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3.139.87.14
姓名 劉厚君(Houng-Ching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早期開發的城市中,大都與水運脫離不了關係,清代台灣最大的城市台南府城,就因水運之便成為全台的政治經濟中心,位居中部的鹿港,也因海港水運而興盛,新莊因淡水河的河面遼闊、河港水深,成為清代北台最大的商業轉運中心,直到淡水河的泥沙淤積,航運條件減低的影響,才為淡水河東岸的艋舺所取代。航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陸運,鐵路興建之後,使新莊的商業有復甦的跡象,日治以後,鐵路改線後,新莊不得不依靠農業生產為主。戰後因政府發展工業,而在新莊及其周邊鄉鎮設立工業區,因而吸收了大量的外地移民進駐,這使得新莊人口急速的成長。當工業轉型及工廠遷廠後,人口的社會增加開始下滑,移往新莊的的居民,反而不是以就業為主,而是因房價、交通等因素由台北縣其他鄉鎮移入。因此,新莊逐漸以批發、工商服務業及金融服務業等的商業為主,這些商業的發展除了使市內人口有了消費的去處外,也方便鄰近鄉鎮人口前往購買,與板橋、三重同為台北都會區重要的衛星都市。
本文分為四章,第一章由新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歷史背景等因素來看新莊如何成為北台最先發展的城市,但因自然環境與人為改變的因素,促使新莊的發展由繁榮趨向沒落。第二章以人口的發展,探討清代到現在人口增長變化的情況,由人口結構的改變,社會增加的逐年減少,探討新莊人口改變的因素。第三章由產業發展,瞭解新莊商業、農業與工業之間互相消長的情形,得知新莊已慢慢由工業化轉變為商業化,最後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消費型都市。第四章從交通、防洪與都市計畫三大方面來探討政府在新莊的建設成果,以及地方居民所扮演的角色,俾能還原歷史的真相,而從中瞭解新莊從清代到現在三百年的社會變遷的現象。
關鍵字(中) ★ 新莊
★ 社會變遷
★ 台北都會區
★ 衛星都市
★ 人口結構
★ 都市計畫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新莊的歷史背景 11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行政沿革 11
第二節 早期的開發 28
第三節 水利的興修 33
第二章 新莊人口結構的變遷 38
第一節 人口的成長 38
第二節 人口的分佈 51
第三節 人口的組成 60
第四節 人口的遷移 73
第三章 新莊產業發展的變遷 83
第一節 農業發展 83
第二節 工業發展 106
第三節 商業發展 120
第四章 新莊建設的變貌 137
第一節 交通建設 137
第二節 防洪措施 162
第三節 都市規劃 182
結論 190
附錄
附錄1 戰後初期新莊設立工廠名錄(1953年以前) 193
附錄2 新莊市行政區域圖(2000年版) 195
附錄3 乾隆時期台北盆地輿圖 196
參考書目 197
參考文獻 一、一般史料
中央氣象局,《中央氣象報告彙刊》,第3期,1974年。
尹章義,《新莊(台北)平原拓墾史》(新莊志卷首),台北:新莊市公所,1981年。
尹章義,《新莊發展史》(新莊志卷二),台北:新莊市公所,1980年。
尹章義、陳宗仁,《新莊政治發展史》(新莊志卷三),台北:新莊市公所,1989年。
尹章義等著,《五股鄉志》,台北:五股鄉公所,1997年。
台北廳總務課編,《台北廳志(上)》(明治36年版),收錄在《台北文獻》直字99期,1992年3月,頁231-267。
台北廳總務課編,《台北廳志(下)》(明治36年版),收錄在《台北文獻》直字100期,1992年6 月,頁153-183。
台北廳編、胡清正等譯,《台北廳志》(大正8年版),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台北縣議會秘書室編,《台北縣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議事錄》,台北:台北縣議會秘書室,1951年。
台北縣議會秘書室編,《台北縣議會第三屆第九次大會暨第十四、十五次臨時會議議事錄》,台北:台北縣議會秘書室,1957年。
台北縣議會秘書室編,《台北縣議會第四屆第四次大會暨第八次臨時會議議事錄》,台北:台北縣議會秘書室,1959年。
台北縣政府委託台灣省政府建設廳代編,《新莊都市計畫說明書》,台北:台北縣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課,1973年。
台北縣政府編,《民國65年度縣長工作報告》,台北:台北縣政府,1977年。
台北縣政府編,《新莊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書》,台北:台北縣政府,1988年。
台北縣政府編,《變更新莊都市計畫(第一次公共設施通盤檢討)說明書》,台北:台北縣政府,1986年。
台北縣政府編,《新莊都市計畫(第一次公共設施保留地專案通盤檢討)書》,台北:台北縣政府,1989年。
台北縣議會編,《台北縣譏會志》,台北:台北縣議會,1994年。
台北縣新莊市民代表會,《台北縣新莊市市民代表會第六屆第十三次臨時大會議事錄》,台北:新莊市民代表會,2001年。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發展路網環境影響評估新莊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定稿本),台北: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995年。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上)》(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台北防洪整體檢討計畫(二)》,台北:經濟部水資源局,1997年。
池志澂,《台灣遊記》,(台灣歷史文獻叢刊第12輯),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6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0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台灣歷史文獻叢刊第7輯),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姚瑩,《東溟奏議》,(台灣文獻叢刊第49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秦孝儀主編,《光復台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4集,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90年。
