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30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3.15.46.13
姓名 紀志遠(Chih-yuan Ch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Studies of Communist China’s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hina’s Nation Building (1949-1959))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1950年代前期美國對中華民國之政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西藏地區位處中國西南隅,加上氣候多變,且地勢高聳等特性,使得西藏得以成為一個有別於漢民族統治的中國的地方。正因如此的特性,更可看出經營西藏的困難點。自唐以降,西藏地區與中國的互動逐漸頻繁,而後元、明、清三朝對西藏均採行羈縻的手段,充分利用當地統治者來進行統治策略。而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由於內憂外患不斷,加上外國勢力之影響,使得西藏得以脫離中國的掌控。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基於「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緣由,毛澤東下令要求解決西藏問題。1950年,中共在幾經多次與西藏噶廈交涉無效後,企圖以戰迫和。解放軍攻陷西藏地區東部之昌都,西藏噶廈被迫於1951年任命阿沛‧阿旺晉美為談判代表,並與中共簽署〈十七條協議〉。而出走亞東之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則在中共駐藏代表張經武的勸說之下返回拉薩,揭開「一國兩制」的序幕。
然而中共的統治並非如預期的順利,其首先面臨到的就是西藏上層人士的不配合,使得中共面臨極大的困難。另外,解放軍所需糧食數量龐大,也因此讓拉薩地區的物價攀升。於1952年,爆發「人民會議」事件,藏人向張經武遞交陳情書,反對中共解放軍及官員駐進拉薩。
由於「人民會議」的關係,中共暫緩改革的腳步,轉而以政治為主,企圖將政治局勢穩定,並配合教育來宣導與灌輸和邀請西藏方面派遣代表團到北京訪問。除此之外,1954年之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除便利交通之外,其政治、軍事考量亦極為重要。
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藏族人士既期待自治的權利但又懼怕西藏自治區只是中共為了施行改革所做的準備。雖然毛澤東多次表達西藏地區無期限暫緩「民主改革」,但是只限定於西藏地區,而位處四川省境內之康區藏人則不在此限。1957年,原先在四川藏族地區的反「民主改革」武裝抗爭人士在拉薩成立「曲細崗珠」的組織,並且與位於西藏地區的藏人進行連結。
1959年,雙方之間不信任已達極限。3月17日,在炮擊發生後,達賴喇嘛決定出逃印度。而中共亦於3月20日開始對拉薩進行攻擊。拉薩戰役結束後,中共便開始進行所謂的「平叛」工作,且因達賴出走,使得中共中央在西藏可以毫無顧忌的推行「民主改革」。而此時中共才算真正控制西藏。
摘要(英) Tibet is a region that lies in the southwestern of China. With its rapid-changing climate, elevated terrai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ibet is a region different from other parts of Han-dominated China. Thes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lso mad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very difficult. Since the Tang dynasty, contact between the Tibetan regions and China beca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me afterwards all adopted the “jimi” methods, an administrative policy that made use of local elites to govern Tibet. However, due to the unceasing foreign and internal upheavals after the ascen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nfluences of foreign powers, Tibet was able to free itself from Chinese ruling.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Mao Zedong ordered a solution for the Tibetan issue on the basis of “Tibet being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a”. In 1950, Communist China attempted to force military unification after a series of ineffective negotiations with the Tibetan Kasha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nvaded and occupied Qamdo in eastern Tibet, forcing the Tibetan Kashag to name Ngapoi Ngawang Jigme as a representative to negotiate with Communist China, signing the 17 Point Agreement for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 who had retreated to Chomo Zong, was advised by Zhang Jingwu,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presentative in Tibet, to return to Lhasa, initiating an era of “one nation, two systems”.
However, the rule of Communist China was not as smooth as they had expected. They first encountered insubordination from members of the Tibetan upper-class, leading to great difficul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ce of the PLA required large amounts of food, driving up prices in the Lhasa area. In 1952, the People’s Committee event erupted. As a result, the Tibetans wrote a letter to Zhang Jingwu protesting against the presence of the PLA and Chinese officials in Lhasa.
Due to the People’s Committee Incident, Communist China slowed down its process of reforming Tibet, turning the focus to politics. They attempted to bring about a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combined educational measures for propaganda and indoctrination, inviting the Tibetans to send representatives and visit Beijing. At the same time,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s running from Kangdin and Qinghai to Tibet were completed. Besides providing easier access,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values of the highways were also extremely important.
