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4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18.223.195.127
姓名 林曉英(Hsiao-Yi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臺灣亂彈戲劇本研究五題
(The Study of the scripts of Taiwan Luan-Tan Opera)
相關論文
★ 明代小曲研究★ 缽中蓮傳奇研究
★ 龍沐勛詞學之研究★ 浙崑改編戲研究──以《十五貫》、《風箏誤》、《西園記》為主要研究對象
★ 柳永其人與其詞之研究★ 崑劇《牡丹亭》之舞台美術研究──以1980年以後演出為主要探討對象
★ 黃周星及其戲曲著作研究★ 戲曲表演功法之研究--以崑京表演藝術為範疇
★ 李漁戲曲作品及理論研究★ 《六十種曲》表記情節研究
★ 袁于令與《西樓記》研究★ 高濂《玉簪記》研究――從文學劇本到崑曲演出
★ 焦循劇論研究★ 清乾嘉以降崑劇全本戲演出研究
★ 集曲研究──以萬曆至康熙年間曲譜的集曲為論述範疇★ 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台灣亂彈戲曲劇本的傳播衍化現象為討論主題,分別就民間手抄本所記載之戲曲相關內容所呈現的各式問題,以各章節針對所見諸種現象由不同角度切入探討。
歷來討論亂彈戲歷史淵源的論述多持單線流播的推論,然此說法實不足以反映亂彈戲曲多線多元的變遷歷程,亦無法解釋亂彈戲曲內容所反映的紛雜多樣之衍化結果。本文以現存劇本所錄劇詞、曲詞等文字內容為分析基礎,另參酌主要人物關係、重要情節關目,以及彼此交織而成的組織架構為分析結構單位,視劇本為一具有多層次內涵的場域,嘗試提出新的拆解方法和詮釋角度,探索臺灣亂彈戲曲之外部形貌與內在結構的勾聯關係。並以實際劇本為例,印證留存於臺灣亂彈戲劇本內容,所表現出跨越不同時空、聲腔劇種,甚至跨內部系統的留存與變異之現象,說明亂彈戲曲具有多元並存的歷史痕跡之外,尚且保留不同變遷階段的樣態,對戲曲演化的趨向與模式提供探尋線索。
另提出相對比較的分析概念,藉以辨識亂彈戲劇本中具關目情節段落性質之結構單位,如何拆解移植與重新組織的存在現象。指出在此劇種的劇本中,不僅可能找到不同劇本間共通的架構支點與翻轉樞紐,並能分析出有關劇本在經由交相組織劇中主要人物關係與關目情節中,如何構成一劇之整體組織內在的基礎結構,並顯現劇本本身的構造特徵。
摘要(英)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the propagation and evolvement of Taiwan Luan-Tan Opera, the thesis represents the research of numerous phenomena with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rough those issues, arisen form the manuscripts of this traditional Taiwan Luan-Tan opera.
Once people refer to the history of Luan-Tan Opera, the one-way spread inference is mentioned all the time. However, the one-way spread inference is insufficient for reflecting the multi-way and diversified track of Luan-Tan Opera. In addition, the one-way spread inference will not be able to reconstruct those various evolutionary result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Luan-Tan Opera. The thesis looks on the scripts as a field with multi-layer contents based on those lyrics and words of existing script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connections with the shapes, images, and the innermost world. It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s of major characters, plots, and the complex of the network between those personages and stories. In the meantime, this thesis interprets the traces of multi-form and those shapes of different stages and furthermore provides those clues to discover those trends and patter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uan-Tan Opera beyond, in consequence of those time crossing genres.
Moreover, the thesis also takes the distinction analysis to present the basic elements of significant plots and shows the phenomena of the way to take apart and rebuild the framework of the play. This part points out there is not only chances to find the general joints of a skeleton and the key-point of reverse, but also sketching out the features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ript and 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whole opera.
