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4201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7 、訪客IP:3.144.124.195
姓名 林萱佳(Shiuan-Jia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馬可夫前瞻情境規劃方法論建構之研究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n Methodology of Markov Chain for Foresight Scenario Planning)
相關論文
★ 品牌管理與評價流程之研究★ 企業運籌與自由貿易港區的應用:以遠翔FTZ航空貨運園區為例
★ 以技術與市場需求來探討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發展之研究★ 台灣IPv6推廣應用策略規劃 —以SIP3分析
★ 台灣IPv6技術推廣應用--以技術地圖分析★ SWOT量化分析策略規劃之研究
★ 以組織文化輪廓與連結分析方法推導台灣IPv6產業願景之研究★ 策略智慧規劃程序平台系統操作性邏輯之研究
★ 組織的數位學習模式與策略之探討★ 影響消費者新產品採用因素之探討
★ 第三代行動通訊數據服務品質之探討★ 以分析層級程序法探討台灣生質酒精發展之關鍵因素
★ 投資型保險關鍵產品因素分析★ 以連結分析規劃法推導數位家庭產業發展之研究
★ 我國數位內容產業智慧財產之管理與保護:以P2P傳輸架構與著作權侵害為論述核心★ 商業模式探討-以網路服飾業者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為了順應變化快速的環境,利用前瞻方法檢視國家或產業環境與趨勢的變動,因使用前瞻方法的組合不同導致分析結論與實際結果具有落差,考量數個常用於前瞻之規劃方法,如:前瞻、願景或情境規劃等,探討其定義、特性及使用之限制,融合各方法之優缺點,建構成一較為全面性之前瞻研究架構,命名為:馬可夫前瞻情境規劃法。以台灣服務業2015年未來發展為個案進行前瞻分析,透過本身已具備的技術能力與產業發展優勢,融合展現出獨特文化及民族特性為願景,將規劃期間區分為兩個時間階段,以馬可夫鏈概念討論關鍵因素狀態的轉變,經分析得知影響台灣服務業的未來發展之關鍵因素可區分為「政策」、「資訊科技支援」與「產業特性」共三大類,並以社會、經濟、科技、政治與環境等五大構面討論可能造成影響的外部驅動力,根據不同規劃期間分析所得資料與結果撰寫未來可能情境,除了可清楚勾勒出未來整體環境的改變外,亦可提供制定政策的參考,並設立監視的觸發點,觀察因素發展轉換狀態是否在預期發展路徑上,以利適時的投入資源提高達成願景標竿之機率。透過本研究提出的架構可修正整合前瞻方法,提供一個全新且較全面的方法以前瞻未來之可能關鍵影響因素及情境,且利用個案分析驗證規劃步驟與願景標竿串聯之,可獲得更為具體且完善的分析結論。
摘要(英) In order to get with the environment changing quickly, survey the changing of environment and trends by foresight. There are always a gap between forecast and reality due to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foresight methods. Consider several methods used for foresight, such as The Foresight, The Vision and The Scenario Planning, and combine them into a complete foresight research framework by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 and the limit of each method, named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n Methodology of Markov Chain for Foresight Scenario Planning”
Analysis the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2015, the vision will be taking the abilities and the advantages we own, combining the unique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 While planning we separate the planning period into two stages, observing the type of key factors changing during the time period, and the influence toward the Service industry that w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lusters :”policy, ”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and consider those factors from the extra environment by Social, Technical,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legal to describe the scenario, which not only show the environment changing but also help making a policy. Observing the trigger points to check those factors of uncertain states whether on anticipated possible routes or not, meanwhile to decide when to invest funding and resource to help rising the probability to get the vision. Provide a new and flawless method to foresight those key factors and scenario in the future by the Markov Foresight Scenario Planning method. Show those planning steps which connecting to the vision by case study to get a more specific and better result.
關鍵字(中) ★ 前瞻
★ 願景
★ 情境規劃法
★ 馬可夫鏈
★ 台灣服務業
關鍵字(英) ★ Markov Chain
★ service industry.
