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20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34.104.173
姓名 林素卉(Lim Su Hu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新山地區潮州方言的語音變化和語言轉移
(The shift of language in Teochew society of Johor Bahru)
相關論文
★ 劉師培之聲韻學觀念述評★ 粵東閩語潮汕方言研究
★ 《龍龕手鏡》與佛典經音、音義音切之比較★ 桃園龜山閩南方言── 兼以社會語言學角度的考察
★ 埔里鎮眉溪四庄噶哈巫族閩南方言——兼以社會語言學視角的考察★ 新北市瑞芳閩南方言調查——兼以社會語言學視角考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文化、語言複雜的國家,清朝末年大批潮州移民遷移至柔佛新山地區,使之成為一個典型的潮州方言島。同樣位於新山地區的新山市、馬西鎮和直落爪哇村因為地理位置和語言環境的不同,使得潮州方言發展程度不一。語言環境、商業經濟和教育政策等外在影響,導致方言弱化走向死亡。
為了探討潮州方言在三個地區中的變化,筆者通過傳統方言學實際田野調查蒐集語料,逐步分析語音及詞彙在老、中、青三代和三個地區使用差異,以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審視導致音變的原因。調查發現,因為語言環境的複雜,當地潮州方言借入不少外來詞,並且為了符合發音人的習慣,在語音上做了適度的調整。其次發現優勢語--華語對低階語方言的同化在三代之間已接近完成,而方言被同化的同時,語音特色、語法及詞彙,以殘餘干擾的形式進入到當地的華語口語系統當中。
摘要(英) Malaysia is a language pluralism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y . During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emigrated from Teochew district into Johor Bharu, which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Malaysia, emerge an unique Teochew dialect’s speech island. Teochew dialect in Johor Bharu City, Masai and Telok Jawa underwent difference varies degree of language evolution due to differences of locales and geographical limitation. Social context, economy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 policies have greatly ha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alect usage or even may eliminating its existence in future.
This thesis is to analyses the language’s differentiate of the mentioned areas between the three generation of emigrants by linguistic materials of field work; and also to review the causes of tonal suppletion from sociolinguistic’s perspective. Because of the multicultural society context, the Teochew society borrowed a lot of loanword and make a modest adjustment in order to conform the custom pronunciation. In this thesis, we also finding that was also an assimilation between Mandarin and dialect occurred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 of Teochew society and vice verse. The mentioned assimilation effect both spoken language in grammar,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關鍵字(中) ★ 潮州方言
★ 語言接觸
★ 語言同化
★ 語言轉移
★ 外來借詞
關鍵字(英) ★ Teochew dialect
★ language contact
★ assimilation
★ language shift
★ loan words
論文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一、馬來西亞漢語方言在政治環境下的概況 1
二、各籍貫漢語方言的根據地 2
三、馬來西亞漢語方言的現況 2
四、潮州方言的獨特性與語言轉移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陳曉錦《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 5
二、雲惟利《一種方言在兩地三代的變異:文昌話和漳州話在本土與海外的實地差異》 6
三、周長楫,周清海《新加坡閩南話概況》 6
四、許小穎《語言政策和社群語言──新加坡福建社群社會語言學研究》 7
五、洪麗芬<試析馬來西亞華人母語的轉移現象>與<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語言的轉變> 8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範圍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0
一、匯集資料 11
二、深度訪談 11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2
第六節 預期成果 17
一、紀錄語音 17
二、方言的傳承 17
三、方言未來展望 17
第七節 論文發音人資料 18
一、新山市發音人 18
二、馬西鎮發音人 18
三、直落爪哇村發音人 19
第八節 論文體例 20
一、標音符號 20
二、方言語音對照文字 20
第二章 馬來西亞社會的語言環境背景 21
第一節 漢族移民南洋歷史及語言變遷 21
第二節 清末民初的語族時代 25
第三節 二次大戰期間民族共同抗戰的時代 28
第四節 50年代政治教育變遷的民族磨合期 31
第五節 70年代經濟起飛的人口流動期 34
第六節 小結 38
第三章 新山地區潮州方言的歷史背景 39
第一節 新山歷史及語言概況 39
第二節 20年代以前潮洲勢力的全盛期 43
第三節 潮州人勢力漸退的20年代到80年代 46
第四節 80年代母語認同的轉捩點 52
第五節 小結 57
第四章 新山地區中潮州移民三代間的方言語音分析 61
