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淑萍(Shu-Pi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 |
論文名稱 |
《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說文》與歸部之探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康熙字典》是清初官定的字典,也是我國辭書編纂史上對後世字、辭典影響深遠的一部工具書。近代以來通行之字、辭典,無不以《康熙字典》為編纂底本,倣效其制,以成其書;惟近人論及《康熙字典》多訾議其非,貶損其價值。為「知其然」,進而「明其所以然」,對《康熙字典》提出公允之評價,故本文擬以《康熙字典》與《說文》二者之關係為範圍,從部首演變與引用資料兩大方面進行探討,並深究《康熙字典》對後世的影響,以明其實。此即本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
《康熙字典》為本文之研究主體,故第二章以「《康熙字典》及其體例概述及版本流傳」為題,分述「成書之時代背景與經過」、「《康熙字典》之編纂體例」、「後續校改之緣由與版本流傳」、「後人之評論與及《康熙字典》之價值與影響」等子題,使《康熙字典》全書之基本面貌得以清晰呈現。
第三章以「《康熙字典》處理《說文》資料之形式」為題,係針對《康熙字典》引用《說文》以析形釋義之各種情形來立說。此章統領「《康熙字典》析形釋義之依據」、「《說文》二徐本之簡介」、「《康熙字典》引用《說文》例」、「《康熙字典》處理《說文》資料形式舉隅」、「間接引用《說文》之形式」、「引用《說文》資料之探究」等子題,文中藉引用例證來分析《康熙字典》采引《說文》之原則,也由書中術語運用不一,名目雜出,說明非成於一人一手之字書,在統整工作上的重要性。
《康熙字典》與《說文》在部首、部序有著明顯不同,雖說《康熙字典》係沿襲自明代梅膺祚《字彙》之體例,然經清儒臣之重加修訂,康熙皇帝之頒行天下,後世字典言二百一十四部首者,莫不舉《康熙字典》為例。職是,本文第四章以「《康熙字典》刪併《說文》部首之實況」為題,將《說文》正文十四卷五百四十部首,分成四節,逐部逐字檢核,以明其實。
第五章以「《康熙字典》刪併《說文》部首之探究」為題,下統「字書部首觀念及部目部序之流衍」、「《康熙字典》對前代字書部首觀念之修正」、「《康熙字典》部首歸併之類型與原則」、「《康熙字典》部首歸併之探究」等子題,其中第四節在探究歸部之合理性時,筆者提出「文字歸部之商榷」,將《康熙字典》歸部疑義者,逐字探析,論證過程皆引據典籍及前人之說,悉為釐清,冀求歸部之至當,以供學界參考。
末章為本文之結論。近代學者好攻《康熙字典》之失,以其?脫雜出,引證失當,歸為劣書。本文即從「編纂之目的與動機」、「全書體例」、「引用資料」、「部首列字」、「對後世字書、辭典學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考查而提出結論。
以客觀態度評判《康熙字典》之得失,實優劣並存、良莠互見。其引用書證?舛脫誤,頗多錯雜,蓋編者未查核原典所致,此則最為後人所詬病者,但《康熙字典》之長處也是不容抹滅的。檢覈《康熙字典》全書,其形、音、義的注釋極為詳備,收采弘富,旁羅博證,規模遠超出歷代的字書、韻書。《康熙字典》所制訂之體例,周詳完備,近世字、辭典,每多遵循,足見其對後世之深遠影響。是故探討《康熙字典》采引《說文》之概況與得失,進而論及該書在我國學術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後世字、辭典編纂的影響,此皆本文探究的重點課題所在。 |
關鍵字(中) |
★ 康熙字典 ★ 文 ★ 首 ★ 詁 ★ 典 ★ 辭書學 ★ 字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封面
論文提要
目錄
引書略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二節、研究方法及內容
第二章 《康熙字典》及其體例概述與版本流傳
第一節、成書之時代背景與經過
第二節、《康熙字典》之編纂體例
第三節、後續校改之緣由與版本流傳
第四節、後人之評論與《康熙字典》之價值與影響
第三章 《康熙字典》處理《說文》資料之形式
第一節、《康熙字典》析形釋義之依據
第二節、《說文》二除本之簡介
第三節、《康熙字典》引用《說文》例
第四節、《康熙字典》處理《說文》資料形式舉隅
第五節、間接引用《說文》之形式
第六節、引用《說文》資料之探究
第四章 《康熙字典》刪併《說文》部首之實況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說文》卷一∼卷四之歸部情形
第三節、《說文》卷五∼卷七之歸部情形
第四節、《說文》卷八∼卷十之歸部情形
第五節、《說文》卷十一∼卷十四之歸部情形
第五章 《康熙字典》刪併《說文》部首之探究
第一節、字書部首觀念及部目部序之流衍
第二節、《康熙字典》對前代字書部首觀念之修正
第三節、《康熙字典》部首歸併之類型與原則
第四節、《康熙字典》部首歸併之探究
第五節、結語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字表 |
參考文獻 |
(各類參考文獻以書名筆畫多寡為序)
壹‧經學
《十三經注疏》,阮 元,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九版。
《四書集註》,朱 熹,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六版。
《尚書今古文注疏》,孫星衍,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尚書古文疏證》,閻若璩,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詩毛氏傳疏》,陳 奐,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初版。
《群經平議》,俞 樾,《俞樾劄記五種》上冊,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再版。
《經義述聞》,王引之,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版。
《爾雅義疏》,郝懿行,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四版。
《論語正義》,劉寶楠,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初版。
《積微居論語疏證》,楊樹達,臺北‧大通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再版。
《禮記集解》,孫希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再版。
貳‧小學
一‧《說文》之屬
《小學答問》,章太炎,臺北‧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九年初版。
《文字蒙求》,王 筠,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五版。
《六書疏證》,馬敘倫,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段氏文字學》,王仁祿,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再版。
《怎樣學習說文解字》,章季濤,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三版。
《假借?原》,魯實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圈點段注說文解字》,段玉裁,臺北‧書銘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許慎與說文解字研究》,董希謙等,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說文一曰研究》,周聰俊,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二三號,頁二二五∼三六六。
《說文中之古文考》,商承祚,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初版。
《說文古本考》,沈 濤,《小學類編》冊四,臺北‧藝文印書館
《說文句讀》,王 筠,上海‧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初版。
《說文古義》,王夫之,《船山遺書全集》冊一三,頁七一一五∼七三一六。臺北‧中國船山學會‧自由出版社合印,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說文古籀三補》,強運開,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初版。
《說文古籀補》,吳大澂,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臺一版。
《說文古籀補補》,丁佛言,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初版。
