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40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18.190.152.38
姓名 沈雅文(Ya-Wen S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元季四大畫家之藝文生活及詩歌創作
(Artistic Life and Poetry of Four Major Painters of Late Yuan Dynasty)
相關論文
★ 太康英彥—三張詩文研究★ 錢起山水田園詩研究
★ 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 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
★ 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 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
★ 兩晉政論文研究★ 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
★ 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 李綱詩歌研究
★ 地誌與記憶:南宋地方百詠組詩之研究★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研究
★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 執志與保真:王荊公詩歌主題研究★ 六朝哀挽詩文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以元末江南地區最具聲望的四大畫家黃公望(1269-1354?)、吳鎮(1280-1354)、倪瓚(1301-1374)及王蒙(1308-1385)為研究對象,採取跨領域的研究視角,由歷史、社會、哲學、宗教、藝術、審美、心理等層面,以交遊、隱逸、題畫等主題探究四家詩歌中所反映的藝文生活與情志內涵。

四家中,黃公望、倪瓚、王蒙藉由文人雅集切磋詩畫,致使詩歌風格、書畫理念,逐漸形成某種審美風尚,影響詩畫發展,雅集圖文更昇華成逸樂的文化意象。此外,雅集為雅集主人和與會文人擴展人脈、提高名聲,交相互惠的活動,到元末甚至成為庇蔭之所。

四家皆具有濟世情懷,卻因政治環境險峻而選擇隱逸,求道問佛,於詩歌中流露了社會的不公、避亂的無奈、漂泊的愁苦與掙扎、對淨土的企盼與物我融通的嚮往,蘊含三教融合的逸居況味,注重現實生活的品質與精神氣度的提升,為元代文人因應時代變遷的一種實象。在題畫詩方面,四家將花木竹石的多元韻致與比德傳統,極致發揮在詩畫中,轉化為回應時代考驗的見證;並於詩畫中融入洞天福地、桃源、輞川、漁家等恬適象徵,成為理想的心靈圖景,聊以慰藉。就詩畫的關係而言,花木竹石題畫詩具有再造畫面、超越畫面以及擴充畫意的特色,而畫面僅具有表彰節操的象徵意義;山水題畫詩因題詩作畫時間的差異,使詩境和畫境有時不甚相合,反映詩人的情思轉折,且題詩章法往往與畫面層次吻合,可能與一河兩岸式的構圖成規相關。詩與畫皆具托物寓意,抒發性情的功能。
摘要(英)
With Huang Gongwang (1269- c. 1354), Wu Zhen (1280-1354), Ni Zan (1301-1374) and Wang Meng (1308-1385), the four most reputed painters in the Jiangnan area during the late Yuan Dynasty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the thesis took a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d examined the artistic life, connoted feelings and devotions reflected in their poetry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y, society, philosophy, religion, art, aesthetics, psychology, etc. and through motifs of social intercourse, reclusion, writing within painting, etc.

Among the four masters, Huang Gongwang, Ni Zan and Wang Meng discussed poetry and painting and exchanged through literati gatherings. Consequently, the style of their poetry and their ideas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gradually came to form a certain aesthetic trend which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ith literati gathering pictures and texts being sublimated into a comfortable and leisure cultural imagery. In addition, as a mutually beneficial activity, literati gathering was an occasion for the host and participating literati to expand connection and improve reputation. By the late Yuan Dynasty, it even became a refugee.

