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5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5 、訪客IP:3.15.219.183
姓名 黃玉惠(Yu-Hui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
(Hot Spring's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Peitou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mance of Taiwan)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藉由北投溫泉的研究來探討日治時期文化經驗的移植過程。溫泉所象徵的「潔淨」概念,一方面傳輸了日本的衛生觀念;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塑造出一種屬於日本的文化經驗。這種文化經驗一方面強化了作為統治階級優越地位的意識形態,鞏固他們對母國與天皇的效忠;被殖民的臺灣人則受到這種文化經驗的影響,進而對殖民者產生認同。溫泉成了這種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將日本文化和階級觀念引進臺灣,建構出新秩序和文化。另ㄧ方面,本文想從溫泉研究中找出殖民政府如何主導、應用溫泉所帶來的新的動線和文化,並由此再現當時城市的休閒結構,重新看過去所不為人注意,卻是真實城市生活的面貌,如果我們可以從「休閒」的經驗和需求來看一個城市,可能會產生一個完全不同的都市地理圖像,筆者將休閒經驗拉回日治時期的北投,逐步嘗試建立以休閒為主的都市歷史。
關鍵字(中) ★ 北投
★ 溫泉
★ 潔淨
★ 休閒
★ 城市
關鍵字(英) ★ Hot Spring's
★ Development
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日臺的溫泉文化....................................................................................................... 21
第一節 日本人的溫泉沐浴文化......................................................................................... 21
第二節 中國人的溫泉沐浴文化......................................................................................... 35
第三節 移居臺灣的漢人與溫泉開發................................................................................. 40
第二章 殖民者溫泉知識的建構............................................................................................... 47
第一節 土地:殖民權力的擴張......................................................................................... 47
第二節 北投:溫泉的發祥地............................................................................................. 57
第三節 鐵路:帝國勢力的延伸......................................................................................... 84
第三章 殖民者溫泉文化的傳播................................................................................................. 95
第一節 殖民地休閒旅遊的推廣......................................................................................... 95
第二節 殖民文化下的休閒生活模式............................................................................... 103
第三節 北投的集體記憶和休閒城市的建立................................................................... 113
結論............................................................................................................................................ 120
參考書目.................................................................................................................................... 124
附表1:臺北州統計全臺各地溫泉的入浴人數...................................................................... 131
圖片目次
圖0-1 :風呂屋內部 11
圖0-2 :湯女 11
圖1-1-1:古日本地圖 22
圖1-1-2:日本島根縣玉造溫泉 23
圖1-1-3:日本愛媛縣道後溫泉 23
圖1-1-4:聖德太子像 24
圖1-1-5:光明皇后施浴圖 25
圖1-1-6:西本願寺的風呂屋 28
圖1-1-7:鎌倉室町時代的風呂屋 30
圖1-1-8:鐵砲風呂 30
圖1-1-9:江戶時期的湯女圖 31
圖1-2-1:傳統住宅臥室家具擺設圖 39
圖2-2-1:溫泉試驗成績書 60
圖2-2-2:臺灣的八景十二勝 61
圖2-2-3:天狗庵 65
圖2-2-4:松本龜太郎 65
圖2-2-5:星の家 69
圖2-2-6:五十鈴 69
圖2-2-7:松濤園 70
圖2-2-8:神泉閣 70
圖2-2-9:新薈芳 70
圖2-2-10:日治時期北投溫泉旅館分佈圖 71
圖2-2-11:《臺灣日日新報》刊登廣告費用 72
圖2-2-12:松濤園刊登報紙廣告 72
圖2-2-13:刊登在《風月報》上松濤園的廣告 73
圖2-3-1:淡水鐵道沿線觀光景點路線圖及北投支線關係圖 88
圖2-3-2:全臺的溫泉分佈地 90
圖3-2-1:鐵道部宣傳增開班次的報紙廣告 108
圖3-3-1:一九一三年北投納涼會報紙廣告 118
表目次
表2-1-1:一八九六年臺灣總督府收購北投地區部分房屋收購評價書 50
表2-1-2:一八九六年臺灣總督府收購北投地區菜園墓地評價書 51
表2-1-3:一八九六年臺灣總督府收購北投地區部分土地範圍與面積 52
表2-2-1:日治時期北投溫泉旅館簡介表 67
表2-2-2:日治時期公教人員月薪 74
表2-2-3:日治時期工人薪資明細表 74
表2-2-4:部份落籍及活躍於北投地區的日本人 76
表2-2-5:北投庄的人口統計 80
表2-2-6:日治時期各組合募集金比較表 82
表2-3-1:臺灣各大都市到北投的火車價位表 87
表2-3-2:臺灣十四日旅遊景點行程 91
表3-1-1:部份來台觀光的團體 96
表3-1-2:久邇宮邦彥王同妃殿下訪臺行程 97
表3-1-3:朝香宮殿下訪臺行程 98
表3-1-4:皇太子臺灣行啟 100
表3-2-1:北投地區特種行業價格表 106
