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306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8 、訪客IP:52.14.0.24
姓名 鍾淑萍(Shu-Ping 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學習經驗之研究-以桃園縣二所社區大學為例
(A study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Adult Learner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Based on Case Studies at Two Community Colleges in Taoyuan County)
相關論文
★ 客家符號建構之研究-以桐花為例★ 客家地區醫療院所企業社會責任--以天晟醫院推動社區健康營造為例
★ 媒體框架與客家意象之研究—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客家社團與溝通媒介之研究—以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為例
★ 台灣客家戲教學成效之研究 --以中壢市興國國小音樂教學為例★ 客家休閒農業區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照門休閒農業區為例
★ 新北市客家社團公民社會化之研究:CIVICUS公民社會指標的初探★ 以跨文化的觀點看商業電視台製播族群語言教學節目—以TVBS「來怡客」為例
★ 侯孝賢電影中的客家意象研究★ 客籍企業家興業精神之研究
★ 乙未年桃園客家地區抗日事件之研究★ 國小學童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基隆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 日本OVOP運動與台灣客家地方特色產業的比較分析:協力角色觀點★ 客家節慶活動旅遊效益之研究-以新埔義民節為例
★ 客家桐花祭與日本櫻花祭之比較研究─以文化治理的觀點★ 日本六級產業理論應用於台灣地方產業發展之策略-以苗栗公館紅棗產業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探討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經驗,以了解其參與客家課程之學習動機、需求、態度與困境。
本研究以桃園縣兩所社區大學-新楊平社區大學與平鎮市民大學為研究個案,此兩所社區大學,自成立以來,皆以「客家」為其辦學特色,以客家課程為主流課程在推動,對客家文化的傳承、發揚,不遺餘力。
首先,透過文獻蒐集分析與探討,了解成人參與課程學習之相關理論及研究,再對授課教師、學員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學員參與客家課程之學習經驗。期望本研究之發現,能提供社區大學、教育工作者、學員及後續研究者一些參考。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動機來自傳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對客家文化的好奇心、為取得專業證照以增加就業機會、為了工作需要、對教師的認同及建立社交關係。
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需求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面向: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獲得精巧的技能、有可發揮所長與展現自我的舞台、建立交誼關係及提升客語能力。
3.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態度,可歸納為以下五個面向:自我的學習態度良好、課程具實用性、教師教學認真及用心、與同儕互動熱絡及學習環境適當。
4.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困境來自:
(1)個體本身因素:自信心不足、客語能力不足、基本技能不足及年齡太大。
(2)外在因素:照顧家庭、工作忙碌及學習環境硬體設施不足。
摘要(英)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 and to understand the adults’ motivations, needs, attitud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se courses.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case studies of two community colleges in Taoyuan County—Xin Yang Ping Community College and Ping Zhen Community College.These two community colleges have featured Hakka curricula from their initial establishments. These programs are dedic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and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 first analysed and discuss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ories and research pertaining to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courses.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by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subjects includ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wo community colleges.This researcher’s aim is that,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community colleges, educato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related topics.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The motivations of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ir mission of passing down Hakka culture, curiosity towards Hakka culture, obtaining professional credentials to increase job opportunities, fulfilling the requirements of a current job, the reputa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2.The needs of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akka culture, acquisition of advanced skills, provision of a forum to demonstrate personal strengths, cultiv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enhancement of Hakka language skills.
3.The attitudes of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 can be analyzed into five types: good attitudes towards self-learning, a conviction that the course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recognition of the teachers’ dedication and sincerity, warm peer interaction, and a belief tha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suitable.
4.The difficulties for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Hakka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 arise from:
(a)Internal factors: insufficient confidence,incompetence with the Hakka language, insufficient basic skills, and advanced age.
(b)External factors: family obligations, work responsibilities,inadequate learning facilities.
