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305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52.14.33.175
姓名 林美珠(Mei-chu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新竹州人口外移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日治時期,於大正9年(1920)將桃園、新竹、苗栗三區統整成新竹州後,桃竹苗地區便被視為一個個體。不論是在經濟產業上的發展,還是人文歷史的演進,更甚而是族群聚落的探討,全是可以同時納入研究之空間範圍。本文透過文獻資料,及後期各方學者對新竹州開墾背景、客家移民遷徙過程的研究,來深入了解桃園、新竹和苗栗三地區在日治時期之前的區域發展狀況,也剖析桃竹苗地區客家聚落眾多之因。隨後引用日治時期的官方人口統計資料,進一步分析日治時期新竹州內各郡人口上的劇增情形,也能知道各郡的土地發展情形。之後探討造成新竹州人口遷移的三項因素—交通發展、經濟產業及天然災害,以了解其對新竹州的人口及區域所產生的影響力。再致力探討日治時期造成新竹州移民們艱辛移墾的原因,及日後隨著臺灣中、南部及東部的開墾,舉家外遷,不辭辛勞地投入遠地的各項勞力工作,才導致日後在臺灣各縣市的新開發區域,尤其是近山區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客家村莊。
摘要(英)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 considered as an individual after they got integrated into Hsinchu State in taisho period 9 (1920).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n the economy, or evolution of cultural history, even exploration of ethnic settlements, all can be subsumed into the spatial extent of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is thesi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rom all parties of scholars about reclamation background of Hsinchu State and Hokka immigrant process of changing residence at late stage, can thoroughly find out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befor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analysis causes which lead lots of Hakka settlements in Tao Zhumiao area. Afterward when quote the official population statistics in Japanese occupation to further analyze the population growth situation of each county in Hsinchu Stat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we also can know the land development of countie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irstly is focusing on Transport development, Economic industry and Natural disasters,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cause population migration of Hsinchu Stat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fluence to the population and region of Hsinchu State. Then, make efforts in exploring the reason to make residents of Hsinchu State move hardily for reclamation, later on, family relocate with the reclamation of Central Taiwan, South and East, and painstakingly throw themselves into labor work in the distance, therefore, new development area in counties got formed, especially one after another Hakka village appear in near mountain.
關鍵字(中) ★ 日治時期
★ 新竹州
★ 人口遷移
★ 再移民
★ 客家村莊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圖目錄................................V
表目錄................................VI
緒論..................................1

第一章 新竹州的歷史演變................15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行政沿革 ............15
第二節 清代漢人的入墾.................25
第三節 移民的聚落與族群...............35

第二章 新竹州的人口...................45
第一節 1920年之前的人口統計...........45
第二節 新竹州的人口統計...............52

第三章 新竹州的人口遷移................67
第一節 交通發展與人口遷移.............67
第二節 經濟產業與人口遷移.............78
第三節 天然災害與人口遷移.............91

第四章 新竹州的人口外移................99
第一節 新竹州客家族群的困境............99
第二節 新竹州客家移墾中部地區.........107
第三節 新竹州客家移墾南部地區.........115
第四節 新竹州客家移墾東部地區.........125

