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204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142.172.17
姓名 游傳蕙(Chuan-hui Y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企業重整程序中重整債權之確認與實現—以美國重整法制經驗暨我國個案研究為例
(DISCUSSION ON THE CONFIRM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LAIMS IN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FORM THE PROSPECTIVE OF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BANKRUPTCY LAWS AND A CASE STUDY OF FAR EASTERN AIR TRANSPORT Co)
相關論文
★ 高科技Apple 蘋果公司及傳產衛浴成霖集團破壞式創新個案研究★ Making Optimal Supply Chain Case Studies for Two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ppliers
★ 台灣連接器產業經營策略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高階眼科醫材公司之競爭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 電動機車之開放式創新:個案研究睿能創意公司(GOGORO INC)★ 企業之開放式服務創新研究—以C公司為例
★ 研究破壞式創新後企業之發展─以 LCD 設備商個案為例★ 破產法免責制度之研究─以債務清理法草案為中心
★ 當供應商遇到客戶倒閉時之案例探討─以中華映管及其供應商為例★ 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之實務爭議問題探討
★ 論企業重整運作機制---兼論公司重整治理及新資金取得★ 評析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以美國立法例為借鏡
★ 不動產投資信託之研究- 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 婚姻制度之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兩岸為研討對象
★ 論我國公司治理規範-兼論公司內部稽核制度完善★ 論銀行保證制度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論文以討論重整程序中關於重整債權確認及重整債權實現兩議題,作為研究之主軸。為更完善理解重整程序進行與重整債權處理,本文將從破產法體制出發並說明公司重整之要素。從追求更有效益的重整法制出發,第二章說明我國破產法基本原理之建構,並討論係直接以債務清理法應用於重整程序中,或係由重整法規建構集體協商機制,究此關注有兩個面向:一是考察係債權人利益最大化,二是考察其他社會利益,為解決看似對立時的利益衝突,本文將以調整債權人自治原則及集中清償原則為債務清理程序增效目標。第三章說明合乎公平與效率的更生程序應具準確性和可預見性以減少重整結果的不確定。尤其申報債權和允許機制是重整動態協商過程的基礎,而法院在決定重整債權確認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分析我國法院對於重整債權確認等相關制度的職權範圍為何,並探索法院對於債權確認的潛在影響可能性為何。第四和第五章介紹了美國破產重整法制的特點,並探討了美國企業破產案件中關於債權確認審理裁判的規範與系統。
第六章根據我國與美國法制關於債權確認與實現的機制就前三章作分析比較,其中部分案例研究表明,我國重整法院對於債權確認沒有絕對的標準。此外,法院對於解決債權爭議的標準不一導致不合理的狀態。由於重整程序作為清算的替代方案,重整法院也應該考量到處理利害關係人爭議和規範其作為時應確保效率和公正。故此,重整法院應戒存偏見、怠於職務、或例如文中提及個案無力保護投資人的優先債權之情形。本文結合債權人團體影響司法權力的概念 ,透過債權確認確保債權人足以參與協商過程,提出關於臨時債權確認模式之構想。
摘要(英) This thesis discusses two main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nfirm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laims in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 In the hope of that the reorg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treatment of claim will be better understood, this thesis will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bankruptcy regime and the elements of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Chapter 2 defines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bankruptcy procedure used in the reorganization bargaining process. Thes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will assist in gaining a better and efficient regulations. Could we readily apply these principles to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in Insolvency law? Or the reorganization statutes attempts to structure a framework for multiparty bargaining, in which we are here concerned with (The purposes of business reorganization can be seen fall in to two large bin): One bin looks at creditor wealth maximization, and in another large bin are the other social interests. While these two camps might seem to be at war.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interest conflict, modulated autonomy regulations of the creditors and a system of collective debt-collection serve two efficiency purposes.
A well-functioning reorganization process should have accuracy and predictability, diminish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sults of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Reorganization relief can thus be both fair and efficient. Especially, In this sense, filing proofs of claim and the mechanism for accomplishing it are fundamental to the bargaining dynamics of every reorganization. On this premise, we should first determine the definition of confirmation of the claims, Court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creditor’’s claim is adequately deemed allowed.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es the range of court’s statutory authorities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court have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allowance procedure.
