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33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2 、訪客IP:3.141.41.194
姓名 陳明華(Ming-Hua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傳送式電子報之廣告效果分析研究
相關論文
★ 半導體二手設備之行銷策略-以應用材料公司為例★ 從創新擴散角度探討新科技技術行銷策略之影響 —以全球資訊大廠推廣Web Services為例
★ 企業多角化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某機構拓展資訊應用服務市場為例★ 汽車產業網站行銷之應用與效益探討研究-以N品牌為例
★ 系統整合業轉型策略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導入之研究-以A、B公司為例
★ 策略聯盟個案分析 - 以台灣光碟機廠商為例★ 資訊教育訓練機構的轉型策略 —以某資訊教育機構為例
★ 組織文化及組織承諾對組織變革影響之研究- 以外商銀行與本國銀行資訊部門為例★ 高階資訊教育市場行銷策略與會員制度之研究-資訊教育產業為例
★ 探討平衡計分卡在售前技術支援部門績效管理的運用 - 以外商資訊科技公司為例★ 軟體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分析-以全球二家資訊大廠為例
★ 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以A公司為例★ 企業專案管理系統 - 提升專案即時資訊透通性及其效益分析
★ 金融軟體專案管理導入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專案管理機制之效益分析★ 企業轉型與其資源基礎之關係研究及轉型策略之發展-以M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建立一套衡量傳送式電子報中橫幅廣告效益的標準。當前的網路廣告市場中,由於缺乏一個有效評估電子報橫幅廣告效益的衡量標準,因此廣告主在面臨「電子報廣告是否有效?」、「選擇刊登哪一種網路廣告?」等相關決策之時,缺乏一個參考的依據。
本研究主要探討廣告主在電子報上刊登廣告時,在不同「電子報橫幅廣告屬性」的呈現下,以實驗方法來衡量電子報廣告效果。同時還探討不同「產品類別」、「一般網路廣告態度」的干擾情況下對電子報廣告效果的影響。實驗方式採線上網路問卷的形式對網際網路使用者進行抽樣調查、收集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式廣告型態所引發的「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較好;不同的「訴求方式」,對「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均無顯著的影響;高涉入電子報所引發的「點選意願」較好,但不同的「所屬電子報內容」,對「廣告態度」並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產品類別」下,「廣告型態」對「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均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產品類別」下,「訴求方式」對「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均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產品類別」下,「所屬電子報內容」對「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均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一般網路廣告態度」下,「廣告型態」對廣告效果中「廣告態度」有顯著的影響,另一方面,對廣告效果中「點選意願」並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一般網路廣告態度」下,「訴求方式」對「點選意願」與「廣告態度」均無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一般網路廣告態度」下,「所屬電子報內容」對廣告效果中「廣告態度」有顯著的影響,另一方面,對廣告效果中「點選意願」並無顯著的影響。
根據上述的研究發現,討論其結果的原因,並提出理論與實務的意涵說明。
關鍵字(中) ★ 電子報
★ 網路廣告
★ 廣告效果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 要 I
目 錄 I
圖 目 錄 IV
表 目 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程序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電子報 5
第二節 網路廣告 10
第三節 電子報橫幅廣告屬性 14
第四節 產品類別 17
第五節 一般網路廣告態度 19
第六節 廣告效果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假說 25
第三節 變數的定義與操作化 27
第四節 問卷設計 30
第五節 實驗設計 31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35
第一節 前測試驗與問卷預試 35
第二節 樣本描述 36
第三節 分析方法 38
第四節 統計假說 40
第五節 「電子報橫幅廣告屬性」對廣告效果的影響 42
第六節 「電子報橫幅廣告屬性」與「產品類別」對廣告效果的影響 46
第七節 「電子報橫幅廣告屬性」與「一般網路廣告態度」對廣告效果的影響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5
第二節 對實務的建議 5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9
第四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中文文獻】 61
【英文文獻】 63
附錄一 完整線上問卷 65
附錄二 實驗橫幅廣告 69
附錄三 實驗電子報 7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2),「網路統計」,http://www.twnic.net/total/total_01.htm
2. 李雅萍(2002),「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FIND 網際網路資訊情報中心,http://www.find.org.tw
3. 邱建偉(2001),「不同Banner廣告呈現方式之表現效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周晉生(1998),「台灣電子報」,台北:風雲論壇。
5. 邱新華(2002),「廣告訴求及產品類型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洪懿妍(1997),「網路使用者對電子報的認知圖像—以交大資科BBS 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7.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85-112。
8. 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 1-26。
9. 陳彥豪(1995),「將你的心情接在我的線路上:電腦資訊網路上的電子報業初探」,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智富網(2000),「2000年國人電子報使用行為大調查」,http://tech.smartnet.com.tw/indepth/201011/sub01_05.html
11. 楊正華(1989),「廣告影片效果與重覆收視行為相關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網路家庭ePaper電子報聯盟(2002),「Pchome電子報首頁」,http://epaper.pchome.com.tw/index.htm。
13. 雅虎國際資訊Yahoo!奇摩(2003),「Yahoo!奇摩電子報首頁」,http://tw.letter.yahoo.com/。
14. 鄭安授(2001),「電子報使用者遊歷行為之描繪—以交大學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鄭自隆、黃深勳、郭良文、陳尚永(2001),「網路廣告管理」,廣告管理,6:123-124。
16. 樊志育(1999),「廣告效果測定技術」,三民書局。
17. 劉慧君(1998),「電子報資訊圖片呈現方式與閱聽人認知型態對閱讀成效、閱報時間與使用態度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蔡佳如(1999),「從區位理論探討網路電子報對台灣新聞媒體產業之影響—由閱聽人資源角度分析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蕃薯藤數位科技(2000),「99 年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tw/99/ 。
20. 潘明君(2001),「美國電子郵件成企業廣告行銷利器」,FIND 網際網路資訊情報中心,http://www.find.org.tw。
21. 謝文雀譯(2000),Kotler,P. et al.著,「行銷管理-亞洲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文獻】
1. Briggs, R. , N. Hollis (1997), ” Advertising on the Web: Is There Response before Click-Through?” ,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rch/April, pp. 33-45.
