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邱欣怡(HSIN-YI CHIU)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Rice-trade and trader between Taiwan and Fu-chien during Ching Dynasty)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存在於清代閩台地區的米蓿T易,希望藉由「供」與「需」的觀點來討論全文。從米蓿T易此一議題中即可衍生出台灣與福建地區彼此間的依存關係,用「已開發區」以及「開發中地區」來比做當時的福建與初闢的台灣,通常是「已開發區」向「開發中地區」輸出資本、技術知識及予以財力上的支援,而「開發中地區」則向「已開發區」輸出原料及糧食等產品,台灣向福建地區供輸米翩A即為初闢開墾的「開發中地區」向「已開發區」的福建供輸糧食(米翩^,而大量的福建移民入台墾耕便是福建這「已開發區」向開發中的台灣提供的生產知識技術及資本輸出。不僅僅於此,台灣亦藉著供輸米膠雂漲a的這份「工作」,加深了其與內地間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清政府藉由閩台間的米蓿T易,亦加強了其對台灣此一海外孤島的管理與統治。
其次在米蓿T易方面,對於台閩地區所制定的有關於運米、販米的政策做一番概括的敘述,並點出商人在米蓿T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問題。商人的存在即有著運送米膠鳦呇怞a區的弁遄A在「供」與「需」的觀點下,商人在米蓿T易中具有連結台海兩地互通有無的作用。所以在討論市場網絡時對於商人在此一體系中因米蔽漪y通而造成其在當地的經濟權力結構上的改變的問題亦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出的“權力的文化網絡”(Culture nexus of power)在這方面便有很深入的著墨。商人們藉著取得往來台閩地二販運米蔽瘍v力,掘起於當時並且成為地方社會的領導。而杜贊奇的文化網絡則是強調對組織系統中權力賴以生存的文化及合法性的分析;由於文化網絡既控制著各種資源,而其本身又包含各種感性象徵,所以,它也成為鄉村社會中權威合法化的監證者,亦是鄉村社會中各種勢力激烈角逐的大舞台。十九世紀末期以前清廷將文化網絡轉化為使帝國政令法統化的工具,國家利用合作性的商人團體、廟會組織、神話以及大眾文化中的象徵性資源等渠道深入下層社會。而鄉紳是國家與鄉村社會的中介,他們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政權的後備軍,又是鄉村社會中的富豪。清代的商人團體在釵h時候亦同時具有鄉紳的身份,是文化網絡中的權力掌握者;故由清初福建地區的米蓿T易所衍生出商人角色的探討,是必要的。 |
摘要(英) |
Rice-trade and trader between Taiwan and Fu-chien during Ching Dynasty |
關鍵字(中) |
★ 清代 ★ 米榖貿易 ★ 米 ★ 商人 ★ 福建商人 |
關鍵字(英) |
★ Fu-Chien ★ rice ★ Ching Dynasty ★ trader |
論文目次 |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蓿T易與商人(1685-1850)
章節目次
導論 1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福建地區 19
第一節 廣栽經濟作物的福建 19
第二節 食米不足所産生的糧食暴動 25
第三節 鄰省運糧以濟不足 29
第二章 台閩間米蓮y通情形 33
第一節 「台運」米蔑t運情形 33
第二節 台地與閩省港口之對渡 37
(一)鹿耳門港 37
(二)鹿仔港 39
(三)八里坌 41
第三節 內陸閩省米糧之運輸 42
第四節 偷運米蔣”?48
第三章 米蔑茪H的經營方式與結構 54
第一節 漳泉海商的經營方式 55
(一)自船自營型 58
(二)委託經營型 58
(三)租貸經營型 59
(四)合伙經營型 60
第二節 舖戶商人 61
第三節 郊商人 64
第四章 商人行為的討論--以鹿港為例 72
第一節 米價中的商人行為 72
第二節 鹿港地區的米蔑茪H 75
第三節 「日茂行」林氏 80
(一)地方公共事業的經營 80
1、敬義園的興修 80
2、彰化縣城的修建 81
3、地方寺廟的捐輸 83
(二)平定叛亂以安定地方 84
第五章 米膘捁橨鰜Y之結束與影響 86
第一節 清中葉以來洋面不靖 87
第二節 南洋大米傾銷內地 90
第三節 供輸米蝴鴷x灣的影響 94
結論 99
附錄 106
□ 參考資料 123
表次
表1-1 清代閩台糧食産需狀況一覽表 22
表1-2 福建省經濟作物栽植區 23
表1-3 清初福建地區的糧食暴動 27
表1-4 清初福建地區的抗租情形 29
表2-1 雍、乾、嘉朝福建與南洋地區進出口貨物一覽表 35
表2-2 由鹿耳門對渡廈門口配運米蝙丰?43
表2-3 由鹿仔港對渡蚶江口配運米膜尿丰?43
表2-4 由八里坌對渡五虎門配運米膜尿丰?44
表2-5 八里坌斜渡蚶江口配運米膜尿丰?44
表2-6 專運(大運) 52
表3-1 福建各地的米蔡黎J狀況 55
表3-2 規定米螂?B情形 57
表3-3 台南三郊輸出入貨品表 69
表3-4 鹿港八郊貿易表 69
表3-5 新竹行郊貿易表 70
表3-6 台北三郊貿易表 70
表3-7 宜蘭行郊貿易表 70
表3-8 澎湖行郊貿易表 71
表3-9 行郊分類表 71
表4-1 八郊對地方建設的投入情況 79
表4-2 敬義園興修 81
表4-3 彰化縣城之興修 82
表4-4 天后宮之興築 83
表4-5 其他 84
表5-1 清代台灣陂圳興築表 96
表5-2 清代台灣耕地面積增加表 97
表6-1 乾嘉年間台運商船遭風流失官蔣“?101
表6-2 清中葉到鹿耳門船舶數量 102
圖次
圖1-1 清初米蝴B輸福建路線之簡圖 46 |
參考文獻 |
□ 參考資料
【一】 史料
¨ (清)王先謙著,《東華錄選輯》,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年。
¨ 王世禎著,〈香祖筆記〉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28編,台北:新興書局編,1988年。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檔案系中國政治制度史教研室,《康雍乾時期城鄉人民反抗鬥爭資料(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 司法行政部編著,《中國民商事習慣調查報告錄》,台北:進學,1969年。