表3-2-2:湯屋課稅和貸座敷業課稅比較 105
表3-2-3:一九一三年鐵道部的購車優惠方案 107
表3-2-4:全臺各地溫泉的入浴人數折線圖 109
表3-3-1:臺北市各公小學校校外教學活動 116
表4 :北投地區知名的臺籍人士 12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檔案
《日本社會衛生年鑑》,(大正14年版,大正14年12月15日刊)
《專賣局公文類纂》第2278/1號,<久彌宮殿下奉迎委員會規程>,大正9年10月。
《專賣局公文類纂》第2452號,<臺灣行啟こ付御打合事項>,大正12年2月22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5-1934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895-1943。
<二>中文專書
《古文觀止》,(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台灣大年表》,(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昭和七年)。
又吉盛清著 魏廷朝譯,《日本殖民下的臺灣與沖繩》,(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中國學術院台灣新方誌編輯委員會編,《陽明山新方誌》,(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72年)。
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編,《中華文化通志.宗教與民俗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內政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聯勤總部測量部,1987。
日本中等學校地理歷史科教員協議會編,《臺灣旅行報告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昭和七年)。
牛慶福,《北投歷史之旅》,(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1年)。
托馬斯古德爾著、成素梅譯,《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昆明:雲南出版社,2000年)。
江政寬,《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溫泉開發管理方案》,(臺北:交通部觀光局,1999年)。
余文儀、黃佾,《續修臺灣府志》,(臺北 : 成文出版社, 1984)。
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李亦園、莊英章編,《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
李東明,《永遠的北淡線》,(臺北:玉山社,2000年)。
李乾朗,《陽明山國家公園傳統聚落暨建築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88年)。
周鍾宣,《諸羅縣志》,(嘉義:嘉義縣政府,1983年)。
施淑編,《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洪陳廖等編,《臺灣堡圖集》,(臺灣省文獻會編印,1969年)。
洪德仁,《北投生活家園》,(臺北:光寶文教基金會,2000年)。
洪德仁,《北投采風》,(臺北:人人出版,2000年)。
洪德仁,《戀戀北投溫泉》,(臺北:玉山社,,1997年)。
洪德俊編,《北投地方史--教育篇》,(臺北:北投文化基金會,2001年)。
約翰凱利著、趙冉譯,《走向自由—休閒社會學新論》,(昆明:雲南出版社,2000年)。
徐堅,《初學記》卷七,(臺北:新興出版社,1972年)。
班固,《漢武故事》,(臺北:藝文出版社,1965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大通,1987年)。
張建隆,《看見老臺灣》,(臺北:玉山社,1999年)。
張勝彥,《清代臺灣廳縣制度之研究》,(臺北:華世出版社,1993年)。
清少納言著、林文月譯,《枕草子》,(臺北:洪範出版社,2000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01年)。
莊展鵬,《溫泉家鄉》,(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許陽明,《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臺北:新新聞出版社,2000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陳夢林,《諸羅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983年)。
馮爾康,《中國古代宗族與祠堂》,(臺北:商務出版社,1998年)。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
葉啟政主編,《當代社會思想巨擘》,(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實測紀錄》,(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2年)。
臺灣省旅遊事業管理局,《臺灣北部地區溫泉規劃—臺灣溫泉旅遊之分析與政策擬議》,(臺北: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室,1987年)。
劉文駿,《百年臺灣鐵道》,(臺北:果實出版社,2003年)。
劉北成編,《福柯思想肖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木鐸出版社,1974年)。
盧建榮,《文化與權力》,(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日文專書>
アルウ.リトル.クルーティエ,《水と溫泉の文化史》,(東京:三省堂,1996年)。
井上光貞,《日本書紀》,(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58年)。
井東憲,《臺灣案內》,(臺北:成文出版社,1935年)。
永原慶二監修,《岩波日本史辭典》,(東京:岩波書局,1999年)。
荻原千鶴,《出雲國風土記》,(東京:談講社學術文庫,1999年)。
金澤庄三郎編纂,《廣辭林》,(東京:三省堂,1934年)。
虎尾俊哉,《延喜式》,(東京:吉川弘文館,1995年)。
高成鳳,《植民地鐵道と民眾生活》,(東京:法政大學出版,1999年)
佐佐木智,《社會事業の友》(臺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昭和8年8月1日)。
佐藤政藏,《臺北州下の溫泉》,(臺北:臺灣實業評論社,1937年)。
佐藤眠洋,《改隸四十年的臺灣》,(臺北:成文出版社,1935年)。
山下普司編,《觀光人類學》,(東京:新曜社,1999年)。
山中忠雄,《溫泉大鑑》,(東京:日本溫泉協會,1935年)。
小川琢治,《溫泉の研究》,(東京:內外出版,1925年)。
松田忠德,《溫泉力》,(東京:集英社,2001年)。
松澤聖,《憧れの島 美しの蓬萊島》,(臺北:臺北活版社印刷,昭和四年)。
杉山直治郎,《溫泉研究》,(東京:日本溫泉協會,1931年)。
石井八萬次郎,《臺灣地質礦產圖及說明書》,(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明治30年)。
