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楊杜煜(Tu-Yu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nce Performing Art and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Taiwan(From 1930's to 2000))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本論文主要是針對1930 年代至2000 年,將台灣舞蹈表演藝術的發展現況與
社會關係作一連結。文中分別以民族舞蹈、芭蕾、現代舞和原住民舞蹈四種舞蹈
表演藝術之形式作為章節的分隔,將該舞蹈形式與社會的關係及舞蹈的意義作一
探討。本文所撰寫的起始年份在1930 年代,這是因為探討的兩種西方舞蹈形式:
芭蕾和現代舞,都是在1930 年代由日本人傳入台灣;在1973 年台灣出現第一個
專業舞團之後,舞蹈此一表演藝術在台灣就更加蓬勃,本文即轉以專業舞團作為
主要討論的對象;而結束於2000 年,則是以一個世紀的結束作為回顧的起點。
另外本論文所使用的資料除了今日台灣各式相關於舞蹈及台灣舞蹈前輩之傳記
等書籍外,以報紙及雜誌之相關資料運用最繁,因為過去的文章對於這類的資料
使用上較為欠缺,本論文即針對此點略作補充,並訪問了相關舞團作為第一手的
史料。
舞蹈表演藝術的發展與社會的關係其實是緊密的。早期西方舞蹈的傳入是由
於殖民政府的政策使然。而某一舞蹈表演藝術形式的興盛與當時的政府政策也相
關,如:1950 年代至1970 年代台灣在民族舞蹈的表現就遠遠高出其他舞蹈形式。
1970 年代又由於整體國際及社會局勢的轉變,現代舞在台灣開始一枝獨秀的時
代。此外,舞蹈的盛行與台灣經濟的發展亦有相當的關聯,國民所得的提高增加
了民眾前往觀賞舞蹈等表演藝術的機會,也刺激舞蹈在台灣的發展。本論文即在
探討舞蹈在各個時代帶給該時代人們的共同記憶,以及舞蹈表現了該時代的哪些
共同記憶。 |
關鍵字(中) |
★ 芭蕾 ★ 原住民舞蹈 ★ 現代舞 ★ 民族舞蹈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目 次
緒論…………………………………………………………………………………1
第一章 民族舞………………………………………………………………..15
第一節 1985年至1952年民族舞蹈在台灣的情形…………………16
第二節 1952年至1973年民族舞蹈在台灣的情形……………………25
第三節 1973年至2000年民族舞蹈在台灣的情形……………………35
第二章 芭蕾……………………………………………………………………43
第一節 1930年代至1978年芭蕾在台灣的情形…………………….47
第二節 1979年至2000年芭蕾在台灣的情形………………………….61
第三章 現代舞…………………………………………………………………75
第一節 1930年代至1972年現代舞在台灣的情形…………………...77
第二節 1973年至2000年現代舞在台灣的情形……………………….87
第四章 原住民舞蹈..……………………………………………………….105
第一節 原住民舞蹈表演發展之背景…………………………………106
第二節 原住民舞蹈表演的情形………………………………………110
第三節 分析原住民舞蹈表演………………………………………117
結論………………………………………………………………………………123
附錄一:1954年至1972年全台民族舞蹈比賽成績……………………………..130
附錄二:1988年至2000年台灣民族舞團之表演情形…………………………..148
附錄三:1992年至2000年來台表演之中國大陸民族舞團……………………..150
附錄四:1979年至2000年國外重要芭蕾舞團來台一覽表……………………..151
附錄五:1973年至2000年台灣現代舞團表演情形……………………………..155
附錄六:1973年至2000年來台之重要現代舞團………………………………..165
附錄七:舞蹈年表(1936年至2000年)………………………………………..167
參考書目…………………………………………………………………………171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含翻譯作品)
(一)工具書
十三經注疏小組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3-毛詩正義(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
年。
中國大百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字版)--音樂舞蹈》,台北市:錦繡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平珩計畫主持,《表演藝術名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
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12》,
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統計年鑑民國八十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91 年。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民國九十一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2002 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二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四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五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六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年。
