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301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3.14.141.228
姓名 羅麗馨(Li-hsin L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The discussion on life themes of ShiZhi’s later poeticcomposition.)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食指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已寫出數首具有歷史價值的光輝詩篇,他的詩作以手
抄本的形勢在當時廣為流傳,鼓舞、感動那一代茫然無所措的年輕人,卻湮沒在文學
的浪濤中。直至1990 年以來,才讓大眾更清楚了解食指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食指在1972 年時,因沉重的壓力而精神分裂,在1990 年後,進入北京第三福利
院長住,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生活。期間在飽受病魔摧殘的不適情形下,食指仍不
停止創作,詩作內容以對人生的認知,對社會的領悟為主,所幸食指在2002 年出院,
得到親人照顧,延續個人省思創作。本文蒐集詩人在1990 年後所創作的詩作,劃定為
後期詩作,以探討詩人食指後期詩作所表現的人活在世上的中心思想並歸納整理。對
食指改變詩風,由傳達當代人的共同心聲轉為個人沉思低吟的後期詩作,進行全面性
的分析與整理,爬梳食指1990 年後創作脈絡及其詩作映射出的人生態度與生命底蘊。
本文分析、整理出食指後期詩作中蘊含的三個主題,分別為:對生活的省思、對青
春的省思及對命運的省思,並針對三主題對食指與他的後期詩歌進行論述。
對生活的省思此一主題重點在分析食指詩作中對生活的想法及傳達的寓意。此一主
題分三部份分析,依序為:一、精神病院的生活,說明食指詩作中對精神病院的生活,
由抗拒轉為接受;二、離開病院後的生活,說明開始新生活後,詩人在心態上的轉變;
三、寄情寫詩的生活,說明藉由寫詩,詩人在心情上得到的平復。
對青春的省思此一主題重點在分析食指詩作中對青春往事的想法及傳達的寓意。此
一主題分三部份分析,依序為:一、青春的美好,食指藉由詩回憶青春的美好;二、青
春的苦痛,正值青春的食指遭遇「文革」所受到的迫害;三、坦然接受青春已逝,對照
現在的自己早已步入中、老年,早已失去青春,卻不留戀,接受衰老的事實。
對命運的省思此一主題重點在說明食指在中年時期對於自己一路走來,命運給予的
衝擊。此一主題分三部份分析,依序為:一、不絕望的個人命運,食指在詩中所傳達的
自己面對命運的無可奈何,被迫接受,但不絕望;二、堅守詩人的使命,克盡自己應盡
的詩人本份,期望貢獻自己所能;三、生命中的義與利,說明自己生活在世上的意義為
何,能貢獻給整個社會、國家些什麼。
三個主題看似獨立,卻又互相牽連。精神病院生活是食指在青春時期遭受磨難而得
到的個人命運,而這樣的生活也造就食指對自己的命運不絕望及堅持。離開病院後食指
過著恬適的生活,也坦然接受青春不再的事實,更堅定自己生存中的義與利所在。人活
在世上,總該留下些什麼,才不枉此生,因此食指堅持自己詩人的本分,著書立說的目
標,遇到難關也不被打敗,堅持到底,用詩留下最真實的人生紀錄。寄情寫詩的生活是
食指堅守詩人使命,回憶青春的苦痛及美好而成的。「文化大革命」和「瘋狂」加諸在
食指身上的磨難,食指只有在詩的世界中才能到舒緩、暫時喘息,也讓食指更確認自己
的詩人使命。
對生活的省思、對青春的省思和對命運的省思,這三個主題交錯織編成食指的人生。
摘要(英) Abstract
ShiZhi,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has written dozens
of poems with the glory of the historical value. His poetical works at that time were
widely spread by the hand-written copy situation, inspired, move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o were at a loss what to do. Actually, neglected by the public at that time,
ShiZhi was forgotten in the literature great waves. Until 1990, ShiZhi’’s importance of
the literature history has been valued clearly.