大塚清賢編,《躍進臺灣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昭和12年)。
大島建彥編,《日本を知る事典》(東京:三松堂株式會社,1994年)。
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原圖調製,《北投》,(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9年)。
竹中信子,《植民地臺灣的日本女性生活史》,(東京:田畑書局,1995年)。
中橋德五郎,《臺灣大觀(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中村昭,《溫泉百話》,(東京:青弓社,1997年)。
朝尾道弘等編,《日本史辭典》,(東京:角川書局,1996年)
田山花袋,《溫泉周遊》,(東京:金星堂,1931年)。
田中ㄧ二,《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文獻委員會,1998年)。
日本中等學校地理歷史科教員協議會編,《臺灣旅行報告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昭和七年)。
日本風俗史學會編,《日本風俗事典》,(東京:弘文堂,1990年)。
八岩まどか,《溫泉と日本人》,(東京:青弓社,2002年)。
比田井南谷,《唐拓溫泉銘》,(東京:雄山閣,1983年)。
平田源吾,《北投溫泉》,(臺北:天狗庵,1909年)。
北投庄役場編,《北投庄勢要覽》,(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日本殖民下的臺灣與沖繩》,(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局,1985年)。
臺北市役所編,《臺北市政二十年史》,(臺北:成文出版社,1945年)。
臺灣新聞社編,《臺灣實業名錄》第一輯,(臺北:臺灣新聞社,1934年)。
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編,《臺灣勸業共進會案內》,(臺北:編者自印,1916年)。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明治28年~昭和13年》,(臺北:南天出版社,1994年)。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溫泉案內》,(臺北:編者自印,1932年)。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編者自印,1935年)。
<五>期刊、學位論文
方怡堯,<溫泉遊客遊憩涉入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為例>,(國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所,2002年)。
王正宗,<北投溫泉>,《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第一期》,2001年。
吳文星,<如何看待日據時代臺灣史>,《學術演講專輯第12輯》,(臺北:國立師範大學,1996年)。
吳奇娜,<十七十九世紀北臺灣硫磺貿易政策轉變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美華,<日治時期溫泉和建築>,(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哲奇,<日治時期臺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巴爾登對臺灣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沙學俊,<北投市街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7年)。
邱芸郁,<日本人的贖罪意識>,(私立東吳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洪睿貞,<史遺蹟連結保存方式之研究--以路傍博物館與生活環境博物館為概念>,(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范燕秋,<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人的人種衛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夏鑄九,<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0,(2000年,12)。
夏鑄九,<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程式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0期2000年12月。
徐世怡,<烏來觀光旅遊空間的社會歷史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徐裕健、陳成章,<殖民城市的文化空間與權力—以日治時期臺北之休閒生活模式及空間建構為個案>,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舉辦的「文化政治與歷史重構」研討會,1995年。
袁金玉,<國中生博物館經驗個案之研究:以臺北市北投國中的一群學生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張正賢,<地方文化與歷史水域再生北投生活印象導覽館設計>,(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張炎憲,<日治時代臺灣史的研究定位>,《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6期,1993年。
莊孟榮,<探討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形塑過程與居民參與機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郭雅雯,<日治時期臺灣日式住宅平面構成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2003年6月)。
陳允芳,<北投傳統人文景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陳惠滿,<北投聚落景觀變遷的研究--人文生態觀點之探討>,(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肇夏,<臺灣溫泉成因與地質探勘之我見>《地質》,第1卷,第2期,頁107-108。
葉慈鴻,<北投地區溫泉建築及其空間變遷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蔡容任,<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從臺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鄭淑娟,<清代硫磺政策與臺灣硫磺之開採研究>,(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元月)。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指導教授 賴澤涵、朱德蘭
(JEH-HANG LAI、Te-Lan Chu)
審核日期 2005-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