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12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6 、訪客IP:3.22.66.78
姓名 詹珮甄(Pei-Jen J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周杰倫」現象研究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 《狼圖騰》研究★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 花蹤文學獎研究★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周杰倫為台灣當紅創作歌手,自2000年11月發行第一張專輯《Jay》,到2005年11月第六張專輯《十一月的蕭邦》,其間五年所締造出來的耀眼成績,無論在唱片銷售量、人氣排名、海內外得獎數、演唱會的場次、拍電影、拍廣告、為國際知名品牌代言等,連續五年聲勢不衰。
2000年底,台灣經濟景氣低迷,唱片產業在盜版與MP3的夾擊下,日漸萎縮,周杰倫以其獨特的個人風格,一出片即迅速的走紅,席捲全台。觀察周杰倫近五年來風靡台灣歌壇的現象,他成名的時間與受矚目的創作特色,就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與詞曲型態而言,皆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
本文欲透過「周杰倫」現象的觀察,從其創作特色和當前產業狀態,來審視台灣流行歌壇發展的困境與轉機,和周杰倫的歌曲在台灣詞曲創作中的承繼與發展。
關鍵字(中) ★ 周杰倫
★ 方文山
★ 創作歌手
★ 流行音樂
★ 流行歌詞
★ 唱片業界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周杰倫」現象‧‧‧‧‧‧‧‧‧‧‧‧‧‧‧‧‧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03
第二章 台灣流行歌壇概況論述 ‧‧‧‧‧‧‧‧‧‧‧‧‧‧06
第一節 台灣流行歌曲簡史 ‧‧‧‧‧‧‧‧‧‧‧‧‧‧‧‧06
第二節 校園歌曲與流行音樂創作發展 ‧‧‧‧‧‧‧‧‧‧‧11
第三節 台灣唱片產業現況與周杰倫的銷售佳績 ‧‧‧‧‧‧‧16
第四節 詞曲創作流程與周杰倫的特例成名 ‧‧‧‧‧‧‧‧‧26
第三章 周杰倫與方文山之合作關係和作品探討 ‧‧‧‧‧‧‧36
第一節 周杰倫的銷售記錄與超紅人氣 ‧‧‧‧‧‧‧‧36
第二節 周杰倫和方文山的合作關係 ‧‧‧‧‧‧‧‧‧43
第三節 周杰倫歌曲的特出之處 ‧‧‧‧‧‧‧‧‧‧‧‧‧48
一、多樣的音樂素材與Rap在歌唱技巧上的運用 ‧‧‧‧‧48
二、各式主題的嘗試 ‧‧‧‧‧‧‧‧‧‧‧‧‧‧‧‧‧52
三、方式影像歌詞 ‧‧‧‧‧‧‧‧‧‧‧‧‧‧‧‧‧‧54
第四節 周杰倫目前遭遇的瓶頸 ‧‧‧‧‧‧‧‧‧‧‧‧‧‧62
第四章 台灣主流音樂中的異質創作路線 ‧‧‧‧‧‧‧‧‧‧66
第一節 黑衣教主——羅大佑 ‧‧‧‧‧‧‧‧‧‧‧‧‧‧‧68
第二節 新台語歌曲 ‧‧‧‧‧‧‧‧‧‧‧‧‧‧‧‧‧‧‧72
一、陳明章 ‧‧‧‧‧‧‧‧‧‧‧‧‧‧‧‧‧‧‧‧‧73
二、林強 ‧‧‧‧‧‧‧‧‧‧‧‧‧‧‧‧‧‧‧‧‧‧74
三、伍佰 ‧‧‧‧‧‧‧‧‧‧‧‧‧‧‧‧‧‧‧‧‧‧75
第三節 滄浪之水以明志——張雨生 ‧‧‧‧‧‧‧‧‧‧‧‧78
第四節 時代新女性——王菲、陳珊妮 ‧‧‧‧‧‧‧‧‧82
一、王菲 ‧‧‧‧‧‧‧‧‧‧‧‧‧‧‧‧‧‧‧‧‧‧83
二、陳珊妮 ‧‧‧‧‧‧‧‧‧‧‧‧‧‧‧‧‧‧‧‧‧87
第五節 樂團與R&B世代——五月天、陶喆 ‧‧‧‧‧‧‧‧‧90
一、五月天 ‧‧‧‧‧‧‧‧‧‧‧‧‧‧‧‧‧‧‧‧‧91
二、陶喆 ‧‧‧‧‧‧‧‧‧‧‧‧‧‧‧‧‧‧‧‧‧‧94
第六節 承先啟後的周杰倫 ‧‧‧‧‧‧‧‧‧‧‧‧‧‧‧‧96
第五章 結語 ‧‧‧‧‧‧‧‧‧‧‧‧‧‧‧‧‧‧‧‧‧‧99
參考資料 ‧‧‧‧‧‧‧‧‧‧‧‧‧‧‧‧‧‧‧‧‧‧‧101
附錄 ‧‧‧‧‧‧‧‧‧‧‧‧‧‧‧‧‧‧‧‧‧‧‧‧‧119
附錄一 周杰倫六張個人專輯及其曲目(2000.11-2005.11) ‧119
附錄二 周杰倫得獎記錄(1997、2001-2005) ‧‧‧‧‧‧‧120
附錄三 周杰倫的經歷(2000.11-2005.11) ‧‧‧‧‧‧‧‧124
附錄四 方文山詞作入圍與得獎記錄(2001-2005) ‧‧‧‧‧127
附錄五 〈詞作家方文山的多面向發展〉 ‧‧‧‧‧‧‧‧‧128
附錄六 〈從文學雜誌看歌詞的文學定位〉 ‧‧‧‧‧‧‧‧‧131
附錄七 〈論歌詞與新詩的迷思〉 ‧‧‧‧‧‧‧‧‧‧‧‧134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依姓氏筆畫排列)
報章期刊
丁魯。〈詩歌基本理論問題與我國詩歌的發展〉,《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4卷5期(101-105),2002.9。
