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38.32.201
姓名 蘇芳玉(Fang-yu 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清末洋人在臺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
相關論文
★ 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 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
★ 災難與宣教:921後基督教在南中寮地區的傳佈★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 郁氏宗族與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 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
★ 台灣臨水夫人信仰之研究 ─ 以白河臨水宮、台南臨水夫人媽廟為例★ 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
★ 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1895-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討論清末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與海關(Maritime Customs)在臺灣的醫療行為、疾病研究與醫學教育等醫療史之相關問題。因為在傳教士的著作、報告以及教會整理的年譜、傳記與設教紀念冊,或是今人的相關著作當中,顯示清代在臺灣的長老教會於傳教過程中,在醫療工作上與同時期在臺灣活動的海關有所互動;然而,目前對於長老教會醫療傳教士的醫療行為等有多人投入研究,但在臺海關醫員從事的醫療工作卻極少被注意到,也造成二者之間在醫療方面的互動情形著墨不多。因此,除了長老教會醫療傳教士之外,部分參與醫療工作的非醫療傳教士、本地傳道人或信徒也在論述之列;再者,探討幾乎未被人注意的海關醫員之醫療相關工作情形,以及與長老教會醫療相關人士彼此之間在醫療方面的互動合作,為本篇論文的研究動機。
本文使用歷史研究法,在長時間的蒐集與原始資料的選擇之後,史料經過比較以看出每種史料的特殊性質,以及史料與史料之間的異同點,繼之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進行上述方法的過程中,亦同時進行分析方法,得以在比較各種文獻後能判定異同處、考證史料的真偽與可信度;之後加以敘述解釋,筆之於書。
本文爬梳較少人使用的《臺灣府城教會報》(Tai-Oan-Hu-Sia Kau-Hoe-Po),得知除了醫療傳教士與非醫療傳教士之外,也有一些臺灣本地傳道人或信徒參與了醫療傳道的工作,對於長老教會的醫療行為等有比較完整性的探討。關於幾乎未被使用的《海關醫報》(Medical Reports)中有關臺灣醫療之相關資料,本文除了整理這份豐富資料,羅列醫員的醫療相關行為與事實,彌補清末洋人在臺醫療史研究領域之不足;也由於前人甚少論及駐臺海關醫員及其醫療行為,只在長老教會醫療研究中附帶提及曾受到海關醫員醫療上的協助,雙方的醫療合作非其關注焦點,本文也嘗試從這些醫員的報告盡量補足這方面的資料。是故,筆者提出上述前人在清末臺灣醫療史相關研究未論及探討的部分,為本論文之特色。
關鍵字(中) ★ 醫療史
★ 海關
★ 長老教會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清末長老教會在臺灣之醫療傳道史 …………………………12
第一節 清末臺灣之醫療環境與背景………………………………………..12
一、清末臺灣之環境衛生………………………………………………..12
二、清末臺灣之傳統醫療………………………………………………..18
第二節 英國長老教會之醫療傳道史……………….……………………….26
一、英國長老教會來臺經過與首任傳教士…….……………………….26
二、英國長老教會醫療傳道史………………….……………………….28
第三節 加拿大長老教會之醫療傳道史……………………………………..48
一、加拿大長老教會來臺經過與首任傳教士…………………………..48
二、加拿大長老教會醫療傳道史………………………………………..49
第四節 傳教士對醫療傳道效果之討論……………………………………..55
第二章 清末海關在臺灣之醫療史……………………………………...64
第一節 臺灣之開港與海關…………………………………………………..64
一、清末海關與臺灣之開港……………………………………………..64
二、《海關醫報》中臺灣資料之簡介……………………………………68
第二節 海關醫員與臺灣醫療史……………………………………………..72
一、醫員對於致病原因之解釋…………………………………………..72
二、醫療之疾病種類……………………………………………………..82
三、疾病之追蹤觀察與治療藥物之實驗….……………………………119
四、洋人對本地人關於西醫看法之觀察……………………………….122
五、醫員對於醫療衛生之建議………………………………………….126
第三章 長老教會與海關在臺灣醫療史上之角色與貢獻………….138
第一節 臺灣長老教會與海關之醫療互動與合作………………………….138
一、醫療之互動………………………………………………………….138
二、傳教士協助醫員研究採集疾病相關資料………………………….145
三、試辦醫學教育……………………………………………………….147
第二節 對臺灣社會之影響與貢獻…………………………………………156
一、庸醫、江湖郎中之冒行……………………………………………156
二、中外人民關係之改善………………………………………………159
三、勸戒鴉片嗎啡毒品…………………………………………………161
四、培養醫學人才………………………………………………………167
結論…………………………………………………………………………...174
附錄一………………………………………………………………………...177
附錄二………………………………………………………………………...182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一、工具書
(一)中文
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編,《中國近代海關地名英漢對照》,廈門:中國海關學會廈門大學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1989年1月。
