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20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3.16.203.220
姓名 趙珮珽(Pei-ting Ch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閒人三論:《水滸傳》、《金瓶梅》到《紅樓夢》的探討
(Discussion of Three Cases on‘Xian Ren’ from “Shui Hu Zhuan”、“Jin Ping Mei”、“Hong Lou Meng”.)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從三部明清經典小說的相關人物,來擧要探討「閒人」群體在文化身份上的辯證意涵,並期待此一個案性揭示能有後續的系譜化建構。
從根源言,此一群體可溯自《周禮》萬民九職之末的「閒民」,所謂「無常」職、「轉」職者也;在「無常」和「轉」所涉的形上辯證方面,可和《說文解字》「閒」、「閑」的引申義互為發明;在職能實踐上,則一方面演變為南宋《都城紀勝》、《夢粱錄》所載諸多本領的幫閒「閒人」,《金瓶梅》即是箇中著例;另一方面又和《世說新語》的「無事」名士、唐宋白居易、蘇軾的「閒人」詩人,發展出「富貴閒人/無事忙」的賈寶玉。至於《水滸傳》,雖不乏「幫閒」閒人,但主體則自許「替天行道」之輩,套用有「三閑」之稱的魯迅說法,實屬閒人中的「幫忙」者。
摘要(英) The goals of this essay are by studying the related characters in the three classical nove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highlight the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e identity of the‘Xian Ren’(閒人)group and wish the revelation of this case study having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alogy.
Back to roots, the group can be traced to the last of nine occupations of the people of the “Zhou li"(周禮),‘Xian Min’(閒民),which means people with no fixed and changing occupations;from a metaphysical dialectic perspective, the no fixed and the changing are inter-inventing with extended meaning of the‘Xian’(閒)of transcending and the‘Xian’(閑)of exclusion in “Shuo Wen Jie Zi”(說文解字);in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y, on the one hand,‘Xian Ren’evolved into the competent hanger―ons of “Du Cheng Ji Sheng”(都城紀勝)and“Meng Liang Lu”(夢粱錄)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especially of “Shui Hu Zhuan”(水滸傳);on the other side,“Xian Ren”(閒人)also developed from celebrated scholars of “Shi Shuo Hsin Yu”(世說新語), the poet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ke Bai Juyi(白居易) and Su Shi(蘇軾) into Jia Baoyu(賈寶玉),who is ′rich and honourable idler.′ and fussing for nothing.As for “Shui Hu Zhuan”(水滸傳),the people,who are hanger―ons but refer to themselves as agents to enforce justice on behalf of heaven, should be called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f Lu Xun(魯迅) nicknamed ‘San Xian’(三閒) of three leisure,the‘Xian Ren’of helper∙
關鍵字(中) ★ 水滸傳
★ 金瓶梅
★ 紅樓夢
★ 閒人
關鍵字(英) ★ Shui Hu Zhuan
★ Jin Ping Mei
★ Hong Lou Meng
★ Xian Re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關於有人無事 1
第一節 起疑其人其事:對「富貴閒人無事忙」的提問 1
第二節 取樣經典個案:閒人先從閒書找 3
第三節 引申詞/字界義:兼及職能實踐與形上辯證的探討 6
第二章 《水滸傳》三論 9
第一節 職之無常職之轉者:閒民擧要 9
一、 起於兵書的間諜 9
二、 除罪扮裝的待罪身 19
第二節 隙之可覓者:在野的引申 26
一、 江湖 26
二、 山頭 33
第三節 出入與回歸:尋跡青石忠義榜 41
第三章 《金瓶梅》三論 49
第一節 強顏取奉多本事者:幫閒概述 49
一、 共襄都/城之勝:集體亮相的一群人 49
二、 明寫/暗諷案外案:幫閑網絡下的清官 59
三、 兄/弟西門慶幫:顧之則貪婪不己 67
四、 外/內三姑六婆:男主外下的閑內助 73
第二節 河之清者欲正流:空間思考下的鑽懶 77
一、 運河 77
二、 閨門 84
第四章 紅樓夢三論 91
第一節 閑世人忙/忙世人閑者 91
一、 閑人系譜概說 91
二、 富貴閒人賈寶玉 100
第二節 天上/人間大造出逃 109
一、 富貴溫柔鄉 109
二、 太虛幻境風月鑑 118
第三節 好了與銘記:適趣閒文紅樓夢 128
第五章 結論 135
徵引及參考書目 139
參考文獻 一、 主要文本: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李卓吾評本,凌賡等教點:《李卓吾評本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清】張竹坡評,王汝梅校注:《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二、 互參文本