ShiZhi, in 1972, because of serious pressure, was sick with schizophrenia. After
1990, he entered the Beijing third welfare home to make a long stay, nearly living by
separation of the public. Although during that period he was suffered from above
disease, ShiZhi still did not stop creating. The content of his poetic composition is to
the cognition of life,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society. The poet entered the lonely
self-examination. Fortunately, Shizhi left the hospital in 2002, obtained the care of the
family member, and continued his creation. This article collects his poetical works
based on the poetic composition after 1990 and limits the later period poetic
composition. And they display the central thought of the human living in the world and
induce the reorganization. Changed the poem wind by ShiZhi, from transmiting
present generation’s common aspiration to transfer the later period poetic composition
which individually ponders chants in a low voice, carries on the integrity analysis and
the reorganization, after putting in order ShiZhi 1990, creates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the vein in the inside story of life and the poetic composition mapp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reorganizes ShiZhi later period in the poetic composition
contains three subjects, respectively is: The reflection of life, the reflection of the
youth,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destiny, and aims at three subjects connected with
ShiZhi later period poetry.
The reflection of life of this subject key analyzes ShiZhi’s poetic composition to
the life idea and the allegory. This subject divides three part analysis, is in order: First,
about hospital life, it shows the attitude of ShiZhi from refusing to accepting. Second,
after leaving hospital, it shows the change of the attitude after starting the new life.
Third, expresses the recovery in mood by composing poems in his life.
The reflection of the youth of this subject key analyzes ShiZhi’s poetic
composition to the youth past events'idea and the allegory. This subject divides three
part analysis, is in order. First, recalls the happiness time of the youth by writing
poems. Second, the recollection of the pain suffered in the youth i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Third, accepts the truth of the youth no returning,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and no longer misses the youth. Contrarily, he accepts the truth of in a decline.
The reflection of the destiny of this subject key explain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III
destiny in ShiZhi in his middle-aged. This subject divides three part analysis, is in
order. First, don’t give up. ShiZhi which transmits in the poem has no alternatively
accepting the destiny instead of abandoning. Second, perseveres poet’s mission,
completes his duty and expects to contribute him. Third, the righteousness and the
advantage in life, it show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living in the world and what a
pers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and the nation.
Three subjects look resemble but independent. The hospital’s life is ShiZhi’s
destiny to suffer in the youth time, but such life also accomplishes ShiZhi’s insisting
without giving up. After leaving the hospital, ShiZhi lived a tranquil life and also
accepts the youth no longer returning and strengthens to survive the righteousness and
the advantage in life. The human lives in the world ought to leave something behind,
so thus not in vain in human’s life. Therefore ShiZhi insists on a poet’s duty, writes a
book and establishes a theory, encounters the difficulties, not to be defeated, sticks to it,
leaves behind the most real life record with the poems.
ShiZhi composes a poem and expresses his feelings based on ShiZhi’s
persevering the poet mission, the reflection the pain and the happiness in the youth.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razy” adds various on ShiZhi’s tribulation,
ShiZhi’s only can relieve distress in the poem world, pant temporarily ,also lets ShiZhi
confirm own poet mission.
The reflection of life, the youth and the destiny, these three subjects intermix to
weave into ShiZhi’s life.
