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8.217.228.35
姓名 謝智勇(Chih-Yung Hs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Chen Yun’s role in Mao Zedong’ s era)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華國鋒之研究★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1950年代前期美國對中華民國之政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遵義會議上,陳雲投了毛澤東一票;爾後的延安時期,毛澤東與王明鬥爭中,毛巧妙地拉攏陳雲、康生等人,順利鬥倒王明為首的國際派,毛支持陳雲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一職;繼之的大生產運動,毛賦予陳雲在經濟領導之重任,最終,陳雲不負所託,完成任務。
中共建國前夕產生「城市接收」問題,關於城市問題,可細分為三個議題,一、物價飛漲,二、金融貨幣,三、調整公私營企業。就在短短一年中,陳雲有效解決三個議題。緊接在1953年,陳雲完成糧食為主的統購統銷政策,與此同時,陳雲再對〈一五計劃〉進行籌劃,而統購統銷與〈一五計劃〉都在1955年告一段落,陳雲大力落實毛的旨意,毛高度讚賞陳雲之能力,在1956年,陳雲進入權力核心,在中共黨內排名躍居第五位。
1957年,毛展開政治鬥爭行動,陳雲是毛打擊的對象,最終在八大二次會議,毛正式發動大躍進。在反冒進後,陳雲靠邊站約達二年之久。此時產生經濟危機,最為嚴重的是糧食危機,毛重新啟用陳雲,並進行一系列的補救,終使這波危機緩和下來。然而在包產到戶議題上,毛對陳雲嚴重的批判,陳雲再次靠邊站長達十餘年之久,雖在1974及1975年短暫回到中央,然在毛晚年,並未有重要之作為。
摘要(英) In the Zunyi Meeting, Chen Yun voted in favor of Mao Zedong. Later, as Mao fought against Wang Ming in the Yan-an period, Mao solicited Chen and Kang Sheng’s assistance to topple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clique or faction) headed by Wang Ming. Mao then encouraged Chen to take up the department head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 . In the Production Movement thatfollowed, Mao delegated Chen the important task of leading the economy; Chen, in turn, merited Mao’s trust and completed the task.
In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Communist China, the issue of “metropolis acceptance” came into being. The urban issu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opics: firstly, soaring commodity prices; secondly, financial and monetary issues; thirdly, managing 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one year, , Chen effectively addressed these three critical issues. In 1953, Chen completed the state monopoly of the purchase and marketing of grain,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began planning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Both the planning and state monopoly over purchase and marketing and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came to an end in 1955. Chen vigorously achieved Mao’s goals, and the Mao spoke highly of Chen. Thus, in 1956, Chen entered the core of power and ranked fifth in the CCP.
In 1957, Mao launched the political struggle, and Chen became Mao’s target. Ultimately, in the Second Meeting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8th Party Congress, Mao formally launche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fter the Rash Advance, Chen was sidelined for about two years. During this time, economic crisis arose, the most serious of which being the food crisis. Mao again enlisted the assistance of Chen, and a series of remedies were applied to put an end to the crisis. However, Mao was highly critical of Chen regarding the issue of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 and Chen was again sidelin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lthough he returned to power temporarily from 1974 to 1975, in the later years of Mao, Chen was not involved in significant movements.