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編,《中國近代海關名詞及常用語英漢對照》,廈門:中國海關學會廈門大學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1989年10月。
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編,《中國近代海關機構職銜名稱英漢對照》,廈門:中國海關學會廈門大學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1990年1月。
李文奐燊總編纂,《華欣醫學大辭典》,臺北:華欣,1988年7月(11版)。
(二)英文
Otness, Harold M., One Thousand Westerners in Taiwan, to 1945; A Biograph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Dictionary, Taipei: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nmia Sinica, 1999.
二、史料
(一)中文
《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臺灣文獻叢刊第38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安平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法軍侵臺檔》(臺灣文獻叢刊第192種),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法軍侵臺檔補編》(臺灣文獻叢刊第204種),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述報法兵侵臺紀事殘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53種),臺北:臺灣銀行,1968年。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47種),臺北:臺灣銀行,1968年。
《清季臺灣洋務史料》(臺灣文獻叢刊第278種),臺北:臺灣銀行,1969年。
《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93種),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88種),臺北:臺灣銀行,1971年。
王元墀,《甲戌公牘鈔存》(臺灣文獻叢刊第39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王世慶整修,《臺灣省通志 卷一 土地志疆域篇》(二冊),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77種),臺北:臺灣銀行,1969年。
沈茂蔭,《苗栗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臺北:臺灣銀行,1962年。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林焜熿,《金門志》(臺灣文獻叢刊第80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 卷七 人物志第二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0年。
林豪,《澎湖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64種),臺北:臺灣銀行,1963年。
姚雨薌原纂,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4),臺北:文海,1964年。
洪敏麟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卷三 住民志地名沿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臺灣文獻叢刊第71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張貴永主編,呂實強、李恩涵、王爾敏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彙編:教務教案檔第二輯 同治六年—同治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
陳衍,《臺灣通紀》(臺灣文獻叢刊第120種),臺北:臺灣銀行,1961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1963年。
楊岳斌,《楊勇愨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62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
蔣毓英,《臺灣府志》,北京:中華,1985年5月。
蔡振豐,《苑裏志》(臺灣文獻叢刊第48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諸家,《樹杞林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3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賴永祥、卜新賢、張美惠纂,《臺灣省通志稿 卷三 政事志外事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0年6月。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臺北:臺灣銀行,1962年。
(二)英文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China. Medical Reports, Shanghai: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 1871-1911.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China. Service List, Shanghai: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 1875-1888.1902.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The Messenger and Missionary Record of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London: Marlborough & Co., 1864-1895.