¨ 向達校,《順風相送》,收入於《兩種海道針經》,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北京:新華書店發行,1961年第一版一刷。
¨ (清)托津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91年。
¨ (清)吳中孚纂輯,《商賈便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不詳。
¨ (清)吳宜修、黃惠、 李疇等纂,乾隆《龍溪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 (明)何遠橋編撰,《閩書》(第一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發行,1994年6月第1版。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戊編》(上),台北:中華書局影印出版,1987年3月第一版。
¨ (清)柯培元撰《噶瑪蘭志略》,台北巿:成文書局,1983年。
¨ (清)郁永河,《裨海紀遊》,台灣文獻叢刊編,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委員會印行。
¨ (明)衷仲孺撰,《武夷山志》(清乾隆刊本),台南:莊嚴,1996年。
¨ (清)姚瑩,〈籌議商運台翩r,收入於丁日健編,《治台必告錄》,台灣文獻叢刊(以下簡稱文叢本)第1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8年。
¨ (清)姚瑩著,《東溟文後集》,收於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中復堂選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 (清)姚瑩,《東槎紀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
¨ (清)黃叔璥,《台海使槎錄》,文叢本第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57年11月。
¨ (清)郝玉麟等監修、(清)謝道承等編纂,《重纂福建通志》,台北:台灣商務,1983年。
¨ (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 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鹿港金長順泉郊慈善基金會編,《泉郊簡介》,鹿港: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鹿港金長順泉郊慈善基金會出版,1995年6月。
¨ 清高宗敕撰,《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 (清)陳其楫輯定,《天下路程》三卷,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741年(乾隆6年)。
¨ 國學文獻館主編,《台灣研究資料彙編‧第一輯》,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 (清)賀長齡、(清)魏源等編,《清代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中部碑文集成》,文叢本第151種,台北:中華書局,1962年9月出版。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一統志臺灣府》,台北:大通書局,1984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仁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宣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雍正硃批奏摺選輯》,文叢本第30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高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福建省則例》,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66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丙集》,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私法商事編》,南投:台灣省文獻會出版,1994年7月31日。
¨ (清)賴盛遠,《示我周行》,出版地,出版者不詳,乾隆甲午年。
¨ (清)藍鼎元,《鹿州初集》,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41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 謝國楨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中)》,明代野史筆記資料輯錄之一,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一刷。
¨ (清)覺羅勒德洪等奉修,《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
¨ (清)覺羅勒德洪等奉修,《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
¨ (清)覺羅勒德洪等奉修,《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
□ 地方志
¨ (明)王世懋,《閩部疏》,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1975年6月。
¨ (清)王琛等修、(清)張景祁等纂,《重纂邵武府志》,(清光緒26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台一版。
¨ (明)王應山纂輯,《閩都記》(明萬曆十年刊本),中國方志叢書71,台北:文成書局,1967年台一版。
