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8 、訪客IP:18.118.205.123
姓名 古順銘(Shun-min K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研究〈1917-1928〉
(A study on Military Conncil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1917-1928)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古以來「槍桿子出政權」,往往造成軍事獨裁者的出現;可是沒有軍權就遑論想擁有政權。民國肇建以來,袁世凱及北洋軍閥一直雄霸北方,正是因為擁有軍權;反觀國民黨「二次革命」後,同時失去了軍權及政權。於是,如何能擁有軍權,又不會產生軍事獨裁的情況,是孫中山一直思索的問題。在參照各國建軍的模式,引進蘇俄模式之後,這樣制衡的組織─軍事委員會,便應運而生。
  軍事委員會最早只是一個軍事會議,並無固定的組織及職掌,經過不斷的演變,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之後,軍委會變成了國民政府最高的軍事機關。之後由於連年的戰事,軍委會的內部組織及人事也一再改變,除了內部組織的擴大之外,軍委人數也逐漸增多,同時變成只是一種榮譽的職銜,真正的權力操縱在幾個有權力的軍事將領之手,開啟了武人獨裁的局面。
  在民國史中,國府的軍委會一共解散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北伐完成後,另一次是在對日戰爭之後。軍委會兩次的解散後,中國不久即發生了動亂,第一次有「中原大戰」,第二次則有「國共內戰」,對國府的軍事指揮及軍事環境都造成嚴重的影響,致使最後江山易主。
本文依據相關文獻主要探討第一次解散前的軍事委員會,透過各時期的國民政府軍政環境的變化,來探討軍委會組織、角色、功能……等變化,藉以了解各時期國民政府的軍事演變及民國以來黨政軍派系的衝突和消長等議題。
摘要(英) As an old saying goes, “military power brings political power,” dictators often rise and develop in chaotic ages;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politic power if a person has no military power.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uan Shih-Kai and the northern warlords had been occupying the northern China, owing to the military power they held. Conversely, since the “second revolution” of the Kuomintang (KMT), the party lost military and political power simultaneously. As a result, Sun Yat-Sen had been pondering how to seize military power while avoiding dictatorship. After consulting patterns of army establishment in other countries, a Russian model of check and balance—military council—was introduced.
The earliest form of the military council was simply a military meeting without regular organization and duty. However, it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highest military institu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Canton National Government. Due to serial war battles, inner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had been changing; besides the expansion of inner organization, the number of military committee also increased steadily. Meanwhile, having a position in the military council became a sheer honor, whereas only few military generals had the real power, which later slid into the nightmare of dictatorship.
In the Chinese history, national military council had been dismissed twice: the first time dismissal was shortly after the accomplishment of northern expedition; the second time dismissal was announced after the war against Japan. Shortly after the two dismissals, turmoil and upheavals took over China. Sequentially, there were the War of the Central Plain and the Civil War, bringing about serious implications and influences on the military command and military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eventually causing the overtur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ilitary council before the first dismissal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national government situated in the changing military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transforming role and function of military council was examined in the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ilitar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government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issues of conflict betwee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factions and their rise and fall since the founding of Republic China.
