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306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219.63.90
姓名 盧淑美(Shu-mei L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鄉鎮發展文化觀光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
(A Case Study of Promoting Hakka Village-Tao Yuan County Shin Wu Township as a Cultural Sightseeing Attraction)
相關論文
★ 寺廟與客家聚落關係──以桃園縣觀音鄉甘泉寺為例★ 客家花布的符號消費與族群認同
★ 台灣客家族群的跨國認同與文化建構:以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為例★ 親密與衝突的母女關係:以客家女性論述傳承為例
★ 客家飲食傳承與族群認同★ 乙未年桃園客家地區抗日事件之研究
★ 國小學童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基隆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文化展示與客家論述:以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為例
★ 族群旅遊節目的再現分析-以客家電視台為例★ 桃竹苗地區印尼客家外籍配偶的認同變遷
★ 客家流行音樂與青年的客家認同★ 清代新竹關西王廷昌家族的拓墾與發展
★ 論多元族群之社區認同建構─以桃園市龍潭區佳安社區為例★ 移民二代的認同抵抗與變遷─高屏溪畔滇緬義胞聚落的當代情境
★ 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變遷:以祭拜祖先為例★ 桃園巿客家庄新住民的文化適應與認同研究 :以觀音區菲籍家庭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客家鄉鎮發展文化觀光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
中 文 摘 要
文化觀光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新屋鄉位處桃園縣的邊陲地帶,過去在文化觀光發展上一直未受重視。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客家文化」在新屋鄉發展觀光的可行性。透過觀察地景、參與節慶活動及訪談來了解新屋鄉特有的客家文化活動。受訪者包括文史工作者、地方耆老、學者專家、文化政策參與者、觀光客、地方業者、媒體與在地居民等。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個案研究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觀光客(參觀新屋之後)更加了解新屋客家文化;藉由節慶活動,因相同的經驗或記憶,產生集體意識,更加強化族群認同感。最後,鄉民因發展觀光,深感榮耀且更加熱愛和認同在地的文化。冀望透過新屋客家文化的發揚,建構不可取代的「新屋海陸客家」文化觀光品牌形象。
本研究建議,新屋發展客家文化觀光應主打「客家海陸雙星觀光產業」,並規劃客家旅遊套裝行程,讓新屋鄉客家文化藉推展觀光更加發揚光大,並得以永續經營。
關鍵字:文化觀光、客家旅遊、新屋客家、客家漁港
摘要(英) A Case Study of Promoting Hakka Village-Tao Yuan County Shin Wu Township as a Cultural Sightseeing Attraction
ABSTRACT
Tourism is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Shin Wu is a coastal township at the southeast tip of Taoyuan County; therefore tourism was under develop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Shin Wu Township as a new recreational or leisure attraction. The researcher would utilize field trips, cultural festivitie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 to collect data. Interviewees included local historians and writers,
elders, academic scholars, tourists, merchants, media, and residents.
This research would also mak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s, case study and surveys to analyze data. This study found out: by practicing traditional rituals and festivals, tourists were more acquaint with Hakka culture and traditions; due to common experiences and recollections, such events could reunite the local people. Finally, local folks are proud of their Hakka heritages; therefore appreciate and identify with their ancestors’ origin. By spreading the richness of Hakka culture through tourism, transcends itself into an irreplaceable tourist
destination for serious travelers.
This study recommended that when authority promotes tourism, they should stress Shin Wu Township’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stom-made travel plans to meet individual traveler’s needs, such actions could not only flourish but
also pass down the Hakka inheritance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Key words』: Cultural Sightseeing, Hakka Travel, Shin Wu Hakka,
Hakka Fishing Port
關鍵字(中) ★ 客家漁港
★ 新屋客家
★ 客家旅遊
★ 文化觀光
關鍵字(英) ★ Cultural Sightseeing
★ Hakka Travel
★ Shin Wu Hakka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文化觀光 ………………………………………… 9
第二節 節慶活動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9
第一節 研究場域 ………………………………………… 39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45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 67
第四章 新屋客家觀光的發展 …………………………… 69
第一節 新屋客家文化的發展 …………………………… 69
第二節 永安漁港興起的時空脈絡 ……………………… 95
第三節 范姜老屋與據點 ………………………………… 119
第四節 發展文化觀光對新屋的影響 …………………… 131
第五節 反思與期許 ……………………………………… 140
第五章 結論 ……………………………………………… 14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後續發展 …………………………… 154
參考文獻 ………………………………………………………… 161
附錄一 觀察紀錄表 ……………………………………………… 167
附錄二 深度訪談逐字稿 ………………………………………… 168
附錄三 問卷調查表 ……………………………………………… 17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45,P2-6。
李英周(2006)。漁港與漁村未來發展方向,漁業推廣,232期,11-21。
汪芸譯(2001)。Zikman,S.著。旅行聆聽心的呼喚:自我探索、發現與成長。台北:天下遠見。
周兆駿(2006)。地方觀光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花蓮縣鳳林鎮為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
林秀燕(2008)。花蓮縣原住民學童傳統舞蹈活動與族群認同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2009)。新埔柿餅節的「打手」:節慶與關鍵行動者。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晏州(1984)。區域性戶外遊憩資源規劃方法之研究—兼論台灣地區遊憩資源開發策略,都市與計畫。
客家小小筆記書。童謠篇。行政院客家委員會:64。
施正峰(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市:新新台灣文教基會。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唐學斌(1987)。觀光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叢書。台北。
