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32206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18.117.168.71
姓名 王愛禎(Wang-A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市區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成效之探討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alling Raised Reflective Pavement Markers (RRPMs) for City Roads.)
相關論文
★ 捷運乘客舒適度調查分析 以台北高運量板南-土城線為例★ 時依性路段暨時窗限制下單一車輛路線問題之研究
★ 飛航組員及客艙組員影響溝通協調關鍵因素之研究★ 廢棄機車回收廠區位選址之研究
★ 航空客運業綠色行銷與措施對消費者忠誠度影響★ 以高齡者觀點評估台北市政府轉運站滿意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
★ 自行車接駁軌道運輸關鍵因素之探討-以捷運為例★ 捷運車廂內廣播系統旅客服務品質之研究 -以台北市捷運為例
★ 小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意向研究★ BRT路線試營運對用路人與乘客服務水準之影響評估―以台中市BRT藍線為例
★ 高鐵車站接駁公車營運前後服務水準之評估與比較-以苗栗高鐵站為例★ 營建公司財務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
★ 都會區基地開發道路交通衝擊預測模式之建立─應用多元迴歸與模糊迴歸分析★ 無道碴軌道型式決策模式之研究(應用價值工程及多屬性決策理論)
★ 建設公司全面品質管理. 產品定位與規劃績效關係之研究★ 地方基層建設引用專案營建管理最適統合方式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具有反光效果之強化玻璃反光路面標記近幾年來常被使用於國內道路上,以提升駕駛人行車視覺效果與安全,然而國內對於反光路面標記的設置效用尚未有充分深入的研究,導致政府單位使用反光路面標記的標準不一致,並使得反光路面標記的設置標準及成效容易受到質疑。
本研究以台北市市區主要道路為研究對象,探討市區主要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後對道路安全的影響,藉由蒐集70個路段、50個路段上路口(有交叉道路路段)與15個主要號誌路口之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施工資料、車流量、交通肇事資料等,運用統計檢定方法,分析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前後之交通肇事改善、不改變或惡化等之變化情形,並運用多變量分析的判別分析法,篩選影響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效用的重要變數,以構建佈設的效用分類函數,作為未來佈設反光路面標記之事前評估。
本研究發現,在市區主要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對於三種不同道路型態交通肇事雖有不同影響,卻一致降低同向擦撞事故的發生率與增加對撞事故的發生率,然而反光路面標記的佈設在白天與夜間對交通事故的效用並無顯著的不同。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成效的主要因素為車道數、路段上號誌數、路邊停車、佈設前交通量、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於分向設施情形、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於近障礙物或槽化等。路段交通量越高,則在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後,會提高路段肇事改善的機率,若路段上車道數越多,則會增加路段肇事惡化的機率。若路段上車道數越多、路段上號誌數越多、且准許路邊停車,則反光路面標記的佈設,會增加路段上路口肇事惡化的機率。故反光路面標記佈設後,仍可能造成肇事情形惡化,因此在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前,應蒐集影響變數資料與應用效用分類函數,審慎評估反光路面標記佈設後的施工效益。
摘要(英) The raised reflective pavement markers (RRP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n the roads in Taiwan area to provide drivers and motorists with the better guidance and hazard warning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However, only a few in depth studies pay attention on the post evaluation on the changing of traffic accidents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RRPMs and therefore provide judg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before the RRPMs installation.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herefore to evaluat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RPMs on the major arterials of the Taipei city.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70 roadway segments, 50 roadway segments with intersections, and 15 major signal intersections. Data items include road improvement, traffic volume, and traffic accident data.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process is used to categorize the improved, unchanged, and deteriorated samples by comparing the data of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RPMs. The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technique is then employed to find out discriminant function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RPM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clude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RPMs has various influence on traffic accidents for the there designated road types; it reduces the accident rate for the same directional traffic flow and it increases the accident rate for the reverse large-angled traffic collision. Surprisingly, the effect of the installation of RRPMs in Taipei city shows no difference in day and night tim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allation of RRPMs are found to be number of traffic lanes, number of signals on road segment, parking on roadside, traffic volume, location of installation, existence of obstacle and channeliz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ose suggestions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s before installing RRPMs.
