〉,《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頁29、30。
徐江,〈「狼狗大戰」,攪動多少心情〉,《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頁27~31。
徐奕,〈《狼圖騰》中擬親屬稱謂英譯評析〉,《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09年第4期,頁82~87。
徐新建,〈當代中國的民族身份表述——「龍傳人」和「狼圖騰」的兩種認同類型〉,《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頁107~111。
郝孚逸,〈由《狼圖騰》的爭議想起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第12期》,頁52。
──,〈「狼獒之爭」與彰顯人性〉,《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頁70、71。
馬建章、楊廣濤、馬逸清,〈中國狼文化研究〉,《野生動物》,2005年第26卷第2期,頁40。
馬偉業,〈透視世紀之交的狼文學〉,《文藝評論》,2007年第5期,頁42~48。
馬友不,〈狼圖騰與中國文學中的狼意象〉,《甘肅農業》,2006年第7期,頁149。
殷國明,〈「狼文學」:從原型到傳奇〉,《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4期,頁85~103。
──,〈「狼性」與二十世紀現代中國文學(上)〉,《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頁109、110。
──,〈西方「狼文學」及其神話淵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頁72~82。
孫悅,〈動物小說基本面貌勾勒〉,《小說評論》,2009年第1期,頁144~149。
孫俊秀,〈《狼圖騰》熱引發的再思考〉,《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55~57。
孫君飛,〈與狼共舞的人〉,《意林(原創版)》,2008年06期,頁18~19。
許恒乾,〈從狼外婆到狼圖騰〉,《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9期,頁31。
莫.策登巴爾,〈讓批評成為照亮寒夜的燈火〉,《文學自由談》,2005年第6期,頁111~114。
郭偉川,〈略論馬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兼評姜戎《狼圖騰》〉,《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15~18。
陸超偉,〈《狼圖騰》的文化解析〉,《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年第4期,頁76~78。
郭樹山,〈正視狼性 以狼為師——讀《狼圖騰》想到的〉,《 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年第1期,頁113~114。
梁玲,〈錯位的置換與失范的解構──對狼文化熱的思考〉,《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7期,頁15、16。
梁麗娜,〈當歷史遭遇文學(雜譚.外一題)〉,《廣西電業》,2008年第5期,頁80、81。
盛潔冰,〈狼道.人道.國道〉,《招商周刊》,2004年第36期,頁62。
張霞,〈從「人圖騰」到「狼圖騰」〉,《名作欣賞》,2006年第8期,頁55、56。
張誠,〈姜戎:狼圖騰應該是民族的圖騰〉,《三月風》,2004年第9期,頁40、41。
張英,〈《狼圖騰》作者:還「狼性」一個公道〉,《南方週末》,2008年04月02日。
張卓,〈新時期環境文學解讀〉,《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1期,頁308、309。
張蘭英,〈新奇神秘的《狼圖騰》〉,《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08年第9期,頁35。
張諾,〈狼道VS羊道:誰才是非常道?〉,《企業家天地》,2008年第3期,頁64~66。
張艷,〈從《狼圖騰》熱看現代大學生的閱讀心理〉,《成才之路》,2008年第7期,頁40、41。
張凱麗,〈狼圖騰和牛性文化〉,《今日工程機械》,2008年第2期。
張德軍,〈對《狼圖騰》與《藏獒》的文化反思〉,《青海師專學報》,2007年第6期,頁65~67。
──,〈懷念狼——《狼圖騰》及血酬〉,《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頁104、105。
張權生,〈《狼圖騰》的思想悖論與信仰缺失〉,《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第12期,頁69~72。
張抗抗,〈《狼圖騰》的敘事魔力〉,《長篇小說選刊》,2004年第1期,頁287。
陳佳冀,〈秉筆直書的生命叩問——寫實型動物敘事的資源譜系探究〉,《陰山學刊》,2008年第6期,頁58~61。
──,〈時代主題話語的另類表達——新世紀文學中的「動物敘事」研究〉,《南方文壇》,2007年第6期,頁56~60。
──,〈追本溯源:「動物敘事」的尋根之旅——新世紀動物小說的一個考察維度〉,《小說評論》,2009年第1期,頁139~143。
──,〈「動物敘事」中的人文情懷——新世紀動物小說類型化研究的意義與可行性探析〉,《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86~91。
──,〈作為一種類型的「動物敘事」——新世紀動物小說類型理論初探〉,《當代文壇》,2009年第3期,頁61~64。
──,〈冷靜過後重思《狼圖騰》——基於三個層面的再闡釋〉,《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2期,頁79~84。
陳舒劼,〈「狼」與「啟蒙」〉,《江淮論壇》,2006年第6期,頁179~185。
陳海濤,〈一曲狼的贊歌與挽歌——《狼圖騰》讀后感〉,《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第1期,頁115。
陳苗苗,〈動物小說和讀者之間相遇在哪裡〉,《出版廣角》,2009年第5期,頁24~26。
陳美蘭,〈《狼圖騰》:被豐繁的藝術細節充盈的思想空間〉,《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36期,頁6。
