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420402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3.15.228.32
姓名 馮茂紘(Mao-Hong Fo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
(A Comment on the Company Reacquires Its Own Shares and the Problem of Insider Trading)
相關論文
★ 論企業重整運作機制---兼論公司重整治理及新資金取得★ 評析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以美國立法例為借鏡
★ 不動產投資信託之研究- 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 婚姻制度之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兩岸為研討對象
★ 論我國公司治理規範-兼論公司內部稽核制度完善★ 論銀行保證制度之研究
★ 非常規交易稅制問題之研究★ 中國銀行產業分析—兼論台資銀行西進策略
★ 網路購物標價錯誤法律效果之研究★ 股東表決權-論公開發行公司董事設質股票之表決權限制
★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對區域房市價格之影響--以桃園縣為例★ 土壤液化公告對區域房價影響之研究 -以板橋及新莊為例
★ 論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機制的更新與新設-以個人重整程序為核心★ 網路數位化商品之消費者保護-以郵購買賣為核心
★ 內線交易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強化資訊揭露於防制內線交易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由於發行公司本身即充分具備公司內部人身分,因此當公司取回自己公司股份時,即一般所謂的股份回籠情形,非常可能會有傷害證券市場健全性之內線交易行為產生,如何避免其中之利益衝突問題,著實須要詳細地加以研究。從而本論文內容著重於此,以我國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兩部法律規範為論述主軸,以公司股份回籠與禁止發行公司內線交易作為討論架構;比較法則以美國法制作為主要依據,並輔以美國與我國實務上之案例,探討建立禁止規範規制之必要性;另外,嘗試透過經濟與法律等不同角度作為出發點,分析說明更為開放公司股份回籠制度以及發行公司宜明文納入內線交易禁止規範之理由,最後以公司股份回籠之立法體例與其違反內線交易時之責任代作本文結論。
摘要(英) An issuing company totally situates in its insider status. So when company reacquires its own shares, the so-called shares of redemption, there will possibly be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in connection of the transaction, and it could harm the fairness of the security market. This way, how to avoid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ally needs to be studied in detail. Thus,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is, and legal norms address two main axes by our country’s Company Act and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Two basic discussion structures are issuing company reacquiring its own issued shares and prohibiting issuing company insider trading. Comparative law mainly adopts the American norms as a basis, assisting with American and our country’s practical cases to establish a ban on the need of standardizing the regulation of it. Besides, this thesis tries different economic and legal points of view as a starting point, explaining reasons of this thesis’ supporting points of more open reacquiring own issued shares system and regulating issuer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The final part of thesis is the discussion about legislative style of shares redemption and liability of violation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 as the conclusion for this article.
關鍵字(中) ★ 流通市場
★ 發行市場
★ 內線交易
★ 庫藏股
★ 回籠股份
★ 發行人
關鍵字(英) ★ circulation market
★ issuer
★ shares of redemption
★ treasury stock
★ insider trading
★ issue market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圖目錄……………………………………………………………………v
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範圍…………………………………………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5
第二章 關於公司股份回籠之規範……………………………………6
第一節 公司法之相關規範………………………………………6
第二節 證券交易法之相關規範…………………………………11
第三節 企業併購法之相關規範…………………………………14
第四節 金融控股公司法及其它解釋上可能情形………………17
第五節 公司違法取回自己股份之效力…………………………18
第三章 內線交易相關討論……………………………………………20
第一節 美國法關於內線交易之規範及理論基礎………………21
第一項 美國法之內部人認定理論…………………………21
第二項 美國法就重大消息的判斷標準……………………28
第二節 我國法關於內線交易之規範及理論基礎………………30
第三節 我國法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整理………………………32
第四章 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之關係……………………………38
第一節 買賣之認定差異與重大性消息區辨……………………38
買賣之認定/重大性消息之區辨/統計資料
第二節 避免回籠股內線交易之我國規範………………………41
行政機關訂定之辨法/該辨法之短評/法院實務之案例/本案短評
第三節 回籠股內線交易避免之美國法案例……………………48
第一項 公司本身構成內線交易情形………………………48
案件要旨/本案事實/法院判決/訴訟爭點/判決結論/ McCormick案簡評
第二項 在發行市場買賣(承銷)股票之公司同受內線交易規範(兼論)
………………………………………………………59
事件背景/訴訟概述/ Shaw案簡評/小結
第三項 如何處理法人論處內線交易罪責之「獲悉」消息要件
………………………………………………………66
第五章 經濟與法律交錯淺析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69
第一節 發行人宜明文納入規範之理由…………………………69
資訊不對稱:逆選擇與道德危險/法人之可罰性/企業經營與所有結合類型/企業經營與所有分離類型/關於企業型態之小結/公開收購/短線交易/發行市場宜受規範(兼論)/罰刑法定主義之強調
第二節 各種策略選擇組合………………………………………80
第一項 公司買回自己股份之規範選擇……………………80
肯定公司買回自己股份/否定公司買回自己股份/交叉持股現實之考量/應為更寬鬆之公司取回自己股份立法
第二項 發行公司內線交易之規範選擇……………………88
肯定發行人納入內線交易規範/否定發行人納入內線交易規範/發行人納入內線交易之象徵意義
第三項 小結:最佳策略組合選擇…………………………91
第六章 代結論--立法體例與責任……………………………………93
第一節 股份回籠之立法體例……………………………………93
第二節 發行公司內線交易之責任………………………………94
第三節 公司股份回籠與內線交易之危機與預防………………99
參考文獻…………………………………………………………………101
參考文獻 第一節 中文資料(依筆劃多寡排列)
第一項 中文書籍
[1] 川端 博,甘添貴等譯,《刑法總論二十五講》,元照出版,(1999)。
[2] 方嘉麟等著,《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
[3]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2003)。
[4]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2000)。
[5]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元照出版,(2003)。
[6]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行出版,(2001)。
[7]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自行出版,(2003)。
[8] 李榮謙,《貨幣金融學概論》,智勝文化出版,(2003)。
[9]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自行出版,(2003)。
[10]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 (下)》,三民出版,(2005)。
[11] 張清溪等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下)》,翰蘆出版,(2004)。
[12]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2005)。
[13]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原理》,前程文化出版,(2007)。
