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范明煥(Co-lin Fa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客家人是漢族大家庭中一個色彩鮮明、特立獨行的族群,由於不願向異族屈服,從早期發源的中原地區,歷經千餘年的時間與多次重大的輾轉遷徙後,卻處處「反客為主,以客為家」,仍保留客家特色。
一般人以為客家人只會拜三山國王,其實不然,因為客家人在歷次遷徙的過程中,要不斷面對新的環境與危機,為了生存,不但要善用中原文化的主流優勢,又能適時適地,不停的吸收在地或鄰近族群的優質文化,這種不斷學習與包容的精神,才能在每場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在神明信仰上,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所供奉的每一位神明都是具有多功能和實用性的,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不斷的被吸納融合成一多元化信仰。天下神祗,不管本土、異域,只要能為生人提供保佑和福祉的,皆可祭拜而為我所用。神威顯赫的媽祖信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商人,隨著潮州官鹽北運的腳步,在明朝憲宗成化年間以前,就傳播到粵東、閩西這些客家地區,其迎神賽會也相當的熱烈。
可是在粵東、閩西「客家」了數百年後,又因山多田少,人口激增,加上饑荒、兵災…等現實生存環境與內在因素的改變,而不得不再次冒風濤之險與黑水之惡,渡海來臺,在面對巨浪排空的恐懼與生死未卜的未來時,媽祖信仰就成了最大的精神支撐力量,從許多當代人的記載或詩詞中,都可見識到渡海的驚險和困難,以及祈求媽祖靈顯的情形,這就是媽祖東傳的原因。
等到在臺安全登陸後,先民們馬上面臨的是要怎麼活下去,這時又由於環境的艱困與經濟的貧困,無法為媽祖建廟,所以媽祖是有神無廟,進入家庭奉祀,等到客家人有能力建廟時,又迫於現實的考量而不得不建其他神廟,媽祖則與主神同祀,這是媽祖信仰的開始分化,同時任務也開始轉型。就因為新竹地區客家人的媽祖信仰大部份都是與主神同祀方式,客家人也發展出一套祭祀媽祖的方式,新竹地區客家人奉祀的媽祖,大都刈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所以每年都要到北港進香,並迎回媽祖婆遶境、祭祀、起福與演戲宴客,年年如此,一般客家民眾對媽祖的信仰很虔誠,但聲音不大。
在乾隆年間客家人進入新竹地區拓墾迄今二百多年,一共建了四座媽祖廟及主導了一座媽祖廟的管理運作,其實媽祖卻在其他眾多廟宇中與主神同祀,且與主神平分了前半年的祭典活動,所以會形成這種特色,最主要的與新竹地區的拓墾背景及族群關係有關。這些廟宇平時運作有管理組織,祭典有祭祀組織,其祭祀組織的爐主、首事,以後往往是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所以媽祖祭祀組織遂成為地方公眾人物或民意代表的養成所。而目前本區還在正常運作的客家媽祖會還有新東聖母會及老湖口神明會聖母嘗兩會。
最後歸結本地客家人媽祖信仰的區域特徵如下:(一)信仰虔誠,但長期無廟,媽祖廟不但建得晚,也建得少。(二)媽祖婆與主神共享尊榮。(三)媽祖同祀廟的祭祀活動比媽祖廟的相關活動還熱鬧。(四)堅持古味的春祭媽祖。(五)媽祖角色轉變的特殊性。(六)新竹縣各廟奉祀媽祖大都分香掬火自北港朝天宮。 |
關鍵字(中) |
★ 新竹 ★ 客家人 ★ 媽祖 ★ 信仰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目 錄
論文提要 1
第一章 緒論 4
第二章 媽祖信仰傳播的時代背景 20
第一節 由海到山–媽祖信仰的傳播 23
第二節 渡台悲歌–媽祖信仰的東傳 41
第三節 海赫山靈–媽祖信仰的分化與轉型 59
第三章 從神聖到世俗–寓於庶民生活的媽祖 79
第一節 有神無廟–進入家庭的奉祀方式 82
第二節 分香與進香–香與火的淵源與感應 98
第三節 迎媽祖與遶境–以靈治靈及驅邪賜福 134
第四節 祭祀起福-演戲酬神與宴客 169
第四章 本區媽祖信仰的特色 190
第一節 媽祖廟知多少–媽祖廟的分佈 190
第二節 新竹客家傳奇–媽祖在其他神廟中的神奇地位 220
第三節 神與人的交流橋樑–媽祖信仰的組織 232
第五章 結論 265
參考書目 278
表 目 錄
表3-1 日據時期臺灣媽祖廟到湄洲進(晉)香表………………105
表3-2 日治時期北港媽祖信徒概算表……………………………124
表3-3 在籍漢人祖籍調查表………………………………………125
表3-4 客家人佔全廳人口比例表…………………………………126
表3-5 新竹縣各廟宇每年到北港進香時間表……………………131
表3-6 新竹縣各廟宇每年迎媽祖日期表…………………………142
表4-1 新竹市天后宮財產目錄表…………………………………195
表4-2 新竹市天后宮相關神明會組織……………………………198
表4-3 神明會調查表………………………………………………244