陳凌云,〈不是巧合的巧合——生態解讀《熊》和《狼圖騰》〉,《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第11期,頁168、169。
陳獨秀,〈今日之教育方針〉,《新青年》第1卷2號,頁6。
──,〈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青年雜誌》第1卷4號。
陶東風,〈記憶是一種文化建構──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九期,頁70、71。
陳思和、黃發有,〈給知識以生命──陳思和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00年11月,頁103。
曾道榮,〈動物敘事與尋根文學〉,《三明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頁247~251。
曾道榮,〈動物敘事:從文化尋根到文化重建〉,《文學評論》,2009年第5期,頁105~110。
彭曉紅、唐永紅,〈蒙古族的精神號角──解讀《狼圖騰》〉,《邊疆文學》,2008年第09期,頁78。
程桂鳳,〈讀《狼圖騰》有感〉,《語文天地》,2008年第10期,頁36。
程玉梅,〈《狼圖騰》的多種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06月15日。
黃偉,〈西方文學動物敘事的倫理視野〉,《求索》,2008年第12期,頁195~197。
黃湘源,〈熊市不如說是狼市〉,《證券導刊》,2008年第24期,頁95。
黃宗潔,〈狼卅螂性?人性?:從《狼圖騰》到《殺手正傳》〉,《思想》,2008年第5期。
黃薇,〈後草原小說:一種新的話語事實〉,《蒙古文化通訊》,2006年5月,頁65~69。
黃薇,〈當代蒙古族小說中的自然風景描寫〉,《蒙古文化通訊》,2006年5月。
覃新菊,〈我國生態文藝學研究述評〉,《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94~97。
賀紹俊,〈從狼到狗的文明履痕——評長篇小說《藏獒》〉,《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頁40、41。
陽敏,〈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內蒙古知青的故事〉,《南風窗》,2008年第10期,頁48~51。
馮慶華,〈簡論中國文學中「狼」意象的文化原型與流變〉,《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頁70~73。
──,〈中國文學中「狼」意象的文化原型與流變〉,《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頁79、80。
馮宗智,〈狼性文化是柄「雙刃劍」〉,《企業文化》,2007年第7期,頁55~57。
馮川,《神話人格——榮格》,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頁95。
舒晉瑜,〈感受生命活力的本原:訪《狼圖騰》作者姜戎〉,《中華讀書報》,2006年9月11日。
溫阜敏、饒堅,〈中國生態文學概說〉,《韶關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頁11~14。
雷達,〈《狼圖騰》的再評價與文化分析欲望與理性的博奕〉,《小說評論》,2005年第4期,頁4~7。
葉舒憲,〈狼圖騰,還是熊圖騰?——關于中華祖先圖騰的辨析與反思〉,《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10期,頁73~77。
葉楠,〈沒有龍,沒有虎,這裡全是草原狼〉,《新體育》,2004年第10期,頁54。
楊琳,〈面對精神圖騰的靈魂剖析與自我反省——論圖騰崇拜與作品的文化闡釋〉,《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7月第26卷第4期,頁79~82。
楊居璟,〈小說《狼圖騰》帶給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若干啟示〉,《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第5期,頁238、239。
楊志強,〈羊性的放逐 狼性的張揚——評《狼圖騰》〉,《語文學刊》,2005年第1期,頁111~115。
楊永平,〈不敢推崇的「狼道」〉,《珠江水運》,2008年第3期,頁63。
楊莉,〈狼的召喚——讀姜戎《狼圖騰》〉,《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06年第6期,頁38、39。
楊光,〈魚與熊掌可兼得: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編輯的文化堅守〉,《出版發行研究》,2006年第9期,頁34、35。
楊光祖,〈《直諫李建軍》異議〉,《文學自由談》,2005年第5期,頁125~133。
楊慧,〈藝術品中「狼」形象的文化流變〉,《藝術學前沿》,上海:文化藝術,2007年10月1日,頁185。
葦子,〈做狼還是做羊〉,《消費指南》,2007年第23期,頁9。
嘉齡、飛明、呂卉子,〈《狼圖騰》像是專門為我寫的 專訪讓-雅克.阿諾〉,《電影世界》,2009年第10期,頁122、123。
寧鵬飛,〈比較和反思狼文化寫作〉,《現代企業教育》,2009年第16期,頁138、139。
滿都呼著,〈蒙古、突厥語族民族族源傳說比較凡說〉,陳崗龍譯,《民族藝術》,1998年第2期,頁74~79。
趙樹勤、龍其林,〈新世紀生態小說論〉,《文藝爭鳴》,2007年第4期,頁21~25。
──,〈當代中國生態小說的發展趨勢〉,《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頁382~385。
趙俊勇,〈由狼性到民族性〉,《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年第2期,頁150。
趙天亮,〈解讀2004年第一暢銷書《狼圖騰》〉,《青年思想家》,2005年第2期96、97。
趙娜、李培、岳玉慶,〈從目的論看英文版《狼圖騰》中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語文學刊》,2009年第3期,頁101~103。
趙薇,〈生態批評視野里的《狼圖騰》〉,《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47~50。
趙晉鋒,〈狼文化 羊文化 還是人文化〉,《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年第7期,頁16~18。
