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1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18.190.156.212
姓名 方思茹(Ssu-ju F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彈詞《珍珠塔》研究
(Tanci Jang-Ju-Ta to research)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桃花研究★ 戒嚴時期台灣流行歌曲研究1949~1987年
★ 排灣族傳統童謠研究★ 台灣王爺故事研究
★ 臺灣地區國字「標準字體」之研究★ 元明清動物故事研究
★ 【相聲瓦舍】及其相聲劇作品之研究★ 中國民間蛇郎類型故事研究
★ 《聊齋誌異》植物精怪故事研究★ 《剪燈新話》人物研究
★ 李漁同類型小說與戲曲比較★ 唐代令曲研究
★ 壇經版本考★ 俞大綱劇作研究
★ 《風月錦囊》研究★ 女相聲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摘要
「彈詞」是一門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民間說唱藝術,發源於明末清初的蘇州地區,曾在明清盛行一時。作為說唱文學的一環,其融合了文學、語言、音樂、表演於一爐的口語藝術,其說表細膩、唱詞優美,又因地域性關係,獨具江南水鄉情懷。「彈詞」的表演方式是以說白(散文)和歌唱(韻文)來敘述故事,早期的演出形態是以一部唱本做連天連月的演出,而當代演出形式則是改編或新編為獨立演出的選回、選曲,做單場的表演。
本論文主要以彈詞經典之作《珍珠塔》為研究對象,《珍珠塔》是一部傳唱久遠的骨子書,從清朝至當代皆有不少彈詞大家傳唱,其故事動人、唱段優美、劇情發展高潮迭起,時至今日仍在臺灣及大陸地區做展演。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前人相關文獻探究與《珍珠塔》的版本概況。第二章整理彈詞相關研究概況,簡述彈詞的定義及其藝術構成和文學特色。第三章對《珍珠塔》的內容作分析。第四章探討《珍珠塔》主題思想與人物形象研究。第五章討論當代《珍珠塔》傳唱及演出情況。第六章結論。
關鍵字:彈詞、說唱文學、珍珠塔
摘要(英) Abstract
Tanci is a historical talking and singing folk art that is more than four hundred years. It started at Suzhou during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initial of Ch’ing dynasty. Being a kind of talk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it is an oral art that includes literature, language, music and performance. The talking is delicate and the singing is wonderful with unique mood of south area of Yungtze River, Tanci describes story by talking and singing, The initial performing type is playing day and day or month and month of one script and the modern performing type is unique play of adapting sections or new one.
This paper studies Tanci typical work of Jang-Ju-Ta. Jang-Ju-Ta is a Tanci play that has been played in a long time. There are many well-known Tanci performers to play this from Ch’ing dynasty to now. It is still playing in Taiwan and main land China because the story is to be moved, the singing is wonderful and the plot is highlight everywhere. This paper ha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is research motive, target, method, steps and reference studying. The second is arranging of Tanci relative studying and describing the define of Tanci, art structure and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is studying of Jang-Ju-Ta contain, The fourth is studying of Jang-Ju-Ta main thinking and roles image. The fifth is Jang-Ju-Ta playing condition now. The last is conclusions.
Keywords:Tanci, talk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 Jang-Ju-Ta
關鍵字(中) ★ 珍珠塔
★ 說唱文學
★ 彈詞
關鍵字(英) ★ talk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 Tanci
★ Jang-Ju-Ta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誌謝辭……………………………………………………………………… iii
目錄……………………………………………………………………………iv
表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P3
第三節 文獻探討……………………………………………………………P7
第二章 彈詞研究相關概況………………………………………………… P28
第一節 彈詞的稱謂及演出形式…………………………………………… P28
一、彈詞的稱謂由來……………………………………………………… P28
二、彈詞的類型區別………………………………………………………P30
(一)彈詞與擬彈詞………………………………………………… P30
(二)蘇州評彈……………………………………………………… P32
1、 曲種的不同…………………………………………………P33
2、 大評彈與小評彈……………………………………………P34
3、 蘇州彈詞……………………………………………………P35
三、彈詞的表演特色………………………………………………………P36
(一)口頭文學………………………………………………………P36
(二)說唱藝術………………………………………………………P38
(三)書品和書忌……………………………………………………P40
(四)彈詞的演出形式………………………………………………P43
第二節 書場研究概況……………………………………………………… P44
一、表演場地………………………………………………………P44
二、書場類型………………………………………………………P46
第三節 彈詞的藝術構成和文本的文學特色……………………………… P51
一、彈詞的藝術構成…………………………………………… P51
二、彈詞文本的文學特色……………………………………… P58
第三章 《珍珠塔》內容探究……………………………………………… P66
第一節 《珍珠塔》故事內容……………………………………………… P66
第二節 《珍珠塔》書藝傳承……………………………………………… P69
第三節 《珍珠塔》的評析………………………………………………… P73
一、《珍珠塔》的唱詞……………………………………………… P74
二、《珍珠塔》的文學性……………………………………………P74
