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25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7 、訪客IP:18.191.150.207
姓名 徐國暘(kuu-yang ,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江浙地區藏書機轉型之研究(1901-1930)
(The study of the convert of libraries in the area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1901-1930))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清末中國與西方開始密集的接觸之後,中國在各個層面都展開了變化,藏書機構的轉變也是其中之一。傳統中國藏書機構是封閉,並且只提供少數的人使用。透過對於西方藏書機構的觀察,在西元一九O一年以後,江浙地區逐步開始有著新式藏書機構的建設。這種新式藏書機構講求的是「公共性」,在清末地方菁英與清廷同時開始新式藏書機構的建設工作,到了中華民國成立之後,透過管理制度化、規範法制化,以及經費預算化的方式,使政府機關成為建設工作的主導力量。
外在環境的變化也造成藏書機構內部功能的轉變,新式藏書機構在管理規章、分類編目方式、空間配置等各個方面也都產生了變化,很多新的觀念也應用在了藏書機構當中,這些變動全都是配合時代的需要而演進。此外,清末民初對於社會教育的需求逐漸增加,新式藏書機構也成為主要的媒介之一。藏書機構不僅在內部功能上做擴充,不同類型的藏書機構也逐一誕生。
本文便希望透過對於西元一九O一年到一九三O年江浙地區藏書機構的觀察,去了解藏書機構的轉型過程,內、外部的變化,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如何要求藏書機構轉型,藏書機構本身又做出哪些轉變來迎合這樣的需求,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摘要(英) China changed transformed in all respects after close contact with the Wes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onvert of libraries was one of them. The traditional libraries in China were unenlightened and just opened for few people. In 1901,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to the west, the area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began to set up new styled libraries. This kind of new libraries were particular about the public character. Since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he local elite and the court started to construct new styled libraries. In R.O.C., the government became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because they institutionalized in management, legalized in regulation and estimated in expenditure.
The transformation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also led to the convert of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libraries. It changed a lot no matter in managing regulation, classification cataloging and layout of space in new styled libraries where some new concepts were applied. Those changes were evolved which met the ages’ requirement. In addition, the social education was needed gradu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new styled libraries were the main agent. The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libraries not only expanded, but brought various styled libraries.
Reading this article, I hope you may understand the diversion proces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nges of the librarie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1901 to 1930. And how the Chinese society requested the libraries to conver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what did the libraries be chang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hese are the priorities I treated.
關鍵字(中) ★ 藏書機構
★ 圖書館
★ 藏書樓
★ 清末民初
關鍵字(英) ★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library
★ Repository of Books
論文目次 緒 論 1
第一章 藏書機構轉型之歷史背景 15
第一節 觀察西方藏書機構 16
第二節 新式藏書觀念的散佈 29
第三節 傳統藏書的沒落與新式藏書之創建 36
第二章 清末民初藏書機構之建設 45
第一節 清末「新政」的實驗品 ─ 官辦圖書館之誕生 46
第二節 地方菁英的回應 56
第三節 國家權力的介入 65
第三章 藏書機構內部功能的轉變 81
第一節 藏書觀念的轉變與確立 82
第二節 館藏內容的改變 95
第三節 傳統圖書分類體系的不足與改良 104
第四節 傳統觀念的轉變與新觀念之應用 109
第四章 藏書機構的教育功能 119
第一節 基層教育的新使命及社會教育之角色 120
第二節 巡迴文庫的誕生與藏書機構的多樣化 129
結 論 137
參考書目 143
附 錄 159
參考文獻 (一)、史料部分
史料彙編:
1、 毛佩之輯,《變法自強奏議彙編》,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第48輯》,卷478,(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
2、 朱有瓛,戚名琇等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 教育行政機構與教育團體》(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李希泌,張椒華同編,《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4、 張靜廬輯註,《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 近代初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5、 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6、 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7、 璩鑫圭,童富勇編,《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彙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檔案:
1、 不著撰人,《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始末記 民國19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年)。
2、 吳相湘等編,《江蘇教育概覽》(臺北:傳記文學社,1971年)。
3、 吳相湘等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傳記文學社,1971年)。
4、 沈雲龍主編,全國教育行政會議記錄,《全國教育行政會議 各省區報告彙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5、 沈雲龍主編,教育部編,《中華民國教育法規纂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6、 沈雲龍主編,教育部編,《教育部行政紀要》(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7、 沈雲龍編,鄧實輯,《光緒癸卯(二十九年)政藝叢書》(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8、 南京市社會局編,《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度南京市教育概覽》(南京:南京市社會局,1935年)。
9、 南京市政府教育局編,《南京市十八年度教育概況統計》(南京:南京市政府教育局,1930年)。
10、 政治官報局編,《政治官報》(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11、 浙江省教育廳第三科編,《浙江省社會教育概況》(浙江:浙江省教育廳,1936年)。
12、 教育部編審處編,《教育公報》(北平:教育部編審處,1914年─)。
13、 學部官報局編,《學部官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年)。
志書:
1、 海寧縣志編輯委員會編,《海寧市志》(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5年) 。
2、 浙江圖書館編輯委員會,《浙江圖書館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3、 嘉興市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志》(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7年)。
4、 瀋陽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瀋陽市志》(瀋陽:瀋陽出版社,2000年),第17卷。
文集、日記與書札:
1、 王韜,《扶桑游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3,(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2、 王韜,《弢園文錄外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3、 王韜,《漫遊隨錄》,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6,(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4、 志剛,《初使泰西記》,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卷221,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5、 志剛,《初使泰西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1,(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6、 李圭,《環遊地球新錄》,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6,(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7、 李鳳苞,《使德日記》,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
8、 徐樹蘭,《古越藏書樓書目》,卷1,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典藏。
9、 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10、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11、 張之洞,《勸學篇》(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2、 張元濟,《張元濟日記》(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3、 張元濟,《張元濟書札》(上海:商務書局,1981年)。
14、 張德彝,《歐美環游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1,(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15、 張德彝《隨使英俄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7,(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16、 張謇,《張謇全集》第4卷,(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
17、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臺北:中華書局,1936年)。
18、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北平:中華書局,1989年)。
19、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節錄》(臺北:中華書局,1957年)。
20、 梁啟超,《圖書大辭典簿錄之部》(臺北:中華書局,1958年)。
21、 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4, (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
22、 曾紀澤,《出使英法俄國日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5,(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23、 葉昌熾,《緣督廬日記》(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4、 端方,《端忠敏公奏稿》,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期94,(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25、 劉錫鴻,《英軺私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冊7,(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
26、 鄭觀應,《盛世危言》(臺北:學術出版社,1965年)。