Chapter 4 and 5 introduces many of the features of reorganization provisions under the U.S. bankruptcy laws, and discusses provisions on Issues concerning the claim confirmation trial of U.S. Enterprise Bankruptcy Cases.
The Bankruptcy Code and Rules of Procedure provide mechanisms for reference , and we can analyse the confirm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laims in cases under chapter 11 of the Bankruptcy Code of experience. Chapter 6 gives a summary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US and the Taiwanese law in Chapters 3, 4 and 5 of this thesis.Some studies shows that some Taiwanese reorganization courts have failed to apply a strict standar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laim should be allow. Moreover, courts have used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unequitable solution to the disputes.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is an equal alternative to liquidation.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standard for the reorganization courts to manage the arguments and conduct of parties to ensure judicial efficiency and to do justice. Courts can’t be biased, incompetent, or in any event powerless to protect the priority of senior investors. And conclude by combined with the creditor’s influence against the judicial power, the legal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 that allow a claim to be ensure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the bargaining process, this thesis raising a suggestion about contingent claim-allowed model .
關鍵字(中) ★ 程序分流
★ 債權人自治原則
★ 資訊揭露
★ 異議債權
★ 重整計畫
★ 重整程序
★ 臨時債權確認機制
★ 債權估計
★ 債務清理
★ 債務清理債權
★ 債權平等原則
關鍵字(英) ★ Repayment Plan
★ disputed claims
★ disclosure statement
★ Equal treatment of claim
★ principle of creditors autonomy
★ procedural diversion
★ claim
★ duty to estimate
★ allowance of contingent claim
★ The procedure of Reorganization,The plan of Reor
★ Insolvency
論文目次 簡目 i
詳目 ix
圖表目錄x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研究架構6
第二章 債務清理法制之原理—兼論重整之目的與功能8
第一節 債務清理制度之發軔與展開9
第一項 源於破產概念的演進9
第一款 「破產」的出現9
第二款 破產制度的形成9
第一目 初期形成9
第二目 標誌性法律的出現與傳統破產法的奠基10
第三目 傳統破產法的構成10
第二項 免責制度的啟發11
第三項 預防破產的概念的出現11
第二節 重整制度於債務清理法草案規範之目的13
第一項 重整法制之形式目的13
第一款 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等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13
第二款 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14
第三款 確保債務人之事業或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15
第四款 健全我國之社會經濟發展15
第二項 重整法制之實質目的與價值目標16
第一款 從經濟學效率觀點觀察債務清理程序的公共池塘問題 17
第一目 租值消耗定律概說17
第二目 傳統公共池塘問題18
第二款 債務清理程序中控制租值消散之應用 18
第一目 化零為整之集中分配模式-池魚捕撈案例18
第二目 權益人自制模式-石油生產案例19
第三目 小結 20
第三節 積極意義的集體收集原則--以債權人自治原理解決重整利害關係人間的利益衝突21
第一項 積極意義的集體收集原則21
第一款 以兼顧利害關係人利益目的21
第二款 重整之破產預防功能須以債權人自治原理實現 22