(三)白話字
Tai-Oan-Hu-Sia Kau-Hoe-Po(《臺灣府城教會報》),Te It Tiu—Te Peh-Chap Tiu(第一張—第八十張),Kong-Su ⅩⅠNi, 6 Goeh—Kong-Su ⅩⅦ Ni, 12 Goeh(光緒十一年六月—光緒十七年十二月)。
Tai-Lam-Hu Kau-Hoe-Po(《臺南府教會報》),81 Koan—93 Koan(八十一卷—九十三卷),Kong-Su ⅩⅧ Ni, 1 Goeh—Kong-Su ⅩⅧ Ni, 12Goeh(光緒十八年一月—光緒十八年十二月)。
Tai-Lam-Hu-Sia Kau-Hoe-Po(《臺南府城教會報》),94 Koan—129 Koan(九十四卷—一百二十九卷),Kong-Su ⅩⅨ Ni, Chia-Goeh—Kong-Su ⅩⅩⅠ Ni, 11 Kap 12 Goeh(光緒十九年正月—光緒二十一年十一、十二月)。
三、專書
《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編輯小組,《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00年4月。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臺灣醫學五十年》,臺北:前衛,1995年。
王治心著,《中國基督教史綱》(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4輯),臺北:文海,1971年。
王國璠,《臺灣抗日史》(甲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1年。
石川光昭著,沐良譯,《醫學史話》(臺2版),臺北:臺灣商務,1973年。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臺北:遠流,1996年9月。
吉元昭治著,陳昱審訂,《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武陵,1999年1月。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1999年6月。
李約翰編,《長老教會之歷史與信仰》,臺北:長青文化事業,1984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9版增訂版),臺北:著者,1987年。
杜聰明,《中西醫學史略》(中華大典),臺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臺北:幼獅,1996年12月。
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臺南:人光,1996年。
康豹,《臺灣的王爺信仰》,臺北:商鼎,1997年6月。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北:稻鄉,1994年9月(2版)。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8月。
梁家麟,《福臨中華—中國近代教會史十講》,香港:天道書樓,1988年3月。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1998年。
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2版),臺北:月旦,1998年。
陳宏文,《重新發現馬偕傳》,臺北:草根,2000年。
陳宏文,《馬偕博士在臺灣》(增訂版),臺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主日學協會,1998年。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2月(臺3版)。
陳勝崑,《中國疾病史》(當代醫學叢書9),臺北:橘井,1992年。
陳勝崑,《中國傳統醫學史》(當代醫學叢書8),臺北:橘井,1992年2月。
陳勝崑,《近代醫學在中國》(當代醫學叢書7),臺北:橘井,1992年。
陳勝崑,《醫學•心理•民俗》(當代醫學叢書10),臺北:橘井,1992年2月。
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部分),北京:人民,1993年7月。
曾友正、金永麗編纂,《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衛生篇大事紀》,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年12月。
程大學,《臺灣開發史》,臺北,眾文,1991年6月。
黃文博,《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常民,1997年11月。
黃有興,《澎湖的民間信仰》,臺北:臺原,1992年8月。
黃武東、徐謙信編,賴永祥增訂,《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臺南:人光,1995年(增訂版)。
黃茂卿,《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九十年史(1865—1955)》,臺南: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1988年。
黃剛,《中美互駐使領館處歷任主管名銜錄》,臺北:培根,1998年2月。
葉振輝,《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臺北:著者自印,1985年5月。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1989年11月。
鈴木質原著,林川夫審定,《臺灣蕃人風俗誌》,臺北,武陵,1991年2月。
潘稀祺編,《新樓情‧舊相薄》,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樓醫院,1998年8月。
鄭仰恩主編,《宣教心‧臺灣情─馬偕小傳》,臺南:人光,2001年2月。
鄭連明主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95年(3版)。
鄭喜夫,《臺灣地理及歷史 卷九 官師志》第1冊,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1),臺南:人光,2000年1月(初版2刷)。
賴永祥,《教會史話》,(2),臺南:人光,1995年1月(增訂版)。
賴永祥,《教會史話》(3),臺南:人光,1995年8月。
