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24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2 、訪客IP:3.147.36.106
姓名 楊育哲(Yu-Che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宋代摧制豪強政策之形成
相關論文
★ 從電子商務演進-探討銀行電子金融服務創新★ 財富管理業務之探討─以花旗銀行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為例
★ 數位相機產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 企業危機處理策略之探討─以台灣非酒精飲料業為例
★ 台灣航空市場產業分析與營運績效研究★ LED照明產業市場分析
★ 以軟硬整合思維重新探討智慧型手機商業模式★ 由社會開放的角度看巨量資料興起-兼論垂直分
★ 印刷電路板產業市場分析與營運績效之研究★ 台灣地區機車製造業產業分析及營運績效之研究
★ 企業之開放式創新行為探討-以光寶科技為例★ 全球太陽能產業分析-以德國發展為例
★ 國際貨櫃物流港區政策之研究:以鹿特丹港口計畫為核心★ 美妝產業之開放式創新─以L’Oréal與P&G公司為例
★ 快速時尚管理-找出台灣的下一個ZARA★ 桃園縣新成屋市場產業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的研究主題是有關宋代摧制豪強政策的形成。「摧制豪強」就如同字面上所顯示的,乃是對豪強之家的摧毀與限制;若對應現代政府政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接近於「反托拉斯」(antitrust)。另外,本文題目中的「政策之形成」表示,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評估摧制豪強政策的好壞,只是要看實施此一政策的背景與動機。換言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看當時為何會有此政策的提出,而這個問題會牽涉到當時參與制定者的相關想法。故本文乃是從宋代當時相關思想著手,並以反托拉斯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相關思想的內涵,用反托拉斯經濟學的觀點對歷史重新認識。
既然本文乃是從宋代參與政策制定者的思想著手,因此,我們必須先行了解,當時參與政策制定者除了皇帝外,是否尚有其他人。而根據余英時(2003)的研究顯示,宋代「士」階層擁有相當高的實際政治地位。由此,我們推論宋代在政策制定上的實際參與者,除了皇帝外尚有「士」階層。
「摧制豪強」有時會使人認為是在「反商」,但這兩者仍有差異,而為了釐清這兩者的差異,我們必須從最基本的利益觀著手,也就是對於人追求利益的看法是如何。透過對宋代「士」階層利益觀的整理與分析,我們的結論是:宋代「士」階層並不反對人追求利益。
既然了解到宋代「士」階層並不反對人追求利益,那為何又會產生摧制豪強的思想?我們從研究當時「士」階層對豪強之家的論述得知,當時他們認為豪強之家的一些行為(如:兼併、壟斷)會對百姓生計造成傷害(如:生產工具被剝奪、生活成本提高)等等,因此,對於豪強之家有著負面之觀感,進而產生摧制豪強的思想。
因此,由上述關於利益觀及「摧制豪強」思想的結論來看,我們可以說:以「反商」來描述宋代並不貼切,更正確的描述方法應該是「反大商」。
在了解宋代「士」階層為何會產生「摧制豪強」的思想後,我們所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是:當時在相關的經濟政策制定上是否與此思想吻合,也就是看相關的經濟政策與「摧制豪強」思想是否具有一致性?換言之,我們將從具體的經濟政策檢驗:宋代的「士」階層是否認真對待他們的「摧制豪強」思想。而我們所得到的結論是:宋代相關的政策表述與宋代「士」階層「摧制豪強」思想乃是一致的,故我們認為宋代的確真的有摧制豪強的政策。
關鍵字(中) ★ 宋代
★ 摧制豪強
★ 利益觀
★ 政策形成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本文架構………………………………………………………………5
第五節 本文特色………………………………………………………………5
第二章 宋代「士」的政治地位…………………………………………………6
第一節 以天下為己任…………………………………………………………7
第二節 人君的重視……………………………………………………………8
第三節 共治天下………………………………………………………………9
第三章 宋代利益觀………………………………………………………………11
第一節 利益觀…………………………………………………………………11
第二節 孔、孟利益觀…………………………………………………………12
第三節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13
第四節 順人情…………………………………………………………………16
第五節 人之所同欲者財也……………………………………………………20
第六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22
第七節 以利致義………………………………………………………………24
第八節 明天理、滅人欲………………………………………………………24
第四章 摧制豪強的思想…………………………………………………………28
第一節 宋代經濟概況…………………………………………………………28
第二節 田連阡陌………………………………………………………………30
第三節 困弱……………………………………………………………………34
第四節 貧富不均………………………………………………………………37
第五節 《管子》和《鹽鐵論》………………………………………………40
第六節 利益觀與摧豪強………………………………………………………42
第五章 政策表述…………………………………………………………………44
第一節 土地……………………………………………………………………44
第二節 常平市易………………………………………………………………47
第三節 青苗……………………………………………………………………51
第四節 均輸……………………………………………………………………54
第五節 山澤……………………………………………………………………56
第六章 結論………………………………………………………………………61
參考文獻……………………………………………………………………………63
參考文獻 古文典籍部分
《管子》。
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 炎,《雙溪類稿》。
王 稱,《東都事略》。
司馬光,《司馬文正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石 介,《徂徠集》。
朱 熹,《朱文公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洪 邁,《夷堅志》。