第二項 應用完全債權人自治原理之障礙 23
第一款 債權人自治對於公司的控制經營能力有待質疑23
第二款 完全的債權人自治將不易於降低交易成本23
第三項 重整目的採行政策的效率分析24
第一款 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政策的假設24
第一目 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事前效率觀點 24
第二目 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事後效率觀點 24
第二款 追求債權人利益最大化政策的假設25
第一目 追求債權人利益最大化的事前效率觀點25
第二目 追求債權人最佳利益的事後效率觀點 25
第三款 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假設 26
第一目 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前效率觀點 26
第二目 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後效率觀點 26
第四款 小結 27
第四節 重整程序中集體清償原則之限制與調整28
第一項 集體清償原則之限制-妨礙合作的障礙28
第一款 主體多樣化易形成箝制28
第二款 主體間資訊不對稱的狀態嚴重影響協商的公平 29
第三款 行為主體理性自利的搭便車問題與非理性的特殊狀況30
第二項 排除不合作的方式30
第一款 集中清償原則與集體協商機制 31
第二款 設立資訊揭露完整的協商機制以及中間公正決議機關32
第三款 建立遊戲規則 32
第一目 當事人自由協商與強制程序並存的遊戲規則32
第二目 多數決的解決交易成本方式33
第四款 拘束力之擴張34
第三章 重整程序中債權的確認與實現架構35
第一節 前言 35
第二節 重整債權審查程序納入司法權範圍之深拓35
第一項 權力分立下功能論角度之評價35
第二項 法院對重整事務職權範圍之探討37
第一款 法院處理重整事件現況37
第二款 現行法院專業能力與案件承載力之疑義39
第三款 具體措施與建議39
第三項 重整程序的定性40
第一款 非訟事件說41
第二款 訴訟事件說42
第三款 兼具非訟事件與訴訟事件性質42
第四款 小結-評論重整程序之非訟程序定性及調整 43
第三節 債務清理債權的形成 45
第一項 要件45
第一款 債務清理債權為對債務人財產上之請求權45
第二款 債務清理債權限於對債務人之人的請求權45
第三款 債權性質須適於強制執行45
第四款 於債務清理程序開始前成立46
第五款 於規定期間內申報債權46
第二項 債務清理債權實務上審查的狀況47
第一款 重整監督人之一般審查 47
第二款 實務上債權審查階段對有爭議債權之處理48
第一目 對於債權有「異議」之處理48
第二目 程序分流之訴訟審理49
第三項 程序分流之誘因50
第一款 不易造成審查重整債權法院與實體審理法院判決有相歧異之結果50
第二款 通過法院裁定來解決實體爭執會使當事人喪失程序利益50
第四項 審查程序之風險51
第一款 尚未終局確認之債權人縱債權已提存仍需要行使表決權51
第二款 集中清理程序中尚存許多未經司法程序裁判確認的債權人51
第四節 我國重整個案研究54
第一項 遠東航空重整個案概要54
第一款 公司簡介54
第二款 財務危機及重整理由 54
第一目 外部經營條件困境 55
第二目 內部管理高層弊案 55
第二項 聲請重整之程序及法院審酌應否開始重整之要素 56
第一款 重整聲請之提出56
第一目 提出主體 56
第二款 遠東航空提出觀點56
第二款 重整聲請前之債權協商 57
第一目 員工之債權協商階段57
第二目 債權人之債權協商階段 57
第三款 法院對於重整聲請裁定前之意見徵詢58
第四款 檢察人之選任與調查意見58
第一目 檢察人之選任58
第二目 檢查人意見及重整裁定之「重建更生可能之判斷」58
第五款 法院裁定重整60
第一目 第一次審酌認無重建更生可能60
第二目 第二次審酌60
第三目 第三次審酌61
第六款 法院裁定選任重整人及重整監督人62
第三項 重整計畫之提出與內容 63
第一款 債權申報及重整債權確認63
第一目 優先重整債權 64
第二目 有擔保重整債權64
第三目 無擔保重整債權64
第四目 股東權部分65
第二款 計畫之債務清償部分及新資金引入68
第一目 優先重整債權 68
第二目 有擔保重整債權68
第三款 權益調整(以債作股、減資、增資與股東權利之變更)69
第一目 減資方法及程序69
第二目 增資方法及程序69
第四項 遠航重整計畫之可決及認可 71
第一款 各組表決結果多數皆贊成聲請人所提出之重整計畫 71
第二款 相關機關評估重整計劃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71
第一目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認遠航復航計畫經檢視尚符合民用航空法相關法規之要求71
第二目 經濟部對遠航重整計畫持樂觀態度72
第三目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73
第三款 經可決後重整計畫之法院認可73
第五項 個案爭議分析 74
第一款 重整制度問題(第一部分)74
第一目 重整監督人選任74
第二目 重整債權的列入或排除 74
第三目 重整債權的申報及審查程序 75
第二款 重整制度問題(第二部分)75
第一目 重整計畫擬議內容的問題75
第二目 改立重整人之爭議 75
第三目 重整計畫償債方案 76
第三款 重整制度問題(第三部分)76
第一目 關係人會議表決程序的合法性76
第二目 表決方式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77
第四章 美國債務清理法制之架構與重整法規範78
第一節 美國債務清理法之制度與架構78
第一項 美國聯邦破產法之立法目的與背景78
第二項 重整法制的理論基礎與立法沿革 79
第二節 聲請重整準備程序及配置規範設計82
第一項 重整程序下的控制規範與管理組織建構82
第一款 重整程序中之執行與監督機關82
第一目 執行機關 82
第二目 監督機關 83
第二款 U.S.Trustee83
