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424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5 、訪客IP:3.137.198.32
姓名 廖柏蒼(Bo-Tsang Lia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我國金融安全網之法律架構分析
(A Study on Legal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Safety Net in Taiwan)
相關論文
★ 數位典藏內容成果授權政策之研究-以資訊自由為重心★ 基因資料庫智慧財產權保護之研究
★ 掠奪性訂價之個案研究 - 從Matsushita v. Zenith案探討共謀掠奪性訂價★ 建立有效率的頻譜分配制度-以財產權制度為基礎之分配
★ 資訊時代商業組織法的新風貌-從虛擬組織的發展談起★ 國家創新系統下研發成果規範之研究 --以智慧財產權歸屬及行政介入權為探討核心
★ 新形式商標註冊之研究★ 反違憲審查之研究--分析美國批判違憲審查論述與運用
★ 數位權利管理系統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開放原始碼法律問題之研究--智慧財產權制度之檢討
★ 強制開放原始碼之研究-以創作誘因與成本結構為中心★ 公司重整制度之新思維--法院外重整制度
★ 生技製藥產業運用專利聯盟之研究★ 兩岸存款保險制度之探討
★ 流通事業不當收取各種附加費用行為態樣之探討-以供應商觀點出發★ 企業經營與所有之法制規劃與因應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論文提要
「金融安全網」指的是金融危機處理機制中由政府提供財務援助的制度。由於金融產業中特有的系統風險,少數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可能形成金融危機,引發銀行擠兌,甚至形成大規模的銀行恐慌,進而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環境及金融體系的運作;因此,面對金融機構經營失敗的危機處理,政府勢必要積極介入,減低金融機構經營失敗或金融危機對於整體金融體系的傷害。
由政府資金挹注而形成的金融安全制度,架設出了一張無形的「金融安全網」,以減少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於整體金融環境以及存款大眾信心的衝擊,並提供了一個維持金融秩序穩定、保障存款大眾權益的美好願景;雖然政府挹注資金的型態或有不同,但本質上政府介入市場機制運作的行為模式卻是相同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重新檢視政府架設「金融安全網」的立法目的;解析我國金融安全網法律的架構,參酌外國立法例,說明各種不同的法律機制在處理金融危機時所扮演的角色與其成效,並評論我國金融安全網在法律設計上之利弊得失,與「金融安全網」的存在對於整體金融秩序以及存款大眾權益的影響,最後進一步探討「金融安全網」制度的存廢,以期能對國內金融主管單位及立法機關提出具體的修法建議。
透過應用「制度變遷理論」與「法律經濟分析」的重新檢視,本文認為,金融主管機關應破除金融安全網迷思、促進市場資訊透明化、健全多元化金融市場,而非一眛地以財務援助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並提出四點修法芻議,分別是:一、存保公司應完全轉型為民營機構;二、建立銀行同業自律互助組織;三、嚴格限制政府財務援助範圍;四、重建市場機能監督制裁力量。藉以重新整頓我國整體金融環境,達到真正金融穩定、金融安全的政策目的。
摘要(英) Abstract
“Financial Safety Net” is a system that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in financial crisis process mechanism. Due to the contagion effect specialized in financial industry, a few bank failures might lead to financial crisis, a run on a bank, and even a massive banking panic. Further more, financial crisis would affect the whole country’s econom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operation of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must intervene actively to reduce the harm from bank failure to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The financial safety system, which is formed by government’s funds, sets up an invisible “Safety Net” to lessen the impact on the whole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positors’ confidence caused by the managerial failure of the bank, and to offer a wonderful view that maintain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insures the depositors’ rights. Although the way the government fund may differ, the model of government intervening the marketing mechanism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to re-examin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for the government to set up the “Financial Safety Net”. To analyze the legal structure of Taiwan’s financial safety net, the study compare some foreign cases to specify how and what different legal mechanisms do in handling financial crisis. To comment o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aiwan’s financial safety net in its lega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order and depositors’ rights from the financial safety net. At last, the study further discusses the live or die of “Financial Safety Net”, and hope to bring forth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financial and legislative authorities.
Re-examin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nstitution Changing Theory” and “Law Economic Analysi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financial authority should break the myth of “Financial Safety Net”, encourage the disclosure in market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 the diversifying financial market, instead of blindly rescuing managerially failed banks. In addition, the thesis proposes four law-amending drafts to re-organize Taiwan’s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to attain the go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financial safety. First, totally transferring Central Deposit Insurance Company to a private organization. Second, establishing the self-regulating organization in financial industry. Third, strictly limi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financial support. And fourth, re-building the function of marketing mechanism in financial industry.
