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12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3.16.181.239
姓名 簡小雅(Xiao-Ya Ji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鄉土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之研究-以《後山日先照》為例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文學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所遭遇到的媒介轉換問題,而以《後山日先照》做為一個成功的改編範例來研究。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必須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原著到劇本」,必然涉及的問題包含:主題的確立、素材的提煉、戲劇結構的調整、結構技巧的運用、人物的設置和塑造以及情節的改編。第二個階段是從「劇本到影片」的影視化處理,主要針對的是畫面中所蘊含的「文學性」做關注,而以意象的使用如何形成「隱喻和象徵」的意涵做為分析論述的重點,這亦是電視劇《後山日先照》不同於原著表現方式而超越原著的改編創造。其次,全劇洋溢著濃厚的台灣民俗情味,灌注著傳統中優美的思想精神,亦是本劇超越原著的改編成就之一。成功的改編,就是要求從文學出發,而又能超越文學本身成為獨立生命的藝術作品,拍出一部讓讀過小說的人仍然覺得精采,並讓沒有讀過小說的人產生一種全新感受的影片,就是一種成功的改編。
摘要(英) This theme mainly inquires the medium converting problem from transcribing a literary novel into a soap opera. The article would take“Hou-Shan-Jih-Hsien-Chao”as a good example of transcribtion to discuss. It is necessary to go through two steps
to convert a literary novel into a soap opera. The first step is from the original work
to the script. This stage would certainly have involved problems:establishing the subject,extracting the material,adjusting the composi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converting the plot. The second steps is the video manipulation from the script to the
film. This stage would mainly focus on the literature which is implicated by the frame
,and it uses metaphor and symbolization to be the point of analysing and expounding. This is also the creation of “Hou-Shan-Jih-Hsien-Chao”that expressed differently from the original work and transcended it to revise. Next,the whole play brims with strong Taiwan folk atmosphere and pours in traditional and beautiful vitality.This is also one of the achievements that“Hou-Shan-Jih-Hsien-Chao”transcended the original work to revise. A successful transcribtion,an inclepent art work,should be found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also surpass the literature itself;then,a successful transcribtion is to produce the film that make people who have read its original novel still feel wonderful and let people who haven`t read it have a completely new experience.
關鍵字(中) ★ 電視劇
★ 影視化
★ 媒介轉換
★ 後山日先照
★ 小說改編
關鍵字(英) ★ soap opera
★ Hou-Shan-Jih-Hsien-Chao
★ medium converti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方法…………………………………………………………6
第三節 各家對於「改編」的意見………………………………………………10
第四節 台灣近年來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之概況……………………………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章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主題與結構
前言…………………………………………………………………………………26
第一節 主題的確立………………………………………………………………27
第二節 題材的選擇………………………………………………………………32
第三節 結構的調整………………………………………………………………36
第四節 結構的技巧………………………………………………………………50
小結…………………………………………………………………………………67
第三章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人物與情節
前言…………………………………………………………………………………68
第一節 人物的設置與塑造………………………………………………………69
第二節 情節的改編………………………………………………………………88
小結…………………………………………………………………………………106
第四章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意象分析
前言…………………………………………………………………………………107
第一節 影視隱喻、象徵的定義及種類…………………………………………108
第二節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隱喻之例……………………………………113
第三節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象徵之例……………………………………118
小結…………………………………………………………………………………163
第五章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的民俗性
前言…………………………………………………………………………………165
第一節 民俗的定義及電視劇中運用民俗的價值………………………………167
第二節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中「心理民俗」的展現………………………170
第三節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中「行動民俗」的展現………………………176
第四節 電視劇《後山日先照》中「語言民俗」的展現………………………179
小結…………………………………………………………………………………185
第六章 結論……………………………………………………………………189
第一節 小說《後山日先照》改編成電視劇之發現…………………………….189