毛雅芬、蔣慧仙 採訪。〈浪情詩人:陳昇〉,《誠品好讀》45期(43),2004.7。
毛雅芬、蔣慧仙 採訪。〈談詞說曲:陳珊妮×方文山——蒙太奇vs.故事體〉,《誠品好讀》45期(50-51),2004.7。
亦咸。〈台灣新音樂的顛覆和矛盾〉,《聯合文學》7卷10期(95-98),1991.8。
安小梅。〈趙元任與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8卷3期(111-113),2002.7。
江文瑜。〈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25卷2期(60-81),1996.7。
江江。〈中國的吟詩調與西洋和聲——趙元任《小詩》詞曲及和聲配置〉,《音樂藝術》1期(58、59、70),1999.1。
江澄格。〈語言學家的故事——趙元任傳奇〉,《中外雜誌》323期(71-75),1994.1。
何軒憶 報導。〈周董新作 網友先嘗?〉,《聯合報》(D1),2005.10.30。
余光中。〈詩魂歌魄不解緣〉,《聯合文學》7卷10期(68-71),1991.8。
余欣娟。〈現代詩改編成歌曲的變異〉,《文訊》224期(47-49),2004.6。
吳宗昇、郭淑玲。〈巴赫金之「狂歡節」於當代社會之解析」〉,《清雲學報》22卷1期(293-303),2002.6。
吳寧馨 採訪。〈時髦發燒賣——張小虹談商品熱的集體焦慮〉,《張老師月刊》262期(111-115),1999.10。
李秀美、陶曉清 資料提供。〈唱過一個世紀——流行歌曲時代篇〉,《台北畫刊》382期(25-29),1999.11。
李宗盛。〈流行音樂跟著資本主義走〉,《遠見》152期(146-147),1999.2.1。
杜文靖。〈光復後台灣歌謠發展史〉,《文訊》119期(23-27),1995.9。
周倩漪。〈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以江蕙和陳淑樺為例〉,《中外文學》25卷2期(32-59),1996.7。
林于弘。〈本是同根生——談新詩與歌詞的差別〉,《中國語文》552期(89-91),2003.6。
林谷芳。〈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19期(18-19),1995.9。
林怡伶。〈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音樂之事實與迷思〉,《中外文學》25卷2期(11-31),1996.7。
林致妤。〈詩、歌與當代戲劇的互文關係〉,《文訊》224期(39-41),2004.6。
金慶雲。〈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表演藝術》15期(68-71),1994.1。
施順生。〈從詩歌的可唱性論詩歌和流行歌曲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9期(147-161),2004.3.1。
段書珮、王道偉 採訪。〈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誠品好讀》45期(42),2004.7。
胡郁青。〈博大精深的藝術造詣 學貫中西的文化修養——析趙元任藝術歌曲創作特色〉,《四川師範學院學報》6期(110-113),2002.11。
徐玫玲。〈流行歌曲在台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期(219-233),2001.7。
徐凱葉嬌。〈流行歌詞的語言陌生化〉,《修辭學習》122期(72-73),2004.2。
秦德祥。〈趙元任與吟誦音樂〉,《中國文化月刊》222期(12-17),1998.9。
翁嘉銘。〈詩的兄弟,文學的家族——談現代歌詞〉,《聯合文學》7卷10期(81-84),1991.8。
翁嘉銘。〈時代的歌聲風景〉,《文訊》119期(36-38),1995.9。
馬世芳。〈我的記憶,關於那些歌〉,《自由時報》(47),2005.5.23。
高玉立。〈歌詞的多面性及表達方式〉,《國教世紀》200期(63-68),2002.4。
張小虹。〈紅男綠女:情歌、流行文化與性別顛覆〉,《聯合文學》7卷10期(85-89),1991.8。
張育瑞。〈青澀的歲月 最純粹的感動——校園民歌〉,《東吳中國文學系系刊:墨瀾》29期(18-23),2003.6。
張南生。〈民歌沒落了!——從中國現代民歌看七0年代台灣知識份子與流行文化的關係〉,《聯合文學》7卷10期(112-114),1991.8。
張釗維整理。〈流行歌謠詞曲作家大事記〉(初稿),《聯合文學》7卷10期(130-151),1991.8。
陳克華。〈另一種聲音〉,《聯合文學》7卷10期(122),1991.8。
陳樂融。〈在聲音與文字裡結緣〉,《聯合文學》7卷10期(127-128),1991.8。
陳嬿文 採訪。〈伍佰V.S.羅大佑——無法無天玩音樂〉,《聯合文學》219期(43-53),2003.1。
曾永義。〈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文訊》224期(29-34),2004.6。
曾慧佳。〈流行歌曲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近代中國》151期(53-73),2002.10.25。