關鍵字(中) ★ 學習經驗
★ 客家課程
★ 社區大學
關鍵字(英) ★ learning experiences
★ Hakka courses
★ community college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概念界定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5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5
第二節 終身學習相關理論 23
第三節 社區大學與公民社會 25
第四節 族群與多元文化 31
第五節 學習經驗理論探討 39
第三章 個案析探 57
第一節 社區大學客家課程的發展與變遷 57
第二節 平鎮市民大學簡介 59
第三節 新楊平社區大學簡介 72
第四節 兩所社大客家課程實施現況 79
第四章 研究分析 87
第一節 學員的學習動機 89
第二節 學員的學習需求 100
第三節 學員的學習態度 111
第四節 學員的學習困境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9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71
附錄一 平鎮市民大學客家課程 171
附錄二 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課程 176
附錄三 社大主任訪談稿 180
附錄四 學員訪談稿 185
附錄五 授課教師訪談稿 2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云淇(2010)。教師參與在職碩士班專業成長學習需求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南部某一所國立大學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 東(1998)。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甫昌(2003a)。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
王甫昌(2003b)。臺灣族群關係研究。載於王振寰主編,臺灣社會(頁233-274)。臺北市:巨流。
王政彥(2006) 。應用成人自我調控學習素養常模協助弱勢族群克服學習障礙。載於特殊族群成人教育,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頁1-43)。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惠芝 (2005) 。成人學習理論之探索。載於王惠芝、林震岩、陳玉台、楊嘉麗著,二十一世紀的終身學習(頁1-22)。臺北市:心理。
王森龍(2009)。高齡者成功老化之學習需求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市長青學苑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1998) 。各國社區教育現況。臺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2005) 。非正規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美惠(2006)。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術性課程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丘昌泰(2009) 。臺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頁3-23)。臺北市:智勝文化。
平鎮市民大學暨平鎮樂齡學習資源中心選課手冊(2010),第15期。
江明修(2001)。建立學習型的公民社會。載於社區大學全國通訊,第9期,3。
江明修、陳定銘(2001a)。台灣社區大學的創發與建構公民社會。載於二十一世紀,65期,122-129。
江明修、陳定銘(2001b)。非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之建構-以社區大學運動為例。載於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2期,15-43。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市:智勝文化。
曲麗濤(2009)。公民社會概念的演變及其現代內涵。載於長春市委黨校學報,第四期(總第117期),58-61。
任凱、王佳煌合譯(2005)。John Lofland,Lyn H.Lofland原著。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市:湯姆生出版:學富文化發行。
沈六(1997)。角色扮演教學法。載於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頁129-142)。 臺北市:師大書苑。
沈清松(2001)。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北市:商務。
李素卿譯(1997) 。Stephen Brookfield著。成人學習者,成人教育與社區。臺北市:五南。
李瑛(2006) 。臺灣成人教育的族群研究之分析與展望。載於特殊族群成人教育(頁298-299)。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麗英(2006) 。從「發聲」(Voice)到「增能」(Empowerment)~一個外籍配偶教師的創意課程實踐,特殊族群成人教育(頁157-186)。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臺北: 師大書苑。
吳芳茜(2008)。台中縣新移民女性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其動機、需求、態度與困境探討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何志宏(2008)。臺北市社區大學休閒運動社團學員學習動機與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月琴、張鐸嚴、黃恒、鐘紅柱 編著(2003)。成人教育。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合懋(2003)。國小校長終身學習經驗量表的建立。載於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0(2),297-323。
林宋黛(2010)。諮商學習者在諮商學習困境之調適歷程。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宗鴻譯(2004)。J.M.Berger著。人格心理學。台北:湯姆生。
林美和(1990)。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清江(1997)。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改革。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31)。臺北市。
林曉芸(2001)。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中輟少年學習經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奕嵩(2004)。再造客家文化生命力。載於客家文化季刊,9,1。
柯永欣(2008)。台中市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與學員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柯淵福(2005)。成人參與佛教團體教化課程的學習經驗及其生活改變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范麗娟(2004) 。深度訪談。載於謝臥龍策劃主編,質性研究(81-126)。臺北市:心理。
胡怡謙、張敏如、林淑美編著(2001) 。富裕國的老船長:學習經驗談。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姜明義(2006)。原住民高中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原之社」的學生為例。濤聲學報,1,153-175。
洪泉湖等著(1997)。臺灣的多元文化。臺北市:五南。
洪泉湖(1999)。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論公民養成。公民訓練學報,8,167-180。
洪泉湖、劉若蘭、陳慧萍、陳昭宇、古慧貞(2007)。族群與多元文化,載於洪泉湖等著,臺灣的多元文化(頁19-85)。臺北:五南。
