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12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5 、訪客IP:18.227.24.11
姓名 陳家副(Chia-Fu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明代兩廣總督兵源與餉源之研究
(The Military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under the Governor of Kuangtung and Kuanghsi in the M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以明代兩廣總督為題,探討總督軍門的創設、總督的軍兵與餉銀來源、總督經營餉銀的策略與困境等問題。在兩廣總督的創設部分,自成化初年總督常設地方後,從其官稱、駐地與轄區的變化,即可窺知總督仍有濃厚的任務遣派色彩。研究後發現,總督官員的選派,多由具備豐富地方經驗之官員擔任,而總督陞遷南京官職的機會,則略高於陞轉北京的比例。
兩廣總督係為統籌軍務並撫平變亂而設,在此前提下,首要面對的是-衛所官軍缺額且民兵不得實用的困境,於是在兵源方面,總督必須有所調整以因應之。以總督所在的梧鎮防衛為例,該地以輪班的方式,調集廣東官軍與廣西土司兵戍守其地。遇有舉兵征伐時,總督除了徵調土司兵外,亦須另募勁旅以助之。但是各兵種多有弊病,總督雖嘗試謀求改善之道,但成效卻相當有限。在軍士餉銀方面,兩廣每歲餉銀的收入,係以廣東餉銀為大宗,其中廣鹽與商舶之利的徵收更是總督關注的焦點。經由研究後可知,梧鎮歲入餉銀中,有高達七成源自於廣東,至於廣西的餉銀,則有半數以上來自梧鎮每年的撥發,因此梧鎮在兩廣餉銀的運作方式中,具有居中轉運的重要地位。
總督為確保餉銀的收入,採用爭取廣鹽行銷之區,並奏留上納朝廷的稅銀為其主要方式。在開闢財源的策略上,以默許外商入居濠鏡澳最引人注目,其間雖有廣東士紳的質疑與反對,但始終未將其驅逐。相反的,廣東官府為治理澳門與防制外商,又必須投入可觀的費用,以故在增加餉銀的實際效用上,似乎不甚理想。總督雖多方設法增加餉銀的收入,但地方財政仍無法收支平衡,究其原因,與募兵過多、鄰省拖欠餉銀,加以萬曆皇帝的橫征暴斂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本文研究後認為,明代兩廣總督在徵集士兵與餉銀等問題上,往往費心經營以求兵強餉足,其結果雖無法完善盡美,但其苦心與努力,對於鞏固明朝東南邊區的統治,仍有其貢獻並值得肯定。
關鍵字(中) ★ 餉源
★ 明代
★ 兩廣總督
★ 兵源
關鍵字(英) ★ Military
★ Financial
★ the Governor of Kuangtung and Kuanghsi
★ Ming Dynasty
論文目次 緒 論…………………………………………………………………1
第一章 兩廣總督的創設…………………………………………8
第一節 兩廣總督設立之背景因素………………………9
第二節 兩廣總督的建置與轄區的變遷…………………20
第三節 兩廣總督的選派與職掌…………………………32
第二章 兩廣總督的軍兵來源…………………………………44
第一節 輪戍廣西與梧鎮的軍兵…………………………46
第二節 總督征伐時的軍兵………………………………57
第三節 將士的賞罰與變亂………………………………68
第三章 兩廣地區餉銀之來源…………………………………77
第一節 廣鹽的餉銀之收入………………………………78
第二節 廣東的商舶稅收…………………………………84
第三節 梧鎮與廣西餉銀的收支…………………………94
第四章 總督經營餉銀之策略與困境………………………107
第一節 地方餉銀的爭取與開闢………………………108
第二節 濠鏡澳的管治策略……………………………117
第三節 廣東餉銀短缺之因……………………………134
結 論………………………………………………………………141
參考書目…………………………………………………………146
附錄一:明代兩廣總督經歷表……………………………………157
附錄二:萬曆年間 梧鎮之衛所官軍、民壯、巡檢司弓兵數額表…170
附錄三:梧鎮班軍數額表…………………………………………171
附錄四:兩廣領兵將士與官員的犒賞銀兩………………………172
附錄五:明代廣東鹽場分佈圖……………………………………174
附錄六:廣東南頭寨信地疆界圖…………………………………175
附錄七:明代兩廣行政區域圖……………………………………177
附錄八:清代澳門全圖……………………………………………178
附錄九:明代兩廣總督圖像與簡介………………………………179
圖次目錄
圖1-1 梧州府城圖…………………………………………………27
圖1-2 肇慶府城圖…………………………………………………29
圖3-1 佛郎機人圖像………………………………………………87
圖4-1 明代行鹽區劃圖……………………………………………109
圖4-2 廣州省城圖…………………………………………………121
圖4-3 古今濠鏡澳(澳門)關閘圖…………………………………127
圖4-4 香山前山寨圖………………………………………………128
表次目錄
表1-1 明代兩廣總督轄區變遷表…………………………………31
表1-2 明代兩廣總督任期表………………………………………33
表1-3 明代巡撫、總督、兩廣總督 平均任期統計表…………………37
表1-4 明代兩廣總督異動統計表……………………………………40
表2-1 輪戍梧鎮的廣東衛所官軍 實際兵額數量表…………………50
表2-2 廣西土司輪戍梧鎮兵額表…………………………………55
表2-3 輪戍梧鎮的廣西土司兵 兵額數量表………………………56
表2-4 兩廣總督轄下標兵系統變革表………………………………67
表2-5 兩廣軍士賞格條例…………………………………………69
表2-6 兩廣軍士罰格條例…………………………………………70
表3-1 嘉靖年間 廣東鹽課提舉司 各鹽場稅銀……………………78
表3—2 廣東行鹽商人納堂處………………………………………82
表3-3 梧州廠雜貨稅額表…………………………………………95
表3-4 解送梧鎮的太平橋稅餉銀 變化表…………………………98
表3-5 梧鎮的精兵月糧……………………………………………98
表3-6 梧州廣備倉米 各縣攤派折銀數……………………………99
表3-7 梧鎮歲入軍餉統計表………………………………………100
表3-8 崇禎年間梧鎮軍餉銀支用細目表…………………………101
表3-9 萬曆初 廣西布政司收貯餉銀………………………………105
表3-10 萬曆初 廣西州縣收貯餉銀………………………………105
表4-1 萬曆年間 廣東地方存留餉銀數額…………………………13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
(一)正史、政書與雜史
《明清史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據1957年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刊行影印,北京:中華書局,1987)。
《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1966)。
《萬曆邸抄》(台北:古亭書屋影印,1968)。