關鍵字(中) ★ 戲劇結構
★ 戲曲史
★ 劇本
★ 亂彈戲
關鍵字(英) ★ dramatic construct
★ Chinese- Opera history
★ script
★ luan-tan opera
論文目次 緒 論 / 1
一、研究目標與論題範疇 / 1
二、問題意識與研究課題 / 17
三、文獻回顧 / 19
四、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 / 20
第一章、抄本中曲牌、套曲與板腔的特徵表現 / 25
前言 / 25
第一節、曲牌聯套的線索與啟示----從《倒銅旗》談起 / 28
一、吹打牌子與「弓馬戲」 / 28
二、《倒銅旗》之於李玉《麒麟閣》的〈倒旗〉、〈三擋〉 / 33
三、《倒銅旗》與《逃關》 / 49
第二節、曲牌聯套的線索與追索 / 53
一、從《麒麟閣.大考》到亂彈戲《拷秦瓊》與《打登州》/ 53
二、從《扈家庄》到《打桃園》之「花園演武」 / 70
第二章、從曲牌到板腔的過渡 / 85
前言 / 85
第一節、亂彈戲中衍化與變遷的線索 / 87
一、〈訪普〉與《風雲會.訪普》、《鮫綃記.雪夜訪賢》/ 87
二、新舊《訪普》的劇本現象 / 87
三、《訪普》唱腔的代換現象 / 105
四、明《萬壑清音》之《鮫綃記》與亂彈戲新舊兩種《訪普》/ 109
第二節、唱腔的取代與轉化 / 116
一、《痴夢》的規律化現象 / 116
二、《奪棍》唱腔用調的統一化及取代現象 / 122
三、曲牌曲辭衍化的痕跡 / 137
第三章、劇情外部形象與內在結構 / 155
前言 / 155
第一節、舊路《臨潼關》與新路《臨潼關》 / 160
一、「正本戲」與「段仔齣」 / 160
二、《臨潼關》與「李世民出世」 / 166
第二節、再探《破五關》的情節結構與文學表現 / 182
一、人物分派與戰陣對壘 / 182
二、《破五關》的戰場活動 / 189
三、《破五關》的陣式發展與情節變化 / 198
第三節 內在結構的變異與結構重心的移轉 / 202
一、情節結構的特徵/ 202
二、情節結構與象徵結構 / 204
三、結構重心的移轉與結構特徵的表現 / 207
第四章、人物形塑與形象類型 / 211
前言 / 211
第一節 、《大刀記》與《戰太平》 / 213
一、劉頂將軍與華雲將軍 / 213
二、《大刀記》之劇情設計與人物形象 / 215
三、亂彈《大刀記》實存的場域 / 216
四、《大刀記》的戲劇結構與核心人物 / 219
五、《戰太平》之華雲將軍 / 224
六、張鳳翼《虎符記》與亂彈《戰太平》 / 228
第二節、《寶蓮燈》與沈香的雙重性格 / 233
一、全本《寶蓮燈》 / 233
二、「劈山救母」與沉香故事 / 239
三、《寶蓮燈》的分本模式與角色行當 / 241
四、〈斬影〉與〈蟠桃會〉 / 248
五、「戲套」與情節組織 / 250
六、 沈香形象與雙重性格 / 252
第三節、「三困」趙匡胤的帝王之命 / 255
一、 三困 / 255
二、《困曹府》 / 256
三、《困南唐》 / 259
四、《困河東》 / 262
五、「三困」中的異象 / 265
第五章 戲劇結構與組合變異 / 269
前言 / 269
第一節、關鍵情節的戲劇結構 / 271
一、傳統戲曲「戲套」的存在現象與線索意義 / 271
二、《藥茶記》的類型意義與類型特徵 / 274
三、情節關目的留存與遞變 / 277
第二節、戲劇結構的基本型與其變異 / 295
一、《藥茶記》戲劇結構的再分析 / 295
二、《藥茶記》的基本戲劇結構形體與其變異 / 308
三、「浪子」與「善人」的母子符號/ 318
四、雷同情節的歷史繼承與劇本分析意義 / 321
結論 / 323
參考書目 / 331
參考文獻 古籍-戲曲總集與選集
〔明〕止雲居士編。《萬壑清音》,收錄於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台北:學生書局(據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抄本影印),1987年。
〔明〕毛晉編。《六十種曲》,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明〕徐文昭編輯,《風月錦囊》,收錄於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台北:學生書局(據明嘉靖癸丑(一五五三)書林詹氏進賢堂重刊本 影印),1987年。
〔明〕張鳳翼撰。《新刻出像音註花將軍虎符記》(二卷),收錄於《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全明傳奇》,天一出版社影印出版。
〔明〕謝天祐校。《新刻出像音註劉智遠白兔記》(富春堂本),收錄於《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北京圖書館藏影印)。
〔清〕王廷紹輯,章衣萍校訂。《霓裳續譜》,台北:新文豐書局,1978年。
〔清〕呂士雄等輯。《新編南詞定律(二)》,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752集部曲類)》,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康熙刻本影印),2002年。
〔清〕李玉著,陳古虞、陳多、馬聖貴點校。《李玉戲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清〕玩花主人選編,錢德蒼續編。《綴白裘》,收錄於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五輯)」《綴白裘(十二)》,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
〔清〕葉堂編。《納書楹曲譜》,收錄於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六輯)」《納書楹曲譜(四)》,台北:學生書局(據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納書楹原刻本影印),1987年。
于建生主編。《漳州曲藝集成》,漳州:漳州市文化局,2003:44年。
不著撰者。《鈴鈴唱片總目錄》,台北:鈴鈴唱片廠,1970年(約)
友聲社林壽朋發行。《典型俱在》。嘉義:友聲社樂局,1938年(昭和三年)。
王大錯述考、鈍根編次、燧初校訂,張德福、志強、志豪正曲。《戲考(顧曲指南)》,台北:里仁書局影印出版。
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王秋桂主編。刁均寧輯。《青陽腔戲文三種》,民俗曲藝叢書,施合鄭基金會,1999年。
吳梅。《南北詞簡譜》,台北:學海 出版社,1997年。
孟繁樹、周傳家編校。《明清戲曲珍本輯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年。
波多野太郎編著。《日本月琴音樂曲譜》,1977年。
侯玉山傳譜,關德權、侯菊整理。《侯玉山崑曲譜》,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
首都圖書館編輯。《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315函,1662冊),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張伯謹編。《國劇大成》,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振興國劇研究發展委員會,1969年。