關鍵字(中) ★ RTC
★ 存款保險
★ 金融安全網
★ 金融危機
★ 銀行失敗
★ 法律經濟分析
★ 制度變遷
關鍵字(英) ★ deposit insurance
★ bank failure
★ financial crisis
★ financial safety net
論文目次 目錄
論文提要 2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五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金融安全網與金融危機 7
第一節 金融安全網之定義與立法目的 7
第一項 定義 7
第一款 廣義的金融安全網 7
第二款 狹義的金融安全網 8
第二項 立法目的 9
第一款 維持金融秩序穩定 12
第一目 避免銀行擠兌 12
第二目 維護市場機能 13
第二款 保障存款大眾權益 13
第一目 間接保障 13
第二目 直接保障 14
第二節 金融安全網的保障範圍 15
第一項 銀行 18
第一款 商業銀行 19
第二款 儲蓄銀行 20
第三款 專業銀行 20
第四款 信託投資公司 21
第二項 郵政儲金匯業局 22
第三項 基層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與農漁會信用部) 23
第四項 現行保障範圍之檢討 24
第一款 裁撤郵局儲金業務,轉由公營行庫接手 24
第二款 成立全國農業銀行,整併農漁會信用部 25
第三節 金融危機之定義與成因 34
第一項 定義 36
第一款 廣義的金融危機 36
第二款 狹義的金融危機 36
第二項 成因 39
第一款 銀行內部:問題金融機構 43
第二款 銀行外部: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連動 45
第四節 金融危機之影響 48
第一項 銀行擠兌 48
第一款 具市場機能的擠兌 48
第二款 非市場機能的擠兌 50
第二項 銀行恐慌 51
第一款 債務連結的傳染效果 51
第二款 非債務連結的傳染效果 52
第五節 小結 53
第三章 金融安全網的演進與各國制度沿革 54
第一節 概論 54
第一項 理論 54
第一款 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55
第一目 產業生命周期 55
第二目 產業生命周期與金融危機 55
第二款 產業集中度理論 57
第一目 產業集中度 57
第二目 產業集中度與金融危機 57
第三款 制度變遷理論 59
第一目 制度與制度變遷 59
第二目 制度變遷與金融危機 61
第二項 制度演進過程 64
第一款 萌芽期 64
第二款 成長期 65
第三款 成熟期 66
第四款 衰退期 66
第二節 美國 68
第一項 制度沿革 68
第一款 萌芽期 68
第二款 成長期 70
第一目 國民銀行制度(國民銀行法) 70
第二目 聯邦儲備制度(聯邦儲備法案) 71
第三款 成熟期 72
第一目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73
第二目 聯邦儲貸保險公司 73
第四款 衰退期 74
第二項 法制分析 75
第一款 金融主管機關的姑息 76
第二款 存款保險制度的運作 77
第三節 日本 79
第一項 制度沿革 79
第一款 萌芽期 80
第二款 成長期 80
第三款 成熟期 81
第四款 衰退期 82
第一目 住宅金融債權管理機構 82
第二目 整理回收銀行 84
第三目 整理回收公司 85
第二項 法制分析 87
第一款 放棄護船團式金融監理 87
第二款 日本存款保險法之修正 88
第三款 制訂多項金融安定法案 90
第四節 我國 95
第一項 制度沿革 95
第一款 萌芽期 95
第二款 成長期:央行最後貸款人功能 96
第三款 成熟期:中央存款保險制度 99
第四款 衰退期: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 105
第二項 法制分析 106
第一款 存款保險制度的檢討 106
第二款 金融機構危機應變措施 109
第五節 小結 110
第四章 金融安全網之法律經濟分析 117
第一節 道德危險與逆選擇 117
第一項 存款人 117
第二項 銀行經營者 121
第三項 政府監管者 124
第一款 代理理論 124
第二款 監理姑息 125
第三款 我國實例 127
第二節 納稅人曝險 129
第一項 國家動用稅收的正當性 129
第二項 政府的財務援助能力 130
第三節 金融反中介 136
第一項 資金供給者觀點 137
第二項 資金需求者觀點 138
第三項 銀行經營者觀點 140
第四節 小結 141
第五章 我國金融安全網未來展望與修法芻議 143
第一節 未來展望 143
第一項 打破金融安全網迷思 144
第二項 促進市場資訊透明化 148
第三項 健全多元化金融市場 151
第二節 修法芻議 157
第一項 存款保險公司轉為民營機構 157
第二項 建立銀行同業自律互助組織 159
第三項 嚴格限制政府財務援助範圍 161
第四項 重建市場機能監督制裁力量 163
第六章 結語 166
參考文獻 17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按文獻出版年份編序)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David D. Friedman著,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Law’s Order ),台北:先覺,2002年4月初版。
2. 邱強,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初版。
3. 李滿治等七人,強化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研究,台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初版。
4. 陳木在、陳錦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陸書局,民國九十年七月初版。
5. 李揚、王國剛、何德旭 主編,中國金融理論前沿II,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6. 黃達業,提昇我國金融機構競爭力之研究,台北:台灣金融研訓院,民國九十年五月初版。
7. 雷家驌 主編,中國金融安全:制度和操作層面的問題,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8. 劉金華、黃文鴻合編,銀行法規,台中:捷太,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初版。
9. 蘇同華,銀行危機論,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
10. 陳錦村,台灣之金融結構與亞洲金融風暴,(收錄於李誠主編,亞洲金融風暴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初版。
11. 黃達業、林容竹 編譯,貨幣銀行學,台北:華泰,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初版。
12. 林維義等三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出國考察報告彙編(五),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初版。