須文蔚。〈詩與歌不斷拌嘴——談現代詩中的音樂性〉,《文訊》224期(35-38),2004.6。
馮禮慈。〈香港:香江獨有——香港歌詞「特色」的誕生〉,《誠品好讀》45期(60-61),2004.7。
黃艾仁。〈終生不渝不解緣——胡適與趙元任的交誼〉,《傳記文學》28卷5期(82-96),2003.5。
黃崇松。〈唱自己的歌——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人本教育雜誌》180期(96-99),2004.6。
楊孟瑜。〈李宗盛——譜歌時代情緒〉,《遠見》92期(44-46),1994.1.15。
楊忠衡。〈五年盛世,「民歌」不朽:論民歌新定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音樂時代》47卷(58-59),1998.10。
楊明彬。〈華麗紊亂中的真實——現代流行歌詞的孕育背景〉,《東吳中國文學系系刊:墨瀾》29期(24-32),2003.6。
葉月瑜。〈從民族主義到後現代性——台灣電影與流行歌曲互動之初探(1970年中期至1990年中期)〉,《電影欣賞》77期(44-57),1995.9。
葉添芽。〈學堂樂歌研究〉,《藝術學報》70期(127-137),2002.6。
葉雲平、蔣慧仙 採訪。〈新世代玩團:阿信〉,《誠品好讀》45期(41),2004.7。
葉雲平。〈台灣:邊陲之下的純粹——從黑名單到新世代〉,《誠品好讀》45期(56-57),2004.7。
董曉。〈論我國學堂樂歌的產生與發展〉,《許昌學院學報》23卷6期(132-133),2004.6。
廖炳惠。〈九0年代流行歌曲中的城鄉意識——以陳明章和朱約信為例〉,《聯合文學》7卷10期(115-118),1991.8。
廖炳惠。〈台灣流行文化批判〉,《當代》149期(76-95),2000.1.1。
趙如蘭。〈我父親的音樂生活〉,《表演藝術》15期(72-77),1994.1。
趙啟麟、蔣慧仙 採訪。〈搖滾靈魂:伍佰〉,《誠品好讀》45期(40),2004.7。
趙琴。〈五四後新詩歌詞的先聲——詩界革命和學堂樂歌〉,《音樂月刊》174期(130-131),1997.3。
趙琴。〈學堂樂歌的產生與發展〉,《音樂月刊》175期(114-117),1997.4。
趙琴。〈五四後的新詩歌詞〉,《音樂月刊》176期(118-120),1997.5。
趙琴。〈再談五四後的新詩歌詞〉,《音樂月刊》177期(124-126),1997.6。
趙琴。〈中國藝術歌曲的先行者——趙元任和他的歌曲創作〉,《音樂月刊》179期(107-109),1997.8。
趙琴。〈中國藝術歌曲的先行者——趙元任對聲樂創作中詞曲結合的原則與特質〉,《音樂月刊》180期(108-111),1997.9。
趙琴。〈趙元任作品中的民族風格特質和創作技法〉,《音樂月刊》181期(116-119),1997.10。
編輯室 採訪。〈詩人夏宇vs.李格弟:一手寫詩,一手寫詞〉,《誠品好讀》45期(54-55),2004.7。
鄭鏗彰。〈流行音樂產業V.S.文化創意〉,《自由時報》(47),2005.5.24。
蕭蘋、周昭平。〈華語區域市場中跨國與獨立唱片公司的產製策略比較分析〉,《中山管理評論》9卷4期(567-593),2001年冬季號。
蕭蘋、蘇振昇。〈揭開風花雪月的迷霧:解讀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世界(1989-1998)〉,《新聞學研究》70期(167-195),2002.1。
鍾淑貞。〈流行音樂中的文學〉,《幼獅文藝》521期(101-103),1997.5。
羅大佑。〈我用歌詞寫日記〉,《聯合文學》7卷10期(120-121),1991.8。
羅莉、華明玲。〈論趙元任對中國民族音樂創作的貢獻〉,《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卷1期(63-65),2003.3。
譚石。〈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方案——一個初步的觀察〉,《聯合文學》7卷第10期(72-80),1991.8。
嚴鳳、翁曉宇。〈學堂樂歌在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福建論壇》9期(66-70),2004.9。
蘇正偉。〈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掃瞄〉,《文訊》119期(20-22),1995.9。
Theodor W. Adorno作,李紀舍 譯。〈文化工業再探〉,《中外文學》25卷2期(146-153),1996.7。
書籍
《中國百科全書——音樂 舞蹈》,台北:錦繡,1993。
《牛津簡明音樂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4版。
《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9-1993.1》,台大人文報社,1994。
《現代休閒育樂百科》,台北:華一書局,1992。
文瀚。《流行音樂啟示錄》,台北:萬象圖書,1994。
方文山。《半島鐵盒》,台北:華人版圖,2002。
