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204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 、訪客IP:3.133.160.156
姓名 雲思綺(Szu-chi Y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隱私保護策略之研究
相關論文
★ 陸生來台就學之內容分析-以自由時報、聯合報、大紀元及台灣立報四電子報為例★ 我國國立大學合併政策之內容分析
★ 由iPS細胞製造人類精卵之管制問題★ 英國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之管制體系 -兼論英國經驗對我國之啟發
★ 救命寶寶: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與組織配對的管制★ 補助作為胚胎幹細胞管制的工具-台灣與美國管制模式之比較-
★ 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The Big Issue為例★ 大學教師升等權利救濟途徑選擇之研究─以教育部授權自行審查學校為核心
★ 國中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及改良途徑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之研究
★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庇護工場為例★ 兩岸環境起訴資格之比較-- 以訴訟實務案例比較為中心
★ 從行政正當性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民眾參與★ 政權移轉的憲政問題研究-簡評總統交接條例草案
★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司法救濟:以司法院釋字第742號之原因案件為例★ 全 國 性 公 民 投 票 提 案 之 審 核 -以 憲 法 作 為 審 核 標 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的隱私意識程度、隱私設定的瞭解程度及採取的隱私保護策略。首先,本研究以使用者特質與行為變項探討其對臉書的信任度、網路自我效能、基本電腦技術防護的影響,之後再更進一步瞭解其隱私意識、隱私設定及隱私保護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檢閱法為輔。在問卷調查法中,利用mySurvey線上問卷調查網站設計出本研究之電子問卷,並發佈至臉書網站上,供臉書的使用者填寫,共回收580份有效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IBM SPSS Statistics 19統計軟體進行量化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大多數的使用者雖具有隱私意識,卻不瞭解如何運用隱私設定來保護自己的隱私。
二、使用者最常使用的隱私保護策略為「發布私人訊息給朋友,而不是公開發布消息」,而最不會使用的為「提供虛假或不準確的訊息」。
三、教育程度越高、使用臉書的經驗越久,以及有加入社團的使用者,對臉書的滿意度低。
四、臉書追蹤使用者的瀏覽紀錄與行為,明顯與個人資料保護法所有牴觸。
五、法律應設法發展一套適合數位時代的隱私觀念,例如:承認公開場合中的一些隱私。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privacy on Facebook in terms of the awareness level, the knowledge, the configuration settings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protective actions in Taiwan. First, the users’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are deployed as the factors to investigate their trust in the Facebook,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the impact on the basic computer protection strategy. After that, the users’ privacy consciousness, privacy configuration settings and the privacy protection strategie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the primary tool and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as the auxiliary.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ySurvey” online tool is used to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s posted on the Facebook for gathering the responses. A total of 580 valid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by the IBM SPSS Statistics 19.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present study:
A.Most users are privacy aware. However,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do with the privacy configuration settings to protect their privacy.
B.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rivacy policy is "publish private message to a friend, rather than publicly announced" and the least frequently used policy is "providing false or inaccurate messages."
C.The more users are highly educated or frequently get involved in Facebook , the less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Facebook.
D.Facebook tracks users’ browsing history and behaviors. This violates obviously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E.The law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digital revolution. The dichotomy of public/private should be relativized to accommodate the need of privacy protection even in the digital public space.
關鍵字(中) ★ 臉書
★ 隱私權
★ 網路自我效能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臉書的起源......................................9
第二節 隱私權.........................................17
第三節 臉書使用者之使用動機與隱私知覺.................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40
第三節 研究效度與信度.................................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49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49
第二節 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68
第三節 卡方檢定與Pearson相關性分析...................123
第四節 開放式題項分析................................1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5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5
第二節 討論..........................................13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46
參考書目.................................................147
附件一 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隱私保護策略問卷調查............153
附件二 李克特量表題目代號對照表..........................159
附件三 使用者對臉書不滿意的原因..........................163
參考文獻 外文
[1]Alyson L. Young、Anabel Quan-Haase,“Information Revelation and Internet Privacy Concernson Social Network Sites:A Case Study of Facebook”,265-273,2009.
[2]Bandur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84:2,191-215,1977.
[3]Bernhard Debatin, Jennette P. Lovejoy、Ann-Kathrin Horn, M.A.、Brittany N. Hughes,“Facebook and Online Privacy:Attitudes, Behavior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83-108,2009.
[4]Daniel Solove, “ The Future of Reputation: Gossip, Rumor, and Privacy on the Internet”,2007.
[5]Daniel Solove, “ understanding privacy”,2008.
[6]Ethan A. Kolek、Daniel Saunders,“Online Disclosur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Undergraduate Facebook Profiles”,NASPA Journal,45:1,1-25,2008.