泰山鄉公所編,《打造新泰山、生活好故鄉-鄉政建設前瞻與回顧》,台北:泰山鄉公所,2001年。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灣文獻叢刊第4種),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年。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新莊市公所編,《新莊市志》,台北:新莊市公所,1998年。
新莊市公所編,《啟動新莊-新莊市政建設前瞻與回顧》,台北:新莊市公所,2001年。
新莊市公所,《台北縣新莊市市民代表會第五屆第八次定期大會各單位工作報告書》,出版日期不詳。
盛清沂纂,《台北縣誌》,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年。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編,《台灣地區雨量記錄》(一)北部區域,台北: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89年。
經濟部水利處,《台灣重要河川資料冊》,台北:經濟部水利處,2000年。
五股工業區服務中心,《經濟部工業局五股工業區簡介》,台北:五股工業區服務中心,2000年。
二、統計資料
山田伸吾,《台北縣下農業經濟調查書》,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科,1899年。
山科榮,《台北州要覽》,山科商店,1926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北廳第一統計書》,台北:台灣日日新報株式會社,1907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北廳第二統計書》,台北:台灣日日新報株式會社,1915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北廳第三統計書》,台北:小塚町印刷工場,1917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北廳第四統計書》,台北:台灣日日新報株式社,1920年。
台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纂,《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調查》,台北:台灣時報社,1928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第一回台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台灣戶口調查),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0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勢調查結果表》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5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台北州新莊郡),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0年。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勢調查結果表》,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5年。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編,《台灣鐵道年報》,第一回,1900年。
山田伸吾,《台北縣下農業經濟調查書》,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科,1899年,
台北州新莊郡役所編,《新莊郡要覽》大正14年,台北:新莊郡役所,1926年。
台北州庶務課,《台北州統計要覽》大正10年,台北:台北州庶務課,1923年。
台北州役場編,《台北州統計書》,台北:台北州役場,1924-1941年。
台北州內務部勸業課,《台北州商工要覽》,台北:台北州內務部勸業課,1939年3。
台北州役所編,《台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昭和10年版,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3月。
台北縣政府編,《台北縣統計要覽》,1960—1995年。
行政院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第10卷台灣地區台北縣,台北:行政院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委員會,1978年12月。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七十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第12卷台灣省台北縣,台北:行政院主計處,1983年10月。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第13卷台灣省台北縣,台北:行政院主計處,1988年10月。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八十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第14卷台灣省台北縣,台北:行政院主計處,1993年12月。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第14卷台灣省台北縣,台北:行政院主計處,1998年12月。
新莊郡役場,《新莊郡統計要覽》,台北:新莊郡役場,1922年。
新莊市戶政事務所,《新莊市戶政事務所統計資料》,台北:新莊市戶政事務所。
三、報紙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1冊(1924年1-12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2冊(1925年1-6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5冊(1926年7-12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7冊(1927年8-12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9冊(1928年7-12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12冊(1930年7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新聞史料彙抄》第24冊(1937年5月),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手抄影本。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台灣日日新報》。
