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2 、訪客IP:3.17.5.68
姓名 王渝婷(Yu-ting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Jiao Tong’s view of diet and analyzes the journal “Diet”)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周杰倫」現象研究
★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狼圖騰》研究
★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 花蹤文學獎研究★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焦桐與飲食文學、飲食文化之間的淵源為論述起點,經由探討焦桐的飲食文學作品,探究他的飲食文學與飲食文化的觀點,進而架構焦桐的飲食觀,並析論身為《飲食》雜誌創辦人的焦桐,如何將他的飲食文學與飲食文化貫穿於雜誌之中。《飲食》雜誌是華人世界第一本介紹精緻飲食文化的雜誌,在改版之後更是首創華人世界美食的專業評鑑雜誌,經由耙疏《飲食》雜誌,觀察焦桐飲食觀在《飲食》雜誌中呈現的狀況。焦桐身兼文化人、出版人與詩人的不同面向,通過他三位一體的特殊身分,詮釋焦桐對於飲食文化的各項表現。
本論文以焦桐的飲食文學作品與《飲食》雜誌文本作為研究場域,將重點著眼於焦桐創辦《飲食》雜誌時的創刊理念以及雜誌內容風格與改版前後的差異,經由「文化」的角度出發,探討臺灣飲食乃至於華人飲食所展現的社會面向與文化意識。臺灣是多元民族融合的社會,複雜的歷史背景形成臺灣飲食多元的文化內涵,焦桐在探討混血飲食的同時,也同樣關照社會族群與政治的議題。經由連結焦桐的飲食觀與《飲食》雜誌中「文學」、「文化」與「流行趨勢」等不同面向,為焦桐與《飲食》雜誌在華人飲食文化座標中尋求定位。
摘要(英) The thesis originates from Jiao Tong’s diet literature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 literature and diet culture.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takes Jiao Tong’s view of diet and analyzes the journal “Diet”, which is the first magazine introducing delicate diet culture, professionally evaluating diet in Chinese world at the first time after it is revised. Jiao Tong is a culture worker, a publisher and a poet in the meantime, and his mutil-backgrounds profound his viewpoints deeply. Through his diverse special status, this thesis interprets Jiao Tong’s performances in diet culture.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e thesis is Jiao Tong’s diet literature works and the journal “Diet”. It aims to focus on his origin belief in establishing the journal “Diet”as well as the style of the journal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evisions.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culture”, the thesis explores Taiwanese diet and the social dimens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in Chinese diet. Taiwan is a multi-ethnic society with its complic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forming the diverse cultural content in Taiwanese diet. Jiao Tong concerns much about social groups and political issues as he discusses the coordinaiton of diet. With a link of Jiao Tong’s view of diet and the dimensions of literature, culture,and fashion trends in the journal “Diet”, the thesis aims to find the position of Jaio Tong and the journal “Diet” in Chinese diet culture.