結論................................143

參考書目.............................147
參考文獻 一、文書暨方志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桃園市志 》,桃園:桃園市公所,2005年。
世宗實錄,〈雍正9年〉《清世宗實錄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6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余文儀,〈卷二-坊里〉,《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余文儀,〈卷二-街市〉,《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余文儀,〈卷十一-武備三〉,《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吳振漢總編纂,〈歷史篇)〉,《大溪鎮志》,桃園:桃園縣大溪鎮公所,2004年。
阮蔡文,〈卷十五-竹塹〉,收於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年。
李興雙,王雃萍,〈卷三-住民志、人口篇〉,《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林世珍、陳光華、鄭榮松主修,《臺中縣志—交通篇》,臺中:臺中縣政府,1989年。
周鍾瑄,〈卷十二-外紀〉,《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卷中〉,《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胡傳,〈莊社-奉鄉〉《臺東州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8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美濃庄役場編,《美濃庄要覽》,高雄:美濃庄役場,1938年。
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編修,〈產業篇〉,《美濃鎮誌》,高雄:美濃鎮公所,1997年。
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編修,〈歷史篇〉,《美濃鎮誌》,高雄:美濃鎮公所,1997年。
桃園廳編,《桃園廳志》,桃園:桃園廳,1906年。
鹿子木小五郎,《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出版社,石印稿本, 1985年。
張永堂編,《續修新竹市志》,上冊,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05年。
盛清沂,〈乙未以上臺北史事考察〉,《臺北縣文獻叢輯》,第一輯,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3年。
陳培桂,〈卷二-疆界〉,《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陳培桂,〈卷十一-風俗〉,《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黃旺成主修,《新竹縣志(二)》,臺北:成文,1983年。
新竹州役所編,《新竹州要覽》,臺北:成文,1985年。
新竹州編,〈郡街庄ノ面積〉,《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28年。
新竹州編,〈行政區域ノ沿革〉,《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29年。
新竹縣文獻委員會,〈卷五政事志〉,《臺灣省新竹縣志稿》,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57年。
林衡道主編,《臺灣史》,臺北市:眾文圖書,199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臺灣省苗栗縣文獻委員會,《重修苗栗縣志-人口志》,苗栗:苗栗縣文獻委員會,2006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戶口〉,《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田賦〉,《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漢民族鄉貫調查》,臺灣時報發行所,昭和3年。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集計原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3年。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各年齡者ヲ生平、種族(細別)及體性ニ分チタル人口(新竹州)〉,《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集計原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3 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0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1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3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2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4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3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5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4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元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2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3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9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4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0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5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1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大自別人口及其ノ異動(新竹州)〉,《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6年》,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田畑面積ノニ(地方別)〉,《臺灣總督府第二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農作物ノー(作付)〉,《臺灣總督府第二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算定現住人口ノニ(市街庄別)〉,《臺灣總督府第二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別現住人口〉,《臺灣總督府第二十九統計 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及區別現住人口〉,《臺灣總督府第三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2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田畑面積(單位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主要農作物〉,《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街、庄及區別常住戶口〉,《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7年。
臺灣總督府企畫部編,〈市街庄別常住戶口〉,《臺灣總督府第四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企畫部,1942年。
臺灣總督府編,《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臺北:臺灣總督府,1936年)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十四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3年。
劉良璧,〈卷八-戶役〉,《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駱香林修,《花蓮縣志(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藍鼎元,〈卷六-紀竹塹埔〉收於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臺灣事宜書〉,《平臺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二、專書
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年。
水野遵,陳錦榮譯,〈臺灣行政一斑〉,《日本據臺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78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卷一),臺北:海峽學術,2003 年。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臺東:東臺灣曉聲會,1933年。
史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4年。
永盛文化中心籌建委員會,《永盛文化中心落成記》,高雄:美濃鎮公所,1984年。
李允裴等著,〈美濃客家族群建構的空間、歷史與社會〉《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年。
呂嵩雁,《後山客家話與閩南語的語言接觸現象初探》,臺北:蘭臺出版社, 2007年。
吳學明,〈移墾開發篇〉,《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臺灣客家研究學會,2011年。
吳學明、林柔辰,《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年。
吳親恩、張振岳,《人文花蓮》,花蓮:財團法人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 年。
松下芳三郎,《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年。
邱秀英,《花蓮地區客家信仰的轉變:以吉安鄉五穀宮為例》,臺北:蘭臺出版社,2006。
邱彥貴、吳中杰,《臺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
林秀昭,《北回歸線上的北客》,臺北:文津出版社,2011年。
林秀昭,《臺灣北客南遷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
林朝棨,《臺灣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年。
林聖欽,〈日治時期花東縱谷中段地區的土地開發〉《守望東臺灣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8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1997年。
東鄉實,《臺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1915年。
周憲文,《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
施添福,《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
徐明同,《日治時代臺灣三大災害地震紀要》,臺北: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年。
袁穎生,《光復前後臺灣經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
張二文,〈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收錄於賴澤涵編,《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
張振岳,《臺灣後山風土誌》(臺北:臺原出版社,1994年)陳正哲,《臺灣震災重建史-日治震害下建築與都市的新生》,臺北:南天書局,1999年。
陳金田譯,《日據時期臺灣原住民行政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莊英章、陳運棟,〈晚清臺灣北部漢人拓墾型態的演變:以北埔姜家的墾闢事業為例〉,收入瞿海源、章英華(編),《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16號,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
黃鼎松,《苗栗的開拓與史蹟》,臺北:常民文化事業,1998年。
黃熾霖等,《發現豐田:一個日本移民村的誕生與發展》,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新竹文獻委員會編,《新竹文獻會通訊》,新竹:新竹文獻委員會,1954年。
溫紹炳、葉茂榮,《臺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散佈研究》,臺南:臺南市客家文化協會,2003年。
廖正宏,《人口遷移》,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廖英杰、彭名琍,〈日治時期宜蘭的客家移民〉,《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2-1發現客家〜宜蘭地區客家移民的研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2-花蓮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13-苗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14-新竹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15-桃園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年。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史》,東京:近藤商店活版部,1910年。
蔡衡、楊建夫,《臺灣的斷層與地震》,臺北:遠足文化,2004年。
劉還月,《臺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賴福順,《鳥瞰清代臺灣的開拓》,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2007年。
謝春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
謝惠如,〈隘寮溪畔再次移民的北客聚落-以麟洛、長治鄉為例〉,發表於「第六屆客家學術研討會」,屏東:美和科技大學,2009年。
鍾肇文,〈臺灣北部客家人移民六堆地區概況〉,發表於「北部地區客家人遷徙南臺灣」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5年。
羅肇錦,《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