¨ (清)王禮主修、陳文達所纂,《台灣縣志》,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編印,文叢本第130種,1961年。
¨ (清)余文儀著,《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文叢本第121種,1962年。
¨ (清)李廷璧主修、周璽總纂,《彰化縣志》,文叢本第156種,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 吳文星,《鹿港鎮志•人物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6月。
¨ (清)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編印,文叢本第66種,1960年。
¨ (清)周凱著,《廈門志》,文叢本第9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 (清)周鍾瑄主修、陳夢琳等編纂,《諸羅縣志》,嘉義: 嘉義縣政府出版,1983。
¨ (明)林等纂修,萬曆《福州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0年。
¨ (清)林豪著、林文龍點校,《澎湖廳志稿》,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 黃秀政,《鹿港鎮志•沿革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6月。
¨ 連橫著,《台灣通史》,上海市:商務出版社,1947年。
¨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 (清)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台北:大通書局出版,1987年。
¨ (清)陳國瑛,《台灣采訪冊》,文叢本第55種,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出版,1951年。
¨ 陳懋仁,《泉南雜誌》(學海類編第一一七冊)卷上,台北巿:藝文印書館,1965年。
¨ (清)陳壽祺總纂、魏敬中續修,《道光福建通志台灣府》,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明)彭澤修等編纂,《漳州府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年。
¨ (明)馮夢龍,《壽寧縣誌》(縮影資料),(明崇禎十年刊本)卷上,風俗,東京都 :舊上野圖書館, 國際寫真工業社,1989年(平成1年)。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經濟志交通》卷四,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71年6月。
¨ 劉超然等修、鄭豐稔纂,嘉慶《崇安縣誌》卷二,物産,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 (清)魯鼎梅主修、陳文達總纂,《重修台灣縣志》,文叢本第113種,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 (清)薛志亮修、謝金鑾, 鄭兼才纂,《續修台灣縣志》,文叢第140種,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 戴寶村,《鹿港鎮志•交通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6月。
¨ (清)顧炎武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第廿六冊,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續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二】 專書
¨ 王日根、陳支平,《福建商幫》,台北:萬象圖書,1995年1月,台灣一版一刷。
¨ 王世慶著,《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 方豪編著,《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出版地不詳:方豪,1974年。
¨ 史建云、徐秀麗譯,施堅雅著,《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4月一版一刷。
¨ 李榮秦等譯、Paul A. Cohe著,《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回顧與前瞻》,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 (美)杜贊奇著,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 卓克華,《清代台灣的商戰集團》,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年2月第一版一刷。
¨ 林會承,《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北:境與象出版社,1991年5月。
¨ 姜守鵬,《明清社會經濟結構》,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板社,1992年1月第一版。
¨ 侯怡弘著,《早期台灣都市發展性質研究》,台中:省文獻會出版,1989年6月。
¨ 施堅雅主編,《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台北:中華書局,2000年。
¨ 崧高書社編輯部編,《國史史料學》,台北:崧高書社,1985年。
¨ 陳東有著,《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行為》,楊國楨主編,《“九五”國家重點圖書》,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 陳捷先著,《清代台灣方志研究》,台北:學生出版社,1996年。
¨ 陳學文著,《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3月)初版一刷。