第三款 委員會84
第二項 集中清償機制—自動停止制度與禁制令之限制 85
第一款 自動停止制度之開始與範圍 85
第二款 法院對自動停止適用有最大限度的裁量空間 86
第三項 債務清理程序下重整債權的形成 87
第一款 債務清理債權要件 87
第一目 債權的定義87
第二目 債權範圍的廣泛與控制 88
第二款 重整債權(請求權)的聲明88
第三款 重整債權的允許89
第四項 重整程序下的重整債權分類及層級制清償順序 90
第一款 重整債權的層級 90
第二款 絕對優先權原則 (The Absolute Priority Rule)90
第一目 意義及目的90
第二目 清償順序 91
第三目 絕對優先原則的調整91
第四目 相對優先原則(Relative Priority Rule)92
第五目 新價值例外92
第六目 新價值例外之適用 93
第三節 公司聲請重整到法院裁定重整階段95
第一項 重整程序聲請 95
第二項 重整計畫提出 95
第一款 重整計畫制定權與期限 95
第一目 重整計畫制定權人 95
第三項 重整計畫對於債權及權益的配置 97
第一款、債權分類97
第四項 債權人或權利人認可重整計畫 (Acceptance of the Plan)97
第一款 懇請程序 (Solicitation) 97
第一目 資訊揭露 (Disclosure)97
第二目 法院准認揭露說明書(Approve a Disclosure Statement)98
第二款 認可型態(Acceptance)100
第一目 視為認可100
第二目 表決認可(Vote To Accept The Plan) 100
重整計畫的表決權人係指權益受到減損但非未獲任何清償之權益人,即未獲得全部滿足的權利組或稱受損組別透過表決以決定是否接受重整計畫。 100
第四節 重整計畫的批准 101
第一項 一般批准 101
第二項 強制批准 102
第一款 公平且公正102
第一目 有擔保債權103
第二目 無擔保債權103
第二款 無不公平差別待遇 104
第三項 債權人最佳利益 104
第五章 美國司法實務運作之經驗106
第一節 債權審查階段對有異議債權之處理106
第一項 債權異議的內容 106
第一款 對債權數額有異議 106
第二款 對債權存否有異議 106
第三款 對債權性質有異議 107
第二項 對於債權數額有「異議」之處理 107
第一款 法院審酌的權力107
第一目 法院審查之架構107
第二目 法院對請求權的估計的管轄權108
第二款 估算方式 109
第一目 一部勝一部敗模式 109
第二目 全有全無模式 109
第三款 法院估算的效力110
第二節 判決未終局確定的侵權請求權應否屬於債務清理債權112
第一項 破產程序肯定說112
第一款 Section 57(d) of the Bankruptcy Act區分破產清算程序及重整程序適用之條文解釋112
第二款 債權公平分配原則 113
第三款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113
第二項 否定說114
第一款 為程序迅速之目的且Section 57(d)之立法理由中未區別主體 114
第二款 遵守絕對優先原則 114
第三款 法官考量訴訟本質及行使合理的自由裁量權115
第四款 小結 115
第三項 折衷說116
第一款 所依據的法律責任的事件發生在聲請前則該債權不是未確定債權 116
第二款 債權具有準備好計算的可能性則該債權不是未清算債權 117
第一目 債之發生原因區分說117
第二目 準備好計算之可能性117
第三目 小結 118
第三節 關於未來侵權請求權人債權實現之分析121
第二項 未來侵權債權形成理論 121
第一款 州法形成債權理論 121
第二款 債務人行為標準理論122
第三款 聲請前關係理論122
第四款 In re Piper Aircraft案檢驗123
第五款 小結 123
第二項 重新詮釋債權成為破產法院衡平債務人更生成功的手段124
第一款 大規模侵權債權應列入重整債權 124
第一目 重整目的有效性124
第二目 法院約束模式 125
第二款 於債權人同等對待政策下的保護債務人更生手段125
第三款 對未來債權人限制的困境125
第六章 結論 127
第一節 前言 127
第二節 臨時債權確認機制之設置128
第一項 我國重整債權確認司法實務見解不一 128
第一款 遠航投資人債權未列入 128
第二款 雅新公司 129
第三款 評析 129
第二項 未確認之侵權債權仍有列入重整債權之可能130
第一款 投資人債權具備已確定性130
第二款 投資人債權具備已清算或有估值可能性131
第三款 紛爭解決一次性及設置專業法庭以完善司法權之行使131
第三項 權利行使之限制的調和 132
第三節 完善的資訊揭露135
第一項 現行法狀況135
第二項 債務清理法草案135
第三項 與美國法之比較136
第四節 關係人會議的表決方式 137
第五節 無擔保債權人的利益及調整 138
第一項 無擔保債權人的現狀138
第二項 法定清償額度的概念139
參 考 文 獻 140
附錄 146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依筆畫順序排列)
一、書籍
1.王文宇,《從經濟觀點論保障財產權的方式-民法研究(三)》,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2.尹正友 張興祥,《中美破產法律制度研究》,一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3.付翠英,《破產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一版,2004年12月。
4.李中原,《歐陸民法傳統的歷史解讀》,一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
5.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三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6.姜世民,《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二版,元照出版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1月 。