《說文重文形體考》,許錟輝,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說文段註指例》,呂景先,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五年臺初版。
《說文校議》,嚴可均,臺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說文省形省聲字攷》,李國英,臺北‧景文書店,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三版。
《說文商兌》,蔡信發,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總經銷,民國八十八年初版。
《說文解字》,徐 鉉,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民國七十五年臺四版。
《說文解字引通人說考》,馬宗霍,臺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說文解字引經考》,馬宗霍,臺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年初版。
《說文解字引群書考》,馬宗霍,臺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說文解字引論》,任學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初版。
《說文解字注箋》,徐 灝,臺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說文解字研究法》,馬敘倫,《文字學發凡》收,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再版。
《說文解字約注》,張舜徽,臺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丁福保,臺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版。
《說文解字綜合研究》,江舉謙,臺中‧東海大學,民國五十九年初版。
《說文解字斠詮》,錢 坫,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再版。
《說文解字導讀》,張舜徽,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年初版。
《說文解字繫傳》,徐 鍇,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年第一版。
《說文解字釋要》,王夢華,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初版。
《說文經字考》,陳壽祺,《小學類編》冊七,臺北‧藝文印書館
《說文補例》,張 度,《叢書集成新編》冊三七,頁八九∼九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初版。
《說文義證》,桂 馥,臺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說文聲訓考》,張建葆,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說文釋例》,江 沅,《小學類編》冊七,臺北‧藝文印書館
《說文釋例》,王 筠,武漢‧古籍書店,一九八三年初版。
《說文類釋》,李國英,臺北‧書銘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修訂五版。
《說文讀若文字通假考》,周 何,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六號,頁一∼二一七。
《說字》,王鳴盛,《蛾術編》卷一五∼三六,頁二三一∼五二七。臺北‧中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初版。
《積微居小學述林》,楊樹達,臺北‧大通書局,民國六十年初版。
《轉注釋義》,魯實先,臺北‧洙泗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二‧文字通論之屬
《文字析義》,魯實先,臺北‧魯實先編輯委員會印行,民國八十二年出版。
《文字源流淺說》,康 殷,北京‧榮寶齋,一九七九初版。
《文字學音篇形義篇》,錢玄同‧朱宗萊,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八年三版。
《文字學概說》,林 尹,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臺八版。
《文字學概要》,裘錫圭,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初版。
《文字學簡編》,許錟輝,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初版。
《文字學纂要》,蔣伯潛,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六年臺初版。
《中國小學史》,胡奇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王初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四版。
《中國文字構造論》,戴君仁,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八年臺再版。
《中國文字學》,唐 蘭,臺北‧洪氏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版。
《中國文字學》,容 庚,臺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四版。
《中國文字學》,龍宇純,自印‧再訂本,民國七十一年三版。
《中國文字學》,潘重規,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再版。
《中國文字學》,孫海波,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初版。
《中國文字學》,顧 實,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初版。
《中國文字學史》,胡樸安,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臺十版。
《中國文字學通論》,謝雲飛,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二版。
《中國文字學叢談》,蘇尚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發行,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中國文字學概要‧文字形義學》,楊樹達,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高 明,文物出版社。
《中國語言學史》,王 力,臺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中國語言學史》,濮之珍,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初版。
《古文字研究簡論》,林 澐,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古文字學初階》,李學勤,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初版。
《古文字學新論》,康 殷,臺北‧華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臺一版。
《古文字學導論》,唐 蘭,臺北‧洪氏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再版。
《古文字類編》,高 明,臺北‧大通書局,民國七十五年初版。
《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臺北‧民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詁林》,于省吾,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五月初版。
《甲骨文字釋林》,于省吾,臺北‧大通書局,民國七十年初版。
《甲骨學文字編》,朱芳圃,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臺四版。
《字樣學研究》,曾榮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發行,民國七十七年初版。
《金文詁林補》,周法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七,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漢字史話》,李孝定,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李孝定,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初版。