In 1956, the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was established. The Tibetans expected to have autonomous rights, but were afraid that the designation was a means by which Communist China could prepare and pursue reforms. Although Mao Zedong had repeatedly expressed that “democratic reforms” in the Tibet would be delayed indefinitely, the statement was restricted only to Tibet proper. Tibetans living in the Kangdin region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not amongst them. In 1957, members of the armed resistance against the “democratic reforms” in Tibetan regions of Sichuan formed the “Chushi Gangdruk” organization in Lhasa, and started joining forces with Tibetans in Tibet proper.
In 1959, mutual distrust between Communist China and the Tibetan elites had reached its limits. On March 17, the Dalai Lama decided to escape to India when the artillery bombardment began. Communist China also started attacking Lhasa on March 20. After the battle of Lhasa, the Communists initiated the so called “suppression of rebels”. Since the Dalai Lama had escap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was able to pursue “democratic reforms” without rebellion. It was only by this time that Communist China truly controlled Tibet.
關鍵字(中) ★ 達賴喇嘛
★ 西藏
★ 毛澤東
★ 〈十七條協議〉
關鍵字(英) ★ 17 Point Agreement for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 Tibet
★ Dalai Lama
★ Mao Zedo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中共治藏政策的背景………………………………………12
第一節 自唐以來西藏與中國關係之回顧……………………12
第二節 國外勢力的進入………………………………………24
第三節 中共進軍前西藏的情勢………………………………37
第三章 1951至1954 年中共治藏方式……………………………50
第一節 中共解放軍駐藏後的困境…………………………50
第二節 西藏的局勢與中共的作為…………………………64
第三節 中共穩定西藏的策略………………………………75
第四章 1955至1959 年中共治藏方式……………………………88
第一節 西藏自治區籌設歷程………………………………88
第二節 中共在西藏進行的建設與改革……………………99
第三節 拉薩事件與達賴出走………………………………109
第五章 結論………………………………………………………124
徵引書目……………………………………………………………131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英文書
Hershberg, James G.,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Issues 6-7: The Cold War in Asia. Washington: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1995-96.
2.中文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編,《清世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編,《清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編,《清高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編,《清德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3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1-13。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1998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冊1-20。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編,《西藏工作文獻選編(一九四九──二〇〇五年)》。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輯,《毛澤東西藏工作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1949-1966)》。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西藏歷史大事記(1949-2004)》,第一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十九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司馬光,《資治通鑑》,第十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外交部政務司編,《藏務紀略》。鉛印本,1944年。
西藏自治區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西藏軍區黨史資料征集領導小組編,《平息西藏叛亂》。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宋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吳豐培編,《清代藏事奏牘》,下冊。北京:中華藏學出版社,1994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七十輯698。台北縣:文海出版社,1979年。
松筠著,《衛藏通志》。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姚廣孝等纂修,《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
蒙藏委員會編譯室編,《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檔案選編(十二)》。台北:蒙藏委員會,2006年。
鄧士龍輯,《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昫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劉樹發主編,《陳毅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羅家倫,《羅家倫先生文存》,第二冊。台北:國史館,1976年。
3.報紙:
《中央週報》,期122,1930年10月。
《總統府公報》(南京),1948年12月11日,版1。
《中國時報》,2008年4月20日,版A17。
《聯合報》,2011年4月17日,版A15。
二、專書:
1.英文書
Dreyer, June Treufel, China's Forty Millions. Cambridge and London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Ford, Robert, Capture in Tibet. London: Harrap, 1957.
Ford, Robert W, Wind Between the Worlds. New York: David Mckay,1957.
Goldstein, Melvyn C,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1: 1913-1951.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Goldstein, Melvyn C,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2: 1951-195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Grundfeld, A.Tom, 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 Armonk: M. E. Sharpe, 1996.
Lin, Hsiao-ting, 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 1928-49. Vancouver : UBC Press, 2006.
Norbu, Jamyang, Warrior of Tibet. London: Wisdom Publication, 1986.
McKay, Alex ed., The History of Tibet, Vol. 1-3.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3.
Offic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Information & Publicity Office, Tibet under Chinese Communist Rule: A Compilation of Refugee Statements, 1958-1975. Dharamsala: Information and Publicity Offic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1976.
Peissel, Michel, Mustang, The Forbidden Kingdom: Exploring a Lost Himalayan Land. New York: E.P. Dutton, 1967.
Smith, Warren W., Tibetan Nation: A History of Tibetan Nationalism and Sino-Tibetan Relations.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6.