第二節 文學與影視的交流………………………………………………………191
參考書目………………………………………………………………………….195
參考文獻 (一)影視類專書
後山日先照(VCD) 禾豐傳播公司製作製作 公視2002年出版
編劇學 徐天榮 台北三民書局 1966年1月初版
從小說到電影(美)喬治.布魯斯著、高駿千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電影文學劇本精選 姜澎生 采風出版社 1983年10月初版
中國文藝電影研究 蔡國榮 中華民國電影圖書館 1985年9月初版
論電視劇 李邦媛、李醒選編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次印刷
電影語言 馬賽爾.馬爾丹著、何振淦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
戲劇編寫概要 姜龍昭著 台北五南書局1991年4月3版1刷
文學與電視 趙鳳翔、徐舫州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2次印刷
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 Robert Allen 編 李天鐸譯 遠流1993年9月16日初版
比較戲劇學 周寧著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1993年10月第1次印刷
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美)愛德華.茂萊著、邵牧君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3年12月北京第3次印刷
電影的元素(美)李波布克著、伍菡卿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年10月北京第5次印刷
電影與批評 劉森堯著 志文出版社 1994年11再版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林芳玫 時報文化 1995年1月10日初版2刷
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美)約翰.愛德華.勞遜著,邵牧君、齊宙譯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7年7月 北京第2次印刷
電影美學分析原理 王志敏著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7月第2次印刷
電視劇作概論 王迪、黃式憲、劉一兵、柳城著 汪流主編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7年9月2版
通俗電視劇藝術論-世俗生活的神話 曾慶瑞、郝蓉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電視劇的審美藝術 曾慶瑞、盧蓉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電視劇的戲劇衝突藝術 秦俊香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次印刷
影視編劇教程 桂青山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第2次印刷
影視小說與邏輯智慧 王健平著 語文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戲劇的結構 孫惠柱著 台北書林 1998年8月1版3刷
名著的影視改編 趙鳳翔、房莉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 蔡琰著 台北三民書局 2000年出版
電視劇創作 陳曉春著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8月第2次印刷
電影創作津梁(蘇)米哈伊爾.羅姆著、張正芸等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8月北京第2次印刷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 美.伯格著 姚媛譯
南京大學出版2000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外影視大辭典 汪流主編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次印刷
實用電影編劇技巧 Syd Field著 曾西覇譯 遠流 2001年9月16日初版10刷
認識電影 Louis Gianneti 著 焦雄平等譯 遠流2001年10月16日2版7刷
中外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 張宗偉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電視美術概論 葉建新、劉大宣、張國珍著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媒介分析方法 Arthur Asa Berger 黃新生譯 遠流 2002年3月16日新版5刷
解讀電視 JFiske&J.Hartley 著 鄭明椿譯 遠流 2002年4月1日初版3刷
拍案驚奇之片場筆記 楊文荃編著 台北未來書城 2002年4月1日初版1刷
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 焦雄屏編著 麥田出版社 2002年5月 初版
奴隸、電影、歷史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著 陳榮彬譯 左岸文化2002年8月初版
十年一覺電影夢 張靚蓓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2年12月1日初版2刷
影視批評學 曹祖亢著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次印刷
電視劇敘事研究 楊新敏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5月第1次印刷
電影藝術詞典 許南明主編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7月北京第5次印刷
電視劇寫作概論 姚扣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
文學與新聞傳播研究第一輯白薇、傅成洲主編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
大眾文化與審美--電視藝術論 苗棣、王昕主編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
影視藝術新論 張鳳鑄著 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影視藝術教育 姜敏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
影視文學教程 鄒紅主編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次印刷
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美)約翰.費斯克等編撰、李彬譯注
新華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 許同均著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電視電影.偶像劇卅艷光四射歌舞團 李志薔著
台北遠足文化2004年9月第1版第1刷
(二)風俗與文化專書
台灣省通志 張炳楠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臺陽見聞錄 唐贊袞著 台灣銀行1958年11月
台灣風俗志 (日)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民合譯大立出版社,民國1981年元月初版
文化與信仰 李亦園著 巨流出版社1985年12月1版4印
鄉土的民族藝術 曾永義等著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年4月出版