27、 鄭觀應,《盛世危言增訂新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
28、 繆荃蓀,《藝風堂文漫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29、 繆荃蓀著,李一華等編,《藝風老人日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30、 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收錄於王友立主編,《中國文史叢書》,輯4卷36,(臺北:文華書局,1968年)。
31、 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收錄於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輯1種8,(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報紙:
1、 《大公報》,天津版,1902 ~ 1911年
2、 《申報》,1901~1930年
3、 《京報》,1901 ~ 1910年
4、 《時事新報》,1911~1930年
5、 《時務報》,1896 ~ 1898年
6、 《時報》,1909~1930年
7、 《國民日日報》,1903年
8、 《強學報》,1896年
9、 《新聞報》,1916~1930年
期刊:
1、 上海通志館編,《上海通志館期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2、 王雲五主編,《重印東方雜誌全部舊刊五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1973年)。
3、 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4、 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5、 教育雜誌社編,《教育雜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二)、專書:
中文類(含譯著):
1、 Gilbert Rozman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中國的現代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2、 John K. Fairbank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 第十冊 晚清篇1800 – 1911 (上)》(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
3、 John K. Fairbank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 第十一冊 晚清篇1800 – 1911 (下)》(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
4、 Paul A. Cohen著,雷頤、羅檢秋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王韜與晚清革命》(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 ─ 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臺北:麥田,2003年)。
6、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上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58年)。
7、 上海百年文化史編纂委員會編,《上海百年文化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年)。
8、 小濱正子著,葛濤譯,《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 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上海:神州國光社,1954年)。
10、 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委員會編,《圖書館人物誌》(臺北:中國圖書館學會,2003年)。
11、 王正華,《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2、 王立貴,《中外圖書館事業比較研究》(北京:齊魯書社,1999年)。
13、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14、 王建軍,《中國教育史新編》(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5、 王振鵠,《圖書館學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
16、 王紹坊,《中國外交史─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1840-1911》(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7、 王紹曾,《近代出版家張元濟》(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18、 王敦琴,《傳統與前瞻─張謇經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 王雷,《中國近代社會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 王曉秋,《戊戌維新與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21、 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 ─ 戊戌維新一百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22、 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23、 王樹槐,《庚子賠款》(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
24、 田正平主編,《從浙江看中國教育近代化》(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25、 伍宗華,《圖書編目的理論與實踐》(四川:四川省圖書館學會,1985年)。
26、 任繼愈等編,《中國藏書樓》(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 朱永新,《溝通與融合 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8、 朱傳譽主編,《郭嵩燾傳記資料(三)》(臺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
29、 何光國,《圖書館學理論基礎》(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30、 吳哲夫、鄭恒雄等著,《圖書與圖書館利用法》(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
31、 吳晞,《從藏書樓到圖書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
32、 宋恩榮,《近代中國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年)。
33、 李恩涵,《曾紀澤的外交》(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34、 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35、 李雪梅,《中國近代藏書文化》(北京:現代出版社,1998年)
