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204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0 、訪客IP:52.15.243.3
姓名 蕭郁庭(Yu-Ting Hs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行政正當性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民眾參與
(Examining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相關論文
★ 由iPS細胞製造人類精卵之管制問題★ 英國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之管制體系 -兼論英國經驗對我國之啟發
★ 救命寶寶: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與組織配對的管制★ 補助作為胚胎幹細胞管制的工具-台灣與美國管制模式之比較-
★ 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隱私保護策略之研究★ 大學教師升等權利救濟途徑選擇之研究─以教育部授權自行審查學校為核心
★ 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之研究★ 兩岸環境起訴資格之比較-- 以訴訟實務案例比較為中心
★ 政權移轉的憲政問題研究-簡評總統交接條例草案★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司法救濟:以司法院釋字第742號之原因案件為例
★ 全 國 性 公 民 投 票 提 案 之 審 核 -以 憲 法 作 為 審 核 標 準★ 論都市計畫個別變更鄰人的權利救濟—以司法院釋字774號之原因案件為例
★ 被遺忘權作為網路世界的隱私權─ 從歐盟概念發展看我國法制回應★ 土地使用限制形成的特別犧牲之救濟 — 以司法院釋字第747號原因案件為例
★ 自辦市地重劃與財產權保障—以司法院釋 字第 739 號解釋原因案件為例★ 大陸地區人民基本權保護—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環境議題帶來的不僅是環境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亦使行政權力作用獲得一個正當性的反思機會。本文企圖找尋憲法定位的行政正當性來源在制度前端解決層出不窮的爭執與衝突,並結合環境領域中的新興管制治理模式,以彌補環境相關爭議最終訴諸司法訴訟曠日廢時與環境利益保護實效性不佳之弊端。又環境影響評估在整體環境行政決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法制度定位,其高度專業與政治性格使環境影響評估成為極重要的民眾參與場域。此一民眾參與功能的落實將攸關後續環境行政決策品質的正當與否。因而,本文擬透過行政正當性的各種來源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民眾參與,並從司法實務反思現況及制度應然面之建置。其最終目在的係在促使環境行政之相關決策能獲得更妥適的決策。
摘要(英) Environmental issues not only bring the potential harm of environmental risk, but also make the executive power to get a rethink chance of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the sources of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in terms of constitution, and to solve endless disputes and conflicts in the front-end decision process. Combining with the latest regulatory governance in the environment field, it can remedy the shortcomings of resorting to the legal suit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lays a pivotal legal role in the whole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highly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 trait mak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iel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has a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the quality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making. Thus,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iew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and to rethink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from judicial practice study. Its goal is to make better environmental a decision.
關鍵字(中) ★ 行政正當性
★ 環境影響評估
★ 民眾參與
★ 法治原則
★ 民主原則
關鍵字(英) ★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public participation
★ rule of law
★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論文目次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6
1.4 論文章節編排 7
2. 傳統法適用論之侷限性與行政正當性滿足之需求性 9
2.1 傳統法律適用論的不足 9
2.1.1 我國憲政秩序下的合法性要求 9
2.1.2 國家機關的權限功能角度視野 15
2.1.3 合法性本位導向正當性罅隙 19
2.2 行政正當性滿足之必要性 22
2.2.1 行政「正當性」之意涵 22
2.2.2 政策科學民主化 28
2.2.3 我國憲法上的正當性論據 32
2.2.4 綜合檢視:我國憲政秩序下的行政正當性歸結 49
2.3 行政正當性在環境行政領域之重要性 49
2.3.1 環境問題特性 51
2.3.2 環境領域之管制治理 53
2.3.3 環境行政中正當性需求滿足 55
2.4 小結 56
3. 我國環境決策下之民眾參與理論及相關法制 61
3.1 民眾參與基礎理論 61
3.1.1 民眾參與理論 61
3.1.2 理論內涵 66
3.1.3 民眾參與之限制 77
3.2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之民眾參與法制規劃 81
3.2.1 環境影響評估中民眾參與之制度功能 81
3.2.2 環境影響評估法制內涵 85
3.2.3 環境影響評估之民眾參與規範 96
3.3 行政程序法中的民眾參與規範 105
3.3.1 民眾參與之規範介紹 105
3.3.2 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法與行政程序法之民眾參與法規比較 109
3.4 行政程序法與環境影響評估法間之程序法適用關聯 118