關鍵字(中) ★ 遵義會議
★ 大躍進
★ 〈一五計劃〉
★ 包產到戶
關鍵字(英) ★ Forward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 First Five-Year Plan
★ Zunyi Meeting
★ Great Leap
論文目次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陳雲與中共之淵源.....................................................................................13
第一節 陳雲之崛起..................................................................................................14
第二節 陳雲與中央組織部......................................................................................31
第三節 陳雲與西北財經辦事處..............................................................................46
第三章 陳雲與毛澤東的合作..................................................................................58
第一節 陳雲與財經危機......................................................................................... .59
第二節 陳雲與統購統銷...........................................................................................74
第三節 陳雲與〈一五計劃〉...................................................................................89
第四章 陳雲與毛澤東的分岐..................................................................................105
第一節 陳雲與反冒進...............................................................................................106
第二節 陳雲與大躍進...............................................................................................124
第三節 陳雲與包產到戶...........................................................................................136
第四節 陳雲與文化大革命.......................................................................................152
第五章 結論.................................................................................................................168
徵引書目........................................................................................................................179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一﹚檔案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六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九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二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三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四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五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八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九冊(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二﹚選集、文集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第一輯(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967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雲,《陳雲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陳雲,《陳雲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陳雲,《陳雲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瞿秋白,《瞿秋白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三﹚傳記、年譜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金沖及主編,《朱德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張學繼主編,《章乃器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顧龍生主編,《毛澤東經濟年譜》(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力平、馬芷蓀主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力平、馬芷蓀主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力平、馬芷蓀主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朱佳木主編,《陳雲年譜》,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朱佳木主編,《陳雲年譜》,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朱佳木主編,《陳雲年譜》,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向東、王增如主編,《丁玲年譜長編》,上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二、專書
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7年)。
丁抒,《人禍》(台北:九十年代雜誌社,1991年)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文聿,《中國左禍》,下冊﹙台北:萬象出版社,1993年﹚。
千家駒,《從追求到幻滅》(台北:時報出版社,1993年)。
毛毛,《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00年)。
史雲、李丹慧,《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從批林到批鄧 (1972-1976)》(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司馬璐,《鬥爭十八年》(香港:自聯出版社,1967年)。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卷(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下卷(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
辛子陵,《毛澤東全傳》,第二冊(台北:書華出版社,1993年)。
宋任窮,《宋任窮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林蘊暉,《向社會主義過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孫業禮、熊亮華,《共和國經濟風雲中的陳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師秋朗筆錄,《我的一生—師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師哲,《師哲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
師哲口述,《毛澤東的翻譯—師哲眼中的高層人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5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二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5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三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5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四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5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2001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台北:聯經,2001年)。
黃崢,《王光美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薛暮橋,《薛暮橋回憶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台北:東大出版社,1997年)。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香港:三聯出版社,1999年)。