《台灣時報》。
《新莊報導》。
四、口述資料
〈江先生訪問記錄〉,2001年9月30日,訪問地點:新莊市民安路。
〈童久銘先生訪問記錄〉,2001年6月28日,訪問地點:五股工業區服務中心。
五、專書
(一)中文書目
王月鏡,《台灣人口移動及地域發展之研究(續編)》,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73年。
王世慶,《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6年。
王世慶,《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灣研究叢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文崇一,《西河的社會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5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年。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北縣鄉土史料(上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編,《台灣地區各級都市成長與人口遷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4年。
李文郎,《台灣人口與社會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月。
李美穗主編,《過盡千帆話新莊-翻開新莊的老照片》,台北:新莊市公所,1996年。
李國祁總纂,《台灣近代史(經濟篇)》,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李國祁總纂,《台灣近代史(政治篇)》,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林偉盛,《羅漢腳-清代台灣社會與分類械鬥》,台北:自立晚報社,1993年。
卓克華,《清代台灣的商戰集團》,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年。
馬若孟著、陳其南、陳秋坤編譯,《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初版。
侯怡泓,《早期台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
莊展鵬,《台北盆地地質之旅》,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張宗漢,《光復前台灣之工業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初版。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陳琮,《工業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初版。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陳正祥,《台灣地誌(中冊)》,台北:南天書局,1993年2版。
陳正祥,《台灣地誌(下冊)》,台北:南天書局,1993年2版。
陳宗仁,《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莊街的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戚啟勳,《颱風》,台北:季風出版社,1980年。
曹永和編,《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經濟篇、軍事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年。
溫振華、戴寶村,《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初版。
鄭政誠,《三重埔的社會變遷》,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賴澤涵、黃俊傑主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1年。
羅成典,《台灣都市人口與都市土地利用問題之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1970年。
Wilbert E. Moore著,俞景蓫譯,《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年。
(二)外文書目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編,《台灣鐵道史(上卷)》,1911年。
田里維章,《戰時下台灣生產增強》,台南:小出書籍部,1943年。
古川涉,《台灣商工發達史》,台南:台南新報社,1916年。
伊能嘉矩,《台灣蕃政志》,台灣總督府,1904年。
杉野嘉助,《台灣商工十年史》,台南:台南新報社,1920年。
Rostow, W. W.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 a non - Communist Manifesto,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reface to the Third Edition, 1990.
六、期刊論文
(一)中文書目
中村孝志主講,曹永和譯,〈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台北〉,《台灣風物》41卷3期,1991年9月,頁118-132。
王文隆,〈新莊市居民通勤活動的時空分佈及其調適行為〉,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編、黃貢譯,〈台灣鐵道史摘譯-台北部份〉,《台北文獻》直字第107期,1994年3月,頁67-81。
柯志明,〈所謂的“米糖相剋”問題〉,《台灣社會研究》第2卷第3、4期,1990年12月,頁75-125。
朱岑樓,〈台灣工業發展與人口成長-台北縣新莊鎮的個案分析〉,《社會建設》第29期,1977年1月,頁25-41。
江雅美,〈三重市人口遷移及其決策行為〉,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江文顯,〈台北都會區衛星市鎮都市化過程之研究-以板橋為例(上)〉,《台北文獻》直字第82期,1987年12月,頁81-143。