陳秀芳編。《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一)、(二)》,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80年。
陳秀芳編。《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三)》,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81年。
古籍-史料與小說
〔元〕鍾嗣成。《錄鬼簿》。收錄於俞為民、孫蓉蓉主編《歷代曲話彙編.唐宋元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明〕吳承恩撰。繆天華校注。《西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收錄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1版,1982年4刷。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1758)》,頁145-3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1758)》,頁309-40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徐渭著,李復波、熊澄宇注釋。《南詞敘錄注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列傳.(第三十六)劉宗周、祁彪佳列傳》,收錄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11》104輯,明文書局印行,1991年。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收錄於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二輯.短篇文言小說(二)筆記》,天一出版社印行,1985年。
〔清〕江日昇。《臺灣外紀》(上冊),世界書局,1985年(三版)。
〔清〕江日昇。《臺灣外紀》(第二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清〕李斗。 《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
〔清〕李漁著。張萍校點。《閑情偶記》,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清〕沈茂蔭。《苗栗縣志》,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九種,1962年。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一種,1962年。
〔清〕焦循。《花部農譚》(《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八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清〕無名氏撰。《說唐演義》,台北:國家出版社,1982年。
〔清〕褚人獲著,韋谷校點。《隋唐演義》(以康熙時的四雪草堂本為底本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宋增璋編著。《臺灣撫墾志》,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印行,1991年。
東方孝義。《台灣習俗》台北:同仁研究會,1942年。
張次溪編纂。《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
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收錄於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戲曲史資料叢刊.中國古典戲曲總錄之三》,上海:作家出版社,1957年。
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收錄於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戲曲史資料叢刊.中國古典戲曲總錄之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
趙爾巽。《清史稿》,台北:洪氏出版社,1928年刊行。
專著
尹錫康、田大畏譯。田大畏校訂。〔俄〕李福清(B.Riftin)著。《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片岡巖。《台灣風俗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年(大正10年)。
王安祈。《李玄玉劇曲十三種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江武昌、徐亞湘《聽見台灣歷史的聲音》,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年。
呂錘寬。《北管細曲賞析》,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1年。
呂錘寬。《台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台北:學藝出版社,1994年。
呂錘寬。《絃譜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年。
呂錘寬。《細曲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年。
呂錘寬。《牌子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年。
呂錘寬《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4年。
李文政。《臺灣北管暨福路唱腔的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肖聿譯。李維史陀著。《廣闊的視野》,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初版,2004年三刷。
卓宥采《台灣北管戲曲聲腔探索-以趙匡胤故事戲為範圍》,台北: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美容。《人類學與台灣》,稻鄉出版社,1989年。
林美容。《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林智莉。《現存元人宗教劇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曉英。《臺灣亂彈水滸戲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
邱坤良。《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83年。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邱坤良《野台高歌》,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年。