---------,《文化統計-民國八十八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 年。
---------,《2001~2002 台灣地區表演藝術名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局委員會,2001 年。
吳靜吉計劃主持,《表演藝術團體彙編(舞蹈)》,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 年。
林靜芸主編,《中華民國八十四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9 年。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7 年。
林靜芸、盧健英主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
年。
表演藝術雜誌社編輯小組,《中華民國八十七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9
年。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0 年。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1 年。
胡偉姣、徐黛妮編輯,《文化統計彙編-民國八十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1 年。
---------,《文化統計彙編-民國八十一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 年。
梁德馨計畫主持,《文化統計-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 年。
羅泌,〈後紀卷五‧疏傳紀第十〉,《路史》,台北市: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6 年。
(二)專書
刁筱華譯(Martha Graham 著),《血的記憶—瑪莎.葛蘭姆自傳》,台北市:時報文化企業有限
公司,1993 年。
于平,《風姿流韻:舞蹈文化與舞蹈審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年。
---------,《中外舞蹈思想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年。
王克芬、隆蔭培主編,《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1840-1996)》,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0 年。
王嵩山,《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1 年。
王麗惠編譯,《古典芭蕾基礎》,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2000 年。
平珩主編,張中煖等合著,《舞蹈欣賞》,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
古碧玲,《台灣後來好所在—中美斷交及《薪傳》首演20 週年紀念》,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 年。
朱立人主編,《舞蹈美學》,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 年。
朱美玲,《後現代思潮下—現代舞之演變》,台北市:大航家企業有限公司,2000 年。
吳士宏,《舞蹈評析與身體觀》,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
吳文星、張勝彥、溫振華、戴寶村編著,《臺灣開發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98 年。
吳錦發編,《原舞者》,台中市:晨星出版社,1993 年。
李天民、余國芳,《世界舞蹈史》,台北市:大卷文化有限公司,2001 年。
---------,《臺灣傳統舞蹈》,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1 年。
李立亨,《我的舞隨身書》,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邦正美著,李哲洋譯,《教育舞蹈原論》,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年。
何恭上編著,《芭蕾舞叢書》,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80 年。
---------,《世界傑出芭蕾舞星》,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84 年。
---------,《認識芭蕾》,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1 年。
---------,《芭蕾舞劇欣賞》,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8 年。
---------,《美妙的芭蕾》,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2000 年。
何恭上、范正宏編譯(Agnes de Mille 著),《芭蕾舞的舞與畫》,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1
年。
