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30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3.146.34.191
姓名 劉思瑩(Ssu-Ying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世說新語》寫作教學研究:以中學生為例
相關論文
★ 六朝志怪溯源研究★ 江淹模擬前人研究─以〈雜體詩三十首〉、賦為例
★ 兩晉政論文研究★ 漢魏六朝音樂賦研究
★ 漢賦四大家大賦之成熟與衰退★ 從「家學」和「婚姻」看東漢與魏晉的婦女形象――以《華陽國志》、《世說新語》為起點
★ 六朝士人技藝之研究─以書畫、弓馬劍術為主★ 先秦兩漢的夢象研究
★ 潘岳哀傷賦作研究-兼論哀傷文類★ 漢魏樂府表演藝術研究
★ 浩虛舟律賦研究★ 魏晉辭賦的圖像化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6-10-1以後開放)
摘要(中) 《世說新語》寫作教學研究:以中學生為例

本研究以「《世說新語》寫作教學-以中學生為例」作為研究主題。為配合108課綱的實施,從現行的國中生程度為設計基礎,結合《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教學策略的應用與操作,並以實際的教學現場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苗栗縣某國中社團16名學生以及新竹市寫作班14名國一學生,研究者規劃八周課程,每週實施一個寫作單元,寫作教學分為文本理解以及寫作教學引導兩大主軸,從文本的討論與理解,引導寫作技巧與相關材料,使學生從古文到生活能夠有效的鏈結,提升古文學習意願,以及寫作能力。
課堂進行前,筆者實施教學前學生意向調查以及課程結束後的問卷反饋,並從學生產出之作品,檢視教學方向。在執行單元前,擬定教學目標,教學完成後,從學生寫作作品中判斷是否達成《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所主張的理解、詮釋、應用、觀點、同理心、自知之明等理解六層面,以即時修訂教學策略。經課堂觀察、作品歸納與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後,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世說新語》內容適合做為國中生古文閱讀理解的敲門磚。
二、運用敘事原則與UBD評量標準進行教學,有助提升學生理解文本。
三、閱讀理解與寫作相輔相成。
四、寫作教學有助達成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