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下篇(香港:天地出版社,2009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二冊(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1974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三冊(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1974年)。
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約翰.拜倫(John Byron),《龍爪:毛澤東背後的邪惡天才康生》(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陶涵(Jay Taylor),《蔣經國傳》(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熊向暉,《中共地下黨現形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7年)。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劉伯承,《劉伯承回憶錄》(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
余伯流、凌步機,《中央蘇區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
姜華宣、張蔚萍、簫珄主編,《中國共產黨會議概要》(瀋陽:瀋陽出版社,1991年)。
張素華,《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出版社,1987年)。
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
麥克法誇爾(Roderick MacFarquhar)、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
林蘊暉,《向社會主義過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三、期刊、報紙
﹙一﹚《黨的文獻》
丁一,〈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思考〉,《黨的文獻》,期5(1991年),頁36-43。
中共中央,〈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的決議〉,《黨的文獻》期2(1992年),頁48-49。
毛澤東,〈最根本的問題是生產力向上發展的問題〉,《黨的文獻》,期2(1993年),頁3-4。
毛澤東,〈關於經濟建設的問題〉,《黨的文獻》,期2(1993年),頁5。
毛澤東,〈毛澤東修改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新聞稿〉,《黨的文獻》,期5(2009年),頁5-7。
王香平,〈陳雲對少犯錯誤和不犯大錯誤的思考〉,《黨的文獻》,期4(2008年),頁90-91。
木志芳,〈黨中央是如何得知陳雲1935年轉赴蘇聯消息的〉,《黨的文獻》,期6(2005年),頁79-80。
王寧,〈鄧小平的思想研究綜述〉,《黨的文獻》,期5(1992年),頁66-72。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黨的文獻》,期5(1999年),頁54。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對平穩物價的幾項建議〉,《黨的文獻》,期3(1988年),頁27。
王建華,〈抗美援朝戰略決策和作戰方針的考察〉,《黨的文獻》,期6 (1988年),頁59-62。
史唯,〈冒進、反冒進、反反冒進〉,《黨的文獻》,期2(1990年),頁7-10。
田松年,〈在改革實踐中形成的科學論斷〉,《黨的文獻》,期1(1993年),頁38-45。
《彭德懷傳》編寫組,〈烏石之戀〉,《黨的文獻》,期2(1993年),頁92-96。
史略、許卿卿,〈毛澤東與1957年整風反右〉,《黨的文獻》,期5(1991年),頁28-35。
朱世榮,〈關於共產國際與立三路線關係之研究〉,《黨的文獻》,期3(1991年),頁87-92。
余展,〈鄧子恢的農業合作思想與實踐〉,《黨的文獻》,期1(1989年),頁36-39。
李富春,〈關於我國五年計劃的方針任務的意見〉,《黨的文獻》,期4﹙1989年﹚,頁5-8。
李捷,〈從結盟到破裂:中蘇論戰的起因〉,《黨的文獻》,期2(1998年),頁81-90。
杜寧,〈叛徒顧順章叛變的經過和教訓〉,《黨的文獻》,期3(1991年),頁21-22。
邱靜,〈毛澤東與史達林的會晤〉,《黨的文獻》,期2(1996年),頁51-55。
吳冷西,〈同家英共事的日子(中)〉,《黨的文獻》,期5(1996年),頁79-86。
吳雪生,〈一五計畫的編制過程和主要成就〉,《黨的文獻》,期4(1989年),頁20-23。
周恩來,〈經濟建設必須注意平衡問題〉,《黨的文獻》,期8(1988年),頁6。
周恩來,〈反保守不能一直反下去了〉,《黨的文獻》,期8(1988年),頁6。
周恩來,〈基本建設規模一定要適應客觀經濟條件〉,《黨的文獻》,期8(1988年),頁7。
周恩來,〈現在不是要預防冒進,而是需要反對了〉,《黨的文獻》,期8(1988年),頁8。
周太和,〈建國初期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上) 〉,《黨的文獻》,期3(1988年),頁47-53。
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報告》〉,《黨的文獻》,期4(1998年),頁14-20。
胡明佛,〈七千人大會前後黨對形勢認識的反復〉,《黨的文獻》,期5(1997年),頁40-44。
徐明清,〈陳雲同志二三事〉,《黨的文獻》,期5(2000年),頁86–87。