方文山。《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台北:華人版圖,2004。
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圖書,1997。
王次炤 主編。《音樂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王逢振。《文化研究》,台北:揚智文化,2000。
王鍾陵。《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華——新詩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王雙駿等。《聽見2000分之100——十個音樂人‧100張CD和音樂的事》,台北:商業周刊,1999。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板橋市:駱駝出版社,1987。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2001。
石計生。《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岸文化,2003。
伍佰。《月光交響曲:伍佰大事紀寫真書》,台北:商周出版,2001。
伍佰。《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我聞到的人》,台北:聯經,2002。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1998。
余光。《西洋流行音樂辭典》,台北:同聯文化,1997。
余光中。《白玉苦瓜》,台北:大地,1976。
余光中。《左手的謬思》,台北:大林出版社,1978。
余光中。《青青邊愁》,台北:純文學,1980。
余光中。《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1980。
余光中。《焚鶴人》,台北:純文學,1985。
余光中。《掌上雨》,台北:時報,1986。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台北:純文學,1987。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1994。
余光中。《蓮的聯想》,台北:水牛出版社,1996。
周華山。《消費文化:影像‧文學‧音樂》,灣仔:清文文化,1990。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台北:遠流,1986。
胡適。《胡適演講集(一)》,台北:遠流,1986。
胡適。《胡適演講集(三)》,台北:遠流,1986。
胡適。《嘗試後集》,台北:遠流,1986。
胡適。《嘗試集》,台北:遠流,1986。
馬世芳 主編。《永遠的未央歌》,台北:滾石唱片,1995。
孫繼南、周柱銓 主編。《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徐昌國 總編輯。《無非閱讀4.0——男人們的音樂藍圖》,台北:無非文化有限公司,2001。
翁嘉銘。《從羅大佑到崔健》,台北:時報,1992。
翁嘉銘。《迷迷之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歌曲》,台北:萬象圖書,1996。
翁嘉銘。《搖滾夢土‧青春海岸 海洋音樂祭回想曲》,台北:滾石文化,2004。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0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台北:時報,1994。
張錦華。《媒介文化‧意識型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台北:正中,1995。
許常惠。《近代中國音樂史話》,台北:晨鐘,1970。
許常惠。《音樂百科手冊》,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0。
許常惠等 編。《音樂欣賞》,台北:大中國圖書,1997。
許常惠。《中國新音樂史話》,台北:樂韻,1998。
郭麗娟。《寶島歌聲(之貳)》,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2005。
陳平原。《觸摸歷史進入五四》,台北:二魚文化,2003。
陳郁秀 編。《台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1997。
陳郁秀 編。《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時報,1998。
陳清僑 編。《情感的實踐——香港流行歌詞研究》,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陳鋼 編。《上海老歌名典》,台北:遠景,2002。
壹詩歌編輯群。《壹詩歌1——兩岸六年級詩人最強自選》,台北:寶瓶文化,2003。
