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王夢婷(WANG ,MENG-TI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陳黎文本中的洄瀾書寫 (Hualien writing in Chen Li’s poetry and prose.)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摘 要
近年來,台灣區域文學發展迅速,地方積極投入各類藝文活動,期能灌注文學的、文化的養分,讓台灣這塊土地產生更美的地方律動。花蓮文學在地方文學的區塊中有著相當特殊的風情,山與海的交織互動,激盪出歷史與人文的回音,獨立且包容的二元存在,是其迥異於其他地方文學的特色,而花蓮作家群的複雜則顯露出花蓮文學的多重結構,因此,透過閱覽花蓮的文字書寫,是進入這片後山神秘淨土的最佳途徑。
陳黎,他是花蓮作家群中最「在地的」花蓮作家,除了大學四年及服役期間曾離開家園外,花蓮是他半世紀的生活居所,陳黎用他的熱情、活力與源源不絕的創作,哺育著花蓮的莘莘學子們。花蓮的大山大水、街坊小道、人情故事,他一一用心咀嚼,吐出人文花蓮的芬芳。筆者由陳黎的文本出發,參考相關期刊報紙與研究論文之論述,由後現代、後殖民主義,空間與地方理論一探陳黎現代詩與散文中洄瀾(花蓮)書寫的風貌。
陳黎接受西方文學洗禮的文字,洗鍊得炫目而引人,詩的意象呈現多樣多變的風貌,是他一直站穩台灣中生代詩壇的秘密武器。散文的書寫則平實帶著真情,平凡中的瑣碎事物,在他筆下每每成為一種不平凡的感動,陳黎現代詩與散文的創發理念,以本土精神摻合西洋文論的概念,相融卻不顯扞格。
在島嶼的邊緣,陳黎是個耽溺花蓮母親的孩子,他寫故鄉的自然與人文,真實地描繪它的美與不美;在花蓮,陳黎是個針砭現世的評論者,在回顧花蓮、台灣建構的過程中,思索島嶼存在於世界的意義。花蓮是陳黎文字播演的重要舞台,他從島嶼邊緣去構築台灣歷史,對應世界脈動,邊緣(花蓮/台灣)與中心(台北/世界)的隔閡在陳黎的筆下無形,我們看到的是更寬闊的宏觀文學。
陳黎,文字的魔術師,白色方帕下,他將揭起洄瀾夢幻的、驚奇的書寫空間。 |
摘要(英)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gional literature in Taiwan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actively devoted to various literary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hope that, by instilling such nutriments, Taiwan can become a land with more touching rhythms of the local and the native. Hualien literature plays quite a peculiar part in the regional literature of Taiwan. Its echoes of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interwoven with elements of mountains and ocean) and its co-existence of independency and compatibility are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which make Hualien literature stand out from other local literature. Besides, the complicated backgrounds of writers of Hualien bring about the pluralistic structures of Hualien literature. Therefore, reading works about Hualien offers the best access to the mysterious paradise of the so-called “back mountain”.
Chen Li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Hualien, where he has been living for half a century, and where he nurtures and fosters his students with his passion, vitality, and everlasting creativity. He chews over the grand mountains and rivers, small streets and alleys, and touching stories of common people, and then gives forth the fragrance of localism of Hualien. In this thesis I attempt to discuss the various facts of Hualien writing in Chen Li’s poetry and prose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journals, newspapers, research papers, and drawing on viewpoints of post-modernism and post-colonialism, and the theory of space and region.
Under the baptism of Western literature, Chen Li’s language is polished, outstanding, and appealing. The imagery in his poetry, which exhibits rich variety and diversity, is the secret weapon he possesses to establish him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ontemporary poets of Taiwan. His prose style is plain but sincere. He has the talent of transforming trivial daily incidents into extraordinary touching stories. The spirit of regionalism and western literary concepts are well blended in Chen Li’s poetry and prose.