關鍵字(中) ★ 飲食文化
★ 飲食觀
★ 餐館評鑑
★ 飲食文學
★ 焦桐
★ 《飲食》雜誌
關鍵字(英) ★ View of diet
★ Restaurant evaluation
★ Jiao Tong
★ journal “Diet”
★ Diet culture
★ Diet literature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7
第四節 篇章結構 ………………………………………………………………10
第二章 除了食養更要文化--焦桐與其飲食文學與文化
第一節 臺灣的飫士--焦桐 ………………………………………………… 14
一、焦桐的飲食創意:主題宴…………………………………………………16
二、有文化的飲食:味外之味 ………………………………………………17
第二節 吃的美學體驗--焦桐的飲食文學 ………………………………… 20
一、飲食文選的編選 ……………………………………………………… 20
二、《完全壯陽食譜》…………………………………………………………21
三、《暴食江湖》………………………………………………………………22
(一)大胃王傳奇 …………………………………………………… 23
(二)詩意與俚俗 …………………………………………………… 25
四、《臺灣味道》………………………………………………………………27
(一)懷舊的滋味 …………………………………………………… 27
(二)美味的混血菜 …………………………………………………28
第三節 小結 ……………………………………………………………………30
第三章 飲食文學與文化的深探--《飲食》雜誌內容
第一節 《飲食》雜誌分析 ………………………………………………………32
一、《飲食》雜誌創刊 …………………………………………………………32
二、《飲食》雜誌發展三階段 …………………………………………………36
(一)第一階段:「文化取向」,以《飲食》雜誌第一期至第十二期
為範圍 …………………………………………………………36
(二)第二階段:「教育取向」,以《飲食》雜誌第十三期至第二十
一期為範圍 ……………………………………………………40
(三)第三階段:「專業取向」,以《飲食》雜誌第二十二期至第三
十一期為範圍 …………………………………………………44
第二節 潮流的腳步--封面故事與特別企劃 ………………………………46
一、養生趨勢…………………………………………………………………47
二、時令趨勢…………………………………………………………………50
三、流行趨勢…………………………………………………………………51
第三節 文字的滋味--名家談吃 ……………………………………………56
一、吃是味蕾經驗的記憶與懷舊……………………………………………58
(一) 回憶書寫 ………………………………………………………59
(二) 水是故鄉甜 ……………………………………………………63
(三) 母親的滋味 ……………………………………………………66
二、吃是融合了解……………………………………………………………69
三、吃是經歷與典故…………………………………………………………72
(一)經驗分享…………………………………………………………72
(二)典故常談 ………………………………………………………75
四、吃是延年養生 …………………………………………………………77
第四節 環球美食地圖--異國美食報導 ……………………………………79
一、第十一期--檳城:世界小吃的鄉愁…………………………………80
二、第十五期--澳門:美食密度最高的城市……………………………83
三、第十九期--馬六甲:娘惹菜的原鄉…………………………………84
第五節 《飲食》的品味--專欄成書 ………………………………………85
一、劉克襄著:《失落的蔬果》… …………………………………………86
二、焦桐編:《星級名廚的料理秘訣》… …………………………………88
第六節 小結 ……………………………………………………………………90
第四章 飲食新境界--《飲食》雜誌餐館評鑑
第一節 有良知的肚皮--談餐館評鑑與米其林指南 ……………………… 94
第二節 《飲食》雜誌餐館評鑑 …………………………………………………95
一、評鑑標準 …………………………………………………………………95
二、評分方法 ………………………………………………………………96
三、星級評定 ………………………………………………………………97
第三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迴響與回饋--《飲食》雜誌社會影響力