壹詩歌編輯群。《壹詩歌2——前衛》,台北:寶瓶文化,2004。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1988。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圖書,1998。
黃奇智。《時代曲的流光歲月》,香港:三聯書店,2000。
黃炳寅。《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99。
楊蔭瀏、李殿魁等。《語言與音樂》,台北:丹青圖書,1986。
葉月瑜。《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台北:遠流出版,2000。
葉純之、蔣一民。《音樂美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文化,2001。
趙元任 編。《新詩歌集》,台灣商務 臺一版,1960。
趙如蘭等。《趙元任紀念專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趙琴。《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
劉岠渭、張清治、賴德和。《音樂與人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89。
劉星。《中國流行歌曲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4。
劉國煒等 編著。《金曲五十年~國語流行歌曲實用寶典》,台北:動工國際廣告有限公司,1996。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2005。
劉靖之 編。《中國新音樂史論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6。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台北:燿文,1998。
鄭鏗彰 主編。《搖滾客音樂雜誌——唱片人談唱片工業之死》復刊第四號,台北:水晶有聲出版社,2001。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藍祖蔚。《聲與影——20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台北:麥田,2002。
顏志文。《流行音樂作曲》,台北:山風音樂,2001。
魏啟仁 編。《一曲難忘》,台北:皇冠,1980。
羅基敏。《文話卅文化音樂》,台北:高談文化,1999。
嚴鋒 譯。《當代音樂與大眾‧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克麗絲汀‧安默兒。《音樂辭典》,台北:貓頭鷹,2001。
Ardley, Neil etc. The Book of Music(《音樂之旅》),徐淑真 譯,台北:桂冠,1989。
Bakhtin, Mikhail.《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憲 等譯 ,山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Barthes, Roland.《流行體系——符號學與服飾符碼》,敖軍 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Benjamin, Walter.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 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9。
Bennett, Andy. Culture of Popular Music(《流行音樂的文化》),孫憶南 譯,台北:書林,2004。
Berger, John. Ways of Seeing(《藝術觀賞之道》),戴行鉞 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Frey, Bruno S. Arts & Economics: Analysis & Cultural Policy(《當藝術遇上經濟——個案分析與文化政策》),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3。
Frith, Simon and Howard Horne. ART INTO POP,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9.
Frith, Simon and Andrew Goodwin. On Recor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0.
Frith, Simon. The Sociology of Rock (《搖滾樂社會學》),彭倩文 譯,台北:萬象圖書,1993。
Frith, Simon. POP and Rock,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1.