3.4.1 環境影響評估與環境決策中的定位 118
3.4.2 行政程序法與環境影響評估間之程序規範關聯運用 121
3.5 小結 123
4. 從司法實務評析我國民眾參與制度之落實與建置 125
4.1 環境決策中司法機關對民眾參與落實所扮演之功能角色 125
4.1.1 民眾參與法制及司法過程間之關聯性 125
4.1.2 司法作為環評中民眾參與制度之潛在引導者與外部監督者 128
4.2 中科三、四期相關司法裁判回顧 131
4.2.1 法院對於環境決策中「民眾參與程序」之實效性看法 131
4.2.2 訴訟權能之判斷部分 134
4.2.3 事實認定部分 141
4.3 裁判綜合評析 145
4.3.1 民眾參與程序部分 145
4.3.2 訴訟權能部分 147
4.3.3 事實認定部分 150
4.4 環境影響評估中民眾參與機制之相關問題與運作困境 155
4.4.1 問題根源─環境影響評估法中民眾參與程序法定位之重新檢視 155
4.4.2 民眾參與之範圍 160
4.4.3 制度條件面向 163
4.4.4 民眾參與機制之實效性曖昧不明 165
5 以行政正當性為核心反思我國環評制度中民眾參與機制應然面之建置與落實 169
5.1 行政正當性理論作為制度檢視之反思核心 169
5.1.1 核心內涵 169
5.1.2 制度條件 170
5.2 制度建議 175
5.2.1 參與範圍 175
5.2.2 參與的實質影響力 179
5.3 結論 181
參考文獻 183
中文部分 183
《書籍》 183
《期刊、研討會論文與學位論文》 187
英文部分 187
網路資料 18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書籍》
Annie Leonard(著), 吳恬綾、黃亭睿(譯)(2012),東西的故事,頁11-17,台北:時報文化。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著),陳英鈐(譯)(2009),〈第二章:法治國與民主的憲法決定〉,《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台北:元照。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著),孫迺翊(譯)(2009),〈第三章:行政任務及行政法個論應扮演之角色〉,《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台北:元照。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著),陳耀祥(譯)(2009),〈第四章:管制與監督之間的行政正當性〉,《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台北:元照。
Larry W. Canter(著),黃光暉(譯)(1994),《環境影響評估》,麥格羅‧希爾。
Peter Badura、Horst Dreier(著),蘇永欽等(譯)(2010),《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上冊》,台北:聯經。
Jon Pieere and B. Guy Peters(著),謝宗學、劉坤億、陳衍宏(合譯)(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
Robert A. Dahl(著),李柏光、林猛(譯)(1999),《論民主》,台北:聯經。
王毓正(2010),〈從規範目的探求環評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意涵〉,《2010行政管制與爭訟》,台北:新學林。
丘昌泰(1993),《美國環境保護政策:環境年代發展經驗的評估》,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出版部。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丘昌泰(2011),〈公民投票、環評制度與重大開發案的設置〉,收錄於《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民主參與: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的功能與挑戰》,台北:中經院出版社,
江宜樺(2003),《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定(2009),《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編著)(2007),《行政學下》,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2012),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十二版,台北:三民。
吳重禮(2008),《政黨與選舉: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惠宗(2012),《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建良(2007),《憲法理論與實踐(二)》,二版,台北:新學林。
李鴻禧(1997),《憲法與憲政》,台北:植根。
李鴻禧(2001),《憲法教室》,台北:元照。
汪勁(2006),《中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比較研究:環境與開發決策正當法律程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子儀(2009),〈審判獨立與行政釋示〉,《法治的開拓與傳承》,台北:元照。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
林明鏘(2002),〈憲法與行政程序〉,收錄於《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
林明鏘(2005),〈行政命令之聽證程序:以全民健保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為例〉,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林超駿(2006),《超越繼受之憲法學-理想與現實》,台北:元照。
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
城仲模(2006),〈法治國建制上的基本原則〉,《跨世紀法學與新思維─法學叢刊創刊五十周年》,台北:元照。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出版。
洪鐮德(2004),《法律社會學》,二版,台北:揚智文化。
翁岳生(1997),〈法治行政之時代意義》,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元照。
葉俊榮、張文貞(2010),《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桐銳,王必芳(編)(2008),〈既成道路認定之法律救濟問題〉,《2008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台北:新學林。
盛杏湲(2013),〈第五章:民主政治〉,《政治學》,四版,台北:五南。
盛杏湲(2013),〈第十六章:政治參與〉,《政治學》,四版,台北:五南。
許宗力(1999),〈論法律保留原則〉,氏著,《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7),〈憲法與政治〉,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陳英鈐(2004),〈憲法機關權限爭訟:德國與我國憲法愛國主義的誕生〉,氏著《憲政民主與人權》,台北:學林。
