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4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116.23.59
姓名 林瑩松(Ying-Su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研發的外溢效果與合作研發
(R&D Spillover Effect and R&D Cooperation)
相關論文
★ 期間利差與經濟衰退之預測模型-理性預期假設之驗證★ 台灣、美國總經月數據與台股股價指數之關聯性
★ 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異質性及利潤率之探討★ 中小企業案件逾期放款之預測
★ 台灣半導體產業經營效率分析-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台灣車輛產業經濟附加價值之研究-兼論影響信通交通器材公司經濟附加價值之因素
★ 外人直接投資與研發活動之關聯性-台灣電子相關產業之實證研究★ 消費性信用貸款授信評量模式之研究
★ 二順位房貸產品風險預警分析★ 新產品商業化流程之個案研究–以美商3M公司為例
★ 高淨值客戶風險屬性與共同基金投資報酬率之實證研究★ 台灣加權指數與指數股票型基金風險值之歷史模擬法分析
★ 國際油價、匯率與利率之動態關聯—VECM與VECM-GARCH之應用★ 主流記憶體之二十年價格模式研究與驗證
★ 以DEA模型分析桃園郵局之營運績效★ 奢侈稅實施對都會地區房價之衝擊反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修改Atallah(2002)對外溢係數所作的對稱性假設,使理論模型更貼近經濟現實;除希望能對外溢效果、研發產出與合作研發之間的關係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外,對於合作研發結構(包括不合作、一般合作、水平合作、垂直合作)的比較與選擇也加以探討。
關於各外溢效果在不同合作研發模式下對研發產出的影響,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各種情況下,垂直外溢程度的增加對研發產出與社會福利都有正面的效果;而水平外溢的增加,在廠商之間進行水平或一般合作的情況下,對研發與社會福利的影響亦是正面的;只有在垂直合作或廠商之間完全沒有合作關係的情況下,水平外溢對研發產出與社會福利的影響有可能是負面的。
另外,在不同外溢特性下,對於合作研發模式的選擇,本文有以下結論: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般合作研發模式可將大部分研發的競爭外部性內化,故就研發產出而言,優於其他合作研發模式,且最接近社會最適。若外溢效果普遍相當小時,垂直合作研發模式優於其他研發模式,且最接近社會最適(在完全無外溢的情況下,甚至等於社會最適)。
關鍵字(中) ★ 合作研發
★ 外溢效果
★ 研發
關鍵字(英) ★ spillover effect
★ R&
★ D coopera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本文架構..........................4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第一節 外溢效果與共同研發................5
第二節 共同研發的相關理論................7
第三章 理論模型分析.....................13
第一節 基本假設.........................13
第二節 模型推導.........................16
第三節 比較靜態分析.....................22
第四節 比較不同合作模式.................26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35
第一節 本文結論.........................35
第二節 模型的延伸與建議.................36
參考文獻..................................37
附錄......................................39
參考文獻 翁明德 (1996),「研究發展的動態理論模型」,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忠榮、陳威勳 (1992),「研究發展外溢效果對廠商利潤績效之影響─以自動化新產業為例」,《經濟論文叢刊》,20:2,頁155-175。
莊奕琦、許碧峰 (1999),「研究發展對生產力的貢獻及產業間的外溢效果:台灣製造業實證」,《經濟論文》,27:3,頁 407-432。
陳振興 (2002),「共同研發、外溢與專利授權」,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Atallah, G. (2002), ”Vertical R&D Spillover, Cooper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1, pp. 179-209.
Boivin, C. and D. Vencatachellum (1998), ”Externalities et cooperation en recherché et development: Une Reconceptualisation,” L'Actualite Economique/ Revue D'Analyse Economique, 74, pp. 633-649.
Chiou, J. R. and J. L. Hu (2001), ”Environment Research Joint Venture under Emission Tax,”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 pp. 129-146.
D’Aspremont, C. and A. Jacquemin (1988),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 pp. 1133-1137.
Grindley, P., D. Mowery and B. Silverman (1994), “SEMATECH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Lesson for the Design of High Technology Consortia,”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35, pp. 723-758.
Kamien, M. I., E. Muller and I. Zang (1992), “Research Joint Venture and R&D Carte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 pp. 1293-1306.
Katz. M. L. (1986), ”An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7, pp. 527-543.
Poyago-Theotoky, J. (1995), “Equilibrium and Optimal Size of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in an Oligopoly with Spillover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43, pp. 209-226.
Souder, W. E. and S. Nassar (1990), ”Managing R&D Consortia for Success,”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33, pp. 44-50.
Terleckyj, N. (1974), Effect of R&D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of Industry,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Planning Association.
Tirole, J. (1988), The Theory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Cambridge, MIT press.
指導教授 陳忠榮(Jong-Rong Chen) 審核日期 2003-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