At the edge of the island Chen Li, a child indulged in his mother’s love, writes about his hometown’s nature and culture, truthfully depicting its beauty and imperfection. In Haulien, Chen Li is a critic who hammers on the mundane world. While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and Hualien, he ponders ov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sland in this world. Through writing, he vividly bridges the barrier between the edge (Hualien卅Taiwan) and the center (Taipei卅world), and offers his readers a much broader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Chen Li, a magician of words, exposes under his white handkerchief a fantastic and amazing writing space of Huelien. |
關鍵字(中) |
★ 地方書寫 ★ 花蓮 ★ 陳黎 ★ 洄瀾 ★ 花蓮文學 |
關鍵字(英) |
★ Huelien ★ Hualien ★ topographical writing ★ Hualien literature ★ Chen Li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 謝.....................................................iii
目 錄.....................................................iv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11
第四節 本文架構.....................................................16
第二章 洄瀾.夢土.詩騎士
第一節 走入島嶼邊緣.....................................................19
一、 花蓮的歷史與族群.....................................................19
二、 自然環抱下的人文花蓮.....................................................24
第二節 偷窺者陳黎.....................................................31
一、 陳黎其人及洄瀾之愛.....................................................31
二、 陳黎的創作與分期.....................................................35
第三節 陳黎創作的知識構成.....................................................41
一、 西學與譯詩.....................................................41
二、 音樂與藝術.....................................................44
三、 經典作家.....................................................47
第四節 山風海雨詩故鄉.....................................................54
一、 花蓮文學,或者,在花蓮的文學.....................................................54
二、 用人文來實踐洄瀾的文學之美.....................................................59
第三章 陳黎現代詩中的洄瀾書寫
第一節 現代詩創的理念與風格.....................................................63
一、 詩創的理念.....................................................63
二、 內容與風格.....................................................70
第二節 洄瀾的歷史回聲.....................................................82
一、 洄瀾,立在霧中看台灣.....................................................82
二、 尋找原住民母音.....................................................97
第三節 洄瀾小城的海洋與人情.....................................................107
一、 藍色的味道.....................................................107
二、 小城故事多.....................................................116
第四節 與土地的脈動共同呼吸.....................................................126
第四章 陳黎散文中的洄瀾書寫
第一節 散文的內容與風格.....................................................133
一、 陳黎散文的魅力.....................................................133
二、 文類的模糊化.....................................................145
第二節 走踏花蓮地圖.....................................................150
一、 波特萊爾街.....................................................150
二、 有色彩.美食和聲音的風景..................................................... 159
第三節 身邊的卓別林.....................................................169
一、 親情戀歌.....................................................169