Miller, Hugh M., Paul Taylor, Edgar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Music(《音樂概論》),台北:桂冠圖書,1999。
Storey, John.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ion(《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周素鳳 譯,台北:巨流圖書,2003,3版。
論文
丁寶山。《台灣流行音樂的全球化歷程與本土性轉變》,中正電訊傳播研究所,1999。
于靜文。《歌與時代—台灣流行訊息歌曲之語藝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王英裕。《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中正電訊傳播研究所,1999。
江夢姝、吳淑馨。《現代民歌的社會學探索》,私立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畢業論文,1988。
李逸歆。《台灣流行音樂行銷策略之研究》,世新大眾傳播研究所,2001。
杜文靖。《台灣歌謠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9。
林怡伶。《臺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林欣宜。《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資訊傳播組碩士論文,1999。
苗延威。《鄉愁四韻─中國現代民歌運動之社會學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泓銘。《台灣唱片業難過的千禧關卡》,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柰君。《流行歌曲與文化消費》,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1。
陳嘉文。《一九七0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的發展與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傅舒汶。《從<鹿港小鎮>到<東方之珠>---論羅大佑的音樂創作與其在兩岸三地所引發的文化效應》,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曾湘雲。《檢視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結構與產品多樣性之關聯性:從歌曲內容及音樂產製面談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2004。
黃雅芸。《逆流的「好」商品:以王菲的流行音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3。
葉淑明。《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1997。
劉季雲。《論校園民歌之發展—從民歌運動到文化工業》,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蔡明振。《「時代樂府」─民國六○年代﹝七○年代﹞校園民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鄭君仲。《我迷,故我在─流行音樂樂迷和流行音樂文本互動關係之探索》,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鄭淑儀。《臺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鄭凱同。《主流與獨立的再思考:文化價值、音樂產業與文化政策的思辨與探討》,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5。
簡妙如。《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2。
蘇正偉。《台灣通俗歌曲之發展與影響——解嚴後(1987)迄今(1993)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4。
蘇振昇。《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網站
〈Jay同名專輯樂評〉 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iew/Chinese/200101/02/211.html
〈七里香樂評〉 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iew/Chinese/200410/14/646.html
〈八度空間樂評〉 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iew/Chinese/200208/22/527.html
〈十一月的蕭邦樂評〉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iew/Chinese/200511/16/685.html
〈范特西樂評〉 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iew/Chinese/200110/25/377.html
〈「東風破」詞作者方文山:周杰倫成功背後的人〉
http://www.epochtimes.com/b5/5/3/22/n860417.htm