13. 蕭文生,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台北:元照,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初版。
14. 張維迎著、劉楚俊編校,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台北:茂昌,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初版。
15. Ron Chernow著,劉世平譯,銀行家之死—迎接小型投資人的時代,台北:先覺,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初版。
16. 劉連煜 主編,證券管理法令選錄,元照,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初版。
17. 陳宇,銀行往來,台北:商業周刊、SMART理財生活月刊,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18. 黃銘滄,日本金融監理機關及存保機構因應金融危機之對策,台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19. 林洋全 譯,歐美銀行業何去何從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anking: Three Perspectives, The Bankers Magazine March/April 1994(歐美銀行業何去何從),(收錄於 倪成彬 主編,金融潮流的衝擊與銀行因應策略),金融研訓中心,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20. 尹楚雲 譯,Banking without Glass-Steagall? Look Overseas, ABA Banking Journal, May 1995(銀行與證券業務的分合:廢除格拉斯史提葛法案後的銀行業),(收錄於 倪成彬 主編,金融潮流的衝擊與銀行因應策略),金融研訓中心,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21. 丘家邦 譯,(The Bankers Magazine, Jan/Feb 1994)商業銀行的新使命,(收錄於 倪成彬 主編,金融潮流的衝擊與銀行因應策略),金融研訓中心,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22. 章慧光,銀行業對環境變更的肆應,(收錄於 倪成彬 主編,金融潮流的衝擊與銀行因應策略),金融研訓中心,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23. 王耀生,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11月初版。
24. 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台北:聯經,民國八十六年四月第二版。
25. 徐育珠,財政學,台北:三民,民國八十六年一月初版。
26. 林莉蕙等五人,強化我國當前金融監理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27. 陳戰勝等七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改進之芻議,台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28. 陳俊堅,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秩序之維持,台北: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29.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翰蘆,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版。
30. 林鐘雄,貨幣銀行學,民國七十九年六版。
31. 黃天麟,金融市場,台北:三民,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再版。
32. 馬歇爾:《貨幣、信用與商業》,中文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二、碩博士論文
1. 施峰達,我國「金融檢查」與「財務隱私權」法制關連性之探討-以銀行業之監理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2. 王建民,台灣與日本金融危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3. 楊欣嵐,台灣金融自由化之~民營銀行開放之政策形成~,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4. 曾鈴女英,金融機構併購之法律規範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5. 林繼恆,由經營失敗銀行之處理論存款保障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七月。
6. 孔繁琦,經營失敗銀行處理策略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7. 楊忠城,存款保險制度下道德危機與逆向選擇問題-台灣地區信用合作社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8. 袁如華,我國公營銀行民營化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9. 陳元弼,金融自由化下―對本國銀行業影響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三、期刊論文
1. 王耀興,金融改革的真諦,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2. 儲蓉,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下),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3. 王健安,不同金融中介體系與公司治理的關係,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4. 陳元保、王儷容、吳惠林,金融六法能救金融業?,經濟前瞻第七十七期,民國九十年九月。
5. 儲蓉,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上),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九月。
6. 劉立恩,從美國以RTC處理S&L危機之經驗--看我國金融正義之實現,法源法律網,民國九十年三月二十二日。(visited in Mar 25,2002)
7. 王健全,從日本經驗談台灣經濟危機的處理,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090-001號,民國九十年一月十日。
8. 陳櫻琴,合理整頓金融業經營困境問題─金融機構合併法評析,法源法律網,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日。(visited in Mar 25,2002)