二、 陳腐先生.....................................................176
第四節 活力洋溢的漫步.....................................................184
第五章 結 語.....................................................190
參考文獻.....................................................194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 陳黎作品集(含著作、編著與譯作)
1、詩集
(1) 《廟前》,花蓮,東林文學社,1975年11月。
(2) 《動物搖籃曲》,花蓮,東林文學社,1980年5月。
(3) 《小丑畢費的戀歌》,台北,圓神出版社,1990年4月。
(4) 《親密書:陳黎詩選1974-1992》,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2年5月。
(5) 《家庭之旅》,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年4月。
(6) 《小宇宙》,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3年10月。
(7) 《島嶼邊緣》,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5年11月;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3 年11月。
(8) 《Intimate Letters: Selected Poems of Chen Li 》 ( 親密書:英譯陳黎詩選1974-1995 )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7年5月。
(9) 《陳黎詩集Ι:1973-1993》,花蓮,東林文學社,1997年9月;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8月。
(10) 《貓對鏡》,台北,九歌出版公司,1999年6月。
(11) 《陳黎詩選:1974-2000》,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1年4月。
(12) 《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5年11月。
(13) 《小宇宙II:現代俳句200首》,台北,二魚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6月。
2、散文集
(1) 《人間戀歌》,台北,圓神出版社,1989年8月。
(2) 《晴天書》,台北,圓神出版社,1991年4月。
(3) 《彩虹的聲音》,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2年7月。
(4) 《立立狂想曲》,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4年3月。
(5) 《詠嘆調》,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1994年11月。
(6) 《偷窺大師》,台北,元尊文化公司,1997年9月。
(7) 《聲音鐘》,台北,元尊文化公司,1997年9月。
(《人間戀歌》、《晴天書》之合集)
(8) 《陳黎散文選:1983-2000》,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1年4月。
(9) 《陳黎情趣散文集》 ,台北,印刻文化公司,2007年4月。
(10) 《陳黎談藝論樂集》,台北,印刻文化公司,2007年4月。
3、陳黎童詩集
(1) 《童話風》,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4月。
(2) 《黑白狂想曲》,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4、明信片詩集
(1)《明信片詩集:給時間的明信片》 ,台北,皇冠出版公司 ,1992年 5月。
(2)《明信片詩集:地上的戀歌》 ,台北,皇冠出版公司 ,1992年 5月。
5、音樂評介集
(1)《永恆的草莓園》 ,台北,大呂出版社 ,1990年3月。
(2)《冷豔的音樂火焰:盧炎》,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9年 9月。
6、譯著
(1)《聶魯達詩集》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1年5月 ( 收於諾貝爾文學獎全集 )。
(2)《密絲特拉兒詩集》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3月 ( 收於諾貝爾文學獎全
集 )。
(3)《沙克絲詩集》(含《沙克絲詩集》和詩劇《伊萊》)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3月 ( 收於諾貝爾文學獎全集 )。
(4)《神聖的詠歎:但丁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3年 8月 ( 收於世界歷代經典寶庫 )。
(5)《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89年5月。
(6)《帕斯詩選》,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91年7月。
(7)《四方的聲音:閱讀現代‧當代世界文學》,花蓮,花蓮文化中心 ,1993年6月。
(8)《神聖的詠歎:但丁導讀》 ,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94年9月 ( 前書之改版 )。
(9)《聶魯達詩集精選》,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1998年3月。
(10)《辛波絲卡詩選》,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1998年8月。
(11)《聶魯達:100首愛的十四行詩》,台北,九歌出版公司, 1999年 6月。
(12)《世界情詩名作100首》,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0年8月。
(13)《四個英語現代詩人:拉金,休斯,普拉絲,奚尼》,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5年5月。
(14)《拉丁美洲詩雙璧:《帕斯詩選》‧聶魯達《疑問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5年5月。
(15)《致羞怯的情人:400年英語情詩名作選》,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5年8月。