《漢字學》,蔣善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戰國文字通論》,何琳儀,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初版。
《類篇字義析論》,孔仲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八十三年初版。
《類篇研究》,孔仲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三‧字書之屬
《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張玉書等人,王引之校改,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正字通》,張自烈,《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
《字彙、字彙補》合刊本,梅膺柞、吳任臣,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校正康熙字典》,張玉書等人,渡部溫訂正,嚴一萍校正,藝文印書館印行,民國六十二年校正再版。
《康熙字典》,張玉書等人,文化圖書公司影印同文書局石印本,八十三年二月出版。
《康熙字典通解》,張玉書等人,王引之校改,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四‧聲韻之屬
《中國聲韻學通論》,林 尹,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六版。
《音略證補》,陳新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增訂三版。
《廣韻》,陳彭年等,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九版。
《實用音韻學》,殷煥先‧董紹克,濟南‧齊魯書社出版,一九九○年初版。
《漢語音韻學》,董同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八版。
五‧訓詁之屬
《方言箋疏》,錢 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初版。
《中國訓詁學史》,胡樸安,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臺一一版。
《古漢語詞義分析》,洪成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初版。
《音訓與劉熙釋名》,方俊吉,臺北‧學海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通假概說》,劉又辛,成都‧巴蜀書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訓詁通論》,吳孟復,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初版。
《訓詁學》,郭在貽,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訓詁學(上冊)》,陳新雄,臺北‧學生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初版三刷。
《訓詁學大綱》,胡楚生,臺北‧華正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二版。
《訓詁學要略》,周大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訓詁學的知識及應用》,陸宗達、王寧、宋永培,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年初版。
《訓詁學教程》,黃建中,湖北‧荊楚書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訓詁學基礎》,黃大榮,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訓詁學概要》,林 尹,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六年臺初版。
《訓詁學概論》,齊佩瑢,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初版。
《訓詁學概論》,黃典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訓詁學新論》,劉又辛‧李茂康,成都‧巴蜀書社,一九八九年初版。
《訓詁學與清儒訓詁方法》,岑師溢成,香港‧新亞書院博士論文,一九八四年
《訓詁學綱要》,趙振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訓詁學導論》,許威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初版。
《訓詁學簡論》,陸宗達‧王 寧,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廣雅疏證》,王念孫疏證‧陳雄根標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初版。
《爾雅音訓》,黃侃‧箋,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初版。
《釋名疏證》,畢 沅,臺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再版。
《釋名研究》,李維棻,臺北‧大化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初版。
參‧史學
《十二朝東華錄‧乾隆朝》,臺北‧文海出版社。
《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史記會注考證》,日‧瀧川龜太郎,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宋史》,元‧脫 脫,臺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五版。
《後漢書》,范 曄,臺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五版。
《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國朝先正事略》,清儒李元度,《四部備要‧史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原刻本校刊
《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八四年八月第一版。
《掌故叢編》,故宮博物院掌故部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年第一版。
《聖祖庭訓格言》,四庫全書珍本八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漢書》,班 固,臺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五年六版。
肆‧文集、筆記
《十駕齋養新錄》,錢大昕,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臺一版。
《王力文集》,王 力,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第一版。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黃 焯,臺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日知錄》,顧炎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原抄本,民國六十八年初版。
《沈兼士學術論文集》,沈兼士,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初版。
《冷廬雜識》,陸以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臺一版。
《東塾讀書記》,陳 澧,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民國五十五年臺一版。
《段玉裁遺書》,段玉裁,臺北‧大化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昭明文選》,蕭 統,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年十二版。
《高明小學論叢》,高 明,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再版。
《章氏叢書》,章太炎,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再版。
《問學集》,周祖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臺初版。
《焦氏筆乘》,焦 竑,山東‧友誼書社,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第一版。