邱昭文。《台灣戰後初期的亂彈班研究》,南華大學文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柯香君。《明代宗教雜劇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洪敏麟總編輯、陳榮懷主修。《大肚鄉志》,大肚鄉志編輯委員會發行,1993年。
流沙。《明代南戲聲腔源流考辨》,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9年。
流沙。《宜黃諸腔源流探》,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
范揚坤、林曉英編著。《亂彈樂師的秘笈:陳炳豐傳藏手抄本》,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5年。
范揚坤。《別裁與正宗:曲牌音樂的現象存有與歷史實踐》,台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8月。
范揚坤。《雙桂長春‧王慶芳生命史》,苗栗:苗縣縣政府文化局,2005年。
范揚坤編。《集樂軒.皇太子御歸朝殿下抄本》,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年。
范揚坤編。《集樂軒.揚夢雄抄本》,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年。
孫崇濤。《風月錦囊考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徐亞湘編。《日治時期台灣報刊戲曲資料彙編(未刊)》,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馬上雲。《澎湖法教普唵派儀式音樂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因樂學組博士論文,2009年1月。
高宣揚。《當代人類學家.結構主義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
張敬。《清徽學術論文集》,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
許子漢。《元雜劇聯套研究----以關目排場為論述基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許常惠主編。《台中縣音樂發展史田野調查總報告書》,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年。
陳玲玲。《八仙在元明雜劇和台灣扮仙戲中的狀況》,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陳燕谷等譯,羅曼‧英加登著。《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
曾永義師。《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曾永義師。《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曾永義師。《戲曲腔調新探》,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
曾永義師。《戲曲源流新論》,立緒出版社,2000年。
曾永義師。《戲曲與歌劇》,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新道滿編。《臺灣市街庄名の讀み方》,東都書籍株式會社,昭和十三年(1938年)。
福岡正太、劉麟玉。《植民地主義と錄音產業:日本コロムビア 外地錄音資料の研究》,大阪:國立大阪民族學博物館文化資源センター,2007年。
劉茂烈、郭精銳等著。《車王府曲本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潘英。《臺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年(初版二刷)。
鄭傳寅。《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揚智文化,1995年。
鄭騫。《北曲套式彙錄詳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諶湛。《元雜劇中道教故事類型與神明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謝琼崎。《北管福路系統「反調」板式音樂之研究》,台北: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嚴立模。《台灣嘉義新港舞鳳軒北管官話的音韻》,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1998年。
單篇論文
王安祈。〈《瓊林宴》由崑至京的演變----兼論《瓊林宴》之藝術技巧〉,收錄於《民俗曲藝》109期,頁191-203,1997年9月。
吳秀卿。〈《白兔記》在近代地方戲中的流傳與演變〉,《民俗曲藝》第145期,頁91-122,2004年9月。
李國俊。〈納書楹曲譜「時劇」音樂〉,發表於「世界崑曲與臺灣腳色----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4月。
李殿魁。〈讀戲曲館出版的《集樂軒楊夢雄北管抄本》〉,《彰化藝文》,頁24-27,2009年10月。
汪天成。〈全家錦囊大全劉智遠初探〉,《嘉義大學學報》,第72期,頁51-69,2002年。
汪詩珮。〈文人化與折衷化的改編----從「元刊本」與《元曲選》的薛仁貴說起〉,《漢學研究》第26卷第1期,頁137-164,2008年3月。
車錫倫。〈明清民間教派寶卷中的小曲〉,《漢學研究》第20卷第1期,頁189-220,2002年6月。
林茂賢。〈台灣外台戲中的神仙角色〉,《傳統藝術》第48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頁19-25,2004年。
林國源。〈焦循《花部農譚》戲曲文本謬悠說箋論〉,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3卷,第1期,頁81-115,1994年6月。
林曉英。〈戲曲與傳說:大肚番戰劉頂〉,發表於「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收錄於《多元族群觀點下的漢學研究論文集》,主辦單位: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發展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2005年11月。
洪惟助師。〈崑曲同曲牌不同劇目音樂旋律變化之探討----以【喜遷鶯】為例〉,發表於「世界崑曲與臺灣腳色----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4月。
洪惟助師。〈臺灣「幼曲」【大小牌】與崑曲、明清小曲的關係〉,《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30期,頁1-40,2006年12月。
范揚坤。〈北管幼(細)曲之中的〈彈詞〉初探〉,《音樂研究學報》第九期,2000年,頁143-169。
徐亞湘。〈「亂彈」探析〉,《華岡藝術學報》,第4期,頁90-115,1997年6月。
