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3.147.86.246
姓名 李瑋質(Wei-Chih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Wen Ting-Yun and Li Shan-Yin’s works in the late Tang receive to the Gong-Ti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南朝綺艷的宮體詩風作為一種文學現象,一旦注入文學史的長河之中,便會自然成為傳統的一部分而對後來詩文產生一定的影響。與南朝相隔四百年後的溫庭筠與李商隱身處於逐漸衰靡的晚唐時期,即使對政治懷有滿腔熱情,終究抵擋不了現實的打擊,只好寄情於都市的冶遊與享樂、秦樓楚館、絲竹樂聲之中,因此,「溫李」經歷了奢靡華麗的宴遊聽歌生涯,自然在詩風上也會走向唯美穠麗的意境,從其詩詞作品可以看出對南朝宮體詩「以艷為美」接受。
本論文除了第一章緒論與第六章結論之外,其餘共分四章來討論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的承傳與創變。第二章對南朝與晚唐文學背景的考察,首先,通過溫庭筠、李商隱所處的晚唐政治背景與時代潮流來了解「溫李」唯美風格產生的原因。其次,分析宮體詩與晚唐「溫李」兩者的風格相似與相異之處,試圖從中釐清兩者之關聯性。
第三章與第四章分別就兩者的特色:「女性書寫」與「詠物詩」來展開論述,由詩作來分析寫作手法與題材,試圖歸納出幾種類型,以供辨識。其次比較二者的寫作手法與詩作中的情感意涵,從中探討兩者內在情感的變化。
第五章論述唯美風格的承傳與創變,承上兩章作一綜合與總論,討論宮體詩與晚唐溫李作品所呈現的唯美風格之差異。進而討論晚唐的唯美詩風對於之後花間集與婉約詞的影響。探討宮體詩與溫李作品之間的承傳關係,及其對後代文風的影響。
晚唐「溫李」對宮體詩「承傳」的是唯美綺靡的風格,對女性以及景物、物品的書寫;而有所「創變」的是「溫李」敏銳及善感的詩心,以豐富的情感、華美的文字寫下的作品,更令人感受到詩人對於女性的關懷以及感嘆己身的遭遇。此外,溫庭筠延續宮體詩綺麗的風格大量作詞,使得詞體的「婉約」風格的特色更趨定型,對於後代的詞風無疑有很大的影響。
摘要(英) Wen Ting-Yun and Li Shan-Yin’s works in the late Tang receive to the Gong-Ti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he Southern Dynasty’s figured and colorful “Gong-Ti Poetry”could be as a literature phenomenon. Once it pours into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t could be a part of tradition which may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to literatures in the post generation. Wen Ting-Yun and Li Shan-Gyin places in the late Tang which is a weak period after 400 years of Southern Dynasty. Even if they harbor the full of enthusiasm to politics, they could not resist the attack of reality eventually. They had to express feelings in the traveling, orgy and music. Therefore, Wen and Lee have experienced extravagant life that might lead naturally their writing style into a beautiful and gorgeous conception. From their poems, it could see that they accept the idea of gorgeous things is beauty from Southern Dynasty’s “Gong-Ti Poetry”.
“The Gong-Ti Poetry”pass down the style of aestheticism to the Wen and Lee in the late Tang, and the style includes the description for females, scenery and objects. However, the creation means that Wen and Lee use rich emotion and beautiful words to produce their works. It could represent strongly that the poets show their solicitude to females and their sadness to themselves. In addition, Wen Ting-Yun remain the gorgeous style of“Gong-Ti Poetry”to create lot of“Ci”.It makes the graceful mode of“Ci”more mature than b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n Ting-Yun has a huge influence to writing style in the post generation.