¨ 張仲禮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論著選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9月一版一刷。
¨ 張海鵬、張海瀛,《中國十大商幫》,安徽:黃山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 葉大沛,《鹿港發展史》,台北:左羊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 葉顯恩主編,《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新華書店出版,1992年8月一版一刷。
¨ 傅衣陵,《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2月。
¨ 楊國楨著,〈清代社會經濟區域劃分和研究架構的探索〉,葉顯恩主編,《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新華書店出版,1992年8月一版一刷。
¨ 蔣建平,《清代前期米蓿T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年1月第一版第一刷。
¨ 廖風德,《台灣史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
¨ 譚其驤著,《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刷。
【三】 學位論文
¨ 李和承著,〈明、清傳統商人區域化現象研究〉,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 洪美齡著,〈清代台灣對福建供輸米衛鰜Y之研究(1725-1860)〉,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論,1980年。
¨ 胡翠華,〈清代糧價之時間序列模型〉,嘉義:中正大學數理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30日。
¨ 施懿方,〈從郊行的興衰看鹿港的社經變遷――1661年-1943年――〉,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 張麗芬,〈湖南省米糧市場產銷研究(1644-1937)〉,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碩論,1990年。
【四】 期刊
¨ 王日根、成平之,〈評介林仁川著《明末清出初私人海上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1988年三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88年,頁100-102。。
¨ (美)王業鍵著,〈書評:全漢昇、克勞思著,《清代中葉的米糧市場與貿易》〉,《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八卷一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76年12月,頁382-384。
¨ (美)王業鍵著,〈十八世紀福建的糧食供輸與糧價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87年第二期,頁69-85;100。
¨ (美)王業鍵著,陳春聲譯,〈十八世紀福建的糧食供需與糧價分析〉載於《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二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87年。
¨ 方豪,〈台南之郊〉,《大陸雜誌》第四四卷第四期,台北:大陸雜誌社出版,1972年4月15日,頁177-199。
¨ 方豪著,〈鹿港之郊〉,《現代學苑》第九卷三期(後收入方豪六十至六十四年自選待定稿),台北:現代學苑月刊社出版,1974年,頁1-44。
¨ 巫仁恕著,〈明末清中葉城市糧食暴動之研究〉,《史原》20,台北:台大歷史所出版,1997年5月,頁317-361。
¨ 東嘉生,〈清代台灣之貿易與外國商業資本〉,《台灣經濟史初集》,文叢本第2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54年。
¨ 林仁川、陳杰中著,〈清代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貿易結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廈門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83年第二期,頁31-42。
¨ 林麗月,〈晚明福建的食米不足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5期,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出版,1987年6月,頁161-190。。
¨ 莊吉發,〈文獻足徵―故宮檔案與清代台灣史研究〉,「台灣文獻資料合作發展研討會」,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出版,1990、1991?年。
¨ 姜道章著,〈淡水之歷史與貿易〉,《台灣銀行季刊》十四卷三期,台北:台灣銀行,1963年9月,頁254-278。
¨ 馬波,〈清代閩台地區的農產品流通〉,《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總第33期,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出版,1994年4月,頁93-112。。
¨ 高王凌著,〈一個未完結的嘗試—清代乾隆時期的糧政和糧食問題〉,《九州學刊》二卷三期(總第七期),香港:香港中華文話促進中心出版,1988年4月,頁13-40。
¨ 高銘鈴,〈試論清代中期閩台間商船活動與台運-以乾隆嘉慶年間為例-〉,自印稿,頁1-17。
¨ 陳小沖,〈評“台運”〉,《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5年第一期,福州:福建論壇雜誌社出版,1985年,頁75。
¨ 〈清末的鹿港〉收入於,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附錄,台北:允晨文化,1988年,頁183-233。