關鍵字(中) ★ 多變量分析
★ 統計檢定
★ 交通肇事
★ 交通安全
★ 反光路面標記
★ 交通標記
★ 判別分析
關鍵字(英) ★ discriminate analysis
★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 Statistical testing
★ traffic accident
★ traffic safety
★ traffic marker
★ raised reflective pavement marker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國內反光路面標記之研究與應用 7
2.2 道路安全相關研究 10
2.2.1 道路安全改善評估 10
2.2.2 交通安全改善措施效用 13
2.2.3 影響道路安全因子 14
2.3 道路安全改善成效評估方法 16
2.4 小結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3.1 肇事評估指標 24
3.2 統計檢定方法 26
3.2.1 母體為常態分配 26
3.2.2 母體不為常態分配 27
3.3 相關分析與共線性判斷 28
3.4 判別分析 29
第四章 反光路面標記對車輛肇事影響關係 31
4.1 反光路面標記設置之相關規範 31
4.1.1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31
4.1.2 交通管制設施規劃與設計手冊-交通標線篇 33
4.1.3 交通工程手冊 34
4.1.4 市區道路交通島設計手冊 34
4.1.5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安全設施施工準則 34
4.1.6 小結 37
4.2 國內使用反光路面標記情形 37
4.2.1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使用情形 37
4.2.2 複合使用措施 38
4.2.3 肇事型態 39
4.2.4 肇事原因 39
4.2.5 時段分析 40
4.2.6 主要肇事型態對應之肇事原因 40
4.2.7 小結 41
4.3 反光路面標記對車輛肇事之影響 41
4.3.1 反光路面標記應用實例 45
第五章 資料蒐集與整理 49
5.1 反光路面標記施工工程資料 49
5.2 交通特性資料 50
5.2.1 交通量趨勢 53
5.3 肇事資料 53
5.3.1 肇事黑數 53
5.3.2 交通事故案件統計 54
5.3.3 肇事觀察期選擇 55
第六章 佈設成效評估與分析 57
6.1 路段 57
6.1.1 肇事頻次指標 57
6.1.2 環境指標 59
6.1.3 肇事型態 61
6.1.4 肇事原因 62
6.1.5 佈設型態 63
6.1.6 交叉分析 65
6.1.7 小結 69
6.2 路段上路口 70
6.2.1 肇事頻次指標 70
6.2.2 環境指標 72
6.2.3 肇事型態 74
6.2.4 肇事原因 75
6.2.5 佈設型態 76
6.2.6 交叉分析 77
6.2.7 小結 79
6.3 路口 80
6.3.1 肇事頻次指標 80
6.3.2 環境指標 81
6.3.3 肇事型態 81
6.3.4 肇事原因 82
6.3.5 佈設型式 83
6.3.6 交叉分析 83
6.3.7 小結 87
6.4 佈設成效判別分析 89
6.4.1 變數定義 89
6.4.2 路段 90
6.4.3 路段上路口 96
6.4.4 影響變數比較 100
6.4.5 敏感度分析 10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10
7.1 結論 110
7.2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17
附錄一、調查地點基本資料 117
附錄二、調查地點反光路面標記施工資料 122
參考文獻 1. 林豐福、賴靜慧,「道路潛在危險性評估指標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7。
2. 交通部,交通統計要覽,
” http://www.motc.gov.tw/hypage.cgi?HYPAGE=stat07.asp”。
3. 湯儒彥,「道路交通事故成因與工程改善對策之探討」,臺灣公路工程,Vol.24 No.9 PP.2-16,1998。
4. 劉正揚,「易肇事路口改善措施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 林大煜、林豐福、林亨杰,「反光路面標記-強化玻璃反光材料特性與運作功能之實驗與分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出版品85-74-3157,1996。
6. 李克聰、陳昱豪、黎秋蓮、馮乃穎,「危險路段及路口使用智慧太陽能設施之評估分析」,第六屆運輸安全研討會論文集,1999。
7. 孫瑀,「智慧化路面安全標記之應用研究」,中華智慧型運輸系統協會第二屆論文,2000。
8. 李翔詣,「半球型反光路面標記夜間視覺效度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9. 林亨杰,「道路交通設施使用情形與問題探討」,九十三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國際研討會論文,2004。
10. Moses P.J., “Cats eyes cost effective.”, Western Roads (October), pp1-3., 1985.
11.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The Traffic Safety Toolbox: A Primer on Traffic Safety.”,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1999.
12. Hoque MM and Sanderson JT, “Road Safety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Roads.” Report TS88/3. 40 P., 1988.
13. Ogden K. W., “Safer Roads:A Guide to Road Safety Engineering”, 1995.
14. King, G. F., and R. B. Goldblatt. “Relationship of Accident Patterns to Type of Intersection Contro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540, 1975.
