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5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117.77.153
姓名 黃琬瑜(Wan-Yu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
論文名稱 台灣高科技產業有效稅率之主要影響因素--兩稅合一實施前後的比較
相關論文
★ 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處理機制之研究★ 放款作業流程的滿意度調查研究 —以S銀行為例
★ 工業銀行持股公司多角化策略、董事會特性及經營績效之研究★ 台灣企業的大陸經營模式、治理機制與盈餘管理之研究
★ 外資進入對本國問題銀行之影響★ 銀行如何訂定建築業的授信政策
★ 台灣境外結構型商品的監理法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問題放款的解決途徑及個案分析
★ 國家風險與信用評等制度之建立★ 證券業及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之比較
★ 商業銀行如何藉由風險中立評價法 衡量放款部位的信用風險★ 中小企業信保案件之違約機率、回收率與信用風險值的實證研究
★ 商業銀行如何建置符合新巴賽爾資本協定的信用評分制度★ 資產減損與債務協商機制對台灣上市櫃公司之衝擊
★ 檢視Basu的盈餘不對稱時效性模型在台灣金融服務業的適用性★ 商業銀行如何檢視淨值貸款與二胎房貸的地域效果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政府常對於特定產業或投資活動制訂各項租稅優惠,使得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之名義稅率與有效稅率間因租稅優惠而造成租稅不公的現象。政府為消除營利事業所得重複課稅現象,自民國87年開始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兩稅合一後租稅不公的現象會加重或是減緩;會對高科技產業更有利,或者不利於非高科技產業乃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動機。
本研究利用普通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探討公司有效稅率之影響因素,以及兩稅合一實施之後,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及大小規模企業之有效稅率是否會出現結構性變化。
本研究所得之結論如下:
1. 公司規模大、財務槓桿高、總資產報酬率小、淨營業利益低的公司,其有效稅率愈低。
2. 高科技產業之有效稅率,在兩稅合一後顯著的上升。
3. 政府藉由兩稅合一制度,誘導企業的籌資方式由舉債轉為現金增資,對高科技產業與大規模企業而言,頗有成效。
4. 非高科技產業與小規模企業在因應景氣變化的能力並不充足。
5. 研究發展密集度與有效稅率呈負向關係,但對高科技產業而言,並不會特別的顯著。在兩稅合一後,研究發展密集度對有效稅率之負向影響會降低。
6. 資本密集度與有效稅率在兩稅合一後有顯著之負向關係,這是因為稅制變革與金融風暴的壓力下,使得企業更加重視節稅。
7. 由於轉投資優惠增加,所以企業之長期股權投資比率增加。
8. 我國稅法足以反映獲利能力提昇,導致課稅所得增加。
關鍵字(中) ★ 兩稅合一
★ 高科技產業
★ 有效稅率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表次……………………………………………………………………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2
第二章 兩稅合一制度之簡介.………...……………………………3
第一節 兩稅合一制度與方法…...……… …………………………3
第二節 各國兩稅合一之採行現況與我國之兩稅合一制……………5
第三節 兩稅合一制度對高科技產業之影響…………………………9
第三章 文獻回顧…………………………………………… ……. 11
第一節 國外文獻………………………………….……………… 11
第二節 國內文獻………………………………………………….…14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選樣設計樣本來源與樣本選取……………………… ….16
第二節 變數定義與研究假說..…….…….……………….… …17
第三節 實證模式..……………...……………………………… 20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2
第一節 兩稅合一實施前後之理財特質分析…………………...…22
第二節 兩稅合一實施對有效稅率影響因素之影響……………… 27
第三節 兩稅合一實施是否隨不同產業而影響有效稅率之決定因素31
第四節 兩稅合一實施是否隨不同規模企業而影響有效稅率之決定因素……………………….…..……………………………....….…3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39
第一節 結論………………………………………………………….3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40
參考文獻……………………………………………………………..41
附錄 退休金制度變革對市場效應之研究…..……...…………4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 丁克華,「採行兩稅合一所得稅制有關抵繳之配合措施」,財稅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頁47-54。
2. 吳月琴,「兩稅合一所得稅制下未分配盈餘可稅問題」,財稅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頁55-56。
3. 巫心鑫,蔡松棋,「兩稅合一解析經典」,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4. 林隆昌,「租稅獎勵與兩稅合一」,民國八十六年五月。
5. 張志揚,兩稅合一制度之採行對我國中小企業理財策略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6. 張智能,新加坡兩稅合一制之研究及對我國之建議,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7. 張錦娥,所得稅對資本結構及股利政策影響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8. 莊榮琳,「兩稅合一所得稅制股票股利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頁57-60。
9. 許嘉棟,「兩稅合一所得稅制影響之一般均衡動態模擬分析」,經濟論文第十七卷第二期,頁1-51。
10. 單騰笙,兩稅合一制在內生化成長模型中之探討,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11. 經濟革新委員會財稅組,「採行兩稅合一制所得稅可行性之研究」,稅務旬刊第1212期,頁5-16。
二、 國外部分
1.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CTJ), 1984, Corporate Income Taxes in the Reagan Years. 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1.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CTJ), 1984, Corporate Income Taxes in the Reagan Years. 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3.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CTJ), 1986, 130 Reasons Why We Need Tax Reform. 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4.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CTJ), 1988, The Corporate Tax Comeback. 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5. Dhaliwal, D., R. Trezevant, and S. Wang, 1992, “Taxes, Investment-related Tax Shields and Capital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14(1), 1-21.
6. Gupta, S. and K. Newberry, 1992, “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34.
6. Gupta, S. and K. Newberry, 1992, “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34.
8. Porcano, T., 1986, “Corporate Tax Rate: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or Regressiv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Spring 7(2), 17-31.
9. Shevlin, T. and S. Porter, 1992, “The Corporate Tax Comeback in 1987: Some Further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Spring 14(1),58-79.
9. Shevlin, T. and S. Porter, 1992, “The Corporate Tax Comeback in 1987: Some Further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Spring 14(1),58-79.
11. Wang, S., 1991, “The Relation between Firm Size and Effective Tax Rates: A Test of Firms’ Political Success,” The Accounting Review66(1), January, 158-169.
12. Wilkie, P., 1988, “Corporate 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Inferences about Relative Tax Preferenc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Fall 10(1), 75-88.
12. Wilkie, P., 1988, “Corporate 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Inferences about Relative Tax Preferenc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Fall 10(1), 75-88.
12. Wilkie, P., 1988, “Corporate 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Inferences about Relative Tax Preferenc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Fall 10(1), 75-88.
15. Zimmerman, J., 1983, “Taxs and Firm Siz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5(2) , August, 119-149.
指導教授 陳錦村(Jing-Twen Chen) 審核日期 2000-6-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