趙準勝,〈《狼圖騰》:從沉默到宣泄以及「別一種另類」〉,《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頁82~86。
裴合作,〈理念大于形象的「學術圖解式」小說——由《狼圖騰》引發的思考〉,《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年第5期,頁50、51。
裴合作,〈《狼圖騰》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重負〉,《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第4期,頁10、11。
嬌新,〈企鵝購買《狼圖騰》英文版權〉,《文化交流》,2005年第6期,頁75。
潘卡吉.米舍爾、林源,〈荒野的呼喚——評《狼圖騰》〉,《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6期,頁155、156。
夢天,〈你,正是「人狼」〉,《招商周刊》,2007年第12期,頁60。
蔣棟元,〈動物.圖騰.崇拜〉,《大連民族學院學報》,民93年3月,6卷,2期,頁6。
劉文良,〈國內生態文學研究述要〉,《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1期,頁117~120。
劉玉鮮、唐文,〈圖騰崇拜對生態保護的意義〉,《藝術探索》,2009年第4期,頁132、133。
劉亞利,〈遠離塵囂 呼喚「野性」——解讀《狼圖騰》〉,《語文學刊》,2005年第1期,頁113~115。
劉斯斯,〈《狼圖騰》創海外版權交易最高值〉,《中國投資》,2008年第10期,頁106~109。
劉之杰,〈影視文學中的「狼文化」與「狼精神」〉,《電影評介》,2008年第2期,頁81、82。
劉曉飛,〈論近期狼題材小說的幾個視角〉,《小說評論》,2007年第5期,頁27~31。
劉穎,〈《狼圖騰》與《藏獒》中反映出來的幾點問題〉,《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頁6~10。。
劉毓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話與中國文學中之狼意象〉,《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1月,頁9~17。
黎學銳,〈眾生平等 萬物一體——論《沙郡歲月》與《狼圖騰》的生態思想〉,《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頁73~76。
錢理群,〈試論魯迅小說中的「復仇」主題-從《孤獨者》到《鑄劍》〉,《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十期,頁31~35。
龍廣強,〈狼與羊二元對立的角力與異化〉,《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年第8期,頁127。
穆靜,〈《狼圖騰》札記〉,《大舞臺(雙月號)》,2008年第6期,頁95、96。
韓宇宏、席格,〈《狼圖騰》及文化觀念轉型〉,《中州學刊》 2007年第6期,頁225~233。
薛敬梅,〈《狼圖騰》——在歷史和文化衝突中彰顯的生態價值〉,《孝感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頁67~70。
魏源,〈源遠流長的動物圖騰文化〉,《生命世界》,2009年第8期,頁30~33。
譚艷超,〈淺析《狼圖騰》〉,《今日科苑》,2009年第16期,頁150。
羅利瓊,〈《藏獒》與《狼圖騰》〉之比較:文學與文化的層面,《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第4期,頁128~134。
羅利瓊,〈狼的贊歌和民族關懷——《狼圖騰》的意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頁167~171。
鐘文華,〈論《狼圖騰》中的強者精神〉,《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頁12~15。
鐘晉玲,〈草原游走《狼圖騰》〉,《山西老年》,2008年第5期,頁28、29。
蘇魯格,〈蒙古、突厥之圖騰崇拜再探討──「蒙古先民以狼為圖騰」說質疑〉,《蒙古學資訊》,1995年第4期,頁1~3。
蘇魯格,〈再論蒙古、突厥之圖騰崇拜——兼與那木吉拉商榷〉,《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6年第4期,頁34~37。
顧軍,〈圖騰的功能與圖騰崇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9年3月,13卷,1期,頁45~49。
〈「狼圖騰」風暴〉,《東西南北》,2007年第8期,(作者不詳),頁14、15。
〈《黑駿馬》•《狼圖騰》〉,《中國民族》,2008年第1期,(作者不詳),頁45、46。
〈西北三劍客 狼圖騰神話〉,《當代體育》,2008年第16期,(作者不詳),頁55。
〈《狼圖騰》據稱是一種文化造假〉,《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6期,(作者不詳),頁3。
〈走進狼的世界——精品小說《狼圖騰》導讀〉,《讀與寫(高中版)》,2008年第1期,(作者不詳),頁38~40。
〈狼之后,獒來了〉,《全國新書目》,2005年第19期,(作者不詳),頁89。
〈狼圖騰背後的蒙古族文化〉,內蒙古新聞網,(作者不詳),2009年8月12日。
〈德國漢學家稱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重慶晨報》,(作者不詳),2006年12月11日,。
〈顧彬專訪:解鈴還須繫鈴人〉,《德國之聲中文網.文學藝術》,亞思明採訪,2006年12月22日。(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287663,00.html)~2011年7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明蓀,〈早期蒙古游牧社會的結構-成吉思可汗前後時期的蒙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4年。
王曉娣,〈全球暢銷書的跨文化有效傳播初探——《誰動了我的奶酪》與《狼圖騰》的個案分析〉,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王貞芳,〈沈石溪動物小說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7年。