洪馨蘭(2007)。族群意識的再現與策略-以旗美社大客家類課程為例(2001-2005) 。載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 (頁127-158)。臺北市:智 勝文化。
施玉娟(200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施良方(1999)。課程理論。李輝華審訂。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施怡如(2001)。社區大學發展脈絡、課程規畫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姚誠(1997)。論文化多元主義與鄉土教學,載於洪泉湖、邵宗海、沈宗瑞等編,族群教育與族群關係(頁197-219)。台北:時英。
唐春榮(2009)。樂活學習、深耕社區-發現客庄之美。載於徐貴榮主編。客家墾殖開發與信仰論輯(頁vii-viii)。桃園縣中壢市:桃縣社教協進會。
唐春榮(2010)。在地關懷、再造顛峰。載於平鎮市大學報。第27期。頁1-4。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 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高強華(1997)。發表教學法。載於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頁107-116)。臺北市:師大書苑。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徐千惠(2010)。高齡學習需求與參與情況分析之研究: 以苗栗縣六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秀櫻(2004)。「教育研究」的批判教育研究:教研所碩士生的學習經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侑玫(2007)。打擊樂學習經驗對於低成就國中生學習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陶德芳(2006)。台北市社區大學餐飲課程學員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木柱(1989)。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的初步探討。載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許民盛(2008)。南投縣社區大學生活藝能課程學員學習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許婉鈴(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雅惠(2002)。諮商學習者人際經驗與諮商學習困境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莊英章(2004)。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歷史性」:客家研究的發展脈絡。歷史月刊,201,31-40。
梁志宏(1997)。學習動機與興趣。載於賈馥茗、梁志宏、陳如山、林月琴、黃恒、侯志欽、簡仁育編著,教育心理學(頁177-225)。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陳月素(2006)。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高齡者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世昌、唐秋霜(2005)。母語與多元文化。載於洪泉湖等著,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
陳如山、許應華、黃慈(2001)。知識海的指南針-學習方法與技巧。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奇祿(1994)。文化與生活。臺北:允晨文化。
陳定銘(2002)。臺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定銘(2004)。終身學習趨勢與社區大學發展。載於社會文化學報,19,23-56。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雪雲(2006)。當前社會族群之「特殊性」及其對成人教育學的啟示。載於特殊族群成人教育(頁45-73)。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師大書苑發行。
陳順成(2003)。北高兩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未出版,高雄。
陳瑞洲(2003)。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嘉皇(2002)。加強學生動機發展得探討,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化與統整。載於學校行政雙月刊,20, 90-97。
陳億貞譯(2003)。普通心理學。台北:雙葉。
陳翠娥(2001)。社區大學建構公民意識之研究--以台北市四所社區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曹譯鐸(2005)。宜蘭社區大學公民社會之建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張玉蓉(2010)。參與台北縣社區大學舞蹈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世民(2002)。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茂桂(2003)。族群關係。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版(頁215-245)。台北市:巨流。
張建成(2000)。張序。載於陳美如,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頁3-4。
張春興(1989)。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奕華、許正妹(2010)。質化資料分析。台北市:心理。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游家訓(2009)。銀髮族學習需求與服務創新之機會探討。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光雄(1997)。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蔡清田著(2009)。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黃武雄(1998)。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載於黃武雄等著;顧忠華主編(2004),成人的夏山,社區大學文獻選輯(一)(頁14-25)。臺北縣: 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黃政傑(1995)。成人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信樽(2008)。從文化觀點驗證數學學習需求內涵以及數學學習需求與學生自尊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復文書局。
黃富順(1997)。成人心理與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8)。學習社會理念的發展、意義、特性與實施。學習社會 (頁4-9),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編。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7)。成人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
黃意雯(2007)。諮商學習者人際知覺與學習困境及其轉化之敘說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曾玉玲(1993)。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喬健、李沛良、李友梅、馬戎(2005) 。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高雄市:麗文文化。
詹玉蓉( 2008)。臺北縣婦女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珠(2003)。動機與學習,載於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佩玲、陳惠萍著,教育心理學(頁309-344)。台北市:心理。