7.柯芳枝,《公司法論(下)》,八版,三民書局,2011年2月
8.姜世明,《非訟事件法新論》,一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
9.高鳳仙 等作; 東吳大學法學院主編,《英美法常用名詞解析(第二冊)》,一版,新學林出版社,2011年5月。
10.耿雲欽,《破產法釋疑》,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4月。
11.許士宦,《債務清理法之基本構造》,初版,元照出版社,2009年1月。
12.陳榮宗,《破產法》,三民書局,1982年11月。
13.陳計男,《破產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7月。
14.曾世雄著 /曾宛如續著,《企業設計法》,一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
15.劉仁伍,《金融機構破產的法律問題》,一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
16.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民事訴訟法要論,初版,洪惠慈發行,2009年10月,
17.鄭有為,破產法學的美麗新世界,二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2月。
18.韓長印 等譯,《美國破產法》,一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19.顏愛靜 等譯,《制度與經濟理論》,二版,2009年10月。
20.羅建勛,《公司如何重整》,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2月。
二、期刊論文
1.王志誠,〈重整團隊之公正性、重整計畫及表決程序〉,《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2010年8月。
2.王文宇,〈我國公司重整法制之檢討與建議〉,《金融財務》,第4期,1999年10月。
3.王文宇,〈從經濟觀點論我國公司重整制度〉,收錄氏著於《新金融法》,2004年4月。
4.朱德芳,〈論重整中公司之公司治理問題以當事人之利害衝突與重整法制之目的為核心〉,《東吳法律學報》,第17期第2卷,2005年12月。
5.沈冠伶,〈家事非訟事件之程序保障-基於紛爭類型審理論及程序法理交錯適用論之觀點〉,《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4期,2006年7月 。
6.林國全,〈重整關係人會議得否採通訊投票方式行使表決權〉,《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2010年8月。
7.林群弼,〈由比較法之觀點論我國現行公司重整之規定〉,《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1期,2005年1月。
8.郭土木,〈公司重整法律問題之探討〉,《實用稅務》,第316期,2001年4月。
9.莊永丞,〈公司重整問題研討〉,《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2010年8月。
10.黃虹霞,〈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萬國法律》,第112期,2002年4月。
11.湯德宗,〈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收錄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一版,元照出版,2005年4月。
12.楊智守,非訟事件法實務問題研析與建議,司法院,司法研究年報第26輯第1篇,2009年11月
13.廖郁晴,〈公司重整制度之再省思〉,《萬國法律》,第151期,2007年2月。
14.廖元豪,〈論我國憲法上之「行政保留」-以行政、立法兩權關係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2000年11月。
15.鄭有為,〈論個人重整〉,收錄於氏著《破產法學的美麗新世界》,著者自版,2008年2月。
16.劉紹樑,〈再造企業破產與重整法制-兼論聯合國立法原則〉,《經社法制論叢》,第37期,2006年1月。
17.鄭憲成,〈公司重整法律現況與建議-間論債權銀行應積極面對公司重整已提高債權回收效益〉,《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0卷第12期,2004年12月。
18.魏大喨,〈新非訟事件法總則問題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
19.謝在全 等,〈司法院破產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台灣法學雜誌》,153期,2010年2月。
20.謝易宏,〈淮橘為枳—淺論公司重整債權之審查〉,《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2010年8月。
三、學位論文
白梅芳,從經濟觀點論公司重整法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陳夏毅,公司重整程序中法院扮演的角色—由比較法角色評釋我國重整實務見解之妥適性,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曾彥芬,公司重建型債務清理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詹儒樺,公司重整與債權協商之研究,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四、研討會