李維、高棪,《中西舞蹈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 年。
林秀偉,《回到身體的家—林秀偉的舞蹈花園》,台北市:時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8 年。
林懷民,《說舞》,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
--------,《擦肩而過》,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林懷民、紀慧玲、徐開塵,《喧蟬鬧荷說九歌》,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 年。
保羅‧拉夫編著,歐建平編譯,《現代舞術語辭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年。
孫紀真譯(Otis Stuart 著),《天生舞者—紐瑞耶夫》,台北市:方智出版社,1998 年。
梁春生譯(Max J. Friedländer 著),《藝術與鑑賞》,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
莊修田編譯,《現代舞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5 年再版。
莊修田譯(John Percival 著),《現代芭蕾》,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88 年。
陳雅萍、趙綺芳主編,《舞蹈研究與台灣—新世代的展望》,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2
年。
陳靜芳、葉肯昕譯(Isadora Duncan 著),《舞者之歌:鄧肯回憶錄》,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
有限公司,2001 年。
陶馥蘭,《舞書—陶馥蘭話舞》,台北市: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
張景智譯(Jonathan Culler 著),《索緒爾》,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
楊南郡譯註(伊能嘉矩原著),《台灣踏查日記〈下〉》,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
楊孟瑜,《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鄒之牧,《行草—一齣舞蹈的誕生》,台北市: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蔣介石,《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台北市:實踐出版社,1976 年。
歐建平,《舞蹈名人錄》,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
---------,《舞蹈美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年。
歐建平譯(James Michael Friedman 著),《舞蹈審美說》,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
歐建平譯(Walter Sorell 著),《西方舞蹈文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
蔡美玲譯(Michael Billington etc.著),《表演的藝術》,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 年。
劉鳳學,《與自然共舞—台灣原住民舞蹈》,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錢世錦,《世界十大芭蕾舞劇欣賞》,台北市:大呂出版社,1993 年。
(三)論文(含期刊論文、專書論文及學位論文)
王廣生,〈舞蹈〉,國史館中華民國史文化志編纂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史文化志(初稿)》,台
北市:國史館,1997 年,頁429-447。
尹德民,〈祭孔釋奠八佾舞制之面面觀〉,《孔孟月刊》19 卷4 期,1980 年12 月,頁40-43。
古峪,〈Vuvu 之歌—關於排灣族古樓樂舞〉,《山海文化雙月刊》13 期,1996 年5 月,頁58-60。
平珩受訪,黃心宜採訪,謝孟蓉整理,〈太巴塱之後—訪平珩〉,《山海文化雙月刊》19 期,1998
年7 月,頁12-14。
江日新,〈舞蹈的語言性格〉,《鵝湖》3 卷6 期,1977 年12 月,頁30-31。
江映碧,〈舞出獨特風格的中國舞蹈〉,《台灣舞蹈雜誌》2 期,1994 年7 月,頁10-12。
朱健民,〈記號學〉,《普爾斯》,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9 年。
李汝和主修,廖漢臣整修,張炳楠監修,〈舞踊〉,《台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術篇》,台北市:
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 年,頁61-80。
余承婕,〈60 年代的反叛者,90 年代的偶像—崔莎‧布朗的創作理念〉,《表演藝術》30 期,1995
年4 月,頁54-58。
余怡菁,〈永遠的前衛-摩斯‧康寧漢與電腦編舞〉,《表演藝術》20 期,1994 年6 月,頁61-63。
李哲洋,〈中國的現代舞蹈(圖集)〉,《全音音樂文摘》2 卷12 期,1973 年12 月,頁27-39。
--------,〈現代舞蹈的經緯〉,《全音音樂文摘》2 卷12 期(1973 年12 月),頁40-52。
--------,〈Ballet 一字怎樣譯〉,《全音音樂文摘》2 卷12 期,1973 年12 月,頁70-74。
