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306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18.227.105.83
姓名 陳冠義(KUAN-Y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文化創意空間永續經營策略: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為例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1990年政府開始籌建台灣高速鐵路,陸續徵收新瓦屋其鄰近六家地區農業聚落和農田。為保存地方傳統文化與產業,在新瓦屋花鼓協會、及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等地方文化團體的共同呼籲及努力下,新瓦屋才得以留存。由政府單位營運新瓦屋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及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分別推動許多行銷活動及文化建設,以及配合適當的產業發展策略及文化觀光型式,企圖重建新瓦屋的繁榮與文化。
本文透過蒐集新瓦屋聚落、新瓦屋花鼓藝術、國際花鼓藝術節等相關文獻加以探討,以瞭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與國際花鼓藝術節之行銷策略、效益、空間配置等營運現況;透過新瓦屋聚落相關活動參與,和針對決策者、當事人標的團體、協助新瓦屋營運文史工作者及團體深度訪談,瞭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目前營運管理的理念、操作方式,及對於問題應變方式及未來期待想像。再針對兩岸著名華山藝文特區、安平樹屋園區、四四南村、田子坊等成功案例,就背景沿革、行銷策略、空間規劃等進行個案分析,建構出文化創意空間的成功關鍵,作為新瓦屋及國際花鼓藝術節行銷策略與經營模式參考。
摘要(英) In recent years, Hakka Affairs Counci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Hakka industry into cultural innovative industry. With appropriate develop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ion for cultural tourism, the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enhance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in many Hakka areas. In 1990, the government, preparing to build Taiwan High Speed Rail, collected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and farms nearby Liujia areas. In this way, Hsinwawu Hakka Cultural Conservation Area was constructed. To preserv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dustry, some cultural groups like Sinwawu Folk Drum Association, Zhong X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so on worked hard to appeal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sinwawu.
After the government operated Hsinwawu directly, Hakka Affairs Council and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Hsinchu County Government devoted themselves to lots of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ions, attempting to reconstruct the prosperi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sinwawu. Through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f the Hsinwawu village, the Sinwawu Folk Drum Art and International Folk Drum Festicval,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operating function of Hsinwawu Hakka Cultural Conservation Area and International Folk Drum Festival marketing strategies, contributions and space planning. By joining 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Hsinwawu village, and deeply interviewing with the policymaker, involved group and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orker, the study attempts to figure out that the current operating concept and policy for Hsinwawu village, the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problem, and the future vision. Also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backgrou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space design of famous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Anping Tree House, Xinyi Public Assembly Hall and TianZiFang of Mainland Chin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gure out the key for successful Cultural Innovative Space and then induces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perating patterns for Hsinwawu and International Folk Drum Festival.
關鍵字(中)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文化創意空間
★ 國際花鼓藝術節
★ 文化創意產業
關鍵字(英) ★ Hsinwawu Hakka Culture Conservation Area
★ Cultural Innovative Space
★ International Folk Drum Festival
★ Cultural Innovative Industry
論文目次 摘要 V
謝誌 IX
目次 XI
圖次 XIII
表次 X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1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相關案例研究 27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28
第二節 相關案例分析 38
第三章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之沿革與傳承 55
第一節 新瓦屋聚落 56
第二節 新瓦屋花鼓藝術 98
第三節 國際花鼓藝術節 101
第四節 節慶傳承及聚落文化資源整合 107
第四章 新瓦屋客家文化創意空間之永續經營 109
第一節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營運定位 110
第二節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營運策略 116
第三節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空間規劃 124
第五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5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3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1
附件 15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Alvin H.Reiss原著,江明修審定。(2003)。非營利創新管理。臺北:智勝文化。
文化部(2013)。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2013年5月10日,擷取自http://www.moc.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13
文化部文化法規(2013)。文化資產保存法。2013年1月16日,擷取自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3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3)。文化資產個案導覽。2013年1月16日,擷取自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10&iscancel=true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上海:“田子坊”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六項舉措。2012年4月2日,擷取自http://www.chinawhcycy.com/Case/4056.html
文匯報(2012)。出發,台灣文創區:大玩偶的搖籃曲。2012年3月28日,擷取自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13/OT1201130001.htm