第一節 文字編織的品味--媒體反應 ……………………………………102
第二節 飲食是永恆的追求--與創刊者對談.……………………………103
一、最理想的伴侶——「葉剛」 ………………………………………104
二、專業即事業——餐館評鑑 …………………………………………106
三、飲食文化的願景——永恆的追求 …………………………………107
四、二魚文化發行人——謝秀麗 ………………………………………108
第三節 結論 …………………………………………………………………109
參考書目 …………………………………………………………………………111
附錄一 名家談吃作者出現狀況………………………………………124
附錄二 封面故事的企劃內容與執筆者………………………………128
附錄三 滋味行家的執筆狀況 ………………………………………135
附錄四 喫空間的空間企劃與執筆者…………………………………137
附錄五 環球美食地圖的國界分布狀況 ……………………………139
附錄六 新觀念食譜的內容 …………………………………………142
附錄七 《飲食》雜誌編輯室報告異動狀況……………………………143
附錄八 《飲食》雜誌餐館評鑑一覽表:北臺灣………………………144
附錄九 《飲食》雜誌餐館評鑑一覽表:臺中 ……………………15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焦桐專著
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台北:時報出版,1999)
焦桐:《臺灣味道》,(台北:二魚文化,2009)
焦桐:《暴食江湖》,(台北:二魚文化,2009)
二、專書與專書論文
D.K.Davis&S.J.Baran著,蘇蘅譯:《大眾傳播與日常生活》,(台北:遠流出版,1993)
Felipe Fern’andez-Aremesto著,韓良憶譯:《食物的歷史》,(台北:左岸文化,2005)
A.W.Logue著,遊恆山譯:《飲食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1996)
MichaleGurevitch著,陳光興譯:《文化,社會與媒體》,(台北:遠流出版,1992)
Laurie Colwin著,蕭妃君譯:《餐桌上的幸福》,(台北:皇冠文化,2001)
Rupp.Rebecca著,洪蘭譯:《記憶的祕密》,(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Jean-Antheleme Brillat-Savarin著,敦一夫、傅麗娜譯:《廚房裡的哲學家》, (台北:百善書房,2006)
Banana Yoshimoto,吳繼文譯:《廚房》,(台北:時報文化,2004)
小民編:《父母的愛》, (台北:九歌出版社,1986)
方梓:《第四個房間》,(台北:健行文化出版,1999)
王士文:《咖啡精神--咖啡和咖啡館的文化記憶》,(台北:果實出版,2004)
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王宣一:《國宴與家宴》,(台北:時報文化,2004)
王琰如:《我在利比亞》,(台北:三民書局,1969)
王秋桂:《飲食文化綜論》,(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
王逢振:《文化研究》,(台北:揚智文化,2000)
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簡史》,(香港:中華商務聯合印刷,2011)
朱振藩:《食在凡間》,(台北:聯合文學,2005)
李昂:《愛吃鬼》,(台北:一方出版,2002)
李昂:《鴛鴦春膳》,(台北:聯合文學,2007)
李澤治:《吃在台灣》,(台北:聯經出版,1994)
李寧遠、黃韶顏:《飲食文化》,(台北:華香原出版社,2003)
杜杜:《飲食與藝術》, (香港:明窗出版社,1998)
杜度:《另類食的藝術》,(香港:皇冠,1999)
杜度:《非常食的藝術》,(香港:皇冠,2000)
汪曾祺:《五味集》,(台北:幼獅,1996)
沈孟穎:《咖啡時代:臺灣咖啡館百年風騷》,(台北:遠足文化,2005)
周芬娜:《帶著舌頭去旅行》,(台北:聯經出版,1990)
周芬娜:《飲饌中國:縱橫大江南北的美食巡禮》,(台北:基木文化,2004)
周芬娜:《品味傳奇:名人與美食的前世今生》,(台北:基木文化,2002)
周芬娜:《繞著地球》,(台北:聯經出版,1998)
林文月:《飲膳札記》,(台北:洪範出版,1999)
胡弦:《菜書》,(台北:二魚文化,2008)
唐振常:《中國飲食文化散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唐魯孫:《大雜燴》,(台北:大地出版,1990)
唐魯孫:《中國吃》,(台北:大地出版,2002)
唐魯孫:《中國吃的故事》,(台北:漢光文化事業,1987)
唐魯孫:《什錦拼盤》,(台北:大地出版,2004)
唐魯孫:《天下味》,(台北:大地出版,2003)