9. 陳戰勝,我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之探討-兼論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之角色,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10. 蔡進財,我國建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探討,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11. 謝易宏,企業整合與跨業併購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銀行業」與「證券業」間之整合為例,律師雜誌第二五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12. 蕭長瑞,銀行企業之整合與跨業併購,律師雜誌第二五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13. 歐仁和、龔昶元,金融弊案與金融檢查制度,信用合作第六十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14. 范以端、林筱雯,全球存款保險建制趨勢與各國存保制度現況,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15. 張美陽,亞洲金融危機後社會安全網之建立--亞太經合會議人力資源發展部長會議之共識,中華台北APEC通訊,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16. 林家如,「風暴後的另一種省思--APEC如何建構零漏失的社會安全網?」,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17. 林繼恆,接管問題銀行vs.銀行接管問題--評大法官會議第四八八及四八九號解釋文, 律師雜誌第二三九期,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18. 林卓民、陳明麗、沈文華,臺灣金融機構參加中央存保前後行為之分析-逆選擇與道德風險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四卷第十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19. 林繼恆,處理經營失敗銀行相關法令及對策之檢討,基層金融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20. 李桐豪,檢視問題金融機構發生原因與處理政策,基層金融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21. 「建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座談會,基層金融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22. 林維義,農業融資之風險管理--中華民國之績效,農業經濟半年刊第六十三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23. 林維義,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理及存保制度之淺談,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24. 江淑文,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之探討,中國商銀月刊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六年二月。
25. 張清讚,從大法官二八七號解釋談納稅人財產之保障,稅務第一六二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26. 曾國烈,美國銀行業存款保險制度與問題銀行處理制度的演變,信用合作第五十期,民國八十五年十月。
27. 陳曉玫,日本金融業壞帳問題與金融危機,中央銀行季刊第十八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28. 鄭明慧,發行特別股強化我國存保基金可行性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九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29. 梁成金,金融管理及銀行內部稽核,金融研訓報導,民國八十五年二月。
30. 張志丞、李吉仁,存款保險與金融安全網,(收錄於 存款保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31. 林志忠,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探討,主計月報第七十五卷第五期,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32. 湯明哲,美國存保制度之經驗及未來發展方向,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五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年九月。
33. 楊宇時,美國銀行重整提案,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四月。
34. 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印, 1997年一月號。
35. 林寶安,日據時期台灣的信用組合與地方社會,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四卷第三期。
36. 陳榮富,台灣之信用合作事業,台灣銀行季刊,第六卷第三期。
37. 黃永仁,台灣的基層金融---過去現在未來。
38. 張逸玫,彰化四信、國票金融風暴對國內金融業市場佔有率的影響,台灣金融月刊,第三十二卷第一期,1996年一月。
39. 1996年4月11日行政院第2475次院會議事錄。
40. 胡盛光,「農會法的理論與實務」,1992年11月初版,上冊。
四、報章雜誌
1. 賴寧寧,辜仲諒暴賺,今週刊,2002年2月4日。
2. 思靜,阿根廷應以俄羅斯為師?,今週刊,2002年1月20日。
3. 陳雅慧,整頓基層金融,銀行如何自保?,天下雜誌,2001年10月1日。
4. 陳雅慧,金融風暴籠罩時,銀行家如何撥雲見日?,天下雜誌,2001年1月1日。
5. 陳雅慧,金融爛帳拖垮台灣?,天下雜誌,2000年8月1日。
6. 陳雅慧,公營銀行何時巨人翻身?,天下雜誌,2000年5月25日。
7. 「信託體質弱者 財部促換血」,經濟日報7版,2002.03.22。
8. 「中信銀:未與亞信洽談購買股權 現階段不會評估或考慮將任何一家信託納入版圖」,經濟日報7版,2002.03.22。
9. 「兩家銀行及兩家信託投資公司資本虧損逾三分之一,須依法辦理增資」,經濟日報7版,2002.3.15
10. 「儘速解決銀行不良債權」,台灣新聞報,2001.12.14。
11. 「美國整頓金融經驗 我可借鏡」,經濟日報2版,2001.08.13。
12. 中華金融學會,「台灣七大危險銀行」,壹週刊,2001.6.7。
13. 「金融法案之探討」,金月刊(台灣金融研訓院)院訓第六期一版,2000.11.15.
