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3302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2 、訪客IP:18.119.161.116
姓名 石英呈(YIN-CHENG SHI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平衡計分卡、企業智能在企業績效管理之角色
相關論文
★ 企業再造或企業組織精簡--以一家無線電視公司為例★ 銀行業的資訊系統危機管理
★ 資訊系統再造管理議題之研究-以臺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存託系統為例★ 客服中心資訊系統之管理
★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採用網路ATM因素之研究★ 美容瘦身業導入門市銷售系統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
★ 台商在中國大陸與越南投資遭遇問題之比較研究★ 飛機維護管理分散式資料庫整合平台之研究-以A航空公司為例
★ 經營環境劇烈變化下企業服務系統迅速開發專案管理之個案研究-以A公司為例★ 資訊相關從業人員之宗教信仰強度對生命意義、感激與寬恕之影響
★ 部落格經營研究—社交智能對部落格社會互動與內容之影響★ 資管教育讓資管學生了解企業管理問題嗎?
★ 社群網站自我揭露的社會抑制之研究-人情智能與成人依附之考量★ 人情智能對感知的情緒貼圖使用恰當性之影響
★ 行動通訊軟體使用者的人情智能對社群互動,社群認同及社群信任之影響★ 演化式類神經網路為基底的企業危機診斷模型︰智慧資本之應用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論文摘要
企業若只用財務會計模式來衡量公司的績效是不夠的。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僅針對企業過去已發生的事情做衡量;而在資訊時代中,一個成功的企業須具有高瞻遠矚的遠見與規劃,除了重視短期企業目標的達成外,更應注重於創造未來的價值。因此,有鑑於傳統財務報表的失真及績效衡量方式的缺失,MR. Kaplan & Norton於1992 年提出適合新經濟時代的的績效衡量系統-平衡計分卡。爾後,又將平衡計分卡發展成落實組織願景與策略的管理系統。
在這充滿資料的時代,企業對資訊的使用率卻愈來愈少,取用資訊的能力也逐漸降低,資料超載與資訊不足同時發生。如何提高資訊的利用率,是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發展面對的議題。而企業智能將企業的數據資料轉化為資訊,改進決策制定的過程。企業智能應用工具包括資料倉儲、線上即時分析、資料採礦等,用來收集、管理和分析數據,並轉化為有用的資訊,然後分送到企業各處,改善業務決策。
企業策略執行之成功,端賴如何將策略能夠轉換為具體行動,與如何控制運作正確有效的績效資訊回饋,達到有效的企業績效管理。當企業決定導入平衡計分卡時,首先面臨困難的是如何將繁瑣、雜亂的數據轉化為決策的分析依據,因此平衡計分卡需要一個適合且適當的資訊科技系統,來支援建制與應用,這個資訊系統必須能正確提供策略目標的執行績效數據,並協助決策者必要的資訊支援,使得企業推行策略時更有效率,更為迅速獲得平衡計分卡建制成效。企業智能與平衡計分卡的結合能夠滿足上述的需求,使當前決策者在這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取得即時性、一致性、必要性、彙總性的企業績效管理資訊。
關鍵字(中) ★ 平衡計分卡
★ 企業智能
★ 資料倉儲
★ 線上即時分析
★ 資料採礦
★ 企業績效管理
關鍵字(英) ★ 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
★ DATA WAREHOUSE
★ BALANCED SCORECARD
★ BUSINESS INTELLIGENCE
★ DATA MINING
★ CORPORAT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論文目次 目錄
論文摘要 III
致謝詞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DCARD) 9
一. 起源 9
二. 介紹 10
三. 基本架構 11
四. 財務構面 13
五. 顧客構面 15
六. 內部企業程序構面 18
七. 學習與成長構面 20
八. 策略管理與執行 23
第二節. 企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29
一. 資料、資訊、智能 29
二. 轉換資料成為資訊 31
三. 定義 36
四. 企業智能組成要件 41
五. 資料倉儲 (Data Warehousing) 43
六. 線上即時分析(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 49
七. 資料採礦(Data Mining) 55
第三節. 企業績效管理 59
一. 績效管理 59
二. 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 61
第四節. 平衡計分卡與企業智能 63
一. 平衡計分卡與資訊科技 63
二. 平衡計分卡與企業智能應用工具 66
第五節. 小結 6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7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2
一. 研究方法種類 73
第四章. 個案資料收集與分析 75
第一節. 背景介紹 75
一.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Systems 75
二. Novo Nordisk 76
三. 台中榮民總醫院 77
四. 中華電信 78
第二節. 內容分析 81
一.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Systems 81
二. Novo Nordisk 85
三. 台中榮民總醫院 88
四. 中華電信 91
五. 小結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研究資料的限制 10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網頁:
1. Best Manufacturing Practices,http://www.bmpcoe.org/
2. 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http://www.csc.com/
3.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Systems,http://www.gdarm.com/