【明末清初】金聖嘆評點、文子生校點:《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河南:中州古籍,1985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梅節校點:《金瓶梅詞話》,《金瓶梅詞話》(夢梅館校本),臺北:里仁書局。
【明】蘭陵笑笑生著,王汝梅等校點:《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香港:三聯書局,2011年)。
【清】曹雪芹:《甲辰本紅樓夢》(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周汝昌校訂批點:《石頭記》(桂林:灕江出版社,2009年)。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法〕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87年)

三、 古籍:
【西周】厲王:《宗周寶鐘銘》,收錄於【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民國十九年景清光緒二十年黃岡王氏刻本),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春秋】管仲:《管子》(四部叢刊景宋本)。
【春秋】尹喜:《關尹子‧一字篇》(四部叢刊三編景明本)。
【春秋】《論語》(四部叢刊景日本正平本)。
【春秋戰國】《周禮》(四部叢刊明翻宋岳氏本)。
【春秋戰國】《六韜》(清平津館叢書本)。
【春秋戰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左傳杜林合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春秋戰國】顧馨、徐明校點:《春秋左傳》(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春秋戰國】孫武:《孫子》(續古逸叢書景宋刻武經七書本)。
【戰國】莊周:《莊子》(四部叢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戰國】荀況:《荀子》(清抱經堂叢書本)。
【戰國】列禦寇:《列子》(四部叢刊景北宋本)。
【漢】司馬遷:《史記》(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明顧氏文房小說本)。
【漢】佚名:《三輔黃圖》(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
【漢】桓譚:《新論》,收錄於【南北朝】蕭統:《六臣注文選‧李都尉陵從軍‧李善注》(四部叢刊景宋本)。
【漢】班固:《漢書》(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漢】許慎、【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禮記》(四部叢刊景宋本)。
【魏】王弼注:《老子》(古逸叢書景唐寫本)。
【晉】張華:《博物志》(清指海本)。
【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收錄於《正統道藏》第七十三冊洞真部譜錄類卷一。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古逸叢書景宋本)。
【唐】吳兢:《貞觀政要》(四部叢刊續編景明成化刻本)。
【唐】李白:《李太白集》(宋刻本)。
【唐】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收錄於【宋】王安石:《唐百家詩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唐】李靖《李衛公問對》(續古逸叢書景宋刻武經七書本)。
【唐】陳翰:《異聞集‧東城老父傳》,收錄於【宋】李昉:《太平廣記》(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四部叢刊景述古堂景宋鈔本)。
【宋】丁度:《集韻》(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王安石:《臨川集》(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本)。
【宋】佚名:《宣和遺事》(士禮居叢書宋刊本)。
【宋】佚名:《都城紀勝》(清武林掌故叢編本)。
【宋】佚名:《靖康要錄》(清十萬卷樓從書本)
【宋】楊時:《龜山先生語錄》(四部叢刊續編景宋本)。
【宋】吳自牧:《夢梁錄》(清學津討原本)。
【宋】杜綰《雲林石譜》(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辛棄疾:《稼軒長短句》(元大德三年刊本)。
【宋】周密:《武林舊事》(民國景明寶顏堂秘笈本)。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居簡:《北磵文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
【宋】陸佃:《埤雅》(明成化刻嘉靖重修本)。
【宋】黃度:《周禮說》(清道光十年刻本)。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文津出版社,1986年12月)
【宋】竇儀:《刑統‧部內容止逃亡》(民國嘉業堂刻本)。
【宋】蘇軾:《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刻本)。
【元】脫脫:《宋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四部叢刊三編景元本)。
【元】趙素:《為政九要》,收錄於【元】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刻本)。
【明】王道安:〈施耐庵墓誌〉,收錄於【民國】李恭簡:《續修興化縣志》(民國三十三年鉛印本),卷十四。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明萬曆刻本)。
【明】海瑞:《備忘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明】郭正域:《皇明典禮志》(明萬曆四十一年劉汝康刻本)。
【明】舒化:《大明律附例》(明嘉靖刻本)。
【明】趙本學:《孫子書校解引類》(明萬曆重刻本)。
【明】顧起元:《說略》(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清】三泰:《大清律令‧刑律雜犯》(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鳴盛著、迮鶴壽參校:《蛾術編》(清道光二十一年世楷堂刻本)。
【清】李用粹:《證治匯補》(康熙二十六年刊)。
【清】計大受:《史林測義》(清嘉慶十九年楓溪別墅刻本)。