台灣冥魂傳奇 黃文博著 台北台原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1刷
中國禮俗史 王貴民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1刷
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 呂自揚編著 高雄河畔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
中國民俗與民俗學 張紫晨著 台北南天書局1995年8月初版1刷
蘭陽風土記事 陳柏州著 台北玉山社1996年4月出版
蘭陽百景 宜蘭縣政府出版1997年10月1日出版
台灣風俗 吳瀛濤著 台北眾文書局1998年5月1版5刷
花與中國文化 何小顏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 劉還月著 常民文化2000年第1版第3刷
雅文化-中國人的生活藝術世界 戴嘉枋、王健等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第2次印刷
許成章作品集--諺語 許成章著 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第1刷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 黃俊傑著 正中書局 2000年9月臺初版
台灣民間祭祀禮儀 台灣省立新竹社教館印行2001年12月20日1版4刷
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 梁一儒、盧曉輝、宮承波著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2年8月第2次印刷
台灣地區現行喪葬禮俗研究報告 台灣省民政廳、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三)其他專書
詩學指南 清.顧龍振編輯 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1月初版
文藝與傳播 王鼎鈞著 三民書局 1974年2月初版
文化與傳播 汪琪著 三民書局1984年3月再版
閒情偶寄 清.李漁著 長安 民國1986年出版
先秦美學史 李澤厚、劉綱紀著(上)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藝術社會學 阿諾德.豪澤爾著 居延安譯 雅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唐宋名家詞賞析3—柳永、周邦彦 葉嘉瑩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符號學與文學(美)羅伯特.司格勒斯著 譚一明審譯
結構出版群 1989年3月初版
語言與藝術 俞建章、葉舒憲 久大文化 1990年5月初版
魯迅小語錄 林鬱主編 台北智慧大學出版社1990年9月3刷
二二八事件資料集 鄧孔昭編 稻鄉出版社 1991年2月28日初版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李筱峰著 自立晚報1991年3月第1版第7刷
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 龍協濤著 時報文化 1993年8月15日初版1刷
文學社會學 Robert Escarpit 著 葉淑燕譯 遠流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2刷
文學與傳播的關係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學生書局 1995年6月初版
台灣詩選注 陳昭瑛選注 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2月臺初版
台灣三字經 王石鵬著 台灣省文獻會1996年9月30日
文心雕龍 周振甫譯注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2刷
文學創作心理學 王克儉著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第1次印刷
族群與民族主義 施正峰著 前衛出版社 1998年7月初版1刷
分裂的國族認同 盧建榮著 麥田出版社 1999年8月初版3刷
小說藝術論 馬振方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次印刷
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 王邦雄著
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6月初版
台灣民間文學採錄 陳益源著 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9月30日初版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施正峰著 前衛出版社 2000年8月初版1刷
小說面面觀 佛斯特著 李文彬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 2002年1月新版1刷
後山日先照(原著小說) 吳豐秋著 躍昇文化2002年6月初版6刷
小說敘事研究 格非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次印刷
中國典故辭典 楊任之編著 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2刷
台灣戲劇史 林鶴宜 國立空大 2003年1月初版
小說-文學分析的現代方法與技巧〔法〕貝爾納.瓦來特著 陳艷譯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次印刷
美苑咀華-中國古典美學範疇集粹 王宜文、路春艷編選
2002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四)學位論文
七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傳播結構的觀察 李祖琛著
1986年,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電視戲劇節目描述的人際衝突及其紓解之研究 劉菁菁著
1987年,政治大學新聞研所碩士論文
紀實形式與手法在故事片中的運用-兼論台灣新電影的開拓性 蔡崇哲著
1994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
論電視與電視劇集的敘事特徵 潘若簡著
1994年,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
電視戲劇節目製播流程之品質管制探討 高世威著
2000年,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禺與巴金:《家》的戲劇與小說之比較 朴英淑著
2000年,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台灣客籍作家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研究 楊嘉玲著
2001年,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期刊雜誌
《當代電影》1944年1期,戴泳<電視劇情節論>。
《電影欣賞》1998年5-6月93期,陳儒修作<速食經典與文學傳統的辯証>。
《當代電影》1988年第2期,莫言<影片:<紅高粱>觀後雜感>。
《聯合文學》1995年8月第130期,張啟疆著<《阮玲玉》、《好男好女》的解框技巧與色彩美學>。
《聯合文學》1995年10月第12期,曾偉禎著<如藕絲般相連--張愛玲小說與改編電影的距離>。
《歷史月刊》204期,王怡仁著<由《滄海百年》看霧峰林家的史與戲>。
《聯合文學》第12卷第11期,1996年9月號,王安祈著<羅袂輕揚若有情--談戲曲衣裳>。
《聯合文學》第12卷第11期,1996年9月號,王文進著<衫袖襟袍裳衩袂襖--中國詩詞中衣飾意象運用舉隅>。
《聯合文學》第12卷第11期,1996年9月號,蘇慧玲著<霓裳風情--《紅樓夢》服裝風采>。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5-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