關鍵詞:世說新語、閱讀理解、寫作教學、敘事原則
摘要(英) Research on Writing Teaching of "Shi Shuo Xin Yu": A Case Stud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mmary
This research uses "Writing Teaching of "Shi Shuo Xin Yu"-Tak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as the research theme.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8 syllabus, based on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level,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Design",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16 stud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club in Miaoli County and 14 students from the writing class in Hsinchu City. The researcher plans an eight-week course, and implements a writing unit every week. Writing teaching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axes: text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teaching guidance. From the discus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it guides writing skills and related materials, so that students can go from ancient writing to life. Effective linking improves the learning inten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nd writing ability.
Before the class, the author conducts a survey of students’ intentions before teaching and a questionnaire feedback after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d examine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works produced by the stud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 draw up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fter the teaching is completed, judge whether the six levels of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pplication, viewpoint, empathy, self-knowledge, etc., as advoca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Design" have been reached from the students′ writing work, to Revise teaching strategies immediately. After classroom observation, work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content of "Shi Shuo Xin Yu" is suitable as a stepping ston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ancient prose
2. The use of narrative principles and UBD assessment standards in teaching will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3.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complement each other
4. Writing teaching helps to achieve the basic concept of "Spontaneous, Interactive, and Good Together" in the 108 syllabus.
Key words:Shi Shuo Xin Yu ,Reading comprehension ,Writing teaching ,Narrative principle  
關鍵字(中) ★ 世說新語
★ 閱讀理解
★ 寫作教學
★ 敘事原則
關鍵字(英) ★ Shi Shuo Xin Yu
★ Reading comprehension
★ Writing teaching
★ Narrative principle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i
Summary ii
謝誌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7
三、研究方法................................................8
四、研究問題................................................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一、研究範圍...............................................10
二、研究限制...............................................12
三、文獻探討...............................................14
第二章、《世說新語》成書背景與素養教學之關聯..................21
第一節 時代風潮 ..........................................21
一、政治動盪,戰火四起......................................22
二、玄學興起...............................................25
第二節 《世說新語》寫作面向.................................30
一、佛教傳入,玄學影響......................................30
二、士族興起,多記人物......................................33
第三章、《世說新語》敘事方法之探討.................. ........41
第一節 敘事學背景...........................................41
第二節 世說新語之教學研究-敘事體教學.........................50
第三節 將「重理解的課程設計」之教學理論應用於《世說新語》寫作教學 54
一、用大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55
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六大面向 56
三、三階段的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57
第四章、《世說新語》寫作特色及教學設計行動研究歷程.............65
第一節 《世說新語》寫作特色..................................65
一、生動刻畫人物特徵........................................65
二、呈現多樣生活樣貌........................................69
三、善用修辭技巧............................................72
第二節 寫作教學行動研究與歷程................................76
一、對話的特色與應用........................................79
二、風景摹寫與聯想..........................................94
三、譬喻修辭的技巧應用.....................................101
四、人物形象描寫教學設計...................................116
第五章、結論 .............................................131
一、研究成果..............................................131
二、《世說新語》內容適合做為國中生古文閱讀理解的敲門磚........136
三、運用敘事原則與UBD評量標準進行教學,有助提升學生理解文本...136
四、閱讀理解與寫作相輔相成..................................137
五、寫作教學有助達成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137
六、研究反思..............................................138
參考文獻 ...............................................14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書籍類
(依首字筆畫排序)
[1]托多洛夫(T. Todorov)著,黃曉敏譯,《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
[2]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著,賴麗珍(譯),《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北:心理出版社,2008。)
[3]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
[4]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上海:三聯書店,1998)。
[5]史蒂文.科恩 (Steven Cohan)、琳達.夏爾斯 (Linda M. Shires) ,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 (Telling Sto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 )。
[6]皮錫瑞著,周予同註釋,《經學歷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
[7]樸美玲,《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
[8]何啟民,《中古門第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9]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 。
[10]李昉,《太平御覽》(上海:上海書店,1985 ),卷二百一十四。
[11]沈約撰,《宋書.宗室傳》(臺北:鼎文書局,1987 )。
[12]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13]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局,1987 )。
[14]房喬撰,《晉書卷九十八》(臺北:鼎文書局,1980)。
[15]房喬撰,《晉書˙王濛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
[16]房喬撰,《晉書˙孝懷帝孝湣帝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17]東軒主人輯,《述異記》(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18]波利亞科夫編、佟景韓譯,《結構-符號學文藝學——方法論體系和論爭》(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19]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20]范曄撰,李賢注,《後漢書˙皇甫嵩朱雋列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21]范曄撰,李賢注:《後漢書˙黨錮列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22]班固著,《漢書.藝文志》(臺北:鼎文書局,1983) 。
[23]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十八,今收於「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
[24]高詩佳撰,《文言文閱讀素養》(臺北:五南圖書,2015)。
[25]高詩佳撰,《向大師學習寫作》(臺北:五南圖書,2015)。
[26]高詩佳撰,《讓學生不想下課的作文課》(臺北:五南圖書,2007)。
[27]曹操,陸機等撰,《魏晉五家詩注》(臺北:世界書局,2009)。
[28]梅家玲,《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4)。
[29]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1990)。
[30]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1990)。
[31]陳欣希撰,《有效提問:閱讀好故事、設計好問題,陪孩子一起探索自我》(臺北:天下雜誌,2014)。
[32]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
[33]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二)》(臺北:三民書局,2004)。
[34]黃國珍撰,《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臺北:親子天下,2019)。
[35]黃爽輯,《黃氏逸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 卷五〈孝湣帝紀〉。
[36]葉惠貞撰,《素養小學堂》(臺北:遠見天下,2020)。
[37]廖素珊、楊恩祖譯,《辭格 (三)FigrresIII》(臺北:時報文化,2003) 。
[38]聞一多撰、朱自清等編輯,《聞一多全集.古典新義》(臺北:里仁出版社,1986)第二冊。
[39]歐陽立中撰,《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臺北:國語日報,2019)。
[40]熱拉爾‧熱奈特(Gerard Genett)著,王文融譯,《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
[41]鄭圓鈴撰,《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天下雜誌,2013)。
[42]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
[43]謝哲夫,《世說新語好好讀》(臺灣:臺灣出版中心,2017)
[44]鍾嶸撰,徐達譯注,《詩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3)。
[45]羅伯特‧休斯(Robert Scholes)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46]羅宏曾,《中國魏晉南北朝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7]蘇紹興,《兩晉南朝的士族》,(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二、期刊、雜誌類
(依首字筆畫排序)
[1]洪芸青,〈《世說新語》之審美與玄談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2]陳聖謨,〈UbD課程設計模式簡介〉,《教師之友》,2007年第四十八卷第二期。
[3]劉怡甫,〈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雙月刊》,2013年,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1/01/5915.aspx

[4]劉怡甫:〈淺談重視理解的教與學設計架構――UbD〉。《教育部102年度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規劃與設計(A)工作坊學習寶典》,2013年,未出版。
[5]劉智文:〈《世說新語》中魏晉士人形象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年。
[6]劉渼,〈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四期,2008 年 3 月。
[7]劉雯瑜,〈基於UbD理論之技職課程設計與實踐〉,《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 專刊》 2017年7月。
指導教授 郭永吉(KUO,YUNG-CHI) 審核日期 2021-10-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