【清】張玉書:《張文貞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張玉書等編:《康熙字典》(上海:同文書局)。
【清】張廷玉:《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清】張廷玉:《清文獻通考》(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清】端方:《大清光緒新律令》(清宣統上海商務印書館刊本)。
【清】褚人獲:《堅瓠集》(清康熙刻本)。
【清】穆彰阿:《(嘉慶)大清一統志》(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清】穆彰阿:《(嘉慶)大清一統志》(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四、 專書:
〔俄〕巴赫金(Mikhail Bakhtin):《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高德耀(Robert Joe Cutter):《鬥雞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美〕凱瑟(SusanB.Kaiser):《服裝社會心理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
〔美〕黃仁宇(RayHunag):《明代的漕運1368-1644》(臺北:聯經,2013年)。
〔美〕爾文‧高夫曼(ErvingGoffman):《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臺北:群學,2010年)。
〔挪威〕范伯倫(Thorstein Bunde Veblen)著、李華夏譯:《有閒階級論――一種制度的經濟研究》(臺北:左岸文化出版),2007年。
〔蘇格蘭〕維克多˙特納(VictorTurner):《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丁朗《《金瓶梅》與北京》(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
王北固:《水滸傳的組織謀略》(臺北:遠流,1998年)。
王永平:《游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王利器:《耐雪堂集》(北京:新華書店,1986年)。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學泰:《發現另一個中國:對江湖、廟堂與民命的歷史考察》(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
王學泰:《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田秉鍔:《《金瓶梅》人性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田秉鍔:《《金瓶梅》與中國文化》(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
田曉菲:《秋水堂論金瓶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石昌渝、尹恭弘:《金瓶梅人物譜》(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板橋:稻香出版社,2002年)。
余佩芳:《新文類的誕生――《紅樓夢》的成長編述》(臺北:大安出版社,2012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2007年)。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李連利:《白銀帝國》(臺北:遠流,2013年)。
李耀忠:《雞王雄風》(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
林甘泉等:《中國土地制度史》(臺北:文津,1997年)。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臺北:皇冠,2009年)。
侯會:《《水滸》源流新證》(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
胡文彥、于淑岩:《中國家具文化》(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1983年)。
孫遜:《紅樓夢探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高建軍:《山東運河民俗》(濟南:濟南出版社,2006年)。
康來新:《紅樓長短夢》(板橋:駱駝,1996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曼素恩:《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紹華:《大運河的變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年)。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年)。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臺北:文津,1996年)。
黃霖:《黃霖說《金瓶梅》》(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
詹丹:《《紅樓夢》的物質與非物質》(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
賈平凹:《賈平凹自選集6散文卷閑人》(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年),
過士行:《壞話一條街:過士行劇作集》(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年)。
褚良才:《中國古代間諜史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頁39。
劉春迎:《揭密開封城下城‧外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麥田,1995年)。
劉慧:《泰山信仰與中國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夏林含英,1984年)。
樓慶西:《中國建築的門文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63年)。