[7]Torkzadeh, G., & van Dyke, T. P.,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ternet self-efficacy scale,Behavio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275-280,2001.
書籍
[1]David Brian著,蕭美惠譯,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初版,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9年7月。
[2]David Kirkpatrick著,李芳齡譯,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聯,第一版,天下雜誌,台北市,2011年3月。
[3]吳明隆,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五南,2011年3月。
期刊
[1]Ashlee Vance, Adam Satariano, & DinaBass著,陳曉夫譯,「佐克柏的駭客成功學」,今周刊,第805期,頁144,2012年5月。
[2]Mark Zuckerberg著,林俊劭譯,「我們每天醒來不是急著要賺錢」,商業週刊,第1264期,頁93-94,2012年2月。
[3]台灣英文雜誌社,「臉書(Facebook)隱私問題」,2010年5月。
[4]林俊劭,「拿隱私交換溫暖,打造8.5億人王國」,商業週刊,1264期,頁100,2012年2月。
[5]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第168期,頁177,2009年。
[6]邱琳雅,「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金融聯合徵信雙月刊,第8期,頁60-64,2008年。
[7]邱顯貴,「社交網站使用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景文學報,第21卷第1期,頁183-197,2011年。
[8]楊淇淯、于富雲,「國小學童臉書使用之初探」,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2卷第2期,頁67-92,2011年11月。
[9]劉靜怡,「社群網路時代的隱私困境:以臉書為討論對象」,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期第1卷,頁1-70,2012年。
論文
[1]王柏鈞,「虛擬社群成員使用動機、信任、參與程度及影響忠誠度之研究:以臉書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田玉菁,「社群網站於我國隱私權保障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3]林嘉容,「社群網站使用者行為模式之研究-以臉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全球籌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4]侯凱中,「社交網路服務網站使用者滿意度及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5]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6]高慕嘉,「社群網站使用者隱私保護之研究:以臉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7]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8]陳言旻,「Facebook臺灣使用者的使用動機與社會臨場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9]陳虹年,「政府對資訊之取得與運用-以隱私權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0]陳家儀,「臉書使用者行為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1]陳煌勛,「網路隱私權保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2]曾昭傑,「臉書微網誌使用因素之研究」,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3]劉育成,「Facebook網站激勵機制及其使用者隱私權知覺、信任對上網行為影響之研究」,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14]劉姵希,「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與行為意圖之探索性研究:以臉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5]賴冠名,「使用者資訊隱私顧慮和網站引司機制對信任的影響 ─ 以臉書台灣使用者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網路資訊
[1]165全民防騙超連結,http://165.gov.tw/index.aspx(瀏覽日期:2012/12/19)
[2]Checkfacebook,http://www.checkfacebook.com/(瀏覽日期:2012/8/9)
[3]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
[4]iCrossing,http://connect.icrossing.co.uk/facebook-hit-billion-users-summer_7709(瀏覽日期:2012/8/9)
[5]NowNews,http://www.nownews.com/2012/06/22/91-2827044.htm(瀏覽日期:2012/6/22)
[6]TVBS,http://news.msn.com.tw/news2853341.aspx(瀏覽日期:2012/10/5)
[7]中央社新聞網,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3070402.aspx(瀏覽日期:2012/3/7)
[8]中時電子報,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928002266(瀏覽日期:2011/12/1)。
[9]中時電子報,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928002266(瀏覽日期:2011/9/29)
[10]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11]自由時報,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567135&type=%E5%9C%8B%E9%9A%9B(瀏覽日期:2011/12/6)
[12]自由時報,臉書自動「認臉」引爆隱私權爭議,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9/today-int8.htm(瀏覽日期:2011/12/1)。
[13]法務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j.gov.tw/mp001.html(瀏覽日期:2012/7/14)
[14]剪貼科技,http://blog.udn.com/achou/4675666(瀏覽日期:2012/6/9)
[15]華視新聞,http://news.cts.com.tw/cnyes/money/201206/201206261034439.html(瀏覽日期:2012/6/26)
[16]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nownews/life/201111/201111220874091.html(瀏覽日期:2011/12/1)。
[17]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Facebook(瀏覽日期:2012/12/12)
[18]聯合晚報,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4007(瀏覽日期:2012/6/6)
[19]聯合新聞網,「找附近朋友」侵隱私 臉書2天內移除,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98592(瀏覽日期:2012/6/27)
[20]聯合新聞網,砍掉帳號…從臉書徹底消失?很難,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45735
(瀏覽日期:2012/7/15)。
指導教授 陳英鈐、陳定銘 審核日期 2013-1-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