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42403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0 、訪客IP:3.133.117.215
姓名 陳啟政(Chi-je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股權結構觀點探討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機制
(The study of inside motoring systems in corporation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in Taiwan)
相關論文
★ 論企業重整運作機制---兼論公司重整治理及新資金取得★ 評析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以美國立法例為借鏡
★ 不動產投資信託之研究- 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 婚姻制度之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兩岸為研討對象
★ 論我國公司治理規範-兼論公司內部稽核制度完善★ 論銀行保證制度之研究
★ 非常規交易稅制問題之研究★ 中國銀行產業分析—兼論台資銀行西進策略
★ 網路購物標價錯誤法律效果之研究★ 股東表決權-論公開發行公司董事設質股票之表決權限制
★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對區域房市價格之影響--以桃園縣為例★ 土壤液化公告對區域房價影響之研究 -以板橋及新莊為例
★ 論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機制的更新與新設-以個人重整程序為核心★ 網路數位化商品之消費者保護-以郵購買賣為核心
★ 論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 內線交易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歷經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遂成為全球熱烈討論的議題。各國爭相引進獨立董事制度,希望藉由獨立董事超然獨立的角色,增強公司內部監控機制。然而,影響公司治理的因素包含法律、政治、經濟等,其中股權結構是影響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因素,因為股權結構正是反映出公司內部權力配置的縮影。因此,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具有相當密不可分的關係。
觀察國內公司治理上的幾個重要問題「交叉持股」、「關係人交易」、以及股權結構特性使然的「控制股東」(Controlling Shareholder),最後本文發現從股權結構的觀點出發探討我國公司治理上的核心問題。研究發現,我國許多企業的控制股東之所以可以掌握公司的經營權,並非透過持有足夠的股權,而是透過「交叉持股」、「金字塔結構」等方式取得不對稱的表決權,而使得公司之控制股東出現「股權」與「控制權」背離的現象產生,而控制股東雖然持有不到半數的股權,卻可以享有公司的經營權,因此有學者稱之為「少數控制股東結構」(controlling-minority structure)。在此種情況下,控制股東存在極大的誘因去濫用其控制權,進而做出有害於所有股東的決策。
我國在引進獨立董事制度的同時,應該考量控制股東長期控制股東會、董事會、監察人的問題。因此,本文認為應以切斷公司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利益依存關係為最重要之課題,再以現行監察人制度為基礎,提出適合我國的改革建議。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範圍和架構;第二章從經濟學的角度與探討股權結構與公司監控的關係;第三章探討我國公司治理上的實質問題;第四章及第五章分別討論美國、日本、我國的公司內部監控制度;第六章從股權結構的觀點找出我國公司治理上的核心問題;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本文建議突破傳統公司自治的框架,對監察人制度做修正。
摘要(英)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Asian financial meltdow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become popular topic discussed in the whole world gradually. Various countries introduc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hope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mechanism inside the company by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with independent rol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ing law, politics, economy, etc. ,among them ownership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one, becaus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exactly reflects the epitome that power disposes inside the company. So,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problem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aiwan like 「cross investment」、「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and「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which is owing to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finally we treat of the center problem in terms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ccording to researches, many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 enterprises can maintain a complete lock on the control of a company while holding less than a majority of the cash flow rights associated with its equity, but use cross investment and pyramid structure, some scholars call that controlling-minority structure. In this situation, a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has great incentive to abuse his control power, and then make the decision harmful to all shareholders.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lem tha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ontrol the board of shareholders、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 board when we introduce the system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to our country. So, we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is to cut off the interests between company supervisors and person supervised, and then propose the reform suggestion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basing on the current supervisor system.
Chapter one of this essay is introduction, including 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method, range and structure;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erms of economics;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substantive issu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aiwan;Chapter four and Chapter five discuss the system of inside monitoring in company separately in U.S.A.、Japan、Taiwan;Chapter six tries to find the center problem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aiwan from the view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Chapter seven i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his essay proposes breaking through the frame of traditional company autonomy and reform the supervisors system.