14. 「信用合作社何去何從?」,金月刊(台灣金融研訓院)院訓第五期一版,2000.10.15.
15. 「縣長支持成立全國農業銀行 各級農會達成共識尋求支持 張榮味允聯合縣籍立委推動立法」,聯合報17版,2002.01.04。
16. 「財政部:農信部合併 僅能成立一般商銀」,中時電子報,2002.05.16。
17. 「郵局辦助學貸款,交長允協商」,聯合報6版,2002.03.19。
18. 「避免金融危機 有賴完整銀行監督體系」林國賓摘譯,工商時報,2001.07.19。
19. 「日本經濟惡化 可能危及全球 美官方關切日本危機 專家警告 日圓若大貶 將引發股市短暫的美元泡沫行情」,經濟日報5版,2002.2.7。
20. 「處理壞帳 日恐掀起金融風暴」,工商時報,2001.1.29。
21. 「擔心存款保險喊卡 日人搶買黃金」,工商時報,2002.02.09。
22. 「勿過度神化金控法的金融改革效益」,聯合報2版,2001.06.28。
23. 「金融六法三讀通過 四年內設1400億金融重建基金 問題金融機構存款理賠不限一百萬 金控法 月起施行 金融集團將更趨大型化國際化」,聯合報1版,2001.06.28。
24. 「重建基金剩不到七百億 需要擴充 財長:已掌握幾家基層金融待處理」,聯合報21版,2002.3.5。
25. 「看問題 中興銀擬由台銀承受 忽略結構問題 問題銀行國有化小心步日本後塵」,聯合報11版,2002.2.25。
26. 「36家基層金融重建 應給付773億 金融重建基金開會報告處理進度 確認負債缺口 同時授權存保公司委聘會計師評估中興銀資產」,聯合報11版,2001.11.11。
27. 「金融局:有2家銀行、2家信託公司虧損達1/3正密切觀察」,鉅亨網,2002.3.14。
28. 「李庸三:國安基金將規劃廢除 在不干擾市場前提下 會慢慢出清 將訂落日條款 國民黨推薦韋端、許振明任國安基金委員」,聯合晚報8版,2002.3.20。
29. 「財長:再有問題銀行 不排除清算倒閉 在立院備詢宣示「該倒就讓它倒」 資本適足率掉到2%就出擊 不會等淨值轉負再處理」,聯合報21版,2002.3.15。
30. 「七行庫融通重建基金1,550 億元 期限一年可視情況延長 利率依擔保放款融通3.875%計算」,經濟日報7版,2001.08.16。
31. 「資訊不對稱理論及其對經濟政策的啟示,工商時報社論」,2001.10.17。
32. http://www.eh.net/encyclopedia/bodenhorn.banking.antebellum.php (visited in Mar 25,2002)
外文部分
1. David D. Friedman, LAW’S ORDER: WHAT ECONOMICS HAS TO DO WITH LAW AND WHY IT MATTER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APEC, Social Safety Nets: Protecti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HRD MINISTERIAL MEETING, WASHINGTON (1999).
3. APEC, Virtual Task Force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Elements of the Social Safety Net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4. Asli Demirguc Kunt and Enrica Detragiache,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MF STAFF PAPERS, VOL.45, NO.1 (1998).
5.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1998).
6. Frederic S.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1997).
7. Shelagh Heffernan, MODERN BANK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6).
8. Banking without Glass-Steagall? Look Overseas, ABA BANKING JOURNAL (1995)
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anking: Three Perspectives, THE BANKERS MAGAZINE (1994)
10. V. Sundararajan and T. Balino, Issues in Recent Banking Crises, Banking Crises: Case and Issues, IMF (1992).
11. Pearce,D.W., MACMILLAN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 MACMILLAN DISTRIBUTION LTD.(1992)
12. North, D.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3. D. Diamond, P. Dybv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1, NO.3 (1983).
14. Charles P. Kindleberger,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NEW YORK:BASIC BOOKS (1978).
15. Ruttan, V. W., INDU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16. Davis, L. and North, D.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A Step toward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70).
17. Schultz, T.W., Institutions and the Rising Economic Value of Ma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68).
18. Fisher, The Great- 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s, ECONOMETRICA (1933).
19. Charles P. Kindleberger,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8).
20. Raymond W. Goldsmith,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STRUCTURE, PARIS: DEVELOPMENT CENTRE, OECD (1966).
指導教授 謝易宏、劉靜怡
(Yi-Hong Hsieh、Ching-Yi Liu)
審核日期 2002-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