〈從1992到2004看伍佰〉
http://www.cs.ccu.edu.tw/~cks91u/about%20wubai.html
〈黃舒駿談樂壇熱點:周杰倫方文山其實「不協調」〉
http://fm974.ent.tom.com/1026/1367/200485-38297.html
〈超級製作人——李壽全〉
http://www.iwant-music.com/cht/current/contest/big5/star2.html
〈陶喆的樂之路之Ⅰ 1993-2001〉
http://www.davidcn.com/bbs/redirect.php?fid=7&tid=2992&goto=nextoldset
cheerego http://www.cheerego.com/
IFPI Taiwan http://www.ifpi.org.tw/
MTV www.mtvchinese.com
sina影音娛樂世界 http://ent.sina.com.cn/f/G-music/index.shtml
XUXULE中文音樂網 http://big5.xuxule.com/singer_index.asp
五大唱片 http://www.5music.com.tw
五月天官方網站 http://www.imayday.com/
五四三音樂站 http://bbs.music543.com/
方文山ㄟ官方網站 http://www.chi-field.com/Fang/
方道‧文山流 http://www.wretch.cc/blog/fanwenshan
王菲官方網站 http://www.myfayelady.net/
伍佰& China Blue官方網站 http://www.wubai.com/08/pre2004.asp
光華畫報雜誌〈流行音樂櫥窗:張雨生〉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ch/
好樂迪全球資訊網 http://www.holiday.com.tw/
吳清聖 訪談、整理。〈楊弦訪問稿〉
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music543-2/chatlog/articles/
李昂〈A Star is Born〉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feb/23/life/article-6.htm
李重言〈十一月的蕭邦樂評〉 http://music.sina.com.hk/cgi-bin/mu/album/main.cgi?id=9134&action=index&subaction=comment&tp=2
李重言〈葉惠美樂評〉http://music.sina.com.hk/cgi-bin/mu/album/main.cgi?id=3451&action=index&subaction=comment&tp=2
昇網 http://bobbychen.com/
林士蕙〈周杰倫解放N世代的「范特西」〉http://www.chi-field.com/Fang/Paper1_3.html
杰倫組織 http://www.jayclub.com.tw/
玫瑰大眾音樂網 http://www.g-music.com.tw/index.aspx
阿爾發音樂 http://www.alfamusic.com.tw/
追夢羅大佑 http://lotayu.org/modules/news/
張雨生網站 http://listen.to/yu-sheng/
第十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 http://cma.sohu.com/
陳明章的官方網站 http://www.cmcmusic.com.tw/
陳昇的官方網站 http://bobby.gogorock.com/
陳珊妮 http://sandeechan.com/
麥立心〈新生代作詞人方文山——讓周杰倫的音樂活起來〉
http://www.chi-field.com/Fang/Paper1_4.html
喜馬拉雅音樂 www.cdnet.com.tw
辜國瑭〈從小眾到流行、從邊緣到主流:伍佰「變」的故事〉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495/article045.html
馮禮慈〈評周傑倫《11月的蕭邦》—“可不可以給我們多一點點新的?”〉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732&Itemid=91
馮禮慈〈再評周杰倫《11月的蕭邦》聽聽《髮如雪》的野心〉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0067&Itemid=91
歌詞帝國 http://kikikoko.idv.to/
樂光寶盒之林夕詞典 http://musichome.nease.net/linxi/
鄭智化歌迷聯盟 http://zhleague.com/
錢櫃全球娛樂網 http://www.cashboxparty.com/
簡妙如。〈台灣創作音樂的意義軌跡〉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0517_76_120448.html
羅大佑音樂聯盟網 http://www.luodayou.net/
專輯
五月天。《我們都是五月天》,滾石唱片,1999.7。
五月天。《愛情萬歲》,滾石唱片,2000.7。
五月天。《人生海海》,滾石唱片,2001.7。
五月天。《時光機》,滾石唱片,2003.11。
五月天。《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滾石唱片,2004.12。
五月天。《知足》,滾石唱片,2005.8。
王菲。《天空》,福茂唱片,1994.4.1。
王菲。《菲靡靡之音》,新藝寶,1995.6.1。