新楊平社區大學2009秋選課手冊。
楊文英(2004)。桃園縣成年婦女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取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立峰譯(2009)。Will Kymlicka。多元文化公民權一種有關少數族群權利的自由主義理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楊佈光(1983)。客家民謠之研究。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楊淳皓(2004)。原住民族諮商中的族群文化認同發展議題。載於輔導季刊,40(4),9-15。
楊惠君譯(2004)。Sharan B.merriam&Rosemary S.Caffarella。成人教育的參與。終身學習全書:成人教育總論(頁49-79)。臺北市:商周出版。
程薇(2008)。教育心理學(含心理學)。臺北市:志光教育文化。
鄭榮為(2005)。臺中市社區大學與勞工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比較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鄭榮興(2002)。客家戲曲音樂的概述。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頁70-77)。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鄭維宜(2008)。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增財(1995)。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曉雲(2009)。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載於中西文化研究(頁112-121)。
潘麗琪、黃宏田、林保良(2002)。成人參與學習之動機與障礙。載於華醫論壇,6,45-52。
劉大可(2009)。族群認同與符號-以客家地區為中心的考察。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頁417-454)。臺北市:智勝文化。
劉永順(2007)。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社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阿榮(2009)。序。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序i),台北縣:揚智文化。
劉晏彤(2005)。客家文化推手-專訪班主任。載於平鎮市大學報,9,1。
劉素珍(2006)。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書豪(2010)。社區大學繪畫課程學員學習型態、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怡華(2008)。社區大學參與建構社區終身學習體系之研究-以平鎮市民大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蔡佩芸(2009)。社區大學學員資訊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家宇(2001)。「學習型家庭方案」參與者的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玉霞(2008)。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之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賴澤涵、劉阿榮(2006) 。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灣的抉擇。載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頁18-22)。臺北縣:揚智文化。
蕭佳純(1999)。台南市社區大學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繼昌(2003)。文化、接觸與族群。載於現代化研究,33,87-96。
鍾紅柱(2010)。成人教育的重要概念。載於鍾紅柱、張鐸嚴、黃恆編著,成人教育(頁33-64)。台北縣:空大。
盧蕙馨(2004)。參與觀察。載於謝臥龍策劃主編,質性研究(頁57 -80)。臺北市:心理。
韓光俐(2009)。來台大學國際學生課業學習經驗與學習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顏美伶(2011)。臺東居民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蘇寶燕(2010)。國立空中大學成人學習者電腦態度對學習障礙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顧忠華(2000)。台灣的社區大學與社會自治。載於亞洲研究,37期,,172-190。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顧忠華(2007)。公民社會的全球變奏。載於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二期,183-187。
顧忠華(2010)。台灣的社區大學與社會自治。載於亞洲研究,第37期,172-190。
二.英文部分
Abraham H.Maslow.(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New York:Harper –Collins.
Abraham H.Maslow.(1987).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 and Row。
Atkinson, J. W. (1957).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64, 359-372.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Belle,T.J.&Ward,C.R.(1994).Multiculturalism and Education:Diversity and Its Impact on Schools and Society.N.Y.:State Univ.of New York Press.
Bergevin, P.(1967)A Philosophy for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Seabury Press.
Cross,K.P.(1981)Adults as Learners: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San Francisco:Jossey-Bass
Darkenwald,G.G.&Merriam,S.B(1982).Adult Education:Foundations of Practice.New York:Harper Collins.
EC(European Commission)(2001).Making a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Learning a Reality.
Henderson,karla A.(1991).Dimensions of choice: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Parks,and Leisure Research.Stage college,PA:Venture.
Hutchins,R.M.(1968).The Learning Society.New York:Praeger.
Houle,C.O.(1961).The Inquiring Mind.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Jarvis,P.(1990).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
John Keane.(2003).Global Civil Society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hnstone,J.W.C.and Rivera,R.J.(1965).Volunteers for Learning: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Pursuits of Adults. Hawthorne, N.Y. Aldine,1965.