★ Scenario Planning
★ Vision
★ Foresight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前瞻 4
2.1.1前瞻概念 4
2.1.2 主要國家之前瞻沿革 5
2.2 願景 9
2.1.1核心意識 10
2.1.2前瞻未來 10
2.3 情境規劃 11
2.3.1 情境規劃定義 11
2.3.2 情境規劃先決條件 12
2.3.3 情境規劃之適用時機 13
2.3.4 情境規劃步驟 13
2.4 連結分析法 19
2.5 馬可夫鏈 22
2.5.1 馬可夫鏈概念 22
2.5.2 馬可夫鏈之區分 23
2.6 動態規劃 25
2.6.1 動態規劃概念 25
2.6.2 動態規劃步驟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3.1 整合願景、情境規劃、馬可夫鏈、動態規劃的前瞻規劃方法 30
3.1.1 願景 33
3.1.2 情境規劃 33
3.2 前瞻情境規劃步驟 40
3.2.1 步驟一、確認決策焦點 40
3.2.2 步驟二、確認關鍵決策因素 41
3.2.3 步驟三、評估外部驅動力 42
3.2.4 步驟四、產生未來前瞻事件簿 43
3.2.5 步驟五、評估內部的能力與資源 44
3.2.6 步驟六、選擇未來適當組合 45
3.2.7 步驟七、發展情境 45
3.2.8 步驟八、發展策略 48
3.2.9 步驟九、建立監視的觸發點 48
3.2.10步驟十、拓展可控制資源 49
3.2.11步驟十一、投入資源與方法 50
第四章 個案與情境分析 51
4.1工研院之前瞻研究方法 52
4.1.1台灣產業前瞻研究架構 52
4.1.2台灣產業前瞻執行步驟 55
4.1.3針對台灣服務業之分析過程與結論 56
4.2馬可夫前瞻情境規劃 64
4.2.1第一階段馬可夫鏈分析 64
4.2.2第二階段馬可夫鏈分析 74
4.3 研究方法驗證與比較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5.1 研究結論 93
5.2 研究貢獻 93
5.3 研究限制 94
5.4 後續研究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參考文獻 1. Borrelli F, Baotic M, Bemporad A, Morari M (2005). ” Dynamic programming for constrained optimal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linear hybrid systems,” Automatica Journal, Vol.41, Issue 10, p.1709-1721.
2. Charles Yoe (1996). Scenario-based Planning:Uncertainty and a Culture of Uncertainty. Vicksburg: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Water Resources Support Center.
3. Chandler John (1982).” Techniques of scenario planning,” England:McGraw-Hill Book Company.
4. Dimitri P. Bertsekas and John N. Tsitsiklis (1995). ”Neuro-dynamic programming:an overview,” 34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5. Frederick S. Hillier and Gerald J. Lieberman (2009).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 Version 9. England:McGraw-Hill Science.
6. Great Britain (1993). Realizing our Potential - A Strategy fo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London:Stationery Office Books.
7. Heiko A. von der Gracht, Christoph Robert Vennemann and Inga-Lena Darkow (2009). “Corporate foresigh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portfolio-approach in evaluating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Futures 42, No.4, p.380-393.
8. Ian Wilson and Bill Ralston (2006). Scenario Planning Handbook: Developing Strategies in Uncertain Times, Version 1. Nashville:South-Western Educational.
9. Joseph Martino (1983).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Making, Version 3. England:McGraw-Hill.
10. Juergen Gausemeier, Alexander Fink and Oliver Schlake (1998). ” Scenario Management: An Approach to Develop Future Potential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59, Issue 2, p.111-130.
11. Jerome C. Glenn and Theodore J. Gordon (2009). Futures Research Methodology, Version 3. America:The Millennium Project.
12. McNAMARA James F. (1976). “Trend Impact Analysis and Scenario Writing : Strategies for the Specification of Decision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al Plan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Vol.14 Issue 2, p.143-161.
13. Michel Godet and Fabrice Roubelat (1996). “Creating the future: The use and misuse of scenario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29, No. 2, p.164-171.
14. Oliver Yu (2004). ”Comparison of technology forecasting techniqu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The case for Decision-Focused Scenario Approach,”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p.409-423. California: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15. Philip W. F. van Notten, Jan Rotmans, Marjolein B. A. van Asselt and Dale S. Rothman (2003). “An updated scenario typology,” Futures, Vol.35, No.5, p.423-443.
16. Paul J. H. Schoemaker (1991). “When and how to use scenario planning: A heuristic approach with illustration,” Journal of Forecasting, Vol. 10, No. 6, p.549-564.
17. Paul J.H. Schoemaker and Robert E. Gunther (2006). “The Wisdom of Deliberate Mistak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109-114.
18. Peters Glen (1996).“Beyond the next wave:Imagi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31, Issue 2, p.334-335.
19.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4, No. 1, p.12-40.
20. Russell Rhyne (1981). ”Whole-pattern futures projection, using field anomaly relax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19, Issue 4, p.331-360.
21. Raphael Amit and Paul J. H. Schoemaker (1993).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1, p.33-46.
22. Robert K. Yin (1994).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 Version 2.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23. S. Onsel Sahin, F. Ulengin and B. Ulengin (2004).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Cognitive Mapping in Scenario Analysis: The Case of Turkey’s Inflation Dynamic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58, Issue1, p.124-145.
24. Schwartz Peter (1996). The art of the long view:Planning for the Future in an Uncertain World. New York:Currency Doubleday.