關鍵字(中) ★ 股權結構
★ 公司治理
★ 獨立董事
★ 監察人
關鍵字(英) ★ corporate governance
★ ownership structure
★ independent director
★ supervisor
論文目次 目錄i
內容目錄i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
內容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架構4
第二章 股權結構與公司監控的關係6
第一節 股權結構與代理理論7
第一項 股權分散下的代理成本8
第一款 代理問題產生的原因8
第二款 代理成本的類型9
第三款 股權分散下主要的代理問題10
第二項 股權集中下的代理成本10
第二節 英、美等國與我國股權結構12
第一項 英國與美國13
第二項 我國14
第三節 由股權結構之差異探討其公司治理模式之發展15
第一項 英美等股權分散之國家其公司治理監控機制之發展-以美國為例17
第一款 公司內部監督角色的轉變17
第二款 獨立董事制度的崛起18
第三款 公司監控機制的選擇18
第四款 機構投資人的關鍵地位19
第二項 歐陸等各國股權集中國家公司治理監控機制之發展演進-以德國為例20
第一款 德國公司監控機制之沿革20
第二款 德國銀行所扮演的角色21
第三款 雙軌制度的堅持-監察人地位的穩固23
第四節 股權結構對於公司治理的重要性25
第三章 我國公司治理上的實質問題27
第一節 交叉持股及金字塔結構之研究27
第一項 交叉持股及金字塔結構的概念28
第二項 交叉持股的類型29
第三項 交叉持股的優、缺點分析31
第一款 交叉持股的優點31
第二款 交叉持股的缺點33
第四項 交叉持股的實際操作方式及案例解析35
第一款 交叉持股的運作模式35
第二款 實例分析36
第三款 我國對於交叉持股之規範40
第二節 關係人交易之相關研究40
第一項 關係人的定義41
第二項 非常規交易的類型42
第一款 重大固定資產買賣的異常42
第二款 進、銷貨價格的異常42
第三款 資金融通之條件或收付異常43
第四款 未上市有價證券交易類型43
第三項 關係人交易的相關案例解析43
第三節 控制股東之相關研究45
第一項 控制股東的定義45
第二項 控制股東存在的優缺點48
第三項 小結49
第四章 論美國與日本之內部監控機制-獨立董事長制度與獨立監察人制度51
第一節 獨立董事制度52
第一項 獨立董事發展的緣由53
第一款 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組織係採單軌制運作53
第二款 學者的建議55
第三款 法院判決的影響55
第二項 獨立董事的機能56
第一款 監督經營者56
第二款 提升經營績效57
第三款 提升社會形象57
第三項 獨立董事在實行上所發生的問題58
第一款 獨立董事通常僅為兼職性質59
第二款 資訊不對稱60
第三款 獨立董事的誘因問題61
第四款 獨立董事獨立性的問題63
第四項 獨立董事下各執行委員會的功能-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報酬委員會65
第一款 審計委員會(AuditCommittee)66
第二款 提名委員會(NominatingCommittee)68
第三款 報酬委員會(CompensationCommittee)69
第二節 監察人制度71
第一項 日本監察人制度的改革72
第一款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新商法之頒行73
第二款 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商法之修正73
第三款 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商法之修正74
第四款 昭和五十六年(1981年)商法之修正76
第五款 平成五年(1993年)商法之修正76
第六款 平成十三年(2001年)商法之修正77
第七款 平成十四年(2002年)商法特例法之修正78
第八款 平成十七年(2005年)日本公司法典頒布79
第二項 日本商法及商法特例法的背景說明79
第一款 因應美國政府的要求80
第二款 強化監察人的獨立性80
第三項 日本外部監察人之一般性規定81
第一款 外部監察人之資格要件81
第二款 外部監察人之選任與解任81
第三款 外部監察人之人數與任期82
第四款 外部監察人之權責82
第五章 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以監察人制度為中心85
第一節 我國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文化87
第一項 家族式企業及創業家精神87
第二項 金字塔結構及交叉持股88
第三項 普遍存在控制股東的治理文化89
第四項 機構投資者尚未發達90
第二節 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機制發展趨勢90
第一項 我國內部監控機制之沿革90
第二項 我國股東會之具體權限93
第一款 聽取報告權93
第二款 表冊與報告的查核承認權93
第三款 公司事項決議權94
第三項 少數股東權94
第一款 股東代表訴訟權94
第二款 違法行為制止請求權95
第三款 訴請裁判解任董事權95
第四款 代位行使歸入權95
第三節 我國監察人制度的發展歷程96
第一項 民國十八年制訂96
第二項 民國三十五年修正96
第三項 民國五十五年修正97
第四項 民國六十九年修正97
第五項 民國七十二年修正98
第六項 民國八十六年修正98
第七項 民國九十年修正99
第一款 強化獨立性99
第二款 資訊之取得100
第三款 提升監察人席次101
第四款 充實權限101
第四節 我國監察人制度之介紹102
第一項 監察人的意義102
第一款 積極資格102
第二款 消極資格103
第二項 監察人的人數及任期103
第一款 監察人的人數103
第二款 監察人的任期104
第三項 監察人的選任及解任104
第一款 監察人的選任104
第二款 監察人的解任104
第四項 監察人的義務與責任105
第一款 監察人的義務105
第二款 監察人的責任105
第五項 監察人的權限105
第一款 監察權106
第二款 代表公司權106
第三款 股東會召集權107
第五節 我國監察人制度之缺失107
第一項 監察人獨立性不足107
第一款 監察人需由大股東支持始能當選108
第二款 監察人與董事間關係密切108
第二項 法人同時當選董事與監察人之問題109
第三項 監察人不能參與董事會之決議109
第四項 少見監察人追究董事責任109
第五項 會計師的選任、解任權110
第六節 小結110
第六章 我國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及內部監控機制的選擇112
第一節 我國證券交易法之修正規定113
第一項 獨立董事之設置113
第二項 董事會的職權與獨立董事的地位114
第三項 審計委員會與監察人的選擇115
第四項 審計委員會的組成及權責規範115
第二節 我國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以股權結構觀點116
第一項 少數控制股東結構116
第二項 我國公司監控上的困境117
第三節 獨立董事與監察人的關係120
第一項 主張兩者相容互補120
第一款 從職權範圍看二者之互補關係120
第二款 從制度功能看二者之互補關係121