[14] 黃偉峯,《企業併購法》,元照出版,(2007)。
[15]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元照出版,(2001)。
[16]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月旦出版,(1993)。
[17]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三民出版,(1995)。
[18]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出版,(1998)。
[19]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元照出版,(2002)。
[20]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2006)。
[21]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2007)。
[22]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行出版,(2006)。
[23] 賴景昌,《總體經濟學》,雙葉書廊出版,(2002)。
[24] 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元照出版,(1991)。
[25] 賴源河等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2002)。
[26] 謝登隆與徐繼達,《總體經濟學理論、政策與個案》,智勝文化出版,(2007)。
[27] 羅怡德,《證券交易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出版,(1991)。
第二項 中文期刊暨研討會文獻
[1] 王文宇,「董監事酬勞之種類與分配」,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
[2] 王文宇,「認真的對待資訊」,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
[3] 余文彬,「現金股利與庫藏股票」,實用稅務,第320期,(2001)。
[4] 林仁光,「公司內部人短線交易歸入權規範妥當性之研究」,證券市場詐欺行為之法律規範學術研討會報告,(2003)。
[5] 林仁光,「資本維持原則之重新檢視」,台灣本土法學,第33期, (2002)。
[6]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10期,(2008)。
[7] 林國全,「現行公司法是否禁止垂直式交叉持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2004)。
[8]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
[9] 邱秋芳,「庫藏股制度的利弊得失」,實用稅務,第309期,(2000)。
[10] 邱秋芳,「敵意式收購的目標公司買回自己股份的適法性問題」,證交資料,第498期,(2003)。
[11] 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證券詐欺損害賠償責任之因果關係,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2002)。
[12] 陳勸仁,「庫藏股制度之介紹與建議」,會計研究月刊,第180期,(2000)。
[13] 曾宛如,「內線交易行為主體」,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
[14] 黃常仁,「正犯後正犯」,東吳法律學報,第10卷第2期,(1997)。
[15] 劉連煜,「公司資訊不實時證券持有人之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2期,(2008)。
[16] 劉連煜,「公司轉投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2005)。
[17] 賴英照,「論公司買回自己股份—評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第28條之2」,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第17卷第12期,(1999)。
[18]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卷,(2001)。
第三項 網站
[1] TWSE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wse.com.tw/
[2]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http://www.cbc.gov.tw/mp1.html/
[3]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newmops.tse.com.tw/
[4]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ey.gov.tw/
[6]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7] 經濟部-商工行政法規檢索系統:http://gcis.nat.gov.tw/elaw/query/index.htm/
[8]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new.asp/
[9]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http://www.otc.org.tw/ch/index.php/
第二節 英文資料(按字母順序排列)
第一項 Books
[1] DONALD C. LANGEVOORT,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 ENFORCEMENT & PREVENTION, West Group (1994).
[2]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 JAMES D. COX, ROBERT W. HILLMAN, AND DONALD C. LANGEVOORT,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6).
[4]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4).
[5]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SUPPLEMENT,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5).
[6]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VII,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1991).
[7] M. POLINSKY, AN INTRODUCTION TO LAW AND ECONOMICS, Aspen Publishers (2003).
[8] RICHARD JENNINGS & HAROLD MARSH,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ndation Press (1987).
[9] ROBERT CLARK, CORPORATE LAW, Aspen Publishers (1986).
[10] 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11]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omson West (2006).
第二項 Periodical Materials
[1] Calabresi & Melamed,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85 HARV. L. REV. 1089 (1972).
[2] Daniel J. Winnike, Rule 10b-5's Effect on Employer Stock Repurchases and Option Cancellations on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19 SEC.REG.L.J. 227 (1991).
[3] Eugene 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4 J. FIN. 383 (1970).
[4] Heller, Harry, Chiarella, SEC Rule 14e-3 and Dirks: “Fairness” versus Economic Theory, 37 BUS. LAW. 517 (1982).
[5] Ian Ayres, Back to Basics: Regulating How Corporations Speak to the Market, 77 VA.L.REV. 945 (1991).
[6] Marc I. Steinberg & Robin M. Goldman, Issuer Affirmative Disclosure Obligations--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erger Negotiations, Soft Information, and Bad News, 46 MD. L. REV. 923 (1987).
[7] Note, Living in a Material World: Corporate Disclosureof Midquarter Results, 110 HARV. L. REV. 923 (1997).
[8] Roger J. Dennis, Mandatory Disclosure Theory and Management Projections: A Law and Economics Perspective, 46 MD. L. REV. 1197 (1987).
[9] Ronald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4 ECONOMICA 386 (1937).
[10] Stephen J. Schulte, Corporate Public Disclosure: Primer for the Practitioner, 15 CARDOZO L. REV. 971 (1994).
第三項 Internet Websites
[1] Online Delaware Code:http://delcode.delaware.gov/
[2]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http://www.sec.gov/
[3] Westlaw:http://international.westlaw.com/
指導教授 鄭有為(Yu-Wei Cheng) 審核日期 2009-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