第一節 新山地區中潮州移民三代間的語言環境差異 61
第二節 新山地區中潮州移民三代間的方言語音差異 66
第三節 新山地區中潮州移民三代間方言的詞彙異同 76
一、詞彙使用差異 77
二、兩岸共同方言詞彙 82
第四節 新山地區中潮州移民三代間方言的語音音變及歸屬 83
一、類推現象 84
二、韻母相混 86
三、變調情況 90
第五節 小結 93
第五章 新山地區中三個方言點的潮州方言語音分析 95
第一節 新山地區中三個方言點的語言環境概況 95
第二節 新山地區中三個方言點的潮州方言語音差異 99
第三節 新山地區中三個方言點的潮州方言語音音變情況 105
第四節 新山地區中三個方言點的潮州方言詞彙使用異同 113
第五節 小結 121
第六章 新山地區潮州方言語言同化現象分析 123
第一節 馬來西亞及新山地區語言接觸概況 123
第二節 音系內部的調整 127
一、對應規律:輔音聲母 130
二、對應規律:輔音韻尾 135
三、對應規律:元音 140
第三節 翻譯的策略 142
一、音譯詞 142
二、音義混合詞 143
三、音義譯註詞 145
四、音義兼譯詞 146
五、混合詞 147
第四節 語言同化現象 149
一、外來語的同化 150
二、華語的同化 155
第五節 小結 160
第七章 結論 163
論文參考引用文獻 167
附錄一:地圖 173
附錄二:新山地區潮州方言外來語詞彙表 175
參考文獻 一、 專著:
王琳乾、吳坤祥編:《早期華僑與契約華工(賣豬仔)資料》(潮州:潮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2年)
(美)史皓元、顧黔、石汝杰:《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編,王福堂修訂:《漢語方音字彙》(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年)
吳安其:《南島語分類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9年)
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新加坡:新加坡聯合早報出版,1998年)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新加坡:新加坡聯合早報出版,2000年)
李亦園:《一個移植的市鎮:馬來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0年)
李如龍、姚榮松主編:《閩南方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威宜:《新加坡華人游移變異的我群觀──語群、國家社群與族群》(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9年)
李思涵:《東南亞華人史》(台北市:五南圖書,2003年)
林若雩:《馬哈迪主政下的馬來西亞:國家與社會關係(1981-2001)》(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
林倫倫、陳小楓:《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潮州: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
林倫倫、林春雨:《廣東南澳島方言語音詞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周長楫、周清海:《新加坡閩南話概況》(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
洪乾祐:《金門話考釋》(臺北:稻田出版,1999年)
張光宇:《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
南方學院編:《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資料彙編》(南方學院出版,2003年)
陳保亞:《語言文化論》(雲南:雲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曉錦:《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曉錦、張雙慶主編:《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陳淑娟:《桃園大牛欗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04年)
徐大明:《社會語言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徐大明:《社會語言學實驗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
張興權:《接觸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曹起:《新時期漢語語言變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許小穎:《語言政策和社群語言──新加坡福建社群社會語言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梁英明:《戰後東南亞華人社會變化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2001年)
麥留芳:《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法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5年)
游汝杰:《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雲惟利:《一種方言在兩地三代的變異:文昌話和漳州話在本土與海外的實地差異》(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04年)
鄒嘉彥、游汝傑:《社會語言學教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7年)
葉玉賢:《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楊懿麗:《英語語音學》(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歐陽覺亞、饶秉才、周耀文、周無忌編著:《廣州話、客家話、潮汕話與普通話對照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蔡俊明:《潮州方言詞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硏究中心,1991年)
賴觀福主編:《馬華文化探討》(吉隆坡:益新印務有限公司,1982年)
藤野可護:《模範馬日辭典》(東京市:文原堂,1942年)
二、 翻譯及外文著作:
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著,周蔚譯:《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
Joshua A. Fishman著,黃希敏譯:《語言社會學》(臺北市:巨流,1991年)