All the four masters bore the ambition of helping people. Yet because of the perilous political situation, they opted for reclusion and turned to Buddhism for seeking Dao. Their poetry conveyed social injustice, the reluctance of taking refuge, the bitterness and struggle of wander, the aspiration for Pure Land and the longing for a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things and self. It contained the state of living in retreat of the three integrated religions, stresses the quality of real life and the elevation of spirit and bearing, representing an actual phenomenon of Yuan Dynasty literati in responding to the mutation of the epoch. In terms of writing poems in paintings, in the four masters’ poetry and painting, diverse charms of flower, wood, bamboo and stone,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 of implying one’s quality in things are amply elaborated. These are transformed into testimonies responding to the trial of the times. Besides, cozy symbols like divine and blessed land, the Land of Peach Blossoms, Wangchuan, fishermen’s homes, etc. are integrated as ideal mental-scape, as a means of relief.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poems in paintings with flower, wood, bamboo and stone are characterized by recreating, surpassing the tableau and expanding the pictorial connotation while the tableau only carries symbolic meanings of honoring moral integrity. Because of the lapse between writing poetry and making painting, the poetic and the pictorial moods in Shan shui poems within paintings sometimes do not entirely correspond to one other, reflecting turns in the poet’s emotion and thoughts. Also, the method of inscribing poems often corresponds to layers of the painting, which may relate to compositional conventions of “two banks of one river”. Both poetry and painting have the function of implying meaning through things and expressing one’s temperament.
關鍵字(中) ★ 黃公望
★ 吳鎮
★ 倪瓚
★ 王蒙
★ 文人雅集
★ 題畫詩
關鍵字(英) ★ Huang Gongwang
★ Wu Zhen
★ Ni Zan
★ Wang Meng
★ literati gathering
★ poems within paintings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既有研究成果述評 3
一、 涉及四家之元詩研究專書 3
二、 四家個別研究專書與論文 4
三、 四家綜合研究 8
第三節 研究範疇 10
一、 元季四大畫家之確立 10
二、 藝文生活之探究 11
三、 基礎文獻之採取 11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13
第貳章 元代藝文環境與四家生平 17
第一節 元代藝文環境 17
一、 儒學保存與佛道消長 19
二、 詩學主張與文人雅集 25
三、 書畫發展與收藏風氣 30
第二節 四家生平 35
一、 黃公望 35
二、 吳鎮 40
三、 倪瓚 44
四、 王蒙 49
小 結 52
第參章 四家文人雅集及其詩歌作品 55
第一節 四家之交遊與文人雅集 55
一、 黃公望、倪瓚、王蒙與清閟閣雅集 57
二、 倪瓚、王蒙與環慶堂雅集 61
三、 倪瓚、王蒙與良常草堂雅集 63
四、 黃公望、倪瓚、王蒙與貞松白雪軒雅集 66
五、 倪瓚與竹西草堂雅集 68
六、 倪瓚與耕漁軒雅集 69
七、 黃公望、倪瓚、王蒙與聽雨樓雅集 73
八、 黃公望、倪瓚與春草堂雅集 75
九、 黃公望、倪瓚、王蒙與玉山草堂雅集 77
第二節 詩歌作品綜述 80
一、 題材 80
二、 內容 102
三、 體式 112
小 結 113
第肆章 詩歌中呈現之出處機緣及內涵 115
第一節 仕隱抉擇 115
一、 黃公望先仕後隱 115
二、 王蒙仕隱之徘徊 118
三、 倪瓚隱於漂泊 122
四、 吳鎮隱於家鄉 127
第二節 佛道因緣 131
一、 求道煉養之嚮往 132
二、 禪機佛理之涉獵 143
三、 佛道悲憫之情操 151
第三節 隱士逸居況味 154
一、 幽居曠達 154
二、 漂泊恬淡 168
三、 市隱隨興 177
小 結 179
第伍章 題花木竹石詩歌 181
第一節 題畫詩所呈現之韻致及象徵比德 181
一、 韻致 182
二、 比德 192
第二節 題畫詩對繪畫之作用及詩畫互涉 204
一、 增姿與補意 204
二、 意在畫外,具象表節 215
三、 題畫詩中之花木竹石繪畫觀 224
小 結 231
第陸章 傳世山水畫之題畫詩歌 233
第一節 題畫詩的心靈圖景與情思轉折 233
一、 幻境建構與現實回歸 233
二、 攬勝繫情與憶舊補題 248
第二節 題畫詩的置陳布勢 260
一、 造化與心源的渾然融合 261
二、 造化與心源的二段結構 267
三、 造化與心源的三段布局 278
四、 其他章法 287
小 結 291
第柒章 結 論 293
參考文獻 299
參考文獻
壹、古籍
一、經部
南宋‧蔡沈,《書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冊58。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三版。

二、史部
(一)二十五史
西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鼎文書局,2002年。
西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97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9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年。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北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柯昭忞,《新元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二)方志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68。
南宋‧施宿,《會稽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86。
南宋‧范成大,《吳郡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85。
南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90。
南宋‧鄧牧,《洞霄圖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87。
元‧袁桷,《延祐四明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91。
元‧劉大彬,《茅山誌》,《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冊9。
明‧王鏊,《姑蘇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93。
明‧李賢等撰,《明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72-473。
明‧林世遠、王鏊纂修,《正德姑蘇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據明正德刻嘉靖續修本影印。
明‧陳善,《杭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據明萬曆七年刊本影印,號524。
明‧董倫等修,明‧解縉等重修,明‧胡廣等復奉敕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1966年據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鈔本微港影印,紅格鈔本所缺則據別本補。
明‧董斯張,《吳興備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948。
明‧劉應鈳修,沈堯中等纂,《嘉興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號505。
清‧宋如林修,清‧孫星衍、莫晉纂,《嘉慶松江府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三年松江府學刻本影印,冊688。
清‧沈翼機、嵇曾筠,《浙江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19-520。
清‧宗源瀚等修,周學濬等纂,《湖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據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影印,號54。
清‧徐傅編,王金庸補輯,《光福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號413。
清‧郝玉麟、謝道承,《福建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30。
清‧黃之雋、趙弘恩,《江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08。
清‧裴大中等修,秦湘業等纂,《無錫金匱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號21。
清‧鄭鍾祥等修,清‧龐鴻文等纂,《重修常昭合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號153。
清‧錢陸燦,《常熟縣志》,《江蘇府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據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影印,冊14。
吳翯皋等修,程森等纂,《德清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據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影印,號60。
不著撰人,《無錫縣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92。

(三)傳記
西漢‧劉向,《列仙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8。
西晉‧皇甫謐,《高士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48。
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宏願出版社,1992年。,冊50
唐‧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正統道藏》,冊9。
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0。
宋‧隱夫玉簡,《疑仙傳》,《正統道藏》,冊92。
元‧念常集,《佛祖歷代通載》,《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9。
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正統道藏》,冊8。
明‧如惺,《大明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0。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冊11。
陳高華,《元代畫家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5年。
溫肇桐,《黃公望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

(四)其它
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2。
東漢‧趙曄撰,元‧徐天祐注,《吳越春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63。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正統道藏》,冊9。
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89。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90。
南宋‧祝穆,《方輿勝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71。
南宋‧鮑彪,元‧吳師道,《戰國策校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07。
元‧不著撰人,《廟學典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48。
元‧鍾嗣成撰,王綱校訂,《校訂錄鬼簿三種》,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85。
明‧都穆,《吳下冢墓遺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鮑氏知不足齋鈔本影印,史部278。