翁佳音。〈被遺忘的台灣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異論臺灣史》,頁51-95,稻鄉出版社,初版一刷,2002年。(原刊於《台灣風物》四十二卷四期,1992年)
馬建華。〈南戲《劉錫沉香太子》在福建遺傳的新發現----試論閩西傀儡戲《寶帶記》的形態特徵與定型年代〉,《戲曲學報》,創刊號,頁1-38,國立臺灣戲曲學院,2007年6月。
曾永義師。〈弋陽腔及其流派考述〉,《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五期,頁39-72,台灣大學文學院,2006年11月。
曾永義師。〈皮黃腔系考述〉,《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五期,頁199-238,台灣大學中文系,2006年12月。
曾永義師。〈梆子腔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期,頁143-178,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年3月。
趙景深。〈說唐傳非羅貫中作〉,《說唐演義.附錄》,國家出版社,頁369-374,1982年。
劉美枝。〈試論臺灣亂彈戲之【梆子腔】〉,《臺灣音樂研究》第五期,頁113-141,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2007年12月。
劉美枝。〈臺灣亂彈戲之曲牌套式初探〉,《臺灣戲專學刊》第十二期,頁103-135,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6年1月。
蔡振家。〈論臺灣亂彈戲「福路」聲腔屬於「亂彈腔系」----唱腔與劇目的探討〉,《民俗曲藝》123期,頁43-88。
簡秀珍。〈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曲本》、《戲考》、北管劇本為比較對象〉,《戲劇學刊》第二期,頁85-115,2005年。
蘇秀婷。〈採茶戲《金龜記》劇目來源研究〉,發表於「傳統藝術文化資產研討會」,主辦單位: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承辦單位:臺灣民族音樂學會,2009年10月。
報告書
林曉英主持。《北管曲冊教材編輯校訂計畫.期末報告書》,彰化縣文化局,2007年(未刊)。
邱坤良。《台灣地區北管戲曲資料蒐集、整理計畫期末報告書》,文建會,1991年(未刊)。
許常惠主持、范揚坤協同。《「北管手抄本整理計畫」成果報告書(一~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年(未刊)。
手抄本資料
旱溪新美園劇團。《藥茶記》劇本(王金鳳先生提供)。
陳石發整理。《昭和甲戊年端月立武英殿西秦王爺曲簿第拾號》,苗栗通霄和樂軒曾文桂藏。
葉美景傳抄。《大刀記》劇本(葉美景先生提供)。
彰化梨春園。〈痴夢〉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奪棍〉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打登州》劇本(《梨春園(第肆冊)》,彰化梨春園藏)。
彰化梨春園。《金龜記》劇本(吳鵬舉先生藏)。
彰化梨春園。《拷秦瓊》劇本(《梨春園(第参冊)》,彰化梨春園藏)。
彰化梨春園。《虹霓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倒旗》曲辭(《梨春園(十九)》,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斬華雲》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臨潼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梨春園。《寶蓮燈》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集樂軒。〈店會〉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集樂軒。〈訪普〉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彰化集樂軒。《泗水關(倒銅旗)》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澹然輯。《崑弋顧曲考(初集)》,《倒銅旗》劇本,1918年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雙紅堂文庫)。
澹然輯。《新編崑弋劇考盛明餘韻(初集)》,《倒銅旗》劇本,1918年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雙紅堂文庫)。
蟠桃園洪塗錦先生。《扈家庄》劇本。
蟠桃園洪塗錦整理。《蟠桃園抄本》,1946年抄。
羅東福蘭社。《泗水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羅東福蘭社。《紅霓關(虹霓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羅東福蘭社。《陽寧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羅東福蘭社。《黃土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羅東福蘭社。《鄰潼關(臨潼關)》劇本(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音樂館藏)。
工具書
山西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等合編。《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國大百科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戲曲曲藝卷)》,1983年。
中國戲曲志(廣東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廣東卷)》,1993年。
洪惟助主編。《崑曲辭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
曾白融主編。《京劇劇目辭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2003年。
其他
吳正德。〈布袋戲劇本初探〉,http://home.pchome.com.tw/myhome/ader319/B/bb05.htm。
網路版《中國京劇戲考》。《打登州》(根據《京劇叢刊》第二十七集整理),網址:http://www.xikao.com/。
網路版《中國京劇戲考》。《藥茶計‧斬浪子》(根據《戲考》第十三冊整理),網址:http://www.xikao.com/。
網路版《中國京劇戲考》。《寶蓮燈‧二堂捨子》(根據《戲考》第六冊整理),網址:http://scripts.xikao.com/plays/play.php?id=01006008。
網路版《中國京劇戲考》。《寶蓮燈‧劈山救母》(根據《京劇叢刊》第二十二集整理),網址:http://scripts.xikao.com/plays/play.php?id=04022004。
指導教授 洪惟助 審核日期 2010-1-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