關鍵字(中) ★ 李商隱
★ 宮體詩
★ 詞
★ 溫庭筠
★ 唯美詩風
關鍵字(英) ★ aest
★ Ting-Yun Ci
★ Shan-Yin Wen
★ Gong-Ti
★ Poetry Li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1
一、研究目的與動機..................1
二、文獻探討.....................3
(一)宮體詩.......................3
(二)溫庭筠.......................5
(三)李商隱.......................7
三、研究範圍、方法與步驟...............8
第二章 南朝宮體與晚唐「溫李」之背景考察.........11
第一節 南朝文化與宮體詩................11
一、南朝文化.....................11
二、南朝宮體詩人的即時行樂心理............12
三、宮體詩的產生.....................14
第二節 晚唐時代背景及其與南朝之比較..........16
一、晚唐時代背景.....................16
(一)藩鎮割據......................18(二)牛李黨爭......................19
(三)宦官亂政......................22
二、南朝與晚唐文化背景之異同...............23
第三節 晚唐「溫李」承傳南朝宮體詩風..........24
一、晚唐「溫李」的文學創作................24
(一)李賀詩風的影響...................28
(二)「溫李」學習南朝民歌與宮體詩............32
(三)「溫李」作品的特色.................33
(四)晚唐「溫李」從困境中蛻變..............34
小 結..........................36
第三章 南朝宮體詩與溫李詩中的書寫女性..........37
第一節 宮體詩中的宮廷佳麗與「溫李」的宮怨詩.......39
一、宮廷中的美麗佳人................39
二、「溫李」詩的宮廷怨情..............43
第二節 歌妓舞女的嫵媚動人................46
一、開啟歌妓舞姬的詩篇...............46
二、晚唐文人的青樓文化...............49
第三節 深閨怨婦的美麗與哀愁...............54
一、怨婦的無可奈何.................54
二、香草美人....................59
第四節 神話傳說、歷史中的女性.............62
一、神話中的女性..................62
二、歷史人物....................65
第五節「溫李」詩中女性形象對宮體詩的承傳與創變......68
一、「溫李」詩對南朝宮體的繼承.............68
二、「溫李」詩寫作題材的擴大..............71
三、由內而外的情感表達..................77
小 結..........................80
第四章 詠物之美與抒情 .................81
第一節 南朝宮體詩中的詠物風情.............83
一、自然景物....................84
二、器物類.....................86
三、美人情貌....................90
第二節 溫李的詠物詩...................92
一、自然景色....................93
(一)歌詠愛情與書寫女性..............94
(二)寫景之作...................98
(三)感傷自身際遇.................100
二、器物類的詠物詩.................104
第三節 宮體詩與溫李詩中詠物情懷.............107
一、「物」的風情萬種................108
二、「物」的絃外之音................113
(一)李商隱的個人處境與感情的寄託.........113
(二)溫庭筠詠物詩的宮體風格與抒懷.........116
小 結.........................118
第五章 唯美風格的承傳與創變...............120
第一節「溫李」作品婉約風氣之形成............124
一、李商隱朦朧要眇的詩境與溫庭筠詞.........124
(一)深情與哀傷之調................127
(二)豔科之語...................132
二、婉約詞風格之形成................137
(一)宮體詩與花間詞之聯繫.............138
(二)開啟婉約詞風之端...............141
第二節 溫李詩詞對宮體詩風的創變............143
一、視覺美感...................144
二、「溫李」詩詞中的有情世界............151
小 結.........................154
第六章 結 論.....................156
參考書目........................16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按筆劃排列順序)
一、古籍原典
1. 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台北:中文出版社),1979年。
2. 元好問著,賀新輝輯注:《元好問詩詞集》,(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年2月。
3. 王國安:《溫飛卿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 王節婦:《女範捷錄》,(收錄於王相箋注《狀元閣女四書集註》卷下)。
5.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8月。
6. 王夫之:《薑齋詩話》,收於《清詩話》,(台北:西南書局),1979年11月。
7. 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8. 王灼著,李孝中、侯柯芳輯注:《王灼集‧碧雞漫志》,(四川:巴蜀書舍),2005年9月。
9. 方回:《瀛奎律髓》,(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3年。
10. 皮日休:《四庫全書珍本‧松陵集》,(台北:台灣商務書局),2001年。
11. 令狐德棻:《周書》,(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6月。
12. 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
13. 李商隱作,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14. 李商隱撰,馮浩注:《樊南文集詳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15. 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編:《李商隱詩歌集解》,(台北:洪葉文化),1992年10月。
16. 李賀《李賀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17. 沈德潛:《古詩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8月。
18. 周濟:《續修四庫全書‧介存齋論詞雜著》,(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19. 彔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20. 胡震亨《唐音癸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
21. 胡應麟:《詩藪》,(台南:莊嚴文化),1997年。
22.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4月。
23. 吳淇:《六朝選詩定論》,(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24. 紀昀:《刪正二馮評閱才調集二卷》《叢書集成三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
25. 姚鉉編:《唐文粹》,(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年。
26. 袁枚著,周本淳標校:《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7. 袁枚:《隨園詩話》,(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28. 唐獻:《續修四庫全書‧篋中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9.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0. 納蘭性德:《續修四庫全書‧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1. 徐陵編、吳兆宜箋注:《箋注玉臺新詠》,(台北:廣文書局),1967年。