唐魯孫:《老骨董》,(台北:大地出版,2003)
唐魯孫:《老鄉情》,(台北:大地出版,2002)
唐魯孫:《故園情上、下》,(台北:大地出版,2002)
唐魯孫:《唐魯孫談吃》,(台北:大地出版,2000)
唐魯孫:《說東道西》,(台北:大地出版,2000)
唐魯孫:《酸甜苦辣鹹》,(台北:大地出版,2004)
徐世怡:《流浪者廚房》,(台北:大塊文化,1998)
徐國能:《第九味》,(台北:聯合文學,2003)
郜瑩:《少食多滋味》,(台北:麥田出版,2003)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
張玉欣、柯文華:《飲食與生活》,(台北:揚智文化,2007)
張玉欣、楊秀萍:《飲食文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4)
張利群:《辨味批評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張國立:《一口咬定義大利》,(台北:皇冠文化,2000)
張曼娟:《黃魚聽雷》,(台北:皇冠文化,2004)
張詠捷:《食物戀》,(台北:野人文化,2005)
張曉風主編:《2001年度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2001)
張耀:《打開咖啡館的門--歐陸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風雲》,(台北:時報文化,1997)
張耀:《咖啡地圖》,(台北:時報文化,1997)
梁實秋:《雅舍小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梁實秋:《雅舍談吃》,(台北:九歌出版,2002)
梁瓊白:《說吃》,(台北:躍升文化,1996)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5)
陳詔:《食的情趣》,(台北:臺灣商務印刷,1995)
陸文夫:《美食家》,(台北:新地文學,1988)
焦桐、林水福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台北:時報出版,1999)
焦桐主編:《八十八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2000)
焦桐主編:《2007臺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08)
焦桐主編:《2008臺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09)
焦桐主編:《2009臺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10)
焦桐主編:《2010臺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11)
焦桐編:《臺灣飲食散文選Ι》,(台北:二魚文化,2003)
焦桐編:《臺灣飲食散文選ΙΙ》,(台北:二魚文化,2003)
焦桐主編:《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二魚文化,2009)
焦桐編:《星級名廚的料理秘訣》,(台北:二魚文化,2008)
童心怡:《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2)
琦君:《母心似天空》,(台北:爾雅出版,1981)。
舒國治:《台北小吃札記》,(台北:皇冠文化,2007)
舒國治:《窮中談吃》,(台北:聯合文學,2008)
逯耀東:《已非舊時味》,(台北:圓神出版,1992)
逯耀東:《出門訪古早》,(台北:東大圖書,2001)
逯耀東:《肚大能容》,(台北:東大圖書,2009)
黃清連主編:《茶酒文化》,(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
黃奮鳴:《傳播心理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1997)
黃寶蓮:《芝麻米粒說》,(台北:二魚文化,2005)
愛亞:《喜歡》, (台北:爾雅出版,1984)
楊明:《記憶的味道》,(台北:朱雀文化,2000)
廖炳惠:《吃的後現代》,(台北:二魚文化公司,2004)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文化,1994)
遠藤周作:《狐狸庵食道樂》,(台北:麥田文化,2009)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1990)
蒲慕州主編:《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
劉心武:《藤蘿花餅》,(台北:二魚文化,2002)
劉克襄:《失落的蔬果》,(台北:二魚文化,2006)
歐陽應霽:《香港味道》,(台北:大塊文化,2007)
蔡珠兒:《南方絳雪》,(台北:聯合文學,2002)