Shakya, Tsering,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翻譯書
Dalai Lama著,康鼎譯,《達賴喇嘛自傳:流亡中的自在》。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史景遷著,林宗憲譯,《「胡鬧領主」毛澤東:永不休止的顛覆與冒險》。台北:左岸文化,2006年。
貝爾(Charles Bell)著,馮其友等譯,《十三世達賴喇嘛傳》。拉薩:西藏社會科學院漢文文獻編輯室編印,1985年。
伯戴克著,張云譯,《元代西藏史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列昂節夫著,張方廉譯,《外國在西藏的擴張(1988-1919)》。北京:民族出版社,1959年。
河口慧海著,孫沈清譯,《西藏祕行》。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彼得‧霍普柯克著,向紅笳譯,《闖入世界屋脊的人》。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茨仁夏加著,謝惟敏譯,《龍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後的西藏》。新北市:左岸文化,2011年。
班旦加措著,廖天琪譯,《雪山下的火焰:一個西藏良心犯的證詞》。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年。
崔比科夫著,王獻軍譯,《佛教香客在聖地西藏》。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著,丁一夫譯,《我的土地,我的人民》。台北:台灣圖博之友會,2010年。
麥可爾‧C‧范沃爾特‧范普拉赫著,噶瑪默朗藏譯,跋熱‧達瓦才仁譯,《西藏的地位─從國際法的角度對西藏歷史、權利與前景的分析》。台北: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2008年。
榮赫鵬著,孫熙初譯,《英國侵略西藏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譚‧戈倫夫著,伍昆明等譯,《現代西藏的誕生》。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0年。
3.中文書
丁盛口述,金光談話紀錄,余汝信整理編注,《落難英雄──丁盛將軍回憶錄》。香港:星克爾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不著撰人,《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共中央自治區委員會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西藏革命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國文史出版社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九十三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
中國邊政協會編輯,《西藏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蒙藏委員會,2000年。
牙含章,《達賴喇嘛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公安部檔案館編註,《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北京:群眾出版社,1991年。
丹增主編,《當代西藏簡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年。
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台北:大塊文化,2009年。
王堯,《吐蕃文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王遠大,《近代俄國與中國西藏》。北京:三聯書店,1993年。
王輔仁、索文清,《藏族史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王種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紀念西藏和平解放三十週年》。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1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拉薩: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4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拉薩: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拉薩: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九輯。拉薩: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年。
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西藏文史資料選輯(十七)》。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
西藏自治區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和平解放西藏》。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西藏研究編輯部編,《番僧源流考‧西藏宗教源流考》。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西藏研究編輯部編,《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西藏研究委員會編,《西藏研究論文集》,第一輯。台北:西藏研究委員會,1988年。
西藏研究委員會編,《西藏研究論文集》,第二輯。台北:西藏研究委員會,1989年。
朱綉,《西藏六十年大事記》。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吉柚權,《白雪──解放西藏紀實》。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3年。
吉柚權,《西藏平叛紀實》。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杜維運發行,2008年。
李江琳,《1959:拉薩!──達賴喇嘛如何出走》。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李云泉,《朝貢制度史論──中國古代對外關係體制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余素,《清季英國侵略西藏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
吳豐培編,《清代駐藏大臣傳略》。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吳豐培、曾國慶,《清代駐藏大臣制度的建立與沿革》。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89年。
林照真,《喇嘛殺人》。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
范明著,郝瑞整理,《西藏內部之爭》。香港,明鏡出版社,2009年。
祝啟源、喜饒尼瑪,《中華民國時期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的關係》。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1年。
降邊嘉措,《雪山名將譚冠三》。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
孫子和,《十輩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台北:蒙藏委員會,1997年。
陳又新,《西藏政教制度略述稿》。台北:蒙藏委員會,1996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慶英、高淑芬主編,《西藏通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張定一,《1954年達賴、班禪晉京記略,兼記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