何曉玫,〈現代舞的功臣—美國舞蹈節〉,《表演藝術》37 期,1995 年11 月,頁81-84。
林亞婷,〈在地的星星-他們演出港都的舞台人生〉,《表演藝術》30 期,1995 年4 月,頁39-42。
---------,〈我舞故我在—台灣舞壇的開拓者蔡瑞月〉,《表演藝術》34 期,1995 年8 月,頁20-24。
林淑美,〈吳心柳,文化成蔭〉,《表演藝術》34 期,1995 年8 月,頁42-46。
林麗珍等,〈如何欣賞舞蹈〉,《幼獅文藝》52 卷2 期,1980 年8 月,頁67-77。
邱馨慧,〈從台灣到德國的全方位舞者:余能盛〉,《表演藝術》23 期,1994 年9 月,頁37-38。
張中煖,〈原舞新貌—劉鳳學博士的新作《沉默的杵音》〉,《表演藝術》23 期,1994 年9 月,頁
14-15。
張文慧、詹幼君,〈舞蹈用語〉,收錄在丁連財等編著,《現代用語百科》,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1997 年,頁H108-109。
陳玉秀,〈韓國舞蹈〉,《雄獅美術》96 期,1979 年2 月,頁126-135。
許幼靜,〈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魚兒,〈《吉賽兒》,睽違十六年之後—為古典芭蕾舞劇催生〉,《台灣舞蹈雜誌》8 期,1995 年1
月,頁5。
陳如一,〈禁舞問題的線索〉,《訓育研究》13 卷3 期,1974 年12 月,頁30-32。
陳怡如,〈即興-古名伸舞即興〉,《表演藝術》1 期,1992 年11 月,頁95-97。
陳雅萍,〈尋回一頁失落的台灣舞蹈史—與李清漢、胡渝生談蔡瑞月的舞與人〉,《表演藝術》23
期,1994 年9 月,頁30-33。
陳學同,〈如何欣賞「風景」-澳洲現代芭蕾舞團演出〉,《幼獅文藝》34 卷5 期,1971 年11 月,
頁129-135。
葉石濤,〈台灣文學本土化是必然途徑〉,《文學台灣》4 期,1992 年9 月,頁4-8。
楊照,〈發現「中國」--台灣的七○年代〉,楊澤主編,《七0 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市:時
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 年。
趙玉玲,〈踮著腳尖的雲朵:專訪澳洲芭蕾舞校前任首席教師石聖芳(Else Tjiok)〉,《表演藝術》
12 期,1993 年10 月,頁6-9。
碧斯蔚‧梓佑,〈經驗排灣,學習有感〉,《山海文化雙月刊》13 期,1996 年5 月,頁50-56。
趙綺芳編撰,〈舞蹈〉,李丰楙、辛晚教計畫主持,《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8》,台北市:行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頁37-81。
蔡瑞月提供圖文資料,台灣舞蹈雜誌社編輯部整理,〈化雨舞涯五十年〉,《台灣舞蹈雜誌》創刊
號,1994 年6 月,頁6-10。
蔡麗華,〈原鄉沈痛的呼喚—《沉默的杵音》觀後〉,《表演藝術》25 期,1994 年11 月,頁75-76。
盧健英,〈念舞事五十—舞過半世紀,讓身體述說歷史—回顧台灣舞蹈五十年〉《表演藝術》33
期,1995 年7 月,頁6-21。
薛玉娥,〈向現實挑戰的《吉賽兒》—訪姚明麗等談台灣芭蕾舞劇〉,《台灣舞蹈雜誌》8 期,1995
年1 月,頁15-18。
薛玉娥企劃採訪,〈舞蹈生態採索—多元化,然後走向健康〉,《台灣舞蹈雜誌》3 期,1994 年8
月,頁18-19。
鍾明德,〈把台灣現代舞推向另一個高度〉,《表演藝術》7 期,1993 年5 月,頁126-128。
(四)口述歷史資料及舞蹈家相關專書
李小華,《劉鳳學訪談》,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徐開塵,《羅曼菲—紅塵舞者》,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年。
楊杜煜整理訪問,〈台北民族舞團侯秀華老師〉,2003 年4 月16 日,未刊稿。
蔡瑞月口述,蕭渥廷主編,蕭渥廷、謝韻雅、龐振愛訪談筆錄,《台灣舞蹈先知—蔡瑞月口述歷
史》,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
蕭渥廷主編,謝韻雅執行編輯,《台灣舞蹈e^月娘:蔡瑞月攝影集》,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1998 年。
蔡麗華接受教育之聲,教育廣播電台,掌聲響起的節目專訪,台北民族舞團提供,未刊稿。
鍾明德,《舞道—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台北市:時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9 年。
(五)報紙資料
王介生攝,〈金山芭蕾舞團抵台〉,《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2 日第4 版。
---------,〈金山芭蕾舞影〉,《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3 日第4 版。
中央日報訊,〈美國芭蕾舞團團長昨抵台〉,《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1 日第4 版。
---------,〈舞蹈家傳教師哥登柏克斯曼舞團男台柱之一〉,《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1 日
第4 版。
---------,〈美芭蕾舞團今晚上演〉,《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2 日第4 版。
---------,〈今天芭蕾節目〉、〈金山芭蕾舞團昨首次演出〉、〈芭蕾舞星健康第一中國小孩最懂藝
術〉,《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3 日第4 版。