1.林國斌,〈我國公司重整立法修法芻議¬-以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重整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全國破產與重整法制研討會,2005年。
2.謝易宏,〈重整制度之運用與修正趨勢〉,破產法修正草案研討會,2009年。
五、其他
1.《聯合國破產法立法指南》,聯合國出版,2006年。
2.〈遠東航空重整計畫書〉。
3.《破產法〈債務清理法〉債務清理法修正草案第二版》,2009年,8月。
六、網路資料
1.中國證券報,http://www.51report.com.tw/news/2814.html。
2.遠東航空重整案訊息專區,http://www.fat.com.tw/ch_fatnews/FAT_NEWS_Reform.ASP。
3.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0156。
4.台灣企業重建協會,http://www.turnaround.org.tw/about_tma.php。
貳、英文文獻
一、書籍
1.David A. Skeel. Jr,《Debt’’s dominion :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in America》,
(2001).
2.David L Buchbinder,《Basic Bankruptcy Law For Paralegals》,(6th ed. 2006 ).
Ian Ratner, Grant Stein, John C. Weitnauer ,《Business valuation and bankruptcy》, (2009).
3.Lawrence M. Friedman,《A History of American Law》,(2005).
4.Lynn M. Lopucki Christopher R. Mirick,《Strategies for creditors in bankruptcy proceeding》, (2007).
5.Mark J. Roe,《Bankruptcy And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Legal And Financial Materials》,(2007).
6.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1998).
7.Thomas H. Jackson,《The Logic and Limits of Bankruptcy Law》,(1986).
8.Thrainn Eggertsson,《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 (1990).
9.WILLIAM D. WARREN & DANIEL J. BUSSEL,《BANKRUPTCY 》,(8th ed. 2009).
二、期刊文獻
1.Albro Martin,Railroads and the Equity Receivership: An Essay on Institutional Change,34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707(1974).
2.Douglas G. Baird & Robert K. Rasmussen,Control Rights, Priority Rights, And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Reorganzations,87 Va. L. Rev. 921(2001).
3.Douglas G. Baird,The New Face of Chapter 11,12 Am. Bankr. Inst. L. Rev. 69(2004).
4.Douglas G. Baird & Thomas H. Jackson,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and the Treatment of Diverse Ownership Interests: A Comment on Adequate Protection of Secured Creditors in Bankruptcy,51 U. Chi. L. Rev. 97(1984).
5.Daniel J. Bussel and Kenneth H Klee, Recalibrating Consent in Bankruptcy,677(2009).
6.James Q. Whitman,The Moral Menace of Roman Law and Making of Commerce:Some Dutch Evidence,105 Yale Law Journal(1996).
7.Protecting the Insolvent: How a Creditor’’s Committee Can Prevent Its Constituents from Misusing a Debtor’’s Nonpublic Information and Preserve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s,443 Utah L. Rev. 439(2006).
8.Oscar Lasdon, The Evolution of Railroad Reorganization, 88 Banking Law Journal 6 (1971).
9.Libecap, Gary D. and Wiggins, Steven N.﹐Contractual Responses to the Common Pool: Prorationing of Crude Oil Production, 74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7-88(1984)
三、判決
1.Abel v. Shugrue (In re Ionosphere Clubs), 179 B.R. 24 .