32. 皎然著,許清雲校:《皎然詩式輯校新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3月。
33. 陳壽著,楊家駱編:《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
34.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台北:開明書局),1954年3月
35. 陳祚明:《續修四庫全書‧采菽堂古詩選》〈蕭綱題注〉,(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36. 黃忠慎編:《詩經簡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1月。
37. 張戒:《歲寒堂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8. 張綖:《續修四庫全書‧詩餘圖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9. 張惠言著、姜亮夫箋注:《詞選箋注》,(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40. 楊倫編:《杜詩鏡銓》,(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
41. 溫庭筠著,曾益箋注:《溫飛卿詩集箋注》,1981年。
42. 溫庭筠著,劉學鍇校注:《溫庭筠全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43. 劉勰著,羅立乾注譯:《新譯文心雕龍》,(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44. 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李商隱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45. 劉昫撰:《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2000 年
46. 劉勰撰,周振甫譯《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47. 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6月。
48. 鄭玄注;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台北:台灣古籍),2002年。
49. 趙崇祚編,李一氓校,李若冰註,楊家駱主編:《宋紹興本花間集附校注》,(台北:學生書局),1971年。
50.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51. 魏徵:《新校本二十五史‧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52. 歐陽修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98 年。
53. 錢鍾書:《談藝錄》,(台北:藍田),1980年。
54. 蕭子顯,楊家駱主編:《南齊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78年。
55. 蕭統編,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文化圖書),1979年。
56. 鍾嶸著、呂德申注:《鍾嶸詩品校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4月。
57. 謝元淮編:《碎金詞譜》,(台北:學海),1980年。
58. 嚴羽:《滄浪詩話》,(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5月。
二、專書部份
1.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
2. 王力堅:《南朝的唯美詩風——由山水到宮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3.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
4. 王次澄:《南朝詩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9月。
5. 方瑜:《中晚唐三家詩析論》,(台北:牧童出版社),1975年1月。
6. 方瑜:《沾衣花雨》,(台北:遠景出版社),1982年3月。
7.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論文集‧李賀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8. 朱自清:《詩言志辨》,(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
9. 朱建新編註:《樂府詩選》,(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11月。
10.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1.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附錄〈顏色美〉,(台北:臺灣開明書局),1968年11月。
12. 沈秋雄:《詩學十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13. 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14. 杜曉勤:《齊梁詩歌響盛唐詩歌的嬗變》,(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15. 林文月:《澄輝集——古典詩詞初探》,(台北:洪範書局),1985年。
16. 林大志:《四蕭研究——以文學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2月。
17. 吳旻旻:《香草美人文學傳統》,(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12月。
18. 吳庚舜、董乃斌等編:《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19. 胡大雷:《中古詩人抒情方式的演進》,(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20. 洪順隆:《由隱逸到宮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
2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2. 袁行霈:《唐詩風神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5年。
23. 唐圭璋:《唐宋詩詞簡編》,(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2月。
24.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25. 高文強:《佛教與永明文學批評》,(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6. 馬海英:《陳代詩歌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27. 夏承燾:《夏承燾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28. 陳昌明:《六朝文學之感官辨證》,(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
29. 陳永正選注:《李商隱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30.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論韓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1.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
32. 陳引馳:《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
33.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83年。
34. 張仁青編:《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台北:天工書局),2006年9月。
35. 張淑香:《李義山詩析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3月。
36. 張松如編,傅剛著:《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37. 黃坤堯:《溫庭筠》,(台北:國家出版社),1992年5月。
38. 葉嘉瑩:《中國詞學現代觀》,(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
39.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