孫武彥(1994)。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1995)。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袁方編 (1997)。社會科學硏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宗熹(1992)。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市:武陵出版公司。
張汝倫(1988)。意義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莊曉菁(2010)。國姓爺過爐節慶活動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筱葳(2007)。文化觀光對社區永續發展的角色探討-以澎湖縣望安島為例。台南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 陽明山花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硏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怡妃(2009)。新瓦屋客家花鼓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學位論文。
陳建和(2002)。觀光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柏份(2006)。導入文化觀光於節慶活動評估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柏州、簡如邠(2004)。臺灣的地方新節慶。臺北縣新店市:遠足。
陳朝政(2003)。台商在兩岸的流動與認同:經驗研究與政策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書局。
陳運棟(1987)。客家人。台北:東門。
陳雍正(2006)。文本分析。載於管倖生等編著:設計研究方法,73-82。台北:全華。
陳蒼杰譯(2000)。易經占卜新解:文國。
彭雲貴(2007)。以觀光衝擊理論角度探討新竹縣北埔鄉觀光產業發展。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湯永銘(2008)。客家漁港社會網絡變遷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漁港為例。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昌文(2003)。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論文。
黃丁盛(2003)。台灣節慶。台北縣:木馬文化。
黃世明(2004)。節慶觀光之社會效益分析。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中縣政府文化局。
黃振家譯(2003)。Roger D.Wimmer、Joseph R.Dominick大眾媒體硏究。台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黃章展(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P1-2-5。
新屋起飛(2010)。新屋鄉公所。
新屋鄉志(2008)。新屋鄉公所。
新屋鄉社區報第一期第四版,2008.08.31 出刊,桃園:桃園縣新屋鄉社區健康營造協進會。
新屋鄉社區報第二期第四版,2008.11.30 出刊,桃園:桃園縣新屋鄉社區健康營造協進會。
新屋鄉社區報第六期第一版,2009.11.25 出刊,桃園:桃園縣新屋鄉社區健康營造協進會。
楊國樑、莊淑姿(2004)。休閒經濟學。台北縣: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楊嵐雅(1993)。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佳雄(2008)。載於李瑞騰主編。文化新視野。台北市:文訊雜誌社。
賈馥茗、楊深坑(1993)。教育學方法論。台北市:五南。
廖美玲(2010)。用故事打造節慶品牌的客家桐花祭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論文。
劉大和(2001)。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觀光、文化節慶,台北市:中華台北亞太經濟合作(APEC)研究中心,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3)。文化創意產業界定及其意義。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6,第第5期,115-122。
劉喚雲(2003)。客家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美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
盧蕙馨(2004)。載於謝臥龍等編著。質性研究-參與觀察法。台北:心理。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Kathy Charmaz(2009)。建構札根理論。台北市:五南。
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遠見。
網頁資料
二十一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stratagem/sub1.htm檢閱日期99.12.11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7/7/16/n1774994.htm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政策白皮書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wpage/chp1/1_1.1.htm檢閱日期99.12.11
奇魔知識網 http://www.cesroc.org.tw/e_paper_detail.php?sn=160#0檢閱日期2011.05.11
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61941&CtNode=2016&mp=2013&ps=1檢閱日期99.12.11
新楊平社大網站http://www.napcu.org.tw/certcu/?p=186檢閱日期100.06.21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87%E5%8C%96檢閱日期99.12.11
英文部份
Austin, J. L. (1962).How to Do Things wiith Word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ndix, R. & Welz, G. (1999).Cultural Brokerage and Public
Folklore within A German and American Field of Discourse. 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 36(2/3), 111-125.
Bredo,E.&Feinberg,W.(1982). “The interpretive approach to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E.Bredo&W. Feinberg(eds.)Knowledge and Values in Social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Falassi, A,(1987).Time out of time, Essays on Festival,U.S.A,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Getz,D,(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Van Nostrand
Hinch,T.D.(1996) Urban Tourism: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 Tourism,4,2:95-100.
Institutionalizing Noninstitutional Knowledg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13 Jossey-Bass.
Kirk, J., & Miller, M. L. (1986).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Merriam, S. 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pub.
Quinn,B.(2009).Festivals, events and tourism. In: Jamal, T. & Robinson, M.(eds.)The sage handbook of tourism studies
Robert Jackson (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 fit in the 21st century,IL Sagamore
Uysal, M.,L.A.R. Hagan,(1993). Motivation pf pleasure travel and tourism. Encyclopedia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eds.), Khan et al., New York:VNR.
Willim,F.T.(1997).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 London:Butterworth Heinemann.
指導教授 王俐容(Li-Jung Wang) 審核日期 2011-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