蔡珠兒:《紅燜廚娘》,(台北:聯合文學,2005)
蔡珠兒:《饕餮書》,(台北:聯合文學,2006)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臺灣飲食文化系譜》,(台北:田園文化事業,2003)
鄧景衡:《臺灣飲食文化譜系》,(台北:結構群文化公司,2005)
盧非易:《飲食男》,(台北:聯合文學,1997)
盧嵐蘭:《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2005)
謝忠道:《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台北:果實出版,2005)
隱地:《愛喝咖啡的人》,(台北:爾雅出版,1995)
鍾怡雯編:《九十四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2006)
鍾怡雯:《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台北:聯合文學,2008)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2004)
韓良憶:《吃.東.西》,(台北:皇冠文化,2008)
韓良憶:《美味之戀:人在台北,玩味天下》,(台北:方智出版,2001)
韓良憶:《羅尼西的音樂廚房》,(台北:商周出版,1997)
韓良露:《食在有意思--韓良露與茱麗安的美味情境》,(台北:麥田文化,2003)
韓良露:《旅人與酒的相遇--微醺之戀》,(台北:方智出版,2001)
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台北:五南出版,2003)
簡媜:《下午茶》,(台北:洪範書局,1994)
顏崑陽:《小飯桶與小飯囚》,(台北:立緒文化,2004)
顏崑陽編:《現代散文選讀》,(台北:洪範書局,2002)
顏崑陽編:《九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2004)
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台北:印刻文學,2010)
龔鵬程:《飲饌叢談》,(台北:二魚文化,2009)
文思理:〈傳播、離散與融合:中國飲食方式的演進〉,《第十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8,p.1-11)
余舜德:〈夜市小吃的傳統與臺灣社會〉,《第九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6,p.119-133頁)
李欣倫:〈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之圓桌會議:味蕾、鄉愁及其他〉,《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
李瑞騰:〈論文講評:鍾怡雯〈記憶的舌頭—美食在散文的出沒方式〉〉,《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
南方朔:〈饗宴禮儀和文學的對話〉,《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
夏惠汶:〈開啟美味與記憶的瓶〉,《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二魚文化,2010,p. 76-109)
郝譽翔:〈婉轉附物,迢悵切情—論林文月《飲膳札記》〉,《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p.514)
張錯:〈M.F.K.費雪與《飲食之藝》〉,《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
陳思和:〈試論現代散文創作中談『吃』傳統〉,《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p. 446-458)
陳素貞:〈天下無正味 蘇軾的飲食美學〉,《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二魚文化,2009,p. 62-91)
曾喜城:〈臺灣及東南亞客家移民飲食文化初探〉,《第十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8,p. 79-93)
鍾怡雯:〈記憶的舌頭—美食在散文的出沒方式〉,《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時報出版,1999,p. 488-507)
龔鵬程:〈飲饌社會學〉,《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1999)
三、期刊論文
方杞:〈臺灣的飫士—焦桐《暴食江湖》彌滿的饌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34期,2010.02月,p.34-38
