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306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3.59.82.167
姓名 麥桂齡(KUEI-LING M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新竹縣「客家聚落」的歷史變遷--以竹東鎮軟橋里為例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Hakka tribes in Hsinchu County~the sample of Ruanqiao of Jhudong Town)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文摘要
漢人拓墾的足跡,從竹塹地區,沿著河谷平原,一路往內山前進。施添福在竹塹地區的拓墾史中,將竹塹地區劃分為三個人文發展地理區:漢墾戶拓墾區(簡稱漢墾區)、平埔族保留區(簡稱保留區)和隘墾戶拓墾區(簡稱隘墾區);樹杞林(竹東鎮舊名)就位在隘墾區內,而軟橋里位在樹杞林隘墾區內靠近內山的位置。
清領時期,內山豐富的資源,產生一股強大的「拉力」,客家墾民面對生存競爭的壓力,形成一股「推力」,面臨環境衝擊之下,軟橋客家先民是如何在此地落地生根,開枝展葉,漸漸形成客家聚落,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之ㄧ。位在最靠近內山河谷平原地區的軟橋,具有重要的邊關地位,是漢蕃交易的重要處所,為何在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軟橋卻漸趨沒落,其發展歷程和新竹沿山聚落發展的過程中有何不同?然而,軟橋客家聚落的發展對竹東和新竹地區有何重要影響?都是研究探討的重點。本研究嘗試從經濟活動、族群互動、交通建設及政治力量等不同面向來作探討,了解軟橋發展的歷史變遷。
摘要(英) Footsteps of Han Chinese cultivation spread from Chuchien area, along the river valley plains and proceeded toward the inland mountains. In the cultivation history of the Chuchien area, Shih Tian-fu divided it into three cultural developmental geographic regions: Han cultivation area, Pingpu Tribe reservation, and self-defense guard cultivation area. Shujilin (the former name for Chu-tung Township) is located within the self-defense guard, and Ruanqiao Li is located within the Shujilin self-defense guard area closer to the inland mountains.
During the Qing ruling period, the ample resources in this area created a powerful “pull,” and the Hakka cultivators faced pressures of existence and competition, which created a powerful “push.”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is study is, when fa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how Ruanqiao Hakka people came to place their roots here and spread out, gradually forming Hakka tribes. Ruanqiao, located nearest to the inland mountain river valley plains has a significant borderland status, and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Han and aborigine commerce. However, why did Ruanqiao’s importance decrease, and what was different about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comparison to other tribes in Hsinchu? How did the development of Ruanqiao Hakka tribes influence the Chu-tung and Hsinchu areas? These are all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activity, ethnic interactio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olitical force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anqiao.
關鍵字(中) ★ 軟橋發電廠
★ 族群互動
★ 客家聚落
★ 竹東圳
★ 族群邊界
關鍵字(英) ★ Chu-tung Canal
★ Ruanqiao Power Plant
★ Hakka tribes
★ ethnic interaction
★ ethnic borders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誌謝辭 iv
目 錄 vi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相關理論探討 3
小結 9
第二章 聚落拓墾的歷史脈絡 10
第一節 從開拓史談起 10
第二節 當圳水漫入田園 25
第三章 經濟活動的發展與變遷 34
第一節 竹東的經濟活動 34
第二節 軟橋的經濟活動 44
小結 63
第四章 族群關係 65
第一節 族群邊界的形成 65
第二節 拓墾歷程中的族群互動 71
第三節 族群資源與經濟活動 86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文獻 97
附錄 10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學新編譯,2003,《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下)》。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王叔慧,2007,《水水軟橋導覽手冊》。新竹:怡然自得人文生態工作室。
王良行、陳俞伊撰,2007,《竹東鎮誌--經濟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出版社。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編,2008,《竹東大圳-綠色水路生活地圖》。新竹: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尹章義,1989,《台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
白順裕,2004,《清代竹塹地區的交通》。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順安,1995,《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1923,《新竹州第一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4,《新竹州第二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5,《新竹州第三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6,《新竹州第四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7,《新竹州第五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8,《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9,《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0,《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1,《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2,《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3,《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4,《新竹州第十二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5,《新竹州第十三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6,《新竹州第十四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仲摩照久主編、葉婉奇譯,2002,《北台灣文史踏查》。臺北:原民文化。
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2005,〈姜阿新歷史研究初探〉。頁17-36,收錄於吳學明編《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林于煥、王良行撰,2005,《竹東鎮誌--地理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林于煒,2001,《竹東的聚落發展(1718-2000)-一個空間史的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林滿紅,1978,〈台灣茶、糖、樟腦的出口及生產分析(1860~1895)〉,《茶、糖、樟腦與晚清台灣》。臺銀研究叢書,第115種。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97,《茶、糖、樟腦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聯經。
范瑞珍,1995,《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客家人拓墾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經濟活動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添福,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
洪麗雯,2007,《殖民主義與經濟活動形塑: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經濟活動的發展》。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志明,2001,《蕃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蕃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徐瑞仙,2008,〈淺談竹東圳生態走廊〉。頁128-141,收錄於客家文化學會編,《慶祝竹東大圳竣工80週年紀念林春秀公逝世5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徐正光,1998,〈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的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盛清沂,1980,〈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31(4):154-176。
陳其南,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台灣和人社會的發展模式〉,頁335-366,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板,1999,《水與竹塹:新竹水文化導覽手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____,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經濟活動化策略》。
張文亮,2006,《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臺北:文經。
張谷誠,1996,《新竹叢誌》。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張乾榮,2005,〈竹東林場沿革〉,《新竹文獻》20:6-15。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張維安,2000,〈台灣客家族群的經濟活動〉,《客家文化研究通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張翰璧,2000,〈桃、竹、苗茶經濟活動與客家族群經濟生活間的關係〉,《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袁明道,2005,〈竹東林場的發展歷程〉,《新竹文獻》20:30-48。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森丑之助原著、楊南郡譯註,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臺北:遠流。
曾光宗,2008,《新竹縣竹東圳文化地景整體規劃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桃園:中原大學。
黃智麒,1999,〈新竹茶葉的迷失與省思〉,《竹塹文獻》11:50-57。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黃紹恆,1999,〈簡述北部台灣樟腦製造史〉,《竹塹文獻》11:74-87。
______,2000,〈客家族群與台灣的樟腦業史〉,《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1921,《臺灣電氣事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土木局。
廖經庭,2009,〈空間建構與意象形塑:以「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為例〉。發表於「根源與路徑:台灣文化研究十周年」文化研究學會2009年年會,臺北:台灣師範大學,2009年1月3 -4日。
______,2007,《家族記憶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女豪,2006,《新竹縣橫山鄉內彎聚落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振豐等,1993,《樹杞林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森松,2005,《竹東鎮誌—歷史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鄧毅中,2003,《由經濟活動設施發展歷程論城鄉文化資產的保存—以竹東鎮為例》。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賴玉玲,2002,〈清代鹹菜甕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客家人的拓墾〉。論文發表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0月30 -31日。
鍾淑敏等,1997,《殖產方略—台灣經濟活動開發(1895~1945)》。臺北:立虹。
蕭新煌、黃世明,1998,〈「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研究撰述綱要〉。《客家文化研究通訊》。1:68-77。
藍鼎元,1721,〈紀竹塹埔〉,《東征集》。頁87-88,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
櫻井勉任編著,1897,《新竹縣志初稿》。新竹支廳,台灣大通書局複印。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bi Chang) 審核日期 2010-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