36、 李華興主編,《民國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7、 李雙璧,《從經世到啟蒙 ─ 近代變革思想演進的歷史考察》(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92年)。
38、 沈家榮編,《江蘇史綱 近代卷》(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39、 汪兆鏞,《碑傳集三編》(香港:何氏至樂樓,1978年)。
40、 汪家熔,《商務印書館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8年)。
41、 來新夏,《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2、 周峰主編,《民國時期的杭州》(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43、 周康燮主編,《羅振玉傳記彙編》(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78年)。
44、 周新國主編,《中國近代化先驅:狀元實業家張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45、 林克光,《改革派巨人康有為》(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0年)。
46、 林家有,《政治‧教育‧社會 ─ 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考察》(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47、 邱秀香,《清末新式教育的理想與現實 ─ 以新式小學堂興辦為中心的探討》(臺北:政大歷史系,2000年)
48、 金城主編,《張謇研究論稿》(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03年)。
49、 金觀濤、劉青峰著,《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50、 長澤規矩也編,梅憲華、郭寶林譯,《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北京:書目文獻社,1990年)。
51、 施宣圓編,《上海700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版。
52、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53、 茅家琦等編,《太平天國史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54、 夏東元,《鄭觀應》(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55、 夏東元,《鄭觀應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
56、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57、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
58、 徐中約著,計秋楓、朱慶葆譯,《中國近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
59、 徐引箎、霍國慶,《現代圖書館學理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60、 徐立亨主編,《康有為》, (黑龍江:哈爾濱出版社,1996年)。
61、 徐淩志,《中國歷代藏書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62、 袁偉時,《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63、 袁咏秋、曾季光主編,《中國歷代國家藏書機構及名家讀敘傳選》(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64、 馬寶珠,《中國新文化運動史》(臺北:文津出版,1996年)。
65、 商麗浩,《政府與社會 ─ 近代公共教育經費配置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6、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第六屆海峽兩岸兒童及中小學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2005年)。
67、 張宇權,《思想與時代的落差 ─ 晚清外交官劉錫鴻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68、 張亞群,《科舉改革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轉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5年)。
69、 張信著,嶽謙厚譯,《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社會之演變 ─ 國家與河南地方精英1900-1937》(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70、 張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71、 張福記,《近代中國社會演化與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72、 張蓉,《中國現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73、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74、 梅汝莉主編,《中國教育管理史》(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年)。
75、 清史編委會,《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六卷。
76、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77、 郭劍林主編,《北洋政府簡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78、 陳力,《中國圖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79、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
80、 陳伯海編,《上海文化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81、 陳國慶主編,《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82、 陳啟天,《近代中國教育史》(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9年)。
83、 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84、 陳源蒸、張樹華編,《中國圖書館百年紀事(1840-2000)》(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85、 陳燮君、盛巽昌編,《二十世紀圖書館與文化名人》(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86、 章開沅,《張謇傳》(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年)。
87、 傅榮賢,《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88、 揚威理,《西方圖書館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89、 曾永玲,《中國清代第一位駐外大使 ─ 郭嵩燾大傳》(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