2. Dahlen, M. (2001), “Banner Advertisements through a New Le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 41, pp. 23-30.
3. Donthu, N. , C. Josfph and B. Muhesh,”Factors Influencing Recall of Outdoor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3, pp.64-72.
4. Fishbein, M. , L. Ajzen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5. Ha, L. (1996), “Observations: Advertising Clutter in Consumer Magazines: Dimension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6, pp.76-84.
6. Hoffman, D. L. , T. P. Novak(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0, pp.50-68.
7. Hoffman, D. L. , T. P. Novak (1997), ”Measuring The Flow Experience Among Web Users”, http://www2000.ogsm.vanderbilt.edu.
8. Javalgi, R. G. , B. D. Cutler and N. K. Malhotra, (1995), ”Print Advertising at the Component Level 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34, pp.117-124.
9. Johar, J. S. and S. M. Joseph (1991). “Value-Expressive Versus Utilitarian Advertising Appeals: When And Why To Use Which Appe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0, pp.23-33.
10. Kierzlowski, A. et al. (1996), “Online Marketing: Marketing to the Digital Consumer.”, The McKinsey Quarterly, pp. 5-15.
11. Kotler, P. (1980),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N J: Prentice-Hall.
12. Laskey, H. A. , R. J. Fox and M. R. Crask(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ing Message Strategy and Television Commercial Effectiveness.” ,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35, pp. 31-39.
13. Lorrie, A.(1992), "The Electronic Newspaper of the Future: Rationale,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http://cecl.wustl.edu/ ~cs142/articles/MISC/PUBLISHING/
electronic-newspapers-cranor.
14. Lutz, R. J.(1985),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Antecedents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 A Conceputal Framework In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nd Advertising Effects: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NJ:Erlbaum.
15. Mackenie, S. B. , R. J. Lutz and G.. E. Belch(1986), ”The Role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 as a Mediator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 Test of Competing Explan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May, pp.130-143.
16. Mitchell, A.(1981), ”Dimensions of Advertising Involvement, i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MI: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Vol.8, pp.25-30.
17. Myung-Soo, L. and B. Mittal (1989), “A Casual Model of Consumer Involv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Vol.10, pp.363-389.
18. Norris, C. E. and A. M. Colman (1992), “Context Effects on Recall and Recognition of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1, pp.37-46.
19. Schramm, W. L. (1971), The Scie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New Directions and New Finding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 Shamdasani, P. N. , A. J. S. Stanaland and J. Tan(2001), ”Location, Locatin, Location: Insights for Advertising Placement on the Web.”,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41, pp.7-21.
21. Soldow, G.. F. and V. Principe(1981),” Response to Commercials as a Function of Program Contex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21, pp.59-65.
22. Strauss, J. and F. Raymond (1999), ”Marketing On The Internet”, NJ:Prentice Hall.
23. Vaughn, T. (1980), “How Advertising Works:A Planning Mode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20, pp.27-33.
24. Web track survey(1996), ”First web advertising placement study debuts.”, Business
Information Review, 36(6), pp.100-102.
25. Weiss, A. (1997), ”For Appearance's Sake: Image Replacement adds good looks to your web page.”, http://www.internetworld.com/daily/scripts/1997/12/tricks9.html.
26. Zeff, R. and B. Aronson (2000), “Advertising on The Internet”, NY: John Wiely & Sons.Inc.
指導教授 李小梅(Shau-Mei Li) 審核日期 2003-6-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