三、子部
(一)道家、道教
三國魏‧王弼,《老子道德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5。
西晉‧郭象,《莊子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6。
西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正統道藏》,冊27。
東晉‧葛洪,《抱朴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9。
北周‧宇文邕敕纂,《无上秘要》,《正統道藏》,冊42。
唐‧王懸河,《三洞珠囊》,《正統道藏》,冊42。
唐‧孟安排,《道教義樞》,《正統道藏》,冊41。
金‧王嚞,《金關玉鎖訣》,《正統道藏》,冊43。
金‧耶律楚材,《玄風慶會錄》,《正統道藏》,冊5。
元‧尹志平,《甘水仙源錄》,《正統道藏》,冊33。
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正統道藏》,冊57。
傅金銓,《邱祖全書》,臺北:萬有善書出版社,1977年。
不著撰人,《太上靈寶芝草品》,《正統道藏》,冊57。

(二)佛教
東晉‧僧肇,《肇論》,《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5。
隋‧智顗說,門人灌頂記,《摩訶止觀》,《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
唐‧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新脩大藏經》,冊29。
唐‧玄覺禪師,《永嘉證道歌》,《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8。
唐‧法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8。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9。
後秦‧鳩羅摩什譯,《大智度論》,《大正新脩大藏經》,冊25。
南宋‧普濟,《五燈會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3。
元‧祥邁,《辯偽錄》,《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2。
元‧祖順,《中峰廣錄》,《宋版磧砂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冊37。
不著撰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9。
不著撰人,《中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

(三)書畫錄
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2。
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2。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2。
北宋‧不著撰人,《宣和畫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3。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2。
元‧李衎,《竹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4。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4。
元‧湯垕,《畫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4。
明‧王穉登,《吳郡丹青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科王百穀全集本影印,子部71。
明‧朱存理,《珊瑚木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5。
明‧朱謀垔,《畫史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6。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明萬曆七年[1577]張仲頤刻本影印,冊1125。
明‧吳從先,《小窗自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子部252。
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7。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民國十二年[1923]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影印,冊558。
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清康熙李瑂重修本影印,子部108。
明‧汪砢玉,《珊瑚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8。
明‧姜紹書,《無聲詩史》,《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冊101。
明‧姜紹書,《韻石齋筆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72。
明‧查繼佐,《罪惟錄》,《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手稿本重印,冊16。
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6。
明‧郁逢慶,《續書畫題跋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6。
明‧郎瑛,《七修類稿》,《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出版社,1983年,編33,冊1。
明‧孫鳳,《孫氏書畫鈔》,《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秘笈影印抄本影印,冊1065。
明‧屠隆,《畫箋‧元畫》,《美術叢書》,1928年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本,初集,輯6,冊2。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7。
明‧陳繼儒,《妮古錄》,《叢書集成新編》,冊50,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7。
明‧趙琦美,《趙氏鐵網珊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15。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28。
清‧孔廣陶,《嶽雪樓書畫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南京圖書館藏清咸豐十一年[1861]刻本影印,冊1085。
清‧吳升,《大觀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民國九年[1920]武進李氏聖譯廔鉛印本影印,冊1066。
清‧吳其貞,《書畫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據清乾隆寫四庫全書本影印,冊1066。
清‧吳榮光,《辛丑銷夏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南京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影印,冊1082。
清‧李佐賢,《書畫鑑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十年[1871]利津李氏刻本影印,冊1085。
清‧孫岳頒,《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21。
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26。
清‧郟掄逵,《虞山畫志》,《江蘇人物傳記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11年據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影印。
清‧高士奇,《江村銷夏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26。
清‧張照、梁詩正等奉敕撰,《石渠寶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25。
清‧梁廷柟,《藤花亭書畫跋》,臺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據中央圖書館藏順德龍氏中和園本影印。
清‧陸心源,《穰梨館過眼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光緒十七年[1891]吳興陸氏刻家塾本影印,冊1087。
清‧魚翼,《海虞畫苑略》,《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冊101。
清‧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宣統元年[1909]烏程龐氏上海刻本續錄民國十三年[1924]烏程龐氏上海刻本影印,冊1090。
清‧釋道濟,《畫語錄》,《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冊101。
葛金烺,《愛日吟廬書畫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據宣統二年[1910]庚戊仲冬當湖葛氏刊本影印。

(四)其它
東周‧列御寇,《列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5。
秦‧呂不韋編,東漢‧高誘注,《呂氏春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48。
西漢‧劉向,《說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96。
西漢‧劉安撰,東漢‧高誘注,《淮南子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冊85。
東漢‧王充,《論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2。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95。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35。
東晉‧陶淵明,《搜神後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2。
唐‧房玄齡,《管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29。
唐‧徐堅,《初學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90。
北宋‧惠洪,《冷齋夜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3。
元‧姚桐壽,《樂郊私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0。
元‧楊瑀撰,李夢生校點,《山居新語》,《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以武林往遺著所收錢塘丁氏重刊影元寫本,冊6。
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四、集部
(一)楚辭
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62。