90、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
91、 湯志鈞,《戊戌變法人物傳稿 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下冊。
92、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93、 程煥文,《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沈祖榮評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94、 程煥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史》(北京:北京圖書館,2004年)。
95、 費成康,《薛福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96、 黃建國、高躍新編,《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97、 楊東平,《艱難的日出 ─ 中國現代教育的20世紀》(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年)。
98、 楊寶華、韓德昌,《中國省市圖書館概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
99、 虞和平主編,《中國現代化歷程─啟動與抉擇》(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卷。
100、 虞和平主編,《張謇─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前驅》(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101、 鄒永賢主編,《家學說史》(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2、 廖梅,《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03、 熊月之編,《上海通史 第一卷:導論》(上海:上海人民,1999年)。
104、 劉少泉,《中國圖書館事業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
105、 劉正偉,《督撫與仕紳 ─ 江蘇教育近代化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頁23。
106、 劉光祖、汪曉園,《江蘇報刊編輯史》(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7、 劉善章、劉忠世主編,《康有為研究論集》(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年)。
108、 劉錫鴻,《英軺私記》,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湖南:岳麓出版社,1985年),第1輯,第7冊。
109、 鄭世興,《中國現代教育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110、 鄭登云,《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111、 盧荷生,《中國圖書館事業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112、 錢鍾書主編,《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113、 錢鍾書主編,《郭嵩燾等使西記六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114、 謝灼華著,《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臺北:天肯文化出版,1995年)。
115、 謝國興,《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安徽省(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116、 謝慶奎,《近代中國與政治思潮》(臺北:五南書局,1996年)。
117、 關曉紅,《晚清學部研究》(廣東:廣東教育,2000年)。
118、 嚴文郁,《中國圖書館發展史》(臺北:楓城,1983年)。
119、 蘇雪峰,《中國新教育的萌芽與成長(1860~1928)》(臺北:五南文化,2005年)。
120、 鐘叔河,《從東方到西方》(長沙:岳麓書社,2002年)。
121、 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2、 坂也正高著,陳鵬仁、劉崇稜譯,《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臺北:台灣商務書局,2005年) 。
西文類:
1、Esherick,Joseph W. and Rankin Mary eds., 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2、Fung, Margaret Chang., The Evolving Social Miss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in China, 1928-1966. Taipei.: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1994.
3、Bisbrouck, Marie-Francoise , Library Building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Munchen : Saur, 2001.
(三)、論文部分
會議論文:
1、 杜維明〈軸心文明與多元現代性〉,劉述先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思想組 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2年),頁35-46。
2、 勞思光〈遠景與虛境─論中國現代化問題與後現代思潮〉,劉述先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思想組 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2年),頁1-34。
學位論文:
中文類:
1、 宋建成,〈清代圖書事業發展史〉,臺北,文化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2、 張圍東,〈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3、 郭冠麟,〈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藏政策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 曾堃賢,〈日據時期台灣區公共圖書館事業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5、 馮維軍,〈韋棣華與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臺北,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西文類:
Tu, Kuang-pei. Trans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and
values: The Shaping of Library Services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Thesis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1996.