王菲。《浮躁》,新藝寶,1996.9.1。
王菲。《唱遊》,EMI,1998.10。
王菲。《只愛陌生人》,EMI,1999.9。
王菲。《寓言》,EMI,2000.10。
王菲。《流年》,EMI,2001.10.17。
王菲。《將愛》,SONY,2003.11。
伍佰。《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波麗佳音,1992.8。
伍佰。《浪人情歌》,魔岩唱片,1994.12。
伍佰。《愛情的盡頭》,魔岩唱片,1996.6。
伍佰。《樹枝孤鳥》,魔岩唱片,1998.1。
伍佰。《白鴿》,魔岩唱片,1999.11。
伍佰。《夢的河流》,滾石唱片,2001.12。
伍佰。《淚橋》,艾迴唱片,2003.12。
伍佰。《雙面人》,艾迴唱片,2005.1。
周杰倫。《Jay》,阿爾發唱片,2000.11.1。
周杰倫。《范特西》,阿爾發唱片,2001.1.18。
周杰倫。《八度空間》,阿爾發唱片,2002.1.18。
周杰倫。《葉惠美》,阿爾發唱片,2003.1.31。
周杰倫。《尋找周杰倫》,阿爾發唱片,2003.11.11。
周杰倫。《七里香》,阿爾發唱片,2004.8.3。
周杰倫。《十一月的蕭邦》,阿爾發唱片,2005.11.1。
林強。《向前走》,滾石唱片,1990.12。
林強。《春風少年兄》,滾石唱片,1992.1。
林強。《娛樂世界》,滾石唱片,1994.3。
張雨生。《天天想你》,飛碟唱片,1988.11。
張雨生。《想念我》,飛碟唱片,1989.7。
張雨生。《大海》,飛碟唱片,1992.12。
張雨生。《帶我去月球》,飛碟唱片,1992.2。
張雨生。《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飛碟唱片,1993.6。
張雨生。《卡拉OK、台北、我》,飛碟唱片,1994.8。
張雨生。《還是朋友》,飛碟唱片,1995.3。
張雨生。《兩伊戰爭》,豐華唱片,1996.7。
張雨生。《口是心非》,豐華唱片,1997.10。
張學友。《吻別》,寶麗金唱片,1993.3。
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滾石唱片,1990.1。
陳明章、許景淳。《戀戀風塵電影音樂》,水晶唱片,1993。
陳明章 等。《辦桌 壹》,水晶唱片,1994。
陳明章。《阮嘸是一个無感情的人》,SONY,1995.1。
陳明章。《勿愛問阮的名》,魔岩唱片,1999.1。
陳明章。《蘇澳來ㄟ尾班車》,魔岩唱片,2002.3。
陳明章。《伊是咱的寶貝》,滾石唱片,2004.10。
陳奕迅。《七》,艾迴唱片,2003.11。
陳珊妮。《華盛頓砍倒櫻桃樹》,友善的狗,1994.5。
陳珊妮。《乘噴射機離去》,友善的狗,1995。
陳珊妮。《四季》,友善的狗,1996.5。
陳珊妮。《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友善的狗,1999.5。
陳珊妮。《完美的呻吟》,滾石唱片,2000.12。
陳珊妮。《拜金小姐1》,亞商,2004.2。
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543音樂站,2004.10。
陳珊妮。《拜金小姐2》,人山人海,2005.3。
陳綺貞。《讓我想一想》,魔岩唱片,1998.7。
陳綺貞。《還是會寂寞》,魔岩唱片,2000.4。
陳綺貞。《Demo 3》,魔岩唱片,2002.12。
陳綺貞。《Groupies吉他手》,滾石唱片,2002.8。
陳綺貞。《Sentimental Kills》,好小氣音樂,2004.3。
陳綺貞。《旅行的意義》,好小氣音樂,2004.3。
陳綺貞。《藍調》,力高股份,2004.12。
陳綺貞。《After 17》,口袋傳播,2004.12。
陳綺貞。《華麗的冒險》,艾迴唱片,2005.9。
陶喆。《陶同名專輯》,英皇娛樂,1998.8。
陶喆。《I’m OK》,俠客唱片,1999.12。
陶喆。《黑色柳丁》,全員集合,2002.8。
陶喆。《太平盛世》,EMI,2005.1。
黃舒駿。《雁渡寒潭》,歌林唱片,1989.3。
黃舒駿。《未來的街頭》,歌林唱片,1990.9。
黃舒駿。《何德何能》,歌林唱片,1992.2。
黃舒駿。《山盟海誓》,福茂唱片,1993.1。
黃舒駿。《我是誰?》,福茂唱片,1994.4。
黃舒駿。《未央歌》,福茂唱片,1995.1。
黃舒駿。《為妳瘋狂》,福茂唱片,1995.1。
黃舒駿。《兩岸》,豐華唱片,1998.4。
黃舒駿。《改變1995》,豐華唱片,2001.9。
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滾石唱片,1989.11。
楊弦。《中國現代民歌集》,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1975.10。
劉德華。《忘情水》,BMG,1994.5。
羅大佑。《之乎者也》,滾石唱片,1982.4.21。
羅大佑。《家》,滾石唱片,1984.10.1。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滾石唱片,1986.1.1。
羅大佑。《愛人同志》,滾石唱片,1988.12。
羅大佑。《青春舞曲》,滾石唱片,1989.11.1。
羅大佑。《衣錦還鄉》,滾石唱片,1989.11。
羅大佑。《閃亮的日子》,滾石唱片,1989.12.1。
羅大佑。《皇后大道東》,滾石唱片,1991.1。
羅大佑。《追夢》,滾石唱片,1991.5。
羅大佑。《原鄉》,滾石唱片,1991.9。
羅大佑。《首都戀曲二000》,滾石唱片,1994.1。
羅大佑。《羅大佑自選集》,滾石唱片,1995.12。
羅大佑。《美麗島》,大佑音樂,2004.11。
指導教授 葉振富(Cheng-fu Yeh) 審核日期 2006-1-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