第三款 從監督時間看二者之互補關係121
第四款 從分工合作看二者之互補關係122
第二項 主張兩者互相排斥122
第一款 從制度功能看二者之排斥關係122
第二款 從監督時間看二者之排斥關係123
第三款 從分工合作看二者之排斥關係123
第四節 我國引進獨立董事的爭議124
第一項 引進獨立董事的正反意見124
第一款 贊成意見124
第二款 反對意見126
第二項 外國法制的移植與排斥127
第五節 小結12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監察人制度之改革131
第一項 監察人選任制度的改革131
第一款 監察人制度修正建議131
第二款 監察人的誘因問題132
第二項 監察人職權的加強133
第一款 會計師的選任與解任權與內部稽核133
第二款 董事解任的提案權134
第三項 可能接受的挑戰134
第一款 公司私法自治的衝突134
第二款 政府干預的問題135
第二節 監察人制度之改革-代結論136
參考文獻139
一、 中文文獻(按姓氏筆劃順序)139
二、 英文文獻(按英文字母順序)147
附錄: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15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方嘉麟,關係企業專章管制控制力濫用之法律問題(一)-自我國傳統監控模式論專章設計之架構與缺憾,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
王文宇,法人股東、法人代表與公司間三方法律關係之定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2000年9月。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25期,2005年10月。
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2002年5月。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0期,2005年12月。
王文宇,設立獨立董監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法令月刊,第56卷第1期,2005年1月。
王文宇,評新修訂公司法─兼論股東民主法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2005年8月。
王志誠,我國公司治理之實務發展及檢討─並列制經營機關之改革為中心,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
王志誠,美國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與啟發-兼論我國引進外部董事制度之基本課題,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6卷第11期,1998年11月。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王泰升,從所有與經營分離論公開發行公司法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王智慧,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戰略績效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
石青平,論公司之管控,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伍忠賢,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商周出版,2002年。
朱日銓,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一以外部董事與外部監察人制度之選擇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朱慈蘊,中國引進獨立董事制度應注意的若干問題,收錄於濱田道代、吳志攀主編,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監管-比較與借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何淑瑜,台灣監察人監督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何曜琛,論美國沙賓法案之重要規範─兼述我國證券交易法之相關修正,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
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萬國法律,第123期,2002年6月。
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吳美儀,股份有限公司選任外部董事監察人機制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春安、吳欽杉、葉麗玉,所有權結構與公司非法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股票上市公司為例,證券市場發展,第14卷第4期,2003年1月。
李香瑩、鄭惠之,公司治理下,監察人該廢抑或重新定位?,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2003年8月。
李洙德,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從聯電案論台灣公司治理的現在與未來,法令月刊,第56卷第7期,2005年7月。
林仁光,公開發行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之變革─兼論二00五年證券交易法修正重 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30期,2006年3月。
林仁光,董事會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經營權功能之強化與內部監控機制之設計,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第1期,2006年1月。
林玉霞,台灣上市公司代理問題、公司治理與股東價值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明謙,股權結構、董事組成對大股東介入股市行為影響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培杰,我國公司監控制度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黎華,世界所有權結構分析之探視,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1期,2005年。
邵慶平,董事法制的移植與衝突─兼論「外部董事免責」作為法制移植的策略,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年12月。