關鍵字(中) ★ 食指
★ 郭路生
★ 人生主題
★ 省思
★ 精神病院
關鍵字(英) ★ Mental
★ ShiZhi
★ Guo lusheng
★ Life theme
★ Reflec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9
第四節 論述架構…………………………………………………10
第二章 食指簡介……………………………………………… 12
第一節 生平簡介…………………………………………………12
第二節 文學地位…………………………………………………13
第三節 詩作風格…………………………………………………15
第四節 文學分期…………………………………………………18
第三章 對生活的省思 ……………………………………… 20
第一節 精神病院的生活……………………………………… 20
第二節 離開病院後的生活………………………………………25
第三節 寄情寫詩的生活…………………………………………35
頁次
V
第四章 對青春的省思…………………………………………42
第一節 青春的美好………………………………………………42
第二節 青春的苦痛………………………………………………45
第三節 坦然接受青春已逝………………………………………49
第五章 對命運的省思…………………………………………53
第一節 不絕望的個人命運………………………………………53
第二節 堅守詩人的使命…………………………………………64
第三節 生命中的義與利…………………………………………73
總結: 詩作主題比較…………………………………………81
一 對生活的省思與對青春的省思兩主題的比較…………81
二 對青春的省思與對命運的省思兩主題的比較…………82
三 三主題的比較……………………………………………82
參考文獻……………………………………………………………84
附錄食指作品年表 ………………………………………………8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依年代先後排列)
一、專書:
1.嚴家其、高皋編,《中國「文革」十年史》(節錄本),中國問題研究出版社,台北市,
1987 年5 月第一版。
2.楊健著,《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朝華出版社,北京市,1993 年一月第一版。
3.廖亦武主編,《沉淪的聖殿》,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烏魯木齊,1999 年四月第一版。
4.林莽、劉福春選編,《詩探索金庫‧食指卷》,作家出版社,北京市,1998 年六月第一
版。
5.張化、蘇采青主編,《回首「文革」》(上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北京市,2001 年1
月第一版。
6.蘿莉‧席勒、雅馬達‧伯納著,《蘿莉的美麗世界》,智庫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3
年1 月第一版。
7.洪子誠、劉登翰著,《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市,2005 年4 月第一
版。
8.陳思和主編,《被放逐的詩神》,武漢出版社,武漢市,2006 年一月第一版。
9.劉勇著,《中國現代文學的心理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市,2006 年一月第
一版。
10.汪劍釗著,《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主義詩歌》,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市,2006 年七
月第一版。
11.陳佩華著,《毛澤東與紅衛兵的故事》,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縣深坑鄉,
2007 年6 月第一版。
12.顧彬著 ,范勁等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市,2008
年 9 月第一版。
13.王力堅著,《天地間的影子——記憶與省思》,Airiti Press Inc.,台北縣中和市,
2008 年9 月第一版。
14.王力堅著,《回眸青春——中國知青文學》,Airiti Press Inc.,台北縣中和市,2008
年9 月第一版。
15.定宜庄著,《中國知青史.初瀾(1953~1968)》,當代中國出版社,北京市,2009 年4
月第二版。
16.凱‧傑米森著,李欣容譯,《躁鬱之心》,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9
年 4 月 25 日第二版。
17.食指著,《食指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市,2009 年7 月第一版。
18.潘鳴嘯著,歐陽因譯,《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香港,2009 年第一版,2010 年第二次印刷。
85
19.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市,2010 年1 月第一版。
20.食指著,《食指詩集》,鷺江出版社,廈門市,2011 年3 月第一版。
二、期刊論文:
1. 崔衛平,〈良知戰勝黑暗〉,《讀書》,第十二期,頁99 到頁100,1994 年。
2. 李憲瑜 ,〈食指:朦朧詩人的「一個小小的傳統」〉,《詩探索 》,第一期,頁68 到
