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202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9 、訪客IP:3.129.73.203
姓名 彭瑞珠(PENG, JUI-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臺灣、大陸、馬來西亞三地梅縣客話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eixian Hakka Dialect in Taiwan, Mainland China, and Malaysia)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漢語方言分區中的客家話以「梅縣話」為代表。今之梅縣在清代為嘉應州府下轄四縣,因而清初自嘉應州移民臺灣的客家人所說的梅縣話稱為「四縣話」。北部的四縣話與南部的四縣話語音上略有差異,因此臺灣的「四縣話」又分為「北四縣腔」與「南四縣腔」。
清末民國有大量的客家人移民東南亞,且展現了不容小覷的經濟實力,本文採集了馬來西亞客家人比例最高的沙巴州的梅縣腔客家話與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梅縣話語音相對照,呈現出四方言點、不同移民時期的「梅縣話」。
本文所呈現的四方言點語料,即「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梅縣話」、「馬來西亞的梅縣腔客家話(山打根)」。這四個方言點的語料展現:現今梅縣話、清初自梅縣移入臺灣的梅縣話、民國後自梅縣移入東南亞的梅縣話,四種同源、不同地區、不同移民時期、不同語言環境下的梅縣客話比較研究。
透過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的語料採集與整理,本文共收錄了四方言點2,152組字音的語音語料與附帶說明具差異性、共通性的詞條290組。
本文同時整理出四方言點的聲、韻母與中古音的對照和差異,可以說是客語方言梅縣話四方言點相當完整的語音語料的資料與對照。
摘要(英) The Meixian Hakka dialect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akka in the Han language. Today’s Meixian (Mei County) used to be the four counties governed by Jiayi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fore, the Meixian dialect spoken by the Hakka people who immigrated to Taiwan from the Jiaying province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is called Sixian(four-counties) dialect. The pronunciation of Sixiandialect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slightly different. Thus, the Sixian dialect in Taiwan is separated into the north Sixian accent and the south Sixian accent.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large number of Hakka people migrated to south eastern Asia and showed economic strength which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his study, I collect the Meixian Hakka dialect of Sabah, where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Hakka people live, and compare it to the north Sixian accent, the south Sixian accent, and the Meixian dialect to present the Meixian dialects in four places at different migrating periods.
The corpus in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north Sixian accent, the south Sixian accent, the Meixian dialect, and the Malaysian Meixian Hakka (Sandakan). By analyzing the corpus of these four places, I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Meixian dialect, the Meixian dialect immigrated from Meixian to Taiwan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Meixian dialect migrating from Meixian to south eastern Asia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se Meixian Hakka dialects share the same origin, but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areas, different migrating periods, and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academic data and the field research, I collect and organize the corpus.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corpus of 2,152 pronunciations and explains the 290 entr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and common traits.
Besides, this study makes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he initial and final consonant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sound for these four dialects. Therefore, it can serve as completedata and a reference for the pronunciation corpus of the four varieties of Meixian Hakka dialects.
Keyword: Hakka, north Sixian accent, south Sixian accent, Meixian dialect, Malaysian Hakka
關鍵字(中) ★ 客家話
★ 北四縣腔
★ 南四縣腔
★ 梅縣話
★ 馬來西亞客家話
關鍵字(英) ★ Hakka
★ north Sixian accent
★ south Sixian accent
★ Meixian dialect
★ Malaysian Hakka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v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方法 …………………………………………………………………2
三 、文獻探討 …………………………………………………………………5
四、 四方言點的客語方言分佈和周邊語言環境 ……………………………7
第二章 四方言點的語音系統
一、 四方言點的聲母 …………………………………………………………12
二、 四方言點的韻母 …………………………………………………………13
三、 四方言點的調值與連讀變調 ……………………………………………18
第三章 四方言點的字音對照
一、果攝 ………………………………………………………………………20
二、假攝 ………………………………………………………………………25
三、遇攝 ………………………………………………………………………29
四、蟹攝 ………………………………………………………………………36
五、止攝 ………………………………………………………………………48
六、效攝 ………………………………………………………………………63
七、流攝 ………………………………………………………………………75
八、咸攝 ………………………………………………………………………81
九、深攝 ………………………………………………………………………91
十、山攝 ………………………………………………………………………94
十一、臻攝 ……………………………………………………………………116
十二、宕攝 ……………………………………………………………………126
十三、江攝 ……………………………………………………………………136
十四、曾攝 ……………………………………………………………………138
十五、梗攝 ……………………………………………………………………143
十六、通攝 ……………………………………………………………………155
第四章 四方言點語音與中古音的比較
一、 四方言點聲母與中古音的比較 …………………………………………165
二、 四方言點韻母與中古音的比較 …………………………………………170
三、 四方言點聲調與中古音的比較 …………………………………………178
第五章 結論 ……………………………………………………………………180
參考文獻 ………………………………………………………………………183
參考文獻 一、 單篇文章
丁邦新 1982 〈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 《清華學報》 新14卷。
丁聲樹、李榮 1981 〈漢語音韻講義〉 《方言》第4期 頁241-274。
甘于恩、洗偉國 〈馬來西亞漢語方言概況及語言接觸的初步研究〉 《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 頁57-68。
周日健 1987 〈廣東省惠陽客家話音系〉 《方言》 第3期。
周日健 1994 〈廣東省惠東客家方言的語綴〉 《方言》 第2期。
周日健、馮國強 1998 〈曲江馬垻(葉屋)客家話語音特點〉 《第2屆客家方言硏討會論文集》 頁146-157。
周日健 1992 〈廣東新豐客家方言記略〉 《方言》第1期 頁31-44。