---------,〈金山芭蕾舞團昨離台赴菲〉、〈芭蕾舞星依依惜別耳環有字意義深刻〉,《中央日報》,
1957 年1 月15 日第4 版。
---------,〈王月霞舞研所今舞蹈欣賞會〉,《中央日報》,1957 年6 月13 日第4 版。
--------,〈劉玉芝舞蹈研究所將舉行師生表演會〉,《中央日報》,1957 年6 月27 日第4 版。
---------,〈民族舞蹈競賽定三月間舉行〉,1959 年1 月31 日第8 版。
--------,〈日華舞蹈家康嘉福廿七日表演芭蕾舞〉,《中央日報》,1959 年5 月20 日第8 版。
--------,〈全省民族舞蹈決賽昨夕頒獎圓滿結束〉,《中央日報》,1960 年5 月11 日第5 版。
--------,〈民族舞蹈決賽昨晚圓滿閉幕〉,《中央日報》,1961 年5 月6 日第3 版。
--------,〈民族舞蹈比賽優勝成績揭曉〉,《中央日報》,1962 年5 月7 日第4 版。
--------,〈民族舞蹈賽兩組已揭曉〉,《中央日報》,1964 年5 月9 日第7 版。
---------,〈民族舞蹈比賽昨晚頒獎落幕〉,《中央日報》,1964 年5 月10 日第7 版。
---------,〈全省民族舞蹈賽今日閉幕頒獎〉,《中央日報》,1965 年5 月9 日第7 版。
---------,〈民族舞蹈賽昨決賽完畢〉,《中央日報》,1965 年5 月10 日第7 版。
--------,〈全省民族舞蹈比賽臺北市初賽下月中舉行〉,《中央日報》,1966 年3 月1 日第7 版。
--------,〈劉京倫舞蹈會今起舉行兩天〉,《中央日報》,1966 年4 月8 日第7 版。
---------,〈舞蹈研究社廿四所註銷〉,《中央日報》,1966 年2 月24 日第7 版。
---------,〈現代舞需要創造不必向他人抄襲〉,《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15 日第6 版。
---------,〈黃忠良現代舞今起公演兩天〉,《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19 日第6 版。
---------,〈幕上舞影婆娑動人〉,《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20 日第6 版。
---------,〈黃忠良的現代舞風靡了國內觀眾〉,《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21 日第6 版。
---------,〈教育部獎勵黃忠良〉,《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30 日第6 版。
---------,〈教部昨頒贈黃忠良獎章〉,《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31 日第6 版。
---------,〈蔡光代師生舞蹈會七日在中山堂舉行首次演出芭蕾舞劇「仙女」〉,《中央日報》,
1968 年12 月3 日第6 版。
--------,〈民族舞蹈比賽部份成綪評定〉,《中央日報》,1969 年5 月7 日第6 版。
---------,〈中華舞蹈社將演芭蕾舞〉,《中央日報》,1970 年5 月12 日第6 版。
---------,〈民族舞蹈比賽結束各組優勝定今頒獎〉,《中央日報》,1972 年18 日第6 版。
中央日報高雄九日電,〈民族舞蹈競賽在高圓滿閉幕〉,《中央日報》,1966 年5 月10 日第3 版。
中央日報高雄九日電,〈推廣民族舞蹈教廳擬四原則〉,《中央日報》,1966 年5 月10 日第3 版。
中央日報高雄訊,〈民族舞蹈決賽昨日揭開序幕〉,《中央日報》,1970 年5 月25 日第5 版。
中央日報高雄廿五日電,〈民族舞蹈決賽部份項目揭曉〉,《中央日報》,1970 年5 月26 日第6
版。
中央日報桃園訊,〈民族舞蹈競賽成績陸續揭曉〉,《中央日報》,1971 年5 月7 日第6 版。
--------,〈民族舞蹈比賽成績陸續揭曉〉,《中央日報》,1971 年5 月9 日第6 版。
中央日報專訪,〈中國文化為體現代舞蹈形式〉,《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13 日第6 版。
---------,〈大自然中起舞切合舞蹈主題〉,《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16 日第6 版。
中央日報臺中十七日電,〈民族舞蹈比賽三組成績揭曉〉,《中央日報》,1963 年6 月18 日第7
版。
中央日報臺中十八日電,〈民族舞蹈比賽昨晚圓滿閉幕〉,《中央日報》,1963 年6 月19 日第7
版。
中央日報臺中三日電,〈民族舞蹈決賽明在中市揭幕〉,《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4 日第6 版。
中央日報臺中九日電,〈舞蹈決賽閉幕各組名次評定〉,《中央日報》,1967 年5 月10 日第6 版。
中央社臺北十三日電,〈田徑國手蘇文和將演出芭蕾舞劇〉,1970 年5 月14 日第6 版。
不撰稿人,〈關於即將前來台灣演出的舊金山芭蕾舞團〉,《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 日第5 版。
不撰稿人,〈第六屆民族舞蹈賽各組得獎名單揭曉〉,《中央日報》,1960 年5 月11 日第5 版。
幼獅社訊,〈民族舞蹈競賽成績全部評定十六頒獎〉,《中央日報》,1956 年5 月12 日第4 版。
---------,〈民族舞蹈賽成績評定〉,《中央日報》,1958 年4 月4 日第5 版。
---------,〈全國民族舞蹈競賽成績昨評定〉,《中央日報》,1959 年4 月11 日第8 版。
---------,〈蔡瑞月舞蹈社今演芭蕾舞劇〉,1970 年5 月15 日第6 版。
江世芳,〈「新象藝術節」引進日本第二代舞踏〉,《中國時報》,1997 年1 月29 日第25 版,文化
藝術。
---------,〈現代舞先驅蔡瑞月下周澳洲歸來〉,《中國時報》,1997 年12 月3 日第23 版,文化
藝術。