馬芷蓀,〈周恩來的務實精神與反冒進、反左傾〉,《黨的文獻》,期5(1992年)頁44。
馬齊彬,〈劉少奇三十年代初期對左傾路線的抵制和鬥爭〉,《黨的文獻》,期5(1988年),頁11-13。
安建設,〈文革時期毛澤東七次南巡考述(上)〉,《黨的文獻》,期1(2005年),頁24-30。
夏燕月,〈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歷史考察〉,《黨的文獻》,期6(2009年),頁59-63。
《彭德懷傳》編寫組,〈烏石之戀〉,《黨的文獻》,期2(1993年),頁92-96。
孫業禮,〈貝奇曼談陳雲的經濟思想〉,《黨的文獻》,期6(1989年),頁93。
孫業禮,〈陳雲與共和國第一期公債的發行〉,《黨的文獻》,期2(1996年),頁54-64。
唐振南,〈劉少奇在湖南農村蹲點調查的44天〉,《黨的文獻》,期6(1998年),頁86-90。
林浣芬,〈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基本形成及其歷史特點〉,《黨的文獻》,期2 (1995年),頁38-43。
逄先知、李捷,〈毛澤東與過渡時期總路線〉,《黨的文獻》,期4(2001年),頁46-57。
高文謙,〈艱難而光輝的最後歲月〉,《文獻和研究》,期1(1986年),頁10-17。
程振聲,〈關於文革中國務院業務組的若干情況〉,《黨的文獻》期3(2002年),頁61-66。
徐占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歷史教訓〉,《黨的文獻》,期6(1991年),頁64-69。
梅行、陳群,〈《陳雲》畫冊文字說明 〉,《黨的文獻》,期2(1995年),頁65-77。
陳群,〈關於陳雲向共產國際報告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黨的文獻》期4(2001年),頁28-31。
陳雲,〈關於遵義會議的若干情況〉,《黨的文獻》,期2(1993年),頁11。
陳雲,〈對幾個黨史問題的答復〉,《黨的文獻》,期3(1993年),頁10-12。
陳晉,〈毛澤東評點黨內重要領導幹部〉,《黨的文獻》,期3(2009年),頁83-93。
陳雲,〈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問題〉,《黨的文獻》,期3(1997年),頁26-30。
陳雲,〈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黨的文獻》,期3(1995年),頁12-20
陳雲,〈陳雲家書兩封〉,《黨的文獻》,期3(1999年),頁81-82。
陳理,〈從一邊倒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黨的文獻》,期6(1998年),頁69-74。
陳晉,〈和歷史約會-體會一九四九〉,《黨的文獻》,期5(2009年),頁115。
陳晉,〈七千人大會啟示談〉,《黨的文獻》,期2(2007年),頁83-86
陳偉華,〈記父親給我的兩封信〉,《黨的文獻》,期3(1999年),頁83-85。
曹應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對陳雲財經工作的評價〉,《黨的文獻》,期1(2005年)頁54-59。
彭國甫、王身餘,〈鄧小平對機構改革的探索與貢獻〉,《黨的文獻》,期3(2000年),頁25-29。
張秋雲、鄭淑蘭,〈一篇反冒進社論的由來〉,《黨的文獻》,期2(1990年),頁11。
黃崢,〈劉少奇專案組始末〉,《黨的文獻》,期3(1993年),頁60-66。
黃啟鈞,〈關於1953年陳雲、潘漢年前往共產國際的經過情況 〉,《黨的文獻》,期2(1990年),頁75、84。
張春英,〈建國前夕黨對新民主主義經濟模式的五次探索〉,《黨的文獻》,期1(2008年),頁60。
張素華,〈60年代初期毛澤東思想作風探微〉,《黨的文獻》,期5(1996年),頁55-59。
喬東光,〈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由來〉,《黨的文獻》,期5(1988年),頁58-60。
曾希聖,〈給毛澤東等同志的信〉,《黨的文獻》,期4(1992年),頁15-16。
張素華,〈七千人大會報告的討論修改情況〉,《黨的文獻》,期6(1999年),頁66-74。
楊素明,〈試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歷史變革〉,《黨的文獻》,期6(1999年),頁60-65
楊宗麗,〈陳雲在重要時刻的哲學思維〉,《黨的文獻》,期4(2008年),頁48-53。
楊奎松,〈《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一書若干史實辨正〉,《黨的文獻》,期2(1995年),頁90-93。
熊亮華,〈1995年以來陳雲研究綜述〉,《黨的文獻》,期3(2000年),頁80-84。
穆欣,〈批判所謂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來龍去脈〉,《黨的文獻》,期6(1999年),頁75-82。
鄧小平〈農業本身的問題,主要還得從生產關係上解決〉,《黨的文獻》,期4(1992年),頁13-14。
鄧子恢,〈農業方面也要有責任制,首先要包工〉,《黨的文獻》,期4(1992年),頁14-15。
鄧子恢,〈適當擴大小自由,不會變資本主義〉,《黨的文獻》,期4(1992年),頁12-13。
鄧小平,〈致毛澤東電〉,《黨的文獻》,期4(1994年),頁19-20。
鄧小平,〈各部隊行動要旨〉,《黨的文獻》,期2(1989年),頁7-8。
鄧子恢,〈過渡時期農村工作的中心環節〉,《黨的文獻》,期1(1989年),頁15-19。
魯振祥,〈關於新中國三條外交方針的制定〉,《黨的文獻》,期1(1995年),頁49-54。
劉英,〈我所知道的陳雲〉,《黨的文獻》,期2(1996年),頁61-62。