(二)總集
南朝梁‧蕭統,《六臣註文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30。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12。
明‧梅鼎祚,《梁文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99。
清‧顧嗣立,《元詩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69-1470。
清‧顧嗣立、席世臣編,《元詩選‧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乾隆,《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三)別集
唐‧王維撰,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71。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80。
唐‧白居易,《白香山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81。
唐‧李賀撰,葉蔥奇校注,《李賀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唐‧孟浩然,《孟浩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71。
唐‧張籍,《張司業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78。
唐‧韓愈,《東雅堂昌黎集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75。
北宋‧文同,《丹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96。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47。
北宋‧黃庭堅,《山谷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13。
北宋‧蘇軾,《東坡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08。
北宋‧蘇軾,《東坡題跋》,《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冊98。
南宋‧任淵,《山谷內集詩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14。
南宋‧辛棄疾,《稼軒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88。
南宋‧范成大,《石湖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59。
南宋‧陳與義,《簡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29。
南宋‧陸游,《劍南詩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62。
金‧元好問,《遺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91。
金‧王嚞,《重陽全真集》,《正統道藏》,冊43。
金‧譚處端,《水雲集》,《正統道藏》,冊43。
元‧王逢,《梧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8。
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據明刊修補本影印,冊2。
元‧王義山,《稼村類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93。
元‧牟巘,《牟氏陵陽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88。
元‧吳鎮,《梅道人遺墨》,《美術叢書》,上海:神州國光社,1928年,集3,輯4。
元‧吳鎮,《梅道人遺墨》,《藝術叢刊》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影印《美術叢書》本,集1,冊11。
元‧吳鎮,《梅道人遺墨》,《美術叢刊》,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4年,輯2。
元‧吳鎮,《梅道人遺墨》,臺北:學生書局,1970年據清仁和趙氏小山堂鈔本影印。
元‧吳鎮撰,清‧錢棻輯,《梅花道人遺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5。
元‧邵亨貞,《野處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5。
元‧倪瓚撰,清‧曹培廉編,《清閟閣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0。
元‧徐一夔,《始豐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9。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03。
元‧貢師泰,《玩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5。
元‧張羽,《靜居集》,《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冊45。
元‧張昱,《可閒老人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2。
元‧陳基,《夷白齋藁》,《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據上海涵芬樓景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鈔本影印,冊43。
元‧楊載,《楊仲弘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08。
元‧楊維禎,《楊鐵崖文集》,明末葉諸暨陳于京刊本。
元‧楊維楨,《東維子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1。
元‧楊維禎撰,元‧吳復編,《鐵崖古樂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2。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07。
元‧蒲道源,《閒居叢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0。
元‧劉仁本,《羽庭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6。
元‧劉壎,《水雲村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95。
元‧鄧文原,《巴西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95。
元‧鄭元祐,《遂昌雜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0 。
元‧鄭元祐撰,明‧張習編,《僑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6。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9。
元‧戴表元,《剡源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94。
元‧謝應芳,《龜巢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8。
元‧顧瑛撰,清‧鮑廷博輯,《玉山逸稿》,《百部叢書集成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冊39。
元‧顧瑛,《玉山璞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0。
元‧顧瑛,《玉山名勝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9。
元‧顧瑛,《草堂雅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9。
明‧文徵明,《甫田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3。
明‧王行,《半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1。
明‧王彝,《王常宗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9。
明‧吳寬,《匏翁家藏集》,《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據上海涵芬樓藏明正德刊本景印,冊74。
明‧貝瓊,《清江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8。
明‧孫作,《滄螺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9。
明‧陶宗儀,《南村詩集》,《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冊168。
明‧陶宗儀,《輟耕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0。
明‧程敏政,《明文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74。
明‧楊基,《楊孟載眉庵集》,臺北:國家圖書館,1971年據明曆年間汪氏刊本影印。
明‧劉基,《誠意伯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5。
明‧錢穀,《吳都文粹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85-1386。
清‧陳田,《明詩紀事》,《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天津圖書館藏清貴陽陳氏聽詩齋刻本影印,冊1710。
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李德壎,《吳鎮詩詞題跋輯註》,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0年。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莊申,《元季四畫家詩校輯》,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3年。

(四)詩文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78。
南朝梁‧鍾嶸,《詩品》,《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冊46。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2。
南宋‧胡仔,《漁隱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80。
南宋‧胡仔,《漁隱叢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80。
南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79。
元‧方回,《瀛奎律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6。
元‧楊士弘,《唐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8。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1。
清‧顧嗣立,《寒廳詩話》,《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冊201。

五、類書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88。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93。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43。
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正統道藏》,冊37。
清‧張英、王士禎等奉敕撰,《御定淵鑒類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993。