俞長志,企業監察人獨立性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施中川,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研究所學士後法學組碩士論文,2003年。
柯芳枝,公司法要義,三民書局,2005年。
柯芳枝,日本法上外部監察人制度之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1期,1995年。
柯芳枝,監察人制度之研究,經濟部公司法修正之研究報告,1992年。
柯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代表訴訟,社會科學論叢第22期,1973年。
洪榮華、陳香如、柯璟瑩,從代理理論的角度探討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與負債之關連性,管理與系統,第12卷第4期,2005年12月。
胡浩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范瑞華,新修正施行公司法下之內部管控制度檢討,萬國法律雜誌,第121期,2002年2月。
范曉玲,公司治理及財務審計之新紀元-2002年美國證券交易Sarbanes-Oxley法案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翁淑育,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核心代理問題及公司價值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馬秀如,魏徵、張良與獨立董監-建議型好?監督者佳?難有定論,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2003年8月。
康格(Conger, Jay A.)著 林宜賢、蔡慧菁譯,公司治理,天下遠見出版,2001年。
康榮寶,「我國交叉持股規範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委託研究,1999年。
張心悌,公開發行公司高階經理人報酬決定與監督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8期,2006年6月。
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許士軍,談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從家族企業走向專業化管理,華商經貿月刊第302期,頁14,1991年。
許良宇,公司治理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美滿、吳壽山、鍾惠民、林怡群,控制股東代理問題對公司價值之影響與舉債之監督效果分析,會計與公司治理,第1卷第2期,2004年12月。
許振明,企業交叉持股與改善之道,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
郭宗雄,我國企業交叉持股法律規範之研究-以市場失靈及政府管制為觀察中心,私立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文彬,我國股票上市上櫃公司統理結構改革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文智,論會計師之資訊揭露機能-以企業舞弊、內部控制缺失之報告義務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30期,2006年3月。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產業經濟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3年。
陳彥良,德國公司治理概論-德國公司治理導論及內容,月旦民商法雜誌,第9期,2005年9月。
陳美華、洪世炳,公司治理、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65期,2005年6月。
陳重佑,我國關係企業公開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恩欣、陳怡靜、張鳳麟,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暨控制股東概念於科技產業關係企業集團侵害他人專利權案件之適用可能性,萬國法律,第140期,2005年4月。
陳業寧、邱顯比、洪雲萍,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政府應該要求所有上午上櫃公司聘任獨立董事嗎?,證券市場發展,第16卷第4期,2005年1月。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一),集保月刊,第134期,2005年1月。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二),集保月刊,第135期,2005年2月。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三),集保月刊,第136期,2005年3月。
陳錦隆,對獨立董事之省思─決策判斷有限理性 過失有無應究過程,會計研究月刊,第209期,2003年4月。
陳麗娟,董事會組成、股權結構、關係人交易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紡織業及電子業為實証,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陳耀國,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之探究-以公司法基礎理論與法制架構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纘華,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控制度之研究-以監察人制度為中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傅迺婷,二十一世紀公司治理的探索-台灣、美國比較性的觀點,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傅豐誠,從公司治理的微觀基礎探討我國強制設立獨立董事之必要性,經社法制論叢,第34期,2004年7月。
曾宛如,我國有關公司治理之省思─以獨立董監事法制之改革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2003年12月。
曾宛如,監察人 v. 審計委員會─兼論監察人可否擔任公司律師及法律顧問,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2期,2006年6月。
曾炳霖,淺論公司治理─以安隆案為中心,會計研究月刊,第205期,2002年12月。
