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306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18.188.61.223
姓名 劉銀丹(Yn-dan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A Study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Culture by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The Experiences of Ping Jen Hakka Institute )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平鎮客家書院係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所創設之非正式組織,融合了學術研究單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三者之特質,如何整合資源的運用,以達最有效率及效能的實踐,是為治理中最為重要的研究問題。
平鎮客家書院的組織乃透過整合公部門的客家經費、場地;學術研究單位厚實的理論依據,共同委託非營利組織以公私協力執行推動客家文化,有何具體成效,是否可以達到『綜效效果』(synergy)?這個新型態的組合,會碰到什麼困境、可能解決方法等作為其他客家書院或其他推動客家公共事務之參考,是為研究目的。
由於研究者服務於公部門,採用參與(Participation)、觀察(Observation)法,實地參於平鎮客家書院之執行工作,對於客家有熱烈的情感,且長期沉浸在推動客家文化相關活動的現場觀察,也參與相關之會議討論。透過公私協力的文獻蒐集與研究主題作為交互檢核與驗證。向參與客家書院活動之學員發放問巻調查,分析學習成效及滿意度。以深度訪談為核心研究方法,以開放式訪談,採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分析訪談資料,以獲得可靠貼近真實的結論。深入瞭解公私協力的理念與現況,關切客家書院未來方向及願景。
研究發現:平鎮客家書院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的發展分為四個面向,
一、政策組織面:(1)推動客家公共政策,必須具有公權力、政治力。(2)組織間有共識性,責任心、及強烈使命感,才能創造共贏。(3)組織間應具規範法制化、角色應具責任確認原則。(4)運作應確實達到資源整合、跨部門協力合作,自主專責能力。(5)慎選具有執行能力、財務透明、使命必達之合作單位。
二、實際執行面:(1)執行上的困境:經費困窘,領導者心態或更迭、推動政策無法延續,師資不足。(2)協力執行的成效。(3)朝經濟力、推廣力、及影響力而努力。
三、社會回應面:(1)深獲社會認同及高度肯定(2)注意因素及改善方向。
四、發展願景面:(1)公共性、現代性、及創新性。(2)在活動設計上具建設性及教育性;有深度、有廣度。(3)多元性、普遍性、全面性、永續性、結合地方産業發展(4)善用公私協力的功能。(5)設定近程、中程、長程性目標,以文化貢獻回饋社會。
摘要(英) Ping Jen Hakka Institute was established by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t is an unofficial organization,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uni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managing topic to research is how to link the whole resources together, so as to reach the goal of the practice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Ping Jen Hakka Institute aims to promote Hakka culture by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The institute, which is an authoriz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ombines the Hakka funds and places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bundant theories supported by the academic research uni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urvey if this new kind of combination could obtain any concrete achievements, if the synergy worked, what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ed and what the possible solutions were. They hope the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Hakka institutes or people that want to promote Hakka public affairs.
As working in the government, the researcher adopted the methods of participation and observation to do the research. With a passion for Hakka culture, the researcher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executive work at Ping Pen Hakka Institute as well as numerous Hakka activities and seminars for years.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er had a long-term observ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Besides, by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the documents and main topics to prove and examine mutuall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gave the questionnaires to the people who attended the activities held by Ping Jen Hakka Institute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study and the degree of the satisfaction. In order to acquire a reliable and tru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adopted the method of the in-depth interviews and used the MAXQDA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not only has fully realized the concept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but also concerne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our facets.
(I)Policies and organizations: (1) Promoting Hakka public policies requires governmental power and political strength. (2) Among the organizations, there must be a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sibility to fulfill the task. (3) The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regularized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roles they play. (4) During the proces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the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ce are precisely required. (5) Choose partners carefully. The cooperative unit must have the 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to carry out the mission and its finance must be clear.
(II)Execution: (1) The difficulties: the shortage of funds, the attitude or the change of the leaders,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policies, and the lack of the qualified teachers (2) The effect of the cooperation (3) Make efforts on economic strength, promotions and influences.
(III)Feedbacks from the society: (1) Gain lots of acknowledgement and affirmation. (2) Pay attention to some factors and the directions of the improvement.
(IV)Future development: (1) Publicity, modernity, and innovation. (2) Design more constructive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 broaden people’s horizons. (3) Diversification, popularization, entirety, continuity and link with the local industries (4) Use the func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well. (5) Set up short-term,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goals. Make a cultural contribution to feedback the society.