伊蕾,〈談蔡瑞月的舞蹈表演會〉,《中央日報》,1957 年4 月9 日第5 版。
吳昭明,〈蔡瑞月重見府城鄉親〉,《中國時報》,1998 年1 月10 日第23 版,文化藝術。
季季,〈阿嬤舞姬—李彩娥的點點滴滴〉,《中國時報》2003 年4 月2 日第39 版,人間副刊。
軍聞社訊,〈民族舞蹈競賽下月中在北市舉行〉,《中央日報》,1954 年1 月10 日第4 版。
---------,〈民族舞賽今日預排〉,《中央日報》,1954 年2 月13 日第4 版。
林純如,〈芭蕾盛宴-俄羅斯十大巨星演出-下月25 日在台中、高雄、台南及台北與觀眾見面〉,《民
生報》1991 年10 月16 日。
林凱盈、陳盈珊綜合報導,〈陽春祭孔大典老外也失望〉,《中國時報》1997 年9 月27 日。
徐開塵報導,〈妮娜三度來台獻舞藝〉,《民生報》1996 年12 月4 日第19 版,藝文新聞。
---------,〈妮娜魅力依舊蝶戀博得喝采〉,《民生報》1996 年12 月6 日第19 版,藝文新聞。
陳希林,〈「雲門廿五」首演門票銷售一空〉,《中國時報》,1998 年4 月2 日。
---------,〈「劇場S 先生」全省翩然起舞〉,《中國時報》,1998 年4 月8 日第26 版,文化藝術。
郭惠煜攝,〈金山芭蕾舞影〉,《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4 日第4 版。
---------,〈李淑芬舞研所表演天鵝湖〉,《中央日報》,1957 年6 月5 日第4 版。
黃進仁,〈辜雅棽表演舞蹈〉,《聯合報》,1957 年5 月13 日第3 版。
賴廷恆,〈巴西「越限」現代舞團撩動感官情緒〉,《中國時報》,1998 年5 月15 日第26 版,
文化藝術。
---------,〈余能盛接任德國科堡總監〉,《中國時報》,1998 年5 月16 日第26 版,文化藝術。
---------,〈澳洲表現舞團演出十年飛舞〉,《中國時報》,1998 年6 月2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俞秀青新舞「旅程」說新生〉,《中國時報》,1998 年7 月17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陶馥蘭新舞九月登場〉,《中國時報》,1998 年8 月31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蕭靜文「女性大地」用舞蹈論平權〉,《中國時報》,1998 年9 月12 日第11 版,文化
藝術。
---------,〈林懷民「手舞足蹈」先苦後甜〉,《中國時報》,1998 年9 月30 日。
---------,〈蕭靜文點召六人舞展續攤〉,《中國時報》,1998 年10 月16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太古踏十年慶轉型成功〉,《中國時報》,1998 年10 月20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漂兒舞團下月訪台演出交流〉,《中國時報》,1998 年11 月2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古典芭蕾也要高喊:賜我一票〉,《中國時報》,1998 年12 月2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荷蘭舞蹈劇場歐洲頂級舞團〉,《中國時報》,1999 年2 月5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珍妮絲‧布蘭納與舞者明演出〉,《中國時報》,1999 年5 月8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舞相四色」六月匯演〉,《中國時報》,1999 年5 月9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大陸現代舞團首度台灣亮相〉,《中國時報》,1999 年5 月13 日。
---------,〈雲南藏族歌舞團下月來訪〉,《中國時報》,1999 年8 月1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鄂爾多斯歌舞團將來台「搶新娘」〉,《中國時報》,1999 年11 月7 日第11 版,文化
藝術。
---------,〈吳青岑美夢正成真〉,《中國時報》,1999 年12 月6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台北首督芭蕾回歸古典狂想〉,《中國時報》1999 年12 月17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網路辦舞展慶賀母親節〉,《中國時報》,2000 年5 月15 日第11 版,文化藝術。
蘇玉珍,〈美芭蕾舞團導演與女星〉,《中央日報》,1957 年1 月12 日第4 版。
鳳磬,〈評許清誥芭蕾表演會〉,《聯合報》,1960 年5 月3 日第6 版。
(六)影像及有聲資料
林懷民舞蹈編作,《九歌》錄影帶,台北市: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1993 年。
二、西文部分
Bremser, Martha(e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Volume1 A-K 、Volume2 L-Z. Detroit:St
James Press, 1993.
Ganeri, Anita,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Ballet. London:Pavilion Books Ltd. 1998.
Horst, Koegler(ed.),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
指導教授 |
賴澤涵(Tse-Han Lai)
|
審核日期 |
2003-7-9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