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24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2 、訪客IP:3.15.12.112
姓名 鄭詩瑜(Shih-Yu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肢體障礙勞工教育與就業狀況之探討 -以傳訊理論與歧視理論為基礎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disability on labor market -- based on market signaling and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anation )
相關論文
★ 公平交易法對多層次傳銷定義之研究 -「給付一定代價」是否應予保留★ 產業群聚與ICT、電子商務技術擴散-以臺灣製造業為例
★ 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以TIMSS測驗分數作為人力資本代理變數可行性之探討★ 個人預計退休年齡的決定
★ 租稅幻覺與已婚婦女勞動供給之影響★ 宗教認知對修行投入時間影響之探討
★ 退休金給付制度及強制退休時點與員工互動之探討★ 台灣管理階層薪資結構 Tournament Theory 之實證研究
★ 人才移動、家庭遷移與技術移轉-以台商在上海地區就職為例★ 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計量分析
★ 台灣B2C電子商務市場商品價格變動因素之探討—兼論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間之整合★ 高科技產業垂直分工與群聚效果之分析—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
★ 電信不對稱管制之研究★ 臺灣地區大學教育報酬率時間變化趨勢之分析
★ 教育的信號功能分析─以國內事業單位為例★ 電子商務對廠商生產力之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Spence (1976) 的傳訊理論 (Market signaling) 中提到,在資訊不對稱的勞動市場中,教育可以作為一種傳達生產力訊號的機制,但是雇主若無法從一群具有共同外在特徵勞工的教育區分出生產力,則此外在特徵就會取代教育成為雇主給薪依據,結果將造成此一群體勞工放棄教育的惡性循環,若此結果再加上歧視的現象,則情況將更加嚴重。本文主要針對臺灣地區肢體障礙勞工作問卷調查,訪查關於其教育及就業的情形,利用實證模型設定來解釋關於其教育量、就業機率、及相對薪資高低的問題,用以推論是否有此一惡性循環發生。實證結果發現,肢體障礙外在較負面的特徵並未取代教育成為生產力判斷的信號,故在臺灣尚不會產生Spence所擔憂的惡性循環出現;再者就肢體障礙者而言,外在肢障的特徵和教育其信號間的關係並不是相互取代,而是具有彼此相互補償的功能。
摘要(英) none.
關鍵字(中) ★ 歧視經濟學
★ 薪資差異
★ 傳訊理論
★ 弱勢勞工
★ 肢體障礙勞工
關鍵字(英) ★ wage differential
★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 market signaling
★ handicap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文獻回顧……………………………………………………………2
2.1 理論方面研究……………………………………………………………2
2.2 實證方面研究……………………………………………………………4
2.3 本文應用…………………………………………………………………6
第三章 理論模型……………………………………………………………7
3.1 基本模型…………………………………………………………………7
3.1.1 基本假設……………………………………………………………7
3.1.2 第一期………………………………………………………………7
3.1.3 第二期………………………………………………………………9
3.1.4 第三期 ……………………………………………………………10
3.1.5 小結 ………………………………………………………………11
3.2 信號間的競爭與互補 …………………………………………………11
3.3 本章小結 ………………………………………………………………13
第四章 樣本資料分析 ……………………………………………………15
4.1 變數定義 ………………………………………………………………15
4.2 敘述統計分析 …………………………………………………………17
4.2.1 整體資料概觀 ………………………………………………………17
4.2.2 教育與障礙程度的關係 ……………………………………………18
4.2.3 教育評價與障礙程度的關係 ………………………………………20
4.2.4 就業困難預期與障礙程度的關係 …………………………………21
4.3 本章小結 ………………………………………………………………22
第五章 實證模型設定 ……………………………………………………24
5.1 教育迴歸式 ……………………………………………………………25
5.1.1 就業者的教育迴歸式 ………………………………………………25
5.1.2 學生的教育迴歸式 …………………………………………………26
5.2 就業Logit模型…………………………………………………………27
5.3 薪資方程式 ……………………………………………………………28
5.4 理論與實證之探討 ……………………………………………………29
5.4.1 信號間的替代性檢驗 ………………………………………………29
5.4.2 信號間的互補性探討 ………………………………………………29
5.5 本章小結 ………………………………………………………………30
第六章 實證結果分析 ……………………………………………………31
6.1 教育迴歸式實證結果 …………………………………………………31
6.1.1 就業者樣本的實證結果……………………………………………31
6.1.2 學生樣本的實證結果………………………………………………33
6.2 就業Logit模型實證結果………………………………………………36
6.3 薪資方程式實證結果 …………………………………………………38
6.4 內生性問題與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 ………………………40
6.5 本章結論 ………………………………………………………………41
第七章 結論 ………………………………………………………………44
附錄一:問卷調查內容………………………………………………………47
附錄二: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結果………………………………49
參考文獻………………………………………………………………………50
表目錄
表 4-1 變數定義及相關統計量表…………………………………………16
表 4-2 教育程度之統計量表………………………………………………19
表 4-3 教育評價之統計量表………………………………………………21
表 4-4 就業預期困難之統計量表…………………………………………22
表 6-1 就業者教育迴歸式估計結果表……………………………………32
表 6-2 學生教育迴歸式估計結果表………………………………………34
表 6-3 學生預期教育迴歸式估計結果表…………………………………35
表 6-4 就業Logit模型估計結果表 ………………………………………37
表 6-5 薪資方程式估計結果表……………………………………………38
圖目錄
圖 3-1 y*教育量的取得比例圖…………………………………………… 8
圖 4-1 平均教育量走勢圖…………………………………………………19
圖 4-2 教育評價之平均值走勢圖…………………………………………21
圖 4-3 就業預期困難之走勢圖……………………………………………22
圖 5-1 外在特徵傳遞訊號過程示意圖……………………………………30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內政部統計處、行政院衛生署、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0),八十九年度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 (就業服務與職業訓練篇)。
2、行政院主計處編 (2000),八十九年度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
英文文獻
1. Becker, G.S. (1971),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Famulari, M. (1992), The effects of a disability on labor market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epileps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58(4), 1972-87.
3. Hollock, K.F., W. Hendricks, and E. Broadbent (1998), Discrimination by gender and disability status: do worker perceptions match statistical measur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65(2), 245-63.
4. Orazem, P.F., J.D. Werbel, and J.C. McElroy (2003), Market expectations, job search,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arting pay,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65(2), 245-263.
5. Salkever, D.S. and M.E. Domio (2000), Within group “structural” tests of labor-market discrimination: a study of persons with serious disabilities, The Economics of Disability, 33-50, Research in Human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Vol. 13. Stamford, Conn.: JAI Press.
6. Spence, A.M. (1974), Market Signaling: Informational Transfer in Hiring and Related Screening Process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 Stiglits, J.E. (1973), Approaches to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2), 287-95.
指導教授 單驥(Gee San) 審核日期 2004-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