吳政憲,〈日治時期台灣的電燈發展(1895-194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林義鴻,〈台北地區防洪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水利工程組碩士論文,1969年6月。
林鈞祥,〈台北市都市發展之地理環境〉,《地學彙刊》第2期,1972年10月,頁29-32。
姜道章,〈新莊街之研究〉,《大陸雜誌》第19卷12期,1959年12月,頁18-25。
姚國水,〈台灣都市發展與城鄉關係〉,《地學彙刊》第1期,1969年5月,頁205-217。
洪燦楠,〈新莊鎮的沿革〉,《大陸雜誌》直字第38期,1976年12月,頁65-73。
唐羽,〈清乾隆間新莊街之興起與興直埔之開發(參之壹)〉,《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第48期,1996年5月,頁4-14。
唐羽,〈清乾隆間新莊街之興起與興直埔之開發(參之貳)〉,《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第49期,1996年6月,頁53-60。
唐羽,〈清乾隆間新莊街之興起與興直埔之開發(參之參)〉,《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第50期,1996年10月,頁61-66。
涂禮忠,〈城市流動人口問題的理論探討和對策建議〉,廣州:《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收錄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人口學》1990年4月,頁9-17。
康豹(Katz, Paul R.),〈新莊地藏庵的大眾爺崇拜〉,《人文學報》第16期,1997年12月,頁123-159。
康豹(Katz, Paul R.),〈慈祐宮與清代新莊街地方社會之建構〉,《北縣文化》,53期,1997年6月,頁71-78。
陳正祥,〈台北市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4期,1951年12月,頁1-35。
陳正祥,〈台北盆地之構造與成因-一個地形學上的新看法〉,《學術季刊》第2卷第1期,1953年9月,頁88-92。
陳源在,〈新莊市人口遷移及其決策與適應〉,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陳東升,〈台北縣人口遷移之特徵與趨勢〉,收錄在蕭新煌等著,《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台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3年,頁17-52。
黃秀政,〈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事件之檢討〉,《台灣文獻》第27卷4期,頁78-86,1976年12月,頁78-86。
黃俊傑,〈新莊市人口遷移之研究〉,《輔仁學誌》第15期,1983年,頁121-200。
黃俊傑,〈台灣家庭型態的變遷-以新莊為例〉,《輔仁學誌》第21期,1989年,頁137-211。
張劭曾,〈台灣河川之防洪與地形之關係〉,《台灣銀行季刊》,第15卷第1期,1964年3月,頁109-138。
連明琴,〈台北盆地洪患因子特性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4月。
曾旭正,〈台北人的形成-台北縣市外來人口的遷移過程與都市經驗〉,收錄在蕭新煌編,《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頁79-102。
章英華,〈台北縣移入人口與都市發展〉,收錄在蕭新煌編,《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頁53-78。
富田芳郎著、粵華譯,〈台灣鄉鎮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7卷第3期,1955年6月,頁85-109。
鄭正成,〈新莊市的土地利用〉,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7月。
鄭秀玲,〈日據時期新莊街區實質環境之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廖正宏,〈台灣城鄉人口移動之原因及其影響〉,《中國論壇》第6卷第5期,1978年6月,頁6-9。
劉若雯,〈大稻珵發展史(1860-192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鄧天德,〈台北盆地洪患之地理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6月。
閻萬清,〈台北盆地邊緣城鎮發展之研究-以泰山鄉為例〉,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蔡宏進,〈台灣人口移動的若干事實〉,《中國論壇》,第6卷第5期,1978年6月,頁15-18。
蔡釆秀,〈板橋的都市發展(1895-1985)-兼論其社會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1月。
謝高橋、張清富,〈城鄉連結-遷移人口的特性與適應〉,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台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出版社,1997年。
邊瑞芬,〈台灣地區社經發展與人口遷移的關係〉,《人口學刊》第14期,1991年12月,頁83-108。
顏清梅,〈光復初期台灣米荒問題初探〉,收錄在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11月,頁79-106。
(二)外文書目
丹桂之助,〈台北盆地地質學的考察〉,收集在《矢部教授還曆紀念論文集》第1卷,1939年。
松野孝一口述,〈食糧增產台灣農業政策〉,收錄在台灣食糧經濟新聞社編,《台灣戰時食糧問題》,台北:台灣經濟出版社,1943年。
那須重德口述,〈台灣戰時食糧問題〉,收錄在台灣食糧經濟新聞社編,《台灣戰時食糧問題》,台北:台灣經濟出版社,1943年。
Fuller, Gary.” Migration and Mobility “, in A Curriculum Guide for Population Geography, edited by Gary Fuller, Honolulu Hawaii:East-West Population Institute, East-West Center, 1978.
Lee, Everett S.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3(1), 1966.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02-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