王乾任:〈文人談吃--飲食文學出版在臺灣〉,《出版界》,第79期,2006.10,p.68-70王乾任:〈最道地的《臺灣味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39期,2010.07,p.62-63
王婉婷:〈《臺灣飲食文選》中情感書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2期,2007.07
王紫葵、楊婕妤、范力文:〈集「三為一體」的文學人--焦桐〉,《南薰風華》,創校十周年特刊,2006,p.3-10
吉廣輿:〈愛恨悲喜的庖廚--《焦桐世紀詩選》〉,《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8期,2000.06,p.25-26
朱若菱:〈糾葛的國宴情結〉,《當代》,第204期,2004.08,p.78-87
吳岱穎:〈食慾人生--讀焦桐〈我將再起〉〉,《幼獅文藝》,2009.10,p.20-23
吳知惠:〈容易上癮的情人--側寫詩人焦桐〉,《家庭月刊》,第204期,1993.09,p.75-77
李昂:〈華麗的冒險〉,聯合文學,第274期,2007.08,p.158-159
李欣倫:〈品嚐生活好滋味--專訪焦桐〉,《文訊》,第198期,2002.04,p.69-72
林子璇:〈生命中不可錯過的五家餐廳〉,《新新聞》,第1068期,2007.08.23-08.29,p.54-57
林子璇:〈吃李鴻章雜碎 看鄭板橋朝天〉,《新新聞》,第1075期,2007.10.11-10.17,p.74-78
南方朔:〈食在凡間推薦序:新平民時代的到來〉,《聯合文學》,2005,p.9
柯裕棻:〈消費:大眾,文化〉,《中外文學》,第364期,2002.09
胡錦媛:〈食色經濟學:焦桐《完全壯陽食譜》〉,《中外文學》,第363期,2002.08,p.9-26
陳虹霖:〈老饕的私房雜燴—逯耀東飲食散文的構成元素〉,《國文天地》,第225期,2004.02
陳智弘:〈刀鏟鍋爐間的魔術師—談『飲食文學』的閱讀與寫作〉,《國文天地》,第222期,2003.11,p.94-97
陳貴凰、黃棣華:〈台灣文化美食餐廳評鑑制度中評估指標之建構〉,《餐旅暨家政學刊》,第7卷第3期,2010.09,p.235-259
陳瑤玲:〈《2009飲食文選》的文化視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41期,2010.09,p.34-37頁
焦桐:〈知識的經緯--論姚一葦的知性散文〉,《幼獅文藝》,第533期,,2008.05,p.29-32
焦桐:〈海南雞飯之味〉,《大墩文化》,第36期,2006.07,p.54-55頁
焦桐:〈無一不是本土滋味—暴食西門町〉,《新活水》,第1期,2005.07,p.76-80
焦桐:〈發現臺灣作家序《我其實仍然在花園裡》〉,《幼獅文藝》,第535期,,1998.07,p.26-28
賀淑瑋:〈《完全壯陽食譜》之幽默策略〉,《臺灣詩學季刊》,第27期,1999.06,p.68-81
黃子平:〈「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第3期,2002.08月,p.41-53
楊麗君:〈詩人焦桐烹小鮮如治大國〉,《新新聞》,2007.08.23-08.29
劉湘吟:〈焦桐與新詩集《完全壯陽食譜》—飲食男女入詩,味覺與詩的結合〉,《新觀念》,第129期,,1999.07,p.42-43頁
鍾怡雯:〈論杜杜散文的食藝演出〉,《中外文學》,第363期, 2002,p.84
四、報刊文章
丁文玲:〈「食」在有趣 在料理中發現文學〉,《中國時報》,2007.10.04,A18版
丁文玲:〈2005閱讀大代誌--《飲食》雜誌創刊〉,《中國時報》,2006.01.01,B1版
丁文玲:〈二魚籌劃逯耀東紀念集〉,《中國時報》,2006.02.19,B1版
丁文玲:〈台灣茶人 各有一本找茶經〉,《中國時報》,2005.09.04,B1版
丁文玲:〈焦桐帶《飲食》成為台版「米其林」〉,《中國時報》,2005.09.04,B1版
丁文玲:〈焦桐輯錄文選 盼年年上菜饗老饕〉,《中國時報》,2008.05.07,A14版
丁文玲:〈飲食雜誌創刊〉,《中國時報》,2006.01.01,B1版
丁文玲:〈解放吃喝 臺灣飲食文學氾濫〉,《中國時報》,2008.05.07,A14版
王彩鸝:〈文學與味蕾共舞 這桌,12作家.12道菜…〉,《聯合晚報》,2006.12.17
王守瑾:〈舌間的感動--來杯美酒加咖啡〉,《聯合報》,2002.08.30,38版
方梓:〈也是一種後現代飲食--白斬雞〉,《聯合報》,2010.02.17,初四特刊
古蒙仁:〈魔豆傳奇:古坑咖啡的崛起〉,《聯合報》,2009.10.28
成漢:〈飲食月刊出爐 散發文學芳香〉,《民生報》,2005.08.23,CR2版
李春:〈美食家交鋒論「鑑」港台好味〉,《聯合報》,2010.12.12,A16版
李令儀:〈焦桐生女歸功壯陽食譜〉,《聯合報》,2002.04.21
李昂:〈女人做大廚〉,《聯合報》,2004.03.17,E6版