三、期刊文獻
王和安,〈日治時期甲仙、六龜地區之客家移民與樟腦業的開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8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2006年4月),頁87-122。
王和安,〈日治時期高雄甲仙、六龜的新竹州移民與樟腦經營〉,《新竹文獻》,第35期(新竹:新竹縣政府,2008年12月),頁95-126。
王恭志,〈臺灣客家族群遷移之口述歷史與文獻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報》,
第3期(新竹:新竹師院,2000年5月) ,頁173-186。
王學新,〈日治前期桃園地區之製腦業與番地拓殖(1895-1920)〉,《臺灣文獻》,第63卷第1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12年3月),頁57-100。
沈世哲,〈璞石閣開拓史話〉,《三臺雜誌》,第4卷(苗栗:三臺雜誌社,1986年) ,頁83-95。
吳育臻,〈日治時代的糖業移民聚落初探─以移民寮和農場寮仔為例〉,《環境與世界》,第4期(高雄:高雄師大地理系,2000年),頁41-57。
吳榮發〈從璞石閣到玉里:一個東臺灣市鎮的早期發展〉,《臺灣文獻》,第50卷第3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9月),頁263-283。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 1834-1985 )》,臺灣師大歷史所專刊第14 種(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1986年2月)。
吳學明,〈新竹頭前溪中上游的土地開墾(上)〉,《臺北文獻》,第108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4年6月),頁1-48。
吳學明,〈新竹頭前溪中上游的土地開墾(下)〉,《臺北文獻》第109 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4年9月),頁16-67。
孟祥瀚,〈日治時期花蓮地區客家移民的分布〉,發表於「客家文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2年10月30日) ,頁1-37。
施添福,〈清代竹塹地區的「墾區莊」:萃豐莊的設立和演變〉,《臺灣風物》,第39卷第4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9年12月),頁33-69。
施添福,〈清代臺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均勢和規模的相關分析(上)〉,《臺灣風物》,第39卷第2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9年6月),頁71-99。
施添福,〈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與區域發展〉,《臺灣風物》,第40卷第4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0年12月),頁1-68。
韋煙灶、張智欽,〈新竹市南寮地區的區域開發、聚落及宗族發展之探討〉, 《地理研究報告》第40 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4年5月),頁91-119。
高淑媛,〈日治後期臺灣產業政策的轉換〉,《臺灣文獻》,第59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8年12月),頁105-138。
連文希,〈客家之南遷東移及其人口的流佈〉,《臺灣文獻》,第23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年12月),頁1-23。
莊吉發,〈清代臺灣土地開發與族群衝突〉,《臺灣史蹟》,第36期(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 中心,2000年6月) ,頁3-31。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第31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12月),頁154-176。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年3月),頁136-157。
陳彩裕〈臺灣戰前人口移動與東部(花蓮)的農業成長〉,《臺銀季刊》,第34卷第1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3年3月) ,頁155-196。
賀來倉太,〈隘勇制度之沿革及現在〉,《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五卷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年3月) ,頁170-195。
黃學堂,〈日治時期臺東地區的客家移民〉,《臺東文獻》,復刊1(臺東:臺東縣政府,2004年10月) ,頁3-29。
廖英杰,〈日治時期客家人移民宜蘭的歷史背景〉,《宜蘭文獻雜誌》,第71/72期(宜蘭:宜蘭縣政府,2005年6月),頁91-111。
廖經庭〈花蓮縣鳳林地區翁林姓客家家族史研究〉,《臺灣文獻》,第65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14年12月),頁1-32。
廖經庭〈鳳林地區日治與戰後客家移民之比較研究初探〉,《客家研究》,第2卷第1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07年6月) ,頁127-172。
蔡惠頻,〈災害史的歷史論析:《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與《九二一震災重建經驗》〉,《臺灣文獻》,第60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9年12月),頁351-388。
蔡龍保,〈日治初期臺灣的道路事業1895-1897〉《國史館學術集刊》,第7期(臺北:國史館,2006年3月),頁85-130。
賴玉玲,〈客家族群的遷徙與經濟發展—以關西與美濃地區為例〉,《臺灣史學雜誌》,第1期(臺北: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2005年),頁186-225。
賴志彰,〈二十世紀重大災害對臺灣傳統民宅的影響〉,《臺灣文獻》,第60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9年12月),頁71-79。
賴志彰,〈從二次移民看臺灣族群關係與地方開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2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1999年6月),頁20-27。
謝惠如,〈隘寮溪畔再次移民的北客聚落–以麟洛、長治鄉為例〉,《六堆學》,第2期(屏東:六堆風雲雜誌社,2011年11月) ,頁2-40。
蘇坤輝,〈劉銘傳的財政改革與中外交涉:以改革稅釐及官辦樟腦專賣為 例〉,《史聯雜誌》,第3期(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3年6月) ,頁87-91。