Kadushin,A.(1990).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nowles,M.S.(1980).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licky & Norman (1994).Participation patterns in adult literacy program. Adult Basic Education, 3(4), 144-156.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 W., Clark, R. W. & Lowell, E. 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ion
McClelland, D. C. (1955). Studies inMotivation. New York:Appleton-Century- Crofts.
McClelland, D. C. (1961). The Achieving Society. 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McClelland, D. C. (1966). Longitudinal Trends in the Relation of Thought to Ac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30, 479 -484.
Monette,M.L.(1979).Need Assessment:A Critique of Philosophical Assumptions.Aducation ,29(2),83-95.
Morstain,B.R.,and Smart,J.C.(1974). Reas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Courses: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Group Differences.Adult Education,24
(2),83-98.
Murray, H. A. (1983). Exploration in Personality: A Clinical and Expenimental Study of Fifty Men of College 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la Purdie & Gillian Boulton-Lewis.(2003).The Learning Needs of Older Adults.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129-149.
Pintrich,P.R.,Marx,R.W.,&Boyle,R.A.(1993).Beyond Cold Conceptual Change:The Role of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Classroom Contextu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 Change.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3,167-199.
Ponterotto,J.G.&Pedersen,P.B.(1993).Preventing Prejudice.CA:Sage.
Sell,G.R.(1978).A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haran B.Merriam&Rosemary S.Caffarella.(1999).Learning in Adulthood.A Comprehensive Guide,2nd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
Smith, R. M. (1982). Learning how to Learn:Applied Theory for Adults. Chicago: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Strauss,Anselm and Juliet Corbin.(1990).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Newbury Park,CA:Sage.
Will Kymlicka.(1995).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料部分
1998-2007全國社區大學成立年表。2010年9月13日。取自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http://www.napcu.org.tw/website/category/data/statistics
2008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取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2010年9月22日。取自客委會。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3944&CtNode=1894&mp=1869&ps
八德社區大學網站。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bcu.m-ht.com/WebMaster/?module=news&func=_detail&id=29
內政統計通報(2010)。2010年9月8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中壢社區大學。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60.248.134.178/kcd/jsindex.htm
平鎮市民大學。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60.248.134.178/pzshedu/index.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語言能力認證作業要點。2010年8月27日。 取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29070&ctNode=2125&mp=2013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薪傳師資格認定作業要點。2011年3月6日。取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7517&ctNode=2125&mp=2013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www.napcu.org.tw/website/
社團法人桃園縣社會教育協進會網站。2010年12月10日。取自
http://60.248.134.178/
客委會。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81575&ctNode=2162&mp=2013
桃園社區大學。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www.tycu.org.tw/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0年8月30日。取自
http://www2.kles.tyc.edu.tw/~soc/web_31.php
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2010年9月13日。取自
http://cmcu.ngo.org.tw/node/610
教育部政令宣導。2010年8月30日。取自
http://wise.edu.tw/iwise/whitebook.php
教育部網站。2010年9月16日。取自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3198
終身學習法。2010年9月16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News/news_detail.aspx?id=6444&k1=%e7%b5%82%e8%ba%ab%e5%ad%b8%e7%bf%92%e6%b3%95
曾增勳(2010年)。客家身影/江明修 打造全球客學重鎮。聯合報。2010年9月16日。取自
http://hakka.ncu.edu.tw/hakkastudy/news/?newsID=31
黃武雄(1999)。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2010年8月27日。取自永和社區大學。
http://www.community-univ.org.tw/?q=node/597
黃武雄(2008)。倡議社區大學的初衷。2010年8月27日。取自文山社區大學
http://www.wenshan.org.tw/wscc/modules/tinyd0/index.php?id=23
新楊平社區大學。2010月09月8日。取自
http://syp.shedu.org.tw/modules/tad_book3/page.php?tbdsn=77
維基百科。2011月05月15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賴玉霞(2008)。受訪紀錄—苗栗縣社區大學校長。2010月09月8日。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msjiang/21325229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10年8月19日。取自教育部。
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asp?id=42
指導教授 李世暉(Shih-Hui Li) 審核日期 2011-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