三、詩讚韻文兼用南北曲………………………………………… P75
四、《珍珠塔》的缺點………………………………………………P75
五、《珍珠塔》的改進意見…………………………………………P76
第四章 《珍珠塔》故事形象研究……………………………………………P77
第一節 《珍珠塔》主題思想……………………………………………… P77
一、傳統意識觀……………………………………………………………P77
二、孝義忠恕觀……………………………………………………………P79
(一)正面論述………………………………………………………P79
(二)反面論述………………………………………………………P82
第二節 人物形象分析……………………………………………………… P84
第三節 語言敘事分析 …………………………………………………… P103
第五章 《珍珠塔》在當代展演概況………………………………………P114
第一節 馬調《珍珠塔》唱腔傳承與發展…………………………………P114
第二節 《珍珠塔》在當代演出名家………………………………………P118
一、當代彈詞發展概況………………………………………………… P118
二、當代彈詞《珍珠塔》演出名家…………………………………… P119
第三節 《珍珠塔》在當代展演概況………………………………………P123
一、當代彈詞展演情形………………………………………………… P123
二、當代《珍珠塔》展演概況……………………………………………P124
第六章 結論 ……………………………………………………………… P139
參考文獻 ………………………………………………………………… P143
附錄………………………………………………………………………… P15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舉要
一、古籍原典 (古籍在前,依姓氏筆劃排列)
(宋)西湖老人《西湖繁勝錄》,合肥:黃山書社,2008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二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麐撰,(清)沈自晉重定:《廣輯詞隱先生增定南九宮詞譜二十六卷(卷一至卷十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麐撰,(清)沈自晉重定:《廣輯詞隱先生增定南九宮詞譜二十六卷(卷十二至卷二十六),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范善溱:《中州全韻十九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徐渭:《徐文長逸稿二十四卷畸譜一卷》,卷四呂布宅詩序,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5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楊慎,(清)張覲光注,清綿慶堂抄本《二十一史彈詞》,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
(明)臧懋循:《負苞堂文選》〈彈詞小序〉,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6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1997
(清)李書雲輯、朱素臣校:《音韻須知》二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沈乘麐:《韻學驪珠二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唐英:《燈月閒情十七種二十卷—女彈詞一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戲劇類第17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慶卿輯、(清)李玉更定:《一笠菴北詞廣正譜十八卷附南戲北詞正謬一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慶卿輯、鈕少雅訂:《彙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不分卷》(黃鍾宮至仙呂宮),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珂撰《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卷一至卷四),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卷五至卷十八),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卷十九至卷二十),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華廣生:《白雪遺音四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葛元煦,鄭袓安標點《滬游雜記》,上海:上海書店,2009年。
明成化說唱詞話: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趙翼撰《甌北詩鈔》,臺北:臺灣商務,1968年。
《繪圖馬調珍珠塔》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繡像孝義珍珠塔全傳》無錫方來堂重刊本之標為周殊士所作,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清道光二十九年維楊三槐堂刻本影印《孝義真蹟珍珠塔六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二、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列)
于右任《清初鼓詞俚曲選》,臺北:正中出版社,1968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沈善寶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王志健:《說唱藝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友蘭:《薪火相傳—說唱藝術之妙》,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方草:《弦編春秋:趣說評彈》,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69年。
王璦玲:《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朱偉明:《中國古典戲曲論稿》,台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西諦:《西諦書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余秋雨:《文化苦旅》,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
李惠芳:《中國民俗大系》,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
宋龍飛:《民俗藝術探源》(上冊),台北:藝術家出版,1982年。
邱心如:《筆生花》(一),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
邱心如:《筆生花》(二),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
邱心如:《筆生花》(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
周妙中:《清代戲曲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周良:《蘇州評彈藝術初探》,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
周良:《論蘇州評彈書目目錄》,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90年。