¨ 陳東有,〈康熙朝米價中的商人行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三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95年,頁46-58。
¨ 陳希育,〈清代海外貿易的經營與利潤〉,《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年第一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92年,頁51-58。
¨ 陳希育,〈清代的海外貿易商人〉,《海交研究(泉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1992年,頁59-64。
¨ 陳香著,〈清代台灣供輸福建的兵糧與眷翩r,《食貨月刊》復刊第一卷六期,台北:食貨出版社,1971年9月,頁22-32。
¨ 陳國棟,〈清代中葉(約1780-1860)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帆船貿易--以船舶為中心的數量估計〉,《台灣史研究》第一卷第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6月,頁55-96。
¨ 陳國棟,〈清代中葉廈門的海上貿易(1727-1833)〉,《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四)》,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1年。
¨ 陳樺著,〈論清康雍乾時期的糧食流通政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8-6(總第78期),1988年11月,頁73-78。
¨ 葉大沛,〈鹿港「日茂行」林氏及「慶昌號」陳氏〉,《台灣文獻》第四七卷第四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96年12月30日,頁149-165。
¨ 葉大沛,〈鹿港大事記〉,《台灣文獻》第三七卷第二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頁35-81。
¨ 張中訓,〈清嘉慶年間閩浙海盜組織研究〉,《中國海洋史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86年,頁161-198。
¨ 張炳楠著,〈鹿港開港史〉,《台灣文獻》十九卷一期,1968年3月,頁1-44。
¨ 傅衣淩,〈明萬曆二十二年福州的搶米風潮─明末社會變革與動亂雜考之二〉,《南開學報(雙月刊)》總第49期,天津:南開大學學報編輯部出版,1982年第五期,頁15-19。
¨ 楊彥杰著,〈清代台灣大米對福建的輸入—以兵眷米蓮陘中腄X〉,《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1(總第24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88年2月,頁69-77。
¨ 楊國楨,〈明清社會經濟史的學術源流和研究方法〉,《史匯》第三期,中壢:中央大學歷史所出版,1997年6月,頁76-80。
¨ 劉重日、左云鵬,〈對“牙人”“牙行”的初步探討〉,《文史哲月刊(山東大學學報之一)》1957-8(總第六十期),青島: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委員會出版,1957年8月1日,頁33-40。
¨ 鄭雅真、林楓,〈清代商業史研究的新成果〉,《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三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出版,1995年,頁100-101。
¨ 羅麗馨著,〈十六、十七世紀的商業書〉,《興大歷史學報》第七期,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系出版,1997年,頁27-39。
【五】 外文資料
□ 英文
¨ Ng Chin-Keong ,Trade and Society—The Amoy Network on the China Coast 1683-1735,Singapore: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1983。
¨ Wang Yeh-Chieh, 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p,1973.
¨ ————————,The Secular Trend of Prices during the Ching Period(1644-1911),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1 V. No.2,(1972).
□ 日文
¨ 三木聰著,〈抗租阻米—明末清初期福建中心—〉,《東洋史研究》45-7,東京:東洋史研究會出版,1987年5月,頁25-57。
¨ 山本進,〈海禁米禁―清代閩浙沿海米蓮y通―〉,《社會經濟史學》第55卷,第五號,東京:社會經濟史學會出版,1989年12月30日發行,頁81-110。
¨ 安部健夫著,〈米蝠搧嘎U研究—『雍正史』一章—〉,《東洋史研究》15-4,東京:東洋史研究會出版,1982年10月,頁120-212。
¨ 香?昌紀,〈清代前期沿岸貿易關一考察─特雍正年間‧福建─天津间行─〉,《文化》35卷1﹒2号,1971年,頁28-65。
¨ 則松彰文,〈雍正期米蓮y通米价变動-蘇州福建連關中心〉,《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14,九州:九州大學文學部東洋史研究會,1985,頁157-188。
¨ 高銘鈴,〈雍正˙乾隆期福建‧台湾間米谷流通〉,《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27,九州:九州大學文學部東洋史研究會,1999年4月,頁27-47。
¨ 堤和幸,〈清代闽台间米谷流通研究现状课题〉,《现代台湾研究》第21号,大阪:台灣史研究會出版,2001年3月,頁124-131。 |
指導教授 |
賴澤涵(LAI-TSE HAN)
|
審核日期 |
2002-6-18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