王順夕,〈杜白動物故事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王菁蓮,〈日本作家椋鳩十的動物小說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包海青,〈蒙古族族源傳說比較研究〉,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007年。
朱滕滕,〈改寫理論視角下葛浩文《狼圖騰》的翻譯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朱益蘭,〈論中國當代小說中的自然性和人性——以小說《亮劍》、《歷史的天空》、《狼圖騰》和《藏獒》為中心〉,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任悔,〈生存中的抗爭意識——論《狼圖騰》中的狼性形象〉,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李洪琳,〈蒙古狼在異域的適應與選擇——葛浩文英譯《狼圖騰》探析〉,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李臻,〈《瓦爾登湖》與《狼圖騰》的生態批評對比研究〉,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佟星星,〈郭雪波小說狼形象研究——以長篇小說《狼孩》為例〉,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李雅博,〈西方視界中的中國近三十年文學〉,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杜娟,〈文化審視與生命解讀:人性在狼性與狗性中消失〉,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林麗芬,〈姜戎《狼圖騰》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尚向科,〈狼文本的文學意象與文化符號〉,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金鑫,〈論小說創作中的「狗圖騰」——對當下文壇一種文學現象的研究〉,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周玉琳,〈中國當代生態文學初探〉,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南娟,〈新世紀成人動物題材小說探析〉,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夏美祥,〈新時期小說中的狼形象探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柴華,〈生態文學與《狼圖騰》的生態文學元素〉,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高毓正,〈沈石溪動物小說中狼、豺、狗的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孫夢燕,〈《狼圖騰》英譯本異化與歸化翻譯策略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孫寧,〈從生態文學角度審視《狼圖騰》的現實意義〉,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許明銀,〈北亞游牧民族之信仰體系研究─解開蒼狼子孫、突厥蒙古民族之祖先傳說及即位儀式之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77年。
張謙,〈圖書在媒介生態中的流變——以《狼圖騰》的傳播為研究對象〉,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張擎宇,〈杰克•倫敦小說與姜戎小說寫作技巧的比較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張淑紅,〈《狼圖騰》成功原因探析〉,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陳佳冀,〈「動物敘事」中的人文情懷——新世紀動物小說類型研究〉,瀋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4月。
陸超偉,〈《狼圖騰》的文化人類學解析〉,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楊軍梅,〈《狼圖騰》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匯翻譯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廖哲平,〈論21世紀初中國文學中的「狼」形象〉,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劉宇,〈狼與獒的共舞——《狼圖騰》和《藏獒》思想比較分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劉寧寧,〈《野性的呼喚》與《狼圖騰》之比較研究——跨文化語境中的環境倫理學視角〉,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劉穎慧,〈從《狼圖騰》到《藏獒》——談狼性與獒性之爭〉,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劉旖旎,〈狼傳奇的文化接受──小說《狼圖騰》批評的分析〉,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4月。
劉永鑫,〈論《狼圖騰》的生態意識〉,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鄭永吉,〈從圖騰與神話中走來——狼文學淵源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鄭雅文,〈沈石溪動物小說中狼的探究〉,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
薛淑美,〈突厥蒙古祖先神話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0年。
魏艷麗,〈狼:隱喻的「他者」——解析中外文學中的「狼形象」〉,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指導教授 葉振富 審核日期 2011-7-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