四、博碩士論文
毛玉華,〈大溪的開發與產業變遷〉,國立暨南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和安,〈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7年。
王和安,〈日治時期臺灣島內新竹州移民之研究〉,2008第二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2008/12/20-12/21)會議論文,頁1-26。
王珊珊,〈近代臺灣縱貫鐵路與貨物運輸之研究(1887-1935)〉,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年。
江美瑤,〈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東部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沈玉君,〈族群、國家力量與花蓮富里地區的開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吳珮瑜,〈苗栗縣後龍鎮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靜宜,〈臺灣山林與開發-以大漢溪中上游流域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1年。
吳憶雯,〈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1834-1911)〉,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宜萍,〈產業移民聚落的發展─屏東縣鹽埔鄉大山寮與三十座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李科旻,〈清代新竹鳳山溪流域閩客族群空間分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2年。
李彥霖,〈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李禮仁,〈賀田組及其在東臺灣的開發—日治時期私營移民之個案研究 (1899-1908)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秀昭,〈北客南遷高雄地區的開發與義民爺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欣宜,〈樟腦產業下的地方社會與國家──以南庄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年。
林恩睦,〈清代苗栗大湖地區的土地開發(1861-1895)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聖欽,〈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孟祥瀚,〈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88年。
邱慧娟,〈清末橫山地區的地緣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柯光任,〈日治以來彰南地區客家移民與竹塘醒靈宮之研究〉,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范瑞珍,〈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年。
徐金基,〈客家鄉鎮市發展與臺灣公路交通之關係—以臺灣北部桃竹苗地區為探討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志豪,〈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家豪,〈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素瑤,〈新竹縣湖口鄉的聚落形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張惠妹,〈清代後壠地區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年。
郭莉芳,〈竹北和竹東地域發展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郭慈欣,〈清代苗栗地區的開發與漢人社會的建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桂蓉,〈移民與永興村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移民到客家移民〉,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靖嵐,〈東部客家?花蓮玉里兩個客家社區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碩士論文,2008年。
傅彩惠,〈日治時期苗栗街聚落發展與變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所碩士論文,2012年。
廖文欣,〈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廖志龍,〈桃園縣八德市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所碩士論文,2007年。
廖峰燕,〈彰南平原溪州地區的聚落發展〉,國立嘉義大學史地所碩士論文, 2008年。
楊美峰,〈新竹縣關西地區茶產業變遷與轉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劉女豪,〈新竹縣橫山鄉內灣聚落的社會經濟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6年。
劉昌武,〈19 世紀前桃竹苗地區聚落開拓和地形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劉淑芬,〈臺中縣后里鄉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教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龍保,〈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研究(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賴玉玲,〈國家與邊區社會的治理:以中北部臺灣金廣福、廣泰成墾號為考察中心(1834-1920)〉,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11年。
賴郁如,〈客家族群的再次遷移與內在關係:以屏東縣長治鄉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所碩士論文,2009年。
鍾文誌,〈內埔地區北客移民及文化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所碩士論文,2009年。

五、報紙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5年5.24三版。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5年7.21二版。

六、其他
全國意向顧問有限公司,《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
客家委員會,2004年,附錄A-1。
張振岳,《玉里鎮客家文史資源初期採集計畫成果報告書》,花蓮:玉里鎮公
所,2006年。
楊博淵,〈美濃竹子門代天巡狩水德宮田野調查研究計畫歷史篇〉,高雄: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2007年。
藍和妹口述訪問紀錄,2008年12月20日。
藍勝生口述訪問紀錄,2009年1月3日。


七、網路電子化資料
花蓮縣鄉鎮區域圖http://hualien.footprint.tw/map/hu1.jpg
新竹州行政區圖http://www.rcje.org/files/shinchiku_1945.jpg
新竹鐵道史料文物特展—新竹的輕便軌道
http://www.hchcc.gov.tw/ch/temp/railway/hsinchu2.html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http://thcts.ascc.net
臺灣製腦地域圖(1899年) http://thcts.sinica.edu.tw/tempmap/rd03-8_1.jpg
指導教授 吳學明 審核日期 2015-7-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