40. 葉嘉瑩:《唐五代名家詞選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41.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9月。
42. 黃盛雄:《李義山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9月。
43. 越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44. 普慧:《南朝佛教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月。
45. 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佛學研究十八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6. 楊文雄:《李賀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6月。
47. 董乃斌校點:《李賀詩歌編李商隱詩集》,(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48. 董乃斌:《李商隱傳》,(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49. 劉學鍇:《李商隱詩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50.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51. 魯迅:《魯訊全集》,(北京:人民文學),1991年。
52. 鄭騫、方瑜等著:《中國古典詩歌論集》,(台北:幼獅文化),1985年2月。
53. 盧清青:《齊梁詩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0月。
54.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76年。
55.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台北,文津書局),1996年。
56. 繆鉞:《詩詞散論》,(台北:開明書局),1982年。
57. 歸青:《南朝宮體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58.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59.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
60. 顏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61.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9年8月。
62.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63. 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
64. 缪鉞:《詩詞散論》,(上海:上海出版社),1982年11月。
65. 繆鉞、葉嘉瑩合著:《靈谿詞說》,〈總論詞體的特質〉,(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7年12月。
三、期刊論文
1. 于輝:〈溫庭筠的閨情詞及其影響〉,《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2月。
2. 王力堅:〈宋代婉約詞與六朝詩風之關聯〉,《文學遺產》第二期,1996年。
3. 王曉驪:〈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論花間詞對宮體詩的揚棄及其文化基礎〉,《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2001年。
4. 李文:〈論宮體詩的新變〉,《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
5. 余恕誠:〈論溫詞「類不出乎綺怨」與對綺怨心境的表現〉,《陝西師大學報》第3期,2001年。
6. 於志鵬:〈宮體詩人創作題材論〉,《理論學刊》,2006年。
7. 吳從祥:<論佛教對梁代宮體詩的影響>,《綏化學院學報》,第27卷第二期,2007年4月。
8.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12月第二卷第四期。
9. 俞燕:〈中晚唐詠物詩生命意識〉,《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9卷第11期,2007年。
10. 胡翠琴:〈溫庭筠與李商隱詩歌之比較〉,《文學教育》,2007年2月。
11. 胡菁娜:〈談李商隱詠物詩的寄託〉,《龍岩師專學報》第19卷第一期,2001年3月。
12. 施寬文:〈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大陸雜誌》第一O一第三期。袁行霈:〈長吉歌詩與詞的內在特質〉,《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4年。
13. 徐安琪:〈晚唐燕樂文化生活概述〉,《湖北師范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
14. 馬納:〈試論宮體詩興起的背景〉,《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
15. 陳志武:〈淺談南朝宮體愛情詩描繪的女性群象特點〉,《學術論壇》,1994年。
16. 陳靜芬:〈李商隱審美觀之形成及其理論初探〉,《明新學報》第31期,2005年10月。
17. 陳燁:〈淺析佛教對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及詩歌流派的影響〉,《現代語文》第2期,2008年 1月。
18. 陳妍:〈南朝與唐代艷詩的審美內涵〉,《唐都學刊》第23卷第2期。
19. 越偉:〈蕭衍詩歌研究〉,《教育前沿》。
20. 越紅菊:〈論南朝詠物詩對唐代詠物詩的影響〉,《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3月。
21. 越山林:〈晚唐的詩境與詞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五期,1997年。
22. 葉幫義、余恕誠:〈向著詞的意境與詞藻移動——中晚唐詩歌的一種重要走向〉,《東方叢刊》, 2008年。
23. 張明飛:〈論李商隱對詩歌語言藝術的創造〉,《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1期,2008年3月。
24. 張清發:〈論李義山詠植物詩的題材運用與情感意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十期》,2003年12月。
25. 傅蓉蓉:〈女性:宮體與花間〉,《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2001年6月第3期。單有方:〈李商隱艷詩的審美傾向論略〉,《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
26. 董淑華:〈古詩詞中楊柳的離別意蘊瑣談〉,《遼寧工學院學報》第7卷,2005年2月。
27. 劉尊明:〈溫庭筠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審美意義〉,《湖北大學學報》,1989年5月。
28. 翟志娟:〈李商隱詠物詩研究〉,《語文學刊》第8期,2006年。
29. 歐麗娟:〈李商隱詩之神話表現〉,《國立編譯館館刊》,1995年。
30. 蔣長棟:〈李商隱及晚唐緣情詩派〉,《陰山學刊》,1999年。
31. 黎烈南:〈談談溫庭筠詞中的女性形象〉,《文史知識》,1994年2期。
32. 賴橋本:〈溫庭筠與詞調的成立〉,《國文學報》,1979年第8期。
33. 鍾國本:〈南朝詠物詩的審美價值〉,《聊城大學學報》,2006年第五期。
34. 歸青:〈人物形象描寫:宮體詩在詩歌藝術上的新貢獻〉,《天府新論》,2005年第5期。
35. 顧愛霞、高鋒:〈唐代宮怨詩新論〉,《南京師大學報》第3期,1996年。
四、學位論文
1.李宜學:《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9年。
2.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1年。
3. 洪若蘭:《溫庭筠與晚唐五代文人詞之定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1年。
5. 許瑞玲:《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析》,國
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蔡宇蕙:《李賀、李商隱「設色穠麗」的詩歌色彩析論》,國立成功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 曾淑巖:《李商隱詠物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09-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