表4-4 新竹新東聖母會會員報名表………………………………249
表4-5 新竹縣新竹新東聖母會(六十四到六十九)年度
收支明細表…………………………………………………253
表4-6 湖口庄神明會聖母嘗楊梅鎮四湖段土地臺帳……………258
表4-7 大湖口神明會聖母嘗例祭輪值編組表……………………261
圖 目 錄
圖2-1 台灣客家原鄉(粵東、閩西)………………………………22
圖2-2 汀州府圖………………………………………………………24
圖2-3 五和宮海赫山靈匾……………………………………………78
圖3-1 新竹地區的鄉鎮位置…………………………………………81
圖3-2 北港朝天宮………………………………………………… 102
圖3-3 從光緒年間到民國四十幾年客家人到北港進香
留下來的香旗……………………………………………………… 115
圖3-4 新竹街、咸菜硼、後龍等地眾弟子捐獻的朝天
宮圍牆及大正八年新竹北埔姜義豐所敬獻對聯……………120
圖3-5 迎媽祖婆的鑼……………………………………………… 145
圖3-6 迎媽祖婆的鼓……………………………………………… 145
圖3-7 園遊廟共享的宴饗………………………………………… 154
圖3-8 竹東遶境的藝閣與車陣…………………………………… 159
圖3-9 新埔地區遶境情形………………………………………… 162
圖3-10 慈天宮迎媽婆三進三退……………………………………163
圖3-11 慈天宮正月迎神……………………………………………164
圖3-12 北埔遶境及迎古董…………………………………………168
圖3-13 媽祖戲的上演………………………………………………177
圖4-1 新竹市天后宮……………………………………………… 191
圖4-2 芎林五龍五和宮外貌……………………………………… 202
圖4-3 陸寮坑口關係位置圖……………………………………… 207
圖4-4 新埔與天宮繞境執事牌及神龕…………………………… 209
圖4-5 溪南湖口顯聖宮外貌及神龕……………………………… 213
圖4-6 竹北天后宮外貌…………………………………………… 216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1. 《興寧縣志》,明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年)刊本卷三〈禮祀〉二十一,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藏,號碼06404
2. 汀州知府郝昌郡(有道),《汀州府志》嘉靖六年(按即1527),《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上海書店
3. 《汀州府志》明崇禎十年(16373)刊本,日本內閣文庫番號:漢14301,無頁碼
4. 曾曰瑛,《汀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清乾隆十七年修,同治六年刊本
5. 《興寧縣志》,明崇禎十年刊本卷三〈禮祀〉二十一,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藏收藏號碼06404
6. 清侯坤元修,溫訓纂,《長樂縣志》臺北,學生書局71.2
7. 清吳宗焯修,溫仲和纂,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嘉應州志》成文出版社57.8.1
8. 未著撰人《永定縣志》臺北市永定縣同鄉會印製
9. 清同治刊本《河源縣志》卷十一〈歲時〉,引自吳永章〈試析閩、臺粵、客家地區的媽祖〉1998
10. 王謩,乾隆二年閏九月奏言,收入清《高宗實錄選輯》第一冊,臺灣文獻叢刊186
11. 高其淖疏言,雍正五年三月〈兵部議覆〉,收入《清世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167
12.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人口篇〉,臺灣省文獻會
13. 林章連,《西河林氏恭寬大義公系斗屋族譜》1990年版
14.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明清史料》戊編第二冊
15.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4
16. 依據各姓族譜及後代子孫口碑及《福建通志臺灣府》卷15臺灣縣
17. 一種流傳在客家民間的山歌詩,未著撰人,可能是一種集體創作的作品,是一種描寫客家人渡海來臺為佣為佃所受的種種苦難的寫照,其寫實性可信度頗高,由曾吉造先生提供予黃榮洛先生,收入其《渡臺悲歌》文集內
18. 同渡臺悲歌一樣,也是流傳在客家民間的山歌式史詩,同樣收入黃榮洛先生的《渡臺悲歌》文集
19.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
20. 孫元衡,《赤嵌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0種