期刊論文:
1、 丁宏宣,〈梁啟超在目錄學和藏書上的貢獻〉,《人物述林》,期2(1999年),頁47-48。
2、 尤育號,〈清末民初社會教育及其特點初探〉,《廣西社會科學》,期8,總期98(2003年),頁147-150。
3、 王先明、憂永斌,〈略論晚清鄉村社會教化體系的歷史演變〉,《史學月刊》,期3(1996年),頁105-113。
4、 王先明,〈洋務運動與傳統中學的近代轉型〉,《天津社會科學》,期2(2004年),頁124-132。
5、 王先明,〈現代化與傳統中學的結構性變動〉,《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期2(2003年),頁50-54。
6、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史學》,卷14期4(2003年),頁177-191。
7、 王東波,〈中外近代圖書館事業差異研究〉,《圖書館學研究》,期6(2003年),頁26-31。
8、 王霞,〈張之洞與圖書館〉,《江蘇圖書館學報》,期1(1996年),頁32-34。
9、 王關鎖,〈保守與開放:簡論歷史演進中的圖書館精神理念〉,《圖書館建設》,期6(2003年),頁12-14。
10、 左玉河,〈典籍分類與近代中國知識系統之演化〉,《中國近代史》,期1(2005年),頁48-59。
11、 左玉河,〈晚清「古學復興」:中國舊學納入近代新知體系之嘗試〉,《史學月刊》,期9(2004年),頁62-71。
12、 仲玉英,〈浙江知識階層的覺醒與清末興學〉,《史林》,期1(1997年),頁52-60。
13、 朱天策,〈梁啟超1903年的美國之行及其近代圖書館思想〉,《國家圖書館學刊》,期3(2000年),頁89-91。
14、 朱天策,〈梁啟超與京師圖書館〉,《炎黃春秋》,期6(2000年),頁50-54。
15、 朱守芬,〈巴金:圖書館不是衙門 要為讀者大眾〉,《津圖學刊》,期1(1999年),頁149-157。
16、 朱英,〈清末新政與清朝統治的滅亡〉,《近代史研究》,期2(1995年),頁76-94。
17、 艾露,〈梁啟超目錄學思想與實踐研究綜述〉,《北京圖書館館刊》,第1期,1999年,頁115-119。
18、 吳平,〈民國年間上海地區的佛學圖書館〉,《圖書館雜誌》,期3(1999年),頁41-42。
19、 吳稌年,〈近代圖書館活動中心的形成與轉移〉,《圖書與情報》,期2(2000年),頁2-7(+28)。
20、 吳稌年,〈藏書樓無法孕育近代圖書館〉,《圖書與情報》,期3(1999年),頁25-26。
21、 宋建成,〈近代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軔〉,《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卷20期1(1982年),頁65-93。
22、 宋建成,〈岫廬先生與東方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期31(1979年),頁93-104。
23、 李剛,〈知識分類的變遷與近代學人治學型態的轉型〉,《福建論壇:社會人文科學版》,期5(2005年),頁72-77。
24、 李國新,〈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上)〉,《圖書館建設》,期1(2004年),頁1-9。
25、 李常慶,〈中日圖書館學教育之比較研究─從近代圖書館的誕生到最初圖書館學校的建立〉,《大學圖書館學報》,卷16期5(1998年),頁23-27。
26、 李常慶,〈中日圖書館學教育之比較研究(續二)─從近代圖書館的誕生到最初圖書館學校的建立〉,《大學圖書館學報》,期1(1999年),頁25-28。
27、 李景華、索冰,〈民國時期的寧夏公共圖書館事業〉,《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期3(1999年),頁48-51。
28、 李超平、劉玆恒,〈論公共圖書館事業與城市文化戰略的互動關係〉,《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期1(2004年),頁40-43。
29、 李萬健,〈中國近代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刊〉,《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期1(2004年),頁74-76。
30、 李憲民,〈梁啟超與近代中國圖書館事業〉,《圖書館雜誌》,卷19期10(2000年),頁56-59。
31、 杜成憲,〈新文化運動與現代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卷1期4(1999年),頁34-41。
32、 沈洁,〈廢科舉後清末鄉村學務中的權勢轉移〉,《史學月刊》,期9(2004年),頁98-108。
33、 來新夏,〈中國藏書文化漫論〉,《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卷5期1(1998年),頁43-51。
34、 周欣鶯,〈圖書館空間配置與動線規畫〉,《書苑》,期50(2001年),頁49-55。
35、 周春菊、金春義等,〈中國近代史上對於圖書館事業有過貢獻的著名教育家〉,期3(1994年),頁54-57。
36、 周紅,〈教育救國思想與中國近代圖書館的誕生〉,《圖書情報》,期5(2005年),頁11-14。
37、 孟明鋒,〈榮德生‧大公圖書館‧榮氏文庫〉,《圖書館建設》,期6(2003年),頁95-96。
38、 季水娟,〈古越藏書樓的啟迪〉,《圖書館雜誌》,卷21期9(2002年),頁74-75。
39、 林明,〈沈祖榮與圖書館精神 ─ 讀《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沈祖榮評傳》〉,《圖書館學研究》,期6(1998年),頁76-78。
40、 邵友亮,〈商務印書館與民國時期圖書館學〉,《江蘇圖書館學報》,期3(1996年),頁42-44。
41、 金雪梅、周慶平,〈試論圖書館的公共關係〉,《津圖學刊》,期1(2001年),頁69-71。
42、 胡俊榮,〈中國近代圖書館學著作的出版〉,《圖書與情報》,期3(2003年),頁74-77。
43、 胡俊榮,〈西方傳教士對於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影響〉,《圖書館》,期4(2002年),頁88-91(+85)。
44、 胡俊榮,〈近代中國圖書館文化的成就〉,《津圖學刊》,期1(2002年),頁62-63。
45、 胡俊榮,〈晚清三次社會變革與中國圖書館的近代化〉,《中國典籍與文化》,期2(2000年),頁36-41。
46、 胡俊榮,〈晚清西方圖書館觀念輸入中國考〉,《圖書與情報》,期4(1999年),頁75-77。
47、 胡俊榮,〈晚清知識份子創建中國近代圖書館的歷程〉,《四川圖書館學報》,期5,總期117 (2000年),頁61-66。
48、 胡俊榮,〈維新派對中國古代藏書樓變革的影響〉,《津圖學刊》,期1(2001年),頁46-48(+50)。
49、 范玉紅,〈中國近代社會教育思潮與圖書館觀念的變遷〉,《圖書與情報》,期3(2005年),頁12-15。
50、 徐蘇,〈陳慶年及其治學成就〉,《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期3(1998年),頁56-61。
51、 時保吉,〈梁啟超對中國近代圖書館學發展的影響〉,《四川圖書館學報》,期6,總期136 (2003年),頁77-80。
52、 康建強,〈清代新型圖書館興起的條件與原因〉,《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期5(2002年),頁81-83。
53、 張克明,〈民國時期禁書目錄評述〉,《學術月刊》,期5(1990年),頁47。
54、 張敏,〈圖書館與晚清上海公眾文化述論〉,《學術月刊》,期6(1999年),頁94-100。
55、 張敏,〈論辛亥時期的上海報刊市場〉,《中國近代史》,期9(2003年),頁46-55。
56、 張德芳、鍾昌式,〈近代圖書館的終結和現代圖書館的崛起〉,《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期4(1997年),頁76-81。
57、 張樹華,〈民國時期北京地區私立圖書館述略〉,《北京圖書館館刊》,期3(1998年),頁108-111。