《崇禎長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明〕方孔炤,《全邊略記》(《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11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田汝成,《炎徼紀聞》(《叢書集成初編》3979冊,據指海本排印,北京:
中華書局,1985)。
〔元〕朱思本原圖、〔明〕羅洪先增纂,《廣輿圖》,(《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586冊,據明嘉靖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朱國禎,《皇明史概》(據明崇禎間原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明〕李東陽等奉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據明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
影印,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
〔明〕李東陽總裁、毛紀等修纂,《正德大明會典》(東京:汲古書院,1989)。
〔明〕李遂撰,《明禦倭行軍條例》(《叢書集成續編》續編,史部第23冊,據邈園叢書本影印,上海:上海書店,1994)。
〔明〕何喬遠,《名山藏》,(《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 第427冊,據明崇禎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施沛 撰《南京都察院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73-74冊,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刻本,濟南:齊魯出版社,2001)。
〔明〕秦紘 編,《秦襄毅公自訂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40冊,據明嘉靖十七年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明〕高拱,《綏廣紀事》(《叢書集成初編》3979冊)。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中國史學叢書》7,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明〕唐順之,《廣右戰功錄》(《叢書集成初編》3978冊)。
〔明〕章潢,《圖書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69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1983)。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中國史學叢書》6,台北:明文書局,1965)。
〔明〕郭應聘,《西南紀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第49冊,據明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1996)。
〔明〕陳子龍,《明經世文編》(據明崇禎年間刊本影印,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陳組綬,《皇明職方地圖》(明崇禎刊本,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
〔明〕盛萬年,《嶺西水陸兵紀附拙政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兵家類,第32冊,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雍正寶綸堂刻本影印)。
〔明〕傅鳳翔編,《皇明詔令》(明嘉靖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明〕黃佐,《廣州人物傳》(《叢書集成初編》3388-3391)。
〔明〕黃訓編,《名臣經濟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4冊)。
〔明〕張燮 撰,謝方點校,《東西洋考》,(《中外交通史籍刊》,據明萬曆刻本為
底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
〔明〕雷禮,《國朝列卿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第93冊,據明萬曆徐鑒刻本影印)。
〔明〕鄒守益等撰,《王陽明先生圖譜》(《四庫未收書輯刊》第四輯第17冊,據清抄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
〔明〕蔡汝賢《東夷圖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255冊,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歐陽必進撰,方民悅輯,《交黎剿平事略》(《中國野史集成》續編,第17冊,據明嘉靖刻本影印,成都:巴蜀書社,2000)。
〔明〕談愷,《平粵錄》(《中國野史集成》第24冊,據玄覽堂叢書三集影印,
成都:巴蜀書社,1993)。
〔明〕談遷 撰,張宗祥校點,《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58)。
〔明〕鄭若曾,《籌海圖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4冊)。
〔明〕鄭曉,《吾學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雜史類12,據明隆慶元年鄭屢淳刻本影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應檟 修,劉堯誨重修,《蒼梧總督軍門志》(《明代史籍彙刊》23,據明萬曆九年廣東布政司刊本影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9)。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叢書集成初編》,第3918-3927冊,據畿輔叢
書本排印,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據清光緒九年南海孔氏刻印古香齋袖珍本影印,
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1975)。
〔清〕龍文彬,《明會要》(《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類第793冊,據清光緒永懷堂刻本影印)。