關鍵字(中) ★ 民國
★ 國民政府
★ 軍事委員會
關鍵字(英) ★ Republic year
★ National government
★ Military Council
論文目次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回顧                        2
三、研究範圍與史料介紹                   6
四、章節介紹                        9
第一章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 11
第一節 廣州國府成立前後的軍政環境 11
第二節 軍委會的沿革及運作 18
第三節 軍委會的特色及成就 43
第二章 武漢國民政府時期 65
第一節 國府遷都武漢前的軍政環境 65
第二節 軍委會的沿革及運作 82
第三節 軍委會的特色及成就 105
第三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119
第一節 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前的軍政環境 119
第二節 軍委會的沿革及運作 134
第三節 軍委會的特色及成就 171
結論 186
徵引書目 192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檔案︰
1.中國國民黨黨史館︰
(1)〈一屆中執會第1-131次會議記錄〉,檔號︰1.3/19,毛筆原件。
(2)〈軍委會告諸將士書〉,檔號︰441/21,剪報。
(3)〈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會會議錄〉,檔號︰1.3/2.5,油印件。
(4)〈汪兆銘代各軍總司令擬解除職務所余將士書〉,民國14年07月,檔號:441/3,毛筆原稿。
  (5)〈中國國民黨及其政治機關組織系統圖〉,檔號︰432/25,鉛印件。
(6)〈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16年4月份第三週4月17日至23日
工作一覽表〉,16年4月23日,武漢,檔號︰漢12997,鋼筆原件。
(7)〈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一次大會報告書〉,民國16年10月05-08日,檔號:441/2,鉛印件。
(8)〈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案第一次大會第四案,軍事組審查報告〉,檔號︰4.2/12.1-5,鉛印件。
2.國史館︰
(1)〈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議決案〉,檔號︰1280000990003A。
(2)〈軍事委員會組織法令案(一)〉,1927年5月1日-1934年10月19日,典藏號︰001012071190。
(3)〈軍事委員會官員任免案案(一)〉,1925年7月1日-1928年5月24日,典藏號︰00103270028。
(二)公報
1.《軍政府公報》第78號,1918年5月10日。
2.《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31號,1924年11月。
3.《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14號,1925年6月。
4.《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第1號~第38號(1925年7月~1926年7月)。
5.《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寧字第1號~寧字第12號(1927年5月~1927年9月)。
6.《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第2號~第60號(1927年10月~1928年5月)。
7.《廣東省政府公報》第36期,1926年2月。
8.《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公報》第1期,1928年1月。
(三)報紙
1.《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7月~1926年7月。
2.《漢口民國日報》,1927年3月~1927年8月。
3.《申報》,上海,1925年8月~1927年10月。
4.《中央日報》,上海,1928年2月~1928年10月。
(四)一般史料
1.文公直編,《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第1冊,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
代中國史料叢刊》639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4月)。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錄》
第2冊,(桂林︰廣西施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錄》第3冊,(桂林︰廣西施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錄》第4冊,(桂林︰廣西施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
上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下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
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4輯(一)、(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
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1編政治(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
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1編政治(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
10.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0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5年9月)。
1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1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5年12月)。
1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2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3月)。
1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3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6月)。
1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4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9月)。
15.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5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12月)。
1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6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年3月)。
17.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7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年6月)。
18.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19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年12月)。
19.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20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8年3月)。
20.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22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0年3月)。
2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49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年)。
2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79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6月)。
23.王鳳翎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1924-1934)》第7冊,(台北︰龍文出版社,1990年)。
24.孔慶泰等,《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史辭典》(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25.江聲煌編纂,《十七年度北伐全軍作戰計畫命令經過合編》,(南京︰軍用圖書社南京總社,1931年8月)。
26.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上冊,(台北︰李敖出版,1988
年)。
27.李泰棻,《國民軍史稿》,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58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6月)。
28.李睡仙、謝盛之、魯直之編,《陳炯明叛國史》,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22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
29.周美華,《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軍事委員會》第1冊,(台北︰國史館,1996年)。
30.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武漢國民政府史料》(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年5月)。
31.《軍事委員會軍事政治月刊》第1期,1926年1月。
32.《軍事委員會軍事政治月刊》第2期,1926年2月。