25. Theo J B M Postma and Franz Liebl (2005). “How to Improve Scenario Analysis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72, Issue 2, p.162-173.
26. William Feller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Vol.1, Version 2.New York:Wiley.
27. Xu Feng, Davis Anthony B West, Robert a Martonchik, John V Diner, David J (2011). “Markov chain formalism for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in a plane-parallel atmosphere overlying a polarizing surface,” Optics Letters, Vol. 36, Issue 11, p.2083-2085.
中文部分
1. 2015年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小組(2009)。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2009年版。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台北市:資策會市場中心。
2. 2015年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小組(2009)。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台灣產業前瞻研究方法與流程。台北市:資策會市場中心。
3. 2015年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小組(2009)。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服務業中長期發展關鍵議題與思維。台北市:資策會市場中心。
4. 林博文(2010)。前瞻與科技政策知識整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5. 李宜映(2008)。中國技術前瞻趨勢對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啟示。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6. 李宜映(2010)。中國農業科技前瞻之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7. 李易玩(2008)。以STEEP分類探索前瞻計畫之質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賴志遠、朱閔聖、邱錦田、洪文琪、葉乃菁、王玳琪、吳悅、康美凰、陳嬿妃(2006)。從技術預測走向前瞻調查-以日本第八次前瞻為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頁241-260。
9. 林欣吾、高仁山、王睦鈞、游啟聰、謝志宏、梁馨文、…、馬仁宏(2006)。台灣前瞻調查計畫之規劃方案。科技發展政策報導,頁218-240。
10. 廖慶榮(2009)。作業研究,2 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11. 郭嘉莉(2009)。未來都會生活輕型電動載具之情境分析與規劃。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國家技術前瞻研究組(2006)。2003-2005年中國技術前瞻報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3. 黃晶琳(2010)。2020全球大趨勢與大未來-下一個創新浪潮。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19期,13-19頁。
14. 黃志鵬(2010)。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及因應措施。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15. 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2009),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
1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華經濟研究院(2010)。2010中小企業白皮書。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17. 前瞻社(2010)。「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論壇會議。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18. 薛義誠(2008)。策略規畫與管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19. 徐文章(2006)。前瞻方法論之研究比較,95年度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 蕭萬長、麥朝成、柯承恩(2006)。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崛起對我國的挑戰、願景與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1. 卓佩甄(2010)。智慧型行動輔具之情境規劃。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褚耐安、端木琳、郭思妤、李靜瑤(譯)(2007)。中國經濟崛起之全球挑戰導論(原作者:Peter Navarro)。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23. 鄒篪生、孫智麗、李宜映(2009)。由各國科技前瞻執行經驗提出我國農業科技前瞻發展計畫,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2卷第12期,頁48-56。
24. 陳尚懋(2011)。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對台灣的影響:兼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1 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淡水校區。
25.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濟部商業司(2010)。2010年商業服務業年鑑。經濟部。
26. 沈義桐(2010)。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之情境規劃。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0)。前瞻初探-科技前瞻與發展趨勢研究計畫。
28. 蘇孟宗(2011)。以軟性經濟創意開創發展新動能。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31-232期,頁20-21。
29. 葉芷嫻(2011)。綠能產業,重心將持續移往亞洲。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31-232期,頁24-25。
30. 王元元(2011)。讓台灣成為軟性經濟的創意者,創意驅動心台灣論壇。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31-232期,頁14-21。
31. 吳顯東(2006)。洞見脈絡-技術預測輕鬆上手。經濟部ITIS專案辦公室。
32. 王玳琪、賴志遠(2007)。日本第八次前瞻調查-情境分析簡介。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科技第十四期,頁54-60。
33. 王弓(2011)。工研院南風週:面對全球變局台灣產業應掌握契機,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34期,頁39-41。
34. 袁建中(2007)。技術前瞻先期研究–領域別篩選原則。2006科技政策與創新前瞻研討會。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35. 袁建中(2006)。技術前瞻(Foresight)先期研究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36. 余序江、許志義、陳澤義(1998)。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規劃。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網路資料