賴永祥,《教會史話》(4),臺南:人光,1998年2月。
賴永祥,《教會史話》(5),臺南:人光,2000年1月。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第5章,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月。
戴寶村,《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1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4年。
蘇玉成編,《健全豐盛的生命》,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樓醫院院慶十週年紀念冊編輯委員會,1995年10月。
Camille, Imbault-Huart著,黎烈文譯,《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灣研究叢刊第56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
Cohen, Paul A.著,杜繼東譯,《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南京:江蘇人民,2000年10月。
Davidson, James Wheeler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臺灣研究叢刊第107種),臺北:臺灣銀行,1972年。
Garnot, E.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灣研究叢刊第73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Mackay, G. L.著,J. A. Macdonald編,周學普譯,《臺灣六記》(From Far Formosa)(臺灣研究叢刊第69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Pickering, William Alexander(必麒麟)著,陳逸君譯,《歷險福爾摩沙》(Pioneering in Formosa),臺北:原民文化,1999年。
Wright, Stanley F.著,陳養才、陸琢成等譯,《赫德與中國海關》(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上),廈門:廈門大學,1993年12月。
Zheng , Chantal(白尚德)著,鄭順德譯,《十九世紀歐洲人在臺灣》,臺北:南天書局,1999年6月。
四、論文
(一)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1. 中文
王世慶,〈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第37卷,第4期,1986年12 月,頁11-135。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三自運動(一八六五-一九四五)〉,《臺北文獻》,直字121期,1997年9月,頁83-153。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醫療傳教(1865-1945)〉,海峽兩岸教會史研究現況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桃園:中原大學,2001.11.29-11.30,頁1-31。
呂實強,〈偕叡理教士在艋舺初創教堂的經過〉,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臺灣》,臺北:宇宙光,1996年,頁33-53。
李尚仁,〈種族、性別與疾病:十九世紀英國醫學論痲瘋病與中國〉,「疾病的歷史」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6.16-18,頁1-19。
李建民,〈王莽與王孫慶—記公元一世紀的人體刳剝實驗〉,《新史學》,第10卷,第4期,1999年12月,頁1-30。
杜聰明,〈臺灣基督教會醫學史〉,《杜聰明言論集》,第2輯,高雄:高雄醫學院,1964年6月,頁541-562。
卓克華,〈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之歷史研究─海關史的一個側面考察〉,「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史討論會」會議論文,臺北:國家圖書館,2000.11.3-4,頁1-34。
周宗賢,〈清末基督教宣教師對臺灣醫療的貢獻〉,《臺灣文獻》,第35卷,第3期,1984年9月,頁1-10。
林希平,〈追想安平教會史〉,收入臺灣教會公報周刊編輯,《臺灣古早教會巡禮》,臺南:人光,1997年1月,頁486-491。
林滿紅,〈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的史料價值〉,收入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頁353-366。
邱麗娟,〈清末臺灣南北基督長老教會傳教事業的比較研究(1865-1895)〉,《臺南師院學報》,第29期,1996年,頁99-120。
范燕秋,〈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第7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33-171。
夏文學,〈白髯牧師臺灣情—甘為霖牧師的宣教之旅〉,收入鄭仰恩主編,《信仰的記憶與傳承:臺灣教會人物檔案》(1),頁24-41。
徐麗慧,〈教會醫療在臺灣〉,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臺灣》,頁299-308。
祝平一,〈展望臺灣的科技與醫療史研究:一個當代臺灣知識社群的分析〉,《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年,頁157-174。
國分直一,〈乩童的研究〉,收入林川夫編,《民俗臺灣》(第1輯),臺北:武陵,1990年1月,頁90-102。
張妙娟,〈從《臺灣府城教會報》看晚清臺灣長老教會的白話字教育〉,「回顧老臺灣 展望新故鄉 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5.5-6,頁1-26。