關鍵字(中) ★ 客家書院
★ 公私協力
★ 客家文化
關鍵字(英) ★ Hakka Institute
★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 Hakka Culture
論文目次 摘要 i
目錄 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7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7
第二節 公私協力理論探討 19
第三節 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 30
第四節 客家文化的意涵 38
第三章 平鎮客家書院個案析探 45
第一節 書院的沿革 45
第二節 客家書院的緣起 48
第三節 客家書院的組織理念與發展 52
第四節 平鎮客家書院三方組織介紹 55
第五節 平鎮客家書院組織互動關係 68
第四章 平鎮客家書院推動客家文化成效分析 73
第一節 執行推動客家文化 73
第二節 推動客家文化成效之量化分析 8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9
第一節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之質化分析 109
第二節 平鎮客家書院政策組織面分析 114
第三節 平鎮客家書院執行推動面分析 133
第四節 平鎮客家書院社會回應面分析 141
第五節 平鎮客家書院發展願景面分析 15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91
附錄一 公私協力相關文獻整理表 203
附錄二、非營利組織訪談題綱 208
附錄三 平鎮市客家踩街嘉年華活動問卷調查〈現場〉 209
附錄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平鎮客家書院學習成效調查問卷 213
附錄五 深度訪談題綱 215
附錄六 政策組織之文本編碼 216
附錄七 實際執行之文本編碼 230
附錄八 社會認同之文本編碼 236
附錄九 發展願景之文本編碼 247
附錄十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平鎮客家書院暨客家類課程師資會議記錄 257
附錄十一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鎮、市、區)一覽表 25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 著(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瑞哲(2006)。地方政府與農會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鄕鎮市産業文化活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方宜亭(2005)。汎論實現國家任務之「公私協力」行為形式。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班公法組,未出版,台北市。
平鎮市公所網站http://www.pingj.gov.tw 99.08.26上網
平鎮市公所網站http://www.pingjen.gov.tw/public/vote/list.asp100.01.28上網
江明修 主編(2002a)。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公司
江明修、鄭勝分(2002b)。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載於江明修主編。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主編(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的治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 著(2009a)。研究方法論。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 主編(2009b)。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曾冠球(2009c)。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載於江明修主編,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頁)。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主編(2009)。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2009年刊。桃園
江明修 主編(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部落格 談政府、企業與第三部門之間 http://www.wretch.cc/blog/msjiang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簡介(2009)。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益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41-47。
宋學文、黎寶文(2004)。從治理探討我國客家政策之制定:一個3i決策模型的觀點。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主觀之「傳統與現代的客家」兩岸學術研究會,中壢。
李政賢 譯(2006)。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台北:智勝。
李柏瑜(2008)。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研究:以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佾璋(2008)。台北捷運公司營運民營化可行性之探討-以公私協力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依錇(2009)。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吳英明(198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眾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2 卷第3 期,頁1-14。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第208 期,頁1-15。
吳宗憲(2008)。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式研究之回顧與前瞻。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巻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施玉柔(2008)。臺灣的書院之社會功能及文化特色。高雄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馨(2008)。日本型公私協力之理論與實務:北海道與志木市的個案分析。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周錦宏(2009)。非營利、營利與政府部門在地方文化産業發展之角色-以苑裡藺草産業為例。第三部門學刊第12期,1-32。
奇摩知識網站(2010)。2010年9月30日,擷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4301079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99.08.26上網
孫煒(2008)。論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法治化。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84-100。台北:智勝。
孫煒(2010a)。客家行政與政策。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79-100)。台北市:智勝文化。
孫煒(2010b)。第三部門專題上課講義(頁55)。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在職專班課程,未出版。
唐維敏譯,Teun A. van Dijk 等原著(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
桃園縣社會教育協進會網站(http://60.248.134.178/)
桃園縣成人暨社區教育推廣協會網站。http://60.248.134.178/
桃園縣平鎮市公所(2010)。藝術平鎮2010年平鎮市藝術季成果彙編。
陳運棟 著(1983)。客家人。台北市:聯亞出版社。
陳景堂(2000)。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第三版。台北:儒林。
陳板(2002)。化邊緣為資源-臺灣客家文化産業化的策略。張維安主編,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頁17-1-17-15。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9 期,頁32-41。
陳定銘(2010a)。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01-134)。台北市:智勝文化。
陳定銘(2010b)。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精選第一輯:地方治理的藍海策略,411-427。
陳秋政(2008a)。跨部門治理之內涵與研究啟示。府際關係研究通訊第四期。
陳秋政(2008b)。跨部門治理議題分析架構芻議:社會中心治理途徑。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秋政(2009)。公民社會指標之結構面向分析-一個流域整治規劃過程的觀察。載於江明修主編,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頁)。台北市:智勝文化。
許世雨(2005)。建構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關係之研究。第三部門學刊,3,39-80。
許文傑(2009)。非營利組織是地方的夥伴或敵人?: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個案研究。載於江明修主編,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頁) 。台北市:智勝文化。
許立一(2008)。公民治理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莊文忠(2008)。NPO與政府部門的網絡與政策倡導:質性對話的分析。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網站(http://hakka.ncu.edu.tw)99.08.26上網
