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124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18.188.80.46
姓名 蔡家和(Jian-He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王龍溪思想的衡定
相關論文
★ 百姓日用與聖人之道-羅近溪哲學思想★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 劉蕺山的誠意慎獨之學與陽明致良知教之比論★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 五峰思想研究★ 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
★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 良知統三教的研究★ 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
★ 陳確人性論研究★ 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關鍵字(中) ★ 龍溪
★ 易學
★ 儒道釋
★ 格物
★ 工夫
★ 權實法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導論...........................01
一.問題之提出......................01
二.本論文之所涵蘊之哲學意義...............02
三.本論文之動機及目的..................03
四.研究範圍.......................03
五.近人成果.......................04
六.研究方法.......................09
七.預期結果.......................09
八.論文之大綱......................10
第二章對陽明之承繼及四有四無句.................12
一.生平.........................12
二.對陽明的承繼.....................12
1.對心即理及圓教義的承繼..............13
2.良知範圍三教之承繼................13
3.見在良知之承繼..................14
4.一念萬年.....................15
三.四句與四無之說....................17
1.形上証悟與超越証悟之不同.............17
2.王龍溪多形上証悟少超越証悟............18
3.四無可否為工夫、獨立教法.............18
4.四無與四句教之分別點...............32
第三章王龍溪的格物與天理之思想.................36
一.前言.........................36
二.格物有無工夫.....................36
1.陽明格物思想有無工夫...............36
2.雙江格物思想有無工夫...............38
3.龍溪格物思想有無工夫...............41
三.龍溪的天理觀.....................48
第四章權實法與三教之異同....................56
一.前言.........................56
二.權法、實法之衡定...................56
1.引文:......................57
2.教法.......................57
3.權法.......................58
4.實法.......................62
5.四無之普遍性...................62
6.權、實法之衡定..................63
三.儒道釋之分別與融通..................64
1.三教之別.....................64
2.三教融通.....................70
第五章回顧與前瞻........................82
一.全文之回顧......................82
1.黃宗羲之說法...................82
2.龍溪不為佛老...................84
3.龍溪學說之圓教義.................87
二.龍溪哲學之意義與限制.................88
1.意義.......................88
2.限制.......................88
三.本研究之前瞻性發展..................93
第六章附錄(宋明及當代儒家對於儒道釋分別之綜論)........94
一.前言.........................94
二.儒者判教之各種型態..................94
1.以虛實來判教...................95
2.以本心與本天來判儒佛...............97
3.以公私及經世出世來判教..............97
4.以良知來判教..................103
5.以天理來判教..................106
三.結論........................112
參考書目............................113
參考文獻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類
《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
《六祖壇經》,正一善書,1996年1月
《易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月
《法華玄義》,大正藏,第三十三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1月修訂版
《老子、帛書老子》,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年5月再版
《莊子集釋》,郭慶藩編,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9月
《四書章句集註》,朱熹,鵝湖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
《朱子語類》,朱熹,四部善本新刊,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7月
《周敦頤全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一刷
《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三刷
《王龍溪全集》,台北,華文書局,1960年5月初版,清.道光二年刻本影印
《龍谿王先生全集》,台北,廣文書局
《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6月一刷
《張載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陸象山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11月五版
《明儒學案》,黃宗羲,台北,世界書局,1992年5月五版
《劉宗周全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6月
二.近人專著類
王財貴:《王龍溪良知四無說析論》,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五號抽印本,1991年6月
王財貴:《從天台圓教論儒家心學建立圓教之可能性》,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論文,1996年11月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8月初版
曾陽晴:《無善無惡的理想道德主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2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2月修訂八版
牟宗三:《王陽明的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4月再版
牟宗三:《五十自述》,台北,鵝湖出版社,1993年10月再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1995年12月十一印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3月六刷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5月修訂版六刷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4月二刷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3月再版三刷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4月初版五刷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9月三刷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本,卷十三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本,卷十七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9月再版
高瑋謙:《王門天泉証道記研究──從實踐觀點衡定「四無」、「四有」與「四句教」》,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3年5月
陳來:《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一版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一刷
侯外廬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二版二刷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9月增訂八版
彭國翔:《王龍溪的先天學及其定位》,北京大學,1998年6月
三.期刊論文類
王財貴:<儒家判教可能之型態的探討>收入《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李明輝主編,台北,文津出版社。
王財貴:<儒家判教之基型──有關王龍溪四無圓教義之探討>《鵝湖學誌.13期》。
牟宗三:<陸王一系心性之學>,錄自「自由學人」一卷,第二期,1956年。
徐復觀:<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收入《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時報出版公司,台北,1982年3月)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研究宋明理學過程之探析>《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楊祖漢:<王龍溪對王陽明良知說的繼承與發展>,《鵝湖學誌》第十一期,1993年12月。
楊祖漢:<王龍溪哲學與道德教育>,《鵝湖月刊》231期。
彭國翔:<明刊「龍溪會語」及王龍溪文集佚文(上、中、下)>《鵝湖雜誌》286-8期,1999年4-6月。
彭國翔:<王龍溪先生年譜>,《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七卷.第四期。
蔡家和:<明儒王龍溪的易學>,《中華易學雜誌》,第231-3期,1999年7月。
高瑋謙:<牟宗三先生論「天泉証道」之檢討>,《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鄭址郁:<王龍溪「現成論」的考察>,《鵝湖月刊》269期。
指導教授 楊祖漢(Cho-Hon Yang) 審核日期 2000-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