陳英鈐(著),台灣行政法學會(編)(1999),〈撤銷訴訟之訴權〉,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
陳英鈐(2005),〈建構深思熟慮的國會議事秩序〉,收錄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
陳英鈐(2007),〈共識民主與憲政改造〉,收錄於:《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
陳淳文(2008),〈現行行政命令合法性審查之檢討:以不利益處分所引發之司法審查為中心〉,黃舒芃(編),《2007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台北市:新學林。
陳敏(2011),《行政法總論》,七版,台北:新學林。
陳淳文,黃舒芃(編)(2008),〈現行行政命令合法性審查之檢討:以不利益處分所引發之司法審查為中心〉,《2007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台北市:新學林。
陳清秀(2006),〈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三版,台北:元照。
陳慈陽(1998),〈論權力分立原則在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中之意義與定位〉,城仲模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第一冊):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三民。
陳慈陽(2011),《環境法總論》,三版,台北:元照。
曾廣銓(著),曾昭衡(校閱)(1999),《環境影響評估》,台北:全威圖書。
湯德宗(2002),〈論直接民主的制度設計:行政院版「創制複決法」草案評析〉,《當代公法新論(上)》,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5),《行政程序法論:論正當行政程序》,二版,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5),《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6),〈行政程序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三版,台北:元照。
程明修(2006),《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台北:新學林。
黃丞儀、林子倫(2010),環境管制之風險評估、公民參與及行政判斷—以近期行政法院相關判決為例,「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一會議手冊與論文。
黃光暉(2006),《環境評估與管理導論》,台北:高立。
黃舒芃(2009),〈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氏著,《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頁31,台北:元照。
葉俊榮(2001),《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再版,台北:葉俊榮。
葉俊榮(2010),〈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刑罰與其他因應措施的比較與選擇〉,氏著,《環境政策與法律》,二版,台北:元照。
葉俊榮(2010),〈環境影響評估的公共參與〉,氏著,《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元照。
葉俊榮(2010),《面對行政程序法》,台北:元照。
葉俊榮(2003),〈二元民主與行政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訟》。
葛克昌(1997),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台北:元照。
廖元豪(2009),〈儀式性質的聽證權:從正當程序觀點檢討「陳述意見」與「聽證」〉之制度及實踐〉,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及實務》,台北:元照。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合著(2006),《行政程序法實用》,學林文化事業公司,第二版,台北:學林。
蔡震榮(2009),〈台灣行政聽證制度執行狀況與效率評估〉,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及實務》,台北:元照。
蕭高彥(2010),〈霍布斯的早期民主論〉,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台北:元照。
《期刊、研討會論文與學位論文》
Dr. Dr. h. c. mult Klaus Stern(著),蔡宗珍(譯)(2009),〈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的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第175期,頁46-59。
王珍玲(2010),〈行政計畫與民眾參與:以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30號為例〉,《法學新論》,第27期,頁63-74。
王毓正(2006),〈論環境法於科技關連下之立法困境與管制手段變遷〉,《成大法學》,第12期,頁95-150。
王毓正(2010),〈司法判決撤銷環評審查結論之後,續行施工?─中科三期環評撤銷訴訟判決後之爭議問題〉,《台灣法學》,第147期,頁1-4 。
王毓正(2010),〈從奧爾胡斯公約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民眾參與之規範〉,《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頁61-117 。
朱斌妤、李素貞(1998),〈環境影響評估中民眾參與機制之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頁85-114。
李念祖(2000),〈憲政主義在台灣的發展與政治影響:憲法取代國王權威的半世界回顧〉,《法令月刊》,51卷10期,頁162-171。
李建良(1993),〈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下)〉,《憲政時代》,第29卷第2期,頁175-209。
李建良(2004),〈環境行政程序的法制與實務:以「環境影響評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頁 45-67。
李建良(2010),〈行政裁量與判斷餘地〉,《月旦法學教室》,100期,頁34-49。
李建良(2011),〈行政法第十二講:公法上權利的概念、理論與運用〉,《月旦法學教室》,第99期,頁20-40 。
李建良(2011),〈異哉所謂依環評法核發之開發許可: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全字第71號裁定〉,《台灣法學》,172期,頁7-18。
李建良(2011),〈論多階段行政處分與多階段行政程序之區辨: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603號判決〉,《中研院法學期刊》,第9期,頁271-332。
李建良(2010),〈中科環評的法律課題:台灣法治國的淪喪與危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9期,頁17-28。
李震山(2003),〈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頁8-9。