33.《軍事委員會軍事政治月刊》第7期,1926年9月。
34.南滿州株式會社社長室情報課編,《中國國民黨組織一覽》(大連︰南滿州株式會社社長室情報課,1927年4月)。
35.洪喜美編,《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第1冊,(台北︰國史館,1999年2月。)
36.洪喜美編,《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第2冊,(台北︰國史館,2000年2月)。
37.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增訂本〕》上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38.國史館審編處編,《蔣中正總統文物─革命文獻(二)寧漢分裂與清黨》(台北︰國史館,2002年10月)。
39.國民政府秘書處編,《國民政府法令彙編》(廣州︰國民政府秘書處,1925年)。
40.陳訓正編,《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第一輯》第1輯卷1,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9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7月)。
41.陳訓正編,《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第一輯》第1輯卷2,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9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7月)。
42.陳訓正編,《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第一輯》第1輯卷3,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9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7月)。
43.國軍政工史編纂委員會編,《國軍政工史稿》上冊,(北市︰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年)。
44.國聞週報社輯,〈國內外一週大事紀〉,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六輯第51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11月)。
45.國聞週報社輯,〈國內外一週大事紀〉,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六輯第52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11月)。
46.國聞週報社輯,〈一週間國內外大事述評〉,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53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11月)。
47.許師慎編,《國民政府建制職名錄》(台北︰國史館,1984年)。
48.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1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7月)。
49.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2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4月)。
50.郭卿友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誌》上冊,(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0年)。
51.張明,《國軍政治工作史稿案》(桂林︰作者自印,1943年1月)。
52.張朋園、沈懷玉合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1925~1949)第1冊,(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
53.張發奎編,《第四軍紀實》,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486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1月)。
54.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冊,(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5月)。
55.黃嘉謨編,《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年12月)。
56.劉國銘主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政職官人物志》(北京市︰春秋出版社
,1989年3月)。
57.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上、下冊,(北京市︰團結出版
社,2005年)。
58.劉維開編,《中國國民黨職名錄》(台北︰國民黨黨史會,1994年11月)。
(五)日記、回憶錄、口述訪問、文集︰
1.王正華編註,《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1冊,(台北︰國史館,2003年7月)。
2.王仰清、許映湖標注,《卲元沖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
月)。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第7
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6月)。
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第9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5.毛思誠編,《民國十五年之蔣介石先生》,收錄於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
華歷史人物傳集》第87輯,(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
6.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3冊,(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
委員會,1973年6月)。
7.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4冊,(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
委員會,1973年6月)。
8.包惠僧,《包惠僧回憶錄》(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9.李鍔、汪瑞烱、趙令揚編註,《苦笑錄︰陳公博回憶錄(1926-1936)》(香
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9年)。
10.何智霖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北伐平亂》(台北︰國史館,2005年6月)。
11.林伯渠,《林伯渠日記(1926年7月─1927年6月)》(北京︰中共中央黨
校出版社,1981年7月)。
12.汪精衛,《汪精衛全集》第1集,(上海︰三民公司,1929年11月)。
13.吳鐵城,《四十年來之中國與我》,收錄於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華歷史
人物別傳集》第88集(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
14.周美華編註,《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2冊,(台北︰國史館,2003
年7月)。
15.周美華編註,《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3冊,(台北︰國史館,2003
年12月)。
16.帥學富,《五車書室見聞錄》(台北︰著者自刊本,1971年)。
17.陳濟棠,《陳濟棠自傳稿》(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4年10月)。
18.張建君等,《一束思念︰張靜愚先生追思紀念集》(台北︰作者自印,1987年)。
19.張肇元,《張肇元回憶錄》(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12月)。
20.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訪問兼紀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
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6月)。
21.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訪問兼紀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
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6月)。
22.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
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6卷,(北
京︰中華書局,1985年3月)。
23.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
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10卷,(北
京︰中華書書局,1986年5月)。
24.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
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11卷,(北
京︰中華書局,1986年7月)。
25.趙恆惕等編,《吳佩孚先生集》,收錄於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673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8月)。
26.劉峙,《我的回憶》,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870冊,(台
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1月)。
27.劉茂恩口述、程玉鳳撰,《劉茂恩回憶錄》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6年1月)。