周良:《蘇州評彈》,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周良:《蘇州評彈史稿》,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2年。
周良、朱禧《彈詞目錄匯抄:彈詞經眼錄》,蘇州:古昊軒出版社,2006。
吳宗錫主編:《評彈文化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6年。
阿英:《彈詞小說評考》,上海:中華書局,1937。
阿英:《小說一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阿英:《小說二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阿英:《小說閒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吳文科:《中國曲藝藝術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吳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
吳梅著、陳乃乾校:《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吳新雷:《中國戲曲史論》,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胡士瑩:《彈詞寶卷書目》,上海:上每古籍出版社,1984年。
洛地:《詞樂曲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
胡孟祥:《戴宏森說唱藝術論集》,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施旭升:《中國戲曲審美文化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臺北縣:漢京文化有限公司,1983年。
施德玉:《板腔體與曲牌體》,台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徐扶明:《元明清戲曲探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耿良:《別夢依稀:我的評彈生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高義雄、李曉主編:《中國戲曲現代戲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
高禎臨:《明傳奇戲劇情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婁子匡、朱介凡:《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臺北:正中書局臺初版,1963年。
陶立璠:《民俗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陳汝衡:《陳汝衡曲藝文選》,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
陳汝衡:《說書小史》,上海:中華出版社,1936年 。
張宏生:《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2002年。
盛志梅:《清代彈詞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張庚:《當代中國戲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郭英德:《明清文學史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陸萼庭:《清代戲曲叢考》,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5年。
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曾永義:《論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黃仕忠:《中國戲曲史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
程華平:《中國小說戲曲理論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傅惜華:《綴玉軒藏曲志》收錄於《歷代戲曲目錄叢刊》第九冊,揚州:廣陵書社,2009年。
馮爾康:《生活在清代的人們:清代社會生活圖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
趙景深:《彈詞研究》,臺北,東方文化書局,年份不詳。
趙景深:《彈詞考證》,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鄭傳寅:《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1995年。
鄭明娳:《通俗文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 》(上)(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蔣瑞藻:《小說考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
澤田瑞穗:《中国の庶民文藝》歌謠、說唱、演劇,東京:東方書店,1986年。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2刷。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譚正璧:《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
譚正璧、譚尋:《彈詞敘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譚達先:《中國評書(評話)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嚴敦易:《元明清戲曲論集》,河南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友蘭:《說唱音樂之「帶腔」研究:以「南彈北鼓」代表曲目為主要分析對象》,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朱家炯:《蘇州彈詞音樂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秋菊:《彈詞再生緣結局新析》,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孫慧雅:《蘇州彈詞「珍珠塔」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
徐丹:《蘇州彈詞馬調流派系統唱腔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
陳文瑛:《蘇州彈詞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文璇:邱心如《筆生花》研究,台北: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張秀娟:寶卷中的四大民間故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國家臺灣文學館主辨:《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論文集》,2004年。
黃曉晴:《再生緣》之女性自我實現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葉懿慧:《侯芝及其彈詞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文,2007年。