貳、近人專著
一、文學
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毛妍君,《白居易閑適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師次澄,《南朝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王國瓔,《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王韶華,《元代題畫詩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包根弟,《元詩研究》,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78年。
吳企明,《傳世名畫題詩品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淼,《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查洪德,《元代詩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書版社,2014年。
崔志偉,《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3年
張紅,《元代唐詩學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6年。
張高評,《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6年。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
曾莹,《文人雅集與詩歌風尚研究初探》,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楊鐮,《元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蔡瑜,《高棅詩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0年。
鄧紹基,《元代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蕭榮華,《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蕭麗華,《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蕭麗華,《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謝明輝,《中唐山水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顏進雄,《唐代遊仙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羅鷺,《《元詩選》與元詩文獻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二、藝術
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臺北:石頭出版社,2010年。
朱仲岳,《倪瓚作品編年》,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余輝,《畫史解疑》,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吳長鵬,《倪瓚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杜哲森,《元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杜哲森、宋曉霞編著,《中國畫技史研究叢書‧吳鎮》,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
杜哲森編,《中國美術史‧元代卷》,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
徐書城,《中國繪畫藝術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高木森,《元氣淋漓──元畫思想探微》,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
張安治,《墨海精神──中國畫論縱橫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曹齊編,《中國歷代畫家大觀──宋元》,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郭繼生,《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陳擎光,《元代畫家吳鎮》,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傅抱石,《中國美術年表》,臺北:華正書局,2002年。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楚默,《倪雲林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壽勤澤,《丹青聖手──黃公望、王蒙、吳鎮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鄭拙廬,《倪瓚》,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
盧勇,《元代吳鎮史料彙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謝成林,《元代畫壇魁首──黃公望的生平和藝術成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日‧下店靜市,《支那繪畫史研究》,東京:富山房,1944年。
日‧內藤湖南著,欒殿武譯,《中國繪畫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日‧近藤秀實、何慶先編著,《圖繪寶鑑校勘與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日‧堂谷憲勇,《支那美術史論》,京都:桑名文星堂,1944年。
日‧鈴木敬,《中國繪畫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年。
美‧方聞撰,李維琨譯,《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撰,宋偉航等譯,《隔江山色:元代繪畫,1279-1368》,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英‧徐小虎(Joan Stanly-Baker)撰,劉智遠譯,《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Sherman E. Lee(李雪曼), A History of Far Eastern Art. New York : H.N. Abrams, 1982.

三、道教
中國道教大辭典編委會,《中國道教大辭典》,臺中:東久企業有限公司,1999年二版。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年。
馬濟人,《道教與煉丹》,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四、佛教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2年。
任繼愈,《佛教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印順,《中國禪宗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張志哲,《道教文化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
慈怡,《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楊曾文,《宋元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五、史學
么書儀,《元代文人心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林振翰,《浙鹽紀要》,出版地不詳:商務印書館,1924年。
姜亮夫,《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四刷。
胡翼鵬,《中國隱士:身份建構與社會影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陶晉生,《宋遼金元史新論》,香港:中國史學社,1984年。
趙琦,《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

六、理論
侯玉波,《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戴康生、彭耀主編,《宗教社會學》,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2006年。


參、學位論文
一、文學
王雪吟,《吳鎮題畫文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2003年。
吳賢妃,《唐詩中桃源意象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李栖,《宋題畫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1年。
沈雅文,《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徐翔,《「元畫四大家」題畫詩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陳千惠,《黃公望的山水題畫詩》,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7年。
陳文生,《倪瓚文藝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陳玉慧,《元四家題畫詩研究》,金華:浙江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虞蓮系,《倪雲林之詩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鄒靜,《宋代桃源詩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蔣翔宇,《倪瓚題畫詩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二、藝術
林章湖,《王蒙山水畫風格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花穎潔,《馬遠與馬麟畫風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施纓姿,《元末明初太湖地區文人畫家群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6年。
涂佩芸,《吳鎮及其墨竹譜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崔惠媛,《元代「古木竹石」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組碩士論文,1990年。
溫淑姿,《曹知白「群峰雪霽圖」相關問題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薛慧蓉,《倪瓚容膝齋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87年。

三、其它
王進,《元代後期文人雅集的書畫活動研究──以玉山雅集為中心的展開》,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論文,2010年。
李曉娟,《倪瓚生平、交游研究──元末明初社會個案考察》,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04年。
林慧真,《王維的禪學思想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明中,《元代帝位繼承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鄭以馨,《道教洞天福地說形成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肆、論文集論文
王師次澄,〈元初月泉吟社及其詩析論〉,《宋元逸民詩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頁103-130。
王師次澄,〈吳鎮題畫詩初探〉,《宋元逸民詩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頁273-320。
王耀庭,〈桃花源與花谿漁隱〉,《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書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年,上冊,頁279-305。
衣若芬,〈不繫之舟──吳鎮及其「漁父圖卷」題詞〉,《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頁387-441。
衣若芬,〈骷髏幻戲──中國文學與圖象中的生命意識〉,《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頁299-342。
衣若芬,〈題畫文學研究概述〉,《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頁30-44。
呂佛庭,〈論元四大家〉,《美術論集》,《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9年,冊5,頁328。
李豐楙,〈洞天與內景:西元二至五世紀江南道教的內向遊觀〉,《體現自然:意象與文化實踐》,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2年,頁37-80。
李鑄晉,〈元代蘇州畫派之發展〉,《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國古畫討論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0年,頁10_1-13。
姚從吾,〈忽必烈平宋以後的南人問題〉,《姚從吾先生全集》,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冊7,頁1-85。
蔡惠如,〈評韓明士論宋代江西撫州的士人階層〉,《中國教育史英文著作評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頁179-207。
鄭文惠,〈文學的轉喻與歷史的重構──元代桃花源題詠的我群意識與文化想像〉,《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頁235-295。
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頁1-58。