(16)《下雨下豬下麵條(傑克‧普瑞拉特斯基童詩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6年3月。
(17)《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陳黎、上田哲二/譯者,台北,二魚文化,2008年7月。
7、編選
(1)《花蓮現代文學選:散文卷》,花蓮,花蓮文化中心,1992年1月。
(2)《花蓮現代文學選:詩卷》,花蓮,花蓮文化中心,1992年5月。
(3)《洄瀾憶往:花蓮開埠三百年紀念攝影特輯 》,花蓮,花蓮文化中心,1992年5月。(與邱上林合編)
(4)《共鳴的回憶:郭子究合唱曲集》,花蓮,花蓮文化中心,1996年。
(5)《詩樂園──現代詩110首賞析》,台南,南一書局出版,2007年4月。
8、作品評論
王威智編,《在想像與現實間走索︰陳黎作品評論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99年9月。
二、 文史資料
1、花蓮縣文獻委員會編,<花蓮文獻(全)>,花蓮,振文堂印刷廠,1953年。
2、花蓮縣文獻委員會編,《花蓮縣志》,台北,成文出版公司,1962年。
3、李南山編,《花蓮地誌》,花蓮縣,台灣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1966年。
4、蓮社幹事會編,《蓮社二十周年紀念冊》,花蓮,華光書局出版,1975年。
5、花蓮縣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花蓮文獻》,台北,成文出版公司,1983年。
6、潘小雪著,《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花蓮地區》,台北,日創社文化,2003年10月。
7、《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花蓮,花蓮縣政府文化局,2005年1月。
8、《續修花蓮縣志.歷史篇》,花蓮,花蓮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6月。
9、《續修花蓮縣志.文化篇》,花蓮,花蓮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6月。
三、 專書(依出版時間排列)
1、中文專書
(1)余光中,《掌上雨》,台北,文星書店,1964年。
(2)陳 香,《洄瀾集》,花蓮,華光書局,1974年2月。
(3)瘂 弦,《中國新詩研究》,台北 , 洪範書店, 1981年。
(4)簡政珍、林耀德主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台北 ,書林出版, 1990年。
(5)李瑞騰,《文學關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0月。
(6)鄭愁予,《寂寞的人坐著看花》,台北,洪範書店,1993年2月。
(7)吳親恩、張振岳,《人文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年。
(8)彭明輝,《歷史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年。
(9)廖美菊,《自然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995年。
(10)鄭明娳:《當代台灣都市文學理論》,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11)鄭明俐,《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以世紀末視角透視文學書寫中的都市現象》,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1月。
(12)《拜訪文學系列座講專輯》,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6月。
(13)林慶彰,《學術論文寫作指引》,台北,萬卷樓,1996年9月。
(14)許俊雅,《台灣文學論叢》,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3月。
(15)莫 渝,《彩筆傳華彩──台灣譯詩20家》,台北,河童出版社,1997年6 月。
(16)焦 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17)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1998年。
(18)簡政珍,《新世代詩人精選集》,台北,書林,1998年10月。
(19)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20)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
(21)王文進,《豐田筆記》,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7月。
(22)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
(23)孫康宜,《文學的聲音》,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10月。
(24)賴芳伶,《新詩典範的追求──以陳黎、路寒袖、楊牧為中心》,台北,大安出版社,2002年7月。
(25)楊 牧,《奇萊前書》,台北,洪範書店,2003年1月。
(26)林慶彰,《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台北,萬卷樓,2003年3月。
(27)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台北,春暉出版社,2003年10月。
(28)陳大為,《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1950~2004)》,台北,萬卷樓圖書,2004年9月。
(29)陳旭盈著,《花蓮旅讀》,台北,愛書人雜誌,2005年。
(30)許秦蓁,《戰後台北的上海記憶與上海經驗》,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9月。
(31)張 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2005年10月。
(32)姚 植,《乙酉年花蓮縣全國詩人聯吟大會專輯》,花蓮,花蓮縣洄瀾詩社,2005年。
(33)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4月。
(34)廖炳惠,《台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5月。
(35)林明德,《台灣新詩研究──中生代詩家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7年2月。
2、外文譯著
(1)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台北,群學出版,1996年3月。