58、 張錦郎,〈清末的圖書館事業〉,《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卷6期2(1973年),頁1-19。
59、 曹之,〈古代藏書樓封閉之原因芻議〉,《圖書館論壇》,卷2 3期6(2003年),頁256-257。
60、 曹志梅、孔玉珍,〈留學歐美與袁同禮圖書館學思想之形成〉,卷24期4(1998年),頁161-164。
61、 習萬球,〈論圖書館的人文教育功能〉,《圖書館論壇》,卷23期6(2003年),頁73-75。
62、 陳幼華、吳永貴,〈新圖書館運動對近代出版業的影響〉,《圖書館雜誌》,卷19期6(2000年),頁58-60。
63、 陳俊湘,〈社會性的建構與文化資本鬥爭場域:圖書館空間意義的初步分析〉,《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卷6期1(1999年),頁57-68。
64、 陳劍光、翟雲仙,〈教會大學與中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北京圖書館館刊》,期2(1999年),頁134-137。
65、 傅金柱,〈晚清地方督撫與近代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期3,總期77 (2003年),頁77-78(+87)。
66、 彭平一,〈晚清政治改革的文化思考〉,《中國近代史》,期11(2004年),頁55-58(+71)。
67、 焦文靜,〈近現代天津地區圖書館藏書建設狀況的形成及特點〉,《圖書館工作與研究》,期1(2000年),頁53-55。
68、 程煥文,〈林則徐和魏源對西方圖書館的譯介〉,《圖書館論壇》,期1(2004年),頁7-10。
69、 程煥文,〈建國以來晚清圖書館學術史研究綜述〉,《圖書館學研究》,期11,(2003年),頁2-12。
70、 程煥文,〈論鄭觀應的藏書樓思想〉,《圖書館》,期1(2004年),頁23-27(+34)。
71、 黃少明,〈走向免費服務 ─ 從清末民國時期的圖書館法規看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原則最終在我國的確立〉,《圖書館》,期2(2005年),頁22-25。
72、 黃少明,〈民國時期公立圖書館館長的任職資格和遴選過程〉,《江蘇圖書館學報》,期2(1996年),頁45-46。
73、 黃志忠,〈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定義、功能的新思考(上)〉,《圖書館論壇》,卷24期1(2004年),頁3-6。
74、 黃志忠,〈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定義、功能的新思考(下)〉,《圖書館論壇》,卷23期6(2003年),頁4-12(+25)。
75、 黃運喜,〈清末民初廟產興學運動對於近代佛教的影響〉,《國際佛學研究》,期1(1991年),頁300-301。
76、 黃德賓,〈我國近代佛教圖書館興起背景因素之考察〉,《佛教圖書館館訊》,期30(2002年),頁42-57。
77、 黃鵬,〈清末民初圖書館創建熱潮略述〉,《圖書館雜誌》,卷20期2(2001年),頁49-53。
78、 黃鵬,〈論近代創建圖書館之熱潮〉,《遼寧師範大學學報》,期2(1994年),頁76-80。
79、 楊子竟,〈1925~1936年中國圖書館事業興盛的成因與評價〉,《圖書館學研究》,期6,(2003年),頁22-25。
80、 楊玉麟,〈民國時期”國立圖書館”問題研究〉,《四川圖書館學報》,期4,總期116 (2000年),頁58-67。
81、 楊齊福,〈晚清新政時期鄉民毀學述論〉,《中國近代史》,期2(2003年),頁51-56。
82、 葉柏松,〈再議藏書樓與圖書館〉,《圖書館》,期1(2003年),頁92-94。
83、 熊月之,〈略論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產生與匯聚〉,《近代史研究》,期4(1997年),頁257-271。
84、 熊賢君,〈民眾教育的開拓者─俞慶棠〉,《檔案與史學》,期3(2003年),頁55-57。
85、 甄小泉,〈簡介河北籍圖書館歷史名人張之洞〉,《河北科技圖苑》,期3,總期33 (1996年),頁58。
86、 趙可,〈抗戰時期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籍秘密運美事件〉,《文史雜誌》,期3(2003年),頁33-35。
87、 趙長林,〈論民國時期出版業發展中圖書館的作用〉,《出版發行研究》,期4(1995年),頁46-47。
88、 趙彥龍,〈中國古近代圖書館發展差異的歷史分析─兼評《從藏書樓到圖書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期2,總期 89 (1999年),頁6-9。
89、 趙紅川,〈公共圖書館體制論─近百年來發展變遷的宏觀考察〉,《四川圖書館學報》,期5,總期105 (1998年),頁15-19。
90、 趙達雄,〈郁達夫先生的圖書館情節〉,《圖書館建設》,期6(2000年),頁83-85。
91、 趙慶元,〈書是他心中的愛神─蔡元培與圖書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8期1(1999年),頁110-112。
92、 劉尚恒,〈繆荃孫對我國近代藏書事業的貢獻〉,《四川圖書館學報》,期4,總期104 (1998年),頁65-71。
93、 劉洪權,〈民國時期古籍出版業對圖書館建設的貢獻〉,《圖書館情報知識》,期2(2004年),頁94-96。
94、 劉英傑,〈中國近現代公共圖書館發展述略〉,《圖書館學刊》,期3 (2001年),頁56-58。
95、 劉根勤,〈近代南京圖書館事業的開拓者─洪范五先生〉,《南京史志》,期3(1999年),頁54-55。
96、 潘德利,〈毛澤東的圖書館生涯〉,《圖書館學刊》,期4,總期99 (1998年),頁60-62。
97、 蔡佳蓉,〈從館員觀點談圖書館建築在規劃及設計階段的幾項問題〉,《大學圖書館》,卷1期4(1997年),頁52-70。
98、 鄭恒雄,〈民國圖書館事業的拓荒者杜定友先生〉,《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卷20期2(1982年),頁185-187。
99、 韓文寧,〈張元濟對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貢獻〉,期2(1998年),頁73-76。
100、 羅志田,〈西方學術分類與民初國學的學科定位〉,《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期5,總期116 (2001年),頁75-82。
101、 羅志田,〈西學衝擊下近代中國學術分科的演變〉,《中國近代史》,期4(2003年),頁73-80。
102、 羅益群,〈一事平生無齮齕 但開風氣不為師─紀念中國新圖書館運動的推進者袁同禮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圖書館》,期5(1995年),頁66-69。
103、 譚世芬、胡俊榮,〈中國近代圖書館發展遲緩原因探析〉,《圖書與情報》,期4(2002年),頁11-12。
104、 關曉紅,〈晚清學部與近代文化事業〉,《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2(2000年),頁78-84。
105、 嚴鼎忠,〈京師圖書館史略 ─ 清宣統元年至民國十五年 (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卷24期2(1991年),頁49-62。
106、 嚴鼎忠,〈京師圖書館史略 ─ 清宣統元年至民國十五 年 (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卷25期1(1992年),頁19-38。
107、 蘇精,〈梁啟超與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期31(1979年),頁80-85。
108、 顧微微,〈中國近代圖書館與文化變遷〉,《圖書與情報》,期4(2000年),頁10-12。
指導教授 吳振漢(WU , CHENG-HAN) 審核日期 2006-10-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