伍、期刊論文
一、文學
丁若木,〈「惺惺漢,皮囊扯破,便是骷髏」──從吳鎮畫骷髏說起〉,《宗教學研究》期1,1996年,頁41-47。
王季遷,〈倪雲林生平及詩文〉,《故宮季刊》卷1期2(1966年10月),頁29-42。
朱師曉海,〈阮籍〈詠懷〉詩謎解〉,《燕京學報》新期20,2006年5月,頁109-185。
吳長鵬,〈倪瓚的繪畫與文學之結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期23,1992年6月,頁79-103。
吳曣,〈中國文人的漁父情結〉,《中國韻文學刊》期1,2000年,頁12-17。
李成林,〈倪瓚詩畫謅論〉,《文藝評論》期4,2009年,頁89-92。
李成林,〈倪瓚詩與畫的乖違〉,《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2期6,2010年2月,頁141-145。
李金宇,〈論王維「輞川別業」的影響與接受〉,《閱江學刊》期3,2012年6月,頁142-143。
李艷,〈淺談倪瓚的題畫詩〉,《殷都學刊》期2,2000年,頁53-56。
林欣、童鵬,〈題畫詩的文學審美性——淺論吳鎮的題畫詩〉,《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 》期3,2009年,頁110-111。
俞香順,〈中國文學中的梧桐意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期4,2005年12月,頁91-94。
茅國華、馬德生,〈疏鑿微旨 涇渭分明──從《論詩三十首》看元好問的詩學觀〉,《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卷4期4,2002年12月,頁41-43。
祝振玉,〈發明妙慧 筆補造化──黃庭堅題畫詩略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期1,1988年,頁23-27。
高萬湖,〈中、晚唐時期的湖州文學〉,《湖州師專學報》期1,1988年,頁21-30。
高萬湖,〈元代湖州文學概況〉,《湖州師專學報》期4,1988年,頁47-52+74。
高萬湖,〈北宋湖州文學概況〉,《湖州師專學報》期2,1988年,頁52-59。
高萬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湖州文學概況〉,《湖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期4,1985年,頁9-22。
高萬湖,〈初唐至大歷時期的湖州文學〉,《湖州師專學報‧人文科學版》期4,1987年,頁79-87。
高萬湖,〈南宋時期湖州文學概況〉,《湖州師專學報》期3,1988年,頁52-53。
張京華、崔曙鳳,〈由莊屈《漁父》篇論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漁父」意象〉,《零陵學院學報》卷25期1,2004年1月,頁8-11。
張紅梅,〈詩情與畫境──倪瓚詩詞繪畫中的美學思想〉,《吉林藝術學院學報》期3,2004年,頁19-21。
莫礪鋒,〈從《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宋詩觀〉,《文藝理論研究》期3,1995年,頁70-79。
陳玉慧,〈論倪瓚題畫詩的沖淡之美〉,《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6,2011年,頁90-92。
陳怡良,〈謝靈運的審美素養及其山水詩的藝術美〉,《成大中文學報》期12,2005年7月,頁125-130。
彭茵,〈倪瓚與元末題畫詩的發展〉,《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期2,2010年6月,頁132-134。
黃春梅,〈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由《論詩三十首》看元好問對江西詩派的批評〉,《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卷30期6,2008年12月,頁27-29。
趙山林,〈漁父形象與古代文人心態〉,《河北學刊》卷22期5,2002年9月,頁98-103。
劉茜,〈倪瓚「逸氣說」及其題畫詩創作〉,《黑龍江史志》期6,2009年,頁83-84。
劉曉雯,〈葫蘆提酒樂平生——吳鎮和他的《漁父詞》〉,《時代文學》期2,2012年,頁168-169。
蔣寅,〈「武功體」與「吏隱」主題的發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4期3,2000年5月,頁26-31。
盧桂珍,〈嵇志內蘊解析──兼論嵇康之矛盾與統合〉,《成大中文學報》期30,2010年10月,頁37-70。
簡錦松,〈王維「輞川莊」與「終南別業」現地研究〉,《中正漢學研究》期2,2012年12月,頁47-71。
簡錦松,〈現地究下之〈輞川圖〉、《輞川集》與輞川王維別業傳說新論〉,《臺大文史哲學報》期77,2012年11月,119-126。