4. IDC,http://www.idc.com/
5. NOVO NORDISK,http://www.novonordisk.com/
6. 中華電信,http://www.cht.com.tw/
7. 台中榮總,http://www.vghtc.gov.tw/
8. 台灣微軟,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
9. 漢康科技,http://bi.fast.com.tw/
10. 劉尚沛、王健榕,南華大學傳管系,資訊時代的權力轉換,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8/28-35.htm
中文部份:
1.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 麗文文化,民國89年,頁240。
2.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 五南,民國88年,五版,頁391。
3. 王清弘,企業建立平衡計分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4. 朱剛正,田口品質設計之資料倉儲的規劃與製作,私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 朱道凱譯,Kaplan Robert & Norton David 著,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臉譜出版,民國92年。
6. 吳安妮,“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34 期,民國86年 1 月。
7. 吳安妮,“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中)”,會計研究月刊,第135 期,民國86年 2 月。
8. 吳安妮,“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36 期,民國86年3月。
9. 杜榮瑞,“以平衡計分卡之觀點談會計教育及其改革”,會計研究月刊,民國89 年10 月,第179 期,頁12-13。
10. 周淑娟,以ARIS 為基礎的平衡計分卡系統,私立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1. 邱德生,建構設備管理資訊系統資料倉儲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2. 周天賜,文獻探討。錄於黃光雄和簡茂發主編 教育研究法,頁57-82。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84年。
13.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施能錠等,“探索實施平衡計分卡可能遭遇的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83 期,民國89年 2 月。
14. 林重新,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 揚智文化,初版,民國90年,頁428。
15. 陳怡文,醫院策略聯盟主管資訊系統之建構,台北醫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6. 黃怡傑、趙僑、林宜萱等譯,Bernard Liautaud著,智慧報酬率:化資訊為知識,化智慧為利潤,台北:麥格羅希爾,民國91年。
17. 黃俊英,企業研究方法,初版,台北,東華,民國83 年。
18. 葉重新,教育研究法初版。台北市:心理,民國90年,頁196-197。
19. 游濬遠,異質性分析在商業智慧之應用--以流通業及製造業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0. 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商業智慧經理人手冊”,ARC 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第32 期,民國91 年4 月。
21. 齊思賢譯,Lester C. Thurow 著,知識經濟時代,時報文化,民國89年。
22. 賴威齊,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建構網際網路環境下之醫院高階主管資訊系統及其實證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3. 鍾雯玫,以支援平衡計分卡為決策基礎之資料倉儲建置,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4. 蘇堤,”資料倉儲的應用與技術”,資訊與電腦,民國87年2月,頁78-91。
25. 欒斌,商業智慧的三大手法,經濟部商業現代化雙月刊,34-38 頁 , 民國91年2月。
英文部份:
1. Berry, M. J. A. & Linoff, G., “Data Mining Technique for Marketing, Sale, and Customer Support,” Wiley Computer, 1997.
2. Carol, H.,”All aboard the BI bandwagon , “CIO. Framingham: Jul 15, 1998. Vol. 11, Iss. 19; p.16。
3. Chen, M.S., Han, J. & Yu, P.S., “Data Mining: An Overview from a Database Perspective,”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Vol.8, 1996, pp.866-883.
4. Chow, W.C. & Haddad M., “Applying the balance scorecard to small compani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ugust 1997, pp.21-27。
5. Clarke, P., “The Balance Scorecard,” Countancy, Ireland, Vol. 29, No.3, pp.25-26, 1997.
6. Codd, E.F., S.B. Codd, and C.T. Salley, “Providing 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to User Analysts: An IT Mandate,” White Paper, Arbor Software Corporation, 1993.