〔明〕嚴從簡著,余思黎點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1993)。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72
冊,據上海涵芬樓景印崑山圖書館藏稿本影印)。
(二)奏疏
〔明〕王以寧,《東粵疏草》(《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69冊,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朱吾弼,《皇明留臺奏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第74-75冊,據蘇州市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影印)。
〔明〕吳文華,《粵西疏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31冊,據清印本影印)。
〔明〕戚繼光,張德信校釋,《戚少保奏議》(北京:中華書局,2001)。
〔明〕郭尚賓,《郭給諫疏稿》(《叢書集成》初編第908冊,1985)。
〔明〕張瀚,《臺省疏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第62冊,明萬曆元年吳道明刻本)。
〔明〕葉盛,《葉文莊公奏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第58冊,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蕭彥,《制府疏草》(《叢書集成》初編,第910冊)。
〔明〕譚綸,《譚襄敏奏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29冊)。
(三)方志
〔清〕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676冊,據乾隆西阪草堂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清〕史樹駿修、區簡臣纂,《肇慶府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47冊,據清康熙年間刻本影印,北京:中國書店,1992)。
〔清〕阮元 修、陳昌齊等纂,道光《廣東通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671冊)。
〔明〕何喬遠,《閩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204冊,據福建
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林富、黃佐纂修,《廣西通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87冊,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藍印本影印)。
〔明〕吳中、王文鳳纂修,《廣州府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地理類38,據明成化刻本刻本影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清〕吳九齡修,史鳴皋等纂,《梧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南第119號,據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另據清乾隆三十五年版補影印卷18-24卷,台北:文行出版社,1983)。
〔明〕姚良弼修、楊宗甫纂,《惠州府志》(《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62,據明嘉
靖三十五年藍印本重印)。
〔明〕姚虞撰,《嶺海輿圖》(《叢書集成初編》3124,據守山閣叢書本排印)。
〔清〕郝玉麟等修,魯曾煜等纂,《廣東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62-564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屠英等修、江藩等纂,《肇慶府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713-714
冊,據清光緒二年重刻道光本影印)
〔明〕郭棐 纂修,《廣東通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97-198
冊,據明萬曆三十年刻本影印)。
〔明〕郭棐撰,黃玉聲、鄧貴忠點校,《粵大記》(《嶺南叢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
〔明〕郭春震纂修,《潮州府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44冊,據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影印)。
〔明〕張鳴鳳撰,《桂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85冊)。
〔明〕黃佐撰,《廣東通志》(據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
研究中心藏)。
〔明〕陸鏊、陳烜奎 纂修,崇禎《肇慶府志》(據明崇禎六年刊本影印,台北: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藏)。
〔明〕楊芳、詹景鳳纂修,《殿粵要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
地理類,第41冊,據明萬曆三十年楊芳刻本影印)。
〔清〕賈雒英修、蘇楫汝等纂,《新會縣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46冊,據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影印,北京:中國書店,1992)。
〔明〕鄭維新撰,《惠大記》(《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續編》66,據明嘉靖刊本影
印)。
〔明〕鄧遷修、黃佐纂,《香山縣志》(《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據明嘉靖
刊本影印)。
〔清〕暴煜修、李卓揆纂,乾隆《香山縣志》(《新修方志叢刊》第121冊,據清乾隆十五年刊本影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
〔清〕錢元昌等編纂,《廣西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65-568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戴肇辰等修,《廣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南第1號,據清光緒五年粵秀書院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明〕戴璟、張岳等纂修,《廣東通誌初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89冊,據明嘉靖刻本影印)。