祁容玉:〈沙魚鮮甜美味 藏在煎餅裡〉,《聯合報》,2010.05.01,B2版
林欣誼:〈從懷鄉吃到國際 美食文學多變〉,《中國時報》,2010.01.03,A14版
林欣誼:〈吃遍臺灣菜 焦桐寫出好滋味〉,《中國時報》,2010.01.06,A8版
林欣誼:〈開卷好書頒獎 名家妙語如珠〉,《中國時報》,2010.01.17,A14版
林巧雁:〈焦桐談舌頭格調〉,《中央日報》,2002.11.05,14版
胡續冬:〈饕餮是怎樣煉成的〉,《第一財經日報》,2011.03.25
沈方正:〈有食文化 才能綿延飲食產業商機〉,《工商時報》,2005.11.03,D2版
洪敬浤:〈臺灣一品宴 57道菜充滿想像力〉,《聯合報》,2008.12.16,A8版
洪敬浤:〈飲食雜誌餐館評鑑 金園金鴨宴奪五星〉,《聯合報》,2009.11.07,B3版
易俊傑:〈中山先生與飲食文化〉,《中央日報》,2001.08.04,19版
吳雨潔:〈米其林最多顆星主廚 九月來台開店〉,《聯合報》,2009.05.25,A9版
吳雨潔:〈搶救香港 靠米其林〉,《聯合報》,2009.01.12,D7版
吳佩芬:〈平價餐飲創造飲食文化〉,《中央日報》,2002.01.09,5版
吳鈞堯:〈移動的餅〉,《中國時報》,2009.11.26,E4版
夏漫:〈臺灣飲食協會成立 焦桐當選理事長〉,《聯合報》,2008.01.06,E7版
徐國能:〈宴饗奢華〉,《聯合報》,2009.09.05,D3版
徐淑卿:〈焦桐廚房裡做文學實驗〉,《中國時報》,1999.06.03,43版
柯焜耀、陳汶彬、黃麗如:〈9月9遊酒廠〉,《中國時報》,2004.09.09,E2版
陳靜宜:〈2008臺北餐館評鑑 五星從缺〉,《聯合報》,2008.11.14,D11版
陳靜宜:〈吃情焦桐 入口盡是詩情〉,《聯合報》,2005.11.04,E2版
陳靜宜:〈私房菜隱於市只有熟客吃得到〉,《聯合報》,2010.10.03,A3版
陳靜宜:〈管他幾顆星 只在乎客人開心〉,《聯合報》,2008.12.21,A3版
陳靜宜:〈餐廳評鑑 點水樓榮獲五星〉,《聯合報》,2009.12.18,C7版
陳靜宜:〈鍋鏟與文筆的年度高峰會〉,《聯合報》,2008.05.25,E2版
陳志豪:〈文學+美食 一場味蕾的豔遇〉,《聯合報》,2006.12.02,C2版
陳瓊如:〈西方名家美食上桌〉,《中國時報》,2004.05.17,E1版
陳智華:〈張愛玲鍋粑蝦仁文學宴上菜〉,《聯合報》,2007.10.04,A10版
陳宛茜:〈一頓夢幻餐 味蕾凸全台〉,《聯合報》,2009.02.14,20版
陳宛茜:〈古早味美食 擁抱不曾分裂的臺灣〉,《聯合報》,2010.03.14,D2版
陳宛茜:〈台灣的好味道 讀出人情味〉,《聯合報》,2010.02.20,A 18版
陳宛茜:〈吃吃喝喝憶逯老〉,《聯合報》,2006.03.09,C6版
陳宛茜:〈美禁豬血糕 朱學恆:製作影片向美抗議〉,《聯合報》,2010.09.25,A6版
陳宛茜:〈娘惹菜魅力 迷倒臺灣作家團〉,《聯合報》,2006.06.08,C6版
陳宛茜:〈創刊8年…「好讀」熄燈〉,《聯合報》,2008.04.05,A14版
陳宛茜:〈焦桐為出版社二魚說典故〉,《聯合報》,2002.04.14,14版
陳宛茜:〈焦桐飲食雜誌很文化〉,《聯合報》,2005.08.11,C6版
陳宛茜:〈一塊東坡肉 極致生命美學〉,《聯合報》,2005.08.11,C6版
陳宛茜:〈焦桐當奶爸 寧捨藏書閣〉,《聯合報》,2004.02.23,A12版
陳宛茜:〈焦桐談台菜:最主體的混血菜〉,《聯合報》,2010.01.06,A3版
陳希林:「逯耀東明告別式 文壇吃喝紀念」,《中國時報》,2006.03.09,D8版
陳彥明:〈開卷有書香 臺灣味道〉,《中國時報》,2010.01.31,9版
陳思和:〈威而鋼時代的神話顛覆〉,《中央日報》,1999.07.12
南方朔:〈微醺.擬態、紅酒夢〉,《聯合報》,2000.05.01,48版
張成華:〈E化時代的出版與閱讀〉,《中央日報》,2003.02.19,17版
張殿:〈焦桐明春辦飲食文學雜誌〉,《聯合報》,2004.09.19,B6版
張錯:〈真相唯在心眼兼論焦桐《完全壯陽食譜》〉,《中央日報》,1999.06.17,22版
張錯:〈飲食文學的弔詭〉,《中央日報》,1999.06.24,18版
焦桐:〈彰化葡萄 一生難忘滋味〉,《聯合報》,2009.05.23,彰化專輯03
焦桐:〈打老婆酒〉,《聯合報》,2010.08.31,D3版
焦桐:〈米其林症候群〉,《聯合報》,2009.11.15,D2版
焦桐:〈舌頭的旅行〉,《中央日報》,2003.02.18,17版
焦桐:〈味覺的土風舞--關於《飲食》雜誌〉,《中國時報》,2005.08.24,E7版
焦桐:〈尋找海南雞飯〉,《聯合報》,2002.07.04,38版
焦桐:〈最有共識的全民運動:從「2008臺灣飲食文選」談起〉,《聯合報》,2009.05.17,D2版
焦桐:〈團員年菜誰與爭煮?〉,《聯合報》,2002.02.11,36版
焦桐:〈論牛肉麵 上〉,《聯合報》,1999.01.27,37版
焦桐:〈論牛肉麵 下〉,《聯合報》,1999.01.28,37版
焦桐:〈論吃魚〉,《中國時報》,2001.05.17,23版