二、藝術
尹光華,〈倪瓚〈霜柯竹石圖〉簡考〉,《今日民航》Z1期,2007年,頁116-118。
王巧玲,〈論元代著名道士畫家王蒙〉,《弘道》期2,2011年,頁25-35。
王季遷,〈倪雲林之畫〉,《故宮季刊》卷1期3,1966年,頁34。
王季遷、李霖燦,〈王蒙的花溪漁隱圖〉,《故宮季刊》卷1期1,1966年7月,頁63-68、68_1-68_6。
王禕,〈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書法二則──簡談趙孟頫與黃公望之間的師承關係〉,《故宮文物月刊》卷338,2011年5月,頁10。
王耀庭,〈元王蒙桃源春曉圖〉,《淵明逸致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年初版,頁101。
何惠鑑,〈元代文人畫序說〉,《新亞學術集刊》期4,1983年,頁247-248。
李珊,〈倪瓚繪畫美學思想〉,《哲學與文化》卷38期9,2011年9月,頁151-172。
李德壎,〈吳鎮〈漁父〉考源辨異〉,《齊魯藝苑》期1,1996年,頁14-16+20。
李霖燦,〈中國畫的構圖研究〉,《故宮季刊》卷5期3,1971年春,頁25-28。
李霖燦,〈風竹拓片和吳鎮墨竹譜〉,《故宮文物月刊》期4(1983年7月),頁92-97。
李霖燦,〈讀吳鎮墨竹譜〉,《故宮文物月刊》期8(1983年11月),頁114-120。
周永昭,〈元代湯垕生平之考證〉,《故宮博物院院刊》期5,2004年,頁121-131
周永昭,〈湯垕《畫鑑》版本之流傳及湯垕著作之影響〉,《故宮博物院院刊》期6,2004年,頁64-71。
林再成,〈薛紹彭的書法及其意義〉,《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期3,2004年,頁45-47。
林莉娜,〈元吳鎮秋江漁隱〉,《秋景山水畫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頁69。
林霄,〈宋克未解之謎──以新見《賢者帖》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書畫》期4,2016年,頁118-121。
金秀才,〈論文人畫〉,《中國美術》期5,1987年12月,頁46-55。
柳時,〈論文人畫〉,《中國美術》期4,1987年10月,頁74-79。
容庚,〈倪瓚畫之著錄及其偽作〉,《嶺南學報》卷8期2(1948年),頁29-229。
高木森,〈文人畫定義試析〉,《故宮文物月刊》卷3期10,1986年1月,頁90-97。
高木森,〈試從「雨後空林」管窺倪瓚中年畫風〉,《故宮季刊》卷13期1,1978年秋,頁67-77。
張光賓,〈元玄儒張雨生平及書法〉,《美術學報》期27,1993年1月,頁4801-4805。
張光賓,〈看畫說古──從陳汝言「荊溪圖」說起〉,《故宮文物月刊》卷1期1,1983年4月,頁71-73。
張超,〈中國畫中的太湖石審美藝術〉,《廣東園林》期6,2014年,頁42-45
曹偉業,〈趙孟頫與「元四大家」〉,《書畫藝術》期3,2001年,頁16-18。
陳雨島〈談文人畫〉,《藝壇》期131,1979年2月,頁7。
陳夢帆,〈元王繹〈楊竹西小像〉析論〉,《書畫藝術學刊》期14,2013年6月,頁304-307。
童文娥,〈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帝國的回憶──「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赴法展專輯二──法書、繪畫〉,《故宮文物月刊》期186,1998年9月,頁35。
馮震,〈缺位與還原:薛紹彭書壇地位的再認識〉,《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期1,2011年,頁87-90。
馮曉貞,〈王蒙生平簡論〉,《榮寶齋》期5,2004年,頁5-19。
黃錫之,〈太湖石歷史文化探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4,2007年7月,頁104-107。
黃騰山,〈王蒙的生平與繪畫藝術〉,《臺南師專學報》期15,1982年6月,頁51-90。
楊加深,〈論黃伯思的書法辨偽方法與貢獻〉,《東嶽論叢》卷27期2,2006年3月,頁160-162。
楊新,〈倪瓚《樂圃林居圖》考〉,《故宮博物院院刊》期4,2009年,頁104-112。
潘襎,〈黃公望故鄉新解與〈富春山居圖〉寫景疑義〉,《藝術家》期440,2012年1月,頁114-116。
鄧喬彬、李杰榮,〈趙孟頫與四家之變〉,《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12期6,2010年11月,頁86-87。
譚怡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萬里圖特展概述〉,《故宮文物月刊》期106,1992年1月,頁108-123。
日‧海老根聰郎,〈王繹‧倪瓚筆 楊竹西小像圖卷〉,《國華》號1255,2000年,頁37-39。
美‧張子寧,〈漫談倪瓚《水竹居》圖〉,《朵雲》期4,1993年,頁57-65。

三、佛道教
方立天,〈道佛互動──以心性論為中心(上)〉,《哲學與文化》卷25期11,1998年11月,頁1053-1056。
那薇,〈道是虛無恬淡之心契入天地萬物的那片無何有之鄉〉,《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期2,2004年3月,頁18-23+30。
祝開景,〈考證北宋「圓通大師」──兼談「西園雅集」的真實性〉,《歷史文物月刊》卷21期9,2011年9月,頁30-43。
高莉芬,〈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政大中文學報》期6,2006年12月,頁114-117。
陳耀庭,〈四種未見著錄的道教典籍──日本國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圖書館藏書〉,《中國道教》期1,2001年,頁37。
黃士珊,〈寫真山之形:從「山水圖」、「山水畫」談道教山水觀之視覺形塑〉,《故宮學術季刊》卷31期4,2014年6月,頁121-204。
劉立夫,〈《老子化胡經》與佛道之爭〉,《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30期4,2009年7月,頁33-38。
蔣義斌,〈全真道祖王重陽思想初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17,1985年5月,頁47-63。
釋有晃,〈元代中峰明本之禪學思想與禪法略探〉,《中華佛學研究》期10,2006年3月,頁199-237。

四、其它
王立平,〈元代地方官學生員及其學習生活〉,《固原師專學報》期1,1996年,頁63-64。
王冰鴻,〈倪瓚與張士誠政權關係考辨〉,《文學與藝術》卷2期3,2010年,頁24。
白翠琴,〈略論元朝法律文化特色〉,《民族研究》期1,1998年,頁50-54。
吳靜康,〈吳鎮家世再探〉,《故宮博物院院刊》期5(2001年),頁7-12。
李紅霞,〈從小隱、大隱到中隱──論隱逸觀念的遞嬗及其文化意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23期5,2006年9月,頁110-116。
金觀濤,〈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期2,1990年12月,頁18。
姚大力,〈論元朝刑法體系的形成〉,《元史論叢》輯3,1986年1月,頁105。
徐禮節,〈張籍病眼、罷官考辨〉,《古籍研究》期1,2006年,頁194-198。
晏選軍,〈陶宗儀的家世與陶氏家族〉,《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期4,2012年8月,頁42-43。
張蕾、周揚波,〈元代湖州花溪沈氏家族概述〉,《湖州師範學院學報》卷30期4,2008年8月。頁6-10。
曾甘霖,〈西施下落考〉,《船山學刊》期1,2009年,頁99-102。
楊亮,〈袁桷生平、學術淵源及心路〉,《殷都學刊》期2,2006年,頁58-61。
楊鐮,〈元代江浙雙語文學家族研究〉,《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1期3,2009年5月,頁47-51。
鄒德秀,〈中國的「耕讀文化」〉,《中國農史》卷15期4(1996年),頁61-63。
鄭戰友,〈論儒學在元代發展的新態勢〉,《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卷11期1,2012年2月,頁40-41。
魯西奇,〈「小國家」、「大地方」:士的地方化與地方社會──讀韓明士《官僚與士紳》〉,《中國圖書評論》期5,2006年,頁19-26。

