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13.59.181.246
姓名 陳振興(Chen-Hs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共同研發、外溢與專利授權
(Research Joint Venture、Spillover and Patent Licensing)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高科技產業競爭激烈,產品的生命週期短,獨自開發新產品所需的研發費用甚鉅,且風險大。因此,近年來研發策略聯盟(Research Joint Venture,RJV)似乎已成為全球競爭策略上的趨勢,廠商在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且基於本身資源或能力的不足,希望透過策略聯盟所形成的合資、共同研發等方式,結合各自稀有的有限資源,共同分擔研發所需的成本及風險,以降低生產成本或開發新產品,而確保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優勢。
綜合國內、外文獻,得知學者對於「研發策略聯盟」一詞的定義並無定論。而本文定義研發策略聯盟,即參與策略聯盟成員廠商(二家或二家以上)共同提供資金、人才或技術,而設立一個新的共同研究室,從事R&D活動,彼此協議分享研發成功後的成果。
本文則將Wang(1998)模型架構作延伸,並考慮RJV廠商與非RJV廠商間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的存在。故理論模型假設寡占市場內有 家廠商,其中 家廠商設立一共同研究室從事研發;而其餘的 家不加入此研發聯盟,但卻可以透過外溢效果,使本身的單位生產成本下降,而下降的幅度不若RJV廠商為多。並將依RJV廠商創新的幅度區分為重大創新(drastic innovation)與非重大創新(non-drastic innovation)二種。探討當考慮外溢效果時,分別分析在這二種情況下,RJV廠商與非RJV廠商間授權行為的可行性?若雙方有授權行為發生時,何者是RJV廠商的最適授權策略?另外,外溢效果對RJV廠商與非RJV廠商的均衡利潤以及最適固定權利金費用與單位權利金比率有何影響?以及RJV廠商的均衡合作規模?並將之與社會最適合作規模作比較。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1)若創新為重大創新時,RJV廠商將不會授權給非RJV廠商。(2)若創新為非重大創新時,RJV廠商的最適授權策略為單位權利金授權方式。(3)若創新為非重大創新時,RJV廠商與非RJV廠商的均衡利潤以及最適的固定權利金費用與單位權利金比率會隨外溢效果增加而減少。(4)若創新為非重大創新時,RJV廠商的均衡合作規模小於社會最適合作規模。關鍵字(中) ★ 專利授權
★ 外溢
★ 共同研發關鍵字(英) ★ Research Joint Ventur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P.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本文架構…………………………………………………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P.4
2.1 共同研發之定義................................4
2.2 共同研發之動機…………………………………………5
2.3 相關文獻之回顧…………………………………………6
第三章 理論模型分析 P.12
3.1 前言.........................................12
3.2 基本模型假設.................................12
3.3 RJV廠商與非RJV廠商之一般均衡分析……………….14
3.3.1 重大創新………………………………………….15
3.3.2 非重大創新……………………………………….16
3.4 RJV廠商與非RJV廠商之授權行為分析……………….18
3.4.1 重大創新………………………………………….18
固定權利金授權方式………………….18
單位權利金授權方式………………….21
3.4.2 非重大創新……………………………………...23
固定權利金授權方式…………………….23
單位權利金授權方式…………………….26
3.5 RJV廠商之均衡合作規模………………………………30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P.35
參考文獻 P.37
數學附錄 P.39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王健全(1992),「產業特性對研發策略聯盟之影響」,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卷,第5期,頁32-35。
2. 吳青松(1992),「產業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型態與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卷,第5期,頁23-27。
3. 洪淑琴(1996),「產品異質程度、R&D外溢程度與共同研發之最適規模」,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徐木蘭、朱文儀(1992),「產業聯盟管理面的挑戰-從國內企業共同研發聯盟談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卷,第5期,頁41-43。
5. 陳忠榮、李鴻志(1997),「市場結構、研究發展與專利授權」,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4期,頁555-568。
6. 黃孝寬(1993),「推動企業策略聯盟擴大開發國際市場」,華商經貿,
第317期,頁12-15。
【英文部分】
1. Arrow, K.(1962)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ed. R, Nels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Aoki, R. and Tauman, Y. (2001) “Patent licensing with
spillovers,” Economics Letters, 73, pp.125-130.
3. d’Aspremont, C. and Jacquemin, A. (1988)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 pp.1133-1137.
4. Katz, M. (1986) “An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7, pp.527-543.
5. Lynch, R. P.(1989) 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s
and Corporate Alliance,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6. Mothe, C. and Queilin, B.V. (2001) “Resource Creation and
Partnership in R&D Consortia,”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2(1), pp.113-138.
7. Poyago-Theotoky, T. (1995) “Equilibrium and Optimal Size of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in an Oligopoly with Spillovers,”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XLIII, pp.209-226.
8. Suzumura, K. (1992)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Oligopoly with Spill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 pp.1307-1320.
9. Shy, Oz (1995)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0. Wang, X., H. (1998) “Fee versus royalty licensing in a Cournot
duopoly model,” Economics Letters, 60, pp.55-62.
11. Yi, S-S. (1999) “Entry, licensing and research joint ven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7, pp.1-24.指導教授 陳忠榮(Jong-Rong Chen) 審核日期 2002-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