2.Bittner v. Borne Chemical Co., 691 F.2d 134 .
3.Grady v. A.H. Robins Co.,839 F.2d 198(4th Cir. 1988).
4.Northern Pacific Railway v. Boyd. 228 U.S. 482, 510 (1913) .
5.Reading Co. v. Brown, 391 U.S. 471, 480, 20 L. Ed. 2d 751, 88 S. Ct. 1759 (1968).
6.Southeastern Bank v Brown 266 BR 900, (SD Ga 2001).
7.Simon v Myers 59 CBC2d 484 ( BC SD Ill 2008 ).
8.Paso Ref. v IRS 205 BR 497 (WD Tex 1996).
9.United States v. Sterling Consulting Corp.
10.U.S. v.Verdunn, 89 F.3d 799, 801 at n.7 (11th Cir. 1996).
11.In re Adana Mortgage Bankers, Inc., 14 B.R. 29, 30 (Bankr. N.D. Ga. 1981).
12.In re Continental Airlines 981 F2d 1450, (CA5 Tex 1993).
13.In re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535 F.2d 1388 ( U.S.APP. 1976).
14.In re Citi-Toledo 254 BR 155, 45 CBC2d 33 (BC ND Ohio 2000).
15.In re Dill, 30 Bankr. 546, 549 (9th Cir. BAP 1983).
16.In re Dill, 30 Bankr. 731 F.2d 629 (9th Cir. 1984).
17.In re Elsinore Shore Associates 82 BR 339(,DC NJ.1988).
18.In re Elsinore Shore Associates, 91 B.R. 238.
19.In re Four Seasons Nursing Centers of America, Inc., 472 F.2d 747 (10th Cir. 1973).
20.In re Fostvedt, 823 F.2d 305, 306 (9th Cir. 1987).
21.In re Ford 967 F2d 1047, ( CA5 Tex 1992).
22.In re General Coffee Corp., 85 BR 905 (BC SD Fla 1988).
23.In re Hemingway Transp. 954 F2d 1, 26 CBC2d 372, CCH Bankr L Rptr P 74431, 22 ELR 20719(CA1 Mass 1992).
24.In re Handy & Harman Ref. Group, Inc., 262 B.R. 211 (Bankr 2001).
25.In re Johnson 35 BR 54 (BC MD Tenn 1983).
26.In re Joyce 41 BR 249(BC ED Pa 1984.).
27.In re Keenan 201 BR 263, 36 CBC2d 1579 ;( BC SD Cal 1996).
28.In re Loya, 123 Bankr. 338, 340 (9th Cir. BAP 1991).
29.In re Lamarre 269 BR 266, 38 BCD 177, 47 CBC2d 426(BC DC Mass 2001).
30.In re M.Frenville Co., 744 F.2d 332(3d Cir. 1984).
31.In re Monroe Well Serv., 80 B.R. 324 .
32.In re Nicholes, 184 Bankr. 82, 88 (9th Cir. BAP 1995).
33.In re Pettibone Corp.,90 B.R. 918(Bankr.N.D.I11.1988).
34.In re Toy & Sports Warehouse, Inc., 37 B.R. 141.
35.In re United States Lines 199BR 476, 29 BCD 702, 36 CBC2d 940(BC SD NY 1996).
36.In re William Rakestraw Co., 450 F.2d 6, 9 (9th Cir. 1971).
37.In re Waterville Timeshare Group, 67 B.R. 412(Bankr 1986).
38.In re Sylvester, 19 Bankr.671, 673 (9th Cir. BAP 1982).
39.Matter of UNR Industries, Inc.,725 F.2d 1111,1119(7 th cir 1984).
四、網路資料
The World Ban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INSOLVENCY AND CRE
DITOR RIGHTS SYSTEMS 56 (Apr. 2001), available at http://www.worldbank.org/ifa/ipg
_eng.pdf (last visited Dec 23, 2011).
指導教授 鄭有為、楊君仁
(Yu-wei Cheng、Chuen-jen Yang)
審核日期 2012-1-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