劉少奇,〈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基本點〉,《黨的文獻》,期2(1992年),頁48。
劉少奇,〈有些零星生產可以包產到戶〉,《黨的文獻》,期4(1992年),頁12。
劉蓬勃,〈堅持真理 心繫農民—憶鄧子恢同志〉,《黨的文獻》,期2(1999年),頁80。
劉建國、高菊村,〈毛澤榮兩次進京告狀〉,《黨的文獻》,期5(1992年),頁79-82。
遲愛萍,〈陳雲與中財委成立後召開的第一個全國性會議-上海財經會議〉,《黨的文獻》,期3(2007年),頁62。
遲愛萍,〈陳雲黨建思想的歷史發展〉,《黨的文獻》,期5(1997年),頁50-55。
遲愛萍,〈陳雲與社會主義新時期經濟〉,《黨的文獻》,期2(1995年),頁56-64。
遲愛萍,〈毛澤東國際戰略思想的演變〉,《黨的文獻》,期3(1994年),頁46-52。
遲愛萍,〈陳雲與新中國經濟論綱(上)〉,《黨的文獻》,期3(2010年),頁58-65。
劉書楷,〈陳雲與新中國財經工作的起步〉,《黨的文獻》,期2(1995年),頁22-23。
薛鈺,〈周恩來精神風範〉,《黨的文獻》,期4(1998年),頁57-61。
蕭延中,〈在傳統價值與現代化進程的交叉點上-關於毛澤東晚年政治倫理觀的若干理解〉,《黨的文獻》,期2(1989年),頁50-58。
邊彥軍,〈毛澤東和1958年大躍進〉,《黨的文獻》,期4(1994年),頁75-80。
嚴文,〈糾左的起步-從幾次會議看毛澤東為糾正左傾錯誤提出的一些思想和主張〉,《黨的文獻》,期4(1990年),頁28-37。
王永欽,〈1969年中美關係的轉折點〉,《黨的文獻》,期6(1995年),頁75-80。
﹙二﹚《文獻和研究》
丁守和,〈瞿秋白對中國革命理論的重要貢獻〉,《文獻和研究》,期3(1985年),
頁25-26。
中共中央,〈中央總學委第二次會議決定事項〉,《文獻和研究》,期9(1984年)頁5。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於審查幹部的決定〉,《文獻和研究》,期9,(1984年),頁10-14。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為此次上海巷戰告全中國工人階級書〉,《文獻和研究》,期3(1983年),頁26-30。
中共中央,〈中央總學委第二次會議決定事項〉,《文獻和研究》,期9(1984年)頁5-6。
中央檔案館,〈關於毛澤東思想提出的歷史過程〉,《文獻和研究》,期1(1982年),頁10-16。
中共中央文獻編,〈劉少奇同志生平大事簡表〉,《文獻和研究》,期11(1983年),頁31-32。
中央文獻研究室注釋組,〈《井岡山的鬥爭》注釋校訂《毛澤東選集》1-4卷注釋校訂初稿連載(四)〉,《文獻和研究》,期5(1985年),頁55-59。
毛澤東,〈毛澤東同志給親友等的七封信〉,《文獻和研究》,期4(1982年),頁2-6。
毛澤東,〈中央和毛澤東等同志關於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問題的十份文電〉,《文獻和研究》,期4(1987年),頁6-7。
戊木,〈陳雲談學習毛澤東著作〉,《文獻和研究》,期5(1986年),頁53。
高風、蔡釗珍,〈抗日戰爭時期精兵簡政的提出和實施〉,《文獻和研究》,期2(1983年),頁9-14。
高文謙,〈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一面旗幟〉,《文獻和研究》,期11(1984年),頁22-26。
席宣、楊增和,〈《歷史決議注釋本》中提供的新材料簡介〉,《文獻和研究》,期8(1983年),頁20-26。
曹雁行、殷子賢,〈關於上海中央局用中央名義發表檔的一些情況 〉,《文獻和研究》,期2(1985年),頁35-38。
陳雲,〈論幹部政策〉,《文獻和研究》,期9(1983年),頁6-17。
陳雲,〈經濟要搞活〉,《文獻和研究》,期12(1984年),頁5-7
陳群,〈《陳雲文選》第三卷介紹〉,《文獻和研究》,期3(1986年),頁19-30。
《陳雲文選》編輯小組,〈有關《陳雲文選》第二卷的若干情況〉,《文獻和研究》,期7(1984年),頁23-27
楊尚昆,〈對毛主席的幾點回憶〉,《文獻和研究》,期2(1987年),頁2-5。
黃崢,〈劉少奇同志推薦陳雲同志主持經濟調整工作〉,《文獻和研究》,期11(1983),頁26-27。
黃少群,〈對遵義會議及其決議的幾個問題的認識〉,《文獻和研究》,期4(1987年),頁40-43。
梅行,〈編輯《陳雲文選》的一點體會〉,《文獻和研究》,期3(1984年),頁16-18。
熊華源,〈求實精神放光華—讀《經濟工作要實事求是》〉,《文獻和研究》,期11(1984年),頁16-19。
邊彥軍、龔育之、汪裕堯、馮蕙,〈毛澤東和新中國的起步〉,《文獻和研究》,期6(1987年),頁31-40。
編者,〈《陳雲文稿選編(1949-1956年)》後記〉,《文獻和研究》,期3(1982年),頁6-22。
熊華源,〈陳國棟談周恩來與糧食工作〉,《文獻和研究》,期3(1984年),頁19-22。
盧佳,〈建國初期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統一〉,《文獻和研究》,期5(1987年),頁10-13。
﹙三﹚《中央檔案館叢刊》
朱世榮,〈試論黎平轉兵〉,《中央檔案館叢刊》,期1(1987年),頁45-47。
殷子賢、梁惠榮,〈關於中央紅軍西征幾個問題的介紹與探討〉,《中央檔案館叢刊》,期3(1986年),頁29-36。
費雲東、潘合定,〈中國共產黨檔案工作簡史(一)〉,《中央檔案館叢刊》,期1(1986年),頁82-96。
費雲東、潘合定,〈中國共產黨檔案工作簡史(二)〉,《中央檔案館叢刊》,期2(1986年),頁90-108。
鐘英初,〈偉大的名字與珍貴的文獻〉,《中央檔案館叢刊》,期1(1986年),頁8-12。
﹙四﹚《炎黃春秋》、《百年潮》