28.錢大鈞,《錢大鈞上將八十自傳》(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9年)。
29.羅敦偉,《五十年回憶錄》(台北︰中國文化供應社,1952年)。
30.〔蘇〕A.B.巴庫林,鄭厚安、劉功勛、劉佐漢譯,《中國大革命武漢時期見聞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9月)。
31.〔蘇〕亞.伊.切列潘諾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譯,《中
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札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81年)。
二、專書
(一)中文論著︰
1.王正華,《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王國強,《中國兵工製造業發展史》(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87年)。
3.王曉華,《北洋梟將孫傳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蔣介石年譜初稿》(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年12
月)。
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24編,(台
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6.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專輯》(台
北新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4年)。
7.史全生、高維良、朱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
8.古屋奎二、中央日報譯,《蔣總統秘錄》第7冊,(台北︰中央日報,1986
年)。
9.包遵彭,《中國海軍史》下冊,(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0年5月)。
10.李國祁,《民國史論集》(台北︰南天書局,1990年2月)。
11.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第2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
委員會,1994年11月)。
12.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編輯委員會,《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上冊,
(台北︰黎明文化,1984年4月)。
13.高曉星、時平編,《民國空軍的航跡》(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年12月)。
14.崔之清主編,《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演變(1905-1949)》上編,(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6月)。
15.深町英夫,《近代廣東的政黨、社會、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
16.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下冊,(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
17.陳之邁,《中國政府》第1冊,收錄於《民國叢書》第3編(政治、法律、
軍事類)第20冊,(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18.陳予歡編,《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年)。
19.陳書麟、陳貞壽編,《中華民國海軍通史》(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年2
月)。
20.陳森甫,《細說西北軍》(台南︰德華出版社,1977年11月)。
21.陳錫璋,《廣州樞府史話》(台北︰黎明文化,1979年)。
22.國民革命建軍史編輯委員會編,《國民革命建軍史︰建校建軍與東征北伐》
第1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2年)。
23.章君穀,《吳佩孚傳》下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4月)。
24.戚厚杰、劉順發、王楠,《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
社,2001年1月)。
25.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冊,(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
年)。
26.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
10月)。
27.棉湖大捷五十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棉湖大捷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台
北︰棉湖大捷五十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1975年)。
28.曾慶榴,《廣州國民政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29.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增訂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2001年10月)。
30.張光宇,《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革命軍》(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9年10月)。
31.張朋園,《國民政府時期的精英份子︰黨政軍領導階層分析》(台北︰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5年)。
32.張憲文等,《中華民國史》第1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
月)。
33.張憲文等,《中華民國史》第2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
月)。
34.黃修榮,《國民革命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
35.費正清編,楊品泉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上卷,(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36.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2008
年3月)。
37.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
月)。
38.寧凌、慶山編,《國民黨治軍檔案》上冊,(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3
年)。
39.劉佐成,《中國航空沿革紀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97年7
月)。
40.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3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年
12月再版)。
41.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4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
12月再版)。
42.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5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7月再版)
43.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6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年
7月)。
44.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11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
年11月)。
45.劉馥、梅寅生譯,《中國現代軍事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年)。
46.劉繼增、毛磊、袁繼成,《武漢國民政府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年7月)。
47.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年3月)。
48.蔣緯國總編,《國民革命戰史》第2部第4卷,(台北︰黎明文化,1980年
4月)。
49.錢瑞升等,《民國政制史》收錄於《民國叢書》第1編(政治、法律、軍
事類)第24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50.韓信夫等編,《中華民國大事記》第2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年1月)。
51.蕭強、李德標,《國父與空軍》(台北︰自行出版,1987年)。
52.蘇小東,《中華民國海軍史事日志(1912~1949)》(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9年9月)。
(二)西文論著︰
1.Cherepanov A.I., As Military Adviser in China(Moscow:Progress Publish
-ers,1982).
2. Pu-Yu Hu,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Forces(Taipei: Chung Wu Publishing Co.,1971).
3.Donald A Jorda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China`s National Revolutio
-n Of 1926-1928(Honolulu :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c1976).