梁秋圓,〈他寫下了歷史—馬雅各醫生〉,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臺灣》,臺北:宇宙光,1996年,頁328-332。
郭文華,〈臺灣醫療史研究的回顧—以學術脈絡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史料研究》,第8期,1996年,頁60-75。
陳宏文譯,〈馬偕博士略傳‧日記摘要〉,收於卓邦宏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創設100週年紀念冊》,臺北:馬偕紀念醫院,1980年12月,頁16-17。
陳欣之,〈赫德在中法越南衝突期間所扮演的外交角色(1883-1885)〉,《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4期,1996年12月,頁119-156。
陳秋坤,〈人類造就了瘟疫:介紹麥尼爾教授新著:「瘟疫與人類」〉,收入陳勝崑,《中國疾病史》(當代醫學叢書9)附錄,臺北:橘井,1992年,頁282-294。
陳梅卿,〈清末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漢族信徒〉,《臺灣風物》,第41卷,第2期,1991年6月,頁33-55。
陳儀智,〈臺灣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收入鄭仰恩主編,《信仰的記憶與傳承:臺灣教會人物檔案》(1),臺南:人光,2001年9月,頁2-11。
溫振華,〈天花在臺灣土著社會傳播初探〉,《臺灣史研究暨史蹟維護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政府,1990年6月,頁363-374。
落合泰藏著、夏條久馬一註、賴麟徵譯,〈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下),《臺灣史料研究》第6期,1995年8月,頁107-129。
落合泰藏著、夏條久馬一註、賴麟徵譯,〈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上),《臺灣史料研究》,第5期,1995年2月,頁85-110。
葉倫會,〈中華民國海關所藏經濟史料〉,收入林滿紅編,《臺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調查報告(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頁177-198。
董芳苑,〈馬雅各—英國蘇格蘭長老教會首任駐臺宣教師〉,《臺灣歷史學會通訊》,第9期,1999年,頁23-25。
董芳苑,〈論長老教會與臺灣的現代化〉,收入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頁183-211。
劉士永,〈杜聰明對臺灣藥物戒癮治療的貢獻〉,「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10.23-24,頁1-41。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收於劉翠溶、伊懋可主編,《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上),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年6月,頁295-347。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年6月,頁89-131。
蕭文、顏裕庭,〈臺灣早期的基督教醫院〉,《臺灣史料研究》,第14號,1999年,頁182-188。
賴永祥,〈淡水開港與設關始末〉,《臺灣風物》,第26卷,第2期,1976年6月,頁3-17。
戴文鋒的〈《海關醫報》與清末臺灣開港地區的疾病〉,《思與言》,第33卷,第2期,1995年,頁157-213。
魏外揚,〈基督教在臺早期的醫療宣教〉,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臺灣》,頁279-297。
魏外揚,〈基督教在臺早期的醫療宣教〉,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臺灣》,臺北:宇宙光,1996年,頁279-297。
Montgomery, P. H. S.著,謙祥譯,〈1882〜1891年臺灣臺南海關報告書〉,收入《臺灣經濟史六集》(臺灣研究叢刊第54種),臺北:臺灣銀行,1957,頁108-132。
Wirth, Albrecht著,周學普譯,〈臺灣之歷史〉(Geschite Formosa’s bis Anfang, 1898),收入《臺灣經濟史六集》(臺灣研究叢刊第54種),臺北:臺灣銀行,1957年9月,頁1-84。
2. 英文
Shepherd, John R. “From Barbarians to Sinners: Collective Conversion Among Plains Aborigines in Qing Taiwan, 1859-1895.” In Daniel H. Bays, ed.,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120-137.
(二)學位論文
李欣芬,〈基督教與臺灣醫療衛生的現代化—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探討(一八九六〜一九三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張勝勛,〈由首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的施政風格論近代中國海關的精神(約1850至1927)〉,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雅玲,〈北部臺灣長老教會研究(1872-1945)〉,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志忠,〈清代臺灣中醫的發展〉,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賴志忠,〈臺灣醫療傳道史之研究─英國長老會與加拿大長老會之比較〉,輔仁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指導教授 王世慶、康豹、Paul R. Katz 審核日期 2002-7-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