文化部文化法規(2013)。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3年1月16日,擷取自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247
王伯仁(2007)。現代臺灣奇觀?:節慶、節慶化與節慶地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王舒虹(2010)。台灣文化資產再利用之探討-以竹北林姓聚落「新瓦屋」之發展計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台北市信義區公所(2012)。信義公民會館。2012年4月16日,擷取自http://www.xydo.taipei.gov.tw/ct.asp?mp=124091&xItem=23671&CtNode=37744
台南旅遊網(2012)。德記洋行、安平樹屋導覽地圖。2012年3月28日,擷取自http://tainancity.tw/index_m.php?ptype=map_main&id=690#
台灣大百科全書(2012)。〈客家文化園區〉。2012年4月16日,擷取自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372
台灣社區通 (2006)。中興社區工作成果-《嘉興路再造-生活大街計畫》。2012年3月27日,擷取自http://sixstar.cca.gov.tw/blog/lin18215405/communityResultListAction.do?method=doRead&type=1&resultId=1400
台灣社區通(2006)。中興社區工作成果-大專院校回鄉關懷社區運動。2012年3月27日,擷取自http://sixstar.cca.gov.tw/blog/lin18215405/communityResultListAction.do?method=doRead&type=1&resultId=1403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編)(2009)。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臺北:智勝文化。
李宜晉(2008)。地方政府參與民俗傳統節慶活動之夥伴關係研究-以台南七夕十六歲藝術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宛真(2010)。文化創意產業、國家與藝術家: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慶杰(編)(2006)。新竹文獻第26期,新瓦屋與新瓦屋花鼓隊專輯,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吳淑惠(2012)。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委外經營評估。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吳淑鈴(2002)。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波酷網(2012)。應用客戶經驗管理開發成功文創商品。
2012年4月2日,擷取自http://www.boco.com.tw/NewsTdcDetail.aspx?bid=B20100329000002
周小婷(2003)。高雄縣民俗技藝團體「順賢宮宋江陣」永續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客家委員會(出版年未註明)。《新瓦屋》簡介。
客家委員會(2013)。新瓦屋聚落保存。2012年1月16日,擷取自http://www.hakka.gov.tw/np.asp?ctNode=1814&mp=1791&ps=
涂美芳(2012)。文化保存與文化治理: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為例(2005-2010)。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碩士論文。
莊麗香(2004)。六堆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及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陳怡妃(2009)。新瓦屋客家花鼓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陳其南(2007)。台灣地方小鎮的再生-從生產到消費到生活的地方都市重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研討會。
陳賢仙(2012)。歷史建築聚落保存再利用之探討-以竹北市六張犁聚落、新瓦屋聚落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陳定銘(2003)。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2,218-241。
陳定銘(2001)。非營利組織之志工招募與甄選。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頁123-142)。臺北:智勝文化。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第19期。
陳板(1998)。六家庄風土志。臺北:唐山出版。
郭芳吟 (2010)。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在空間發展結構與聚集之分析研究-台北與上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與空間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第三工作室(2007)。六家客家族群開發史調查研究總結報告-修訂本。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書。
張譽騰(2003)。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臺北:五觀藝術館理有限公司出版。
華山1914(2012)。關於華山-華山歷史簡介。2012年3月28日,擷取自http://web.huashan1914.com/about/history.php?cate=about
楊敏芝(2009)。台灣全志,卷十二,文化志,文化產業篇。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旅遊資訊王(2012)。景點簡介: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2012年3月28日,擷取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2597.html
黃揚升(2009)。竹北市都市計畫區遷入人口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碩士班。
新瓦屋花鼓導覽摺頁(出版年未註明)。資料來源:新瓦屋花鼓隊提供。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提供(2012)。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好客上好茶活動簡介。
新瓦屋花鼓隊林祺秋訪問稿(2012)。91.12.28訪問稿。2012年4月2日,擷取自http://www.chinawhcycy.com/Case/4056.html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11)。歡迎加入六家園區志工團隊。2012年4月3日,擷取自http://www.hchcc.gov.tw/ch/01news/new_01_main.asp?bull_id=4870
新竹縣旅遊網(2012)。主題文化之旅-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2012年4月8日,擷取自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73&id=5
劉大和(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教學資源中心文化創意產業講座內容。
葉智魁 (2002)。發展的迷思─文化產業與契機,哲學雜誌叢書,第三十八期,臺北:業強出版社。
樂活好鄰居(2012)。簡單市集-四四南村。2012年3月28日,擷取自http://life.coa.gov.tw/Life/FarmerMarket/VisitListDetail.aspx?id=4
蔣玉嬋(2007)。建構社區學習體系以推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潘釔天(2012)。文化創意園區與都市活化:中國上海田子坊與英國雪菲爾特區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解鴻年(2002)。六家新瓦屋林姓聚落整修復原可行性暨開發策略之研究。新竹縣政府。
謝宜君(2009)。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盧家珍(1997)。我有一個夢─表演藝術團體的經營。載於盧家珍、陳麗娟(編),藝林探索:經營管理篇。臺北:臺北市藝術管理學會。
盧維屏 (2006)。新瓦屋印象。竹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西文部分:
Getz, Donald.(1989). Special Events Defining The Product. Tourism Management.
Pandit, N.R.(1996).The Creation of Theory: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The Qualitative Report, Volume 2, Number 4, December, 1996,3-4.
Strauss, A & Corbin, J.(1990).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Newbury Park,CA:Sage.
Tesch, R.C.(1990). Qualitative Research:Analysis Types & Software Tools.NY:Falmer.
Wolcott, H.F.(1992).Posturing in Qualitative Inquiry in M.D.Lecomyste.W.L.Millroy & J.Presissle(eds.)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3-52)NT:Academic.
指導教授 江明修 審核日期 2013-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