Mahathir bin Mohamad, The Malay DILEMMA (Singapore: 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2005)
賽.胡先.阿里(Syed Husin Ali),賴順吉譯:《馬來人的問題與未來》(雪蘭莪:策略資訊研究中心2010年)
三、 期刊論文:
文平強:〈馬來西亞的華人新村:人口變化的影響與對策〉,《東南亞研究》第5期(2012年),頁73-81。
白偉權、陳國川:〈馬來西亞廉價花園聚落中的空間與族群關係:柔佛州新山縣茉莉花花園的個案研究 (1987-2007)〉,《環境與世界》第23期(2011年),頁49-74。
安煥然:〈馬來西亞柔佛客家人的移殖及其族群認同探析〉,《台灣東南亞學刊》第6卷1期(2009年),頁81-109。
安煥然:〈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的演化及其與華人社會整合的關係〉,《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2期(2009年3月),頁207-211。
任娜:〈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下的種族與階級分野〉,《東南學術》第5期(2003年),頁162-167。
何躍:〈論戰後英國放棄馬來亞的動機與策略〉,《河南師範大學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2-16。
李新魁:〈廣東閩方言形成的歷史過程〉,《廣東社會科學》第3期(1987年),頁119-124。
李潔麟:〈馬來西亞語言政策的變化及其歷史原因〉,《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9年),頁110-117。
林倫倫:〈閩方言在廣東的分布及其音韻特徵的異同〉,《中國語文》第2期(1992年),頁155-160。
林倫倫:〈廣東閩方言的分布及語音特徵〉,《汕頭大學學報》第二期(1992年),頁54-58。
郭熙:〈馬來西亞:多語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語言的推行與華語的拼爭〉,《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5年),頁87-94。
洪麗芬:〈試析馬來西亞華人母語的轉移現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2008年3月),頁32-41。
洪麗芬:〈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語言的轉變〉,《東南亞研究》第3期(2010年),頁73-84。
南方學院:〈馬來人的民族主義〉,《馬來西亞華社文史論集》第2期(2008年),頁203-222。
陳恒漢:〈從峇峇娘惹看南洋的文化碰撞與融合〉,《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5期(2011年),頁104-108。
陳君、周濟申、王岑會:〈多民族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路徑選擇──淺析1970~1990年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東南亞縱橫》(2006年11月),頁46-52。
曹雲華:〈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從華人與原住民關係的角度進行分析〉,《東南亞縱橫》第2期(1998年),頁17-21。
張一波:〈漢英音系中的差異音辨識及其意義〉,《語文教學通訊》,第666卷第1期(2012年1月)
張屏生:〈潮州話相關辭書的音系比較〉,《文史哲》第3期(2003年12月),頁445-504。
梁明柳、陸松:〈峇峇娘惹--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研究〉,《廣西民族研究》第99期(2010年),頁118-122。
齊順利:〈馬來西亞民族建構和馬來文化強勢地位的形成〉,《河南師範大學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4期(2008年7月),頁79-83。
謝佳玲:〈金門話中反映的僑鄉文化〉,《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6卷(2008年12月),頁110-129。
魏建峰:〈早期馬來西亞柔佛潮人社會組織窺探--以會黨和會館組織為中心〉,《八桂僑刊》第2期(2010年6月),頁26-29。
魏建峰:〈早期馬來西亞柔佛潮人商業網絡探析--以柔佛新山為例〉,《東南亞縱橫》(2010年7月),頁62-66。
顏清湟:〈一百年來馬來西亞華社所走過的道路〉,《南洋問題研究》第3期(2005年),頁48-59。
Tze Wei Sim:〈Why are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the Chinese Malaysia in Decline?〉,《台語研究》第4卷第1期(2012年),,頁62-95。
四、 碩博士論文:
白偉權:《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整合》(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第四十屆碩士論文,2011年6月)
張屏生:《潮陽話和其他閩南話的比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五、  報刊
藍霹靂:〈語文漫談:一個種族,一種語文〉,《南洋商報》,2012年1月7日。來自:http://www.nanyang.com/node/412086?tid=490,檢索日期:2013年1月25日。
蘇德州:〈心見聞:語言汙染有礙溝通〉,《中國報》,2013年1月13日。來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86491,檢索日期:2013年1月25日。
Letter to Editor, " Why speak Manglish", Malaysia [The Star] 24 TH January 2007, from http://thestar.com.my, Retrieved on 21 TH February, 2013.
六、  其他資料:
L. D. Whitfield, Report on THE BARNES REPORT ON MALAY EDUCATION and THE FENN-WU REPORT ON CHINESE EDUCATION, Federation of Malaya Centr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Education, 10TH September, 1951, from http://satusekolahuntuksemua.files.wordpress.com/2009/07/021_report-on-barnes-report-on-malay-education-and-fenn-wu-report-on-chinese-education-1951.pdf, Retrieved on 5 TH February, 2013.
指導教授 廖湘美 審核日期 2013-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