21. 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卷一〈海道〉臺灣文獻刊第140種
22. 周璽,《彰化縣志》,卷一〈海道〉臺灣文獻刊第156種
23. 郁永河,《裨海紀遊》,文叢第44種,48年
24. 張湄自記巡臺事,收入紀曉嵐所撰《灤陽續錄》,再收入連橫之《雅堂文集》卷三,筆記,
25. 臺灣漫錄,文叢第208種
26. 林焜熿,《金門志》卷五,兵防志,頁95,臺灣文獻叢刊第80種
27. 徐宗幹,《斯來信齋文編》,浮海前記,臺灣文獻刊第87種
28. 李元春,《臺灣志略》,卷一勝蹟,文叢第18種
29. 吳士功,「請准臺民搬眷並嚴偷渡疏(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收入《清奏疏選彙》,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五六種
30.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附考,臺灣文獻叢刊121種
31. 黃卓權、范明煥,《新竹市志》,地政篇新竹市府,86.12
32. 陳運棟,《金廣福大隘粵籍總墾戶姜義豐嘗大事年表》,手抄本
33.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下),新竹縣文化局89.3
34. 莊英章、周靈芝,〈唐山到臺灣:一個客家宗族移民的研究〉,收入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中研院73
35. 曾繁蓉,《十子十登科的父親范朝燈》,臺北月旦出版社,引自《范氏大族譜》
36.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
37. 藍鼎元,《鹿州文集》,引自溫吉編譯,伊能嘉矩著之《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會
38. 馬偕,《臺灣遙寄》,林耀南譯,臺灣省文獻會
39. 鈴木清一郎著,《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馮作民譯眾文圖書公司,臺北78.11
40. 林衡道、黃耀東,《明清臺灣碑碣選集》,臺灣省文獻會69.1
41. 戴寶村、溫振華,《大臺北都會圈客家史》,臺北市文獻會87.6
42. 《清高宗實錄選輯》,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七日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
43. 黃榮洛,《渡臺悲歌》,臺原出版社,臺北78.7
44. 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文叢71種,臺灣省文獻會86年再版
45.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坊里、竹塹堡管下,文叢74種
46.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坊里、竹塹堡管下,文叢105種
47.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坊里,臺灣文獻刊第121種
48. 李善得(C. W. Le Gender),《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弁言,文叢第46種
49. 台灣省文獻會,《台灣堡圖集》,〈行政區劃地名演變對照表〉,台灣省文獻會58.6.
50.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灣省文獻會
51.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灣省文獻會
52.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利172种
53. 顏芳姿,(從竹塹城內媽、外媽的管理權,談族群、水郊與政治的角力),收入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朝天宮董事會、臺灣省文獻會,86.9
54. 新東聖母會資料,現收藏於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臺史所編號
55. 王見川、李世偉,(關於日據時期臺灣的媽祖進仰),《民間宗教》3,86.12.
56. 蔡相煇,《北港朝天宮志》,北港朝天宮董事會,84.1
57. 徐宗幹,《斯未信齋雜錄》,臺灣文獻叢刊第93種
58.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 种
59. 諸家,《樹杞林志》,列傳,名宦,臺灣文獻叢刊第63
60. 吳子光,《臺灣紀事》(《一肚皮集》節本),文叢第36, 48.2.