4.Wilbur C. Martin,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1923-1928(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三、期刊
(一)中文期刊︰
1.丁文江,〈廣東軍事紀〉,《近代史資料》第3期,(1958年6月),頁68-69。
2.王正華,〈國民政府北遷鄂贛之爭議〉,《近代中國》第114期,(1993年8
月),頁93-121。
3.王建強,〈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始末〉,《民國春秋》1999年第5期,(1999
年9月),頁3-7。
4.巴杰,〈試論中國國民黨政黨領軍模式的確立及其發展演變〉,《唐山師範
學院學報》第29卷第6期,(2007年11月),頁81-84。
5.江沛,〈中國國民黨早期軍隊政工治的演變︰1924-1928〉,《安徽史學》2008
年第4期,(2008年7月),頁57-66。
6.伍惠林,〈孫傳芳驅逐陽宇霆、姜登選〉,《春秋》第11卷第6期,(1969
年12月),頁14-16。
7.何應欽,〈東征北伐到統一〉,《中外雜誌》總第258號,(1988年8月),
頁84。
8.李寶明,〈北伐戰爭前國民革命軍的編組〉,《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總第132期,(2005年1月),頁77-81。
9.李嵐,〈黃埔軍校中的蘇聯顧問〉,《黃埔》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
頁38-41。
10.卓文義,〈北伐時期航空隊參戰與貢獻〉,《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2期,(1997
年5月),頁269-312。
11.周雍能,〈北伐初期的回憶─雲水蒼茫一葉舟(三)〉,《傳記文學》總第103
期,(1970年12月),頁64-72。
12.吳元康,〈李濟深何時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史學月刊》總第260
期,(2002年5月),頁126-127。
13.吳宗泰,〈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參加北伐及其解體的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
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第
31輯,(1981年),頁180-200。
14.吳瓊,〈孫中山軍隊政治工作思想初探〉,《軍事歷史研究》2008第3期,(2008
年7月),頁171-174。
15.春濤,〈第二次東征紀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合編,《廣東文史資料》第42
輯(1984年7月),頁259-278。
16.徐有禮,〈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溯源〉,《近代史研究》總第49期,(1989
年1月),頁315-317。
20.徐勇,〈南方黨人的「武力」認識及其建軍模式類型研究〉,《近代中國》
第162期,(2005年9月),頁54-68。
21.唐生智,〈關於北伐前後幾件事的回憶〉,《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修
訂合編本),(1981年),頁102-113。
22.唐生智撰,〈從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唐生智回憶錄片段〉,中國人民政治
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文
史資料選輯》總103輯(合訂本第35冊),(1989年12月),頁161-181。
23.倪忠文,〈武漢政府時期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湖北文史資料》第3輯,(1981
年9月),頁69-102。
24.孫彩霞,〈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述論〉,《近代史研究》總第24期,(1984
年11月),頁118-127。
25.陳以沛、鄒志紅編寫,〈我國軍隊黨代表制的歷史演變〉,中國人民政治協
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選輯》
第22輯,(1981年4月),頁72-92。
26.陳存恭,〈中國航空的發軔(1906-192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7期,(1978年6月),頁371-420。
27.陳祖懷,〈論北伐前後國民黨軍政體制的嬗變〉,《史林》總第16集,(1989
年11月),頁38-44,65。
28.崔利民,〈中國軍隊黨代表制的歷史演變及其作用〉,《軍事歷史》2001年第1期,(2001年1月),頁36-39。
29.梅原,〈朱培德對政治工作的歡迎歡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
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總第45輯,(1986年12月),
頁36-68。
30.曹寶清,〈寧漢分裂與寧漢合流時的航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
武漢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武漢文史資料》總第15輯,(1984年2月),
頁16-25。
31.戚厚杰的〈國民黨政府時期的軍事委員會〉,《民國檔案》總第16期,(1989
年5月),頁134-137。
32.曾成貴,〈鮑羅廷與國民政府遷移中的政治角力〉,《史學月刊》2005年第8
期,(2005年8月),頁54-60。
33.曾擴情,〈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與復職的經過〉,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38輯,(2000年1月),頁45-50。
34.彭厚文,〈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的演變述略〉,《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總第86期,(1993年7月),頁121-126。
35.黃洪流,〈略論孫中山在大元帥府時期所做的重大決策(1923-1925)〉,《國
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9期,(2007年5月),頁40-41。
36.張世瑛,〈龍潭戰役的評價與反思〉,《《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2期,(1997
年5月),頁149-180。
37.張建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演變述略〉,《軍事歷史研究》第1期,(1988
年3月),頁51-61。
38.張梓生,〈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經過(上)〉,《東方雜誌》第25卷第15