鄭宛真:邱心如《筆生花》的女性刻畫與文化意涵,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駱育萱:《天雨花》、《再生緣》、《筆生花》主題思想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大夏:〈珍珠塔的三種唱法〉,《上海戲劇》第5期2006年,5月,頁21-22。
毛瑾瑾:〈評彈的唱腔〉,《劇影月報》第3期,2009年。
王學玲:〈不可侵犯的懺語—明清之際自敘傳文的諧謔與悔愧〉,《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12月,頁71-111。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中主題意識之深化與其結構設計〉,《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1995年,9月,頁245-394。
王璦玲:〈論明清傳奇之抒情性與人物刻畫〉,《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9期,1996年9月,頁233-323。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頁39-103。
生廉:〈蘇州彈詞〉,《中國音樂》第4期,1982年,頁86。
朱寅全:〈紅旗譜(蘇州彈詞開篇)〉,《曲藝出版》第9期,2009年,頁66。
李玉蓮:〈元明清小說戲劇傳播方式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第5期總118期,1998年,頁136-141。
李月紅:〈「說書」—歷史課堂的表達技巧〉,《中學歷史教學研究》第4期,2009年,頁34-36。
李國俊:〈說寶卷彈詞(上)〉,《民俗曲藝》第50期,1987年11月,頁15-22。
李國俊:〈說寶卷彈詞(下)〉,《民俗曲藝》第51期,1988年1月,頁125-131。
李殿魁:〈源遠流長話彈詞〉,《表演藝術》第85期,2000年1月,頁75-77。
沈鴻鑫:〈馬如飛和《珍珠塔》〉,《大雅雙月刊》第8期,2000年4月。
金名:〈揚州評話與蘇州彈詞〉,《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社會版)》第4期,1981年,頁123-126。
吳放:〈蘇州彈詞的唱和只說不唱的彈詞〉,《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1卷第3期,2003年9月,頁104-147。
洪煜:〈近代上海小報視野下的蘇州評彈〉,《史林》第1期,2010年,頁11-19。
姜昆、王汝剛:〈曲藝的現狀與未來〉,《上海采風》第2期,2011年,頁27-31。
孟蒙:〈清代彈詞文學論略〉,《齊魯學刊》第1期總第166期,2002年,頁115-118。
唐力行:〈從蘇州到上海:評彈與都市文化圈的變遷〉,《史林》第4期,2010年,頁21-31。
高友工:〈從〈絮閣〉、〈驚變〉、〈彈詞〉說起藝術評價問題之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2期,1998年6月,頁1-10。
夏玉才:〈評彈「馬調」創始人馬如飛〉,《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第1期,1990年,頁43-44。
郝思震、甘曉鳳:〈新形勢下蘇州評彈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4期,2009年,頁27-32。
夏美君:〈試論蘇州評彈的書目文本傳承〉,《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3期,2009年8月,頁71-78。
孫惕:〈淺談俞調藝術的發展與變化〉,《藝術百家》第3期,1992年,頁116-121。
徐雁:〈一位評彈藝術家的時代悲劇〉,《博覽群書》第7期,2010年,頁120-126。
陳汝衡:〈彈詞大家馬如飛〉,《大成》第39期,1977年,頁67-73。
盛志梅:〈試論清代彈詞的江南文化特色〉,《江淮論壇》第1期 總第197期,2003年,頁109-112。
盛志梅:〈清代書場彈詞之基本特徵及其衰落原因,《齊魯學刊》第5期總176期,2003年,頁80-84。
盛志梅:〈彈詞淵源流變考述〉,《求是學刊》第31卷第1期,2004年1月,頁97-101。
陳彤輝:〈傳統蘇州彈詞的伴奏樂器〉,《中國校外教育理論》第81期,2008年,頁1003。
連波:〈蘇州彈詞的源流和特色〉,《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1993年,頁14-20。
陶莉:〈蘇州評彈與書場文化〉,《文藝爭鳴》第5期,2010年,頁145-147。
張樹亭:〈彈詞文學興盛原因〉,《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頁86-90。
張燕萍:〈明清女性彈詞觀〉,《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期,1998年10月。
崔蘊華、劉飛:〈口傳與書寫:文人視野下的民說唱間——以彈詞、木魚書為中心〉,《民族藝術》第4期,2008年,頁73-81。
童李君:〈魯迅與彈詞〉,《魯訊研究月刊》第9期,2008年,頁54-58。
曾紹皇、吳波:《二十一史彈詞》與楊愼人生價值體系的自我調整,《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2006年5月,頁88-91。
曾紹皇、龔舒:〈從《二十一史彈詞》看楊慎對史傳文學敘事傳統的吸納與重構〉,《蘭州學刊》第6期,2008年2月,頁156-159。
馮偉英:〈評彈的彈唱藝術〉,《劇影月報》第1期,2010年,頁77。
楊佼:〈曲宛佳音—蘇州彈詞〉,《音樂天地》第12期,2007年12月,頁25-26。
楊振良:〈清代彈詞名家—馬如飛〉,《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1年7月,頁頁201-225。
楊海濱:〈蘇州彈詞在蘇南鄉鎮普及狀況之調查〉,《中國音樂》第2期,2007年12月,頁1955-197。
劉大巍:〈論蘇州評彈表演技藝的藝術傳承〉,《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9年3月,頁71-78。
劉大巍:〈論析蘇州評彈的文人文化特徵〉,《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10年,頁97-101。
楚江東:〈蘇州評彈,「中國最美的聲音」〉,《航空港》第12期,2008年,頁87。
趙松豔、胡展:〈揚州彈詞與楊州〉,《劇影月報》第3期,2009年,頁54-55。
廖望:〈評彈流派唱腔的絕版賞析《彈詞流派唱腔大典》評介〉,《上海戲劇》第6期,2008年,頁12-13。
趙愛華:〈保守與激進的交融——論彈詞女作家的創作心態〉,《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2008年,頁160-171。
鮑震培:〈明清以來的彈詞研究—兼論清代女作家彈詞的文體定位〉,《天津社會科學》第2期,2002年,頁138-143。
羅揚:〈金麗生與蘇州彈詞〉,《曲藝》第1期,2011年,頁16-18。
五、線上資料
上海評彈網:http://www.sh-pingtan.com/index.asp
上海亞韻評彈團http://www.yayunart.com/main.html
上海書協網http://www.scxh.org/
土豆網http://www.tudou.com
台北曲藝團http://www.tqt.com.tw
江蘇評彈網http://cn.jsyanyi.cn/jspa_pt.asp
百度視頻http://v.ku6.com
吳江評彈團http://www.wjlib.com/pingtan/index.asp
卓越amazon.cn網站http://www.amazon.cn/ref=gno_logo
浙江曲藝團http://www.zqzt.com/index.html
評彈攝影網:http://www.ptpy.net
評彈攝影http://www.ptpy.net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http://www.ntch.edu.tw/front/index
指導教授 李國俊 審核日期 2011-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