15. 林豐福、張開國、賴靜慧,「易肇事地點改善作業手冊之研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出版品92-3-3233,2002。
16. 邱荑莉,「道路安全改善措施成本效益評估系統之建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88。
17. 許添本、饒智平,「交岔路口肇事風險安全檢核模式之構建與應用」,運輸學刊,No.9 PP.153-194,1996。
18. 陳敬明,「臺十五線易肇事地點評定與改善對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9. 林左鼎、林郁志,「都市地區肇事嚴重程度之分析研究」 ,第六屆運輸安全研討會論文集,1999。
20. Harwood D.W., Council F.M., Hauer E., Hughes W.E., and Vogt A., ”Prediction of the Expected Safety Performance of Rural Two-Lane Highways”, FHWA-RD-99-207, ,MRI 4584-09 ,Technical Report, 2000.
21. 陳高村、謝錫釗,「道路交通安全改善計畫績效評估程序之研究」,九十年國際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2001。
22. 林豐福,「減速標線設置效益與基準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出版品85-86-3159,1996。 
23. 孫瑀,「道路易肇事區域安全設施改善方案之研究」,中華民國第五屆運輸安全研討會論文集,1998。
24. 林亨杰, 「用路人超速行為與改善策略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究報告,1999。
25. 劉冠汝,「反光車牌對車輛肇事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6. 徐耀賜,「道路分隔島頭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27. 陳弘霖,「測速顯示器之減速成效評估」,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28. Zwahlen, H.T., Russ A., Schnell T., “Driver Eye Scanning Behavior While Viewing Ground-Mounted Diagrammatic Guide Signs before Entrance Ramps at Night,”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843, 2003.
29. Zwahlen, H.T., A. Russ, and S. Vatan, “Nighttime Expert Panel Evaluation of Unlighted Overhead Guide Signs.” Paper Number 03-2921,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2nd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2003.
30. Retting, R.A., Weinstein, H.B. and Solomon, M.G.,. “Analysis of Motor Vehicle Crashes at Stop Signs in Four U.S. Cities.”,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34 485-489., 2003.
31. Hamerslag R., Roos J.P., Kwakernaak M., “Analysis of accidents in traffic situations by means of multiproportional weighted Poisson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847, pp.39-36, 1982.
32. Harwood D.W., Bauer K.M., Potts I.B., Torbic D .J., Richard K.R., Kohlman Rabbani E.R., Hauer E., and Elefteriadou L., ”Safety essectiveness of intersection left-and right turn lanes”, FHWA-RD-02-089, 2000.
33. Ziad Sawalha and Tarek Sayed, “Evaluating Safety of Urban Arterial Roadway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Vol. 127, No. 2, pp. 151-158, 2001.
34. Harwood D.W., Bauer K.M., Potts I.B., Torbic D.J., Richard K.R., Kohlman Rabbani E.R., Hauer E. , and Elefteriadou L., “Safety Effectiveness of Intersection Left- and Right-Turn Lanes”, FHWA-RD-02-089,2002.
35. 林大煜,「建立臺灣地區道路交通事故電腦資訊系統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16卷第二期,1987。
36. 周義華、石豐宇,「都市地區易肇事地點鑑定與分析模式之建立」,運輸計畫季刊,第17卷第3期,1988。
37. 陳高村,「道路交通事故當量推估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8-2211-E015-003,1999。
38. 陳高村、許志誠、謝錫釗,「以損害賠償觀點推估道路交通事故成本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五屆學術論文研討會,2000。
39. 吳銘山,「易肇事路段與路口改善績效評估與指標之建立-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40. 林豐福、張開國、賴靜慧,「易肇事路段改善措施之績效評估-肇事地點篩選方法與指標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出版品89-27-3203,1999。
41. Malaterre, G., ”Error analysis and in-depth accident studies.”, Ergonomics, Vol.33,pp1403-1421,1999.
42. Mourant, R., and Rockwell, T., “Mapping eye-movement patterns to the visual scene in driver”, Human Factors, Vol.14, pp325-335, 1972.
43. Hppper, K., and McGee, H., “Driver perception-reaction time: Are revision to current specification values in orde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 NO.904, pp.21-30, 1983.
44. 徐台生等,「第十九期台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2。
45. 徐台生等,「第二十期台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3。
46. 徐台生等,「第二十一期台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4。
47. 徐台生等,「第二十二期台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5。
48. May. Adolf D., “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 1990.
49. 顏月珠,「商用統計學」,1995。
50. 陳高村,「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與鑑定」,2000。
51. 張紹勳,「多變量統計分析」,1994。
52. 交通部,「交通工程手冊」,2004。
53. 林傑斌、劉明德,「SPSS 11.0與統計模式建構」,2002。
54. 王保進,「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2004。
55. 王文麟,「交通工程學」,1980。
56. 方恩緒、楊延英,「公路工程」,1995。
指導教授 謝浩明(How-Ming Shieh) 審核日期 2006-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