頁71,1998 年。
3. 葦岸,〈精神病院中的食指〉,《西藏文學》,第一期,頁52 到頁54,2000 年。
4. 張清華,〈從精神分裂的方向看——食指論〉,《當代作家評論》,第四期,頁89 到頁
99,2001 年。
5. 藍天,〈苦悶與迷惘中的覺醒——論郭路生(食指)的詩與詩歌精神〉,《南京理工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頁23 到頁27,2001 年。
6. 黎歡,〈反抗絕望的個人話語——詩人食指創作論〉,《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三期,頁86 到頁89,2002 年。
7. 李平,〈朦朧詩的發展、變異及其文學史敘述〉,《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二期,頁17 到頁22,2003 年。
8. 袁玲玲,〈生存與絕唱——食指新時期詩論〉,《理論與創作》,第五期,頁65 到
頁68,2003 年。
9. 汪潔,〈分裂的詩魂——食指詩論(1965~1979)〉,《晉陽學刊》, 第四期,頁95 到
頁97,2004 年。
10. 張文剛,「季節」的行走和詩意——簡論食指詩歌的主題類型〉,《湖南文理學院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 , 頁35 到頁38,2004 年。
11. 羅鉞,向濤,〈食指詩中的人生和人生中的詩〉,《宜賓學院學報》,第二期,頁
68 到頁71,2004 年。
12. 葛艷麗,〈催生愛與希望的不屈歌者——食指和他的詩〉,《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
院學報》,第二期,頁80 到頁83,2004 年。
13. 金素賢,〈文革與食指的詩歌〉,《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院學報》,第四期,頁6 到頁
20,2005 年。
14. 令狐兆鵬,〈掙扎與順從:詩人食指詩歌精神探討〉,《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一期,頁102 到頁104,2006 年。
15. 劉虹,〈遭遇食指——我所認識的著名詩人郭路生〉,星星詩刊(上半月刊),頁125,
2007 年1 月。
16. 劉志榮,〈食指與一代人的精神分裂〉,《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
期,頁45 到頁51,2007 年。
17. 林平喬,〈食指詩歌的詩學特徵〉,《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
頁64 到頁66,2007 年。
18. 黄燈,〈撕裂與統一——食指的精神世界〉,《雲夢學刊》,,頁104 到頁106,2007
年。
86
19. 陳超,〈食指論——冰雪之路上巨大的獨輪車〉,《文藝爭鳴.當代百論》,頁91 到頁
100,2007 年6 月。
20. 刑彩霞、楊寶海,〈跨越死亡的峽谷——詩人食指淺論〉,《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一期,頁22 到頁24,2008 年。
21. 劉廣濤,〈食指詩歌與青春主題研究〉,《文藝爭鳴》,頁85 到頁90 ,2008 年12 月。
22. 王昭,〈壓抑中的生命覺醒與噴發——淺談食指的詩歌創作〉,《時代文學》, 第八
期,頁20 到頁21,2009 年。
23. 李翬,陳梓菥,〈寫給人類的詩——食指詩歌研討會發言紀要〉,《南京理工大學學(社
會科學版) 》,第一期,頁56 到頁65,2010 年。
24. 雷鳴,〈食指詩歌的意義〉,《凱里學院學報》,第四期,頁65 到頁67 ,2010
年。
25. 梁艷,〈食指、多多與《今天》的關係再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第二期,頁102 到頁106,2010 年。
26. 子川,〈關於食指的三個時間座標〉,《南京理工大學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
期,頁 48 到頁55,2010 年。
27. 張閎,〈「文革」後新文學的曙光——從食指到白洋淀詩群的詩歌寫作〉,《南
方文壇》,第二期,頁88 到頁95,2010 年。
28. 食指,〈食指自白——寫給美國讀者〉,選自《上海文學》,第八期,頁45 到頁46,
2011 年。
29. 陳衛,〈文學史中的「黑洞」——以食指詩歌研究為例〉,長沙理工大學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40 到頁46,2012 年1 月。
三、學位論文:
1. 劉嘉,《没有終點的跋涉——食指與他的詩》,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年12
月 。
2. 趙永豐,《穿越歷史黑夜的精神光焰——食指詩歌創作論》,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 ,2007 年5 月。
3. 孫偉紅,《身分寫作的困境與自我迷失——對「兩個食指」現象的解讀》,山東大學,
碩士論文 ,2007 年5 月。
4. 劉昌濤,《承擔的詩學》,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4 月 。
指導教授 王力堅 審核日期 2012-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