7. Domowitz, Ian.,”Electronic derivatives exchanges: Implicit mergers,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hampaign: Summer 1995. Vol. 35, Iss. 2; pp. 163-175。
8. Duhon, B.,”Business intelligence , “AIIM E - Doc Magazine. Silver Spring: Sep/Oct 2002. Vol. 16, Iss. 5; pp. 12 -13 。
9. Fayyad, U., Piatetsky-Shapiro, G. and Smyth, P., “The KDD Process for Extracting Useful Knowledge from Volumes of Data,”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39, November 1996, pp. 27-34.
10. Fitzgerald, B., Using BI tools to turn information into action, Financial Executive. Morristown: Mar/Apr 2003. Vol. 19, Iss. 2; pp. 46-47。
11. Gary, A.G. Jeff and D. Roger, “Who nee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Vol. 74, No. 11, pp.20-25, 1996.
12. Geiger, J. G.,” How data warehousing supports BI, “Business Finance. Loveland: Mar 2002. Vol. 8, Iss. 3; p. 42。
13. Geishecker, L. & Zrimsek, B.,Use CPM to Integrate the Enterprise View , Letter From the Editor Gartner Research Note,18 July 2002。
14. Harding, W., “BI crucial to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 Financial Executive; Mar/Apr 2003; 19, 2; ABI/INFORM Global p. 49。
15. Huber, G. P., “A Theory of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on Organization Design,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Mak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s , Vol. 15, No.1, 1990, pp. 47-41.
16. Kaplan, R. S. & Norton, D. P.,”The Balanced Scorecard -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Jan/Feb 1992. Vol. 70, Iss. 1; pp. 71-79。
17. Kaplan, R. S. & Norton, D. P.,”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Sep/Oct 1993. Vol. 71, Iss. 5; pp. 134-142。
18. Kaplan, R. S. & Norton, D. P.,”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Jan/Feb 1996. Vol. 74, Iss. 1; pp. 75-85。
19. Kaplan, R. S. & Norton, D. P., “Having trouble with your strategy? Then map i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2000, PP167-176。
20. Kaplan, R. S. & Norton, D. P.,”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1.
21. Kempf ,T.,” Business-Intelligence Apps: Companies want them, but are emerging integrators prepared to deliver? “ VARbusiness. Manhasset: Jun 11, 2001. , Iss. 1712; p. 74。
22. Kendler, P. B.,”Information you can act on,” Insurance & Technology. New York: Jan 2003. Vol. 28, Iss. 1; p. 41 (2 pages)
23. Paladino, B., “How to conduct a balanced scorecard review to create strategic alignment,” Balanced Scorecard, Volume 2-6, December 2000.
24. P. C. Smith & M Goddard,”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A marriage made in heaven?”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xford: Mar 2002. Vol. 53, Iss. 3; p. 247。
25. Rheem , Helen,”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progress repor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May 1995. Vol. 73, Iss. 3; pp. 11-12。
26. Rochester, Jack B,“U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Business and Competitor Intelligence ,”. I/S Analyzer. Bethesda: May 1990. Vol. 28, Iss. 5; p.1。
27. Rose, R.,”The BI effect: It's not a luxury, it's a survival skill,” Computing Canada. Willowdale: Feb 5, 1999. Vol. 25, Iss. 5; p. 21。
28. Sharma, R.,” Business intelligence: Clues from trends ,” Australian CPA. Melbourne: Feb 2000. Vol. 70, Iss. 1; pp. 22-23。
29. Srivaseava, J., “Warehouse Creation-A Potential Roadblock to Data Warehou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Vol. 11, 1998.
30. Sulzer-Azaroff, Beth, Pollack, Martin J, Fleming, Richard 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within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 An example from the human service sect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New York: 1992. Vol. 12, Iss. 2; pp.117-137。
31. Umar, A., “Application (Re)Engineering:Building Web-based Applications and Dealing with Legacies,” Prentice-Hall, 1997.
32. Vassiliadis, P., & Sellis, T., “A Survey of Logical Models for OLAP Databases,” SIGMOD Record, vol. 28, no. 4, pp. 64-69, 1999.
指導教授 林子銘(Tzu-Ming Lin) 審核日期 2004-7-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