(2)段義孚 (Yi — 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編譯館,1998年3月。
(3)Manuel Castells著,陳志梧譯:〈一個跨文化的都市社會變遷理論〉,《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出版,1993年3月。
(4)約翰.沙克拉(John Thackara)編,盧杰與朱國勤譯,《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台北,田園城市出版社,1998年。
(5)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著,楊德睿譯,《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8月。
(6)夏鑄九、王志弘,《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2002年12月。
(7)Mike Crang著,王志宏、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出版,2003年。
(8)毛利之俊著,葉冰婷譯,《東台灣展望》,台北,原民(吳氏總經銷),2003年05月。
3、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文訊雜誌社,1994年。
(2)《第一屆花蓮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3)《台灣文學史料編纂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2000年。
(4)《第二屆花蓮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5月。
(5) 《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5年11月。
(6)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企劃編輯,《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3月。
(7)《第一屆花蓮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6年10月。
(8)《2006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9)《第四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7年11月。
四、 期刊(依發表時間排列)
(1)王文進,<花蓮文學與花蓮作家>,《東海岸評論》,第131期 ,1999年6月,頁55-56。
(2)賴秀美紀錄整理,<花蓮作家看花蓮文學--林蒼鬱與林宜澐、劉富士的山海對話>,《東海岸評論》,第131期 ,1999年6月,頁57-61。
(3)張芬齡、陳黎,〈楊牧詩藝備忘錄.上〉,《幼獅文藝》,546期,1999年6月,頁56~59。
(4)張芬齡、陳黎,〈楊牧詩藝備忘錄.中〉,《幼獅文藝》,547期,1999年7月,頁50~59。
(5)張芬齡、陳黎,〈楊牧詩藝備忘錄.下〉,《幼獅文藝》,548期,1999年8月,頁42~48。
(6)陳 黎、張芬齡,<甜蜜的辛苦──譯詩雜記>──原載《中外文學》月刊,第337期,2000年6月;2007年11月修訂,頁 。
(7)劉苑如、李豐楙,<「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2:4=48期,2002年12月, 頁203-218。
(8)陳大為,<空間釋名與味覺的錨定--馬華都市散文的地誌書寫>,《人文集刊》,
卷2 ,2004年4月,頁103-119。
(9)陳大為,<想像與回憶的地誌學--論辛金順詩歌的原鄉書寫>,《中國現代文學》,第9期,2006年6月 ,頁87-101。
(10)吳冠宏,<請傾聽這一首首動人的在地之歌:東華後山人文課程的緣起與經營>,《東海岸評論》,第206 期,2006期6月,頁48-51。
(11)王惠珍,<地誌書寫港市想像--龍瑛宗的花蓮文學>,《東華漢學》,卷6, 2007年12月, 頁275-314。
五、 報紙(依發表時間排列)
(1)三 慧,<以黎民,為黎民>,《聯合晚報》,1995年8月6日。
(2)王威智,<在世界最大的海洋邊與大師共飲早茶>,1996年花蓮文藝季紀錄文字。
(3)郝譽翔,<花蓮,我永遠的故鄉──訪問楊牧>,《聯合報》,41版,1997年9月15日。
(4)賴素鈴,<陳黎用心「偷窺」世界>,原載民生報《讀書周刊》,423期 ,1997年10月9日。
(5)陳 黎,〈閱讀花蓮文學系列講座10 〉,《更生日報》,1998年10月4日。
(6)夏婉雲,<花蓮,詩意地棲居之所──賀花蓮師範學院60周年>,《聯合報副刊》,2007年10月25日。
六、 陳黎作品評論篇章
1、專書(依出版時間排列)
(1)張漢良,<導讀陳黎的〈在學童當中〉>,收於《現代詩導讀》,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
(2)蕭 蕭,<導讀陳黎的〈威尼斯早讀〉>,收於《現代詩導讀》,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
(3)張芬齡,<生命、夢與愛的頌歌——陳黎散文集《人間戀歌》試論>,收於《人間戀歌》,台北,圓神出版社,1989年。
(4)張芬齡,<《小丑畢費的戀歌》註釋>,收於《小丑畢費的戀歌》,台北,圓神出版社,1990年。
(5)張芬齡,<《家庭之旅》詮釋>,收於《家庭之旅》,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年。
(6)王威智,<偷窺者陳黎>,收於《在想像與現實間走索︰陳黎作品評論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9 年。
(7)王萬睿,<台化「現代」:本土詩學歸位的初步嘗試——以紀弦和陳黎〈吠月之犬〉的比較為例>,第九屆府城文學獎文學論述正獎,收於《第九屆府城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3年。
(8)賴芳伶,<那越過春日海上傳來的音波……:讀陳黎詩集《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收於《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5年。
(9)賴芳伶、陳黎,<在島嶼邊緣旅行世界——陳黎的創作生活>,收於《遠方
的歌詩:十二場台灣當代詩、散文與兒童文學的心靈饗宴》,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9月。
2、期刊(依發表時間排列)
(1)張芬齡,<《廟前》的世界>,原載《大地詩刊》16期,1976年3月,收於《陳黎詩集Ⅰ:1973-1993》,花蓮,東林文學社,1997年。