61.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十一〈風俗考〉,臺灣文獻叢刊 172,52.8
62. 陳朝龍、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卷五,〈風俗〉臺灣文獻叢刊第6
63. 諸家,《樹杞林志》,風俗考,歲時 文叢第63
64. 彭祝堂,《裕謙公略傳》手抄本,民國4年
65. 《大清律例》卷十六,〈禮律〉引自《臺灣私法》第二卷,臺灣省文獻會
66. 福建藩臺衙門,《福建省例》,〈雜例〉,臺灣文獻叢刊199種
67.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媽祖廟閱覽》,博揚文化,2000.8
68. 諸家,《樹杞林志》,〈歲時〉,文叢63種,49.1
69. 原載《臺灣日日新報》,引自曾月吟〈日據時期朝天宮的發展–以《臺灣日日新報》所見為主〉收入《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70. 林焜熿《金門志》,〈雜俗〉文獻叢刊80種
71. 朱景英《海東札記》卷三,〈記習氣〉文叢19種
72. 未著撰人,《安平縣雜記》〈風俗現況〉,文叢52種
73. 連橫《雅言》文叢166種
74. 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34種
75.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社會篇〉臺灣省文獻會,81.7.31
76. 羅烈師,《大湖口的人類學探討》,新竹文化局90.9
77. 林柏燕,《新埔鎮誌》,新埔鎮公所
78. 杜正勝,《中國文化史》,臺北,三民書局
79.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七<祀典志>文叢第92种
80. 諸家,《新竹縣志初稿》,<賦役志>文叢61种
81. 未著撰人,《安平縣雜記》<官民四季祭祀曲禮>文叢52种
82. 《福建通志臺灣府》,<典禮>文叢84种
83.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四十四种
84. 侏離,狀蠻夷之語聲,《後漢書南蠻傳》:「語言侏離」此暗指福佬話。
85. 吳子光,《臺灣紀事》,引自《一肚皮集》,<臺事紀略>,文叢36种
86.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种
87. 諸家《樹杞林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3种
88. 馬偕著,林耀南訪,《臺灣遙寄》,臺灣省文獻會
89.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172種,52.8
90. 諸家,《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61種,48.11
91. 不著撰人,《新竹縣采訪冊》〈職官〉文叢145種
92. 不著撰人《新竹縣制度考》臺灣文獻叢刊01種,50.3
93. 諸家,《樹杞林志》〈典禮志〉,祠祀,臺灣文獻叢刊63種,49.1
94. 林柏燕,《新埔鎮誌》,〈宗教誌〉,新埔鎮公所86.7
95.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十一〈風俗考〉,臺灣文獻叢刊172種,臺灣銀行52.8
96. 諸家,《新竹縣志初稿》卷五考一〈風俗〉臺灣文獻叢刊61種,臺銀48.11
97. 諸家,《樹杞林志》
98. 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二篇第一章第二節第三款第二項,臺灣文獻會,82.2
99. 井出季和太繹著,郭光羊《日據下之臺政》第四章第二節,臺灣省文獻會66.4
100. 杜正勝,《中國文化史》,三民書局,臺北85.4
101. 李献章,〈媽祖傳說的原始型態〉《臺灣風物》十卷十期
102. 石萬壽,〈清代媽祖的封諡〉《臺灣文獻》四十一卷一期
103. 楊彥杰,〈山區的媽祖:一個宗教與村落的保護神〉,《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港朝天宮,臺灣省文獻會編印,86.9
104. 楊彥杰,〈長汀城關媽祖信仰的變遷〉,在「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北港朝天宮主辦,2001年5月
105. 房學嘉,〈粵東梅州的天后信仰〉,發表於「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北港朝天宮主辦2001年5月
106. 吳永章,〈試析閩、臺、粵客家地區的媽祖〉,《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
107. 陳漢光,〈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卷1期61.3,引自日人昭和三年(一九二八)〈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108. 無逸,〈民國以來媽祖學研究概述〉,《歷史月刊》,63期
109. 李豐楙,〈媽祖與儒、釋、道三教〉《歷史月刊》63期
110. 江燦騰,〈國際的媽祖–信仰傳播與學術研究〉《歷史月刊》63期
111. 無逸,〈民國以來媽祖學研究概述〉《歷史月刊》63期
112. 張珣,〈臺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六卷四期1995.12
113. 金秋鵬,〈媽祖信仰與海上交通〉,1995年澳門媽祖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引自周立方〈媽祖信仰與海洋文化〉 |
指導教授 |
張勝彥
|
審核日期 |
2002-6-27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