1. Bloomberg BusinessWeek(2009年12月29日)。5 Forecasts and 7 Predictions For 2010-2020 That Shap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線上]2011年5月20日取自:
http://www.businessweek.com/innovate/NussbaumOnDesign/archives/2009/12/5_predications.html。
2. ITIS智網(2008年12月31日)。探索服務業新型態附加價值。[線上]2011年5月20日取自:
http://www.itis.org.tw/pubinfo-detail.screen?industry=4&ctgy=26&pubid=60630407。
3. 品味雜誌(2011年2月18日)。朱為衆:美國消費市場。[線上]2011年4月13日取自:
http://magazine.sina.com/bg/newfortune/201101/20110215/2323109033.html。
4. 美國時代週刊(2010年3月22日)。10 ideas for the next 10 years。[線上]2011年5月20日取自: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arket/macro/2010/macro_10_005.htm。
5. 台灣服務聯網(2011年5月2日)。新興國家消費者趨勢變化。[線上]2011年6月2日取自: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151.aspx。
6. 台灣設計波酷網產業情報(2011年4月22日)。王志剛:十二五商機至少熱10年。[線上]2011年6月2日取自:
http://www.boco.com.tw/ColumnistDetail.aspx?Bid=B20110422000002。
7. 台灣新產業新願景(2009)。全球趨勢。[線上]2011年6月2日取自:
http://www.taiwan2015.org/MegaTrend/。
8. 台灣服務業聯網(2011年4月26日)。服務業的延伸「體驗經濟」-以「健康台灣」主題打造未來希望。[線上]2011年5月28日取自: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149.aspx。
9. 前瞻社(2010年01月15日)。政策前瞻的思維。[線上]2011年3月12日取自:
http://w3.cpbae.nccu.edu.tw/cpbae/activity/990130/990130_sbook.pdf。
10. 聯合報(2006年10月26日)。解決台灣問題時間表,中共初定2020年。[線上]2011年4月11日取自:
http://ck101.com/viewthread.php?tid=937718。
11. 能力雜誌(2009年3月)。服務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思路。[線上]2011年4月12日取自:
http://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4601&issue_id=924。
12. 工業總會服務網(2011年5月7日)。我入會十年的成果與挑戰。[線上]2011年6月3日取自:
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10005-494-4。
13. 國際在線(2010年9月30日)。靈貓六國將取代金磚四國成未來10年經濟增長熱點。[線上]2011年4月20日取自:
http://big5.cri.cn/gate/big5/gb1.cri.cn/27824/2010/09/30/3525s3009871.htm。
14. 國際商情(2010年01月27日)。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老年人多 銀髮產業供不應求。[線上]2011年3月22日取自:
http://www.trademag.org.tw/content02.asp?id=525884&type=19。
15. 華夏經緯網(2011年2月21日)。臺灣內政部:台灣碩博士人口2011年底將增至百萬。[線上]2011年5月22日取自:
http://big5.huaxia.com/xw/twxw/2011/02/2299044.html。
16. 華夏經緯網(2011年5月17日)。掘金十二五臺商服務業有優勢。[線上]2011年5月22日取自:
http://big5.huaxia.com/tslj/jjsp/2011/05/2416131.html。
17. 經濟部即時新聞(2011年6月3日)。ECFA效益續發酵 台商回台投資創高峰。[線上]2011年6月12日取自:
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21746。
18.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泰山職訓中心(2010)。兩岸人才移動篇,南僑-前進大陸優勢不再需融入當地文化。[線上]2011年6月2日取自:
http://forum.vtu.nat.gov.tw/www/12/tsvtc_c0304_p01.html。
19.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泰山職訓中心(2010)。總論篇:走在產業趨勢軌道上-台灣人才變身國際級人才。 [線上]2011年6月2日取自:
http://forum.vtu.nat.gov.tw/www/12/tsvtc_c0301_p01.html。
20. 新華網(200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線上]2011年5月6日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1362.htm。
21.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6月29日)。美智庫:簽ECFA,台GDP將增4.5%。[線上]2011年4月10日取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6/6/8/101366877.html?coluid=93&kindid=2778&docid=101366877。
22.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 中心 (2010年10月29日)。 WTO電子報第236 期。[線上]2011年5月23日取自: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fileviewer?id=113142。
23.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年07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線上]2011年6月14日取自:
http://sys.cier.edu.tw/site/cier/public/data/980729%E6%91%98%E8%A6%81%E8%AA%AA%E6%98%8E.pdf。
24. 數位時代(2008年12月09日)。台灣服務業提升附加價值的下一步:善用服務創新。[線上]2011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11645。
25. 世界新聞網(2010年9月3日)。全球經濟板塊正要重新洗牌。[線上]2011年4月20日取自: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9371500/article-%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6%9D%BF%E5%A1%8A%E6%AD%A3%E8%A6%81%E9%87%8D%E6%96%B0%E6%B4%97%E7%89%8C?instance=frm1。
26. 財經知識庫(2010年10月19日)。2010年台灣線上購物規模3583億,年增21.5%。[線上]2011年4月5日取自: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d542f7f8-a916-48f8-861f-71e7f8e80c58。
27. 遠見雜誌(2009年10月)。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個行動上網設備。[線上]2011年3月3日取自: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15404&pg=3。
指導教授 薛義誠(Yih-chearng Shiue) 審核日期 2011-9-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