〔明〕謝君惠等纂,《梧州府志》(據明崇禎四年刊本景照,台北:國家圖書館漢
學研究中心)。
〔明〕譚大初纂修,《南雄府志》(《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續編》66,據明嘉靖刊本影印)。
(四)筆 記
〔明〕王士性,《廣志繹》(《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二刷)。
〔明〕王臨亨,《粵劍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陳洪謨,《治世餘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陳洪謨,《繼世紀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陸容,《菽園雜記》(《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葉盛,《水東日記》(《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葉權,《賢博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張瀚著,盛冬鈴點校,《松窗夢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黃瑜,《雙槐歲鈔》(《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66冊,據北京圖
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八年陸延枝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
(五)文 集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中國史學叢書》16,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明〕王世貞,《弇州史料後集》(《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49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影印)。
〔明〕王守仁撰、錢德洪原編、謝廷傑彙集,《王文成公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5冊)。
〔明〕田汝成,《田叔禾小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88冊,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二年田藝蘅刻本印影印)。
〔明〕朱紈,《甓餘雜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78冊,據天津圖書館藏明朱質刻本影印)。
〔明〕林大春,《井丹先生集》(據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明萬曆19年序刊本影印,東京:高橋情報,1990)。
〔明〕林希元,《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75冊,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乾隆十八年陳臚聲詒燕堂刻本影印)。
〔清〕屈大均輯,《廣東文選》(《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總集類,第117冊,據清康熙二十六年三閭書院刻本影印)。
〔明〕吳文華,《濟美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31冊)。
〔明〕俞大猷,《正氣堂集》(《四庫未收輯刊》,第五輯第20冊,據清道光孫雲鴻味古書室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明〕姚鏌,《東泉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6冊,明嘉靖刻清重修本,台南:莊嚴文化,1997)。
〔明〕海瑞,《海忠介公全集》(臺北:海忠介公全集編印委員會,1973)。
〔明〕許弘綱,《群玉山房文集》(《四庫未收輯刊》,第五輯第24冊,據清康熙百城樓刻本影印)。
〔明〕陳吾德,《謝山存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38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五十四年忠直堂刻本影印)。
〔明〕郭應聘,《郭襄靖公遺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49冊,
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郭良翰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張居正撰,張舜徽主編,《張居正集》(湖北:荊楚書社,1987)。
〔明〕閔珪,《閔莊懿公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38冊,據明萬曆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1996)。
〔明〕劉大夏,《劉忠宣公遺集》(《四庫未收輯刊》第六輯第29冊,據清光緒元年劉乙燃刻本影印)。
〔明〕劉堯誨,《虛籟集》(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東京:高橋情報,1993)。
〔明〕譚綸,《譚襄敏公遺集》,(《四庫未收輯刊》第五輯,第20冊,據清嘉慶
鄒庭芳活字本影印)。
〔明〕劉堯誨,《劉堯誨先生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28
冊,據清鈔本影印)。
〔明〕霍與瑕,《霍勉齋集》(清光緒丙戌(十二)年南海石頭書院重刊本,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明〕霍韜,《渭崖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69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霍與瑕刻本影印)。
〔明〕韓雍,《襄毅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5冊)。
〔明〕龐尚鵬,《百可亭摘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29冊,據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七年龐英山刻本印)。