張其勤原稿,吳豐培增籍,《清代藏事輯要》。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盛發,《斯大林與冷戰:1945-195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張植榮,《國際關係與西藏問題》。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張蜀華,《世界屋脊的呻吟》。北京:中華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曹長青主編,《中國大陸知識分子論西藏》。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香港:香港聯合報公司,1982年。
馮麗霞等編,《西藏史研究論文選》。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黃玉生等編,《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鴻釗,《西藏問題的歷史淵源──百年來列強在西藏的角逐》。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
彭建英,《中國古代羈縻政策的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解放西藏史編委會編,《解放西藏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
楊嘉銘,《清代西藏軍事制度》。台北:蒙藏委員會,1996年。
楊德麟,《西藏現況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6年。
趙慎應,《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趙慎應,《張國華將軍在西藏》。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
劉杰成,《毛澤東與斯大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盧秀璋,《論“西姆拉會議”:兼析民國時期西藏的法律地位》。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年。
顧袓成,《明清治藏史要》。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三、期刊論文:
文鋒,〈譚冠三將軍指揮拉薩平叛始末〉,《文史精華》,期5,2009年5月,頁4-12。
任育才,〈唐朝對吐蕃和親策略之運用〉,《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期15,1987年6月,頁11-25。
伍昆明,〈英印政府分裂中國西藏的陰謀與九世班禪赴印〉,《民族研究》,期1,1999年1月,頁81-90。
伍昆明,〈1914-1917年英國政府向西藏地方當局供應武器的政策〉,《中國藏學》,期1,2000年1月,頁38-48。
朱文莉,〈論明代中央治藏的“貢市羈縻”政策〉,《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5,2005年10月,頁36-39。
吳啟訥,〈民族自治與中央集權──1950年代北京藉由行政區劃將民族區域自治導向國家整合的過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65,2009年9月,頁81-137。
辛化群,〈一篇新發現的史料──1959年“3月10日事件”紀實〉,《中國藏學》,期1,2001年1月,頁37-53。
房見昌,〈1939年希特勒派往西藏的使節〉,《德國研究》,期1,1997年1月,頁46-47。
胡岩,〈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中美關係中的西藏問題〉,《民族研究》,期1,2001年1月,頁52-62。
胡岩,〈西藏問題中的蘇聯因素〉,《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3,2006年9月,頁19-25。
柏林著,王遠大譯,〈阿旺德爾智堪布〉,《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1,1985年1月,頁65-75。
周良書,〈毛澤東與班禪及達賴的交往記錄──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關注西藏發展的一個側面〉,《青海社會科學》,期3,2010年5月,頁162-166。
林孝庭,〈冷戰邊緣:二次大戰後美國在中國邊境地區的祕密活動(1947-195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期刊》,期53,2006年9月,頁103-148。
林孝庭,〈戰爭、權力與邊疆政治:對 1930 年代青、康、藏戰事之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期刊》,期45,2004 年9月,頁105-141。
索文清、雍繼榮,〈多封眾建因俗以治──從歷史文獻文物看明代對西藏的治理〉,《中國西藏》,期1,2004年1月,頁44-47。
張智丹,〈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的西藏政策〉,《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期6,2007年11月,頁55-58。
張植榮,〈美國國會涉華聯線體制分析─以西藏問題為中心〉,《美國研究》,期2,2007年4月,頁101-111。
張雙智、張皓,〈毛澤東尊重、團結、爭取達賴喇嘛的工作方針(1951─1959.3)〉,《毛澤東思想研究》,期4,2007年7月,頁38-44。
張瑞德,〈「欽差」使命:沈宗廉在西藏(1943-194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67,2000年3月,頁59-96。
陳竟波,〈西藏統一戰線工作的歷程〉,《中國藏學》,期1,1991年1月,頁29-69。
楊奎松,〈關於解放戰爭中的蘇聯軍事援助問題──兼談治學態度並答劉統先生〉,《近代史研究》,期1,2001年1月,頁285-306。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 年3月,頁137-155。
解放西藏史編委會,〈1952:偽“人民會議”與拉薩騷亂始末〉,《軍事歷史》,期3,2008年5月,頁1-6。
蔣耘,〈宋子文與戰時西藏問題交涉〉,《民國檔案》,期1,2008年1月,頁88-95。
廖立,〈西藏平叛前後〉,《縱橫》,期6,2010年6月,頁61-64。
廖隆盛,〈北宋對吐蕃的政策〉,《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期4,1976年4月,頁141-178。
趙慎應〈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一場較量─中央代表張經武初會達賴〉,《百年潮》,期5,1997年,頁24-28。
四、學位論文:
切軍太,〈西藏“人民會議”評述〉。拉薩:西藏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昀臻,〈中國《新華通訊社》對西藏「三一四事件」的再現之批判論述分析〉。台北:世新大學新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索朗多吉,〈西藏的政治變遷〉。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許仲洲,〈中共民族政策與西藏問題〉。高雄: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許嘉裕,〈西藏地位問題爭議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鄭惠元,〈從禮佛到拜錢:中國治藏政策的邏輯及其對西藏社會的影響〉。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賴皆興,〈當代中國宗教論述建構之研究──兼論中共政教關係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薛榮祥,〈西藏民族自決問題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八八)〉。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蕭勇成,〈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的分離運動:以西藏為例(1949-1995)〉。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五、網頁:
次仁旺久著,《漢人羅桑扎西》,http://www.xizang-zhiye.org/b5/arch/books/hanren/han2.html
達瓦才仁,《血祭雪域》,http://www.xizang-zhiye.org/b5/arch/books/xueji/xueji11.html
《西藏之頁》,http://www.xizang-zhiye.org/b5/arch/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11-5-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