曾素花,我國現階段公司治理之問題研討,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國鐘,從比較經濟制度觀點看董事監察人之選任,律師雜誌,第305期,2005年2月。
黃惠雯,談證券交易法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等制度之緣起及重點,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4卷第3期,2006年3月。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
黃銘傑,監察人修正導讀-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社,2002年二版。
楊君仁,公司治理新挑戰-監論監察人制度,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9期,2004年12月。
楊明佳,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控設計之改造--以公司監控理論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楊敏華,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起緣與發展,全國律師,第10卷第11期,2006年11月。
楊敏華,大陸公司治理─獨立董事之研究,全國律師,第8卷第7期,2004年7月。
楊敏華,企業與法律-公司治理之監事制度研究,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2004年。
楊敏華,兩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監察人)制度運作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7卷第6期,2006年6月。
楊敏華,兩岸公司治理有關獨立董事獨立性之探討,全國律師,第9卷第11期,2005年11月。
楊敏華,論兩岸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法令月刊,第57卷第12期,2006年12月。
溫舒涵,我國制定交叉持股法令規範之成效,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葉新民,由公司法第一七九條之新修正條文論我國有關交叉持股之法律制度,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年12月。
葉銀華,沒有獨立董事的遺憾!─談獨立董事之國際改革過程、功能與法規要求,會計研究月刊,第220期,2004年3月。
葉銀華、何幸芳,獨立董監的趨勢、疑慮與實地調查─自願聘任期獲得正面評價 高比率者易維持市場價值,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2003年8月。
葉銀華、李存修,台灣之獨立董監制度的改革─政策性建議,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2003年8月。
葉銀華、李存修,健全台灣之公司治理機制-從台灣出發,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研究計劃報告,民國92年3月。
葉銀華、蘇裕惠、柯承恩、李德冠,公司治理機制對於關係人交易的影響,證券市場發展,第15卷第4期,2004年1月。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
趙冠瑋,美國2002年沙氏法案之介紹與比較-以會計師執業為核心,法令月刊,第56卷第11期,2005年11月。
劉紹樑,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劉連煜,公司利益輸送之法律防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8年。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劉連煜,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監察人之重大變革─證交法新修規範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之介紹與評論,證券櫃檯,第116期,2006年2月。
劉連煜,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劉連煜,健全獨立董監事與公司治理之法制研究-公司治理、外部監控與政府規制之交錯,月旦法學第94期,2003年3月。
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2005年1月。
蔣大興,獨立董事:在傳統框架中行動?(上)-超過公司治理結構的異向思維,法學評論第2期,2003年。
蔡阿媚、謝棋楠、林坤達,我國關係人規範及報表表達之研究,台南女院學報,第24期,2005年10月。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2004年。
鄭若山,公司制的異化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富城,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兼論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盧吉釧,臺灣與日本公司治理之比較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判所碩士論文,2004年。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
賴英照,董監事股票越多,投資人風險越小?,金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1期,2005年3月。
賴維容,目前我國營利事業監察人制度改進之研究-以我國上市公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2001年。
謝易宏、陳德純,後安隆時代的一線曙光?─論2002年美國企業改革法與公司治理之影響,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顏雅倫,怠忽職守?─監察人責任的認定與檢討,律師雜誌,第305期,2005年2月。
魏子凱,控制股東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羅森(Harvey S. Rosen)著 黃寶嬌譯,財政學(Public Finance),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二、英文參考文獻
Chan Konan, Hu Shing-yang and Wang Yan-zhi, When Will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Expropriate Investors? 31 ACADEMIA ECON PAPERS, 2003.