號,(1928年8月),頁21-32。
39.張梓生,〈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經過(中)〉,《東方雜誌》第25卷第16
號,(1928年8月),頁25-38。
40.張梓生,〈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經過(下)〉,《東方雜誌》第25卷第17
號,(1928年9月),頁41-66。
41.張善楠,〈武漢政權崩潰的原因〉,《台東師專學報》第13期,(1985年4
月),頁123-141。
42.路之炳,〈武漢國民政府軍委會經理處回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
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湖北文史資料》總第21輯,(1987年
11月),頁39-44。
43.葉惠芬,〈唐生智與國民革命第八軍的建立〉,《國史館學術集刊》第2期,
(2002年3月),頁152-192。
44.楊維真,〈朱培德與北伐時期的江西戰場〉,《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12期,(2007年9月),頁107-136。
45.劉祥鋒,〈北伐前航空系統及其戰時地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2期,
(1997年5月),頁247-267。
46.劉德喜、阮守應譯,〈蘇聯顧問關於國民革命軍的報告〉,《中山大學學報
論叢》14卷第1期,(1994年1月)頁178-191。
47.劉興,〈回憶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修訂合
編本),(1981年),頁78-101。
48.鄧演存等,〈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加北伐戰爭的回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東文史資料》第22輯,(1978
年11月),頁125-166。
49.鄧演存等,〈略記孫中山先生“以俄為師”的決策及蘇聯顧問在廣東的工
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合編,《廣東文史資料》第42輯,(1984年7月),頁
103-122。
50.蘇啟明,〈論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期間的發展〉,《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2
期,(1997年5月),頁501-528。
四、論文
(一)專書論文︰
1.吳子俊,〈蔣公與國軍政戰制度之建立及發展〉,收錄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編,《先總統 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下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
局,1986年10月),頁163-288。
2.呂芳上,〈總統 蔣公與黃埔軍校的創建〉收錄於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
委員會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24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陳三井,〈蔣介石與蘇俄軍事顧問─以《事略稿本》為中心之討論〉,收錄
於李國祈主編,《郭廷以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史學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
印書館,2005年1月),頁443-461。
4.陳存恭,〈黃埔建校前後在華南的蘇俄軍事顧問〉,收錄於國防部史政編譯
局編,《黃埔建校六十週年論文集》上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
年6月),頁367-436。
5.莊義芳,〈蔣公與國軍後勤制度之建立及發展〉,收錄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編,《先總統 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下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
局,1986年10月),頁113-162。
6.張明凱,〈黃埔軍校與廣東革命基地之奠定〉,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黃
埔建校六十週年論文集》上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6月),
頁483-541。
7.劉鳳翰,〈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
年七月〉,收錄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先總統 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
集》上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6年10月),頁713-864。
8.劉鳳翰,〈北伐時期的軍政建制與活動〉收錄於北伐統一六十週年學術討
論集編輯委員會編,《北伐統一六十週年學術討論集》(台北︰北伐統一六
十週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1988年),頁94-142。
9.韓迪德,〈蘇聯軍事顧問與中國國民黨(1923-1927)〉,收錄於中華民國建
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三冊,(台北︰中
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1981年),頁138-147。
10.嚴錦,〈教導團的組成與東征〉,收錄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黃埔建校
六十週年論文集》上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6月),頁
543-582。
(二)學位論文
1.王正華,〈南京時期國民政府之中央政制(1927-1937)〉,國立政治大學歷
史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2.李紅梅,〈武漢國民政府與中國民主政權建設〉,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3.張肇祥,〈蔣中正與廣州政局(1917-1926)〉,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論文,1999年。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10-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