姚廣孝(明)等(奉敕編),《永樂大典》,臺北:世界書局。
桓 寬,《鹽鐵論》。
袁 采,《袁氏世範》。
袁 燮,《絜齋集》,臺北:中華書局。
徐光列,《續資治通鑑長編》。
陸九淵,《象山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伯行(輯訂),《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 栻(編次)、楊時(訂定),《河南程氏粹言》,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 載,《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
脫 脫 等,《宋史》。
黃 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程 頤,《周易程氏傳》,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程顥、程頤,《河南程氏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程顥、程頤,《二程文集》,臺北:中華書局。
曾 鞏,《元豐類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趙汝愚(編),《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廖 剛,《高峰文集》。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蘇 洵,《嘉祐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蘇 轍,《欒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近代文獻部分
丁長清(1999),《中國古代市場與貿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干學平、黃春興(1997),《經濟學原理—牽成繁榮 追求進步(下冊)》,臺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孝通(1981),《中國商業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德毅(1998),「宋代士大夫的辭官風氣」,臺大歷史學報,第22期,pp.17-32。
朱瑞熙(1986),《宋代社會研究》,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杜維明(2002),《儒教》,臺北,麥田出版社,(譯自 Tu Wei-ming 所著之《Confucianism》;譯者為陳靜)。
狄百瑞(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李宏祺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吳 松(2000),《中國農商關係思想史綱》,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唐力行(1997),《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志成、張明宗(2002),「台灣資訊電腦產業開放政策之形成」,經濟論文叢刊,30(4),pp.421-463。
張明宗、彭小萍(2004),「儒學利益觀念的經濟分析」。(手稿)
梁庚堯(1997),《宋代社會經濟使論文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梁庚堯(2002),「南宋的私鹽」,新史學,13卷2期,pp.45-112。
黃仁宇(1989),《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仁宇(1993),《中國大歷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純怡(1996),「宋代土地交易初探」,文史學報,第26期,pp.281-301。
馮柳堂(1970),《中國歷代民食政策》,臺北:進學書局。
熊公哲(1970),《王安石政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費正清、戈德曼(1994),《費正清論中國》(薛絢譯),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劉伯驥(1971),《宋代政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錢 穆(1940),《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閻鴻中(1999),「唐代以前『三綱』意義的演變—以君臣關係為主的考察」,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pp.56-75。
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譚培文(1997),「孔楊墨的利益觀與現代市場觀念」,中國研究月刊,pp.55-63。
Chang, M. C., and Chen, C. C. (2004),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 An Analysis of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Forthcoming in Lee, J. S. and Schive, C. (e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SMEs, Singapore: Graham Brash Pte. Ltd.
Chu, W. W. (1999), Industrial Growth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ransitional Societies in Comparison: Central East Europe versus Taiwan.
Wong, R. B. (199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arian Empire and Its Modern
Legacy. in Brook, T. and Blue, G. (ed), China and Historical Capitalism-
Genealogies of Sinological Knowledge, 210-45, Cambridge Univ
指導教授 張明宗(MING-CHUNG CHANG) 審核日期 2004-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