李鴻禧(2000),〈東方世界法治主義之錯綜複雜底政治意涵:臺灣移植繼受之歷史素描〉,《法令月刊》,51卷10期,頁130-136。
杜文苓(2012),〈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被框架的專家理性〉,《臺灣民主季刊》,第9期,頁119-155。
杜文苓(2010),〈環境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省思,以中科三期開發爭議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頁29-60。
林明昕(2002),〈行政程序法的適用範圍:解讀行政程序法第三條〉,,《法學講座》,第3期,頁51-61。
林明鏘(2005),〈:以全民健保醫事服務機透特約及管理辦法為例〉,頁207-239。
林昱梅(2010),〈預防原則與「停、看、聽」環評機制之落實:中科三期環評案之省思〉,《台灣法學》,第161期,頁17-30。
孫本初、鄭國泰(2008),〈管制治理之芻議〉,《考銓季刊》,第54期,頁117-135。
宮文祥 (2010),〈初探科學在環境法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以美國法為例〉,《科技法學評論》,第7卷第2期,頁129-180。
宮文祥(2012),〈環境影響評估事件之司法審查密度:美國法制之初探〉,《東吳公法論叢》,5卷,頁3-30。
張英磊(2009),〈多元移植與民主轉型過程中我國環評司法審查之發展:一個以回應本土發展脈絡為目的之比較法分析〉,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張英磊(2008),〈比較法視角下我國環評司法審查之發展:一個回應我國民主轉型脈絡之詮釋〉,《第九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與論文》,頁29-145
張桐銳(2001),〈論行政機關對公眾提供資訊之行為〉,《成大法學》,第2期,頁121-183。
許宗力(1999),〈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月旦法學》,第54期,頁153-160。
許宗力(2007),〈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57期,頁26-39。
郭耀昌(2012),〈公民參與政策科學的對立與調和〉,《玄奘管理學報》,8卷2期,頁25-54。
陳英鈐(2001),〈從行政國家到立法國家?:釋字五百二十號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期,頁21-35。
陳英鈐(2004),〈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隔離與疫情發布的憲法界線〉,《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頁391-443。
陳愛娥(1998),〈民眾參與的理念與實際:以民眾參與「水庫集水區」的管理為例〉,《警大法學論叢》,第3期,頁41-64。
陳愛娥(1999),〈代議民主體制是民主原則不完美的形式?〉,《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文集》,第4期,頁17-48。
陳愛娥(1999),〈行政立法與科技發展〉,《台灣法學雜誌》,第5期,頁94-98。
陳愛娥(2000),〈「訴訟權能」與「訴訟利益」:從兩件行政法院裁判出發,觀察兩種訴訟要件的意義與功能〉,《律師雜誌 》,第254期,頁64-77。
陳愛娥(2003),〈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頁63-73。
陳愛娥(2004),〈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頁359-389。
陳愛娥(2007),〈憲法解釋、立法與普通司法的權限互動: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27號解釋:以司法院大法官的論述方式為檢討重點〉,《月旦法學》,第148期,頁98-115。
陳愛娥(2010),〈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以行政法院裁判的觀察為基礎〉,《月旦法學》,第182期,頁63-79。
陳愛娥(2011),〈行政法學方法:傳統行政法釋義學的續造〉,《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頁78-91。
程明修(2005),〈訴訟權(上)〉,《法學講座》,第31期,頁6-7。
傅玲靜(2008),〈多階段行政程序:環境影響評估程序與開發許可程序之關係〉,《月旦法學教室》,第66期,頁24-25。
傅玲靜(2009),〈由行政程序法之適用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司法審查之法制〉,《中原財經法學》,第23期,頁37-105。
傅玲靜(2010),〈德國法上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之程序及其司法審查〉,《東吳公法論叢》,第5期,頁75-116。
傅玲靜(2010),〈論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與開發行為許可間之關係〉,《興大法學》,第7期,頁209-273。
傅玲靜(2012),〈檢舉是不是依法申請?:違反環境管制標準案件之訴權及司法審查密度〉,《台灣法學》,第192期,頁168-172。
湯京平,邱崇原(2010),〈專業與民主:台灣環境影響評估的運作與調適〉,《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
湯德宗(1999),〈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第55期,頁152-170。
湯德宗(2000),〈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月旦法學》,第57期,141-159。
程明修(2004),〈民主國原則(二)〉,《月旦法學教室》,第18期,頁26-39。
程明修(2004),〈訴訟權(上)〉,《法學講座》,第31期,頁1-18。
黃三榮(2001),〈論環境影響評估法中之民眾參與〉,《律師雜誌》,第260期,頁29-39。
黃舒芃(2011),〈「行政正確」取代「行政合法」:初探行政法革新路線的方法論難題〉,《中研院法學期刊》,第8期,頁259-314。
黃錦堂(2002),〈「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之釋義〉,《全國律師》,第6卷第9期,頁111-127。
葉俊榮(2011),〈臺灣行政法學的發展與挑戰:一個批判的觀點〉,《月旦法學教室》,頁70-77。
廖元豪(1999),〈行政程序法命令訂定程序之研究〉《華岡法粹》,第7期,頁301-338。
劉如慧(2009),〈歐洲法對德國行政法的影響:以個人權利保護之訴訟權能為例〉,《成大法學》,第17期。
劉如慧(2010),〈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判決回顧〉,《中興法學》,第7期,頁275-308。
劉如慧(2012),〈德國環境法典2009草案初探:已整合的開發行為許可制度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6期,頁1-42。
蔡宗珍(2009),〈從給付國家到擔保國家:以國家對電信基礎需求之責任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122期,頁33-36。
蕭文生(2000),〈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3期,頁27-54。