陸、畫跡圖冊
上海博物館編,《上海博物館藏畫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不著撰人,《南畫大成》,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
王世杰等編,《藝苑遺珍》,香港:開發公司,1967年。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2010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北京: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2010年。
翁萬戈編,《美國顧洛阜藏中國歷代書畫名迹精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
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編,《故宮書畫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
張大千藏,《大風堂名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年。
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藏畫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日‧石川淳,梅原龍三郎,貝塚茂樹監修,《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東京:中央公論社,1985年。
日‧原田謹次郎編,《中國名畫寶鑑》,東京:大塚巧藝社,1959年。

柒、網路資料:
元‧王蒙,〈丹崖翠壑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http://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5637?rpp=60&pg=136&ao=on&ft=*&where=China&pos=8147,2017/02/11下載引用。
元‧王蒙,〈竹石流泉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857,2015/07/10下載引用。
元‧王蒙,〈谷口春耕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1,2015/07/09下載引用。
元‧王蒙,〈林泉清趣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215,2015/07/09下載引用。
元‧王蒙,〈花溪書屋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439,2015/07/09下載引用。
元‧王蒙,〈花溪漁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709,2017/01/25下載引用。
元‧王蒙,〈春山讀書圖〉,上海:上海博物館藏品:http://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collection/zoom.action?cpInfoId=905&picId=1646,2015/08/26下載引用。
元‧王蒙,〈桃源春曉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237,2015/07/10下載引用。
元‧王蒙,〈輞川圖卷〉,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品:http://img1.ph.126.net/l4zJJKrD_hQT4qro2ZBzpQ==/6630146374955259958.jpg,2015/10/28下載引用。
元‧吳鎮,〈山水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5260,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平林野水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775,2017/03/16下載引用。
元‧吳鎮,〈竹泉小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5971,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竹譜真蹟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312,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松泉圖〉,南京:南京博物館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31f0f0100fya8.html,2017/03/06下載引用。
元‧吳鎮,〈洞庭漁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87,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秋江漁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93,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晴江列岫圖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279,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溪山雨意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26,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漁父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89,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274,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314,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坡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www.dpm.org.cn/shtml/117/@/7955.html,2016/02/14下載引用。
元‧吳鎮,〈篔簹清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92,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蘆花寒雁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www.dpm.org.cn/shtml/117/@/8437.html,2017/03/07下載引用。
元‧吳鎮,〈倣荊浩唐人漁父圖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310,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冊》第十一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57,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冊‧墨竹(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48,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冊‧墨竹(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51,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冊‧墨竹(六)》,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52,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冊‧墨竹(十一)》,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457,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dgI=189,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小坡竹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86,2016/05/26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仿息齋畫竹》,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200,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凌空有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94,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清風動脩竹》,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90, 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晴霏曉日》,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92, 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墨竹譜冊‧輕陰護綠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202,2015/07/31下載引用
元‧吳鎮、王冕,〈梅竹雙清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352,2015/07/30下載引用
元‧倪瓚,〈山水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5783,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水竹居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68,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古木竹石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67,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安處齋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7467,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02,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江亭山色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4,2015/11/22下載引用。詩序引文出處同,不再作注。
元‧倪瓚,〈竹樹野石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06,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孤亭秋色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79,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岩居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82,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松林亭子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01,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雨後空林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07,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幽澗寒松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Relicpage/1/R263.htm,2016/03/13下載引用。
元‧倪瓚,〈春雨新篁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3,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秋林遠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21,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容膝齋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0,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梧竹秀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3d4d590102x1tg.html,2016/08/12下載引用。
元‧倪瓚,〈清閟閣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81,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脩竹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5,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畫竹軸〉,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9,2016/02/13下載引用。
元‧倪瓚,〈紫芝山房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16,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楓落吳江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76,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遠岫樹石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84,2015/11/22下載引用。
元‧倪瓚,〈樂圃林居圖〉,北京: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藏品,轉引自陰山工作室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3d4d590102vzfi.html,2017/02/15下載引用。
元‧倪瓚、王蒙,〈松石望山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5546,2015/04/23下載引用。
元‧倪瓚,〈秋樹筠石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180,2015/11/22下載引用。
元‧曹知白,〈貞松白雪軒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080,2015/04/20下載引用。
元‧曹知白,〈疏林亭子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078,2015/04/20下載引用。
元‧陳汝言,〈荊溪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3179,2015/07/09下載引用。
元‧黃公望,〈山水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5262,2016/01/01下載引用。
元‧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http://big5.dpm.org.cn/gate/big5/www.dpm.org.cn/shtml/117/@/6255.html?query=%E5%A4%A9%E6%B1%A0%E7%9F%B3%E5%A3%81,2013/12/24下載引用。
指導教授 王次澄 審核日期 2017-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