Craig Doidge, George Andrew Karolyi, Karl V. Lins, Darivs P. Miller and Rene M. Stulz,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ownership, and the cross-listing decision, 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 paper 77/2005 http://ssrn.com/abstract=668424 ,Apr 2006.
D. Gordan Sm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ial Incompetence: Lessons From Kmart, 74 N. C. L. REV. (1996).
Donald C. Clarke, Three Concept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32 DEL. J. CORP. L. 2007.
Erik Berglof and Mike Burkart, Break-Through in European Takeover Regulation , (2002).
Eugene F. Fama and Michael C. Jensen,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26 J.L.& ECON.,1983.
Ian Ayres & Peter Cramton, Relational Investing and Agency Theory, 15 CARDOZO L. REV. (1994).
Ira M. Millstein & Paul W. MacAvoy, The Activ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arge Publicly Traded Corporation, 98 COLUM. L.REV.(1998).
John C. Coffee, Jr., The Rise of Dispersed Ownership:The Roles of Law and the State in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 111 YALE L.J. (2001).
John Cable, Capital Market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West German Bank, 95 ECON. J. (1985).
LARS WERIN & HANS WIJKANDER, CONT. ECON.(1th,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5).
Laura Lin, The Effectiveness of Outside Directors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theories and Evidence, 90 NW. U. L. REV. (2000).
Lucian Arye Bebchuk & Mark J. Roe, A Theory of Path Dependenc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52 STAN. L. REV. (1999).
Lucian Aye Bebchuk, Reinier Kraakman & George Triantis, Stock Pyramids,Cross-Ownership and Dual Class Equity:The Mechanisms and Agency Costs of Separating Control From Cash-Flow Rights, in CONCENTRATED CORPORATE OWNERSHIP, R. Morck, (2000).
Mark J. Roe, Chaos and Evolution in Law and Economics, 109 HARV. L. REV. (1996).
Mark J .Roe, Some Difference in Corporate Structure in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102 YALE L .J. (1993)
Matias Stenvall, Pyramidal Ownership Structures in Family Business Group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r 6,2006.
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FIN.ECON. (1976).
Oliver Hart, “Corporate Governance:Some Theory and Implication” ,105 ECON.J. (1995).
R. Richard Geddes and Hrishikesh D. Vinod, CEO Age and outside Director:A Hazard Analysis, 6 REV.INDU. Org. (1996).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183908 June 1999.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54 HARV. L. REV. (1999).
Sibao Shen & Jing Jia, WILL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INSTITUTION WORK IN CHINA?, 27 LOY. INT’L&COMP. L. REV. (2005).
STEPHEN D. PROWSE, CORPORATE GOVERNANCE: EMERGING ISSUES AND LESSONS FROM EAST ASIA 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orld bank (1998).
Stijn Claessens and Simeon Djankov, "Who Controls East Asian Corporations?" 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paper 2054,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597191, Nov 30, 1999.
Stijn Claessens, Simeon Djankov, Joseph P.H. Fan and Larry H.P Lang., "On Expropria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202390, Dec 1999.
Yeh Yin-hua, Ko Chen-en and Su Yu-hui, Ultimate Control and Expropria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New Evidence from Taiwan, 31 ACADEMIA ECON PAPERS, 2003.
Yin Hua Yeh & Woidtke, Tracie, "Commitment or Entrenchmen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Board Composition", J.BANKING & FIN, (2004).
指導教授 張心悌、鄭有為
(Xin-ti Zhang、You-wei Zheng)
審核日期 2007-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