《黃侃論學雜著》,黃 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初版。
《揅經室集》,阮 元,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臺一版。
《夢溪筆談》,沈 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臺五版。
《劉申叔先生遺書》,劉師培,臺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潛研堂文集》,錢大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初版。
《戴東原先生全集》,戴 震,臺北‧大化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顏氏家訓集解》,王利器,臺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再版。
《曝書亭集》,朱彞尊,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三年初版。
《讀書雜志》,王念孫,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初版。
《觀堂集林》,王國維,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五版。
伍‧研究報告及碩、博士論文
《字典部首通考》,金允子,民國八十二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異體字之研究》,柯明傑,民國八十八年國立中央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兩岸字典部首、部序之比較研究》,蔡師信發,八十三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許慎說文會意字與形聲字歸類之原則研究》,金鐘讚,民國八十一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探索》,吳聖雄,民國七十四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說文解字〉釋義析論》,柯明傑,民國八十一年國立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說文繫傳〉板本源流考辨》,張翠雲,民國七十七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漢字篆隸演變研究》,李淑萍,民國八十四年國立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呂瑞生,民國八十三年文化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字彙〉俗字研究》,曾榮汾,八十四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康熙字典〉俗字研究》,蔡師信發,八十四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陸‧其他
《文始》,章太炎,《章氏叢書‧上冊》,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再版。
《中國古代字典辭典概論》,錢劍夫,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第一版。
《中國古代語言學文選》,周斌武‧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初版。
《中國古代字典詞典》,張明華,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四年初版第二次印刷。
《中國字典史略》,劉葉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中國辭書編纂史略》,林玉山,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古漢語通論》,王 力,臺北‧中外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同源字典》,王 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清代康雍乾三朝禁書原因之研究》,丁原基,臺北‧華正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王力,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第一版。
《康熙帝的治國藝術》,王春霖、高桂蘭合著,臺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第一版。
《康熙思想研究》,宋德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行,一九九?年第一版。
《國學略說》,章太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詞詮》,楊樹達,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經典釋文》,陸德明,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初版。
《語言文字研究專輯》(上‧下)吳文琪‧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辭典部首淺說》,蔡師信發,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三版。
《辭書編纂學概論》,陳炳迢,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辭書學辭典》,楊祖希、徐慶凱,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柒‧單篇論文、期刊
〈大徐說文版本源流考〉,周何,載於《慶祝高郵高仲華先生六秩誕辰論文集》,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總頁四?一∼四二一。
〈字典中部首歸屬問題探析──由「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說起〉,曾榮汾,《孔孟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五期,頁十三∼頁廿三,民國七十六年。
〈字典部首檢字法的改進研究〉,洪固,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總頁五二九∼五四八,輔仁大學出版社出版,民國八十一年。
〈析論《龍龕手鑑》對近代通用字典部首的影響〉,李淑萍,「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一?五∼一二八,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康熙字典》「按語」釋例〉,李淑萍,「第二屆國際暨第四屆全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四?一∼四三三,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康熙字典》解義釋例〉,李淑萍,「第十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一三六,民國八十八年四月。
〈康熙字典編纂理論初探〉,丰逢奉,載於《辭書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第二期,頁七二∼頁八○。
〈《康熙字典》關於處理異體、通假字術語的運用〉,胡錦賢,載於武漢《湖北大學學報‧社哲版。》,頁九九∼一?四,一九九三年三月。
〈會意字歸部辨析──對「論非形聲字的歸部及《說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所析《說文解字》會意字歸部的意見〉,高一勇,載於《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頁一一三∼頁一一八,一九九?年四月。
〈論玉篇增刪說文部首──漢字新分部法初探〉,李孝定,《大陸雜誌》,一九八五年第七十卷第三期,頁一?二∼一一?。
〈論非形聲字的歸部及《說文解字》部首的形成〉,薛克謬,《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頁八四∼頁九一,一九八七年三月。
〈論部首的改良〉,林語堂,載於《中央日報》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七日第六版。
〈錢玄同的一封信〉,王森然,載於《光明日報》,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四日第四版。 |
指導教授 |
蔡信發(Hsin-Fa Tsai)
|
審核日期 |
2000-6-2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