蕭文生(2006),〈陳述意見之機會〉,《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22-23。
顏厥安,〈凱撒管得了上帝嗎?:由法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月旦法學雜誌》,頁34-43。
英文部分
Cheryl Simrell King, Kathryn M. Feltey and Bridget O’Neill Susel, The Question of Participation: Toward Authenti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ho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8(4).317-326 (1998).
Desmond W. Connor(1988). A New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National Civic Review.Vol77(3)249-257(1998).
Hans Wiklund, In search of arenas for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a Habermasian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 Vol:23(4)281-292(2005).
John A. Ferejohn & Larry D. Kramer, Independent Judges, Dependent Judiciary: Institutionalizing Judicial Restraint, 77N. Y. U. L. Rev.962-1039(2002).
John C. Duncan Jr, Multicultur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ublic Hearing Process: Some Theoretical, Pragmatical, and Analeptical Considerations. 24 Colum. J. Envtl. L.169-198.(1999).
John Parkinson, Legitimacy Problems i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studies,Vol.51,180-196(2003).
Marc B. Mihaly,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Making of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Evolving Obstacl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hrough Partnership with Experts and Agents, Pace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Vol27:14-15.151-227(2009)
Palerm ,J& C Acev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Mexico: an analysis from a ‘consolidating democracy’ perspective, 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sial. Vol:22(2).99-108(2004).
Renee A. Lrvin, John Stansbury,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Is It Worth the Effort?, Polit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4(1).55-65(2004).
Sherry Ar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Vol35(4):216-224.(1969).
Simone Chamber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ory,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Vol.6, 308 (2005).
Stephen Grodnick, Rediscovering Radical Democracy i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Forms., Constellation, Vol12.392-408(2005).
Suchman, M. C, 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0,571-610(1995).
Thomas C. Beierle, Using Social Goals to Evalu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 Policy Studies Rieview.Vol16(3-4).75-104 (1999).
網路資料
行政院網站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6/689506/6d0ecd49-1c6f-47e5-8d4d-b7a94cb97137.pdf (最後瀏覽日:05/06/2012)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http://www.epa.gov.tw/ch/DocList.aspx?unit=8&clsone=698&clstwo=0&clsthree=0&busin=336&path=1177 (最後瀏覽日:03/25/2013)
公視新聞網站,http://pnn.pts.org.tw/main/2012/10/11/%E9%81%B8%E5%9D%80%E4%B8%8D%E7%95%B6-%E4%B8%AD%E7%A7%91%E5%9B%9B%E6%9C%9F%E9%96%8B%E7%99%BC%E8%A8%B1%E5%8F%AF%E9%81%AD%E6%92%A4-%E4%B8%AD%E7%A7%91%E5%B1%80%E6%8F%9A%E8%A8%80%E4%B8%8A%E8%A8%B4/ (最後瀏覽日:04/23/201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3990 (最後瀏覽日:04/09/2013)
看首台灣電子報
http://www.taiwanwatch.org.tw/drupal/sites/default/files/epapers/20101207.htm#bm2paper2 (最後瀏覽日:03/24/2013)
詹鎮榮(2011),〈保護規範理論之應用:以第三人提起課予義務訴願為中心〉,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研討會及鑑定報告,http://www.appeal.taipei.gov.tw/ct.asp?xItem=5732136&ctNode=6424&mp=120031 (最後瀏覽日:06/12/2013)
經建會網站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8337 (最後瀏覽日:07/09/2013)
指導教授 陳英鈐(In-Chin Chen) 審核日期 2013-7-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