(2)張芬齡,<在時間對面——析陳黎、楊澤的兩首詩>,原載《書評書目》81期,1980年1月,收於《現代詩啟示錄》,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2年。
(3)張芬齡,<地上的戀歌——陳黎詩集《動物搖籃曲》試論>,原載《中外文學》9卷2期,1980年7月。
(4)徐望雲,<讀陳黎詩集《小丑畢費的戀歌》>,原載《文訊雜誌》革新17期,1990年5月。
(5)路 況,<永恆回歸的懷舊之旅——評陳黎詩集《親密書》>原載《現代詩》復刊19期,1993年2月。
(6)賴芳伶,<平凡與不平凡的美麗——說陳黎《彩虹的聲音》>,原載《書評雙月刊》第2期,1993年2月。
(7)莊裕安,<甜意的觸電>,原載《皇冠雜誌》476期,1993年10月,收於《小宇宙》,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2年。
(8)張芬齡,<山風海雨詩鄉——花蓮三詩人楊牧、陳黎、陳克華初論>,原載《現代詩》 復刊21期,1994年2月,收於《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文訊雜誌社,1994年。
(9)奚 密,<從現代到當代——從米羅的〈吠月的犬〉談起>,原載《中外文學》23卷3期,1994年8月。
(10)陳 黎,<尋求歷史的聲音>,原載《東海岸評論》85及86期,1995年8月/9月。
(11)葉振富(焦桐),<前衛詩的形式遊戲>,原載《中外文學》24卷4期,1995年9月,收於《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時報出版公司,1998年(改題為〈前衛詩〉)。
(12)廖咸浩,<玫瑰騎士的空中花園——讀陳黎新詩集《島嶼邊緣》>,原載《東海岸評論》90期,1996年1月。
(13)奚 密,<從透明的海岸出發——《當代台灣詩人新作展》>,原載《中外文學》24卷11期,1996年4月。
(14)李敏勇,<反鎮壓宣告>,原載《台灣文藝》157期,1996年10月。
(15)劉紀蕙,<故宮博物院 vs. 超現實拼貼:台灣現代讀畫詩中兩種文化認同之建構模 式>, 原載《中外文學》25卷7期,1996年12月。
(16)奚 密,<本土詩學的建立——讀陳黎《島嶼邊緣》>,原載《中外文學》25卷12期,1997年5月。
(17)洪淑苓,<試論童詩的美感與想像——陳黎、朵思童詩集評論>,原載《臺灣詩學季刊》26期,1999年3月,頁22-25。
(18)奚 密,< 世紀末的滑翔練習——陳黎詩集《貓對鏡》>,原載《中外文學》28卷1期,1999年6月。
(19)徐國能,<是誰,篡奪了我們不存在的意義?——論陳黎〈英文課〉>,原載《乾坤詩刊》16期,2000年10月。
(20)丁旭輝,<陳黎圖象詩探析>,原載《創世紀》詩季刊125期,2000年12月。
(21)莊裕安,<吃蓬萊米,打萬邦嗝——讀陳黎散文>,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2001年4月1日。
(22)張瑞芬,<渺渺眾生浮世繪——評《陳黎散文選》>,原載《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2001年5月20日。
(23)劉志宏,<拚組,拉扯,撕抓破碎的物象人生──讀陳黎詩集《貓對鏡》>,原載台灣研究叢刊第1期,《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台北,富春文化,2002年。
(24)劉志宏(伍季),<靈的腹語——從夏宇的〈降靈會Ⅲ〉到陳黎的〈腹語課〉>,原載《乾坤詩刊》2002年夏季號。
(25)劉志宏(伍季),<海浪、暴雨與地震--論陳黎短詩中的「花蓮圖像」>,《乾坤詩刊》,第28期,2003年11月, 頁129-138。
(26)張仁春,<原鄉的呼喚——陳黎處女詩集《廟前》研究>,原載《笠》詩刊239期,2004年10月,頁102-127。
(27)張仁春,<陳黎現代詩意象研究——以情色意象為例>,原載《笠》詩刊247期,2005年6月,頁106-123。
(28)老 叟,<讀陳黎二首詩:〈廚房裡的舞者〉、〈對話——給大江光〉>,原載《詩報季刊》復刊第4期,2006年8月,中華民國新詩學會。
(29)賴芳伶,<陳黎的詩與人>,原載《文學台灣》第62期,2007年4月15
日。
3、研討會論文集(依發表時間排列)
(1)吳潛誠,<九十年代台灣詩(人)的國際視野>發表於「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 (1995年5月),收於《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文訊雜誌社,1996年。
(2)許俊雅,<從困境、求索到新生——談台灣新詩中的二二八>,發表於「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6年4月),收於《台灣文學論叢: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3)許俊雅,<隱有波瀾將成潮——試論洄瀾作家陳黎散文的魅力>,發表於「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 (1997年12月)。收於《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文化中心,1998年。
(4)劉紀蕙,<燈塔、鞦韆與子音:論陳黎詩中的花蓮想像與陰莖書寫>,發表於「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1997年12月。原載《中外文學》27卷2期,1998年7月,
(5)賴芳伶,<追尋生命與詩藝的顛峰——試論陳黎>,發表於「第四屆現代詩學研討會」 (1999年5月) 。
(6)曾珍珍,<從神話構思到歷史銘刻︰讀楊牧以現代陳黎以後現代詩筆書寫立 霧溪 >,發表於「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2000年5月),收於《地誌書寫與城鄉想像︰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0年。
(7)王威智,<一個看不見的城市的誕生——花蓮作家的私房花蓮地圖:以陳黎、林宜澐為例>,發表於「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2000年5月),收於《地誌書寫與城鄉想像︰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0年。
(8)李癸雲,<不存在的戀人:以陳黎、楊澤、羅智成的詩為例>,發表於「台灣現代詩研討會」(2000年8月19日,台北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收於政治大學中文系《台灣文學學報》第4期,2003年12月。
(9)王鐿容,<思索「島嶼」靜默的奧義——陳黎新詩的後殖民書寫初探>,發表於「第二十一屆中部地區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1年12月15日於逢甲大學),收於該研討會論文集,195-224頁。