周日健 2000 〈五華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 《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頁188-202。
侯小英 2008 〈廣東龍川縣佗城客家方言音系〉 《方言》第2期 頁147-160。
洪麗芬 2010 〈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語言的轉變〉 《東南亞研究SOUTHEAST ASIAN STUDIES》第3期 頁73-84。
高本漢 1928 〈上古音當中的幾個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 第3份。
莊初升 2012 〈保留陽上調的龍川縣大塘村客家方言〉 《語言科學》第11卷第1期 頁81-87。
黃雪貞 1987 〈客家話的分布與內部異同〉 《方言》第2期 頁81-96。
黃雪貞 1988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 《方言》第4期 頁241-246。
黃雪貞 1989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 《方言》第2期 頁P121-124。
黃雪貞 1997 〈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 《方言》第4期 頁258-262。
陳秀琪 2004 〈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 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收錄於鄧曉華、李如龍 2009 《客家方言研究》頁197-20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曉錦 2007 〈馬來西亞華語調值的演變兼與並普通話比較〉 《語言理論研究》頁34-35。
張光宇 2003 〈比較法在中國〉 《語言研究》第4期 頁95-103。
項夢冰 2010 〈客家話、贛語古濁上字的今讀〉 《第九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未出版
詹伯慧、丘學強 2003 〈廣東粵方言共同特點述略〉 《第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頁6-25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鄭曉峯 2005 〈客贛方言的古濁上字歸陰平〉 U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鄧曉華 1993 〈古音擬構與方言特別語音現象的研究〉《語文研究》第4期。
謝留文 1995 〈客家方言古入聲次濁聲母字的分化〉 《中國語文》第1期 頁316-332。
二、 學位論文
江敏華 2003 《客贛方言關係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仲森 2005 《台灣苗栗與廣東興寧客家話比較研究》 台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曉慧 2008 《馬來西亞沙巴州華語的研究》台北:國立彰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汎平 2010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台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昌衍 2001 《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 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
劉澤民 2004 《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三、 專書
丁邦新 1979 《臺灣語言源流》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王力 1980 《漢語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 2003 《漢語音韻》 北京:中華書局。
王福堂 1991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北京:語文出版社。
王福堂 2003 《漢語方音字匯》 北京:語文出版社。
中原週刊社 1992 《客話辭典》 苗栗:臺灣客家中原週刊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1981 《方言調查字表》 北京:商務印書館。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研室 1995 《漢語方言詞匯》 北京:語文出版社。
何大安 1996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臺北:大安出版社。
李如龍等 1999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編 1992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新魁 1994 《廣東的方言》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辛世彪 2004 《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慶勳 竺家寧 1989 《古音學入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周振鶴 游汝杰 2006 《方言與中國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長楫 2006 《閩南方言大詞典》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邱彥貴、吳中杰. 2001 《臺灣客家地圖》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2002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客家委員會 2010 《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台北:客家委員會。
唐作藩 2002 《音韻學教程》 台北:五南出版社。
耿振生 2004 《二十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 1991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通鏘 1993 《徐通鏘自選集》 鄭州:大象出版社。
袁家驊等 1989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陳彭年 2007 《校正宋本廣韻 》 臺北:藝文印書館。
陳曉錦 2003 《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松岑 1999 《語言變異研究》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陳保亞 1999 《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項夢冰 2004 《閩西方言調查研究》 吉林:新星出版社。
張光宇 1990 《切韻與方言》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1996 《閩客方言史稿》 臺北:國立編譯館。
符淮青 1985 《現代漢語詞彙》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董同龢 2007 《漢語音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詹益雲 2003 《海陸客語字典》 新竹:詹益雲。
詹伯慧 1991 《現代漢語方言》 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 2001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編 2002 《廣東粵方言概要》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溫昌衍 2006 《客家方言》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綸鑫 2001 《江西客家方言概況》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劉澤民 2005 《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 甘肅:甘肅民族出版社。
劉俐李 2003 《漢語聲調論》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
劉叔新 2007 《東江中上游土語群研究–粵語惠河系探考》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廣文編譯所 2005 《國音中古音對照表》 臺北:廣文書局。
橋本萬太郎 1978 《語言地理類型學》 余志鴻譯 (1985)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鍾榮富 2004 《臺灣客家語音導論》 台北:五南出版社。
藍小玲 1999 《閩西客家方言》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羅香林 1992 《客家研究導論》 台北:南天書局。
羅香林 2001 《客家源流考》 台北:台灣文藝出版。
羅常培 1989 《語言與文化》 北京:語文出版社。
羅肇錦 1988 《客語語法》修訂再版 台北:學生書局。
羅肇錦 1990 《臺灣的客家話》 台北:臺原出版社。
羅美珍、鄧曉華 1995 《客家方言》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饒秉才 2000 《客家音字典》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顧長永 2009 《馬來西亞-獨立五十年》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電子書:
客家委員會 2008 《饒平大埔詔安客語辭典》 台北:客家委員會www.hakka.gov.tw 。
教育部 2009 《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 台北:教育部終身學習司www.edu. tw。
指導教授 羅肇錦、鄭曉峯 審核日期 2013-7-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