〔明〕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22冊,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二、現代專書
【中文專書】
于志嘉,《明代軍戶世襲制度》(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
王天有,《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司徒尚紀,《廣東政區體系─歷史‧現實‧改革》(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
包遵彭主編,《明代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
光復書局編輯部,《廣東‧香港‧海南》(台北:光復書局,1997)。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與地方關係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
呂進貴,《明代的巡檢制度:地方治安基層組織及其運作》(《明史研究叢刊》6,
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2)。
周振鶴撰,《地方行政制度志》,(《中華文化通志‧制度文化典》,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8。
吳永章,《瑤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施白蒂(Beat A. O. Basto da Silva)著,小雨譯,《澳門編年史》(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
唐立宗,《在「盜區」與「政區」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
政演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2)。
真水康樹,《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陳文石,《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66)。
湯開建,《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
萬明,《中葡早期關系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張哲郎,《明代巡撫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張增信,《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8)。傅宗懋,《清代督撫制度》,收入張金鑑主編,《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叢刊》第
四種,(台北:國立政治大學,1963)。
黃仁宇著、阿風等譯、玉風校,《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黃中青,《明代海防的水寨與遊兵:浙閩粵沿海島嶼防衛的建置與解體》(《明史
研究叢刊》1,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1)。
黃啟臣,《澳門通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中葡早期通商史》(《中華學術系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
張聲震主編,《壯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湯開建,《明清士大夫與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
楊紹猷、莫俊卿,《明代民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靳潤成,《明朝總督巡撫轄區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赫治清、王曉衛 著,《中國兵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廣西農業地理編寫組,《廣西農業地理》(《中國農業地理叢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
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鄧開頌等主編,《澳門歷史新說》(石家庄市:花山文藝出版社,2000)。
羅香林,《百越源流與文化》(《中華叢書》,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8)。
【外文專書】
James W. Tong, Disorder under Heaven : Collective Violence in the Ming Dynast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小川尚,《明代地方監察制度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9)。
松本隆晴,《明代北邊防衛體制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9)。
三、論文
【期刊論文】
丁明範,〈明代的巡漕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249-271。
王德金,〈淺析明代的督撫〉,《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1,
頁39-43。
王躍生,〈關於明清督撫制度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第9期,1987,頁11-14。
方志遠,〈明代的巡撫制度〉,《中國史研究》,第3期,1988,頁87-97。
巨煥武,〈明代巡按某處御史與巡按御史〉,《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3期,1969.3,
頁345-362。
巨煥武,〈明代督撫與巡按權勢之升沉〉,《思與言》,13:4,1975.11,頁38-47。
巨煥武,〈明代巡按御史之回道考察〉,《思與言》,13:6,1976.3,頁23-30。
宋純路,〈明代巡撫及明政府對它的控制〉,《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2,2001.6,
頁36-39。
呂貴進,〈明代的巡鹽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143-166。
林利隆,〈明代的屯田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201-248。