魯迅:《准風月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魯迅:《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簡瑞瑤:《明代婦女佛教信仰與社會規範》(臺北板橋:稻香出版社,2002年)。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臺北:東大圖書,1998年)。
魏橋主編:《浙江省人物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五、 辭書:
王美涵:《稅收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雲五主持:《修增辭源》(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何本方等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吳澤炎等編:《辭源》(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三版)。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
康殷:《文字源流淺說》,北京:國際文化,1992年。
賀新輝主編:《紅樓夢詩詞鑒賞詞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
黃霖:《金瓶梅大辭典》(成都:巴蜀書社,1991)。
張世超等編:《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
楊琳注:《小爾雅今注》,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年。
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11月三版)。
熊鈍生等編:《辭海》(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

六、 專書論文:
〔法〕米歇‧傅寇(Michel Foucault):〈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下文〉,收錄於夏鑄九、王志弘:《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香港:明文出版社,1900年),頁407。
〔德〕吳森吉:〈五岳與五行及昆弋臉譜關係的探討〉,收錄於游琪、劉錫誠:《山岳與象徵》(北京:商務,2003年),頁40-41。
王連洲:〈《金瓶梅》臨清地名考〉,收錄於葉桂桐主編:《《金瓶梅作者之謎》》(1988年5月),頁270-283。
王連洲〈《金瓶梅》臨清地名續考—再談《金瓶梅》地理背景是明山東臨清州〉,收錄於王利器主編:《國際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1991年7月),頁217-244。
王螢:〈《金瓶梅》地理背景為今山東臨清市考〉,收錄於葉桂桐主編:《《金瓶梅作者之謎》》(1988年5月),284-307。
宇文所安:《秋水堂論金瓶梅‧序》,收錄於田曉菲:《秋水堂論金瓶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收錄於《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1978年),頁61。
巫仁恕:〈明清江南東岳神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以蘇州民變為討論中心〉,收錄於李孝悌:《中國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2006年),頁180。
康來新:〈疏影暗香――香菱氣韻的品評〉,收錄於《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1987年),頁38。
張志烈:《鏡與中國傳統文化˙序》,收錄於劉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4),頁6。
鄭樹榮:〈鳳凰踏碎玉玲瓏〉,收錄於《水滸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頁278-281。
嚴明:〈甄寶玉與賈寶玉的小說結構意義〉,收錄於《《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臺北:洪葉文化,2003年),頁221-234。

七、 期刊論文:
王人恩:〈《紅樓夢》中的人參描寫意象探微〉,《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三輯),頁98。
王學泰:〈從《水滸傳》看江湖文化〉,《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5年8月),頁5。
李曉珏:〈科舉考試制度下的宋代房屋租賃業〉,《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頁137。
李豐楙:〈假作真時假亦真――一僧、一道眼下的情、欲、理〉,收錄於王瑷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年),頁14。
汪遠平:〈《水滸》的間諜描寫〉,《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1984年),頁56。
周維衍:〈《金瓶梅》的幾個問題〉,《復旦學報》第2期(1990年),頁58。
郭若沫:〈三門峽出土銅器二、三事〉,《文物》第1期(1959年),頁14。
過士行:〈我的戲劇觀〉,《文藝研究》第三期(2001年),頁87。
魏鴻:〈宋代「崇文抑武」治國方略〉,《濱州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 (2009年4月),頁11。
邊家珍:〈佞倖幫閑的絕妙畫像――論《金瓶梅》中的應伯爵〉,《河南大學學報》第36卷第3期(1996年),頁87。

八、 博碩論文:
康佩:《《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蘇狀:《「閑」與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人生――對「閑」疇的文化美學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08年),頁102。
杜斐:《兩宋「閑人」探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汪順平:《女遊記――論《紅樓夢》的閨閣、海上、詩社》(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頁31。
指導教授 康來新(Lai-shin Kang) 審核日期 2015-1-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