曾喜城 (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曾金玉(2000)。台灣客家運動之研究(1987-200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冠球(2008)。公私合夥:「壹北市民生活網」的經驗借鏡。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黃惠穗(2007)。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燕(2010)。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載於蕭新煌等(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頁249-276)。台北市:巨流。
曾昱菱、吳瑞嵐、周孟瑤。台灣地區書院沿革與南投地區現存書院之研究。99.09.27上網。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傳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pp. 1-23。
張維安、謝世忠 計畫主持人(2004)。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産業。台北市:客委會。
楊植鈞(2007)。公私協力行政與契約形式的選擇-從約形式的選擇-從ETC案談起。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班公法組,未出版,台北市。
張瓊玲(2008)。探討非營利組與政府互動的課責機制-以托育服務為例。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張奕華、許正妹 著(2010)。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廖炯志。公部門推動産業文化活動之組織運作與網絡整合。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一般生,未出版,台北市。
維基百科自由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 99.08.26上網
劉惠玲(2005)。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郁芬(2008)。臺北縣萬里鄉推動地方發展策略之研究:公私協力模型之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貞男(2009)。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文化觀光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劉淑瓊(2010)。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載於蕭新煌等(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頁223-248)。台北市:巨流。
盧天助(2003)。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新煌(2010a)。非營利部門台灣的發展特色。載於蕭新煌等(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頁35-42)。台北市:巨流。
蕭新煌 官有垣 陸宛蘋 主編(2010b)。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台北市:巨流。
簡莉莎(2003)。以公私合作模式推動工業區再生可行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盛國(2006)。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産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藍夏萍、吳瓊恩(2008)。檢視新公共服務之實踐:台灣社區治理制度現況。論文發表於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羅肇錦(2010)。客家文化研究專題上課講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在職專班課程,未出版。
貳、西文部份
Adler, P.S.(2001).Marker, hierarchy, and trust: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Organization Science,12(2),215-234
Beder, H.1984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radford,C.1983. “Private Sector Initiatives and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A Case Study of Contracting with City Venture Corpor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9(3):326-335.
Callahan, K., & Kloby, K. (2007). Collaboration meet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hallenge. The Public Management, Summer, 9-24.
Entwistle, Tom and Steven Martin. “From Competition to Collaboration in PublicService Delivery: A New Agenda for Research”. Public Administration 83:1(2005):233-242.
Innes, Judith E. and Booher, David E. “Collaborative policymaking: governancethrough dialogue”, in Hajer, Maarten and Wagenaar, Hendrik (eds). 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Society.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33-59.
Kenith, S., & Desai, U. (2000). Mapping local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terac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1(2), 245-263.
Kouwenhoven, Vincent.1993, “The Rise of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an Kooiman(ed.).Modern Governance. PP145-157.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Langton, S. 1983.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Hope or Hoax?”, National Civic Review, Vol .72, pp.256-261
Najam, Adil, 2000, “The Four-C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Cooperation, Confrontation, Complementarity, and Co-Optation?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rdership 10(4): 375-376
Stephenson,Max O.Jr.1991. “Whithe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A Critical Overview. ”Urban Affairs Quarterly.27(1):109-127.
Steiner, G. A., & Steiner, J. F.(2003).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Boston:Mc Graw-Hill.
Steinberg, R. (2006). Economy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Walter W. Powell & Richard Steinber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 pp. 117-139).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S.R.,& K.A.Gronbierg,2006.“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in W.W.,Powell & R.,Steinberg(eds.), The Non-profit Sed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Taylor,M.,1996,“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Accountability i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Policy and Politics 24(1):57-72
Takahashi, Lois. M & Smutny, Gayla. ”Collaborative Windows and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and Demise of Social Service Partnerships”.136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31:2 (June 2002):165-185.
Teisman, Geert R. & Klijn, Erik-Hans. ”Partnership Arrangements: Governmental Rhetoric or Governance Schem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2(March/April 2002):197-205.
Peters, B, G. (1998).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our friend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In J. Pierre (Eds.),
Partnerships in Urban Governanc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Weissert,C.S.(2001).Reluctant Partners:The Role of Preferences, Incentivers, and Monitioring in Program Compli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1(4):435-453.
指導教授 江明修(Min Hsiu Jiang) 審核日期 2011-6-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