王俊義,〈為爭取湖西肅托事件徹底平反的郭影秋〉,《炎黃春秋》,期9(1995年),頁10-15。
王泓,〈躍入共產主義的悲壯實踐〉,《炎黃春秋》,期1(2006年),頁24-31。
李銳,〈信陽事件及其教訓〉,《炎黃春秋》,期4(2002年),頁19-22。
任彥芳,〈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的大饑荒〉,《炎黃春秋》,期5(2008年),頁60-65。
沈建中,〈陳雲在商務印書館〉,《炎黃春秋》,期1(1998),頁27-28。
李若愚,〈我給薄一波當秘書的日子〉,《炎黃春秋》,期6(2007年),頁22-26。
李靖炎,〈七千人大會的功績與局限性〉,《炎黃春秋》,期8(2007年),頁4-10。
袁鷹,〈陳毅元帥的詩人風範〉,《炎黃春秋》,期5(2003年),頁10-11。
項小米,〈鄧子恢主政農業部的悲劇〉,《炎黃春秋》,期10(2006年),頁1-10。
曾彥修,〈才德反差巨大的康生〉,《炎黃春秋》,期2(2009年),頁38-42。
鐘沛璋,〈以俄為師得失的探討〉,《炎黃春秋》,期2(2003年),頁9。
趙發生,〈我為共和國經管糧倉24年〉,《炎黃春秋》,期3(2003年),頁33。
楊繼繩,〈統購統銷的歷史回顧〉,《炎黃春秋》,期12(2008年),頁48-54。
李東朗,〈康生與延安搶救運動〉,《百年潮》,期5(2002年),頁43-50。
陳小麗,〈聽黃方毅談父親黃炎培〉,《百年潮》,期6(2008年),頁46-51。
章立凡,〈章乃器與中共領袖們(二)〉,《百年潮》,期4(2000年),頁30-37。
﹙五﹚《二十一世紀》、《兩岸發展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新史學》
齊茂吉,〈毛澤東整肅林彪事件新探〉,《兩岸發展史研究》,期5(2008年),頁169-224。
王年一,〈文革漫談〉,《二十一世紀》,總期97(2006年),頁36-54。
王福湘,〈陳獨秀對蘇俄經驗的接受、反思與超越〉,《二十一世紀》,總期87(2005年),頁54-63。
李福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放棄新民主主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0(2003年),頁189-240。
高華,〈解讀博古、毛澤東、周恩來的三邊關係〉,《二十一世紀》,總期117(2010年),頁118-119。
楊奎松,〈毛澤東的冷戰觀〉,《二十一世紀》,總期66(2001年),頁61-70。
胡其柱,〈五反運動再研究〉,《二十一世紀》,總期107(2008年),頁60-68。
高華,〈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後〉,《二十一世紀》,總期93(2006年),頁75-89。
陳永發,〈紅太陽下的罌粟花:鴉片貿易與延安模式〉,《新史學》,卷1期4(1990年),頁41-117。
陳永發,〈「延安模式」的再檢討〉,《新史學》,卷8期3(1997年),頁95-159。
陳永發,〈中共建國初期的工商稅收:以天津和上海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8(2005年),頁137-187。
﹙六﹚其它
王振寰、黃書緯,〈從社會主義城市到世界城市:上海城市調節模式的轉型〉,《台灣社會學刊》,期26(2001年),頁55-104。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年),頁137-155。
張雪英,〈陳雲對閩西蘇區工人運動的貢獻〉,《河北工程大學學報》,期3(2008年),頁59-67。
吳志菲,〈陳雲長征路上失縱之謎〉,《人民文摘》,期5(2008年),頁54-55。
程中原,〈並肩戰鬥情長誼深〉,《中共黨史資料》,期3(2008年),頁179-191。
秦位強,〈論延安時期陳雲的黨內民主思想〉,《蘭州學刊》,期2(2009年),頁43-45。
史珍,〈延安時期的丁玲與蕭軍〉,《同舟共進》,期11(2008年),頁48-49
李萍,〈延安時期的陳雲〉,《黨史博采》,期4(2003年),頁4-6。
沈建中,〈陳雲與上海工人階級〉,《工會理論研究》,期3(2005年),頁34-35。
張文清,〈化腐朽為神奇—陳毅領導改造舊上海建設新上海的歷史篇章〉,《上海黨史與黨建》,期4(2008年),頁15-22。
范水濤、葉蟬娟,〈抗戰後期陳雲邊區財經思想研究〉,《龍岩學院學報》,期4﹙2005年﹚,頁5-8。
劉明鋼,〈延安時期的陳雲〉,《文史春秋》,期7(2005年),頁13-17。
陳答才,〈陳雲與西北財經辦事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期5(2005年),頁106-114。
沈中海,〈陳雲在商務印書館的往事〉,《檔案春秋》,期2(2008年),頁28-29。
曹應旺,〈建國前陳雲財經工作方法述論〉,《中共黨史研究》,頁17-24。
顧為銘,〈毛澤東讚陳雲〉,《當代中國史研究》,期3(2005年),頁83。
姚會元,〈陳毅領導上海解放之初的經濟恢復工作〉,《當代中國史研究》,期3(2003年),頁24-30。
(七)報紙
《人民日報》,1957年11月13日,版1。
四、學位論文
周玉山,〈五四運動與中共〉,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于性礎,〈中國大陸剪刀差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朱茜,〈中共八大及其影響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7年。
指導教授 齊茂吉(Chi,Mao-Chi) 審核日期 2010-6-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