賀今:〈美食家著書立說的幾種類型〉,《中國時報》,2008.01.22,18版
賴廷恆:〈焦桐壯陽食譜衝撞雄性權力〉,《中國時報》,1999.05.21,11版
賴素鈴:〈二魚實現焦桐夫妻夢想〉,《民生報》,2002.04.14,A6版
賴素鈴:〈時空人生況味飲食觀鮮明 焦桐編文選彰顯文學風潮〉,《民生報》,2003.02.20,A13版
賴素鈴:〈焦桐 用舌頭寫旅行日記〉,《民生報》,2001.06.09,B7版
賴素鈴:〈焦桐的壯陽食譜是詩 不鹹濕〉,《民生報》,1999.05.24,4版
賴素鈴:〈焦桐嗜蟹如命擋不住誘惑〉,《民生報》,1996.05.21,15版
賴素鈴:〈懷念逯耀東故舊美食聚長憶〉,《民生報》,2006.03.09,A10版
賴素鈴:〈懷念逯耀東故舊美食聚長憶〉,《民生報》,2006.03.09,A10版
范榮達:〈饅頭夾沙魚煎餅--焦桐說菜 客家漢堡美味更勝〉,《聯合報》,2009.12.16,B2版
姚舜:〈蔬情話藝 食在有趣〉,《工商時報》,2011.01.22,D4版
黃麗如:〈黃湯、白湯醉心之旅〉,《中國時報》,2004.09.09,E1版
黃晴雯:〈臺灣的好味道 讀出人情趣味〉,《聯合報》,2010.02.20,A18版
黃宗慧:〈似暴非暴的暴食江湖〉,《聯合報》,2009.09.20,D2版
凌性傑:〈舌頭的膽識〉,《聯合報》,2009.12.12,D3版
楊明:〈婚禮中的茶〉,《中央日報》,2002.06.02,15版
詹偉雄:〈味道中的革命〉,《聯合報》,2009.11.19
蔡珠兒:〈張大嘴大談「吃學」〉,《中國時報》,1989.08.22,21版
羅辛:〈詩人焦桐 這樣辦澳門料裡〉,《中國時報》,2004.12.16,E4版
劉佳玲:〈臺灣飲食文選〉,《中央日報》,2003.03.07,17版
劉佳玲:〈比吃更迷人的事--專訪《飲食》〉,《中央日報》,2005.08.19,17版
劉郁青:〈華文世界首見飲食文化雜誌〉,《民生報》,2005.08.26,A13版
鍾怡雯:〈飲食文學寫手上菜--文字的滋味〉,《聯合報》,1991.09.17
貓耳朵:〈詩的火花,好辣!〉,《中國時報》,2008.04.13,E4版
韓良露:〈別再放味精了吧!〉,《中央日報》,2002.11.17,17版
戴晨志:〈你在別人舌頭裡找尊嚴嗎?〉,《中國時報》,2004.12.16,E4版
鄧美玲:〈做菜像寫詩一樣深情細膩 焦桐為心愛的小情人下廚〉,《中國時報》,1996.11.11,34版
蔣艷蓉:〈書中夢幻饗宴 大廚巧手成真〉,《中國時報》,1999.05.27,34版
五、學位論文
江浩:《飲食文學範疇的建構:一個社會學式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論,2009.06
李淑郁:《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2007.07
李淑雲:《茶在現代散文中的情境塑造》,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2003.06。
徐耀焜:《舌尖與筆間的對話—臺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論,2006.01
張巍騰:《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的流變(1949~2008)》,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2009.07
楊惠椀:《80年代以來臺灣飲食散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2009.07
鄭淑娟:《臺灣飲食散文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論,2007.07
賴孟潔:《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2005.07
蘇鵲翹:《臺灣當代飲食散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2007.07
六、網站資料
葉思芬:敏隆講堂「飲食文學」的課程講義。
取自http://www.how.org.tw/class/discussion.asp?CTID=%7BF4542147-8871-42CD
-88D4-FC059C210604%7D,(2011.04.07)
統一超商網站:http://www.7-11.com.tw/service/specialservice.asp,(2010.12.13)
統一星巴克網站:http://www.starbucks.com.tw/about/aboutpsc/about_aboutpsc.jspx,(2010.12.13)
臺灣文學年鑑資料庫:http://www2.nmlt.gov.tw/user/index.aspx,(2011.02.13)
指導教授 葉振富 審核日期 2011-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