(10)王鐿容,<後現代風?試論陳黎《島嶼邊緣》的「震驚」書寫>,發表於「第一屆全國中文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2002年6月8日於東華大學),後改題為:<「現代性」展演——試論陳黎《島嶼邊緣》的「震驚」書寫>,收於該研討會論文集,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2002年12月。
(11)陳俊榮(孟樊),<台灣後現代語言詩——以陳黎、夏宇、林燿德的詩作為例>,發表於「新世紀文學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學術研討會」(2002年6月27日於吉隆坡),收於《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
(12)陳思嫻,<陳黎圖像詩中的符號系統>,發表於「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符號學研討會」,2003年4月20日,嘉義,南華大學。
(13)賀淑瑋,<音樂陳黎:陳黎詩的視覺音樂製作>發表於第十四屆詩學會議「台灣現代詩中生代詩家論」(2005年5月28日,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收於彰師大國文系《國文學誌》第10期,2005年6月。
(14)解昆樺,<情慾腹語——陳黎詩作中情慾書寫的謔史性>,發表於「台灣當代十大詩人」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5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15)楊雅惠,<瞬間文本:台灣「俳句式新詩」文化解讀>,發表於「台灣文化論述——1990以後之發展」研討會(2006年5月20日,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16)許甄倚,<棲居的詩學——陳黎作品中的空間印象與人文關懷>,發表於「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2005年12月19日,花蓮縣文化局)。
(17)江啟綸,<台灣製:論陳黎詩作中的「台灣性」建構>,發表於「第三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2006年6月3日,國立中興大學),收於《第三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18)陳威宏,<論陳黎的都市詩>,發表於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青春詩會——台灣現代詩人詩作研討會」(2006年6月12日,台北聯經文化天地)。
(19)劉志宏,<陳黎「花蓮性」的書寫與傳播>,發表於「文學與傳播研討會: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傳播與接受」(2006年6月25日,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馬翊航,<細碎偷窺,迂迴摺疊:陳黎書寫花蓮卅地方的幾種方法>,發表於「2006青年文學會議: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2006年12月16-17日,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收於《2006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21)高維志,<「宮籟」之邊界,擺盪之必要——試探陳黎詩中的花蓮想像及其(欲望)主體位置>,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第四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7年4月26日,國立成功大學)。
(22)朱 天,<三行一宇宙——楊華、陳黎三行詩之對比現象詮釋>,發表於「第一屆台大、政大台文所學術交流研討會」(2007年10月20日,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演講廳)。
(23)陳正芳,<陳黎的跨文化詩學研究>,發表於「第四屆花蓮文學研討會」(2007年11月17日,花蓮縣文化局會議廳 )。
(24)朱 天,<因「戀」迷途,鼓「風」成災——陳黎、陳克華「蝴蝶情詩」析論>,發表於「2008年台大、清大台文所研究生交流會議」(2008年4月26日,清華大學人社院 C310)。
4、報紙(依發表時間排列)
(1)陳家帶,<吃大鍋藝術,吐一盤散文——評《人間戀歌》>,原載《民生報》讀書週刊,031號,1989年9月。
(2)莊裕安,<用城市之光烘焙的歌——評陳黎散文集《人間戀歌》>,原載《自立晚報》本土副刊,1989年10月27日。
(3)林燿德,<重新認知本位的陳黎>,原載《青年日報副刊》,1990年2月28日。
(4)莊裕安,<隔壁心房的歌——評陳黎《小丑畢費的戀歌》>,原載《中時晚報》時代副刊,1990年5月6日。
(5)陳義芝,<島嶼的夢,歷史的心——評《小丑畢費的戀歌》>,原載《民生報》讀書週刊,063號,1990年5月19日。
(6)余光中,<歡迎陳黎復出>,原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0年9月29日。
(7)李 潼,<評介《晴天書》>,原載《中國時報》開卷版,1991年4月26日。
(8)陳 辛,<評介《親密書》>,原載《聯合報》讀書人版,1992年7月9日。
(9)初安民,<評介《親密書》>,原載《中國時報》開卷版,1992年7月10日。
(10)奚 密,<詩的膨脹與收縮——評介《給詩間的明信片》>,原載《中時晚報》時代副刊,1992年8月9日。
(11)吳 鳴,<評介《彩虹的聲音》>,原載《聯合報》讀書人版,1992年8月27日。
(12)簡 媜,<評介《彩虹的聲音》>,原載《中國時報》開卷版,1992年9月4日。
(13)奚 密,<脆弱而巨大的存在——評《親密書》>,原載《中時晚報》時代副刊,1992年9月27日。
(14)鴻 鴻,<評介《家庭之旅》>,原載《聯合報》讀書人版,1993年5月13日。
(15)吳 當,<耕耘思想的花園——〈罰站〉賞析>,原載《國語日報》國語文天地,1994年4月22日,收於《新詩的呼喚》,台北,國語日報社,1995年。
(16)古繼堂,<詩國的風浪中迎風弄潮的陳黎>,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4年 6月12日。
(17)余光中,<藝術如何消化政治?——評〈秋風吹下〉>,原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年10月24日。
(18)張芬齡,<交響的悲憫——讀陳黎〈戰爭交響曲〉>, 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5年7月23日。
(19)李有成,<原住民被殖民史——短評〈福爾摩莎‧一六六一〉>,原載《聯合報副刊》,1995年9月20日。
(20)朱雙一,<包容那幽渺的與廣大的——陳黎論>,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2月2日。