林乾,〈論明代的總督巡撫制度〉,《社會科學輯刊》,第2期,1988,頁83-87。
林乾,〈近十年來明清督撫制度研究簡介〉,《明清史》,第4期,1991,頁59-63。
李斌,〈關於明朝佛郎機最初接觸的一條史料〉,《文獻》1995:1,頁76-105。
李默,〈明代廣東瑤族的分布〉,《民族研究》第四期,1983,頁61-63。
范玉春,〈明代督撫的職權及其性質〉,《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4期,1989,頁49-55。
范玉春,〈明代廣西的軍事移民〉,《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8,頁34-43。
吳振漢,〈王守仁撫贛時期的文人領軍〉,《人文學報》19(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1999),頁35-67。
吳晗,〈明代的軍兵〉,收入氏著《讀史劄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第4刷)),頁92-141。
徐泓,〈一條鞭法〉,收入《經濟史》(《經濟學百科全書》第一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頁1-8。
梁方仲,〈明代的民兵〉,收入氏著《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補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頁164-182。
陳冠至,〈明代的巡茶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43-106。
陳學霖,〈張居正《文集》之閩廣海寇史料分析〉,收入氏著,《明代人物與史料》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頁321-361。
連啟元,〈明代的巡倉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107-142。
張治安,〈明代廷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29期,1974.5,頁203-226。
葛文清,〈閩粵贛邊區鹽糧流通的歷史考察〉,《龍巖師範學報(社會科學版)》16:1(1998),頁39-43。
湯開建,〈明代澳門城市建置考〉,《文化雜誌》,第35期,1998,頁77-98。
鈔曉鴻,〈明代軍務總督軍務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
5,1993.10。
楊樹藩,〈明代的督察院〉,《趙鐵寒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頁517-536。
蔣祖緣,〈明代廣東巡撫與兩廣總督的設置及其歷史地位〉,《廣東社會科學》,第
2期,1999,頁96-103。
劉秀生,〈論明代的督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2期,1991,頁
18-25。
劉偉鏗,〈明代兩廣總督對澳門商埠的設置與管治〉,《學術研究》,第2期,1999,
頁66-70。
鄭建明,〈江西食鹽銷售史述略〉,《鹽業史研究》1984:4,頁17-23。
蕭立軍,〈明代的標兵〉,《軍事歷史研究》,第2期,1994,頁126-131。
蕭慧媛,〈明代的刷卷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1-42。
戴順居,〈明代的巡關御史〉,《明史研究專刊》,第14期,2003.8,頁167-200。
顏廣文,〈明代兩廣總督府的設立及對粵西的經略〉,《學術研究》,第4期,1997,
頁52-55。
羅冬陽,〈明代的督撫制度〉,《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8,
頁39-43。
關文發,〈試論明代督撫〉,《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1989,頁83-92。
【學位論文】
巨煥武,〈明代巡按御史〉(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0)。
徐泓,〈明代的鹽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3)。
黃寶月,〈明代中葉鄖陽民亂與善後建置〉(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劉振仁,〈明代總督巡撫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劉振仁,〈明代衛所制度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1999)。
【外文論文】
小川尚,〈明代巡按御史〉,《明代史研究》4,1976.11,頁13-26。
栗林宣夫,〈明代巡撫成立就〉,《史潮》11:3,1942,頁69-98。
淺井虎夫,〈總督巡撫兼御史考〉,《史學雜誌》15:7,1915,頁89-107。
奧山憲夫,〈明代巡撫制度變遷〉,《東洋史研究》45:2,1986,頁55-80。
奧山憲夫,〈明代巡撫官制上位置〉,《史朋》21,1987.12,頁1-11。
四、工具書、資料集
山根幸夫編,《新編明代史研究文獻目錄》(東京:汲古書院,1993)。
王德毅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公藏方志目錄》(《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叢
刊》目錄類第3種,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85)。
李小林、李晟文主編,《明史研究備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李仲偉、林子雄、倪俊明編,《廣州文獻書目提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2000)。
吳廷燮撰,魏連科點校,《明督撫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2)。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合編,《明清時期澳門
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一冊(檔案卷)、第五冊(文獻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上海:上
海辭書,1995)。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再版)。
劉申寧,《中國兵書總目》(北京:國防大學,1990)。
謝國楨編著,《明清筆記談叢》(香港:華夏出版社,1967)。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05-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