(21)張芬齡,<《親密書:英譯陳黎詩選1974-1995》導言>,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6月8日。
(22)古繼堂,<台灣後現代詩的重鎮——評陳黎的《島嶼邊緣》>,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7月20日╱27日。
(23)賴素鈴,<陳黎用心「偷窺」世界>,原載《民生報》讀書周刊,423期,1997年10月9日。
(24)張子樟,<評介《童話風》>,原載《民生報》39版,1997年11月7日。
(25)吳潛誠,<閱讀花蓮:地誌書寫——楊牧與陳黎>,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11月9日。
(26)朱雙一,<島嶼邊緣孕育的包容與戲謔——管窺陳黎的詩、散文和林宜澐的小說>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12月14日。
(27)陳 黎,<在想像與現實間走索>,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8年2月15日。
(28)莫 渝,<瞬間的場景——賞析陳黎《小宇宙》>,原載《國語日報》,1999年12月3日第五版。
(29)傅士珍,<燦立於生活角落裡的詩>,原載《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2000年4月29日,收於《陳黎詩選︰1974-2000》,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01年。
(30)楊顯榮,<傘姿——賞析陳黎的〈傘〉>,原載《國語日報》少年文藝,2001年6月18日。
(31)落 蒂,<命中人生看陳黎>,原載《台灣時報》台灣副刊,2007年12月12、13日。
5、外文發表(依發表時間排列)
(1)白欣玉 ( Shin Yu Pai ) 。Interview with Chen Li(陳黎訪談)。發表於美國網上雜誌 Fascicle 3: Winter '06 -'07 ( Poets of Taiwan 專輯, edited by Shin Yu Pai)。
(2)羅瑪麗 ( Marie Laureillard)。 La poésie visuelle taiwanaise : un retour réflexif sur l’écriture (台灣的視覺詩:書寫的反射性回歸)(法文論文)。發表於 Transtext(e)s, transculture : Numéro 2(《跨文本跨文化》第2期,2007年1月,法國里昂跨文本跨文化研究中心)。
(3)羅瑪麗(Marie Laureillard)。The Poetry of Chen Li and its Visual Effects: Ekphrasis, Concrete Poetry, Landscapes.(陳黎詩作的視覺效果:讀畫詩,圖象詩,風景詩)。發表於第二屆「文學、邊境、界線」國際研討會
(2008年3月24、25日,新竹交通大學人社二館交大人文電影館)。
(4)羅瑪麗(Marie Laureillard)。Nature and Taiwan Natural Sceneries in the Poetry of Yang Mu and Chen Li.(楊牧與陳黎詩作中的自然與台灣自然景色)。發表於 EATS 2008: Fif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第五屆會議」(2008年4月19日,布拉格査爾斯大學(Charles University))。
七、 碩士論文(依畢業時間排列)
(1)張家菁著,《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2)張家豪,《楊牧散文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3)張依蘋,《隱喻的流變──楊牧散文研究(1961-2001)》,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簡文志,《楊牧詩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5)劉志宏,《邊緣敘事與島嶼書寫──陳黎新詩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
(6)鄭智仁,《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陳黎新詩美學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7)張仁春,《陳黎後現代詩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8)林淑媚,《花蓮地區詩歌研究(1945-1989)》,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9)黃于青,《鹿港書寫──李昂小說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10)殷昭文,《陳黎作品的台灣關懷研究》,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6年6月。
八、 陳黎訪談紀錄
(1)政大長廊詩社,<訪陳黎談詩>,《長廊詩刊》,第9號,1982年5月,附錄。
(2)花女青年編輯群,<訪詩人陳黎>,《花女青年》,花蓮女中,1990年5月。
(3)<變形記──訪陳黎、張芬齡談創作與翻譯>,《蘭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系刊,1991年4月。
(4)<最後的小丑──陳黎專訪>,《花師青年》,花蓮師範學院,1991年6月。
(5)<如歌,陳黎訪問>,《譯聲》(屏東師專學院校刊),第32期,1992年12月。
九、 網站資料
(1)文建會閱讀文學地景http://readingu.cca.gov.tw/frontsite/
(2)花蓮縣文化局http://www.hccc.gov.tw/cultural/
(3)花蓮市社教工作站http://www.ttcsec.gov.tw/website/ce02/index.html
(4)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5)東海岸評論雜誌http://www.eastcoast.com.tw/modules/tinyd0/index.php?id=2
(6)陳黎文學倉庫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
http://dcc.ndhu.edu.tw/chenli/chenlicritic.htm
(7)國立台東社會教育館http://ntlac.ttcsec.gov.tw/home01_2.aspx?ID=1 |
指導教授 |
康來新(Lai-shin Kong)
|
審核日期 |
2008-12-25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